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30 09:35:1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9篇(优选)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9篇(优选)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介】

  这次语文园地有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口语交际和习作、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宽带网。

  口语交际是结合本组的课文学习及宽带网的内容进行的,而习作部分承接口语交际进行整理,写成习作。

  我的发现是让学生体会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词义是不同的。日积月累中设计了读读背背和读读记记,其中读读背背是启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读读忘记意在让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并进行扩展练习。

  宽带网从迷人的风景和富饶的物产两方面向学生提供了资料,丰富了学生的资料积累。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组的口语交际而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并通过整理写出习作。

  2、了解了解不同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不同意义,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3、积累名诗、名句。

  4、积累成语,发现其中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口语交际,从而整理、写作。

  2、学习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区别相同字的不同意义。

  3、通过观察发现词语特点,并积累相类似的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2、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和物产的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口语交际和宽带网结合进行,课前可以先了解学生搜集到的各种资料情况进行分组,做好交际前的准备,同时还要注意小组合作中的分工,在此基础上进行习作,学生就会有话可说。

  2、交际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可以让学生自己带照片进行介绍,也可以收集自己喜欢的地方的图片进行介绍,或以导游的身份进行介绍。介绍自己想去的地方可以和同学合作进行。

  3、我的发现和读读背背、读读记记就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读中观察发现词语中的奥秘并进行词语积累和识字练习。

  4、课时建议:宽带网、口语交际、习作可以用四课时进行;其它部分为两课时。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4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唐代李商隐曾经有一首诗描写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也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美好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也写了一首这样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在天晴了的时候》。

  2.读课题,请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2)相互交流。

  三、再读课文

  4.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5.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教师板书)

  小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

  二、交待目标

  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幅图,来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记住这首诗。

  三、品味诗句、练习背诵

  (一)引导学生品读诗句。

  1.指名读描写小路的诗句。

  2.为什么小路会是凉爽又温柔?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4.背诵诗句。

  5.小结学法:

  (1)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2)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3)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自学课文再交流讨论。

  你喜欢哪句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结合重点的词句来说)进一步体会诗句的美好,想象画面练习背诵。

  (三)你还看到了哪些雨后的景象?说一说。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你观察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写出来。

  《在天晴了的时候》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早期诗歌多抒写个人的孤寂心情,感伤气息较重,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深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间真情,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及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间真情,体会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

  课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了解书信常识。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辩词导入,引生入文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说谎”对不对?为什么呢?(不对,骗人,不诚实等)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有了一大群人在说谎。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板书:17 不平常的信

  二、初读,寻找兴奋点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想办法先把课文读通,然后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总结:初步明白课文内容,他们不是撒谎,而是为了安慰抗日英雄赵蒙生的妈妈不要伤心难过而写的.信,这是善意的谎言。(从定期写信、模仿笔迹等方面也看出战士们的细心。)

  三、细读,找准情感持续点

  1.找出课文中一共写了几封信,分别是谁写给谁的。

  2.初读课文,我们已经明白了这些人写信“撒谎”的原因,再读课文。

  课件出示前两封信:第一次假设自己的身份,你们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时会想些什么?用简单的词或句子概括写下来。

  A.和排长一起写第一封信给蒙生妈妈的战士们。

  B.战士们想象蒙生妈妈收到这封信的情景。

  C.收到蒙生妈妈回信的战士们。全班交流。

  3.带着自己的想象,再读这两封信,想:他们是的士兵。

  4.我们给蒙生妈妈写了很多信,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一直和英雄……1946年春天。”抓重点词:一直。复习巩固过渡句的作用。

  5.自读文中的最后一封信,谈谈自己的感受。想:这是一封的信。

  6.课件出示这最后一封信:再次假设自己的身份,你们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时会想些什么?用简单的词或句子概括写下来。

  7.两次假设对比,说说自己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文中两封给战士们的回信。

  四、精读,抓住情感升华点

  在整个故事中,除了课文提到的不平常的信以外,还有很多不平常的人、事、物。不平常的你发现了吗?再读课文找一找。课件出示:不平常的人、事、物。

  五、真情流露,评选感动班级人物

  读完这篇课文,我们在善意的谎言里看到了很多真诚的人,有真情的人。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感动,找找最让你感动的部分读读。说说谁最让你感动,并写上简单的推荐词。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3)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提问:“我”为什么爱登高看日出?

  明确:日出富有魅力,日落虽妙,不免有萧瑟之感

  看日出——看火、热、生命、光明的诞生

  提问:作者无缘看日出,就怎么办?

  明确:只好读日出:

  1、海涅:冬季云雾缭绕中的日出。

  2、屠格涅夫:秋季柔和明丽中的日出。

  齐读两幅日出图。

  4)分析第二部分:

  提问:作者特意到什么地方去看日出?有没有看到?

  明确:两个看日出的胜地

  1、在印度的科摩林海角

  由于云雾遮住了东方,没看成

  2、在黄山狮子林

  由于下雨,只得作罢

  5)分析的主体部分:

  提问:作者的宿愿实现了吗?

  明确:作者终于“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提问:作者对这次的日出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分三层来描写:

  日出前——上空游动微明,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了一片清冷的淡蓝色的晨曦。

  日出时——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岸了。(突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色彩也由“暗红”变成“发亮”,“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红得透亮”,“闪着金光”,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

  日出后——“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它照亮了一切,照红了一切。

  齐读有关日出的描写。

  5、归纳写作特色:

  1、映衬、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海涅描写的、屠格涅夫描写的日出图的引用,不管是在色彩上还是在动态描绘上,都为刘白羽描写的日出图作了衬托。

  2、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揭示出日出的象征意义。

  日出的象征意义,热情地赞美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朝阳东升,光彩夺目,雄伟瑰丽,正像朝阳那样年轻,富有巨大的生命力,并进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欣欣向荣、无限美好、如花似锦的今天和明天。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生活中感受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摘抄有关春的诗句,上课备用。

  2、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3、老师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研读春草图,品味语言。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提到春,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的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从黄鹂、白鹭的角度来描绘春天;“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还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自己找到的诗句?(学生交流)。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朱自清的《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来写春的。

  2、配乐朗读课文:

  要求:

  ⑴ 听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⑵ 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多媒体课件显示):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着力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 )

  2、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语表现出?

  (盼春 盼望 来 近。)

  3、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绘春天的?

  (草、花、风、雨、人。)

  ⑷ 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赞美 像刚落地的娃娃 像小姑娘 像健壮的青年。)

  听读之后,学生朗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上述四个问题,全班交流。

  3、检查预习:

  注音:

  捉迷藏 散在草丛 酝酿 应和 黄晕 披蓑戴笠

  抖擞精神 繁花嫩叶 朗润

  释词:

  呼朋引伴 宛转 朗润 花枝招展

  二、研读与赏析

  1、第1节写什么?此时春天来了没有?哪个词可以看出?

  2、第2小节写了哪些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有几个?

  3、第3小节写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

  4、除了小草以外,作者还写了谁的活动?你从哪些词中看出的?这些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小组讨论完成。

  明确:

  1、写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盼望”连用,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没有 近

  2、“朗润” 写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山色由暗变亮,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

  “涨”写冰雪融化、水位升高的`特点。

  “红”形象的写出了春日融融、给人温暖的特点?

  3、“偷偷”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态。

  “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嫩嫩”写出小草的质地。

  “绿绿”写出小草的颜色。

  “满是”写出小草范围很广。

  4、人的活动。坐、躺、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这些动词写出了春回大地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孩子们嬉戏的情景令人陶醉,让人难忘。

  5、背诵这三段。

  三、联想运用

  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在厚厚的土壤覆盖下等待了一个冬天的小草,在春天到来之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与活动?写下来,不超过50字。全班交流,并作出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另外四幅图,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字词。(略)

  2、背诵课文。(略)

  二、研读与赏析

  1、春花图:

  默读课文,完成:

  ⑴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⑵ 本段文字描写非常细致,表明作者对春花作过细致的观察,说说作者观察了纯花的哪些情况。

  讨论、交流:

  明确:

  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争春的热闹场面。更显得生机盎然。用比喻的句子,如:“像火”“像霞”“像雪”“像眼睛”“像星星”具体生动。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

  语言优美,极富表现力。“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闹”,野花“眨呀眨”的“眨”,能够绘声绘色,刻画出勃勃生机的景象。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眼睛”“像星星”是花的形态;“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是花的色彩;“花里带着甜味儿”是花的气味;“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是花里传出的声音。作者观察了春花的形、色、味、声,因此作者对春花的描写才会有态有声、有色有味。

  2、按照上述的学习方法,分组学习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⑴ 各小组讨论、交流,老师点拨:

  春风图:

  风是无形的,难以描绘,可作者却把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是怎样做到的?

  风是无形的,可作者调动了人的触觉、听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由此可见,观察大自然不仅仅用眼睛,还要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这样的观察才会细致,才会有细致的描写。

  春雨图:

  春雨有什么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些特点?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谁能说说杜甫是怎样写春雨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由静景到动景,从人物到景物,有近写到远。

  本段文字抒发了作者对春雨的什么感情?你是怎样看出的?

  迎春图:

  人们通过哪些活动喜迎春天?用书上的语句表现。

  ⑵ 再读课文,仔细揣摩,试着背诵。

  ⑶ 这五幅图,你最喜欢哪幅,说说理由。

  学生自己谈看法,全班交流。

  3、比较五幅图:

  ⑴ 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之间的异同。

  (从特征、写法、角度、修辞方面比较。)

  名称 特征 角度(顺序) 写法 修辞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与侧面结合 拟人 春花图 多、艳、甜 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排比、比喻 春风图 和悦 触觉、嗅觉

  视觉、听觉 多感官描写 拟人、比喻 春雨图 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

  由近到远 动静结合 排比、比喻 相同点: 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相关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⑵ 迎春图与其它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

  其它四幅图层层铺垫,很好衬托了迎春图。

  4、最后三节的学习:

  最后三节是赞美春天,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比喻句,赞美了春天的新、美、力,“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告诉人们,春天在发展、在成长。

  5、综观全文,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⑴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的”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钻”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这样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竟相开放的情景。

  ⑶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热烈开放时绚丽的色彩。生动感人,富有生气。

  ⑷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一个“闹”字,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烈的气氛,绘声绘态,突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⑸ (野花)散在草丛里。

  “散”有分散的意思,写出了野花之多。

  三、体验与反思

  《春》是我们所学过的不可多得的美文之一,结构匀称,语言清新、生动、形象,使人充满向往之情。同学们是否想过,作者把文章写得如此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小组讨论、交流:

  观察细致,留心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特征。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语言生动形象。调动人的感觉器官,使难写的事物形象突出。我们在平日学习中,要勤观察,抓特征,多揣摩,多练笔,多读书,活运用。

  四、拓展与延伸

  交流有关春的诗句。

  五、作业

  根据这节课学到的观察景物的方法,认真观察我校的景致的布局、特点,抓住特征,以“春到校园”为题,写一篇文章,400字左右。

  六、教学体会与反思

  《春》是一篇充满诗意的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绘了大地春回,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的希望,从而激发人们在大好的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本文声情并茂,适合朗读,因此读是讲授本文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在讲授本文时,以读贯穿全文。采用听读、齐读、自读、默读、朗读比赛等方式,以读带讲,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整体感悟、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拓展与延伸及作业的设置,五大版块的设置处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因为本文生动形象,明白易懂,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欲望很高,即使是平日很少发言的学生,也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见,学生熟悉的东西,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从学生对本文的积极参与,对本文语言的玩味、赏析、运用中可窥见一斑。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材只是用来教会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运用。教是为了不教,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那是老师的最大心愿。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课本上第2页上的课文、15个要求认识和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的课文,要求可以熟练的朗读。

  2、要求会读本课的15个生字,可以进行口头组词。

  3、能正确规范的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4、提高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口头进行编灯谜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和课文

  教学难点:

  提高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根据课后短文中的谜语,试着自身编一个灯谜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小黑板、各种花灯的图片、收集各种对联提前认读一下上面的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抽卡片复习生字,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做出适当的小结。

  二、新授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灯会吗?都在什么时候看过灯会?说说你看过的灯会是什么样子的?(同学说说灯会上见到过的灯)同学们知道吗在正月十五也有花灯。看看今天我们这篇课文中都有些什么样的灯?

  出示课文,教师范读

  1、复习学过的生字

  将课文中的学过的生字画在书上,在小组中互相读一下,看看自身掌握了多少,先复习完的同学可以检查一下其他同学学习的情况。

  把同学找到的生字写在卡片上,教师抽卡片,同学认读。

  2、同学字

  教师将课文中的生字出示在黑板上,并标上拼音,根据黑板上的生字同学在课文中找出来,画在书上,并在本小组中进行拼读练习。

  夜 灯 街 纸 金 吐 泡 猴 眨 睛 追 立 各 奇 彩

  请一到两名同学将课文中的生字领大家拼读一下,然后同学在小组中练习,读的好的同学可以领小组的同学读,最后盖住拼音,互相考一考大家,看看谁记住的生字多。

  请同学上来领读生字。检查同学的学习情况。

  教师:同学们能这么快就记住了这么多的新字,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的哪个生字?

  同学介绍完后,自身在小组中继续进项巩固,最后教师抽卡片,同学认读,检查一下学习的结果。

  根据同学的读的'情况来进行一下总结。

  3、组词练习

  你能用课文中的生字进行组词吗?在课文中找找画出来,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读读,根据同学找到的词语,出示在黑板上

  元宵夜、花灯、大街、金鱼、吐泡、猴子、眨眼睛、各种、奇妙、彩灯

  谁愿意做一位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词。

  在小组之间读,同学互相检查一下学习的情况,教师抽卡片检查同学的学习情况,并做一下小结。

  除了这些词,你还可以用什么字来组词?

  用自身手中的生字卡片,和本课的生字进行组词。

  用“年”来组词,各组比一比,看看谁组的词语多

  4、同学以小组读、齐读、指名读的形式来巩固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课文写的什么时候看的花灯?(元宵夜)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2)人们看花灯时是怎样的心情?应该以什么样的口气来读?

  (3)课文中写了哪几种花灯?你来读一读。(教师

  根据同学读的,将各种花灯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请同学读一读课文中怎样来写的金鱼,猴子?让大家来模仿一下金鱼吐泡泡和猴子眨眼睛。

  (4)什么是走马灯?你能来扮演一下猫追鼠吗?

  (5)你喜欢这些灯吗?怎样来读出你很喜欢这些灯的语气?

  (6)课文中说各种彩灯真奇妙,为什么他觉得这些灯真奇妙?

  在自身小组中互相读,巩固课文,并且读出各种语气。

  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可以加上动作,一边扮演一边读。

  三、小结

  回家带爸爸妈妈一起欣赏花灯。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方法。

  3.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学习重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A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板书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物描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板书),去认识两位很有特点的新的朋友。(读题,注意“嘎”读ɡā)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查查字典。(学生自读)

  2.指名读。结合正音。

  抖擞(sāu)裆(dānɡ)挠(náo) 拽(zhuài)

  3.说说课文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读懂课文,再现形象

  1.:尽管我们只是初步读了课文,但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还是可以看出,小嘎子和胖墩儿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再次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要把每个词、每句话都读懂、读明白。然后同桌或者上下桌两位同学,可以试着把小嘎子和胖墩儿的摔跤表演出来。(学生读书、表演)

  2.:现在我们请一对同学当演员,上台来扮演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把他们摔跤的动作过程演出来。其他的同学就当导演,在底下仔细观看,对照课文的词句,看看他们是不是准确地把两个人物的每一个动作和摔跤的经过都表演出来。

  3.演员演戏,导演说戏。“演员”表演结束,及时组织“导演”指导。指出表演准确和不准确的地方。如果有指导和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要提醒“导演”。教师要特别注意下面这些地方,“演员”是否表演出来,是否遗漏,“导演”指导是否到位:

  (1)“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着腰说,“来吧,是一*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注意爽快、无所谓惧的语气、跳”“退”“闪”(快速转身)的作和“*腰”的站立姿势的表演和。

  (2)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打架似的对起阵来。

  ──注意“虎势一站”(还有气势,以谁也不服谁、水也不怕谁的姿势站立)的表演和。

  (3)起初,小嘎子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注意:①小嘎子的“抖擞”“蹦来蹦去”“下冷绊子”(突然伸脚绊)的神情动作的表演和。②小胖墩儿“塌着腰(凹着腰),合了裆(合并两腿),鼓着眼珠子”的动作表演和。

  (4)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注意“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抓)”“推拉拽(拉)顶”“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的动作表演和。

  如果“演员”表演存在较多缺漏或不到位的地方,应要求他们再根据“导演”的指导再次比较准确地表演一次。

  四、深读课文,感悟形象

  1.: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现在,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这两个人物,在大脑中活现出他们的形象来。

  2.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3.:通过起先精彩的表演和现在会心的朗读,我想,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一定活在同学们的心中。那么,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小嘎子和小小胖墩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嘎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胖墩儿

  (关于小嘎子,可以填上聪明、活泼、调皮、顽皮、灵活等等;关于小胖墩儿,可以填上沉稳、憨厚、诚实、老实等等。)

  4.你喜欢小嘎子,还是喜欢小胖墩儿?

  5.: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塑造了两个人特点鲜明、天真可爱的人物。小嘎子活泼,调皮,小胖墩儿沉稳,憨厚,只要读过这段文字,相信对这两个人物就会过目不忘。那么,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呢?用了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反馈: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运用这样的方法,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五、齐读课文,结束全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朋友。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再次走进并亲近这两位朋友。

  2.齐读。

  六、布置拓展性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节选自当代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家徐光耀先生的中小说《小兵张嘎》。这部小说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经改编成同名电影,影响了几代人。1980年小说和电影分别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最近又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课外阅读《小兵张嘎》。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 张小平)

  第二课时(临死前的严监生)

  教学准备

  教师:小黑板、挂图等

  学生:阅读《儒林外史》,收集关于作家吴敬梓的有关资料。

  一、课前交流,阅读铺垫

  1.交流《儒林外史》的读后体会。

  2.教师:作者吴敬梓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去世不久,他的家就遭遇变故。他对人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追求功名,这在当时是很难被社会所容的,这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下层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为熟悉他们的生活了便利,这样就从个人恩怨的小圈子里转向对社会不满与批批判上来。也正是在1736年前后,他开始了《儒林外史》的创作。这部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的极端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也描绘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市民心态以及在名利驱使下各种各样的人。尤其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对一个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与心灵刻画,成为“千古绝唱”,被人们津津乐道。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这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同学们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3.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严监(jiàn)诸亲六眷(juàn)两茎(jīng)

  4.自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谁?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学生自读思考。

  6.交流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三、纵向联系,感悟“吝啬”

  出示语段:“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摇了两三摇。”

  1.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息……)

  2.听老师把这句话读一遍,大家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老师故意读漏“总”字)

  3.学生评读,由“总”字让学生体会严监生垂死挣扎的时间之长,从而引发讨论: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在想什么?(让学生揣摩人物内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的训练。)

  4.这句话中,有几个关于严监生的动作的描写,你能找出来吗?

  5.从几个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两根灯芯草,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根灯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的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

  6.在听了大侄子的话后,他又有怎样的举动?“摇了两三摇”,如果把它换成“摇了摇”可以吗?说说你的见解。(让学生体会严监生此时的焦急。)

  7.此时的严监生又会怎样想呢?

  8.练习朗读,学生评读。

  9.在中,像刚才提到的动作的描写还有几处,你能找出来吗?

  10.根据学生回答梳理:

  与大侄子的交流

  伸出两个指头把头摇了两三摇与二侄子的交流

  越发指得紧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与奶妈的交流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把眼闭着摇头与赵氏的交流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

  11.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12.体会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后面话,要读出心理的变化。

  四、课后作业

  有条件的同学阅读《守财奴》中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 臧向飞)

  第三课时(“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红楼梦》的信息,注意搜集有关贾母、王熙凤的资料。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生词。

  一、激趣导入

  1.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塑造几百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贾家荣宁两府的兴衰败落,表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喻为古代的百科全书。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文章,就是节选自这本古典文学名著。

  2.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

  3.教师补充:《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大家族。这个家族的祖先曾随皇帝出过兵,兄弟二人都受封国公爵位。哥哥贾演封宁国公,弟弟贾源封荣国公,两家府第相连,就叫了宁国府和荣国府。到《红楼梦》开时,第一代人贾演、贾源,第二代人贾代化、贾代善都已过世,只有贾代善的妻子贾母还在。如今虽年事已高,把家政交给二儿媳王夫人和孙媳妇王熙凤主持,自己只带着孙儿辈寻开心,享清福,但在宁荣二府中仍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想到黛玉年纪小没有人照顾,就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介绍的就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与其见面的情景。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课文的生字,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准字音。

  ①读书要细心,读不通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②遇到不理解的生词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实在不理解的画下来留作讨论。

  ③不动笔墨不读书,将感受深刻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名接力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顺。师生随机纠错,并适当解答同学们的有关疑问。

  3.再读课文,思考: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三、深入读文,探究性格

  :王熙凤,是贾母的大儿子贾赦的儿子贾琏的妻子,贾母二儿子贾政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那么,王熙凤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画出描写语言、外貌、动作的句子,仔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以下教学分三块,分别从语言、外貌、动作三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变序进行。在每一块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引出同类描写,进行分析比较,体会描写方法的作用,以便掌握描写方法。

  (一)外貌描写──美丽

  (1)同学们先读读外貌描写的文字,再看图,找出谁是王熙凤。

  (2)为什么要描写王熙凤的外貌?(因为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牲进行描写。指导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抓住特征写。)

  (3)指导学生朗读。

  (二)语言描写──放纵,逢迎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有“语言学家”之称,下面我们就来领略一下她的说话艺术。

  1.“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

  (1)这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王熙凤又给林黛玉留下了什么印象?(放诞无礼)

  (3)出示“这些人个个……放诞无礼?”“敛声屏气”什么意思?“个个敛声屏气”说明当时的气氛怎样。

  (4)这样的气氛下,王熙凤竟说说笑笑地进场,足见其性格放纵,不拘小节。难怪贾母称他为“凤辣子”。出示: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2.“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

  (1)“真”去掉有什么不同?(说明之前曾怀疑过,流露出对黛玉美貌的惊叹。)

  (2)从“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有相见恨晚之意。)

  (3)你能明白“凤辣子”说“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这句话的意思吗?(她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母亲邢、王二夫人。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而不至于扬此失彼。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她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此可见一斑。)

  (4)最后“凤辣子”为什么又要转喜为悲?说“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喜为悲。)

  3.“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该打,该打!”

  (1)过渡:“凤辣子”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已一次“大哭”,一次“呜咽”,此时“方略略止住”。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这可要让这位“心理学家”难堪了。可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真是一个天才的表演家!

  (2)“凤辣子”是真的忘了老祖宗了吗?引导学生联系贾母的地位想想。(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从呢。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4.“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也只管告诉我。”

  (1)如果你是林黛玉,听了这话,你觉得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物?(一是热情,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二是炫耀身份,与林黛玉虽属同辈,口气却极像一个主人在对一个怯生生的孩子说话。)

  (2)练习朗读王熙凤的所有语言,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动作描写──圆滑

  (1)让学生找出有关王熙凤的动作描写。

  (2)从“携、送、拭泪、拉”这些动作的描写中,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把这些动作加进刚才的对话中再读一读。

  (4)小组练习后再表演。

  三、布置作业

  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红楼梦》有关章节。

  (福建省福鼎市秦屿第一中心校 庄淑萍)

  B案

  课前准备

  了解《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故事梗概。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通读课文

  1.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说说以前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课外读物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一说是怎样描写的。

  2.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二、默读课文,畅谈感受

  1.默读课文,寻找印象深刻的段落,多读几遍。

  2.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1)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比如:小嘎子很机灵;凤辣子很泼辣;严监生很吝啬……

  (2)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言行的感受,比如:严监生临时前“伸着两个指头”这个动作,课文中反复出现,充分说明严监生的吝啬……

  (3)可以说说课文的语言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比如:“凤辣子”这个名字很能反映她的性格……

  三、深入研读,感受人物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深入阅读短文,在阅读中尝试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在短文中找出特别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画下来,反复朗读。

  (2)你所阅读的短文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标注在课本上。

  (3)想象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2.研究同一短文的同学自由组成小组,相互讨论切磋研读成果。

  第二课时

  一、课堂交流,分享成果

  (1)交流《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学习情况。

  ①小嘎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起初,小嘎子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她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上风。”──可以看出小嘎子的机灵和“狡猾”。

  ……

  ②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2)交流《临时前的严监生》的学习情况。

  ①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总部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越发指得紧了。”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没了气。”

  ──从这个简单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严监生人都将死,仍恐费了灯油,是多么吝啬。

  ……

  ②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3)交流《“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学习情况。

  ①“凤辣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认未到而声先至,其他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唯有她“放诞无礼”,活脱脱的泼辣相。

  ……

  ②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二、反思形象,感悟写法

  1.快速阅读三短文,你认为哪个人物形象在你头脑中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象?为什么?在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标注。

  2.交流讨论,学生只有发言,讲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教师可随机点拨。

  点拨的要点:

  (1)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如:小嘎子的动作就是一个小孩子才会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孩子简单的“狡猾”。

  (2)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特定的情境相结合,突出了人物形象。如: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凤辣子”在众人面前风风火火的语言,都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很典型。如:“凤辣子”一下子转悲为喜时,一前一后说的话,就是典型的人物语言;严监生那伸着的两个指头,就是典型的动作描写。

  三、创设情境,尝试描写

  (1)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有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要典型。

  (2)回忆生活中影响深刻的人物,设想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断。

  (3)讲评学生描写的片断,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评点。

  四、作业

  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性格的句子。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我能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我能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自学提示

  (四个明确)1.学习《看海》2.自学为主,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当点拨3.能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会拼读会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4.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预设1.“隙”“澎”易写错2.“卷”“号”易读错3.文章的结构方式

  解决办法预设1.“兵教兵”的`方法,反复教读,或者教师适当引导2.借用工具书

  3.读课文,找关键语句,小组交流

  教学流程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

  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出示学习目标:小黑板(见上)

  生默记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一)自由读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勾画生字,有不认识的字词借用工具书或请教同学。

  (二)同桌互读,把语句读通顺,比谁读得流利。

  (三)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什么地方看海?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心情又是怎样的?

  (12分钟后比谁会写、会读、会说,抓住机会哟,看谁最棒)

  四先学

  1.学生自学,读书思考问题

  教学流程集体备课流程个人二次备课

  2.教师巡视,监督每位学生都投入学习。

  五后教

  (一)比读生字词语。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后进生)

  奔赴间隙澎湃潮汐遐想前仆后继……

  1.不会认读的兵教兵2.齐读

  (二)比写生字

  1.交流怎样记住它们

  2.随机抽取易错字词进行听写,如有错在组长处再听写

  (三)比读课文

  小组赛读,生评价读的情况

  (四)比谁能说

  1.指明反馈,其他可补充

  2.齐读板书

  五当堂训练

  1.写小字,比谁写得又准确又规范

  2.评价书写

  板书设计

  1.看海

  奔赴间隙澎湃潮汐遐想前仆后继

  山上

  山下(沙滩上)

  高潮

  教学反思

  备课组成员签字

  组长签字

  分管领导签字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感知老党支部书记的感人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2、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山洪的凶猛

  1、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这个可怕的黎明。(播放山洪视频)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场面,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山洪的特点。(大、猛、狂)

  (二) 扣课后提示,领悟表达特色

  1、导入:同学们,课文一次次地写到山洪和暴雨,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2、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有了这种可怕的感觉呢?(大屏幕出示句子)

  3、感受三种表达特色。出示三个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天动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第一种表达特色:哪一种有最简短的句子?在哪儿?(像泼。像倒。)

  指导朗读(读得有力、并猛)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是第一种表达特色。在句后批注雨的力度。

  第二种表达特色:由学生说;指导朗读(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句子读好?):指名读、齐读。

  第三种特色:让学生自己发现。(指名回答);找出文中这样的句子读一读。(教师课件出示);你们看,“跳舞、舔、爬”,单独看,似乎很美好,很亲昵,可是在这里,一点也不美好,反而写出了洪水的--?(可怕、令人畏惧、胆战心惊)句后批注洪魔的恐怖;指导朗读。

  (三) 抓关键词语,对比中感受形象

  1、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样?书上是怎么写的?读3----10自然段,划出关键词语。(学生汇报找出的关键词语,并结合句子指导朗读。)

  2、同样是在山洪的突发时刻,谁的表现不一样呢?(老汉)该选哪些词来表现老汉呢?也在3---10处然段中找几个关键词。(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3、对比着读这些词语,并放进课文中的句子里读读。

  4.解句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1) 引入:在镇定的老汉面前,纷乱的人群终于安静下来。(播放影象:汹涌的洪水。同时出示字幕:人们停信脚,望着老汉。)洪水中想起了老汉的.声音:教师出示句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生读)

  (2)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你想读出老汉的什么呢?(指名说,并读一读)

  (3)老汉的声音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谁来读读这段话,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四) 寻一个“情”字,走进人物内心

  1、在撤离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幅画面(出示画面)。

  (1)谁?(老汉),老汉在干嘛?(把小伙子从队伍中揪出来),小伙子是谁?从哪看出来的?

  (2)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自已读读,看看老汉此时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从哪看出的?

  (2)谁能读出老汉的凶(指名读)

  (3)父亲为什么要把把儿子揪出队伍呢?(指名说)是的,是党员就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他吼道:

  (4)老汉的这一“揪”,很可能就会把小伙子从生命线上揪到死亡线上,老汉犹豫了吗?从哪里看出的?老汉、丝毫没有犹豫,而像大山一样果断。谁能果断地读这段话。如果老汉不揪,会是什么后果?

  (5)。而此时的洪水--?哪些词可以看出,放肆是什么意思?(毫无忌惮)“放肆的舔是说洪水--?

  (7)洪水越涨越高,情况越来越危险,此时老汉想到的却是村民的安危,还把他的的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那是他的亲骨肉啊,他是不是不爱他的儿子?从哪儿看出来的?

  3、理解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老汉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1)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把把儿子推上木桥的?

  (2)指导朗读:是啊,洪魔在向这对父子张牙舞爪了;木桥已经在发抖了,在痛苦地呻吟了;眼看洪水就要把他们吞没了。

  (3)老汉把生的希望给了儿子,因为他--爱他的儿子。老汉的这一推,成了老汉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最简单也是最壮美的动作。

  (4)真希望小伙子能脱离危险,但--

  (5)是的,老汉眼看着儿子被洪水这一恶魔吞噬,是何等地痛心,他也忘了自己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眼里、心里只在儿子,他想喊 ,他还想 ……可是--

  (6)指导朗读:多好的父亲啊,我们把文中的老汉换作父亲,把小伙子换成儿子。当你们读着这两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时,相信你们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了。

  (五)领悟“桥”的内涵。

  1、最后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老汉保住了一百多号人的性命,却没有保住自己的儿子。老汉离我们而去,全村人拥戴的党支书离我们而去……

  2、出示课文最后几段: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配乐读)

  (1)她丈夫是谁呢?多么可爱的老汉,多么可敬的老支书啊,我们来夸夸他吧。能用上桥的,尽量用上“桥”。

  (2)总结:是啊,他已成为一座摧不毁的桥,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拓展延伸】

  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让我们难以忘怀。这又让想起了刚刚过去的5.12大地震,让我们随着祖海的歌声再一次来感受那些催人泪下的画面。生活中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感人的事迹,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交流交流。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教案(经典)08-10

(精选)语文教案08-17

语文乐园教案06-08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经典]语文教案08-03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精选)07-30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