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复习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新的节奏型,并看懂乐曲图谱。
2、能用乐器表现音乐作品气势雄壮的特点,抒发爱祖国的情感。
3、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乐器,学习协调的演奏乐曲。
4、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5、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大鼓一面,圆舞板,铃鼓和双响筒若干。
2、节奏卡片五张,分别是|XOXO|、|XXXO|、|XXXX|、|X---|、|XXOXXO|
3、其中前三种节奏幼儿已在第一课时学习过。
4、音乐磁带,乐曲的节奏图谱。
5、幼儿围坐成马蹄形。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激发兴趣。
1、过渡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乐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幼儿边听音乐边拍手感受乐曲。
3、你听到这首乐曲心里有什么感觉?
二、熟悉节奏,学习拍打。
过渡语:在这首乐曲中还有一些节奏呢,看看你会拍吗?
1、教师依次出示|XOXO|、|XXXO|、|XXXX|节奏卡片,帮助幼儿回忆经验,复习节奏。
2、学习新的节奏类型:|X---|、|XXOXXO|
(1)幼儿自主拍节奏。
(2)|X---|,这个"-"短横线是什么意思?教师鼓励幼儿用各种动作表示延长符号。
(3)|XXOXXO|,谁来拍拍这种节奏?教师引导幼儿与第一种节奏进行对比,体验快速拍节奏的感觉。
三、观看图谱,连贯拍节奏。
1、教师出示图谱,鼓励幼儿自主的边看图谱边拍节奏。重点询问幼儿拍节奏的时候,觉的哪里有困难?教师帮助幼儿巩固练习。
2、教师与幼儿一起看图谱拍节奏。
3、幼儿边听乐曲边拍节奏两次,提出具体的要求。
四、选择乐器,探索合奏。
1、教师介绍乐器,幼儿按意愿选择乐器,在自主看图谱的基础上边听乐曲边用乐器演奏。
2、请幼儿为乐器找相对应的图谱做朋友。
3、教师指导幼儿进行轮奏练习,即根据图谱上的乐器标记演奏相应的节奏,在轮奏的基础上进行合奏。
4、幼儿听乐曲演奏,师:比一比,哪一组的节奏拍的最稳最有力。
5、教师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合奏部分的节奏。
6、幼儿再次演奏,教师出示大鼓与幼儿一起演奏。
7、教师请幼儿交换乐器,师生共同演奏乐曲"大中国"。
结束语:
今天我们用乐器演奏了一首好听的乐曲《大中国》,让我们下次在一起和乐器宝宝一起演奏,好吗?
教学反思:
《大中国》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乐曲,给人的'感觉是热烈、奔放的,与我们平时教孩子唱的儿歌不同,可能孩子们的在幼儿园里接触到像这样的乐曲比较少,所以在听到音乐时,很快的随着乐曲美妙的音乐不自觉的有节奏的拍起手来,嘴里还不停的唱着。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的吧,孩子们在无形中感受到了曲子的豪放所在,所以随着乐感不由自主的快乐的手舞足蹈起来。孩子们学的很开心。有些句子因为比较成人化,孩子在学唱中有些困难,特别是对于“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歌词的理解,我就用孩子们的语言给所以的孩子做了解释:因为我们祖国有许多的宝物,外国的人想来抢走我们祖国的宝物,所以他们来打我们,经过战争,我们中国人终于把这些外国人赶出去了。
大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要学好汉语拼音。
2、学会a 这个单韵母,认清形,读准音。
3、认识声调符号,在教师指导下正确认读带调的三个单韵母。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教学单韵母a :
1、看图说话引出a:说说图上画了谁?她在干什么?学说图意:小朋友学唱歌,a a a。教师范写a。2、你们瞧!图上的小朋友唱歌时,嘴巴是→张得大大的。3、教师示范发音,学生听音,看口形。学生模仿发音,教师边检查边领读。4、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巴张大,唇形自然,声音响亮。教顺口溜:张大嘴巴,a a a。
覆盖a 的字形,与小姑娘的头部重合。看看 a 的形状像什么?( a 像一个小姑娘圆圆的脸蛋,头上还扎着一根小辫子。)抽拉投影片,使 a 和小姑娘头部分离。用儿歌帮助记字形,"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要问她是谁?就是a a a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教学a的四声:
1、单韵母a的头上常有四顶不同的帽子。(出示)它们戴上不同的帽子,读起来的声调也就不同了。这四顶帽子就是"声调符号",我们根据符号读韵母。
2、ā戴上了第一顶平平的帽子,就是第一声,读音也是平平的。(教师发音,学生跟读。)á戴上了第二顶从左下到右上的帽子,就是第二声。读的时候就像有人问你话,没听清时,你会问:"á,你在说什么?"就是这个音。领读,模仿,轻读,读准á。(用手势助读。)ǎ戴上了第三顶帽子,就是第三声。音又不同了,由高到低再到高,形状像个钩。(教师发音,学生跟读。)à戴上了第四顶帽子,从左上到右下的帽子,就是第四声。我们读时声音要从高到低,就像惊叹:"à,你来了!"
3、学生以手势助读,也可以用简明确切的儿歌帮助记忆。
指导看书,读书:
1、指导看书。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上什么地方?(翻开课本,找到汉语拼音第一课。)
2、边看图边读课文。集体反复练读2-3遍,再指名读。
学写单韵母a:
1、认识四线格。我们学会了a的读音和四声,还要学会写a。(出示四线三格,让学生数一数有几根线几个格子。三格,就好像是三层楼房。记住,a就住在二楼。写的时候要碰到上下线,而且要一笔写成。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教师边写边讲,注意:a要一笔写成,先写半个圆,就是小姑娘的头和脸,连上去再写一笔竖弯,像条辫子,最后向右边稍弯一点儿,不要太长。
3、学生上黑板试写a,讲评。
巩固练习:
我们一起来做汽车爬山坡的'游戏。总结:这节课,我们先看图,说清了图意;再学习a的发音和声调;接着我们读了课文;最后还学习了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a。这样分四步,我们就把这些内容都学会了。
课堂练习与作业:
1、提醒注意写字时坐与执笔姿势。"准备"→开始。
2、在四线格中正确地描写a。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a 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
2、难点:a的第二声和第三声。
活动反思:
在教学汉语拼音a.o.e这节课时,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教师借创设了一个童话世界“拼音王国”,而a.o.e则成了“拼音娃娃”这样的角色,学生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童话中的娃娃,一下子就溶入了拼音课堂,兴致勃勃地跟着情境中的“小鸟”认真地学着发“a.o.e的准确读音。在学习a.o.e的字形时,学生自编顺口溜,自主意识得到老师的尊重,思维活跃。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积极开动脑筋。最后,教师以独特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自己用橡皮泥捏、摆字母形体。学生兴趣盎然,非常投入,字母的形状也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在教学声调的读法时,教师为了突破学习声调的难点——第二声和第三声,使用的方法是根据“五音标记法”,并配以手势来表示调形和调值。
我运用了体态教学用形象化的手段,把拼音中的“五音标记法”量化出来。整个操作过程,学生的热情高涨,这种教学方法注重了“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这也印证了斯宾塞认为的“语言虽然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但也时常阻碍思想,而动作在表现意义情感上是极其有力的”。教学中运用操作活动可以弥补词语表达的不足,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还可以增强教学效果。采用“动的方法”,通过大脑、五官、手脚、身躯的活动,刺激神经,引发学习欲望,从而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的学习能力。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玩玩、想想、讲讲中学习儿歌,用明快的节奏朗诵儿歌。
2、理解儿歌的动词“荡、吐、滚、团、啄”,并尝试创编出带有动词的新儿歌。
3、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体验自主学习 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一个空白的圆形
2、反映儿歌的图谱
3、动物图片多张
活动过程:
一、小朋友用身体画圆
1、出示“空白的圆形”图片:“这是什么?老师是怎么画出来的?”
2、说说什么东西是圆形的`
3、幼儿尝试用身体画圆,并讲述
二、学习儿歌
1、猴子也会画圆,猜猜小猴是怎么画圆的?
出示猴子画圆的图片:猴子是怎么画圆的?请幼儿说说、做做动作。师出示相应的图谱。
2、分析:猴子画圆有几句话?有三句,第一句讲了谁画圆,第二句讲了怎样画圆,第三句讲了在哪里画圆。
3、让幼儿分别为其他几个动物来编编儿歌的内容
4、教师总结
5、教师完整念儿歌
6、师幼共同学习儿歌
三、想象其他动物画圆的方法
四、将圆想象添画成新的东西
儿歌:
画圆
小猴画圆,
抓住树枝荡一圈,
空中画个圆。
青蛙画圆,
扑通一声跳下水,
水面画个圆。
小鱼画圆,
吐出水泡一串串,
水中画个圆。
刺猬画圆,
团起身体滚一滚,
草地上画个圆。
啄木鸟画圆,
抓住树枝啄啄啄,
树上画个圆。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
2、懂得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体的特殊结构,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萌发科学兴趣和对发明家的崇敬。
3、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各种拼插积塑、纸张、纸筒、塑料珠、布片、各种有连接的生活用品。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连接经验。
【活动过程】
1、出示操作材料引入,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请小朋友玩玩连接的游戏,看看你是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各自连接起来的。
2、第一次探索——对需要和不需要辅助材料的连接进行分类
(1)操作探索
师:请小朋友每一种材料都连一连,连的时候可以告诉身边的小朋友,你是怎么连的。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受需要和不需要借助辅助材料的连接。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主要是通过简单的操作,感受物体间连接的各种方法。斯咏连接纸筒,他先是将夹子都夹在纸筒上,然后又拿了一个纸筒比划着,比划后他将夹子都拿下来,将两个纸筒靠在一起,用夹子夹住,他就这样一个纸筒一个纸筒连着夹成一串,他说:这是蜈蚣。
这个环节比较简单,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环节中的分类打下铺垫。)
(2)经验交流
师:请小朋友来说说,你连接的是什么物体,你是怎么连接的?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连接经验。
(在这个环节中我有意识地请了连接不同物体的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连接经验,在交流中,幼儿知道了老师提供的纸筒、布片、纸片、珠子本身是不能连接的,需要借助辅助物,而夹子、回形针、别针、彩链等本身是可以连接的。)
(3)对不同的连接现象进行分类
师:我们在操作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物体连接需要辅助物,有的物体连接不需要辅助物,现在我们来分一分。
引导幼儿根据需要辅助物与不需要辅助物的连接现象进行分类。
(在此环节中,我引导幼儿进行分类,重点鼓励幼儿说说为什么有的物体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幼儿通过操作、观察了解了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的物体本身的特征。如果这个活动直接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效果可能更好,能更直接地增加幼儿的`经验,幼儿在分类中能进一步感受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的物体特点。)
3、第二次探索——发现不需要辅助物连接处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他们需要找到自己的伙伴才能用,请小朋友帮帮忙,帮它们连接起来,使它们成为有用的物品。
(1)提出要求
A、连接时要认真观察它们是怎样连接起来,连接处藏着什么秘密。
B、把发现的秘密告诉小朋友和听课的老师。
(2)幼儿操作探索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物体间连接部分的特殊结构。
(这个环节幼儿在操作中对物体连接处的秘密很感兴趣,他们在连接时很认真观察,奕馨小朋友对杯子与杯盖进行连接很感兴趣,旁边的谢诗蕾发现了一个塑料杯中有一个过滤网,奕馨看到了也把过滤网拿过来,她比划了半天,告诉我:"陈老师,这个网不能放在我的这个杯子里。"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杯子比较大,过滤网比较小,会掉下去。"在这个环节中,幼儿有的将笔的各个零部件连接组合起来;有的连接风车;有的连接各种杯子……他们发现了很多连接处的秘密,在连接中,幼儿很高兴地和老师、同伴交流着自己的发现。)
(3)幼儿分享自己的探索发现。
师:这些东西是怎样连接的?
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探索发现,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
(由于幼儿在上一个环节中的操作探索很认真,所以在本环节中,幼儿的发言很积极,他们能将自己在连接中发现的秘密用连贯的语言告诉大家。)
4、在比对中提升连接的经验
师:小朋友都发现了不同物体连接处的秘密,连接处的秘密一样吗?为什么杯子有的直接盖上去,有的是螺纹的?是不是同样在连接处有螺纹的物体都能连接起来呢?
(1)请个别幼儿对比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了解。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试试,这个瓶子的瓶盖是哪一个呢?
请一幼儿从一堆瓶盖中找出和瓶子相符的瓶盖。
师:物体的连接是需要通过精密的计算和设计的,而且根据材料和用途的不同,它们的结构也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方便。
(本环节我主要选择用螺纹连接的不同物体让幼儿比较,引导幼儿发现虽然这些物体都是有螺纹的,但是它们并不是都能连接在一起,而是还要通过设计,在大小、螺纹的疏密等方面的考虑,物体才能紧密连接起来。
但是,本环节由于考虑到时间关系,我自己操作。如果能让孩子来操作,这样效果会更好。)
(2)比较不同杯子的不同连接的不同便利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有杯盖的杯子,请小朋友看看它们的杯口和杯盖各是怎么连接的。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杯子和杯盖连接处的不同特征。
师:以前为了不让杯盖掉下来,杯子和杯盖是用绳子绑的,而现在人们根据材料的不同将杯口的连接处设计成只要压一压或拧一拧,既牢固又方便。
师小结:今天小朋友通过连一连、看一看,知道了我们人类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明了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小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本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幼儿比较不同杯子的连接变化,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发现,发言十分踊跃。他们在讨论中感受到了不同连接特点杯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的便利。)
6、活动延伸
教师抛出问题:怎样解决剪刀给小朋友带来的潜在的危险性;怎样解决老师笔帽常常在使用后找不到的问题。
教师鼓励幼儿向发明家学习,尝试运用连接的秘密改进我们生活中需要改进的各种物体。
(延伸环节,我给幼儿布置了任务,保持了幼儿探索连接的积极性。)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次活动来源于幼儿园片区联动的教研活动,在设计活动目标时我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回顾本次活动,有几点体会。
一、教学有效性方面
1、选择适宜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连接"是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幼儿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玩具无一不是需要连接的,因此,我提供给幼儿的活动操作材料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各种物体:各种瓶子、杯子、笔、包装盒、玩具等等。幼儿对这些材料的操作很熟悉。虽然这些物品的连接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在活动中他们仍操作得兴趣盎然,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2、制定适宜的教学目的,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
《纲要》指出:科学活动内容要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因此,针对"连接"这个活动内容,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三条目的:①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②懂得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体的特殊结构,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萌发科学兴趣和对发明家的崇敬。③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在活动中我能带着目标去引导孩子进行连接操作,如:在第一个环节的探索中,教师的重点是鼓励幼儿将各种物品连连看,从中发现了有的物体的连接是需要辅助物的,有的物体的连接是不需要辅助物的。虽然这个环节的操作比较简单,但重点是让幼儿通过这个环节的比较发现引发幼儿探索不需要辅助物的连接秘密的兴趣。在第二个环节中,幼儿通过连接各种生活中的物体发现物体连接处的各种秘密。在第三个环节中,幼儿有了前两次的探索经验,教师的重点就放在引导幼儿通过比对,进一步感受到虽然连接处的秘密很简单,但是我们人类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体现,有了连接处的小小发明,为我们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幼儿逐渐产生了对科学家的崇敬,愿意向科学家学习,学习他们刻苦钻研发明的精神。
3、有效的指导语,是师幼互动的关键。
每一个环节的开始,教师都要设计好具有承上启下、富于启发性的指导语。幼儿虽然整个活动的环节比较多,但是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指导语的启发下,幼儿的关注点始终在探讨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的秘密上,在教师的启发性提问下,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大家的谈论,说出了自己在探索中发现的连接处的秘密。虽然,后排的幼儿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但他们也很认真地在倾听同伴的讲述,整个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二、活动中的不足
虽然活动开展得很顺利,但是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的地方。
1、教师在材料的准备上,考虑还不是很充分,应再多准备一些操作性强的物体,在引导幼儿进行比对时,应该选用一些对比比较明显、需要幼儿反复比较才能连接的物体,这样幼儿的探索会更具主动性。
2、教师在关注幼儿时还是比较关注眼前的幼儿,师幼互动中前排的幼儿做得比较好,由于后排的幼儿比较远,班级常规又要求幼儿要坐在位置上,因此后排个别幼儿的参与更多的是倾听老师与同伴的对话。这个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出现,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寻找有效的方法,使全体幼儿的学习主动性都能调动起来,学习更具自主性。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设计意图与思路(教育理论依据):
一、对活动选材的思考:
进入大班以后,孩子的身体在长大,本领也在增强,因此我们开展了《我自己》的主题活动(源自上海市新教参《学习活动》大班)。
每次带孩子们去角色游戏时,更衣室里小毛头的衣服、袜子、围巾、鞋子等物品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他们对自己小时候和现在的变化充满了好奇。教师通过家园合作动员家长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孩子小时候的照片、婴儿时曾穿过的衣服和用过的物品。师生共同创设了"我小时候"的主题环境。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带来的物品,因此吸引力真不小。自由活动时孩子们总会三三两两地聚集到大家带来的照片和实物面前议论一番。虽然有一两个奶瓶看上去差不多,但幼儿照样能区分这是谁带来的,一点都不会搞错。
面对孩子们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成长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豪,我参照主题活动"我自己"的活动要求,在多数幼儿参与了收集小时候的照片、物品并关注活动环境布置时,预设了本次集体活动"我在长大",以满足孩子们交流分享的愿望。
二、活动价值的分析:
1、初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是人群中的一个。
2、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会关心、帮助周围的'人,体验与同伴相处的快乐。
三、活动目标的内涵:
情感与态度:在猜一猜、讲一讲过程中,体验自己成长的快乐,萌发继续关心、帮助别人的情感。
社会与语言:能在集体中运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猜测的结果。
能力与认知:发现自己身体的长大和本领的变化。
思维推理:能通过观察、猜测等方式,发现同伴的身体变化和本领的增强。
四、活动环节与教学法设计:
本次活动环节的设计力图体现层层递进、挑战性。主要预设以下三个环节层层推进:
环节一:引出话题同伴间互相讨论什么是"长大"--引发幼儿谁在长大产生兴趣。
环节二:交流体验长大过程中的有趣经历在猜测游戏中交流分享各自成长过程中有趣的变化。
--体验自己身体的长大以及能力的增强。
环节三:活动结束欣赏诗歌(配PPT课件画面)"我在长大"......
--体验自己成长的快乐,萌发继续关心、帮助别人的情感。
活动内容与要求:
1、在观察对比中,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正在渐渐长大和变化的事情。
2、体验自己成长的快乐,萌发继续关心、帮助别人的情感。
活动重点:了解自己的身体、外貌在变化。
活动难点:除了感知自己身体的变化外,还要通过看看、摸摸、比比小时候的物品后交流自己的本领在变大,能力在增强,从而体验到自己长大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布置小小展览会:婴幼儿时期的照片;小时候穿过的服饰、用过的物品(奶瓶、摇篮、纸尿裤、小碗、小勺等)。
2、多媒体课件:我在长大
教学课时:一课时(30分钟)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出话题教师出示汉字"我在长大",引出今天的讨论话题。
1、请幼儿讲讲"长大"的含义。
2、师:我们今天讨论谁在长大?
3、师:"我"是谁?
二、幼儿交流体验长大过程中的有趣经历
1、出示展示板,让幼儿观察比较,体验自己身体的长大。
1)猜猜照片上的宝宝是谁,和现在比有什么变化。(整合序数)身体的变化:个子、体重、头、手、脚、等。
2)请没有猜出来的小朋友站出来,你们为什么猜不出,她哪里变了?
外貌的变化:发型、脸型、体型。
教师小结:原来小朋友从小到大身体、外貌都在发生变化,除了个子长高了,体重增加了,头手脚等都变大了,还有的发型变了、脸型变了、体型也变了,这说明小朋友的身体在生长,在长大。
2、参观小小展览会,体验自己能力在增强。
1)组织幼儿参观小小展览会"小时候的我"。(展示孩子们婴儿时用过的物品,穿过的服饰)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在自己身上比一比,你能发现自己在长大的秘密吗?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我在放学后看到很多幼儿吃垃圾食品,这种现象很严重.这些食品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导致幼儿肚子疼,拉肚,等现象.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懂得吃零食过多对身体不好,零食不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
2. 让幼儿知道自己不可以吃,其他的人也不能吃
3. 帮助其他吃零食的`幼儿.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知道吃零食的坏处
教学难点:怎么帮助其他吃零食
活动准备
1. 一些吃零食的图片
2. 一些常见的食品(零食.水果,面包.蔬菜)
活动过程
1. 看教学挂图讨论:
1) 这一幅图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2) 大夫给小朋友说些什么?为什么小朋友会这样?
3) 零食吃多了,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2. 引导幼儿分清我准备食品中哪些是对健康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让幼儿不
吃卫生不合格的小食品.
3. 让幼儿了解食品中对身体各有什么害处和益处.
4. 让幼儿观察日常图片,并说明图片上做法是对还是错?为什么?
5. 讲解帮助图片上错的行为
6. 让幼儿讲述以后的生活中要怎么做.
7. 观察日常生活中哪些还在吃零食,我们要去帮助他们不能吃零食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设计中,我所设计的目标中帮助其他幼儿不吃零食这个动目标没有达到,幼儿他不知道怎么去劝说其他的小朋友.他只能说出这个食品不能吃,吃了会肚子痛,不能用更好的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本次活动的设计让我知道了在活动期间要用标准的语言来说,需要多次举例.在活动期间要多让幼儿思考该怎么表述,并且纠正幼儿不对表述方式.
大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认真听清楚各项活动的.规则,用过的物品能归还原处。
材料准备:
1、幼儿人手一本《幼儿园课程指导。数学》。
2、小黑板一块,粉笔若干。
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发放《幼儿园课程指导。数学》,幼儿人手一本。
2、集体活动
(1)按数拍手。
“我们来听数拍手,我报几你们就拍几下。”
(2)认识序数。
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书画面。“有几张小椅子,椅子上有几个小朋友?第几张椅子是空着的?我们按顺序说说空着的小椅子的位置。”教师手指第三张空椅子。“这是第几张空椅子?谁会用一个数字来表示这张小椅子的位置?”“你在这里写上‘3’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平时还可以用‘3’来表示什么?”“现在你知道数字有几个用处了吗?”(表示物体的位置,表示物体的数量。)
“能在每张空椅子上都写上一个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吗?”老师盖着第三第六第九张空椅子。“谁能说说,哪几张椅子不见了?你又是怎么发现的呢?谁帮助你一看就知道第几张椅子不见了?”
3、分组活动。
数数第几张椅子是空的。
“说说范样上每张椅子的位置,看看第几张椅子没人来,是空的,请你把能表示空椅子位置的数字写在书上,边做边讲,第几张椅子是空的,做完后说说哪几张椅子是空的。”
教师巡回指导。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精品大班健康教案健康的大班教案11-17
大班教案(精选)08-19
大班教案(经典)08-10
大班教案04-01
(精选)大班教案07-28
大班教案【精选】08-06
大班教案【经典】07-25
大班教案[经典]07-23
[经典]大班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