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09-05 07:53:33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通用]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对于形状和颜色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形色对应合成认知还不够深,由此我利用形、色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进一步发展孩子们对这两者之间对应关系的判断力,并利用了服装的搭配,来让孩子们感受数学并不是只存在于书本和教师的头脑当中,还来源于生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形状与颜色的合成。

  2.培养幼儿将两种事物特征对应、整合在一起的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具准备】

  1.PPT.

  2.幼儿学具:几何泡棉。

  3.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从前,有个国王最喜欢穿漂亮的衣服,爱漂亮的国王每天都要穿新衣服,还喜欢大家赞美他!有一天,来了一位新的.裁缝师,他告诉国王,他能做出全世界最美的衣裳!今天,国王又穿了一件他喜欢的衣服,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穿的是什么?

  2.(教师出示情景挂图)国王的试衣室里摆满了许多漂亮的衣服,你们看!

  3.今天,国王身上穿的新衣是哪一套?皇冠是哪一顶?

  4.衣架上,哪两套的上衣和裤子是一样的?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二、布题。

  互动:

  1.今天刚穿上新衣服,爱漂亮的国王已经把接下来两天的衣服都已经选好了。国王请小朋友们按照图中的要求找出答案,猜猜明天他会穿什么衣服呢?

  2.咦?这个“√”是什么?“√”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原来是“√”在哪就表示需要找出什么颜色的衣服。

  4.出示PPT,请幼儿找出正确的答案。

  5.教师变换“√”的位置,请幼儿继续尝试。

  小结:小朋友们真棒,知道“√”放在哪就是要选什么。

  三、评价练习。

  1.还有一些泡棉拼图也想和你们玩呢!请小朋友们按照书上各种形状对应的颜色找到拼图,并用“○”把正确答案圈出来。

  2.幼儿做评价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小百科:合成,由部分组成整体。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练习原地向上纵跳抛物。

  2 活动中会听信号按要求活动。

  3 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 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5 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1 组织幼儿制作雪花。

  幼儿按意愿将纸(如挂历、报纸、美工活动剩下的边料)剪成或撕成各种长条或花边,当作“雪花”,每人自制若干。

  2 教师使用的箩筐、铃鼓等。

  活动过程:

  1 开展游戏“雪花飘飘”。

  (1)每个幼儿向上纵跳的同时,将“雪花”抛向空中,然后尽力接住。比一比谁抛得高、接得准、接住的次数多。

  (2)幼儿自由结伴,一人抛“雪花”,一人接,然后互换角色进行游戏,看谁抛得高、接住的次数多。

  教师注意观察体力教弱的`幼儿,与其结伴游戏,鼓励他们用力向上抛。

  2 师幼共同开展游戏“风儿与雪花”。

  (1)幼儿手持自制雪花,扮“小雪花”,教师扮“风婆婆”或“风爷爷”,摇动铃鼓。引导幼儿根据铃鼓声的速度、音量变化,在场地内慢跑、快跑、快走,随着渐弱的铃鼓声慢慢原地蹲下来。

  (2)幼儿熟悉游戏后,可请个别幼儿扮“风婆婆”或“风爷爷”,幼儿继续游戏。

  3 组织幼儿玩“扫雪花”的游戏。

  教师扮“扫雪人”,幼儿扮“小雪花”。扫到哪片“小雪花”,哪个幼儿就把自己的雪花放在箩筐内,留作下次用。

  活动反思:

  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孩子们都意犹未尽,但是教师准备的材料不够充分,应该大大小小都有,以免能力差的幼儿抓不到,教师还要多鼓励孩子跳起来抓,发展跳跃能力。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重点】

  掌握图形的要领。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有趣的画,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拿出挂图背朝幼儿),变!一幅画展现在幼儿面前。“机器人”对!你们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图形拼成。”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l、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6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4个,梯形5个,三角形1个。)

  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学具)小朋友,上面的游戏,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老师要奖励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自己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里面是什么?你们喜欢不喜欢这些小图形呢?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幼儿用记录表记录)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三、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其实它还有更好玩的方法呢,只要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你们想试试吗?

  1、师生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

  2、作品交流。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通过在游戏中对人和物的猜想,让幼儿学会认识人物要从他的特征开始。

  2、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活动过程:

  一、规则:

  1、由游戏主持者确定一个物件或一个人,告诉参与者它所属的范围,由参与者提问。

  2、参与者可以提问关于这件物品或者个人的特征的问题,但只能以"……是不是……"的句式发问。主持这只能回答"是"或"不是"。

  3、参与者对物或人的直接提问次数不得超过五次,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制,则着论的游戏结束,进入下一轮。

  4、猜对者可作为下一轮游戏的主持者。

  二、老师示范当主持者:"我想到的是一个水果。"(幼儿问特征)"你问的是它的果肉还是果皮?"……"是的/不是"……(幼儿直接对人或物发问时)不是,已经直接问过一次了(教师要注意提醒幼儿还有几次可以直接提问的次数,以此培养幼儿养成逻辑思维的习惯。)……猜对了。(以此类推。)

  三、两人或多人一组,分批开展游戏,老师观察指导。

  注意:

  1、游戏规则阐述时,教师可举例说明。

  2、当幼儿想不出问题时,教师可给于提示,如:物品可以从大小、颜色等方面 发问;人可以从性别、年龄等角度提问。若幼儿还是无法继续提问,则教师可以直截了当的举例自问自答一个问题。

  3、主持者想到的人货物要贴近生活的,参与者熟知的。

  4、当幼儿遇到阻碍时,教师要对前面发问过的问题进行总结,帮助幼儿简单的推理思维。

  活动反思:

  《猜猜我是谁》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这一课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是人物背面头部写生,学习线描写生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观察,体验发型不同所体现出的头发的美感,学习背面人物头部的写生方法。

  它借助“猜猜我是谁的”娱乐游戏活动,通过观察、综合欣赏、教师演示,学生讨论、动手作画等形势,本课课题和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线造型能力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

  教学设计分四个基本环节:游戏导入,引入课题;探究学习,引导激趣;了解基本步骤,大胆作画;交流感受,欣赏评析。优点有:1、成功的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让你生掌握如何用线表现人物上半身背面形象。线描画学生以前接触过,但画的不是很多,会用线条概括物象,但线条没有变化,体现不出线描画的特点,因此在本课中,我注重线描画的.人物画的步骤及线条的粗细,疏密,曲直等的引导,通过分析教师作品,了解线条的表现规律,学生在自己作品中可以看到丰富的线条的变化,这是我非常乐意看到的线描画中不易的效果。2、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为了激发孩子兴趣,我先和学生做猜同学的游戏,之后我们一起看背面照片猜同学,学生猜出了学生的名字,然后我们一起总结是如何猜出他们的,这样初步给了学生一个作画的定向,总结出了猜迷的根据,即服饰、头型、发型。接着引导学生猜猜教师背面的线描画,学生兴趣被激起,有创新的思维火花,非常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整个教学设计的流程节奏明快,有很强知识性和对动手能力的培养,3、在展评作品时,我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沿轮廓减下来,分别粘贴在课前准备好的大图片上,形成新的作品形式。新的作品看起来就好像许多人在看画展,学生们同时感受到了两种作品形式的诞生,都感到无比欣喜。我通过创设情境和学生的点评,互评,自评使课堂又创造了一个新高潮,对于用线画头像又有了新的认识,成功的情境的创设,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作品尽管有差异,但体现了学生的用心之处。

  但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首先教师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将“主人”的地位归还学生,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总结,自主调整,教师则只需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提炼,升华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美术自主意识能力与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增加悟性和独特精神。然而,上这节课时,课堂上学生“主人”的地位没有体现得很明显,多数是以我说为主,忽略了很多学生自己自主的想法。其次是细节不到位,如在示范时我先前示好了投影,但在示范是我忘了看,因此做的有点偏台,在示范时有些挡住了画面,如果在画时,能抬头看看投影,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再次,前边用时有些长,使得学生练习时间有些短,有些学生画的非常好,但最后由于时间关系来不及展现,十分的遗憾。

  面对这些不足,今后要不断努力,不断提高美术专业理论水平,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与学生一起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一次泥工活动,有的幼儿选的是没用过的圆柱体的新橡皮泥,有的幼儿用的是用过的被团成球体的橡皮泥。很快孩子们之间就发生了争执,有的说圆柱体的橡皮泥大,有的说球体的大。争执无果,孩子求助于我。最后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把橡皮泥都团成了球体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原来大家的橡皮泥是一样大的。虽然解决了争执,但由此我意识到,幼儿由于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差,对体积守恒的概念认识不够,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许多认识上的`错误,所以我设计并组织了该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物体体积的大小不会因位置、方向或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2.尝试用体积守恒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发展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座位摆成半圆形。

  2.在科学活动区摆放积木、橡皮泥、泥工板、泥工工具、水果、水果刀等以备操作。

  3.大苹果、香蕉各一个,水果刀一把。

  4.图片、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老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变变变”。

  在指定范围内大家边走边拍手说儿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当念到最后一个“变”字时,幼儿根据想象做任意动作并保持不变。如小兔、小狗等动物,大山、小花等自然物体,看书、做操等动态姿势等。老师拍手,幼儿恢复立正姿势,重复游戏。

  二、每一遍游戏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模仿的是什么

  并提问幼儿:虽然大家变成了大山、小兔子、房子……但还原后你觉得自己有变化吗?有没有长高、变矮?有没有变胖、变瘦?你有没有多个小脚丫?有没有少个小耳朵呢?(每次提问孩子们都会边哈哈大笑边说“没有”,还用动作证实)

  小结:原来不管我们做什么样的动作还原后都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

  三、再次和幼儿玩游戏“变变变”,一起变成小猫轻轻走回自己的座位。

  四、讲故事《苹果变多了》(故事附后)。

  教师边讲故事边操作演示切苹果。讲完后根据故事提问:小熊的苹果真的变多了吗?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把切开的苹果多次合起来再分开,以帮助幼儿判断分析。

  师幼一起讨论、小结:虽然苹果被切成了四块,但合起来后还是原来那个苹果,没有变多,也没有变少。

  五、游戏“变了吗”。

  1.先从正面观察教室里钢琴、电视机、桌椅等,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最后回到正面,看看他们有无变化。

  2.教师用五块大型积木先后搭建成房子、小桥、小汽车等,请幼儿判断积木虽然搭成了不同的造型,但积木的数量、大小、多少有无变化。

  3.幼儿任意玩橡皮泥,塑好一个造型后就还原,看橡皮泥是否有变化,有没有多或少。

  六、幼儿看图玩游戏(图示附后)。

  1.找相同。看看三排美味食物中,哪两个食物一样大,在一样大的后面打√。下面有五块积木,看看哪两座房子是用这五块积木搭成的,把他们圈起来。

  2.数方块。下面是用许多同样大小的积木搭成的造型,看看哪两组用的积木一样多,把积木数量相同的造型连起来。

  七、做完图片游戏的幼儿到活动区游戏:玩橡皮泥、搭积木、切水果。在动手操作中巩固对“体积守恒”的认识。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在家帮爸爸妈妈分蛋糕、水果等,感知体积守恒。

  2.请家长引导幼儿在家里、户外从不同角度观察家具、建筑、花草树木等,感知体积守恒。

  活动反思:

  1.本活动的组织来源于幼儿生活,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实际需要。

  2.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3.活动中教师不是单纯的教授,而是以启发引导为主,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思考,寻求答案,使幼儿主动而非被动地参与活动。

  4.活动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思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达到活动目的。

  附1:故事:苹果变多了

  小熊拿着一个红苹果和一个大香蕉,高高兴兴去找好朋友小鹿。路上遇到了馋嘴的狐狸,狐狸想把小熊的大香蕉骗来吃,他眼珠子一转想出一个坏主意。

  狐狸对小熊说:“我能把你的苹果变得更多!你信不信?”

  小熊说:“你也不是魔术师,怎么变?”

  “如果我能把你的苹果变多,你就把香蕉送给我,怎么样?”狐狸说。

  小熊点点头答应了。

  只见狐狸从口袋里拿出一把水果刀,把苹果一切两半,问小熊:“你看现在有多少苹果?”

  “两块。”小熊答道。

  他又把两块苹果各切了一刀,问道:“现在是几块了?”

  小熊说:“现在有四块了。”

  “原来是一个,现在是四个。我是不是把你的苹果变多了?”狐狸又问道。

  “真的变多了。”小熊开心地说。

  “那你是不是应该把香蕉送给我呀?”

  “好吧!”狐狸拿着小熊的大香蕉得意地走了。

  小熊来到小鹿家,把发生的事讲了一遍,小鹿说:“小熊,你上当了! ”

  “我怎么会上当呢?明明多了嘛!”小熊不解地挠着头说。

  小朋友,你们说小熊的苹果变多了吗?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在开展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的过程中,幼儿对十二生肖产生了兴趣,于是自发展开了“十二生肖大调查活动”,逐渐了解了十二生肖及其排列顺序,对十二生肖的由来及传说也有了了解的愿望。

  该活动是一个创造性表演活动。既有创造想象的空间,又融入了表演的元素。整个活动分三个环节:一是尝试表演游戏,体验表演的乐趣;二是想象有趣情节,在欣赏讨论后大胆表现自己的想象;三是结伴表演、相互评价、根据角色特征自主表现,为后续在各类情境中主动展开想象及富有创造性地演绎各类形象积累经验。

  童话剧表演是我园的特色,进入大班后,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力与想象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教师可适时、适度地引导幼儿从模仿表演走向创造。表演活动为幼儿的社会性、创造想象及表达表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空间。幼儿在表演活动中可以自由创作,积极解决问题,整合多种经验,个性化地进行表达。因此,在活动预设中,我们通过引导幼儿观看表演视频,两两结伴表演,集体交流讨论,幼幼互动评价等,让幼儿在故事情境中感受表演之美,表达表演之乐。

  目标:

  1.大胆想象十二生肖故事中小老鼠得第一的情节,能运用肢体动作、语言等表现对角色形象的理解。

  2.体验和同伴共同协商、表演的乐趣。

  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熟悉十二生肖及其排列顺序。

  2.物质材料准备:视频、场景设置等。

  过程:

  一、十二生肖秀

  1.导入活动。

  师:我们又要来玩快乐的表演游戏喽。请你听着音乐和我讲的话自由表演。(音乐起,幼儿自由表现十二生肖姿态。教师旁白:清晨,当第一束阳光照进森林的时候,小猪起床了……小兔蹦蹦跳跳地来到了草地上……小蛇也从洞里游了出来。突然,她看到一棵树上长满了她最爱吃的红果子,于是她努力地绕着树往上爬,越爬越高,越爬越高。再加把劲,马上就能吃到了!终于,小蛇“啊呜”一口吃到了红果子……)

  2.交流感受。

  师:看你们演得这么开心,我很好奇。刚才你们在表演什么的时候感到最快乐?

  幼:我演小白兔吃蘑菇最快乐。

  师:我看到了你吃蘑菇时甜甜的笑容。

  幼:我演小蛇扭来扭去的时候最快乐。

  师:我看到你扭的样子真特别。

  幼:我刚才演小兔的时候和我的朋友一起在玩游戏。

  师:是呀,和朋友在一起是最快乐的。

  3.小结。

  师:你们演的十二生肖都有各自的样子。表演真快乐!

  (析:幼儿在有趣的情景中自由表现十二生肖的不同姿态,体验表演的乐趣,为接下来的环节做铺垫。)

  二、小老鼠为什么得第一

  1.观看教师表演的“小老鼠得第一”视频前半段。

  师:看到你们演得这么开心,我也要来演一演。你们知道十二生肖里谁是第一?(小老鼠。)今天我就来演一演小老鼠得第一的故事。(幼儿观看。)

  2.分享交流。

  师:你看到小老鼠怎么样了?(走不动了。)明明小老鼠已经走不动了,最后他怎么得到第一名的呢?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幼:请朋友小鸟帮忙。

  师:小鸟来了,说:“小老鼠快来请我帮忙吧。”(与个别幼儿互动演一演请朋友帮忙时的对话。)

  幼:用工具,滑板车。

  师:对呀,我也滑过滑板车的,是很快的。乘着滑板车的小老鼠一定很得意,“哈哈,这下我可要赢过老牛喽。”(引导幼儿集体演一演得意的表情和可能说的话。)

  幼:钻地洞。

  师:对哦,小老鼠还有这个本领呢。地洞可不太好钻哦。看呀,地洞里黑黑的,小心点哦,再钻进去点,再钻进去点。(引导幼儿集体演一演小老鼠钻地洞的动作。)

  3.小结。

  师:我们想出的办法真多呀!这些办法也可以用动作、语言、表情表演出来呢。

  (析:幼儿在欣赏教师表演的过程中猜测小老鼠得第一的原因,并尝试用动作、语言、表情表达自己的想象。教师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多样的互动引导幼儿将自己想的办法用动作、表情、语言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及时用图谱梳理幼儿想出的方法,从而为后面环节自主开放的两两合作表演打基础。)

  三、结伴表演“小老鼠得第一”的故事

  1.教师提出要求。

  (1)可以找好朋友一起表演,分配好各自的角色。

  (2)要想办法让别人看明白你演的是谁,小老鼠是怎么得第一的。

  2.幼儿自由表演,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请两组幼儿展示,全体幼儿交流分享。

  师:你们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

  幼:我觉得他们演得很好,因为他们的声音很响亮。

  师:声音响亮很重要,这样才能让别人听清楚。(用表示声音的符号及时记录在图谱中。)

  幼:我觉得凡凡演的老牛特别好,因为他走路的时候步子很大而且还用手表示牛角。

  师:动作很重要,要演谁像谁。(用表示动作的`符号及时记录在图谱中。)

  幼:我觉得央央演得很好,因为她演小老鼠请小鸟帮忙的时候是笑眯眯地说话的。

  师:表情能让我们的表演更生动,所以表情也很重要。(用表示表情的符号及时记录在图谱中。)

  幼:我觉得他们演得很好,不过我要给他们提个意见,就是表演小老鼠走不动的时候要更像一点。

  师:要怎么样才更像呢?你能来试一试吗?

  (析:此环节旨在通过同伴间的互动评价,让幼儿明白怎样可以演得更好,为后续的表演进一步积累经验。教师的作用是及时梳理、提升幼儿回答的内容,并用图谱的方式记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评价时更多地关注同伴的优点,发现同伴的闪光点。)

  4.幼儿再次结伴表演,互相学习同伴的优点。

  5.幼儿观看教师表演的后半段视频。

  师:今天,我也在你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原来要想表演好,要先和朋友商量好角色,还要注意动作、表情、语言。我也要学习你们的好方法,你们看看我演得怎么样好吗?(播放视频后半段。)

  (析:在教师的表演中,最后的结局是,老牛被猎人的网罩住了,小老鼠用牙齿把网咬破,帮助了老牛。老牛主动提出背小老鼠一起参加十二生肖的比赛。快要到达终点时,小老鼠和老牛相互谦让,最后牛尾巴用力一甩,把小老鼠甩过了终点线,小老鼠得了第一。幼儿观看该段表演视频有多方面作用:一是可让幼儿在欣赏中提高表演水平;二是出乎意料的结局既让幼儿感到惊喜有趣,又渗透着品德教育;三是能激发幼儿再次表演的兴趣。)

  延伸活动:

  师:十二生肖有很多有趣的民间传说。如果有兴趣,可以再去找一找、演一演。

《[通用]大班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精品大班健康教案健康的大班教案11-17

大班教案[经典]07-23

大班教案[精选]07-22

大班教案【经典】07-25

[经典]大班教案08-05

大班教案【精选】08-06

(经典)大班教案08-31

大班教案(经典)08-10

大班教案(精选)08-19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通用]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通用]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对于形状和颜色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形色对应合成认知还不够深,由此我利用形、色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进一步发展孩子们对这两者之间对应关系的判断力,并利用了服装的搭配,来让孩子们感受数学并不是只存在于书本和教师的头脑当中,还来源于生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形状与颜色的合成。

  2.培养幼儿将两种事物特征对应、整合在一起的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具准备】

  1.PPT.

  2.幼儿学具:几何泡棉。

  3.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从前,有个国王最喜欢穿漂亮的衣服,爱漂亮的国王每天都要穿新衣服,还喜欢大家赞美他!有一天,来了一位新的.裁缝师,他告诉国王,他能做出全世界最美的衣裳!今天,国王又穿了一件他喜欢的衣服,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穿的是什么?

  2.(教师出示情景挂图)国王的试衣室里摆满了许多漂亮的衣服,你们看!

  3.今天,国王身上穿的新衣是哪一套?皇冠是哪一顶?

  4.衣架上,哪两套的上衣和裤子是一样的?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二、布题。

  互动:

  1.今天刚穿上新衣服,爱漂亮的国王已经把接下来两天的衣服都已经选好了。国王请小朋友们按照图中的要求找出答案,猜猜明天他会穿什么衣服呢?

  2.咦?这个“√”是什么?“√”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原来是“√”在哪就表示需要找出什么颜色的衣服。

  4.出示PPT,请幼儿找出正确的答案。

  5.教师变换“√”的位置,请幼儿继续尝试。

  小结:小朋友们真棒,知道“√”放在哪就是要选什么。

  三、评价练习。

  1.还有一些泡棉拼图也想和你们玩呢!请小朋友们按照书上各种形状对应的颜色找到拼图,并用“○”把正确答案圈出来。

  2.幼儿做评价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小百科:合成,由部分组成整体。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练习原地向上纵跳抛物。

  2 活动中会听信号按要求活动。

  3 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 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5 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1 组织幼儿制作雪花。

  幼儿按意愿将纸(如挂历、报纸、美工活动剩下的边料)剪成或撕成各种长条或花边,当作“雪花”,每人自制若干。

  2 教师使用的箩筐、铃鼓等。

  活动过程:

  1 开展游戏“雪花飘飘”。

  (1)每个幼儿向上纵跳的同时,将“雪花”抛向空中,然后尽力接住。比一比谁抛得高、接得准、接住的次数多。

  (2)幼儿自由结伴,一人抛“雪花”,一人接,然后互换角色进行游戏,看谁抛得高、接住的次数多。

  教师注意观察体力教弱的`幼儿,与其结伴游戏,鼓励他们用力向上抛。

  2 师幼共同开展游戏“风儿与雪花”。

  (1)幼儿手持自制雪花,扮“小雪花”,教师扮“风婆婆”或“风爷爷”,摇动铃鼓。引导幼儿根据铃鼓声的速度、音量变化,在场地内慢跑、快跑、快走,随着渐弱的铃鼓声慢慢原地蹲下来。

  (2)幼儿熟悉游戏后,可请个别幼儿扮“风婆婆”或“风爷爷”,幼儿继续游戏。

  3 组织幼儿玩“扫雪花”的游戏。

  教师扮“扫雪人”,幼儿扮“小雪花”。扫到哪片“小雪花”,哪个幼儿就把自己的雪花放在箩筐内,留作下次用。

  活动反思:

  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孩子们都意犹未尽,但是教师准备的材料不够充分,应该大大小小都有,以免能力差的幼儿抓不到,教师还要多鼓励孩子跳起来抓,发展跳跃能力。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重点】

  掌握图形的要领。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有趣的画,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拿出挂图背朝幼儿),变!一幅画展现在幼儿面前。“机器人”对!你们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图形拼成。”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l、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6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4个,梯形5个,三角形1个。)

  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学具)小朋友,上面的游戏,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老师要奖励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自己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里面是什么?你们喜欢不喜欢这些小图形呢?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幼儿用记录表记录)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三、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其实它还有更好玩的方法呢,只要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你们想试试吗?

  1、师生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

  2、作品交流。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通过在游戏中对人和物的猜想,让幼儿学会认识人物要从他的特征开始。

  2、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活动过程:

  一、规则:

  1、由游戏主持者确定一个物件或一个人,告诉参与者它所属的范围,由参与者提问。

  2、参与者可以提问关于这件物品或者个人的特征的问题,但只能以"……是不是……"的句式发问。主持这只能回答"是"或"不是"。

  3、参与者对物或人的直接提问次数不得超过五次,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制,则着论的游戏结束,进入下一轮。

  4、猜对者可作为下一轮游戏的主持者。

  二、老师示范当主持者:"我想到的是一个水果。"(幼儿问特征)"你问的是它的果肉还是果皮?"……"是的/不是"……(幼儿直接对人或物发问时)不是,已经直接问过一次了(教师要注意提醒幼儿还有几次可以直接提问的次数,以此培养幼儿养成逻辑思维的习惯。)……猜对了。(以此类推。)

  三、两人或多人一组,分批开展游戏,老师观察指导。

  注意:

  1、游戏规则阐述时,教师可举例说明。

  2、当幼儿想不出问题时,教师可给于提示,如:物品可以从大小、颜色等方面 发问;人可以从性别、年龄等角度提问。若幼儿还是无法继续提问,则教师可以直截了当的举例自问自答一个问题。

  3、主持者想到的人货物要贴近生活的,参与者熟知的。

  4、当幼儿遇到阻碍时,教师要对前面发问过的问题进行总结,帮助幼儿简单的推理思维。

  活动反思:

  《猜猜我是谁》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这一课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是人物背面头部写生,学习线描写生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观察,体验发型不同所体现出的头发的美感,学习背面人物头部的写生方法。

  它借助“猜猜我是谁的”娱乐游戏活动,通过观察、综合欣赏、教师演示,学生讨论、动手作画等形势,本课课题和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线造型能力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

  教学设计分四个基本环节:游戏导入,引入课题;探究学习,引导激趣;了解基本步骤,大胆作画;交流感受,欣赏评析。优点有:1、成功的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让你生掌握如何用线表现人物上半身背面形象。线描画学生以前接触过,但画的不是很多,会用线条概括物象,但线条没有变化,体现不出线描画的特点,因此在本课中,我注重线描画的.人物画的步骤及线条的粗细,疏密,曲直等的引导,通过分析教师作品,了解线条的表现规律,学生在自己作品中可以看到丰富的线条的变化,这是我非常乐意看到的线描画中不易的效果。2、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为了激发孩子兴趣,我先和学生做猜同学的游戏,之后我们一起看背面照片猜同学,学生猜出了学生的名字,然后我们一起总结是如何猜出他们的,这样初步给了学生一个作画的定向,总结出了猜迷的根据,即服饰、头型、发型。接着引导学生猜猜教师背面的线描画,学生兴趣被激起,有创新的思维火花,非常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整个教学设计的流程节奏明快,有很强知识性和对动手能力的培养,3、在展评作品时,我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沿轮廓减下来,分别粘贴在课前准备好的大图片上,形成新的作品形式。新的作品看起来就好像许多人在看画展,学生们同时感受到了两种作品形式的诞生,都感到无比欣喜。我通过创设情境和学生的点评,互评,自评使课堂又创造了一个新高潮,对于用线画头像又有了新的认识,成功的情境的创设,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作品尽管有差异,但体现了学生的用心之处。

  但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首先教师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将“主人”的地位归还学生,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总结,自主调整,教师则只需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提炼,升华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美术自主意识能力与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增加悟性和独特精神。然而,上这节课时,课堂上学生“主人”的地位没有体现得很明显,多数是以我说为主,忽略了很多学生自己自主的想法。其次是细节不到位,如在示范时我先前示好了投影,但在示范是我忘了看,因此做的有点偏台,在示范时有些挡住了画面,如果在画时,能抬头看看投影,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再次,前边用时有些长,使得学生练习时间有些短,有些学生画的非常好,但最后由于时间关系来不及展现,十分的遗憾。

  面对这些不足,今后要不断努力,不断提高美术专业理论水平,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与学生一起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一次泥工活动,有的幼儿选的是没用过的圆柱体的新橡皮泥,有的幼儿用的是用过的被团成球体的橡皮泥。很快孩子们之间就发生了争执,有的说圆柱体的橡皮泥大,有的说球体的大。争执无果,孩子求助于我。最后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把橡皮泥都团成了球体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原来大家的橡皮泥是一样大的。虽然解决了争执,但由此我意识到,幼儿由于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差,对体积守恒的概念认识不够,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许多认识上的`错误,所以我设计并组织了该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物体体积的大小不会因位置、方向或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2.尝试用体积守恒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发展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座位摆成半圆形。

  2.在科学活动区摆放积木、橡皮泥、泥工板、泥工工具、水果、水果刀等以备操作。

  3.大苹果、香蕉各一个,水果刀一把。

  4.图片、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老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变变变”。

  在指定范围内大家边走边拍手说儿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当念到最后一个“变”字时,幼儿根据想象做任意动作并保持不变。如小兔、小狗等动物,大山、小花等自然物体,看书、做操等动态姿势等。老师拍手,幼儿恢复立正姿势,重复游戏。

  二、每一遍游戏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模仿的是什么

  并提问幼儿:虽然大家变成了大山、小兔子、房子……但还原后你觉得自己有变化吗?有没有长高、变矮?有没有变胖、变瘦?你有没有多个小脚丫?有没有少个小耳朵呢?(每次提问孩子们都会边哈哈大笑边说“没有”,还用动作证实)

  小结:原来不管我们做什么样的动作还原后都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

  三、再次和幼儿玩游戏“变变变”,一起变成小猫轻轻走回自己的座位。

  四、讲故事《苹果变多了》(故事附后)。

  教师边讲故事边操作演示切苹果。讲完后根据故事提问:小熊的苹果真的变多了吗?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把切开的苹果多次合起来再分开,以帮助幼儿判断分析。

  师幼一起讨论、小结:虽然苹果被切成了四块,但合起来后还是原来那个苹果,没有变多,也没有变少。

  五、游戏“变了吗”。

  1.先从正面观察教室里钢琴、电视机、桌椅等,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最后回到正面,看看他们有无变化。

  2.教师用五块大型积木先后搭建成房子、小桥、小汽车等,请幼儿判断积木虽然搭成了不同的造型,但积木的数量、大小、多少有无变化。

  3.幼儿任意玩橡皮泥,塑好一个造型后就还原,看橡皮泥是否有变化,有没有多或少。

  六、幼儿看图玩游戏(图示附后)。

  1.找相同。看看三排美味食物中,哪两个食物一样大,在一样大的后面打√。下面有五块积木,看看哪两座房子是用这五块积木搭成的,把他们圈起来。

  2.数方块。下面是用许多同样大小的积木搭成的造型,看看哪两组用的积木一样多,把积木数量相同的造型连起来。

  七、做完图片游戏的幼儿到活动区游戏:玩橡皮泥、搭积木、切水果。在动手操作中巩固对“体积守恒”的认识。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在家帮爸爸妈妈分蛋糕、水果等,感知体积守恒。

  2.请家长引导幼儿在家里、户外从不同角度观察家具、建筑、花草树木等,感知体积守恒。

  活动反思:

  1.本活动的组织来源于幼儿生活,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实际需要。

  2.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3.活动中教师不是单纯的教授,而是以启发引导为主,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思考,寻求答案,使幼儿主动而非被动地参与活动。

  4.活动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思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达到活动目的。

  附1:故事:苹果变多了

  小熊拿着一个红苹果和一个大香蕉,高高兴兴去找好朋友小鹿。路上遇到了馋嘴的狐狸,狐狸想把小熊的大香蕉骗来吃,他眼珠子一转想出一个坏主意。

  狐狸对小熊说:“我能把你的苹果变得更多!你信不信?”

  小熊说:“你也不是魔术师,怎么变?”

  “如果我能把你的苹果变多,你就把香蕉送给我,怎么样?”狐狸说。

  小熊点点头答应了。

  只见狐狸从口袋里拿出一把水果刀,把苹果一切两半,问小熊:“你看现在有多少苹果?”

  “两块。”小熊答道。

  他又把两块苹果各切了一刀,问道:“现在是几块了?”

  小熊说:“现在有四块了。”

  “原来是一个,现在是四个。我是不是把你的苹果变多了?”狐狸又问道。

  “真的变多了。”小熊开心地说。

  “那你是不是应该把香蕉送给我呀?”

  “好吧!”狐狸拿着小熊的大香蕉得意地走了。

  小熊来到小鹿家,把发生的事讲了一遍,小鹿说:“小熊,你上当了! ”

  “我怎么会上当呢?明明多了嘛!”小熊不解地挠着头说。

  小朋友,你们说小熊的苹果变多了吗?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在开展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的过程中,幼儿对十二生肖产生了兴趣,于是自发展开了“十二生肖大调查活动”,逐渐了解了十二生肖及其排列顺序,对十二生肖的由来及传说也有了了解的愿望。

  该活动是一个创造性表演活动。既有创造想象的空间,又融入了表演的元素。整个活动分三个环节:一是尝试表演游戏,体验表演的乐趣;二是想象有趣情节,在欣赏讨论后大胆表现自己的想象;三是结伴表演、相互评价、根据角色特征自主表现,为后续在各类情境中主动展开想象及富有创造性地演绎各类形象积累经验。

  童话剧表演是我园的特色,进入大班后,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力与想象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教师可适时、适度地引导幼儿从模仿表演走向创造。表演活动为幼儿的社会性、创造想象及表达表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空间。幼儿在表演活动中可以自由创作,积极解决问题,整合多种经验,个性化地进行表达。因此,在活动预设中,我们通过引导幼儿观看表演视频,两两结伴表演,集体交流讨论,幼幼互动评价等,让幼儿在故事情境中感受表演之美,表达表演之乐。

  目标:

  1.大胆想象十二生肖故事中小老鼠得第一的情节,能运用肢体动作、语言等表现对角色形象的理解。

  2.体验和同伴共同协商、表演的乐趣。

  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熟悉十二生肖及其排列顺序。

  2.物质材料准备:视频、场景设置等。

  过程:

  一、十二生肖秀

  1.导入活动。

  师:我们又要来玩快乐的表演游戏喽。请你听着音乐和我讲的话自由表演。(音乐起,幼儿自由表现十二生肖姿态。教师旁白:清晨,当第一束阳光照进森林的时候,小猪起床了……小兔蹦蹦跳跳地来到了草地上……小蛇也从洞里游了出来。突然,她看到一棵树上长满了她最爱吃的红果子,于是她努力地绕着树往上爬,越爬越高,越爬越高。再加把劲,马上就能吃到了!终于,小蛇“啊呜”一口吃到了红果子……)

  2.交流感受。

  师:看你们演得这么开心,我很好奇。刚才你们在表演什么的时候感到最快乐?

  幼:我演小白兔吃蘑菇最快乐。

  师:我看到了你吃蘑菇时甜甜的笑容。

  幼:我演小蛇扭来扭去的时候最快乐。

  师:我看到你扭的样子真特别。

  幼:我刚才演小兔的时候和我的朋友一起在玩游戏。

  师:是呀,和朋友在一起是最快乐的。

  3.小结。

  师:你们演的十二生肖都有各自的样子。表演真快乐!

  (析:幼儿在有趣的情景中自由表现十二生肖的不同姿态,体验表演的乐趣,为接下来的环节做铺垫。)

  二、小老鼠为什么得第一

  1.观看教师表演的“小老鼠得第一”视频前半段。

  师:看到你们演得这么开心,我也要来演一演。你们知道十二生肖里谁是第一?(小老鼠。)今天我就来演一演小老鼠得第一的故事。(幼儿观看。)

  2.分享交流。

  师:你看到小老鼠怎么样了?(走不动了。)明明小老鼠已经走不动了,最后他怎么得到第一名的呢?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幼:请朋友小鸟帮忙。

  师:小鸟来了,说:“小老鼠快来请我帮忙吧。”(与个别幼儿互动演一演请朋友帮忙时的对话。)

  幼:用工具,滑板车。

  师:对呀,我也滑过滑板车的,是很快的。乘着滑板车的小老鼠一定很得意,“哈哈,这下我可要赢过老牛喽。”(引导幼儿集体演一演得意的表情和可能说的话。)

  幼:钻地洞。

  师:对哦,小老鼠还有这个本领呢。地洞可不太好钻哦。看呀,地洞里黑黑的,小心点哦,再钻进去点,再钻进去点。(引导幼儿集体演一演小老鼠钻地洞的动作。)

  3.小结。

  师:我们想出的办法真多呀!这些办法也可以用动作、语言、表情表演出来呢。

  (析:幼儿在欣赏教师表演的过程中猜测小老鼠得第一的原因,并尝试用动作、语言、表情表达自己的想象。教师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多样的互动引导幼儿将自己想的办法用动作、表情、语言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及时用图谱梳理幼儿想出的方法,从而为后面环节自主开放的两两合作表演打基础。)

  三、结伴表演“小老鼠得第一”的故事

  1.教师提出要求。

  (1)可以找好朋友一起表演,分配好各自的角色。

  (2)要想办法让别人看明白你演的是谁,小老鼠是怎么得第一的。

  2.幼儿自由表演,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请两组幼儿展示,全体幼儿交流分享。

  师:你们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

  幼:我觉得他们演得很好,因为他们的声音很响亮。

  师:声音响亮很重要,这样才能让别人听清楚。(用表示声音的符号及时记录在图谱中。)

  幼:我觉得凡凡演的老牛特别好,因为他走路的时候步子很大而且还用手表示牛角。

  师:动作很重要,要演谁像谁。(用表示动作的`符号及时记录在图谱中。)

  幼:我觉得央央演得很好,因为她演小老鼠请小鸟帮忙的时候是笑眯眯地说话的。

  师:表情能让我们的表演更生动,所以表情也很重要。(用表示表情的符号及时记录在图谱中。)

  幼:我觉得他们演得很好,不过我要给他们提个意见,就是表演小老鼠走不动的时候要更像一点。

  师:要怎么样才更像呢?你能来试一试吗?

  (析:此环节旨在通过同伴间的互动评价,让幼儿明白怎样可以演得更好,为后续的表演进一步积累经验。教师的作用是及时梳理、提升幼儿回答的内容,并用图谱的方式记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评价时更多地关注同伴的优点,发现同伴的闪光点。)

  4.幼儿再次结伴表演,互相学习同伴的优点。

  5.幼儿观看教师表演的后半段视频。

  师:今天,我也在你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原来要想表演好,要先和朋友商量好角色,还要注意动作、表情、语言。我也要学习你们的好方法,你们看看我演得怎么样好吗?(播放视频后半段。)

  (析:在教师的表演中,最后的结局是,老牛被猎人的网罩住了,小老鼠用牙齿把网咬破,帮助了老牛。老牛主动提出背小老鼠一起参加十二生肖的比赛。快要到达终点时,小老鼠和老牛相互谦让,最后牛尾巴用力一甩,把小老鼠甩过了终点线,小老鼠得了第一。幼儿观看该段表演视频有多方面作用:一是可让幼儿在欣赏中提高表演水平;二是出乎意料的结局既让幼儿感到惊喜有趣,又渗透着品德教育;三是能激发幼儿再次表演的兴趣。)

  延伸活动:

  师:十二生肖有很多有趣的民间传说。如果有兴趣,可以再去找一找、演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