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05 09:39:5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天气预报中的主要信息,知道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学会根据天气及时增减衣服。

  2.尝试用多种方式记录天气,能用连贯的语言播报天气。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提前观看电视中的天气预报,丰富有关天气预报的经验。

  2.本地当天的天气信息图片,天气符号图片、背景音乐、教师教学资源。

  3.纸、笔每人一份。

  4.《我是天气预报员》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联系幼儿生活,组织谈话活动,了解天气预报中的主要信息。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今天穿的是什么衣服,为什么要这样穿,引出天气预报。

  (2)请幼儿说一说从哪里能预先知道天气。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电脑、手机、报纸和听广播等方法预先知道天气。

  (3)出示本地当天的天气信息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和天气预报中的主要信息。

  根据需要可设计以下提问:如济南表示什么?10月15日表示什么?晴表示什么?12-24表示什么?北风3-4级表示什么?

  小结:天气预报主要告诉人们的信息有城市、日期、天气、温度、风力、方向等。

  2.认识天气符号,了解其代表的天气情况。

  3.了解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帮助。

  (1)请幼儿回忆一下平时在家里还有谁关注天气预报,并说说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要关注天气预报。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根据天气变化做准备,如增减衣物或准备雨具,天气预报给我们带来哪些帮助。

  (3)出示冬暖式大棚、司机、游客等图片,知道更多的人们在关注天气预报,进一步感知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小结:天气预报可以提醒我们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也可以根据天气的情况决定是否出行,还可以提前知道一些恶劣天气,提前做好防护准备。

  4.请幼儿设计天气预报表,尝试用多种方式记录天气。

  提醒幼儿用数字、符号表示各种天气情况。

  5.游戏:看天气做动作。

  教师随机出示天气符号图片,幼儿作相应动作。如,出示晴天符号,幼儿做出跑步跳绳等动作;出示雨天符号,幼儿做出打伞的动作。

  活动延伸

  1.为幼儿提供气温统计表,请幼儿每天坚持观察,并做好一周的天气记录。

  2.每天利用生活环节,组织幼儿开展“我是天气预报员“的活动,请幼儿在背景音乐中播报当天的天气预报。

  活动反思

  在走上讲台前,需要充分地备课。现在的备课不仅仅是利用教学参考书了。备课时候,首先是需要备详案,充分考虑在天气预报中所能出现的任何相关问题,并且要认真研读教学参考书学习其中有利的东西。虽然我们的课堂模式没有统一的`式样,但参考书毕竟是专家的成果,有我们借鉴的地方,尤其是资料的补充方面。其次是多媒体的设置。应该说现在的地理课堂多媒体课件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在制作多媒体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到相应的最近的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栏目,如果没有办法下载下来就用网页显示或者找到动画的形式播报也是可以的。假如在多媒体制作时,没有办法找到天气预报栏目,那么多媒体也就没有制作的必要了。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幻灯片切换的时候,弄点声响出来的效果要好一些,并且在每个幻灯片上最好用和地理有关的图片作为背景,尤其是在课件的首页上。

  到了正式上课的时候,首先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氛围的设置。在现在的课堂,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知识了,还需要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力得到提高,并且能快乐地成长。在苏北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设置的环境主要是由音乐提供的。其实,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将背景音乐放在课件的首页上,这样既方便又能引人入胜。当学生从上一节课的疲劳中解放出来的时候,在优雅的轻音乐的陪伴下,他们是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的角色的。背景音乐需要在课前就开始播放。

  上课铃响过后,就可以让学生进入角色了。在讲授新的知识前,需要让学生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至于学生不知老师讲的是哪个地方的内容。在这一节公开课中,学生就必须通过看书了解和天气预报相关的知识点,如卫星云图上的颜色设置,天气预报中常用的符号等等。

  当学生简单地看过课文后,就可以让他们直接看中央电视台的整个的《天气预报》栏目。学生在看节目时,是非常专注的,教者这个时候是不需要打扰学生的,甚至是最好不要发出任何声响。或许有人认为看节目只需要直接看其中的预报部分,别的内容可以剪辑掉。但我认为这是不好的,因为一个情境的设置是需要时间来调配的,同样学生也是需要时间来适应这个情境设置的,否则急功近利是得不偿失的。学生们是喜欢看整个地节目,因为这样更可以贴近他们的真正的生活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生活。当然了,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这样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习惯了后,我们才可以简单些。

  看过节目后,我们可以结合天气预报栏目,有重点地解剖相关的内容。首先是卫星云图的认识。卫星云图不一定用天气预报中的,可以到网上下载一些最新的云图。在投影时,必须要将卫星云图放大,让教室里的每一个人都能看得清楚,并结合刚才的课文进行认识。这个时候的认识可以才用小组各自讨论,然后汇报;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单个地进行汇报。这个环节可以留教多的空间给学生,需要让他们充分地练习认识。认识卫星云图是课文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后来,我通过抽样发现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能认识卫星云图上的简单常识,即使是个别反应慢的同学把海洋看成了“河”,也是非常可喜的。

科学教案 篇2

  重点

  月食时三天体的位置关系

  难点

  月食的成因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日食、月食图片

  教学器材:灯泡、小球、大球、月食成因幻灯片或挂图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有可能出现日食的情况。今天我们来研究月食。

  (讲解)月相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光照射到月亮上,出现一半亮、一半暗,由于地球上的观察者不同,因此月亮明亮部分的形状也不同。月食是另一种情况,明明应该是满月的时候,却突然缺了一部分,甚至全部变暗,过了一会后,才又逐渐明亮起来,这种现象的发生与日、月、地三天体的位置有关。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做教材月食成因的实验,从灯的方向观察,画出小球被阴影遮掩的部分并与“月全食过程示意图”对照。

  (教师提问)灯泡、小球和大球,在月食中分别代表了什么星体?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月食发生时,月亮转到了地球的阴影中,三星体的位置关系是日——地——月。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教材的“月食形成示意图”,教师讲述月食的类型有月偏食和月全食。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地球阴影的形状(圆锥体形)。当月亮通过圆锥阴影的位置不同时,就会出现偏食和全食的现象。

  (学生活动)根据前面的讲解,同学们对教材的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讨论1、2、3进行思考,并说己的想法。教师讲述月食发生时,可以观察的地区比日食要大;只有在农历的满月时期,才能发生月食。

  (学生活动)当堂做教材的`练习第4、5题。

  列表比较日食和月食。

  发生时间

  类型

  日月地位置

  可观察范围

  日食

  月食

  教案点评:

  日食和月食是三天体空间位置变化形成的,为了让学生完全了解这样的位置关系,本段落设计了多个活动;因此,将这些活动组织好是本课成功的关键。从前面的月相知识引出三天体彼此掩映的知识,然后通过实验和绘图,是学生对日食、月食有直观的体会。最后,教师通过几何图形,将学生的直观体会升华到理论高度。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操作、记录等方式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的关系。

  2.能用自己的符号,记录操作结果。

  3.通过瓶中吹气球,体验科学探究的有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人手一份材料:气球两个;一样大小的矿泉水瓶2个(其中1号瓶子上没有洞,2号瓶子上有洞);装有纸屑的碗;记录表、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们来玩吹气球游戏吧,比比谁的气球吹得最大。并且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吹的。

  小结:原来要用嘴巴紧紧贴住气球用力吹,才能将气球吹得大大的。

  二、观察比较,大胆猜想。

  1.观察比较瓶子的不同

  师:刚才我们都把气球吹得大大的,你们觉得把气球装在瓶子里,还能吹起来吗?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个瓶子,请你们去玩一玩,看看两个瓶子宝宝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猜想,教师进行记录。

  师:两个瓶子宝宝一个有洞,一个没有洞,那你们来猜一猜哪一个更能把调皮的小气球吹大呢?

  三、操作记录,比较结果。

  (一)出示记录表,提出操作任务。

  1.提出任务。

  师:有的小朋友觉得1号瓶子宝宝可以把气球吹大,有的觉得2号,那现在调皮的小气球想请你们帮忙,让它到瓶子里面去玩,请你们试一试哪个瓶子更容易把气球吹得大大的。

  2.介绍记录表。

  3.提出要求:

  a:吹完以后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记录表上。

  b:操作完把气球和瓶子放回托盘,并且将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二)幼儿操作并保留操作结果。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将吹好的气球拧紧在用夹子夹紧。

  (三)借助幼儿的操作结果进行交流。

  师:谁愿意来跟大家说一说你觉得哪个瓶子更容易把气球吹大,并且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记录的.。

  小结:我们都看到了瓶底有洞的2号瓶子容易把气球吹大,1号瓶子比较不容易把气球吹大。

  四、游戏迁移:会跳舞的纸屑。

  1.师:为什么瓶子上有洞气球就容易吹起来,瓶子上没有洞气球就不容易吹起来呢?老师不仅给你们准备了气球,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纸屑,请你们拿着瓶子对着纸屑吹气,看看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

  2.幼儿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师:哪个小朋友来和大家讲讲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

  4.个别幼儿验证操作,幼儿交流原因。

  师:有小朋友说纸屑飞起来了,像在跳舞。我们请他来吹给大家看看,是不是和他说的一样。究竟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五、教师提炼,总结经验。

  师:原来在我们的瓶子中有许多空气,当我们吹有洞的瓶子中的气球时候,瓶子中的空气被挤压从洞里跑了出来,气球就越来越大,要是瓶子没有洞,空气就没有地方跑,气球就吹不起来了。

  活动延伸:

  今天的实验让我们看到了瓶子里的空气,那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地方也有空气呢?你们可以再去找一找,记得把结果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利用各种材料,探索取出瓶中乒乓球的不同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

  2.、在操作中感知一种物体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用标记记录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并能大胆讲述。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实验材料:把乒乓球放在杯中;筷子、勺子、铁丝、吸管、报纸(小组一份);幼儿记录单,大记录单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一只乒乓球被管老师不小心掉到了杯子里,你能把乒乓球取出来吗?有什么办法呢?(幼儿相互交流)

  二、引导幼儿尝试利用材料取出乒乓球

  1、提出问题:那如果手不能直接伸进去,也不能把乒乓球直接倒出来,在杯子不动的.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乒乓球取出来?(幼儿想办法)

  2、介绍材料和记录单。

  (1)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材料,有勺子、筷子、细铁丝、报纸、吸管,请你猜猜哪些可以把乒乓球取出来呢?(幼儿猜测,教师在记录表上记录)

  (2)到底他们能不能把乒乓球取出来呢?你可以每一种材料

  都去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用标记记录在记录单上。

  (2)幼儿探索操作

  (3)交流探索、记录的结果。谁愿意来说说你的发现。

  (4)总结性提问:从记录单上我们可以看出勺子、、、能取出乒乓球,有的铁丝能取出乒乓球,有的报纸却不能取出乒乓球,这又是为什么呢?你是怎么用铁丝取出乒乓球的?解决铁丝取出乒乓球:可以改变形状

  3、探索用细铁丝、报纸把乒乓球取出来。

  (1)发散性提问: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让细铁丝、吸管、小棒把乒乓球取出来呢?(幼儿自由讲述办法)到底你们说的行不行呢,只有试试看才知道。(第二次操作)

  (1)幼儿探索用细铁丝、报纸把乒乓球取出来。教师巡回指导,并用数码相机拍下幼儿实验的情况

  (2)再次交流探索操作的结果。怎么样,都成功了吗?你这次用了什么把乒乓球取出来的?用了什么方法?

  (3)展示照片,看,xx是用什么方法把乒乓球取出来的?

  (3)小结: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多去尝试,细铁丝、报纸也能把乒乓球取出来

  4、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是从杯子里取出了乒乓球,如果杯子里掉进去的是铁球呢?在不动杯子子的情况下能用什么方法取出呢呢?我们以后游戏的时候去试一试。

  反思:

  我设计的活动符合本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在活动中孩子们都能积极的参加,想出许多移动乒乓球的办法,在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只有个别的孩子因为动手能力差,不能用筷子很快的夹住球,所以显得有点失落,变的不太主动。在以后的活动中会照顾到动手能力差的孩子,让其也能体验在操作过程中收获的成功喜悦。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会爬的植物,了解他们的共同特征——具有攀爬性。

  2、知道几种攀援植物的不同的攀爬方式。

  3、愿意积极用动作表现自己对攀援植物的理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几种会爬的植物,了解他们的共同特征——具有攀爬性。

  活动难点: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标记图来加深对标记的理解与认识。

  活动准备:

  1、知道几种攀援植物的不同的攀爬方式。

  2、愿意积极用动作表现自己对攀援植物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观察种植的牵牛花,发现它生长的秘密。

  (1)出示正爱生长的牵牛花,引发幼儿观察。

  教师:这是什么花?请你们仔细观察牵牛花的`茎是怎样的?

  (2)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牵牛花的茎生长的样子。

  教师:牵牛花和谁缠绕在一起呢?是怎样缠绕的呢?想想如果不给它一个支撑的东西,它会怎样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垃圾几种攀爬植物不一样的攀援方法。

  (1)教师:这里还有四种植物,你认识它们吗? 你在哪里见过?它是怎样生长的? 请你仔细观察图片,它怎样生长的呢?

  (2)教师逐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教师:爬山虎是怎样生长的?它是紧贴在什么地方生长的呢?你知道为什么它能这样生长吗?请你学一学它的动作。

  (3)按上述方法引导幼儿垃圾图片中的另两种植物。

  三、总结攀援植物的共同特征。

  1、教师:请你回忆一下,我们刚才认识的几种植物,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它们攀援的方法一样那如果它们离开了攀援的东西,还能向上生长吗?

  小结:这些攀援植物它们都有脚,它们都会沿着墙攀岩上去。

  2、帮助幼儿拓展对攀援植物的认识。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攀援植物?它是靠攀援什么物体而向上生长的呢?你还知道关于攀援植物的哪些知识呢?

  四、游戏,巩固对几种攀援植物的了解。

  1、幼儿模仿攀援植物向上生长的样子。

  (1)教师出示一张攀援植物的卡片,幼儿用动作表示一种攀援植物的攀援方法。

  (2)放一段音乐,请幼儿伴随音乐用动作表示一种攀援植物的攀援方法。

  2、幼儿分组进行表演。

  两两一组,一名幼儿扮演攀援物,另一幼儿扮演攀援植物。教师说出一种攀援植物名称,两铭幼儿用动作表现攀援物上攀援生长的现象。

  活动反思:

  此教育活动符合中班幼儿乐于探索、乐于参加劳动、乐于亲近大自然的现实需要,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述常见昆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尝试总结昆虫的共有特征。

  重点难点:

  尝试总结昆虫的共有特征。

  活动准备:

  1.挂图:《昆虫啊昆虫》。

  2.幼儿用书:《昆虫啊昆虫》。

  3.搜集昆虫标本。

  4.昆虫的基本特点。

  活动过程:

  一、将挂图的各个部分用纸遮挡起来,出示挂图后,先打开“这些都是昆虫吗?”部分,请幼儿观察图片并说出自己认识的虫虫。

  1.我们已经研究虫虫很长时间了,这些虫虫你们都认识吗?它们是谁?

  2.有些虫子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昆虫,这些都是昆虫吗?它们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

  3.到底昆虫是什么样的呢?怎样才算是昆虫呢?

  二、再打开“怎样才算是昆虫?”部分,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表达自己的观点。

  1.看看这里的虫子,它们都是昆虫,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2.它们都有触角吗?触角是长在哪里的?触角的作用是什么?

  3.它们的脚都有几只呢?

  三、结合幼儿用书,让幼儿自主探索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

  1.这里还有几个关于昆虫的问题,你想了解哪一个?

  2.听一听这个问题,再到你的书中寻找答案。

  四、幼儿自主阅读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鼓励幼儿说清楚自己的发展。

  1.昆虫喜欢吃什么?

  2.在哪里可以找到这些食物。

  五、出示昆虫标本,请幼儿仔细观察其中的昆虫,说一说这些昆虫外形的特点。

  六、记录幼儿更多的问题。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7-26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16

[经典]科学教案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