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范例(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课时目标:
1、完成词语超市、连连续续、加标点、写字板这四个板块的练习。
2、积累叠词,掌握词语的恰当搭配。
3、运用标点符号,练习写好钢笔字。
重点:字、词的积累。
难点:叠词的仿写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出示“词语超市”,说说这8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2、仿说叠词,并写一写。
3、选择一个词造句。
4、再读词语,识记。
二、连连续续。
1、出示“连连续续”,自由读左右两边的`词语。
2、看看这些词语是什么词?
4、师生配合朗读。
三、加标点。
1、复习逗号、句号、感叹号有什么不同的用法。
2、读书上的句子,自己填写。
3、交流汇报,评价填写情况。
4、板书答案,齐读句子。
四、写字板。
1、出示写字板中的6个字。
2、观察字的结构,发现规律。
3、重点指导“罚”和“寿”字的写法。
4、学生完成写字板,教师个别指导。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叠词,完成了连线题、给句子加标点,并做好了写字板,同学们的收获不少。
六、作业设计。
学生观察、汇报
分组仿写,看哪一组仿写的最多。
3、连线,和同学交流。
回忆标点符号的用法,汇报交流
观察字的结构和规律,学生完成写字板。
1、在第三单元的课文中找出叠词,抄写在摘抄本上。
2、将第三单元的生字抄写两遍并听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阅读习作例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2.完成本单元习作,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3.把内容写具体,能写出情感的变化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阅读习作例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难点:完成本单元习作,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师: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从本单元的课文中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请大家先看习作例文版块的内容。
板书:习作例文与习作。
二、习作例文
(一)学习《别了,语文课》
1.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结合批注,感受文章的写作手法。
3.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由讨厌转变为喜欢。作者是这样表达的:开始时,“我”默书总不合格,因此对语文不感兴趣;经张先生表扬、教导和送书后,对学语文产生了兴趣;了解“中文的丰富和优美”后,自责以前没有好好学习中文;听爸爸一番话,进一步为移民后将失去学习语文的机会而伤心,从而珍惜“顶多还有一个月学习中文的时间”,刻苦学习。
(二)学习《阳光的两种用法》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说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3.感受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动作、语言、场景描写)
三、习作
1.讲解习作题目。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习作例文,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文章表达情感方法的体会。让我们一起来看本单元习作的.题目:让真情自然流露。
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畅快、沮丧、激动、愧疚……请选择一种印象最深的感受,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表达自己真实自然的情感。这是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出真情实感,写出心理变化过程。
2.习作指导。
开头可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采用倒叙的方法进行写作,重点描写事情发生的经过,运用心理描写等方法,写清楚人物情感的变化过程,结尾点题,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升华文章的主题。
3.学生完成习作,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对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4.评出优秀习作,交流学习。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词语时,讲得不够详细练习不到位,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应该让学生试着造句,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一、朗读句子、想象说话,了解海马奇特的育儿方式,感受海马爸爸妈妈对海马的爱。
1、启发谈话,引发思考。
“小海马生下来时的样子和长大了的样子完全不一样,真奇怪!读了课文,你还觉得海马这种动物有什么奇特之处呢?”
2、朗读句子,学习新部首。
(1)出示、朗读句子。
“妈妈亲一亲,把我抱给爸爸。爸爸亲一亲,把我抱进他的口袋。”“爸爸的口袋像摇篮,又暖和,又舒服。”
(2)学习生字:“亲”“给”。
(3)朗读句子,注意读准字音,按标点停顿。
3、说话练习,了解海马爸爸的育儿经过。
(1)说话训练:“读了句子,你觉得小海马的生活怎样?”
(2)利用多媒体,介绍海马爸爸的育儿经过。
4、创设语境、情境,渲染氛围,启发联想,感受亲情。
(1)多媒体展示。
①图像背景:海马随海波一起一伏的图象和轻柔的乐曲。
②语言引导:“海马爸爸的口袋是小海马成长的家。在爸爸的口袋里,小海马不用担心大海中的风暴,也不必担心凶猛的鱼类的攻击,可安全了!瞧,海马爸爸的身子随着大海的波涛一起一伏,就像摇篮。不一会儿,小海马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做起了一个个美丽的梦。它会梦见什么?”
(2)根据句式,小组讨论。
“在爸爸的口袋里,小海马梦见了……”
(3)交流,评价。
5、小结。
二、指导读好问句,巩固词语,描写生字。
1、正确朗读问句。
(1)出示问句,指导朗读。
“你知道海马小时侯长什么样吗?”
“小海马是在爸爸的口袋里长大的吗?”
(2)根据问句,联系课文内容,同桌一问一答。
2、巩固词语。“小海马的泡泡梦”
3、根据笔顺框,描写“抱、身、体、成”。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及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的说明方法.
◆想象自己将要创造设计的新型玻璃,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玻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板书课题点明“新型”.“新型”是什么意思?
◆“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注意要读准字音.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难写的生字.
◆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生字掌握的情况.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布置作业,练读课文
◆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老师导语引入:“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报的警吗?”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l自然段,从中找答案.
◆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汇报,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引导学生理解“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关系.(这种特殊的玻璃在里面夹了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由于金属丝网和电源相接通,同时又和自动报警器相接通,才使得它有自动报警防盗的作用.由此可见,“夹丝网防盗
玻璃”的作用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
◆在学生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用途?指导朗读句子.(“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谚思考:这句话中用了几个“可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种玻璃的用途广泛.你能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用上“……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说一句话吗?)
利用表格.自主学习
◆除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新型玻璃呢?我们来开个新型玻璃展销会吧!请各个厂家把自己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向大家介绍清楚,以便大家购买.分组读书讨论,布置要求:读课文,画特点,想作用,填表格.
哪个厂家先来介绍自己生产的新型玻璃,注意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藕断丝连”的意思?变色玻璃是怎样随着阳光的强弱调节室内光线的?
板书,小结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这些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呀!
◆思考讨论: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先用分类说明法将新型玻璃分成哪几种;介绍每种玻璃时,又采用描述说明法.)
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同学们,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你想设计出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呢?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赢善于观察、分析中受到启发。
2.理解更赢说的一段话,进行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更赢说的话,并联系全文体会更赢的分析是正确的'。
2.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让学生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简短的话回答。
2.“能手”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能称为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3.谈话导入:更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呢?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
(三)学习2至8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至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准备回答。
2.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体会更羸是如何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的。
(1)请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更羸是怎么做的句子。
(2)请学生边读句子边做动作。
(3)请两个同学到黑板前做动作表演,让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哪个同学的表演符合课文内容,为什么?
3.让学生从第5自然段中找出大雁是怎样从天上掉下来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句中两个“直”的不同含义。
“直往上飞”的“直”表示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的。
“直掉下来”的“直”表示“垂直。”
4.让学生分角色朗读2至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魏王看到这一情景,前后有什么变化?
5.引导学生讨论魏王说的“本事”指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谈话导入:更羸的本事就只是指不取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他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开这个谜团。
(二)学习第9自然段。
1.默读第9自然段,按照以下思考题自学。
(1)更羸说了几句话?
(2)每句话说了什么内容?
(3)用“______”标出更羸看到听到的,用“ ”标出更羸的分析。
(4)分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
4.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
(三)揭示课题,总结全文。
1.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
2.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四)复述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叙述顺序。
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结合板书,同桌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课文。
(五)作业
语文教案 篇6
1.专有名词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蒲公英的`花中午开,早晨和傍晚不开放。在乡间,它也叫布谷英。
豌豆:豌豆属于豆科,蝶形花科,豌豆属,属长日性冷季豆类。春播一年生或秋播越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因其茎秆攀援性而得名。圆身的又称蜜糖豆或蜜豆。扁身的别称很多,又称为青豆、荷兰豆等。
豌豆作为作为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是世界第四大豆类作物。我国是仅次于加拿大世界第二大豌豆生产国,在世界豌豆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背景资料
骑白马的苍耳
刺猬先生像一位管理户籍的警察。
他每天夹着个小本,调查着这块草地上小花小草的来历。
他知道,蒲公英的种子,是撑着小伞,由风婆婆送来的。
他知道,凤仙花的妈妈了不起,结的果实像个小炸弹,太阳一晒,果皮爆裂了,会把种子像子弹一样射出去,射得老远老远的。
至于那棵小樱桃树,就更有趣了。那是一只贪嘴的小鸟,吞下了樱桃,把樱桃核和鸟粪一起拉了出来,掉到草地上,樱桃树苗就这样长出来了。
近来,他发现,草地上悄没声儿地长出了两棵苍耳,在苍耳的绿枝上,还结出了好多苍耳子。刺猬先生感到很奇怪:
“小苍耳,你们的模样挺像我的!你们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小苍耳们看看刺猬先生也都乐了,他们是挺像的。
正巧这时一只小白兔跑过,他向刺猬先生问好并请他有空去做客。
当小兔离开时,刺猬先生发现,有三颗小苍耳子,已经把自己的小刺钩在了小白兔的毛上,并快乐地唱起了歌:“小苍耳,骑‘白马’,没腿也能跑天下,告别妈妈和故乡,快到远处去安家……”
刺猬先生乐了,他终于懂了苍耳是怎么来的。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会认读“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热爱自然,有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难点:会读生字、会写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谜语导入:
1.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
2.河水皱眉,树儿摇头,鲜花弯腰,白云溜走。
生:猜出(雨儿)(风儿)
师:对呀!小朋友真聪明。今天我们就与雨儿、风儿一起旅行一次好吗?(大屏幕放影大自然的景色)
生:边看边说。
3.出示课题。
师:小朋友大自然的景色确实美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识字3一课。齐读《识字3》,看看里面有哪些大自然美丽的景色。
二、初读体会、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了以后,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
2.反馈
(1)学生上黑板写字。
(2)读课文(学生自由选择段落)
(3)说说为什么喜欢读这段。
3认读生字
师:谁能把你圈出的生字宝宝读给大家听听?想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正音:(重点:“霜”“蜂”)
师:生字宝宝想回家,你送他们回家好吗?
三、读课文感悟。
1.先自己读,再找好伙伴读。
2.读后说说课文跟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指导发现课文是对对子形式)
小结:小朋友观察真仔细,这种课文的形式,我们中国叫对对子。
四、再读课文,激发兴趣。
1.师生交叉读。
2.生生交叉读。
3.学生下座位找伙伴玩对对子游戏。(边读边拍手。)
五、生字巩固。
1去音节读生字。
2.游戏。给生字找朋友。
六、启发想象,练习表达。
黑板上小朋友写的词语中,请你选一个,为它配上美丽的图画。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会分清内容的主次。
2、联系上下文体会马鹿借助眼神、动作、声音向人们求助,并能有感情地读好有关句子。
3、结合马鹿的叫声进行说话训练,体会母子情深。
4、体会马鹿母爱精神的伟大,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马鹿借助眼神、动作、声音向人们求助,并能有感情地读好有关句子。
2、结合马鹿的叫声进行说话训练,体会母子情深。
教学难点:
体会马鹿母爱精神的伟大,懂得感恩。
教学过程:
一、 照片导入,激情质疑:
1、(出示2张照片)
在课开始前,老师请大家看两帧照片,一帧照片是攀枝花6.1级地震那一天,一位正在吃饭的母亲,在地震袭来的瞬间,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一旁的女儿。连手中的筷子都没来得及丢掉,无情的地震夺走了母女俩的生命,但当消防官兵把她们从废墟中刨出来时,她们僵硬的身体依旧保持着紧紧相拥的姿势,在死亡的最后一刻,母亲依旧保护着她的女儿。
另一帧照片是学校放学时,我们的爸爸妈妈,年迈的爷爷奶奶顶着寒风瑟缩着身体,等待你们放学的情景。
2、从这两张照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情)
3、是呀,世界上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情”了,可是,你们知道吗?不仅人有情,就连大自然中的动物也有着深深的情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马鹿有情。(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4、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1、马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2、课题中的“情”是什么情?
5、关于马鹿,谁能来介绍一下?(出示马鹿的图片)
设计意图:
1、 “文道合一”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生活中,我发现现在的孩子不太会把老师讲的内容与生活相联系,情感上缺少从课文到生活的迁移。在这篇课文中学生仅仅学会理解马鹿身上的母爱是不够的,还要适当将课文的主题推向生活,感受自己家长对自己的关爱,因此在这篇课文的导入中,我选取了两张照片,一张来自具有震撼力的新闻素材,一张来自自己班级学生的生活。从自己家长的照片导入,孩子们肯定意想不到,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照片内容与课文的情感主线一脉相承,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人与动物情感的对比,又使学生自然地质疑,为后面围绕问题,抓住主线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2、马鹿这种动物学生不是很熟悉,因此课前预习时让学生查查资料,课上由学生简单介绍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同学们对马鹿的了解还真不少,但课文中的马鹿却不仅如此。
2、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马鹿,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3、学生交流,概括出“勇敢、母爱”(板书:勇敢 母爱)
4、浏览课文,分一分,哪几小节表现了马鹿的勇敢,哪几小节又描写了马鹿的母爱?(1-4小节:勇敢 5-13:母爱)
5、你这两个内容,哪个是课文的重点?你们想先学哪一部分?
设计意图:
1、这篇课文很长,共13小节,初读课文有些散,因此整体感知中,我分两步走,初读课文,找出马鹿身上两大特点——勇敢和母爱,再浏览课文,理清脉络。有了 “勇敢和母爱”这两个关键词,课文的脉络一下子清晰了:前半写马鹿遇险,“我”扣动扳机救鹿。后半写马鹿引我们救落入陷阱的小鹿。
2、两部分的内容比较独立,情感上并不一定要有第一部分的铺垫,才有后一部分,因此,我让学生来选择先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3、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学会抓住课文的重点是本单元的重点,分清脉络后,学生很容易把握课文的重点内容。
三、 深入品读,感悟真情
围绕“勇敢”,学习第一部分
1、读1-4小节,你从哪里读出了母鹿的勇敢?
2、随机学习句子:马鹿知道自己跑错了地方,于是就跳得高高地在空中打了个
旋儿,想重新跑回林子里,而狼却抢险一步横在了马鹿的前面。马鹿使足气力,准备腾空越过狼的拦截,可狼却倏地俯下前身,前爪按地,眼睛瞄准了马鹿的喉咙。
3、根据学生回答,找到三个动词,指导朗读。
围绕“母爱”,学习第二部分
1、马鹿怎样机智地向人类求助?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5-7节,划出马鹿向人类求救的句子,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句子一:马鹿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眼睛直直地注视着我们。我的伙伴捡起一块石子扔了过去,马鹿机警地一闪身,敏捷地躲开了。然后迈着方步,不情愿地朝林中走去了。
① “傻了似的”真的傻了吗?结合“我幕锇榧衿鹨豢槭?尤恿斯?ィ?砺够??匾簧辽恚?艚莸囟憧?恕?”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感悟?(按照动物的常性,听到枪声,狼吓跑了,马鹿也应该吓跑才对,可它却一动不动,傻了似的,其实马鹿是想用异样的眼神引起我们的注意啊!)
②“一动不动”,马鹿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你是马鹿,你会想什么呢?
③“不情愿”想象一下,不情愿离开的马鹿会有怎样的动作?(脚步很慢,眼睛看着我们)不情愿的的表现其实就是马鹿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
带着理解男女比赛读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
1、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学生都能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来读懂文本,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估计学生能找到这三处关键词,那么我要做的是“点拨”。如“傻了似的”学生可能会一位马鹿是受了枪声的惊吓,所以我引导学生结合“我的伙伴捡起一块石子扔了过去,马鹿机警地一闪身,敏捷地躲开了。”再读一读,有什么感悟?不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让他们在读中体会,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2、换位思考,想象马鹿的想法,有助于理解马鹿在危急过后,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自己的孩子,从而体会伟大的母爱。
3、结合“迈着方步”,想象马鹿“不情愿”的样子,学生自然体会这是马鹿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
句子二:马鹿向前走了几步,忽然停下来,回头用期盼的目光望着我们,而后又死死地盯着林中的一个地方,一步一回头地朝那里走去。
①“死死盯着林中的一个地方”,林中的那个地方有什么?对于掉入陷阱绝望无助的小马鹿,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出示)
你体会到了什么?(小鹿的无助)
这一切,让马鹿妈妈多么痛心啊,那份无奈,那份牵挂使它不愿离开。千言万语尽在心头,不会说话的马鹿只能用眼神、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求救,从这段话中还能哪里感受到马鹿的求救信号呢?
② “期盼的目光望着我们”透露出马鹿的爱和期望,救子的急切心情;也对我们充满着暗示。
③“一步一回头”带着它无尽的期待,此时此刻,救出孩子是它最大心愿,此时大马鹿一定想了很多。你是大马鹿,如果,你会说话,你会对我们说些什么?
④ 指导朗读:不会说话的马鹿千方百计用眼神、动作向我们求助(指名读)
马鹿没有救出自己的孩子,它不肯离开(指名读)
小马鹿已经几天几夜没有东西吃,没有水喝,救不出孩子,马鹿妈妈心急如焚,它怎么能离开?(齐读)
句子三:马鹿将我们带到密林深处,在一棵老柞树下,发出低沉的叫声。它围着一个坑子转了一圈之后就跑出去很远,站在一个较高的地方,大声地鸣叫起来。
①就这样,马鹿想尽办法把我们带到密林深处,在一棵老柞树下,发出低沉的叫声,(听声音)这声音多像母亲在低声安慰自己的孩子啊!马鹿仿佛在对小马鹿说:“ ”。
(也许母亲在自责,自责自己没有照看好孩子;也许母亲在给孩子鼓气,鼓励孩子不能放弃;也许母亲在把好心人已经来到的消息告诉自己的孩子;也许……)
②它围着一个坑子转了一圈之后就跑出去很远,站在一个较高的'地方,大声地鸣叫起来,(听声音)好像在向人类大声救助:“ ”。
(那阵阵大声地鸣叫,是一声声迫切的呼救;那阵阵大声的鸣叫,更是一位母亲爱子心切的表现啊!)
设计意图:重点内容部分,文字较长,跨了9个小节,比较散,学生不容易把握主次,紧扣母爱,分成“求救和团聚”两个部分学习,就使教学条理强了许多,同时也分出了主次。求救部分抓住三句话来体会马鹿妈妈求救时的动作、神态,体会对小马鹿浓浓的爱。抓住两次鸣叫,让学生设身处地,想象说话,能使学生很好地体会母爱,同时也训练了联系上下文来想象说话的语言表达能力。
2、感受母子团聚的激动场面。
过渡:人类被大马鹿感动了,他们把小马鹿救了上来。母子终于相聚了,你瞧,(视频或图片)
出示:忽然,大马鹿一个箭步冲过来,在离我们十多米的地方折过身,声音柔和地叫着它的孩子。
小马鹿欢快地叫着,一跛一瘸地跑向母亲。大马鹿用舌头舔着小马鹿。小马鹿紧紧地靠在母亲身边,大眼睛一眨不眨地朝我们张望。
(1) 精彩的朗读同样可以再现感人的场面,让我们用声音来表现母子的深情。(自由读,指名读。
(2) 创设情境说话:你的感受太深了,我也被你的朗读感动了,现在,我就是那慈爱的大马鹿,你们就是欢快的小马鹿,我们一起来读。)
孩子啊,我们终于团聚了,此时此刻,你想对妈妈我说什么呢?演一演
小马鹿 说:“ ”。
换一换,我就是那小马鹿,你们是我的妈妈,你们会对我说什么?
大马鹿 说:“ ”。
设计意图:围绕“母爱”的主线,后半部分的重点应在感受母子情深上,而不在于作者怎样救,四年级的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尤其是这样的长课文,老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把握主线,抓住重点,同时抓住重点也是本单元对学生的训练,因此,在本环节的学习中,我让学生同学看,来体会母子经历了大难后相聚的那种欢欣;通过读来再现欢欣的场面;通过情境表演想象说话,来丰富无声的画面。层层深入,让学生体会母爱。
回读第一部分
1、 再次回到第一部分,思考:课文的主线是“母爱”,写“情”可为什么还要写大马鹿的勇敢?默读1-4小节,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 “凄惨的鹿鸣声”:正是大马鹿这声声凄惨的求救声,引来两只狼。
3、 “想重新跑回林子里”:一个“回”字写出了在危难中,大马鹿对小马鹿的牵挂。母爱的力量也给了大马鹿与恶狼抗争的勇气。
(设计意图:如果学生选择了先学第一部分,那么在学完第二部分后对第一部分进行回读十分重要,有了第二部分的情感铺垫,学生很容易找到初学时被我们忽略的关键点。如果学生选择了先学第二部分,那么回读与第一部分的教学,结合起来,学生能学得更深,对文本的挖掘就更透了。)
四、小结疑问,总结全文:
1、(看板书)把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而课题中的“情”就是——母爱
3、母爱无处不在,她有时轰轰烈烈,有时微不足道;有时缠缠绵绵,有时狂暴粗野;母爱,需要懂得感恩的孩子细细体会;母爱,也需要我们代代相传……
4、当我们再次回眸这两帧照片的时候,相信,我们会有更深的感受……
设计意图: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四年级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在理清脉络,学习课文后再进行概括,难度降低了很多,相信学生能顺理成章地得出答案。
2、回到学生的质疑,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再次点出中心,深化了学生的理解,也是对学生提问的尊重。
3、再次回眸两张照片,深化的不仅仅是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更是学生感恩教育的迁移。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3个偏旁、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二、教材说明
本篇短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读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
练习朗读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读好问句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猴子、兔子、公鸡、牛、马、鱼等动物的图片,将动物尾巴剪下来,制成活动贴图。
2、学生可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搜集有关动物的文字、图片资料,留心有关动物尾巴的特点。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本课12个生字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松、最、鼠的平、翘舌音,认识短、公、鸭这三个生字中包含的新偏旁、新笔画。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这些生字音、形、义的联系。
(1)加强当堂板书。教师板书既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使学生强化了对生字的认识。
(2)本课有不少表示动物名称的生字词,如猴、松鼠、公(鸡)、鸭(子)。这些生字可利用图片帮助认识,使学生将生字与生动、形象、有趣的图画相结合。
(3)利用字族认字。如生字巴、把公、松。在认识基本字巴和公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把的扌、松的与字义的联系,从而认识把和松。
(4)根据汉字构字特点认字。
以上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可组合使用。通过给学生提供多种线索,帮助学生更快地认识这些生字,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写字
本课写字教学,可让学生在自己描红的.基础上,点拨学生发现书写三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从上到下。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之处:云字第二笔横要写长一点,落在横中线上;公上面的八的开口度要适中;车最后一笔丨要压在竖中线上。
(三)词句
本课词语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反映动物尾巴特点的一些词,如长、短、一把伞、弯、扁,还有最。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片或实物,帮助学生领会词义。如看看图上鸭子的尾巴,或者摸摸玩具鸭子的尾巴,学生就不难领会扁的意思了。其他几个反映动物尾巴特点的词也可采用此法进行教学。
2、通过比较,帮助学生领会词语的用法。如最,若单纯地讲词义或用法,很难说得清。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课文中描写的六种动物放在一起比一比,看看谁的尾巴最好看,由此领会最的意思和用法。
3、联系生活实际,在拓展引申中学会运用词语。学生在弄懂了长、短、弯、扁等词的意思后,教师可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什么东西长、什么东西短、扁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和弯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
本课句子的教学要与重点词语的教学紧密结合。一般来讲,重点词语的意思弄懂了,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如孔雀的尾巴最好看这一句,学生明白了最的意思,也就明白了整句话。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这句比喻句时,不必告诉学生这是比喻句,也不必让学生说出松鼠的尾巴与一把伞什么地方像。只要将松鼠的图片与一把伞的图片或实物放在一起让学生看一看,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就行了。
(四)朗读
本篇课文整体的朗读基调是轻松、欢快、俏皮的,就好像两个小朋友在一问一答,做猜谜游戏。因此,在安排全文的朗读时,除了让每位学生自由读外,还可安排同桌、男女生、小组等不同形式的对读。在朗读指导中,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可先引导学生读准句子中易读错的字,如谁,再提醒学生读好一些词语中的轻声,如谁的、尾巴等,最后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问句末尾词语的升调,如长、短、一把伞、等。可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训练。
(五)实践活动
本课课后安排了一项读读画画的练习,目的是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巩固及拓展学生对动物尾巴特点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掌握,更好地将游戏活动与学习语文紧密结合,这项练习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出示去掉尾巴的动物图片(除课后练习中提示的,教师还可补充一些)。
2、出示动物尾巴的图片(顺序打乱)。
3、请学生自由、任意地选取一种动物的尾巴给动物安上,并要求学生说话:的尾巴。谁说得好、说得多,就将这个小动物的图片奖励给他。在说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注意保护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可多复制准备一些动物图片以备奖励。
4、请学生用彩笔给书后读读画画中的小动物添画上尾巴。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本课教学设计着力体现重视朗读训练。同时根据教材实际和低龄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字、词、句的训练。
(一)趣味揭题,学习生字
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项特别的比赛,请我们每个小朋友做裁判。它们比什么呢、
2、教师当堂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认识比尾巴三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请同学们再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教师巡视,因材施教,注意读书习惯的培养。)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得是否达到了要求。
5、评议、讨论。
(1)指导朗读问句。
(2)课文中讲了哪些小动物比尾巴、
(出示文中六种动物的图片,板书动物名称,认读生字,注意结合图画帮助学生认识生字的偏旁。)
(三)细读课文,理解词句
1、指导读第一、二节。
(1)谁愿意学一学老师的样子,出题考考大家、请你读读课文第一节,其他人听他问句的语气读得像不像。
(2)谁会回答这些问题、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节,其他人听他答得对不对、好不好。
(3)看图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学习相应词句。
2、指导读第三、四节。
(1)请同座位以对读的方式练习朗读三、四两节课文。
(2)学习反映动物尾巴特点的词句。
3、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做做手势,把动物尾巴的特点表现出来。
(四)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以分组对读、男女生对读的方式朗读全文。
2、尝试背诵。
3、完成课后读读画画练习。
(五)复习生字词
(六)练习写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园地》教案02-21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10
语文教案(精选)07-30
(精选)语文教案08-17
[经典]语文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