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5 09:54:32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实用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实用6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辨别自然界中的一些声音,了解耳朵的用处非常大。

  2.分别填充不同的材料自制能发出声音的响罐,感受声音的不同。

  3.锻炼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1.易拉罐、沙、水、黄豆、大米、石头。

  2.录有风声、雨声、雷声等自然界中不同声音的磁带。

  3.幼儿自制响罐所需的即时贴。

  活动过程:

  导入语:《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小朋友们都非常熟悉,你们想不想让羊村的小羊们到我们幼儿园来做客呀?(幼儿回答)

  (一)教师出示贴有喜羊羊、美羊羊.....等装有不同材料的自制响罐,激发幼儿兴趣

  师:1.今天小羊们到这来做客,他们每人都准备了一首好听的歌曲, 小朋友们想听吗?

  2.现在请小朋友们竖起小耳朵仔细听,看看谁的小耳朵最灵验。

  (二)教师按顺序有节奏的摇晃装有不同材料的自制响罐

  (三)让幼儿分组讨论响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幼儿兴致很高)

  (四)请幼儿说出讨论的结果,然后教师总结,装有不同材料的罐子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五)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受其乐趣

  幼儿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分发材料,请幼儿随意往易拉罐里装黄豆、沙、水、石头等不同的材料。摇一摇、听一听,亲身感受一下不同的材料放在同一易拉罐中发出的声音不同。

  (六)小游戏《我摇你猜》

  教师将数量不同的.同一种材料放入两个易拉罐中有节奏的摇晃,请幼儿倾听有何不同。

  师:1.我这里也有两个喜羊羊响罐,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2.“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响罐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 幼儿验证)

  3.“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最后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罐子中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七)播放录音,请幼儿辨别自然界中的一些声音如:风声、雨声、雷声,比比谁的小耳朵最灵验,让幼儿知道耳朵的用处。

  四、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散步,感受我们生活中更多的声音。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对于这样的活动孩子十分喜欢,在玩玩、听听、说说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与耳朵相关的一些知识经验。因为书本只是作为幼儿获得新经验的载体,所以活动设计中没有加入绘本的阅读,但是我一直认为大班的孩子可以自主独立的阅读,在自己探索了以后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是最好的。活动存在许多的问题,希望大家可以提出有好的意见和建议。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快乐的在豆豆上进行赤足游戏活动,利用豆豆按摩幼儿的足底,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体验,了解豆豆的特性,并尝试用豆豆搬运重物,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用大型积木围成一个长方形,三十斤豆豆均匀的铺在中间。

  2、皮球若干。

  3、捆扎好的书若干。

  4、硬纸板、皮筋自制的鞋模人均一双。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赤足自由的在豆豆上玩一玩,体验一下脚与豆豆接触的感觉。

  师:你认为在豆豆上玩,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赤脚上去试试看,注意安全。

  师:你们是怎样玩的,感觉怎样?请你们再到豆豆上爬一爬,看看会有什么感觉?

  2、穿上鞋模游戏,与赤足玩进行比较。

  师:请大家穿上鞋子,再到豆豆山玩一玩,感觉一下有什么不同?

  3、平衡练习。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溜豆豆的游戏,小朋友每人抱两个皮球,像溜冰一样往前面溜,看哪一组溜得又快又好。

  4、探索活动。

  师:豆豆能让我们玩游戏,豆豆能不能帮我们做事情呢?

  师:这里有好多捆书,老师都搬不动,你们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来搬运这些书呢?

  师:放在豆豆上玩一玩,会有什么感觉呢?你们去试一试。

  5、游戏竞赛。

  师:我们来玩一个搬书比赛的游戏怎么样?看哪一组搬的又快又稳。

  师:豆豆可以让我们做游戏,还可以帮我们运东西,豆豆真有用。我们今天玩的是什么豆豆呢?除了黄豆,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豆豆?这些好玩的豆豆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种子。除了豆豆,还有好多好玩的种子,我们下次活动课的时候来认识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按多种特征给动物进行正逆排序。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感受排序活动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桃子和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引出话题。

  提问:看这是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你们喜欢吃吗?

  森林里的小动物也想吃。看看是哪些小动物,请你们来说一说。

  2、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引导提问:你们看这是长耳朵的小兔,还有什么样的小动物呢?

  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

  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按动物的高矮、长短排序。

  师:五个小动物都想先吃到桃子,让谁先吃好呢?。他们决定比一比。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引导提问:长颈鹿把脖子挺得高高的。你们猜,他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

  (2)按耳朵的长短排序。

  长颈鹿正要去吃桃子,可猴子说:"这样不行"。

  引导提问:猜猜看,兔子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

  小兔子吃到桃子了吗?有没有小动物反对呢?

  (3)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这样也不对"猴子大喊了一声。

  引导提问:猜猜看猴子会说比什么才能让 自己先吃到桃子?

  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提问:猴子有没有吃到桃子呢?

  "不行!"河马使劲地跺着脚说。

  引导提问:刚才长颈鹿要比个子的高矮,兔子和猴子分别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猜猜看这一次大肚皮的河马会要求比什么呢?它会怎么说?

  3、按动物的高矮、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排序。

  "不行!"这时一点不起眼的毛毛虫大喊了一声。

  引导提问:毛毛虫那么小,猜猜看,他会想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得第一呢?

  毛毛虫得了几个第一?是怎么比的?

  教师小结。

  三、品尝桃子

  四、拓展活动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三年朝夕相处的孩子们即将离开幼儿园,他们对离园的依惜,升学的惊喜,交织成离园之际的`复杂情感。设计告别时刻这节课,让幼儿感受毕业日期的临近,懂得珍惜时间,同时让幼儿了解年历的样式和作用,学会看年历,在年历上找到节假日和自己的生日。

  活动目标:

  1、了解年历的样式和作用,学会看年历。

  2、感受毕业日期的临近,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日期不同规格的年历,每人一份。

  2、离园倒计时牌。

  活动过程:

  1、看年历。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年历,你们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都有一些数字)

  教师出示年历,每个幼儿一份,引导幼儿观察。

  师:年历上的每一个数字,你们知道表示什么?(一个数字表示一天)

  每一群数字表示什么?(一个月)

  数一数一年有几个月?(十二个月)

  请幼儿找一找年历上哪些数字是表示“月”的,十二个月是怎样排列的。

  再看看一个月有多少天,每个月都一样吗?哪个月份是二十八天?

  每个星期有几天?

  年历上的数字有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表示什么意思?(节假日和双休日)

  2、找日期。

  请幼儿在年历上找当天的6月份和10日。

  请幼儿寻找三八节、六一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6月份第一周的双休日

  请某个小朋友说己的生日,让幼儿在年历中圈出这个日期。

  3、毕业时刻。

  师:出示离园倒计时牌,小朋友今天是6月10日,你们7月5日就要毕业了,请你们数一数离毕业还有多少天?(25天)

  在这个时候你们有些什么想法和打算?幼儿讨论,请个别幼儿回答

  4、教师进行讲评。

  五、活动延伸:本活动结束之后,可在每天晨间活动时提醒幼儿翻动倒计时牌,以营造惜别氛围。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受它们的基本特征及不同点。

  2、寻找生活中与球体和圆柱体相似的物体,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数学》。教师用皮球一个,大圆形纸片一张,大圆柱体积木一块。幼儿用圆形纸片、皮球、乒乓球、圆柱体积木、纸棒等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认识球体。

  教师出示皮球和圆形纸片,提问:它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教师有意转动皮球与纸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纸片从有的方向看是扁的,皮球无论从什么方向看都是圆的。为每位幼儿提供圆形纸片和乒乓球,让幼儿自由操作玩弄,感受乒乓球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纸片不可以。

  师幼共同小结:乒乓球、皮球、排球等都是球体。不管是从哪边看都是圆的,不管往什么方向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

  2、认识圆柱体。

  教师出示圆柱体积木,提问:它是球体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它不是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的。再请每位幼儿都取一个圆柱体积木进行滚动,发现它只能向一个方向滚动,不是往什么方向都能滚动,因此得出结论:它不是球体。引导幼儿观察,并感知了解圆柱体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并且是一样大小的。

  师幼共同小结: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叫圆柱体。教师演示圆柱体横、竖不同的摆放形式,引导幼儿感受不同摆放状态下的圆柱体。

  3、找一找。

  请幼儿找找教室内以及幼儿园的建筑,哪儿有球体、哪儿有圆柱体。

  幼儿使用《小朋友的书·数学》第17页"球体和圆柱体",按要求练习,进一步熟悉与巩固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试验操作活动,让幼儿探索用一张纸保护鸡蛋的方法,发现科学道理,获得生活经验。

  2.培养幼儿大胆操作,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大记录纸一张;卡纸50张;鸡蛋50个;蛋托8个;双面胶4卷;大框4个;滑板车和鞋盒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鸡蛋,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鸡蛋,提问:李老师带来了什么?如果我现在一松手,会发生什么事情?

  2.有什么办法让鸡蛋掉在地上不碎呢?

  二、提供卡纸,引导幼儿探索用纸保护蛋的不同方法。

  1.出示卡纸,提问:你能用这张纸保护好鸡蛋吗?怎样保护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2.介绍操作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4.集体讨论,归纳保护蛋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保护蛋计划,你用什么方法保护鸡蛋的?

  序号

  方法

  结果

  1

  用纸把蛋卷起来

  2

  象叠被子一样包

  3

  象包糖果一样包

  4

  把纸折成一个蛋卷筒

  5

  5.猜一猜,哪一种方法能成功保护好鸡蛋呢?

  三、第二次操作,检验结果。

  1.再来尝试

  2.集中讨论

  3.老师示范

  四、第三次操作尝试,用折三角形的'方法保护鸡蛋。

  1.现在每个小朋友拿一张纸先折一折,再试一试。

  2.集中讨论:我们同样把蛋放进这个小漏斗,为什么有的鸡蛋碎了,有的没有碎呢?我们来找找原因吧。

  小结:原来要成功保护好鸡蛋,要把鸡蛋尖尖一头往下竖着放进小漏斗,还要往下塞塞紧

  3.幼儿再次尝试操作,老师巡回观察指导。

  4.集中讨论,发现科学道理。

  这一次都成功了吗?那为什么把鸡蛋放进这个小漏斗里掉到地上,鸡蛋不会碎呢?

  总结: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这个小小的尖角,秘密就在这个尖角上,这个小小的尖角起到了缓冲的作用,保护好了鸡蛋,让鸡蛋安全落地。

  五、挑战高难度,激发幼儿探索热情

  如果我们再站到高一点的地放把这个鸡蛋扔下来,鸡蛋会碎吗?

  六、活动延伸,拓展经验。

  有什么办法让装在鞋盒里的鸡蛋不碎掉呢?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3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0

大班科学教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