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09-18 09:26:3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教案[推荐]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大班教案[推荐]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音乐《瑞典狂想曲》三段体的结构形式和丰富的节奏变化既体现了一定的音乐规律,又给人强烈的艺术感受和听觉想象空间,非常适合幼儿欣赏和表演。通过农夫与禾苗的故事情节,让幼儿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有效还原动作,在感受、想象、参与的过程中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我们通过动作细节的处理将音乐中原本较难理解和表达的意境表现了出来。幼儿在趣味性和游戏性的环境中享受到了音乐活动的乐趣,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活动目标】

  1、会倾听音乐,在表现故事角色的过程中初步理解音乐三段体的结构。

  2、能在在音乐中感受农夫行进的节奏以及农夫与禾苗的具体动作,能在音乐中大胆自信的表演农夫与禾苗。

  3、在幼儿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对音乐欣(大考吧幼儿教育 )赏的兴趣,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ABA段落。

  难点:学习小禾苗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农民伯伯的'动作。

  2、了解音乐是ABA三段体。

  3、处理加工后音乐《瑞典狂想曲》。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快乐引题。

  合着音乐学农夫进场(第一段音乐)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做农夫,扛起锄头,合着音乐的节奏,开心的出发吧。”

  二、基于故事的动作还原,在音乐中体验做农夫的快乐。

  1、师:“上次我们学了《农夫与禾苗》中的农夫的动作,有谁还记得农夫做了哪些事情?”

  幼:“背锄头,浇水,松土”

  师:“小朋友记得真清楚,让我们一起来做快乐的农夫吧。”(幼儿起立,示意配班老师放音乐。)

  幼儿表演农夫。(如果没有按节奏走,结束后提示。师:“我们走的时候要和着节奏。”再来一次。)

  师:“你们学农民伯伯的动作可真好,来表扬一下自己。”

  2、理解禾苗音乐,学习禾苗动作。

  ①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农夫与禾苗》中农夫的动作,那你们还想学谁的动作啊?”

  幼:“禾苗”

  师:“好,现在我们就请出我们的禾苗姐姐来表演,小朋友看的时候要记住禾苗姐姐做了哪些事情?”

  (大班孩子表演)

  ②师:“谢谢禾苗姐姐,哪位小朋友来说说禾苗姐姐做了哪些事情?”

  (1、小芽长高;2、伸懒腰;3、晒太阳;4、和伙伴手拉手跳舞。)

  师:“小朋友听得真仔细有长高伸懒腰晒太阳。那我们来学小禾苗的这几个动作吧。”(教师哼唱与幼儿一起表演。)

  师:“还有小禾苗和伙伴拉手跳舞、拍手的动作,那我们也来学学吧。”

  师:“小朋友学得可真好,现在燕子老师来表演一下小禾苗,你们听在音乐中小禾苗长高了几次”

  幼:“两次。”

  师:“看得真仔细。那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学小禾苗开心的跳舞吧。”

  (幼儿听音乐表演小禾苗的动作)

  幼儿表演后,教师看看孩子扮演的禾苗是否长高了。

  (看幼儿掌握情况,是否再停留解决难点问题还是做得很好重复来一遍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在音乐中完整演绎农夫与禾苗的故事,进一步体验ABA结构的特点与动作。

  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农夫和禾苗的动作,现在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来表演一次。在整个音乐中农夫从家里出来了几次?”

  这几位小朋友和燕子老师一起表演农夫,这几位小朋友和禾苗姐姐一起表演禾苗。扮演禾苗的小朋友等下找离自己最近的朋友哦。”

  (示意搭班老师,放音乐。提示语:开始。)

  2、师:“小朋友表演的真好,都能按照节奏表演。”(有不足的地方指出后再表演一次。)

  师:“那我们再来表演一次好不好?你们谁愿意扮演农民伯伯?谁扮演小禾苗?”(试幼儿掌握情况与兴趣灵活把握是否再来一遍)

  四、肯定幼儿的表现,自然结束。

  小朋友,我们表演的太好了,让我们回教室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吧。

  老师们再见!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发展幼儿的跳跃及群体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旧席子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作热身操。

  二、幼儿听信号快速反应走。

  游戏“1、2、3”看谁反应快:听到“1”往左走,听到2向右走,听到“3”停住。游戏2~3遍。

  三、新授游戏

  1、两人一组

  T:孩子们,看,这是什么?对!这是小朋友用过的旧草席。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草席“拉力车”。两人一组,一个小朋友拉“车”拉住草席上的绳子,一个小朋友站在草席上。当游戏开始时,同组的幼儿一齐喊口令:“一、二、三”,喊到“三”时,站在席子上的小朋友同时往前跳,拉“车”的小朋友也要同时向前拉动草席,看看哪一组合作得最棒。

  1)幼儿两人一组,自主分配角色并尝试两人合作的`动作要领。

  2)引导幼儿喊口令“1、2、3”,喊到“3”时,同时向前跳。

  3)请幼儿说一说两人合作的动作要领,幼儿再次体验。

  T:孩子们,刚才的游戏是两个人一组一起合作的玩的,请一组小朋友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

  练习游戏2~3遍

  2、三人一组

  T:刚才是两人一组,一人拉,一人乘车。现在三人一组,一人拉,两人乘车,三人商量好谁做拉车手,谁做乘车的。

  1)自由组合三人一组练习,老师观察指导。

  2)幼儿讨论总结在游戏中如何提高草席“拉力车”的速度。

  如:喊口令的速度加快;拉“车”的小朋友和乘车的小朋友动作要协调一致;拉“车”的幅度和向前跳的幅度同时加大。

  3)根据总结,幼儿再次练习,掌握提高速度的要领。

  四、游戏:草席“拉力车”

  T:孩子们,冬天快到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准备了很多粮食过冬了,我们一起帮助小动物运粮食,好不好?红队和蓝队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队最先把粮食运到对面。三人一组一起出发,拿好粮食,先乘草席拉力车,再爬过草地,走过独木桥,三人都到达终点,放好粮食后,这组的第二小组才能出发。最先到达终点的队为胜利者。

  游戏2~3遍。

  鼓励表扬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并坚持到底的幼儿。

  (可根据幼儿活动量,继续增加人数进行游戏,如4人一组)

  五、游戏结束

  T:有了这么多的粮食,森林里的小动物一定很开心!我们一起开着小车把粮食运走吧。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循环”的概念,对“循环”的故事感兴趣。

  2、根据画面线索创编成循环往复的说不完的故事,有序、连贯地讲述。

  3、愿意并能够使用“绿油油”、“哗啦啦”、“一颗一颗”等词语,让创编出的故事更加生动。

  4、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PPT、图片(树、蚕、雨、食物、牙齿等等。)

  活动过程:

  一、以传统的故事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对循环故事的兴趣。

  1、提问:谁喜欢听故事?你喜欢听短故事还是长的故事?你觉得听多长的故事才过瘾呢?

  2、教师结合PPT讲述经典的循环故事《从前……》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

  二、集体创编循环故事。

  1、提问:你们可以编一个这样循环、讲不完的故事吗?

  2、出示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树木图片,幼儿教师进行编故事PK,创编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说不完的故事。

  (1)请个别幼儿根据四季的树木图片,创编循环故事。

  (2)教师和幼儿PK创编循环故事,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故事的独特结构特点——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三、分组创编循环故事

  1、教师提供蚕的生长过程、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等主要关系图片,作为幼儿创编循环故事的素材。

  2、幼儿自由分成四组,创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循环故事。

  3、每组请一位幼儿做代表或集体讲述小组创编的循环故事,教师根据相应的要求进行现场评价。

  四、运用游戏的形式和已有的创编故事经验,根据一幅图片创编循环故事。采用接龙的方式请幼儿用“我要去……看……”的句式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最后把幼儿所编故事变成一个大的循环的、说不完的故事。

  五、活动结束。玩“开汽车”的游戏,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意图:

  5-6岁的幼儿对周围环境事物开始有了较稳定的态度和情感。但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仍然是零碎、粗浅的。以幼儿生活附近的桥为主题与幼儿共同关注桥的演变。桥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作用……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对家乡桥的具体印象,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桥的演变。家乡桥在城市中的大概分布位置。

  2、学习记录、统计,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3、萌发幼儿亲近家乡,喜爱家乡的情感。

  4、能用连贯的语言大胆阐述自己所见过的桥的特征。

  5、以“桥”为载体,进一步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寻找熟悉的家乡桥在城市地图上的大概位置(通过教学辅助课件和教师引导完成)。

  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通过收集我家附近的桥。了解自己熟悉的桥座落在城市的具体位置。

  2、能力准备:具备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心理准备:乐群、乐学。

  4、材料准备:

  ①桥的谜语课件。

  桥的演变课件。

  有代表性的桥在城市中的分布位置课件。

  ②画桥、做桥材料。

  ③统计表、家乡桥梁图片、自绘城市地图。

  活动过程:

  一、播放"桥"的谜语课件引入主题。

  谜面:驼背公公,力大无穷,驼的什么?车水马龙!幼儿猜谜底。

  二、闭眼快速画"桥"(粉笔画)了解自己头脑里储存的桥的印象。

  三、讲述"桥的演变"故事"课件演示"

  师:很久、很久以前河上没有桥。被风吹倒的大树正好横搭在河两岸,人们从上面走过去很方便,这就成了最早的桥。接着人们试着用藤条、木板来做桥,于是有了悬在河上的吊桥。人们还试着用石头垒成桥洞,石头被挤成桥洞很牢固,这就成了石拱桥。后来人们又试着在河面上立桥墩铺石板搭桥,于是在很宽的河面上也能搭桥了。现在人们已经会造各式各样的桥啦。有联结交通要道的石桥、铁桥、钢索桥;有缓解交通的立交桥、人行天桥;有休闲娱乐的.风雨桥、凉亭桥、吊桥。

  四、讨论家乡的桥。

  师:我们家乡恩施也有各式各样的桥。

  问题一:你知道我们恩施有哪些桥?你最熟悉的是哪座桥?你家附近有什么桥?

  问题二:寻找熟悉的典型的桥的位置。先找幼儿园附近桥的位置,再找幼儿最熟悉的桥在城市地图中的具体位置。猜测自己不熟悉的桥可能在城市的什么位置。课件一一验证,并通过把自己熟悉的桥贴到城市地图相应的位置,记录、提升幼儿对家乡桥的整体认识。

  问题三:分小组统计"自己最喜欢的家乡桥",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五、谈话"家乡还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小结家乡是中国健康旅游基地。家乡山高、水好、神奇美丽,为了给来恩施旅游的人带来方便我们还会新建、改建许多桥。

  六、一起动手做桥吧!

  途径:

  ①用身体搭桥。

  ②用画纸设计桥。

  ③选择材料搭桥。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中国人的姓名由姓和名组成,对中国的姓氏文化及百家姓感兴趣。

  2.了解名字的独特性和含义,大胆交流自己名字的意义。

  3.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和期望,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1.写有幼儿姓名的卡片、《百家姓》课件

  2.提前请家长与孩子谈谈给孩子起名字的故事和含义,让孩子了解自己名字的与众不同以及名字里包含着长辈对自己的期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请幼儿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的名字。

  教师:今天咱们班里来了那多的客人老师,她们很喜欢大二班的小朋友,还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呢;谁能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打个招呼,并且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呢!

  小结:刚才你们介绍了自己的名字,客人老师就认识你们了,所以说名字是我们交朋友必须了解的。

  二、找找自己的名字,知道名字是自己特有的。

  1.教师:如果把小朋友的名字都放在一起的话,你能找到吗?我们来试一试,瞧,这里有我们全班小朋友的名字,你的名字在哪里?

  2.提问:你的名字和别人的一样吗?

  小结:名字是每个人特有的,谁的.名字就代表了谁。

  3.说说自己的姓,知道名字的第一个字就是姓。

  教师:那么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名字也叫姓名?

  小结:因为我们的名字里有姓、有名,通常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和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名字。

  4.说说自己知道的姓,简单了解中国人的复姓;欣赏课件《百家姓》,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自己得姓吗?你姓啥?

  提问:除了自己的姓氏,你还知道其他人的姓氏吗?

  小结:我们中国可大了,有十多亿人口,所以姓氏也就特别多,刘老师统计了一下,光我们大二班小朋友就有27个不同的姓呢,下面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欣

  三、了解我们中国的百家姓。

  1.教师:这是一个字的姓,叫做单姓;像这样两个字的姓,叫做复姓。

  提问:你身边有没有复姓的人啊?

  2.知道自己的姓氏排在第几位,了解中国人“姓”的传承文化。

  (5分)

  教师:这就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百家姓,快看,还有呢,这是按照姓氏数量排序的前一百位的百家姓,赶快找一找,你的姓氏排在第几位。

  提问:为什么宝宝随爸爸姓,爸爸随爷爷姓呢?

  小结:

  中国的姓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我们都是随爸爸姓的,也有随妈妈姓的;有一个字的单姓,也有两个字的复姓,这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名字的意义,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和期望。

  (9分)

  (1)请小朋友互相交流自己名字的故事。

  教师:我们中国人的名字可有学问了,每个名字里都有特殊的含义和故事,昨天老师请小朋友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你名字的故事,你们都问了吗?一会请你先和旁边的小伙伴互相讲一讲。

  (2)请幼儿讲述自己名字的含义和故事。

  教师:谁愿意把名字的故事大声地讲给小朋友和客人老师听一听啊

  总结:每个人的名字都有特殊的含义和感人的故事,有的是为了纪念一个出生的地方,有的是为了记住一个特别的日子,名字包含了父母对我们的爱、期望和美好的祝愿,所以小朋友长大后一定要孝顺父母,关心身边的人,做一个孝顺、懂得感恩的人。

  五、活动结束。请幼儿和客人老师互相说说名字的故事及含义。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仔细观察,寻找、发现魔术表演的秘密,喜欢探究魔术表演的奥秘。

  2、通过尝试魔术表演,感受魔术的神奇,体会表演魔术的快乐。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音乐《未来的魔术师》。

  2、每两人一块手帕、一枚硬币。

  3、玻璃杯、盛有凉水的大水杯、明信片、水盆。

  4、纸袋、宽大的外套、细长形状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导入活动

  (一)幼儿随音乐入场。音乐渐低,幼儿围坐在一起。

  教师:

  1、刚才进教室时听到音乐了吗?是很动感有些神秘的音乐,它的名字叫《未来的魔术师》。魔术师!

  2、有没有看过魔术表演?在哪里看到过?

  (二)教师:魔术表演看上去感觉像有魔法哟!魔术师表演魔术时真的有魔法吗?

  二、观察发现魔术的'秘密。

  (一)教师表演《听话的小磁铁》。

  提问:猜一猜小磁铁为什么这么听话?(幼儿回答--请不善于表达的幼儿来回答)教师:原来小秘密在这儿呢!

  (二)教师表演《百宝袋》。

  提问:猜一猜这个魔术的秘密在哪里?

  总结:其实魔术的秘密有时候就藏在特别制作的小道具里。

  (三)教师表演《流不出来的水》魔术,激发幼儿的兴趣。(纸片托水:取一只塑料小杯,装满水。将硬纸片盖在杯口(纸片比杯口略大)。用手按住了硬纸片,迅速将水杯倒置。将按住纸片的手轻轻移开,可见纸片托住了杯中的水,使水不会流出)。

  提问:猜一猜魔术的秘密可能是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有的魔术是运用科学的小道理来表演的。

  教师总结:当然魔术师的手法应该很熟练,这样才不会露出破绽。

  三、合作分享宝贝们今天爱动脑筋、勤思考,也积极回答问题了,表现很棒。那我们一起来变个魔术表演给听课的老师,你们愿意吗?

  四、结束语。

  在科学区准备了几种魔术道具,小朋友可以试试。幼儿退场,出现音乐。

  教学反思:

  活动中感到孩子们很感兴趣,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魔术还是太陌生,脱离生活太多了,所以表现得有点茫然,需要老师不断的引导,有的甚至是直接给出答案。另外就是学习魔术时孩子们表现的不自信,这个和经验不多有很大关系。

  改进措施:

  1、让孩子们在活动前一段时间就有意识的看一些"小小智慧树"的小魔术表演。

  2、让孩子们练习一个或两个简单的小魔术表演的经验。

  3、在活动结束前可以有观看魔术大师的魔术,让孩子们有一个视觉上的提升。

  小百科:词语“神奇”,表示“神妙奇特”的意思。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有六种不同的答案。

  2、能够在6种不同答案中找出相象的两组,并想办法做出记录。

  3、会用比较清楚的讲述自己的发现和记录,并关注和学习同伴的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放大的记录单,水彩笔。

  2、幼儿用书第1、3页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分铅笔--学习7的分合。

  把铅笔分给两个幼儿,试试可以分几次,要求每次分的答案不一样,进行记录。

  二、师幼交流讨论"分铅笔"的结果。

  师幼共同检查结果是否有重复或遗漏,确认分成两份的6中答案:如有错误进行改正。

  三、尝试用标记表示两组相象的分法。

  1、幼儿观察6组答案,找找哪两组相似。

  2、师幼讨论:谁能有办法,让大家一下子就能清楚地看出记录单上的6组答案中,那两组是相像的?

  3、启发幼儿大胆地说出各自的办法。

  4、教师引导幼儿关注记录单上最后一列空格,针对"可以给这两组相像的分合式做什么样的标记?在什么位置做标记合适"等问题,鼓励幼儿发表格子的意见和理由。

  5、请一名幼儿在放大记录单的最后一列空格中,尝试用标记表示相像的两组答案。

  四、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翻片子。

  2、剪贴格子。

  3、分蜡笔。

  五、交流与分享。

  活动反思:

  《分铅笔》是让幼儿"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可以有6种分法;能在6种不同答案中找出相像的两组,并想办法做出标记"。在上一次幼儿学习6的组成时,已做过"找出相像的两组作上标记",因此,幼儿结合7的分合,很快地就完成了作标记的任务,但有部分幼儿给三组相像的数做的都是同一个标记,经过引导幼儿马上明白并进行了修改。在第二环节分铅笔并记录时,我强调了"用什么方法,可以记得又快又准",并让幼儿完成后进行交流。我的'本意是希望幼儿能从相像的二组数字中受到启发,能从一组分合数字中推导出另一组,这样的话,7的分合共有6种分法,只要分三次,就能得出6种结果了。从幼儿交流的情况来看,所有幼儿都运用了数字变大变小的规律进行有序记录的方式,说明幼儿已很好地掌握了数字渐变的规律,这和前几次活动一直在强调"有序"记录,发现记录中的秘密分不开的。在幼儿交流结束后,我展示了一组运用交换数字的方式进行快速记录的方法,给下次活动留下了伏笔。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精品大班健康教案健康的大班教案11-17

大班教案[精选]07-22

大班教案(经典)08-10

大班教案(精选)08-19

大班教案(经典)09-06

(经典)大班教案09-04

(经典)大班教案08-31

【精选】大班教案09-13

(精选)大班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