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0 10:36:10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5篇(精品)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5篇(精品)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平衡的科学经验。

  2、对科技活动感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难点: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平衡的科学经验

  活动准备:

  1、不倒翁一个、每人一个塑料套蛋玩具,一盘沙子等。

  2、幼儿用书:《制作不倒翁》。

  活动过程:

  1、玩"不倒翁",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教师将不倒翁向左右两边推,请幼儿观察。

  教师:请你们给这个玩具起个名字,你们想要不倒翁吗?》可是这里只有一个,怎么让大家都能玩呢?

  2、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制作不倒翁,探索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幼儿自由选取制作材料,尝试制作不倒翁,教师巡回指导。当幼儿在制作中遇到困难或失败时,教师进行提示,帮助幼儿完成制作。

  请幼儿演示自己制作的不倒翁,交流制作经验。

  请幼儿拆开所有的不倒翁,互相看看里面的填充物,谈谈自己的发现。

  请幼儿改进自己的不倒翁木制作完成后玩一玩自己自作的不倒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活动前我为每位幼儿都准备一份制作材料,为的是让每个幼儿都有动手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科学活动都应具有探索性,从探索性方面考虑,我的活动分成了五个环节:

  1、玩不倒翁,激发兴趣。

  2、对比玩法,发现秘密。

  3、初步探索,发现问题。

  4、再次探索,解决问题。

  5、活动延伸。

  第一环节中,小朋友对这个玩具娃娃还是感兴趣的,在玩的过程中充分激发了他们探索欲望。第二环节是通过对比比较,让幼儿探索不倒翁不倒之谜,小朋友由观察再到摸一摸,打开看一看,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体现了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第三环节是让幼儿初步尝试,(幼儿对不倒翁不倒的原因的认识基本上是由我牵着,按照我的设计一点一点来认识的,所以幼儿的学习有点茫然。)第四环节是让幼儿重新尝试制作不倒翁,在老师的指导下,虽然有点只是不倒,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充满了成功的喜悦。第五环节,活动延伸因为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有很多种,不仅仅是位置摆放的问题,还有物体摆放多少、轻重等问题,所以最后将活动又延伸到了课后,让孩子再去探索。

  不足:

  1、教具的制作有点问题,在幼儿操作中,幼儿操作比较困难,戴帽子、打开帽子幼儿都需要老师帮忙。

  2、活动操作前,老师的要求讲的不够详细。

  3、每个环节之后,可以说些小结性话。

  4、在探索不倒翁里面的秘密时,对于他们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用图片的形式来展示,帮助他们加深记忆。

  5、操作过程中很混乱。对于幼儿出现的状况,我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6、整个活动我讲的比较多,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比较少。幼儿的主体性没有表现出来。(在幼儿探索发现问题后,可以让幼儿自己总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深秋正是季节交替进行的时节,幼儿园里原先的一些树叶都纷纷掉落下来。在平时外出散步的时候,孩子们会在落叶的草地上打着落叶仗,观察着树的变化。结合我班的“田园”特色主题活动《亲近大自然》,根据主题深入开展,很有必要在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树叶的同时,让孩子更多关于树的一些秘密。因此,选择在这个时机进行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是再恰当不过了。

  活动目标

  1.关心树朋友的变化,学习比较、概括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明显特征。

  2.活动中能积极交流并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重点:区分常绿树与落叶树

  难点:在具体的树叶间做对比的过程中,建立起概念--落叶树和常绿树两个特征的概括。

  活动准备

  PPT,各种树叶

  活动过程

  一、说说树朋友的变化

  1.最近我们都在观察了解你的树朋友,那就说说你的树朋友吧!

  2.诗歌小结。进一步帮助幼儿感受树朋友的变化及生活中的美景。

  二、议议两类树的不同

  1.刚才有的孩子说树朋友落叶了,那你们的'树朋友是不是都落叶呢?

  2.听听落叶树和常绿树的话。

  3.你能听出落叶树和常绿树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吗?交替是什么意思?

  三、找找两类树叶的不同特征

  1.这些树叶你们都认识吗?这三片落叶树和三片常绿树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2.观察要素:

  关注幼儿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是否指向-----类的概括。

  3.交流梳理落叶树和常绿树不同特征。

  4.验证表述各自的想法。

  小结:如果看到树叶比较薄、暗、脆的树叶可能是落叶树;比较厚、亮、韧的树叶可能就是常绿树。

  四、延伸活动

  你对树朋友还有什么想了解的?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活动反思

  课堂上带孩子到幼儿园里去找园里的落叶树和常绿树,孩子们找到了幼儿园边上的梧桐树、水杉树等是落叶树,香樟树、桂花树等是常绿树,结合课件里的各种树,松树、柏树,使孩子对常绿树和落叶树有了更好的认识。有好多的问题,我都让幼儿自己来回答,让他们共同来分享各自的经验,让孩子们去了解、去知道各种各样的树还是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经验,孩子们记忆深刻。如果能更清楚的归类,单从叶子的颜色上,就能很快的进行区分。以后,我会更加注意这些细节方面的问题。

  本次活动只在幼儿园内进行观察比较区分常绿树与落叶树的,如果带孩子去田野,让孩子观察更多的树,感知树,那么可能孩子积累的经验会更多。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猩猩会倒立的原因,从实验中感受悬挂物位置、重量与倒立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

  (1)大猩猩1个、小猩猩2个,底座3个,大长尾夹、小长尾夹若干个。

  (2)自粘纸圆片若干,猩猩图示一张。

  (3)中号猩猩各一个,雪花片、磁铁、回形针若干。

  2.学具

  大猩猩、小猩猩每人一个,大长尾夹、小长尾夹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境导入,引发幼儿帮助猩猩倒立的兴趣。

  1.出示猩猩,引起幼儿兴趣。

  猩猩想要用它的头倒立在这根吸管上,你觉得它能成功吗?

  2.幼儿交流,寻找帮猩猩倒立的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能让猩猩倒立在吸管上呢?

  二、通过实验,发现猩猩稳稳倒立与悬挂物位置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主尝试用大夹子帮助猩猩倒立。

  2.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1)夹子夹在猩猩的哪些部位是可以倒立成功的呢?

  (2)哪些部位是不可以成功的?

  (3)小结:原来,夹子要夹在猩猩头部以下的位置才能够帮猩猩倒立成功。

  3.幼儿再次尝试,夹子夹在哪个部位倒立得最稳。

  (1)夹子夹在哪个部位猩猩倒立得最稳呢?

  (2)小结:当猩猩倒立成功后,夹子越往下夹,猩猩倒立得越稳。

  三、通过实验,发现猩猩倒立与悬挂物重量之间的关系。

  1.将大夹子替换成小夹子,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同样的两个夹子,为什么这次不能成功?

  2.幼儿尝试用小夹子帮助猩猩倒立。

  3.分享实验结果。

  (1)夹到第几个时,就能站稳了呢?

  (2)为什么一个不行,两个就可以了呢?

  (3)小结:当最稳的地方达到一定重量的'时候,猩猩就能够倒立成功了。

  四、再次探索,发现猩猩倒立成功与它本身重量的关系。

  1.出示大猩猩,继续寻找帮助大猩猩倒立的方法。

  小猩猩夹两个小夹子就能成功,为什么这只不行呢?怎么让它成功呢?

  2.幼儿尝试增加小夹子的数量,帮助大猩猩倒立。

  3.分享实验结果。

  (1)为什么小猩猩分别夹两个小夹子可以成功,而大猩猩要夹四个呢?

  (2)小结:当猩猩的重量变化了,夹子的重量也要变化。这里面的秘密真多呀,原来猩猩能不能倒立成功与它本身的重量、夹子的重量以及夹子的位置都有关系。

  五、延伸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查找资料、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

  2、初步了解蚯蚓。

  3、会按节奏行走,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蚯蚓的相关资料,丰富幼儿的经验。

  物质准备:家长与幼儿查找并收集蚯蚓的相关资料;音乐《找朋友》、播放器。

  活动过程:

  1、谈论蚯蚓的话题,导入活动

  (1)幼儿自由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

  (2)教师与幼儿集中分享交流。

  提问:你收集了蚯蚓的哪些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你知道了关于蚯蚓的哪些知识。

  2、引导幼儿了解并交流查找、收集资料的方法。

  3、引导幼儿观看操作材料《蚯蚓》,并将自己收集的`材料粘贴或画在空白处,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布置是"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1)引导幼儿分类整理资料

  (2)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4、邀请同年段的幼儿参观、分享"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区角活动:

  重点指导幼儿在科学角绘制自己收集到的蚯蚓的资料。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了解潜水艇下沉,上浮的原因,乐于探究其中的奥秘。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主动参与实验探索潜水艇。

  技能目标:

  1、通过潜水艇的制作过程,锻炼幼儿的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2、通过活动锻炼幼儿动脑思考的能力

  3、通过反复的实验了解潜水艇上沉与下浮的'过程以及简单的原理。

  采用的科学方法:

  提问法、探索发现法、动手实践法、比较法。

  准备材料:

  幼儿材料:塑料瓶、医用注射器、胶皮管、重量铁杆

  教师材料:潜水艇图片

  实验步骤

  1、将瓶盖拧下

  2、用胶皮管连接瓶盖

  3、用胶皮管连接注射器

  4、将重量铁杆放入瓶中

  5、将瓶盖拧紧

  6、备水

  7、将注射器活塞拔出,使瓶内注满水,两孔冲下

  8、推动活塞,观察现象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教师出示潜水艇图片。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潜水艇)

  2、谁知道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能浮在海上,还可以潜入海底)

  3、让幼儿想像一下鱼在水中沉浮时的样子,他们是利用什么来完成浮与沉的?(教师引导幼儿说出鱼鳔并让幼儿了解鱼鳔的用处:鱼是因为有了鱼鳔就能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是鱼鳔控制着小鱼的沉与浮,当鱼鳔里充满空气时,鱼就能上浮;小鱼想下沉时就将鱼鳔里的空气排出来。看,小鱼就像小潜水艇一样,在水中自由上下,简直就是“活的潜水艇”。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

  (1)首先请幼儿探索材料的名称和特征(即材料的名字、材质、形状、颜色等,并请幼儿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里可以见到)

  (2)接着请幼儿探索材料的关系和作用:潜水艇模型是做什么用的?医用注射器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在实验中是做什么做的呢?塑胶管是安装在哪里的?铁杆有什么作用?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1)将重量铁杆放入潜水艇模型中

  (2)将罐子沉入水中将潜水艇模型中的气体排出

  (3)塑胶管一头接上注射器,另一头插入瓶盖上的孔中

  (4)注意:注射器一定要处于拉开的状态,为了把空气打进去。

  3、总结:在实验中,潜水艇中注满水时,潜入水下,当拉动注射器时,水被排出,重量减小,所以潜水艇上浮。

  (三)互动课堂

  小朋友们,下面有两个水盆,第一个水盆里放浮在水面上的物品,第二个盆里放沉在水底的物品,将物品序号写在水盆里。

  浮:A小盘 C 纸花D铅笔 G乒乓球 沉:B铁钉 E橡皮泥F曲别针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在实验中,潜水艇中注满水时,潜入水下,当拉动注射器时,水被排出,重量减小,所以潜水艇上浮。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评:谁的潜水艇可以自由的上下?

  (五)总结延伸

  回家后,自己寻找材料,自己重新制作一个潜水艇。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家。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教师巧妙的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

  小百科:大型潜艇多为圆柱形,船中部通常设立一个垂直结构(舰桥),早期称为“指挥塔/指挥台”,内有通讯、感应器、潜望镜和控制设备等。如今的深海潜艇或专业潜艇常已无此设计。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3-14

大班科学教案01-0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13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3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3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