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1 08:24:1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编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汇编9篇

语文教案 篇1

  ——感受刘韧校长的评课艺术

  校长听课、评课是进行写作特点就是“按事情发展顺序”。“你们几位老师觉得阅读课文应该怎样讲比较合适呢?”刘韧让其他听课老师也发表看法,以进一步深化对阅读课文的认识。

  “我觉得,这篇课文先让学生在阅读中边读边抓住关键词,如险峻、毅然决然等,再把课文串起来比较好。这样下来,文章中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呈现,学生的印象就会更深刻。比如,上课开始时可以点出今天我们学的是关于列宁登山的故事,大家在阅读课文时要注意列宁登的是什么样的山,为什么要登山,怎么登的山,登山的结果怎样,并说出阅读后的理解和感受。”在提出具体建议之后,刘校长指出,语文在于文中悟道,不要牵强附会,“外加香油一勺”的行为并不可取。而且,顺叙讲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加强学生对整体过程的理解和感悟。“目前小学生普遍>写作难,作文中的‘小大人’现象比较常见。而这篇课文是不错的锻炼机会,因此将之作为习作范文来讲,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叙事和观察能力,帮助其写出言之有物、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抓住要害 重在指引

  “一堂课虽然由老师来讲,但学生应该是主角,要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刘校长指出,一些课看起来学生很活跃,但学生没有实现纵深思考,相对来说就不够理想。而且,老师话语或训导太多,很容易将>课件或多媒体来创设逼真的`形象,真正体会到何为险峻。

  “还有一点就是,一些学生表示,学完课文之后,再遇到困难就不会再害怕。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学生之所以这么说,或许为了迎合老师,但老师不能默许这样的心得,因为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刘校长说,这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理性地认识困难入手,结合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后再作决定。意志需要锻炼,但不能盲目锻炼,更不能无选择地锻炼。最后,针对张君老师课中时时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刘校长笑着说:“这是很好的习惯,应该提出表扬。

  记者感悟

  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评课人与讲课人形成了评与被评的一对矛盾,如何运用好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处理评与被评的关系,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关涉到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教研工作热情和充分展示教研工作才能。此次评课,刘韧的语气始终很平和,大多采取类似“这样是不是更好”等争取意见式的口气。点评内容也集中在当前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上,这对参与评课的老师来说,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在提出被评课者的一些不足时,刘韧没有直接指出来,而是从自己的观点,自己会怎样做说起,并条陈利弊,一正一反,有条有理,被评课者也心服口服。此外,她还给出一些具体建议,如做>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既是点评,也是点拨。

  刘韧说,自己评课其实没有具体的标准,经常是在仔细琢磨新课改的原则和精神之后,通过自己的理解去评课。而从实际情况看,她评课的方式和内容非常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例如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动口能力,顺应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的个性等等,真正做到了让每个孩子都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对老师而言,刘韧的评课很容易接受,也愿意让她多评,因为在评课当中,他们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促进了专业发展。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

  《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二、自学设计

  1、导入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

  2、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过渡)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3、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感知课文内容

  4、[教师导学]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他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5、[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问题。

  ① “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② “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 “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 “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6、体验反思

  (过渡)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过渡)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7、作业

  背诵课文,准备朗诵比赛。

  8、小结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案 篇3

  知识目标:

  识记生字词以及作家作品。

  能力目标:

  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作者五次读《海的女儿》的感受,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学习本文寓理于事,以叙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

  情感目标:

  学习人鱼公主顽强.坚定.永不放弃的精神,做一个热爱读书,有精神追求的人。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生举手回答

  巩固基础知识

  三、学生速读课文,筛选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筛读能力和对有用信息

  把握能力

  提问:

  1、作者几次读《海的`女儿》提问由易到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都在什么时间?(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

  2、作者为什么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

  3你最欣赏人鱼公主什么品质?(方法总结,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明确

  筛读方法:1、从题目入手,抓住主要内容。

  2、学会自问,带着问题读课文。

  3、重点抓住细节描写

  4、次要内容一眼带过

  四、分析课文

  本文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不同年龄段读《海的女儿》,的不同感受,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她每次读书都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1教师范读一段二段,提朗读要求。

  2指一名学生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方法指导1先读课文,总体感知划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关键语句。2细细揣摩,抓住关键

  3通过作者的感受,你能用四个字简单3总结概括,提炼感受概括吗?

  作者后四次读《海的女儿》的感受,按让学生了解论证思路照我们分析第三段的方法依次进行。

  (提高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朗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2作家毕淑敏读童话《海的女儿》竟然经学生谈体会,教师多角度指导,对历了四十年的过程。通过她的不同感受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你能知道他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教师小结。

  六.作业

  1生字解词

  2.写一篇读后感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爱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默读课文;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默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样?下雨时,需要带什么雨具?

  2、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雨中走有过什么样的感受?

  3、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板书课题《充气雨衣》。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二、通读全文,学习生字

  1、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卡片认读生字。

  ⑵按归类认读生字:让学生找找翘舌音、平舌音、后鼻音;找找同偏旁的生字。

  ⑶游戏识字:听音举卡片;送信游戏;开火车扩词游戏;

  ⑷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先认读,再用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涂出。

  ⑸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的。

  ⑹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评价。

  相机教学多音字:“缝”和“假”。

  三、默熟课文,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

  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

  3、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⑴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⑵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③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④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⑶、夸奖的句子

  嘿!别提多棒了!

  四、情感升华。

  1、复述“充气雨衣”发明的过程。

  2、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3、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用品给你带来不便的事吗?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吗?

  激励语: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语文教案 篇5

  一、启发谈话: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我们都很尊敬自己的老师。课文“她是我的老师”(板书)这里的“我”是谁呢?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这位科学家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老师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二、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听,听完写出有几个自然段。

  三、认读本课生字卡片。(标上拼音。)

  四、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段:

  1.提问:居里夫人是什么样的.人?出生在哪儿?

  2.区别下面的句子:

  居里夫人是科学家。

  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什么叫“世界著名”?

  说明知名度大,声望高。

  (二)齐读第2段,说说有几句?

  1.提问:居里夫人回到哪儿去开会?人们是怎样对待居里夫人的?她是怎样做的?说明什么?

  (要求回答出2、3句话的内容。)

  2.板书:拥、献

  3.提问:突然,居里夫人有什么变化?人们有什么反映?

  4.板书:目光停下急匆匆地走下奇怪

  5.指名有语气地朗读这段。

  (三)指名读第3、4段

  (边听边思考:居里夫人走到谁身边?怎么做的?)1.回答下边问题:

  (1)居里夫人走到谁身边?(出图)

  (2)从哪儿看出居里夫人非常尊敬她的老师?

  (3)找出表示居里夫人尊敬她的老师的动作的词来。(提示:拥抱吻推着)

  (4)她的老师怎样做的?

  (5)理解“紧紧地、深情地、苍老、慈祥”

  2.区别句子:

  居里夫人拥抱那位老人。

  居里夫人紧紧地拥抱那位老人。

  “紧紧地”说明居里夫人兴奋、激动的情绪。

  3.指导读3、4段,要读出感情来。

  (四)指名读第5段:

  1.理解“热烈的掌声”“更加尊敬的目光”

  2.提问:台下为什么响起热烈的掌声?

  (提示:对居里夫人的做法表示拥护、赞赏。人们本来就尊敬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对自己的老师这么尊敬,人们对她也就更加尊敬了,用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板书:更加尊敬

  (五)齐读第6段

  1.提问:这位老妇人是谁?

  2.讨论:你明白台下为什么响起热烈的掌声了吗?说说你是怎样尊敬自己的老师的?

  (六)小结:这课书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你学了这课有什么想法?

  板书:

语文教案 篇6

  一、 谈话导入

  师:谁知道 20xx年1月23日这天,是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我们经常说过年过年,而且很多小朋友都愿意过年,那么年究竟是什么?他又是怎么来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30年的来历,一起通过读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了解年的来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下面请大家打开书138页,默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出示)

  1,、年是一种什么样的怪兽?

  2、白胡子老人用什么方法把年赶跑的?

  3、他的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把你找到的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把你的理解写在旁边。然后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汇报:

  1第一个问题,年是一种什么样的怪兽呢?我们先来看看他的长相。它长什么样子?你想象一下,它还有那些吓人的长相呢?它的性情怎么样?什么叫异常凶猛?从哪里看出它异常凶猛呢?

  师:真吓人啊,它不光长的可怕,还吃人呢!你能把年吓人的样子和凶狠的性情读出来吗?面对如此可怕的年兽,什么是这么做的?

  师:乡亲们都害怕年,都想躲的远远的',但是有一个人就不怕,他是谁呢?大家在文中找一找,这个人是谁?,他长的什么样子?()解释精神矍铄,器宇不凡,参照插图看老人形象。

  师:这样一位老人真的不怕年吗?他是怎么说的?从白胡子老人的动作和语言中,你读出了什么?(有信心,有把握)

  哪个词看出有信心?(一定)你能读出这种自信吗?

  练读,指名读,齐读。

  2、这位器宇不凡的老人真的把年赶跑了吗?那么第二个问题,他是用什么方法把年赶跑的?你能默读课文第四段,把白胡子老人的方法用横线画出来,把年的反应用波浪线画出来吗?

  汇报:方法:贴大红纸 亮灯 放鞭炮 穿红袍

  反应:它害怕的浑身战栗起来,解释战栗

  吓的它一脸后退好几步

  年大惊失色,仓皇逃跑了。

  你能把年害怕,惊恐的感觉读出来吗?

  看来白胡子老人的方法真管用,他到底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呢?谁来回答?年害怕这些东西,那么这些东西就是年的弱点,白胡子老人知道了年的弱点,根据这三怕,最后把年赶跑了。你觉得白胡子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从此,这位老人的方法就延续了下来,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三、 总结拓展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很多古老的风俗,那你还只过年有哪些风俗?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老师希望你能把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年的来历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讲给更多的小朋友听,他大家都来感受我们中华古国的文明,好吗?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朗读,能够体会丰子凯与叶诺索夫笔下白鹅的不同之处。

  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3. 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三、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与文字幻灯。

  四、课前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认识了丰子凯老先生笔下的白鹅(板书:白鹅),今天,和我们见面的是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加板书:公),你猜猜,这两只鹅会有什么不同。

  2、同学们能分辨,还能讲出自己的理由,真好。的确白公鹅还真不愧对它多出的这个公字,叶诺索夫还把它比作海军上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翻开书67面。

  一、 初读感知

  1、 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我的要求是不读错一个字,不读得结结巴巴的,能办到吗?

  2、 交流,找到海军上将了吗?(板书:荣膺,析词)你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当海军上将吗?

  3、 一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太有意思了,我们再读一遍这有趣的课文,怎么样?这回我要抽同学读。(抽生分段读)

  4、 交流:现在你知道白公鹅凭什么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吗?(板书:傲)

  二、 比较

  1、 同学们讲得都不错,上一课我们认识的是丰子恺先生笔下的一只白鹅——高傲的鹅老爷,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叶。诺索夫笔下的海军上将。我想考考大家,我这有它们俩的肖像,你能认清哪个是海军上将——白公鹅吗?

  2、 出鹅图,交流想法。

  结合引导学习白公鹅走路:

  A、走路的样子(请生表演,评演)读出慢条斯理

  过渡:在这一段中,关于白公鹅的走路,作者还有怎样的描写?

  B、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可不好走,你能想象它用什么办法使自己的细翎不沾一点污泥吗?

  C、狗追赶都不奔跑,这又是为什么呢?它心里会想些什么?(板书:傲气)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知道了,这是一只特别有趣的,特别高傲的.白公鹅。同学们也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有的认为……现在,我来揭晓正确答案——我也不知道是哪只。

  三、 辩论

  “不过,你们先别笑。读了课文,有一点我却可以确定地告诉你们,叶。诺索夫先生可不喜欢这只白公鹅。”不信,我还有证据——

  1、 证据一:捣乱

  出句“有时……乱羽”

  听你这么一说似乎也有些道理。不过我每次读到这都感觉叶。诺索夫讨厌它,你听——(师读)

  引导生读出喜爱。

  2、 证据二:偷食

  出句“有多少次,……主宰。”

  不光偷吃鱼饵,还拖走挂着鱼饵的钓绳,多讨厌,这回你们无话可说了吧?

  (导:它知道自己偷东西吗?)

  (那作者是喜欢它偷东西吗?板书:傲骨)

  3、 证据三:“吃了”

  A出句“白鹅大概认为这个……大吃一惊了。”

  B瞧,作者想到小男孩要把它吃了,该是讨厌了吧?(结合讲讲破折号)

  C听你们这么说,作者是在讲俏皮话啊。

  你听听看,当时作者是不是这么说的(师范读,引学生说出讲俏皮话的特点)

  “讲得有理,那你来试试。”

  D那你看看这幅图,白公鹅要去捣乱了,谁能用叶。诺索夫的调侃的语气对白公鹅说几句话吗?

  四、 小结

  看来作者明着是写白公鹅的缺点,实际上是对这只有着傲气和傲骨的鹅充满了喜爱。还有谁喜欢这样的鹅?

  板 书

  (耀武扬威)的大公鹅

  (威风凛凛)的大公鹅

  (派总写句 解释说明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二、教材说明

  本课讲了一件发生在美术课上的事。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树叶时找不到绿铅笔,她向林园园借,林园园找出各种理由不愿意把自己心爱的绿铅笔借给她,后来李丽只好用蓝铅笔画出一片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课文内容真实、生动,贴近儿童生活,有着较强的生活气息。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懂得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重点指导以下生字。

  趴:不要读成bā。

  吐:多音字,在本课读tǔ,不读tù。

  借、吐、趴、削、由几个字,可借助熟字错、土、八、消、田识记字形。注意提示眉的外边不是尸字头。吞要和蚕区分字形。

  2、写字教学。

  等、断、盒三个字不容易写好,要重点指导。

  等:第九笔横要长。

  断:先写,再写,最后写。

  盒:上面的合要写扁一些,整个字体不能太长。

  (三)词句教学

  词语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切忌让学生死背词语解释。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想象词语的意思,不必要求学生清楚地说出某个词的意思,如连忙一词,可采用让学生换词的方法理解,连忙就是马上、立刻、急忙、赶快的意思。理解吞吞吐吐一词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通过朗读体会,知道林园园不愿意把笔借给李丽。

  二至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要抓住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时,林园园说的四句话和说话时的态度、动作来理解。

  课文第五自然段,理解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本文的难点。可以指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课文结尾以蓝、红作对比,说明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对。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林园园不借绿铅笔给同学,只是有些舍不得,并不是存心不帮助别人,并且她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相信她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四)朗读指导

  本文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没有多大困难。教学时老师应注意留足时间让学生多读,通过朗读去体会林园园不愿借笔而多次找借口,后来看到李丽画的蓝树叶时又不免有些内疚的心情以及李丽急于借到笔的诚恳态度。进行朗读指导时,可借助书上的彩图和老师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让学生去体会林园园和李丽的不同心情,然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可组织学生同桌分角色读,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全班分角色读时,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的.角色。

  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反映人物的思想,读好对话是这篇课文朗读指导的重点。如李丽说的三句话分别要用请求、商量、诚恳的语气来读;林园园的四句话分别读出矛盾、担心、吝啬、不乐意的语气。教师要指导学生扣住人物说话前的提示语,练习朗读,例如:李丽说话时是小声地、连忙说;林园园是吞吞吐吐、皱着眉头说。反过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指导读。例如:林园园说还要画小草?就不能只读出问话的语气,还应读出不高兴的语气。在教学中,教师不要简单强调学生用什么语气读,而应让学生在反复读中去充分感受、体会。

  (五)练习提示

  第一题,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可在学习课文,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

  第四题,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做。要启发学生说真话。即使有不当的想法或做法也没关系,教师可以给予引导。

  (六)扩展活动

  收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小故事,开一个夸夸XX的主题会。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引题激趣。

  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提问:你们见过的树叶有什么颜色?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课题,请学生找疑点质疑:树叶为什么是蓝色的呢?唤起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充分去读。其目的: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抓住人物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勾出李丽和林园园说的话,并思考:

①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②是怎样说的

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通过抓对话,使学生了解李丽和林园园的想法,并在朗读中感受体会。

  2、在学生抓住每一处对话,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后,再进行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思想,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有表情地读对话。

  3、紧扣课文最后一段,以林园园的脸为什么会红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认识到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找借口推却是不对的。我们从小就应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德。

  五、指导朗读

  1、放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2、指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3、同桌练习分角色表情朗读。

  ①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②完成课后练习。

  对于课后第四题,教师可适当创设情景,再让学生回答。如:在街上遇见了一个走失的小弟弟,你该怎样做?如果你的同桌忘带橡皮了,你该怎样做?尽量使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翻译。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3、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翻译课文、解释字词并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作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有许多动物能模仿人类的语音,比如鹦鹉能学人说话,海豚能像人—样发出悦耳的音符。声音是个奇妙的东西,能把你带入变幻无奇的境界。口技表演就是这样一种艺术,不信?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口技》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字,并提出疑难字句。齐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流畅准确,熟悉课文情节。

  3、教师解答疑问,并强调掌握重要字词的读音、释义

  分析第一、二段,结合注释,疏通文义,熟读课文。

  翻译第三、四段,结合注释,疏通文义,熟读课文。

  翻译第五段,结合注释,疏通文义,熟读课文。

  4、通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三、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分析文章写作特点

  (一)让学生再读文章的第2、3、4段,理清文章的层次。

  1、思考:这三段描写了几个场面?分别概括出来。

  学生思考后作答,然后教师总结:(1)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2)一家人醒而梦(3)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

  2、 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这三段所描写的声音种类口头作答,并思考:三个场面声音的变化有何特点? 这个问题让学生迅速小组讨论作答。

  明确:声音的变化总的来说是按“小一大(第一个场面)一小(第二个场面)一大(第三个场面)”的顺序来写的,其中又各有特点,如:第一个场面声音,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第二个场面突出鼠倾盆器的声音来烘托屋内的静;第三个场面更是写得有生有色,达到高潮,声音由少而多,应接不暇。另外,声音有的是单独相继而出,有的是同时发出,

  3、继续思考:课文第3段的描写可否省略?这一段有何作用。

  明确:不能省去。这段写—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这样处理,使课文情节显得起伏跌宕,生动曲折。

  (二)分析课文开头和结尾两段。

  1、思考: “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2、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不是简单重复,既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还回味无穷。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1)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另外还有侧面的描写,请一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4、比较第2、3、4段中听众的'反应,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伸颈”、“侧目”说明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叹”表明对表演者的赞赏,观众初人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写“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已说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开始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第4段写听众“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恨不得赶紧逃脱这场火灾,说明已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

  5、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发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的有“一时”;表示相继发生的有“既而”;表现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有“是时”,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的有“俄而”、“少顷”、“未几”。这些词语运用灵活多变,准确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听觉效果,表现出其技艺之高深。

  6、课文第4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

  “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渲染出人们的紧张和慌乱。

  二、拓展延伸:请学生当堂翻译理解《柳敬亭传》第二自然段。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交代人物籍贯、姓氏。“本”字为下文“变姓”伏笔。]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简述柳少年坎坷遭遇。在“市中”初露锋芒,点明具有良好的说书基础和天赋。]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市中说书,“见”者多矣,而独莫后光发现柳的“机变”,莫确有伯乐之眼力。“鸣”照应下文“名达于缙绅间。”]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开端启蒙就高标准,严要求。如此严师,何不出高徒!]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响鼓何须重锤。“退”即“简练揣摩”,说明求教谦虚、心诚。]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功夫不负人。]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两个“又”字,说明柳并不满足现状,精益求精,最终有志者事竟成。严师且发“喟然”之叹,大功告成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三“期月”闭门苦练,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通过刻苦奋斗,柳终于从一个逃犯成为艺坛明星而“名达于缙绅间”。]

  本段写柳敬亭在莫后光的指导下,刻苦演练,精益求精,技术不断提高的过程和取得成就的原因。

  三、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四、作业:背诵全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经典)08-10

(精选)语文教案08-17

语文乐园教案06-08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精选)07-30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07-20

《语文园地》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