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1 10:04:1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精华(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精华(9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不是抽象说教,科学是在实践中发现、体验。在设计本课时我力求体现“玩中发现,活动中体验”的理念,教师的角色从实验的设计者转变到幼儿探究的激发者,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材料,引导幼儿和科学亲密接触,打破科学在孩子们心中的神秘感,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科学启蒙意识在活动中生成.我为幼儿设计的活动有自己动手实验,怎样使大于瓶口的`物体进入瓶子.小朋友会在操作中发现有的经过挤压能进去,有的捏一捏能进去.还有后边实验怎样使鸡蛋进入瓶子,为幼儿提供了大量操作的机会,不仅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还使幼儿体验到玩中有乐趣,玩中有科学,体验到操作带来的无穷快乐.

  2、本着"科学从生活中来"的理念,我活动选取的材料都从生活中来,是幼儿所熟悉的,如鸡蛋积木\塑料玩具等等。幼儿对材料本身就有亲切感.能很好保护儿童的科学启蒙兴趣,为活动的丰富多彩和在活动中有所创新做了铺垫.就是最后的活动延伸“怎样吸到酸奶”也与小朋友的生活密切相关。小朋友对吸酸奶有着极大的热情,倒着“吸”不到,这是为什么,引发他们继续到生活中探究。

  3、注意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在实验前先让幼儿猜测哪些物体能进入瓶子?在研究如何使鸡蛋进入瓶子时,也是先让幼儿大胆猜测哪些方法能使鸡蛋进入瓶子,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在实验方法上也是鼓励幼儿不拘一格。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敢于假设和乐于实验的科学态度。

  2、初步观察热胀冷缩现象。

  活动准备:

  幼儿:每组一个瓶子、鸡蛋(大于瓶口)、鸡蛋、面包、玩具拼的正方形 、积木、小皮球、海绵、小玩具 。

  教师:打火机一个、报纸、镊子、蜡烛、瓶子、鸡蛋、面包、玩具拼的正方形 、积木、小皮球、海绵、小玩具 。

  活动过程:

  1、出示神奇瓶子。

  2、幼儿5---6人一组进行实验。

  ————你是怎样把比瓶口大的物品放进瓶子里。

  3、让幼儿动脑筋想办法有什么方法让比瓶口大的鸡蛋放进瓶子里,却不破呢?

  4、老师示范“吸蛋入瓶”的过程。

  ---------幼儿尝试着做实验。

  活动延伸:

  出示酸奶瓶问幼儿喜欢喝吗?如果倒着喝能喝到吗?为什么?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发现纸盒悬空的现象,探索将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2.能将探索的结果记录下来并用完整的话大胆讲述。

  重点难点:

  探索让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自制纸盒娃娃、辅助材料:石头、木块、塑料板。

  2.大的记录表,幼儿人手一张小的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玩纸盒娃娃悬空的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纸盒娃娃,今天老师带来了纸盒娃娃,这个纸盒娃娃要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叫《悬空》,你们知道什么叫悬空吗?(悬空就是纸盒娃娃的一部分在桌子的外面)。那你们觉得它能成功吗?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孩子将没有装东西的纸盒娃娃悬空)我这里还有一个纸盒娃娃它也来表演悬空啦,看看它能不能成功?(教师将装有东西的纸盒娃娃悬空)看看它们悬空的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都是纸盒娃娃我的能悬空这么多呢?(里面装了东西)对了,老师的纸盒娃娃里面装了东西,所以他能悬空更多。

  (分析:通过两个纸盒娃娃的悬空表演,让孩子主动发现两个娃娃悬空的程度不同,同时结合教师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讲述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幼儿操作,发现悬空最多的方法。

  老师为你们也准备了纸盒娃娃和一些小木块,请你也去和纸盒娃娃玩一玩悬空的游戏,想想看怎样做才能让纸盒娃娃悬空的最多?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让纸盒娃娃悬空最多的?请一个幼儿来示范,教师讲解:要将放进去的木块让木块在最下面,然后慢慢移动到它正好能稳稳站住的地方,轻轻地放手,就可以悬空的最多了。

  (分析: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难点,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样做才能让纸盒娃娃悬空最多,而是采用让孩子去尝试、发现的方法,真正做到幼儿探究在前,教师小结在后,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幼儿比较借助不同材料后的悬空现象,并记录操作结果。

  1.老师这里还准备了木块、塑料板和石头,请你们猜猜看这些材料谁可以让纸盒悬空最多呢?(幼儿猜测)悬空最多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教师记录在大的记录表上。

  2.那到底是谁让纸盒悬空最多呢,我们等一会儿去试一试,每一种材料放进去都让它悬空最多,然后看看在纸盒娃娃数字几的地方,把这个数字记录在这种材料边上的空格里,等三种材料都试好了以后在记录这一栏,那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请下朋友说一说,对了这里是给它们比比分别得了第几名,悬空最多的是第一名,可以写数字1;接下来是第二名,悬空最少的是第三名,现在我们我们就去试试吧。

  3.幼儿第三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分析:运用猜测的方法可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由于孩子有说过容易忘的特点所以教师的记录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来可以让孩子们记住自己的猜测,同时在孩子们实践过后也可以有一个比较。在猜测后,孩子们都跃跃欲试,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我提供了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和一张记录表,因为记录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将孩子们的操作结果展现出来为介绍自己的操作打下了基础。)

  四、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谁来介绍一下你的操作结果,幼儿在视频上展示记录表。什么材料让纸盒娃娃悬空最多?是第几名?

  (分析:当幼儿完成记录表后,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了解到同伴的操作结果,我将孩子们的记录表进行了展示,同时让幼儿观察、发现记录结果存在的差异,然后将孩子们的统一意见记录在大的记录表上,帮助幼儿归纳、小结。)

  活动延伸:

  原来纸盒娃娃能悬空多少和里面所装的物体有关,纸盒里的东西越重纸盒就悬空越多,下课以后老师会把这些纸盒娃娃放到科学区,小朋友可以再去找一些材料来试一试,看看还有什么材料能纸盒悬空的更多呢?

  (分析:通过这样一个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让孩子的探究活动更为积极、主动。)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说一说、猜一猜、试一试、记一记、比一比等,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气氛非常活跃,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在幼儿的探索过程中我充分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把主动权留给孩子,而我则只是一个观察者和引导者。活动一开始,我就以提问“为什么两个纸盒娃娃悬空的程度会不一样”充分调动幼儿的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孩子们说出的猜测有些出乎了我的意料,可见孩子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在猜一猜的过程中允许孩子有不一样的意见教师及时进行记录,这样当孩子探究过后也可以有一个比较。而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动手尝试借助各种材料让纸盒娃娃悬空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积极尝试各种材料,并细致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已经有较好的观察、记录的能力了,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将尽可能多为幼儿提供记录的机会,帮助幼儿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

  结合我的个人子课题《探究式活动中问题的提出》在活动中我以开放式问题“为什么两个纸盒娃娃会悬空的不一样多呢?”探讨式提问“你们觉得哪些谁能让纸盒娃娃悬空最多?”进展式提问“这边都记录好了,那这一格中应该怎样记录呢?”,通过这一些列的提问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和支持者,当孩子们经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发现不同材料可以让纸盒娃娃悬空到不同程度并记录下来时,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们学习的过程,即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经验的过程。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善于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2.知道风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初步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活动准备:

  扇子、纸、电扇、电吹风、吸管、打气筒、气球、矿泉水瓶、小风车、有关"风"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1(播放"风"声的.录音)听听,是什么声音?

  提问:平时,你们是怎么知道有风的?风来了,身边的事物会怎么样?

  2.探索风的成因。

  (1)想一想,试一试:怎样能产生风?

  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在脸旁扇扇,有什么感觉?想要风更大些怎么办?(用力扇动两手)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哪里有空气流动,哪里就有风。扇的快,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扇的慢,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

  (2)除了用小手扇动空气产生风外,还有什么方法使风儿出现?

  出示各种材料,幼儿动手实验。

  你是怎样利用这写材料使风儿出现的?

  (3)老师给小朋友扇扇子,请小朋友试一试能不能抓住风?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风?

  小结:风看不见,抓不着,只能感觉到。

  3. 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

  (1)你喜欢风吗?为什么?

  幼儿讨论。

  (2)观看课件,了解大小不同的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及害处?

  教师小结:风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风吹干了妈妈洗的衣服;使人凉快;让风筝飞上天;传播种子;风车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可是有时风生气了就会做许多坏事。它把房子推倒了;把树木刮断了;打翻了鱼船、引发沙尘暴……这样的风很可恨。

  (3)可是风儿为什么会生气呢?怎样才能不让风儿做坏事?

  小结:现在的人们本领可大了,想出了许多办法不让风做坏事,人们建起了防风林,把风挡住,还提前预报风,这就减少了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4.游戏:风来了。

  幼儿想象自己是某样物体,如:衣服、树枝……,根据教师所提的风的大小的要求,如"微风来了"、"中级风来了"、"大风来了"等,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变化。

  5. "风车转转转"。

  幼儿每人一个风车,带幼儿到户外玩风车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对摩擦起电感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能正确记录自己的发现并表达自己的认识。

  3.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1盘小纸屑,塑料勺子,小毛巾人手一份。

  2.塑料水笔、塑料尺、塑料吸管、铅笔、勺子,记录单人手一份。

  3.蝴蝶、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纸片,引导幼儿讨论。

  1.教师:老师的盒子里有许多的小纸屑,这里还有一把小勺子和一块布,如果我把勺子在布上摩一摩,再把勺子靠近小纸屑,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

  2.幼儿交流猜想,教师归纳幼儿的'意见。

  二、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尝试。

  1.教师:刚才小朋友猜想了一些结果,现在请你们来试一试,看看到底会发生样的事情?(幼儿第一次操作)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小纸屑是怎样吸上来的?吸上来后事什么样子的?

  3.教师:除了塑料勺子,老师这里还准备了几种东西,你来猜猜看哪些东西用布摩擦后也能吸气小纸屑。

  ①认识记录卡上的标记。

  ②猜一猜:这些东西摩擦后也能把纸屑吸起来吗?

  ③如果可以的话打勾,不行就打叉

  4.幼儿猜想记录。

  5.操作验证。

  三、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各自的试验过程和结果。

  1.教师:小朋友用哪些材料吸起小纸屑的?

  交流: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可以吸起小纸屑?

  幼儿思考讨论(相互讨论)

  师小结: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后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生静电。

  活动延伸:

  在我们身体的哪些地方摩擦后也会产生静电?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平衡"是一种常见的科学现象,在幼儿园平时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如"走走平衡木,玩玩跷跷板,自转几圈不让自己摔倒"等等都是平衡现象的体现。但是,孩子对此类现象的认识多为无意识的,为了激起孩子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关注,特设计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1.通过尝试探索,了解两边重量相等能使物体保持平衡。

  2.鼓励幼儿运用习得的科学经验制作玩具。

  3.体验尝试过程的快乐,感受活动成功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1..学具:人手一份操作器材(将一根长约30cm的钢丝分别绑在两根筷子上连接成斜线,筷子的一头插入在装有沙子的罐子里,制作成一个架子)、人形纸卡、橡皮泥。

  2.教具:利用平衡原理制作的.玩具 (一块方形胡萝卜、三根牙签、一些橡皮泥制作而成)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课题。

  1.小朋友见过杂技表演"走钢丝"吗?他们是怎样的?

  2.(出示人形纸卡)瞧,有一位冒险小子,它也想来学走钢丝,它想先学着让自己跨在钢丝上不摔下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鼓励孩子运用以往的经验进行发散思维、联想回答)(二)教师介绍材料,探索"冒险小子"跨钢丝的方法。

  1.用教师准备的一种材料--橡皮泥,帮助冒险小子跨走钢丝。

  2.操作后交流:你是怎样使"冒险小子"跨在钢丝上不摔下来的?(绑、粘等固定的方法)

  (三)探索"冒险小子"跨走钢丝的方法及奥秘。

  1.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冒险小子跨在钢丝上平衡地滑动呢?

  2.幼儿尝试后演示:

  (1)请将冒险小子固定在钢丝上的幼儿上台演示交流;

  (2)请将橡皮泥包裹在冒险小子两只脚上,两边重量相等的幼儿上台演示交流;

  (3)请将橡皮泥包裹在冒险小子两只脚上,两边重量不等的幼儿上台演示交流。

  3.讨论交流:为什么用同样方法(都是将橡皮泥包裹在冒险小子两只脚上),有的成功了,有的却没有成功呢?(让幼儿了解两边重量相等能使冒险小子保持平衡的道理!)

  (四)幼儿第三次尝试,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延伸:

  为幼儿在区域中投放材料,制作平衡小玩具继续探索科学奥秘。

  活动建议:活动结束不是结束,而是探索的开始,建议教师在探索区为幼儿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制平衡玩具继续探索平衡的奥秘,逐步养成幼儿爱探索、爱操作的习惯和不成功不罢休的精神。

  活动反思:

  此活动借助橡皮泥这一材料,让孩子通过多次尝试、交流,在操作摆弄、做做玩玩中使一些本来含糊的、处于半意识状态的东西慢慢变得明晰起来,不知不觉就习得了平衡的经验。而活动中反复不断的探索和尝试让幼儿最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无形中培养了一种不成功不罢休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与精神。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科学就在眼前,只要自己善于尝试,敢于实践,成功就会属于自己!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关注身边常见事物的明显特点和现象。

  2、尝试根据不同物质的吸水特点进行不同组合搭配,寻找最佳的吸水效果。

  3、理解实物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用简单的符号做记录。

  活动准备:

  玻璃杯、不透明的罐子、装水的塑料瓶、盘子、小方巾、海绵、棉花、有一定坡度的塑料槽、幼儿实验记录表、符号对照表、教师统计表等。

  活动过程:

  一、魔术游戏,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带了杯水来和小朋友做游戏,你们想一起玩吗?

  (1)出示一杯水和一个不透明的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不透明的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次做实验,引导幼儿猜猜这次水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

  2、启发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幼儿:在瓶子里。

  幼儿:飞到外面去了。

  3、打开瓶盖,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小结: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幼儿非常兴趣地观看魔术游戏,揭开谜底后都发现了水是被毛巾吸走了,反过来幼儿也理解了毛巾会吸水这一道理。

  二、实验验证,寻找答案。

  1、介绍实验材料,符号对照表。

  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会吸水,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师介绍提供的物品后出示符号对照表,引导幼儿理解不同符号所代表的物品名称。)

  2、讲解实验方法。每5个人一组,每次每种物品取一件,分别放进塑料槽的黄色区域内并记录摆放的.顺序,接着取一瓶水从塑料槽顶端的红色圆点处慢慢的将瓶子内的水倒进槽内,直至全部倒完,最后将流入槽底托盘内的水倒进事先准备好的量杯内,看清量杯内的水量并做相应的记录。实验结束后取出槽内的物品,放进塑料筐内,将手擦干后再次取物,改变物品的摆放顺序后再次实验。

  大班科学活动——“水到哪里去了”实验记录表材料材料材料次数1次数2(备注: 代表小方巾; 代表海绵; 代表棉花。)

  3、提出实验要求:

  (1)5个人一组,每次实验每种物品各取一件,摆放后先做记录才开始实验。

  (2)水要倒到塑料槽顶端的红色圆点上,速度要慢。

  (3)每次实验结束将槽内的物品取出放进塑料筐内。

  (4)每次实验物品的摆放顺序不能相同。

  4、幼儿分组操作,寻找答案。

  幼儿:海绵最会吸水。

  幼儿:我觉得毛巾最会吸水。

  幼儿:最会吸水的要排第一,水才不会留走。

  幼儿:最会吸水的排中间。

  幼儿:我觉得应该先放毛巾,第二放海绵,再放棉花,这样最会吸水。

  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丰富的操作材料,较顺利的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流出的水被倒进了事先准备好的烧杯里,幼儿很快能根据杯子中水的多少判断出本组的哪种组合最会吸水。

  三、分享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1、根据幼儿实验记录,用大统计表集体统计实验结果。

  大班科学活动——“水到哪里去了”实验统计表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2、得出结论:哪种组合最会吸水。

  师幼共同统计各组实验结果汇总在大记录表上,根据大统计表比较出哪种组合的吸水效果最佳。

  教学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通过一个特殊的杯子引出课题激起孩子好奇心的同时让他们自己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引领孩子再次关注杯子里的毛巾,比较湿毛巾和干毛巾的不同,让幼儿发现其中的秘密。整节课的设计主要 运用探索式教学法,尽量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获得相关的感性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课题生成:

  对幼儿进行科技教育,能让幼儿充分理解现代科技与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关系。对“麦克博士的电话”这一活动构想,引发于孩子的身边,他们经常在家互通电话,外出活动当他们看到磁卡电话亭时,往往禁不住地想拨打,有的孩子竟然会拨打服务热线等等。电话已经成为孩子身边最常见的通讯工具之一,是孩子“身边的科学”。的确,身处在现代的城市里,孩子们对这一与他们生活有着越来越紧密关系的电话有着强烈的探索冲动,成为他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因此,我们紧紧抓住教育信息,满足幼儿的心里学习需求,开展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丰富幼儿对电话的认识,了解投币电话、磁卡电话的使用方法。

  2、运用多媒体电脑,了解一些新型、先进的电话,学习自我保护。

  3、激发幼儿对现代科技产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布置电话博览会,提供按键电话、拨号电话、无机、投币电话等实物及玩具电话若干。已初步熟悉电话形式和用途。

  2、制作电脑课件,电脑、投影仪、大屏幕。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教师:“小朋友看,我们的朋友麦克博士来了。”

  多媒体演示麦克博士出现在街道上:“小朋友,你们你们的朋友麦克博士,今天,我举办了一个电话博览会友来看一看,玩一玩,你们说好吗?”

  (这时,幼儿被这展示的多媒体课件吸引住了,调动。)

  (2)教师:“麦克博士邀请你们参加他的电话博览会吗?在玩的'时候,小朋友动动脑筋,看看有些什么电话,种电话有什么不同,再把你的发现和好朋友说一说。”

  2、基本部分。

  (1)小朋友自选参加操作活动,老师个别指导。

  (当孩子看到这么多的电话时,一下子就投入到了活动中,有的孩子拿起了日常最常见的按键电话,和他的朋友玩游戏;有的孩子拿起了手机对身边的同伴介绍:我妈的摩托罗拉的,在大街上都可以打呢。其中有一个孩子拔高高的、大大的电话,他就开始研究了起来。当他发现时,他很惊奇,连忙呼唤同伴共同玩一会儿投币、一会儿从里拿出硬币,玩得不亦乐乎)。

  (2)教师操作后的提问:

  ①“在玩的时候,你发现这些电话有什么不同?”

  幼儿1: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有的扁.有的高。

  幼儿2:颜色不同样。

  幼儿3:有几个电话里面有硬币,其他的没有。

  幼儿4:有的电话是有线的,有的电话没有线,我知道的是无绳电话。

  ②“电话有各种各样的,你最喜欢玩哪一种电话呢?为7

  幼儿1:我最喜欢无绳的,走到其他地方也可以打

  幼儿2:我喜欢投硬币的电话,我在饭店里见过。

  幼儿3:我知道有一种电话是传真电话,可以传信息。

  重点:投币电话。“你是怎么玩的?”(谁会玩投币电话)

  (3)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将投币电话的操作步骤操作;朋友看一看。

  (这时,在操作活动中玩得最高兴的小男孩上来了,他拿起从投币处投了进去,然后又挂上了,从下面的取币处又拿了出蓍教师提问:“×××小朋友刚才是怎样打投币电话的?”

  (根据幼儿回答,使用多媒体演示操作步骤,学习投币使用程序。)

  (当看到了图示,孩子们情不自禁,将图示的意思向大写没想到,不一会儿他们就理解了,拿起话筒一投币一拨号一音,按通话按钮。)

  教师:“你们还想去玩一玩电话吗?这次,请小朋友选没有玩过的电话玩一玩,还可以按照新学到的本领去玩一玩电话,玩的时候注意人多的地方不去挤,看看哪个小朋友玩,最谦让!”

  请幼儿操作两次,重点指导幼儿玩投币电话。

  (这时,选择投币电话的孩子多了好多,他们都想当一个孩子在操作,其他孩子都会提醒他,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4)操作后讨论:

  教师:“小朋友平时在哪里看到过投币电话?”

  (饭店、马路边、飞机场、爸爸妈妈的单位。)

  教师:“小朋友刚才说到的这些地方都是公共场所,除了有投币电话,你还看到过什么电话?”

  (传真电话、手机、无绳电话、录音电话、IC卡电话。)

  (5)多媒体演示:

  麦克博士使用磁卡电话的过程。

  (6)观看多媒体后提问。

  ①教师:“麦克博士是怎样来打磁卡电话的呢?请你们所看到的与好朋友相互说一说,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两个两个小声讲话讨论。”

  (“他的用法好像和投币电话的差不多”,“他是用卡的”。再拨号的”。)

  ②教师:“麦克博士打好电话回来了,听听他说什么。”

  (多媒体演示麦克博士:刚才的电话,是我给在美国念书的儿子打的,好几年没有看见他了,也不知长高了没有,要是能一边说话一边看见他在打电话,那该多好,唉,真想看看他啊!)

  ③教师:A.“发生了什么事?”

  (“麦克博士想见他在美国的儿子”。)

  B.“要是能让麦克博士一边说话一边看见他的儿子那该多好,你有好办法吗?”

  (“我听说有一种可以看见人的电话”。)

  ④教师:“可视电话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图像”。

  (多媒体播放《威威阔少年》中关于可视电话的一段。)

  ⑤教师:“科学家们可聪明了,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电话,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除了我们的所玩到的、讲到的,还知道哪些先进、有趣的电话呢?”

  (传真电话、卫星电话、录音电话、可视电话等。)

  请幼儿讲述(汽车、传真、录像、电脑、卫星、程控等多样电话。

  3、结束部分。

  (1)教师:“在许多紧急的时候,电话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呢!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电话帮助你’。”(展示多媒体游戏话帮助你”。)

  (2)教师:(介绍游戏的规则,屏幕右边有三个电话号码:110、120)“小朋友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应该拨打哪一个号码。”

  (多媒体依次出示迷路、着火、生病、撬门、昏倒五个场景,幼儿想办法,熟悉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

  讲对了,电脑会发出“收到,马上出发”的声音:讲错了,电话说“对不起,你打错了”。

  (幼儿非常感兴趣,对于119、110、120比较熟悉,准确率很高,对于110和120,119和120的共同使用,他们也能较全面的考虑事情。有的孩子还能出题给同伴做呢。)

  教师:“这个游戏你们还想玩吗?让我们到活动区的电脑房去玩一玩,好吗?”

  课题评价:

  一、分析

  1、幼儿现代科技教育是“问题和方法”的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以看得见、感受得到、经历过的对象,从幼儿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生活经验,主动学习的过程。我们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把目标定位:体验共学习的快乐,如师幼共同发现探索电话的秘密,如何方便我们人类等等,在不断地互动中,思维不断地碰撞,激发有新意的想法和做法,从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多媒体现代化手段为此科技活动注入了生机和教育活动中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化,声、视、在孩子们的面前,使之与幼儿的认识特征相结合,教学增强。

  二、专家点评

  侨谊幼儿园的几篇科学活动的设计,将幼儿活动变录,让阅读者好似身处场景,眼前浮现的是活动中的画事先和事后交融设计、记录的方式,是十分利于执教者参考,也利于他人的借鉴学习。如果每个老师一学期的交融式设计,我相信,老师的观察、分析、评价乃至调整力会大大提高。

  三、反思与讨论

  试着用摄像机记录自己的一个教育活动,再尝试教育过程中的反应与行为。

  上述活动教育目标实现了吗?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弥补?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一、探究发现不同的纸在水中的变化,感知纸的吸水性。

  二、学习耐心、细致的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活动准备

  一、教具:四种纸的展板、大记录表、塑料纸、纽扣面膜纸。

  二、学具:纸娃娃若干、幼儿记录表、透明水盆、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一)出示四种纸的展板,认识纸。

  教师提问: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各种纸,看看这里有些什么纸?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这些纸?

  (二):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餐巾纸、报纸、绘画纸和牛奶盒纸。

  过渡:我用这四种纸做了四个纸娃娃。你们看!今天纸娃娃们要做潜水运动员。

  教师提问:你们猜谁会"潜水"?为什么?

  二、动手实验。

  (一)介绍材料:每桌有一个透明塑料箱,四个不同材质的纸娃娃,一份小记录表。

  (二)幼儿做实验,教师观察。

  三、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一)提问:纸娃娃放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二)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

  :原来不同的`纸吸水性也不同,餐巾纸最容易吸水最会潜水,牛奶盒纸最不容易吸水最不会潜水,报纸和绘画纸也会吸水,但是吸水的时间会长一点。

  四、延伸活动,了解不同纸的作用和好处。

  (一)由纸娃娃吵架引出面膜纸和塑料纸的对比实验。

  (二):不管是吸水性强的纸还是吸水性弱的纸,它们各有各的好处,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

  五、延伸结束。

  请幼儿再找找不同的纸,拿到活动室来做实验。

  六、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大班科学教案:观察沙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观察沙子

  活动目标

  1、利用感知器官观察沙子的组成结构,了解沙子细小容易塑造的特性。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 Big eye small eye 活动纸- 观察沙子(沙子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过程

  【导入】

  1. 观看多媒体资料【观察沙子】,推测一下沙子颜色不同的原因。

  - 你见过沙子吗?

  - 你在哪儿见到过沙子?

  - 沙子是什么颜色的?

  - 沙子是怎样形成的呢?

  - 为什么沙子有不同的颜色?

  【展开】

  2. 观看实验视频【观察沙子】,说说实验目标,实验顺序以及备品。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观察一下我们周边能看到的沙子。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用眼睛观察沙子。

  2)用鼻子闻一闻沙子。

  3)用耳朵听一听沙子的声音。

  4)用手摸一摸。

  5) 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一下沙子。

  【活动1:观察沙子】

  3. 用五感来观察我们周边收集来的沙子。

  - 沙子是什么颜色的?

  - 沙子有什么气味?

  - 用手抓一把沙子,然后让沙子从指缝间漏掉,会有什么声音呢?

  - 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一下沙子。

  - 你看到了什么?

  【结束】

  4. 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观察沙子(海边有许多沙子)写出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 不要让幼儿把沙子放入口中。

  活动评价

  - 对于沙子的关心和是否积极地观察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岩石碎成小石块后,慢慢地小石块就会变小,最后形成沙子。再变小的话就形成了土壤。沙子是由岩石演变而成的,由于岩石吸收太阳光不均匀,所以沙子的颜色也就不一样了。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预设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二、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 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课题生成: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从小班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老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专家点评: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反思与讨论: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综合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四、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

  五、幼儿设计桥梁。

  六、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实验观察 : 第四阶段】镜子分身术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镜子的特征以及会反射的道理。

  2.观察理解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

  趣味练习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镜子里有几个小朋友呢?)

  活动内容

  【导入】

  1.观看多媒体资料【镜子分身术】,推测两个镜子对照可以看见很多个物体的原因。

  - 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过好多个自己吗?

  - 在哪儿看到的?

  - 同时用两个镜子照的话,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个物体呢?

  【展开】

  2.观看实验视频【镜子分身术】,说说实验目标,实验顺序和备品。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利用镜子的特征,观察在镜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个物体。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把两面镜子的背面用胶带粘起来。

  2)在镜子中间放一个球。

  3)观察一下镜子折射出的球的数量。

  【活动1: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远】

  3. 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远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把两面镜子粘在一起,中间放一个彩球。

  - 镜子折射出来的球有几个?

  - 镜子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话,镜子里的球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活动2: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近】

  4.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近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两面镜子之间距离拉近。

  - 镜子里有几个球呢?

  5. 说说镜子之间距离的变化,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镜子之间变远和变近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 为什么球的数量会不同呢?

  【结束】

  6. 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球越来越多)写一写实验结果。

  活动评价

  - 对于镜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观察的积极度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镜子有反射的特征。利用两面镜子看物体的时候,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所以就会看到更多的物体。利用同样的原理,用两面镜子制作一个潜望镜,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1-0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13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0

大班科学教案03-14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