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5 09:27:5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编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汇编10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8个,理解重点词语及句子。

  2.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是怎样建造的。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4.练习抓住特点写一种小动物。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2.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写作的能力。

  3.继续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学习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了解蟋蟀是怎样建筑住宅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二)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图片,抓重点语句,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自悟,教师及时点拨归纳,从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同桌讨论与集体讨论三者有机结合

  (二)学生自由读,理解内容

  (三)结合实物进行观察,讲述,写作

  五、教具准备

  (一)生字生词卡片

  (二)幻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幻灯片

  (三)挂图

  (四)录像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1.同学们你们认识蟋蟀吗?谁能简单说说蟋蟀有什么特点?

  2.蟋蟀不仅会叫、好斗,而且有高超的建造住宅的本领。今天我们来学习《蟋蟀的住宅》。(板书:15蟋蟀的住宅)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本课生字词,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提出学习任务,明确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依次按自然段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生字的音,注意“宅”、“慎”、“扯”、“骤”是翘舌音。“择”是平舌音。

  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慎重”、“选择”、“住宅”、“挖掘”、“骤雨”、“钳子”、“住址”。

  (三)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哪部分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哪部分写了蟋蟀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7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特点,8—10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

  2.课文可以分几段?

  (三段,第1自然段是第一段,2—7第二段,8—10第三段)

  教师边听边做总结性板书(一、蟋蟀的出名。二、住宅特点。三、建造过程)

  (紧紧抓住本文的主要内容,和预习提示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清文章条理)

  (四)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蟋蟀出名的原因?

  教师板书(唱歌、住宅)

  2.(指板书)问:结合生活实际谈一下蟋蟀为什么因唱歌和住宅而出名?

  同学们很熟悉蟋蟀的歌声,但对它们的住宅了解不多,下文着重介绍蟋蟀的住宅为什么有名。

  (五)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部分分几层意思写蟋蟀住宅的特点?

  (分三层意思讲的:一是住址的选择;二是使用的工具;三是屋内屋外的情形)

  2.逐层深入理解:

  (1)第一层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投影仪显示)

  ①提问:“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指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②以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一是慎重选址,二是自己挖掘)

  ③说说“慎重”的意思,并找出蟋蟀“慎重地选择住址”体现在什么地方?

  (慎重:谨慎、小心。一是“排水优良”;二是“有温和的阳光”。)

  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的柔弱。)

  教师板书(柔弱的工具)

  (2)第二层

  ①指名朗读,让学生观察蟋蟀的形体,体会人们对他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的原因。(出示蟋蟀挂图)

  ②自由说说蟋蟀的挖掘工具怎么样。

  (3)第三层

  ①图文对照,默读思考:蟋蟀的住宅从外部到内部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出示巢穴投影片)

  ②师生交流归纳:(从外部看:向阳、隐蔽、干燥、弯弯曲曲、有门、有平台。从内部看: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总的印象是“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板书:伟大的工程

  ③指名读第三层。

  ④讨论:

  假设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投影仪出示)

  为什么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蟋蟀挖掘巢穴用自己的足和腿)

  “伟大的工程”对什么而言?(柔弱的工具)

  蟋蟀挖掘巢穴是用自己的足和腿,靠这样简单工具,竟把粗糙地方修理平整,筑成那样好的住宅,所以作者发出感叹,称赞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3.指导学生用赞叹的语气朗读第二段。

  (六)小结

  让学生对照板书总结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蟋蟀怎样建造住宅的。

  (二)检查复习

  1.检查生字词。(弃、住宅、慎重、选择、挖掘、住址、骤雨、钳子)

  2.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

  2.(幻灯出示)作者写蟋蟀怎样建造住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动工时间,再写怎样挖掘,最后写不断整修)

  3.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同桌讨论。

  (1)让学生勾划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分别在扒、搬、踏、推等词下面加点引导学生把这些词语联系起来,体会蟋蟀建造住宅时全身使劲,很吃苦耐劳)

  (2)“休息一会儿”和“不大一会儿”说明什么?“‘我’看得有些不耐烦”又说明什么?

  (说明蟋蟀连续几个小时不停地干,很有耐心)

  (3)蟋蟀是随什么来对它的住宅进行长时间的修整?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

  (4)“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说明了什么?

  (在别的季节里,更不会放松整修住宅了,说明蟋蟀建筑住宅非常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也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4.检查自学情况。

  5.让学生总结第三段内容,并让学生用简炼的词语进行板书:(初寒动工、不懈工作、长期整修)

  (扶放结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6.教师归纳讲解。

  蟋蟀建筑住宅非常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可见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整修,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板书:辛勤劳动)

  (四)(放全文录像片)思考: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蟋蟀住宅的?

  (五)朗读全文

  找出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巢穴比作人的住宅的句子,并讨论其妙处。

  (“不肯随遇而安”“专家”“主人”“大厅”“卧室”“平台”“弹琴”“唱歌”“修理”“休息”等,这种拟人手法,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三课时

  (一)检查朗读

  (二)识记字形

  有的学生从形近字的角度认识了“掘”与“倔”、“宅”与“它”、“址”与“扯”的区别。

  有的通过分析字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了“骤”。

  (三)练笔

  1.(幻灯出示)练笔要求。

  运用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然后写一篇短文。要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

  2.回忆《鲸》、《蟋蟀的住宅》抓住动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1)通过哪些方面写鲸的外形的?(出示《鲸》的幻灯图片,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内容)。

  (2)怎样写《鲸》的生活习性的?

  (3)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说明鲸的特点?

  (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师生小结:通过分析《鲸》这篇课文,我们体会到,抓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4)《蟋蟀的住宅》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来描写具体的?(出示板书)

  我们就运用课文中观察方法和抓住事物的特点的方法进行一次练笔(引导学生回想本组课文中学列的方法为学生练笔作铺垫)

  3.让学生读并理解要求

  (1)运用本组学到的观察方法。

  (2)抓动物的特点。

  (3)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

  4.让学生观察动物说特点

  (1)师准备小动物,生四人一组观察讨论抓什么特点来写?

  (2)运用说明方法再说。

  5.学生自己动手练笔。

  6.指名读,酌情表扬。

  (四)小结

  七、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2

  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藉、蝠、蝙、霸、宙”等5个生字。

  2、学习用“……也许……也许……也许……”说话写话。

  能力目标:

  1、抓住“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训练学生自我感悟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唤起学生与课文共鸣。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理解第八、九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矛盾的资料和作品;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当阴雨天,我们出不去屋子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窗外,你都看到过什么?那么矛盾在童年里看到的和你一样吗?这几我们来学习矛盾的散文《天窗》(板书课题)

  认识矛盾:出示矛盾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

  1、认读本课生字、词、句子。

  2、小组内每人读一段,循环读完为止。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纠正字音。

  4、说说课文内容。(课件出示)

  三、理清课文顺序

  本课为抒情散文,按内容,班内讨论。

  四、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同时批注:

  1、读懂了哪些?不懂的有哪些?喜欢哪些内容,写出感受来。

  学生读课文后简单交流自己已经读懂的内容。结合学生的交流出示画面1,观看乡下房子顶上天窗的样子,板书:来历

  预设:

  (1)学生会读懂天窗是什么。

  (2)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会表面理解。教师可适时引导深入的理解。

  (3)天窗是神奇的。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汇报。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

  (2)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3)“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说天窗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5)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产生疑问,引发思维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顺学而导,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体会课文内容,为学习和悟情奠定良好基础。〕

  (二)深入研读,体会课文

  1、想一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重点学习课文的哪几部分内容?(第二、三部分)

  2、默读课文4-7自然段,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读读议议,感悟课文

  1、读中悟“的慰藉”(如学生能自己汇报出来,教师不用引导)

  (1)找一找,“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结合反馈,板书:阵雨来临、被逼上床)

  文章的哪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反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板书:的慰藉。

  (2)“慰藉”是什么意思?(“慰藉”就是安慰的意思。)

  (3)为什么说天窗是的慰藉呢?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和“~~”在文中找出。

  (4)交流汇报:明确孩子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

  (5)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谈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他们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

  〔设计意图:反复读,交流读,抓住感受深处品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突破了难点,突出了重点。〕

  (6)交流“想到了什么”时通过反复诵读适时渗透写法指导,体会文章中的想象:通过“看到的”(仔细观察到的),在相关事物上、数量上、形状上甚至颜色上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如看到了雨脚和闪电,想到雷和风;看到“一颗星”、“一朵云”想到“无数星”、“无数云”,看到“一朵云”想象到千姿百态的云,看到“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蝙蝠”,“夜莺”,“猫头鹰”……

  再次引导学生读下面一段话: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练习说话,出示一幅幼儿的图片启发学生造句)

  〔设计意图:读中悟写法,即时练写法,活学活用,把感悟、理解、运用、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7)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孩子们的想象则应读得激动、神往而又快乐。

  (老师引读第4、6小节,带领学生齐读)

  〔下雨了或下雪了,透过玻璃窗,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同时出示图片)

  2、读中悟“神奇”

  (1)根据这些内容,我们再来思考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们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2)出示: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设计意图: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味,恰到好处地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3、读中悟文理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同学交流一下。(思想性,文学性)

  (寂寞也是好事给想像以空间电视无意中剥夺了我们的想象力作者的语言和写作顺序)

  九、板书设计

  (本人原创加上网上借鉴,继续修改中——)

  反思与评价:设计上有些繁琐,没有放开。听者评价是,设计上该有的都有,训练比较全面,但是却忽视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名著”应该突出名家名篇要给学生哪些学习上的启发。比如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上的。觉得说的比较中肯,可以接受。一堂课,如果过于全面,就丢失了语文本来的面目,找准重点,不用面面俱到。

  还有,学生的理解能力超出了我的预想,本来以为这可的重点句很难理解,但是有个姓高的孩子很容易的就回答出来了,看来相信小孩子,还是对的,他们的潜力真的是不可估量的。

语文教案 篇3

  背景分析

  城门指城楼下的通道,是城的标志,城门与城楼的雄伟壮丽的外观显示着城池的威严和民族的风采。本单元内容与上一单元的“烽火台与古城墙”紧密相连,都是表现家乡新郑郑韩故城的历史文化。在技法上,也综合运用前两个单元学习的泥板成型、泥球堆砌、泥条盘筑等方法泥塑技法,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本期学习的一个总结。古城门也是本期古老的新郑场景创作重要的一个泥塑建筑作品。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城门的作用,观察古城门造型特点;

  2.学习泥片和泥块组合的方法制作城门局部;

  评价设计

  任务一:分享资料,观察图片,说出古城门的结构和特点;

  任务二:动手尝试,分享自己的经验,交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学与教活动设计

  组织教学

  活动一:欣赏感知(3分钟)

  1.出示古城门图片,欣赏感知古城门的古老感觉。

  2.出示评价量表,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原来是“泥”课程学生作品表现性评价表

  评价内容

  自评

  伙伴

  评价

  总评

  知识

  知道古城门的`历史作用,简单阐述古城门的结构特点。

  简单说说古城门结构特点。

  知道古城门的构造。

  技能

  会用泥片和泥块组合的方法制作古城门,技法熟练。

  会用泥片和泥块组合的方法制作古城门,技法掌握不熟练。

  不能完整完成作品。

  造型

  泥塑作品能抓住古城门主要特点,造型独特美观。

  会制做一个完整的古城门,特点不突出,造型一般。

  不能抓住古城门的只要特点,造型不够美观。

  创意

  作品有自己的个性,能清楚的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与想法。

  存在模仿现象,能说出自己的创作思路。

  完全模仿其它作品。

  活动二:交流欣赏认知(10分钟)

  1.学生分组介绍自学了解到的古城门的资料。

  (城门指城楼下的通道,是#39;城#39;的标志,城门与城楼的雄伟壮丽的外观显示着城池的威严和民族的风采。我国古代城市的一种防御建筑,城门、城楼之间城墙相连,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

  2.了解我国现存著名古代城门。

  中国修筑城墙的历史非常悠久,古城墙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文明历代传承的有力见证。现存较完整的中国城墙有北京城墙、西安城墙、南京城墙、荆州城墙、襄阳城墙等多处,它们都见证着一段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3.这么雄伟的城门,人们用什么材料建造起来的呢?

  最早的时候,可能是用土堆积起来。后来一般用石块砌成,或用木料建造,或用各种材料综合起来…)

  (城门城楼的建造说明劳动人民的智慧)

  4城门的外形结构怎样?各部分有什么特点?

  (古城门其实由城墙、城门、城楼三部分组成。城墙上有方形凹凸城头,在城墙中间挖拱形城门。上面是城楼。城楼一般有两层,具有我国古代建筑典型的特点:方形,瓦顶,飞檐等。)

  活动三:观察探索实践(40分钟)

  1.刚才我们用不少时间了解,学习了古城门的相关历史,观赏了古城门的图片,那么现在让我们用手中的泥去制作一座古城门的话我们又该怎样去做呢?请各小组思考一下,讨论一下,把你们的构想说出来。(找代表叙述制作想法)

  2.总结制作方法与步骤,要采用泥球(块)堆砌,泥条盘筑,泥板成型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借助半成品对主要环节及其步骤进行演示指导。

  【让学生谈制作想法,促进学生思考、合作交流与相互学习,同时可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3.分小组研讨:

  (1)你们组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城古门?

  (可以画出来,也可以用语言描述。)

  (2)主要运用哪种泥塑方法?小组成员如何分工?

  4、小组尝试

  (1)按照设计稿和分工,小组尝试制作;

  (2)教师巡视发现共性问题,随时做进一步指导。

  活动四:展评总结提升(7分钟)

  1.根据评价量表,分小组汇报本节课学习收获,并展示作品。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古城门的一些历史和相关的知识,懂得了塔的建筑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其实塔的文化和知识还远不至这些,感兴趣的同学回去深入研究一下。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嗓、莺、蜜、蜂”等13个生字,会写“队、找、响、歌”等8个生字及以下词语;合唱队、唱歌、老远、树丛、声音。学习新偏旁欠字旁。

  2、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3、了解小动物的奇妙的发声方式,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小动物有趣的发声方式。

  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幻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学习《不用嗓子的歌手》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小黄莺想找几名金嗓子歌手,组织一支合唱队,可是却发现它们是不用嗓子的歌手,它们是谁?(板贴:小蜜蜂、小青蛙、蝉)

  二、学习课文

  过渡:这三位不用嗓子的歌手歌声怎么样,它们究竟是怎样唱歌的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瞧,小黄莺开始寻找合唱队的歌手了,它飞到了哪?(绘画花丛)它听到谁在唱歌呢?(小蜜蜂)小蜜蜂的歌声怎么样?它是怎样唱歌的呢?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用“——”划出描写小蜜蜂歌声的句子,用“~~”划出小蜜蜂是怎样唱歌的句子。

  2、生汇报、板贴:

  动物声音的特点发声方式

  小蜜蜂嗡嗡嗡,真好听靠振动翅膀发声

  3、原来,小蜜蜂不用嗓子,靠振动翅膀也可以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你们在课文中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

  小结:在这一段中,我们通过小黄莺和小蜜蜂的对话知道了小蜜蜂是怎样唱歌的。

  4、课件出示小黄莺和小蜜蜂对话

  (1)请两个同学来读读小黄莺和小蜜蜂的对话

  (2)生评

  (3)师指导朗读

  (小黄莺是怎样说的?(称赞)小蜜蜂是怎样回答的?(笑)它的笑,可不是嘲笑小黄莺的无知,而是善意友好的笑,它是耐心地告诉小黄莺自己是怎样唱歌的'呢。)

  (4)再请二组生读。(用称赞的语气读好小黄莺的话?把小蜜蜂的耐心善意读好来。

  (5)生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真没想到,小蜜蜂是靠振动翅膀发声的,明白了的小黄莺又飞到了哪?(绘画稻田)它听见谁在唱歌?小青蛙的歌声怎么样?它又是怎样唱歌的呢?请一个男生来读读这个自然段,请同学们用“——”划出描写小青蛙歌声的句子,用“~~”划出小青蛙是怎样唱歌的句子。

  2、生汇报、板贴:

  小青蛙呱呱呱,又响亮又有节奏靠声囊发声

  3、原来小青蛙不用嗓子,靠声囊发出的声音又响亮又有节奏。小青蛙和小黄莺又是怎样说的呢?(课件出示对话)谁来读读小黄莺和小青蛙的对话,看谁读的好。

  (1)指名读(2组)(2)生评

  4、学习生字:响、远、音

  (1)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2)组词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黄莺飞过花丛、飞过稻田,瞧,这回又飞到了哪?(绘画树林)它听见谁在唱歌?(蝉)蝉的歌声又是怎样的?蝉是怎样唱歌的呢?请一女生读这个自然段,用“——”划出描写蝉歌声的句子,用“~~”划出蝉是怎样唱歌的句子。

  2、生汇报、板贴:

  蝉吱吱吱,又尖又细,持续不断靠肚子上的薄膜振动发声

  3、在这一段中,课文没有通过对话的方式告诉我们蝉是怎样唱歌的。小黄莺在密林里,听见蝉的歌声,它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们读读

  第四自然段,然后和你的同桌合作,模仿我们刚才学习过的二三段的写法,把第四自然段改编为对话的方式读一读,待会请一组同桌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改的编成果。

  (1)请一组生读改编对话,师读旁白。

  同学们明白了吗,原来蝉不用嗓子,靠肚子上的薄膜振动发出的声音又尖又细,持续不断。

  (你们俩改的、读的真不错,给你们颁发“最佳编剧奖”。现在我们来把小黄莺和小蜜蜂、小青蛙、蝉的对话连起来读一次,就请你们俩来读小黄莺和蝉的对话,刚才那两组同学来读小黄莺和小蜜蜂、小青蛙的对话,我们全班同学来给你们做旁白。)

  (四)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过渡:小黄莺找到这三位歌手,可高兴了,你们听,森林合唱队的演出开始了,让我们赶快去欣赏欣赏吧。

  1、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平时以为歌手都是用嗓子来唱歌的,可是今天我们发现这些歌手不用嗓子唱歌,但是唱得比金嗓子还动听,比用嗓子唱歌的歌手唱得还好啊!)

  3、出示句式:“小明今天生病了,但是。

  他今天不是值日生,但是。”谁能仿造课文中的句子,把这两个个句子补充完整。

  三、巩固练习

  1、过渡:太神奇了,这些小动物竟然不用嗓子就可以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同学们觉得有趣吗?老师现在来和你们玩个有趣的游戏,我把这些词卡弄乱了,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还记得这些小动物的歌声以及它们是怎样唱歌的?请你上来连连线,并用一句连贯的话说出来。

  2、生连线,师指导说。

  四、课外延伸

  其实,还有很多小动物不用嗓子唱歌呢,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用什么发声,谁能像我们刚才那样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用()发声。

  (蝗虫靠小腿和翅膀摩擦发声;蟋蟀和蝈蝈靠翅膀摩擦发声;鳄鱼靠鳞甲发音;响尾蛇靠尾部上的角质环发声)

  五、指导书写

  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远:半包围结构,先写里面的“元”,再写走之底。

  音:上下结构,大小相当。

  六、总结

  《不用嗓子的歌手》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小蜜蜂、小青蛙、蝉这三种小动物的发声方式,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有这么多不用嗓子的歌手,同学们喜欢这个奇妙的大自然吗?其实,动物界中还有许多奥妙在等着小朋友们去发现呢,希望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一定还会有更多奇妙的发现,巨大的收获。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抓住文章要点,在阅读中体会作者使用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崇敬与热爱。

  重难点

  1.了解激光的特点和用途。

  2.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乐学善思

  办法巧设导语巧设提问、引导争论、启发想象。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光?谁能介绍一下自己对这些光的了解?

  2.导入新课,就课题质疑,师生整理归纳。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在文中找到答案,勾画有关句子。

  4.通过对比,了解表达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1)你知道吗,现在世界上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是激光。

  (2)你知道吗,现在世界上最亮的光是激光、最快的刀是激光、最准的尺是激光。

  通过“是激光”的三次重复,增强了语势,强调了激光的“神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自读自悟,互动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层次,了解小标题的作用。

  2.确定目标,导学引路。

  就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确定教学内容,师上生共同确定学习方法: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解字词,勾画说明激光特点及用途的语句。

  (2)再读课文,品词析句,加深理解,了解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相机了解分号的'用法。

  (3)小组交流,互相补充、释疑。

  (4)有感情地朗读,强调激光的特点及用途,以体现其神奇。自评、组内互评。

  (5)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3.变换角色,自我介绍——“激光的自述”

  要求: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讲明激光的特点、功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它、了解它。听众可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自述者进行补充说明。

  4.师生共同评议,小结。

  三、体会分号的用法

  1.读一读书上的句子。

  2.体会分号的用法:分句之间是并列的关系。

  3.找一找本课及其他课文中带有分号的句子读一读。

  四、启发想象。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些本课的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少年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渎、抓住重点句子品读,在读中感悟,畅谈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少年战胜困难和自我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明确课文的主旨。

  2、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少年的坚定信念,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搜集摘抄励志的格言警句或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主教案个性教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有爬山的经历吗?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

  2、我们要学的'将会给我们启迪。

  3、揭示课题:只要翻过那座山。

  二、范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理解词语。思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理清的脉络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解词义,用词语说一说。

  (3)关于的内容。

  生动记叙了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战胜困难和自我的艰难历程。

  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少年牢记祖母的话,已经爬过两三座山头,但仍然不见大海的踪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少年再次聚集力量,继续攀登,还是不见大海,他很气馁,甚至决定放弃。

  第三部分(第14~18自然段):写海鸥送给少年的羽毛,给了少年希望和动力。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少年在一次沿着山道缓缓爬去,而畔回荡起大海的涛声。

  4、指名度课文。

  四、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提问。

  3、班内整理提问提纲。

  五、课堂小结

  通过自主学习,大家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请总结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口述课文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提纲。

  二、合作探究

  1、学生安提问提纲自读课文,在书中圈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推荐代表。

  3、班内由小组推荐代表汇报交流。

  (1)少年经历的困难。

  ①山道上笼罩着蒸人的湿气。

  ②前方仍是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不见终点的长长山道。

  ③这条山道的前方,仍旧与先前一样,是望不到边的起伏的山峦。

  以上是环境方面的困难。

  ④还是算了吧!

  ⑤少年猛地一屁股坐在路旁……这一切又有谁能告诉我呢?

  ⑥慢慢地,一阵疲劳袭上全身。

  以上是自我的困难:少年的情绪有了波动,有怀疑,有气馁;有身体上的疲劳。

  (2)少年战胜困难。

  ①“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在中出现了三次;

  a、第一次作为祖母的话出现,是少年翻山的原因。

  B、第二次是少年的动力。

  c、第三次让少年获得了希望,坚定了信心。

  ②“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是的线索,贯穿全文,也是的主旨所在。

  (3)少年一定能翻过那座山,看到大海。

  结尾,表明少年已坚定了信念,不断战胜困难,超越自我,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4、请同学们读自己感悟最深的部分。

  三、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1、你还有此类励志故事吗?说说你的感受吧。

  2、学生交流,联系自身来畅谈。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又有新的收获吧,请总结一下作为经验积累哟。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l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谁能把自己亲眼见到的长城给大家描绘出来?并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

  好,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二)合作交流

  1、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或放映幻灯片,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边看边听,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交流研讨:对联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指名读课文

  思考:全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2、放映长城的图片,播放歌曲《长城颂》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

  (三)品读体验

  1、精读品味,语言赏析

  鼓励学生充分自读,理解大意,了解对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发。

  (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观察画面时产生的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准确描述事物特点的)

  2、作业。

  (1)、复习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品读体验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从中了解了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二)品读体验

  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描述长城的?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默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粗字的意思。

  3、齐读,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提示:因为:①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②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③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提升感悟,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祖国文化古迹的思想感情。

  4、齐读课文(六)指导背诵。

  (背诵方法提示:两个自然段共四句话,按句子背诵,第1句话背熟后,再背第2句,依次背第3句、第4句,然后再串连背诵,边读边思考边记忆。)

  二、巩固延伸

  分成四人小组交流对长城的赞美之情,写一篇赞美长城的短文

  板书设计:

  形态 像条长龙

  长城 构造 高大坚固 气魄雄伟、伟大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凝成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阵地”,课外知识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语文的教学重课堂——学知识、提能力,而课外积累则是——懂运用。赞长城,要先了解长城,了解长城的历史,这就需要有课外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引导学生回忆过去学过的与长城有关的课文,再介绍对联的相关常识,有了这些铺垫,再来学课文,已由难变易了。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能力,品味诗歌语言,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哲理。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2、 难点。“山”、“海”的象征意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要解决好这三个学习重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 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引导,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要相机点拨。

  【教学设想】

  1、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两个学习目标⑴、朗读课文,品味语言⑵、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朗读训练,调动学生情感来理解作品。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

  3、共读课文,理清要点 ,以理清文章结构为目标,以欣赏配乐朗诵为引子,通 过师生共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在理解中反复朗读,把握要点,品味语言。

  〖学习方法

  读──讲──读──赏──读

  1、“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整体把握内容和感情,“赏”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

  2、 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3、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然后师生相互质疑。

  〖媒体设计

  第一节诗歌配乐理查德与鲍丁.斯坦博格的长笛与钢琴合奏《母亲教我的歌》。

  第二节诗歌配乐理查德与鲍丁.斯坦博格的长笛与钢琴合奏《大海》。

  (课件提供群山、大海的图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导入: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美丽富饶的江南鱼米之乡, 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人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为什么会这么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一课《在山的那边》。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掌握重点字词。

  痴想、凝成、诱惑、喧腾、瞬间。

  2、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把握内容及感情。

  (1) 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诗的第一节写我渴望山那边的海和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海”、“山”就是现实中“海”和“山”。 第二节诗写我追寻心中的海和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其中“山”比喻困难、障碍等,“海”比喻理想、信念、成功等。“山那边是海”实则是诗人矢志不移的信念。爬上山去看大海也就成了为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积极行动。“山”不止一座,只有坚持不懈翻过连绵群山,才能见到那美丽的大海;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漫漫旅途的百折不挠的艰辛跋涉。所以这首诗写了诗人对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发了诗人渴望实现理想的感情。总之诗歌意蕴很丰富很含蓄,除了理解字面意思以外,还需深入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

  (解说:以上探究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说,不强求标准的答案,意思正确即可,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2) 朗读这两节诗应该分别读出什么语气?并说明理由。

  (配乐,营造氛围,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第一节应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

  第二节情感变化为坚定──渴望──充满信心、乐观。

  3、正所谓“文贵自得”,“读中有悟”。试模仿例子,从语气、语调、重音、停顿、感情等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诗句进行朗读设计,编写朗读脚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对诗歌的深入理解淋漓尽致地演义出来。

  (1)、 哦,山那边/是海吗?

  提示: “是”字重读,句子呈升调。要读出充满疑惑和向往的语气。

  (2)、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提示:“是”“信念凝成”应重读,要读出肯定的语气,突出实现理想的必然性和信念的坚定。

  个别示范后,全班齐读。

  总结: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对句与句之间的语气把握得很好,其实句子内部也有急缓轻重的区别。关键还是对诗歌的每一句深透理解后,才能处理好。看来这任务要下堂课来完成了。

  4、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诗歌有了初步理解,在朗读声中,我听出了大家爱这篇意蕴丰富的诗歌。其实我国是诗的泱泱大国,优秀诗歌比比皆是,有兴趣课外找几篇读读,你一定会更喜欢这朵文学世界的奇葩──诗歌。

  三、布置作业

  1、语言训练:读一读,写一写词语至少选三个造一段话。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二、研习课文

  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细读、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让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问题:

  1、“山那边的山啊,为什么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这里的‘种子’是指什么?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3、“‘山的'那边是海啊,用信念凝成的海’,为什么说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妙词佳句赏析: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赏析: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

  2、“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

  赏析: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更坚强了。这环节品味与朗读的结合,课堂气氛活跃、轻松但不失紧张。

  3、深入理解诗的内涵后,全班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体验与反思

  经过这样反复的朗读,你们明白了诗中的“山”和“海”象征什么吗?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并把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历与同学分享。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正如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

  五、布置作业

  1、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2、课外荐读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情感、知识、技能)

  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晴天的夜晚天空中有些什么;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欣赏美的情趣。

  2.认真看图,看懂图意,并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六个生字,四个词:月儿、船儿、看见、蓝天,认识并会写小字头。

  4.能正确回答课后思考题,正确书写生字笔画、笔顺。

  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六个生字,认识一个部首。

  难点

  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的意思。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一)启发谈话:

  板书“船”字,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字?你们见过船吗?有哪些船?

  (二)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10.小小的船”。

  问:这个课题里讲的是什么船?“小船”和“小小的船”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2.“小小的船”是一首儿歌,讲一只很小的船的事。翻开课本,读读课文,看这只小小的船是什么样的。自己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读读拼音。

  二、教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借助汉语拼音音节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回答:全文共有几句话?

  分句朗读,检查字音。

  (二)细读课文,理解词句:

  1.这首儿歌里说的是怎样的一只船?读儿歌第一句,回答问题。

  2.用铅丝演示:“弯”(稍弯),“弯弯”是弯得很,形如弯月。

  3.教师:儿歌里讲的船不是一般的船,是把弯弯的月儿当作一只小船。(出示图片或幻灯片,上画一轮弯月。)就是这样的月儿,弯弯的,像只小小的船。(板画一只小船)一个小朋友坐在月亮上,(在弯月上加上小孩图片)把月亮当作小船。

  4.问:这只船的两头怎么样?儿歌里怎么说的?课中操:唱歌《小小的船》,并加动作。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加动作。

  三、总结

  巩固复习学过的生字,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小朋友你们喜欢星星吗?老师这儿有,想要吗?如果你能把星星背后的字领着大家一起读,那这颗星星就是你的了!

  二、学习课文内容

  (一)、感知课文

  1、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好吗?请小朋友闭起你的眼睛,我们出发了……我们跨过小溪,爬过高山……(课件出示晴朗的夜空图,星星在闪烁,同时放伴奏音乐《闪闪的小星星》)

  2、睁开眼睛看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在这里你看见了什么?

  3、对了,就像这样一亮一灭,我们就说“闪闪的”,闪闪的什么?怎么样的星星?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是闪闪的?

  (二)学习课文第一句话

  1、夜空是多美啊!好象缺了什么?(点击圆月或弯月)

  2、课文中的月亮是怎么样的?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边读边想。

  3、课文中的月亮

  教案《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小的船》教案一》,

  是怎么样的呢?

  4、教学生字“两、头”

  (1)“两、尖”就是我们要学的生字。你自己能学会吗?分小组学习

  (2)你是怎么样来学习这两个生字的?(字音、字形、组词、造句)

  (3)反馈、交流

  (4)弯弯的月儿两头……,就请你在在月儿两头尖的地方各写一个“尖”字。(课件两头各出现一个尖字。)

  5、这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呢?对了,像小船。(出示船与月儿比较图)像在哪里?

  6、领读句子。这里的“小小的船”就是指什么?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就是指什么两头尖?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句子。自己读、齐读、个别读(课件出示句子)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7、老师读一遍你认为好听吗?好听在哪里?(课件出示有隔音符号的句子)集体读、个别读、小组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句话

  1、夜空这么美丽,你想不想上去看看?请大家再次闭起眼睛,我们就从小河边出发,一起飞向蓝天,飞吧,飞吧,坐到月亮上去……(放音乐《小小的船》的伴奏)

  2、你坐在月亮上舒服吗?(课件出示小女孩坐在月亮上)那就让我们坐在月亮船里愉快地唱着歌,在夜空中遨游吧!(课件《小小的船》歌曲)

  3、你坐在月亮上,看见了什么?对你的同桌说说

  说话训练:我坐在月亮上,看见。(课件出示句式)

  4、小朋友看见的真多,书上的小朋友,却只看见了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

  什么是“只看见”?——其他都没有看见

  5、学习“只”

  A、读音zhi告诉是一个翘舌音

  B、你怎样来学习这个字的?

  C、看着老师书空,自己学着进行书空。

  4、那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子。(课件出示句子)自己读、齐读、个别读。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5、你认为该怎么读,最好听呢?(课件出示有隔音符号的句子)集体读、个别读、小组读。

  (四)、总结谈话

  朗读全问,做练习

  第三课时

  (四)、指导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夜空多美啊!我们在夜空中遨游,看见蓝蓝的天上闪闪的星星对着我们眨眼睛呢!你喜欢它们吗?把天空的美,和你喜欢的语气读出来读出来,好吗?

  1、自由找朋友,读给他听。

  2、集体读,指名读,表演读

  小朋友读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让你们听一首歌,如果你们会唱就跟着一起唱好吗?放《小小的船》的音乐,学生跟唱,实际为背诵。

  三、巩固复习

  1、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生字。(开火车)

  2、练习:(课件先出示填空题,再出现答案)

  弯弯的()小小的()

  闪闪的()蓝蓝的()

  3、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吗?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对黄河灵魂精魄的赞美;激发热爱祖国之情。

  知识要求: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摘录文章中的好词佳句。

  能力要求:想像黄河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场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知道黄河魂指的是什么;通过语言文字想像黄河壶口瀑布动人心魄的场面;积累好词佳句。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陕西的宜川,山西的吉县之间,黄河的河面从五百米以上的宽度猛然收缩为五十米左右,河水骤然落下。形成了万里黄河最壮观的瀑布――壶口瀑布。今天我们一块来欣赏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叫“壶口瀑布”而叫“黄河魂”呢?学了课文就明白了。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适当批注

  三、 自学自学生字新词

  1、 读生字

  2、 理解词语

  四、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理清层次结构。(小组讨论,全班发言)

  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写壶口瀑布的大名,如雷贯耳。但实际如何?作者存有疑虑。

  第二到五自然段集中描写壶口瀑布惊心动魄的气势。

  第六、七自然段写作者的感受。

  2、 重点学习第二部分内容(看录像或图片)

  ⑴请学生读课文,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我”来到壶口,感觉如何?

  ②你对壶口瀑布这一景观哪里最感兴趣,说说(自由发言)

  点拨:在这几段的描写中,作者运用了许多形象优美的词语,而且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把滚滚而来的黄河水比作千万条黄鳞巨龙把跌落深渊的水向上冲的样子比作强劲的龙卷风等等,读后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如身临其境。

  ⑵带感情读课文

  3、 学习第三部分

  ⑴作者歌颂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精神?反复读第六自然段。自由发言,谈体会。

  ⑵为什么用黄河魂作题目?

  老师归纳:壶口瀑布在黄河上,它的形成离不开黄河,离不开黄河的水,最主要的是壶口瀑布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精神、壮举和气概正是黄河水的灵魂的集中体现,这里的“魂”指的是黄河的胸怀、精神和气概。

  ⑶满怀感情读这部分课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乐园教案06-08

语文教案(经典)08-10

(精选)语文教案08-06

(精选)语文教案08-17

[经典]语文教案08-03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园地》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