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01 12:46:4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9篇(精品)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9篇(精品)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冰心老人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课文中作者生动地回忆了幼年和少年时代读书的经历及多年读书的经验,告诉青少年“读书好”,勉励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课文首先总说作者对读书的感受,体会强烈;接着叙述幼年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的快乐;然后以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读书的经验体会:读好书;最后概括全文的主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4.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交流自己读过的有关书籍和搜集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

  2.搜集信息,了解作者。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岂”“聊”容易写错;要求认识的字中“斋”和“煞”都是翘舌音,“浒”“觅”也容易读错,要注意强调。

  2.阅读教学

  (1)了解预习情况,联系学生预习或读书情况导入新课后,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找出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再品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切身体会,回忆了自己幼年和少年时代读书的哪些往事,然后逐一引导学生精读。在精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作者讲述自己读书体会的语句认真感悟,认识到读者对一本书的喜好不是简单地从个人的感情出发,而是从书中读出历史、读出生活、读出人间的喜怒哀乐。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读书的益处。

  (2)学习本文可以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各部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

  (3)以下词语可供理解课文时参考: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章回小说:长篇小说的一种,全书分成若干回,每回有标题,概括全回的故事内容。

  3.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认真读课文,找一找,作者读了哪些书?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你是否也读过作者在文中所列举的书呢?”这道题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回答: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读懂,到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读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及其对自己作文有帮助的事。忆自己读《水浒传》的过程。忆自己背《满江红》和酷爱古典诗词的往事。忆读《茶花女遗事》和对外国文学产生兴趣的事。忆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的不同感受。“说一说你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读书好: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能激起感情,获得美的享受;能扩大知识面;对写作有帮助;能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多读书:读书的范围要广博,数量要多,读万卷书。读好书:要对书的优劣比较选择,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人品,有助于写作,扩大知识面的书是好书。

  (2)拓展与运用

  “与同学讨论,怎样的书才是好书?你都读过哪些好书,它们给你带来怎样的 快乐?”此题可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交流讨论,达成共识:那些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人品,有助于写作,扩大知识面的书是好书。“文中作者写自己读书过程中或引用书中原话,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书的主要内容或特点,请你们小组合作把这样的内容找出来并试着列一个表格。”此题可引导学生结合“思考与交流”第一题来回答,或引用书中原话,或引用作者自己的话来概括书的主要内容或特点。

  (3)积累

  悬念: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观众、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很想知道又无从推知的关切和期待心情。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酷爱:非常爱好。风骨:(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荒唐: (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行为)放荡,没有节制。怒发冲冠: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4.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忆读书》是冰心老人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本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文章看起来形很散,但有线索贯穿。学生对这样的构文方式,把握起来会有些困难。教师引导学生理出“忆”这条线索,并抓住它研读课文。这样就能够体会到作者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

  相关资料

  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她度过了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1921年参加了茅盾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1923年留学美国,一生创作出了许多举世瞩目声誉不衰的小说诗文。她19岁成名,直至老年,度过80多个创作春秋,“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都借日边红。曾陪桃李开时雨,仍伴梧桐落后风。”用古人赞玫瑰花开季节长的诗句来比喻她的一生很相宜,她的创作生涯仿佛是一丛葳蕤的玫瑰,长年开放出清露凝香的花朵,她的散文思路开阔,意境深远,她的小说构思灵巧,寓意深邃,她的小诗语言清新,格调自然。她的成功,和她4岁始认字,7岁始读《三国演义》,11岁就读过“多部丛书”,如《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等古典名著,并且自己尝试着写作有着密切关系。读书创作的经历得出的结论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于是凝成了《忆读书》一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

  2、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18蜜蜂引路

  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就是领路、带路。)

  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附:读f),不读f(。引:读y!n,不要读成y!ng。

  (2)字形:

  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

  和“爪”字区别。

  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下边是“寸”。要与“异”区别。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莫斯科:前苏联首都。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养蜂:饲养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可提示以下几个字:

  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1.各写生字一行。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2)指名读第4自然段。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板书: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齐读全文。

  (四)作业。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 ) 莫( ) 斯( )

  张( ) 摸( ) 期( )

  养( ) 谈( ) 导( )

  美( ) 淡( ) 异( )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仔细观察,看看除了蜜蜂可以引路,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引路。然后向同学说说,看谁说得好。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蜜蜂引路》这一教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对梅雨亭、瀑、潭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德育目标 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用比喻词句具体描绘的方法。

  教学重点 变换写景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决办法 制作多媒体幻灯片,查找丰富的图片,给学生展示一个直观的清晰印象。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讲解

  学生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多媒体使用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到作者的观察点和观察顺序,直观地欣赏到梅雨潭的美。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从而才能主动而愉快的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对句练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先做个对句练习。我说上句,你们按照对句的一般要求,对出下句。

  师:碧玉妆成一树高 (生: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2、大家的对句中,都有一个什么字?二者的绿有区别吗?

  3、对,一个“绿”字就现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江南春天。贺知章、白居易、王安石都喜欢“绿”,朱自清更喜欢“绿”,朱自清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这节课,我们就去梅雨潭和朱先生一起“惊诧”绿的丰韵!(板书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⑴要认的字中,侧重读准字音,要重点认记:“镶、踞、薄、绺、棱、倏”这几个字的字音

  ⑵“翼”字比较复杂,要运用拆解式的记忆方法来识记,效果能够更好一些。

  ⑶“薄”是多音字,要讲清楚不同的读音和意义,使学生在以后遇到时能正确地读出来。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同学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1)第一段写梅雨潭形成的原因,作者在山边感知到的梅雨瀑的声形。

  (2)第二段写梅雨亭。

  (3)第三段是作者对梅雨瀑观察联想后,用比喻词句描绘出的一幅梅雨瀑的生动画面。

  2、说一说哪里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四、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五、布置作业

  全体学生作业:

  1. 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 朗读课文。

  优等生作业:

  在书上做批注来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

  3-2 梅雨潭

  梅雨潭 低矮 呈现 双翼 薄片

  一幅画 棱角 撞击 粉碎 锯齿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引导读通

  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合作学习

  你觉得 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 和 老师、同学交流。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复习词语卡。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课文在介绍太阳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因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繁殖、蔬菜、预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师生引读,感受第一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段的构段方式;采用填空补白的方式,背诵和积累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边读边思”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初步体会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品评咀嚼“差不多、估计、比较”等词语,初步体会说明文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六单元 学情分析:

  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说几个含有“日”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旭日东升 日落西山)

  早上,旭日东升,把阳光和灿烂带给大地;傍晚,日落西山,劳动了一天的太阳要到西山后面去休息了。

  2、后羿射日,知道这个神话故事吗?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前两句(学生自由读)

  (2)、说一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指名说)

  理解:寸草不生

  3、《后羿射日》是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神话故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与这个神话故事在写法上完全不一样。课文给我们介绍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逐节朗读1—3自然段,引导学生把每个自然段分别读成一个字“远”、“大”、“热”。( 读书,把一段话读成几个词,甚至是一个字,这是一种本领。)

  2、同桌一起读4—8自然段,把他读成一句话。

  3、理清文脉:

  远、大、热是在写太阳的——特点,后面课文介绍了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

  三、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说明方法 学习课文(l-3自然段)

  (一)、远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太阳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很远很远,那到底有多远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说清楚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1.5亿是个数字,从数的进位感受1.5亿是个相当大的数字。读句子。板书:列数字

  (2)、“1.5亿公里远”到底有多远?课文中怎么说?指名读。

  (3)、用我们熟悉的“步行”和“坐飞机”来举例子,(板书)两个例子之间用“;”,男女生分读。

  (4)、3500,二十几,这些也都是在列数字,板书:列数字。

  (5)、朗读。课文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让我们更形象地感受到了“远”。

  2、听老师读。教师故意落下“差不多、几”这几个词。

  没有办法考证,没人知道,所以用上这几个词,这样表达更加精确。(朗读句子,感受科普文表达的精确性。)

  3、这段话先讲什么?再讲什么?(这段话从传说引出,再说明实际情况,中间用一个什么词语来说明实际情况(“其实”))

  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自由读“大”、“热”的语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来介绍的?让学生动笔划划句子,谈谈感受。(给学生动笔思考的时间。)

  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拨)

  1、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理解“抵”——“顶”,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130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样一比较,更显出太阳的大,这种方法就叫作比较。读句子。(列数字)

  2、热——“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列数字)

  (1)、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 ,联系生活体验。(炎热的夏天一直想呆在空调房里吃冰棍,不敢出家门一般只有39°c左右,开水很烫手也只有100°c,)6000度呢,连钢铁……

  (2)、点拨——“估计”,太阳温度太高了,人们无法进行测量,所以是大概的数。

  (3)、读句子。

  (4)、“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打比方)读课后的相关资料。

  (三)、理清三者间的关系:

  1、这二自然段话写了“大”,还写了什么?“大”与“远”的联系。读句子(因为……所以……)

  2、用同样的句式说“远”与“大”的关系。如:太阳是个大火球,因为太远,所以感觉不到那么热了。

  小结: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假设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同桌之间认读生字。

  (2)重点指导“抵”、“氏” 、“繁”、“蔬”等字的.书写:

  A、让学生比较“抵”、“氏”两个字,强调“抵着”的“抵”需要底下点的支撑;姓氏的“氏”可没有一点。

  B、“繁”字用拆字法,“每”、“攵”、“系”去掉一撇组成,上宽下窄。

  C、“蔬”字是形声字,蔬菜是植物,“蔬”字是草字头。

  (3)读写词语:差不多 估计 繁殖 庄稼 预防

  并用“差不多、估计”这两个词语说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用上“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自由说说太阳的特点。

  2、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大”“远”“热”之间的关系。

  二、感受太阳与我们的密切关系 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

  学习过渡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课文的哪一段话最能说明关系密切?

  (通过最后一段话的学习,辐射到4—7自然段)

  (一)、自学4—8自然段,课文哪一句话最能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二)再读4—8自然段,联系相关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为学生的表达搭建平台)

  如:有了太阳,植物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有了太阳,动物才能生存,繁殖……

  有了太阳,人类才能舒适的生活……

  (触摸第四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正反两方面描写。)

  有了太阳,才能形成风雪雨露……

  有了太阳,可以防治疾病……

  一句话,有了太阳,才有

  如:如果没有了太阳,植物就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如果没有了太阳,动物就不能生存,繁殖……

  如果没有了太阳,人类就不能舒适的生活……

  如果没有了太阳,就不能形成风雪雨露……

  如果没有了太阳,就不能防治疾病……

  一句话,如果太阳,就不会有

  (三)理清4-8自然段的关系。

  前面的4-7自然段是具体说明,第8自然段是总结。前面的自然段是具体举例子说明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

  (四)再次朗读第八自然段,先正面再反面与最后总结。反义词:光明—黑暗,温暖—寒冷。

  (五)积累:地球上的( )和( ),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 ),到处是( ),没有( ),没有( ),自然( )。一句话,没有太阳,( )。

  三、总结全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1、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2、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又那么高,距离我们那么远,才能给地球带来光明和温暖,才会有我们美丽可爱的世界。推荐《妙不可言的位置》一文。

  四、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必须背诵最后一段)

  (2)、课外阅读有关太阳的知识,可阅读书籍,也可网上测览。

  (3)、练习写《太阳的自述》。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了解火烧云的样子及变化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基本掌握本课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出示投影片,让大家看一看。

  2、熟悉课文内容。

  (1)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①划出生词。

  ②读通句子,不熟的地方多读两边。

  ③思考:火烧云指的是什么样的云?

  2、检查预习情况

  ①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

  ②抢读课文,看谁读的最好,鼓励学生读好课文。

  ③说说思考题及自己读出的知识,互相交流 ,提高对课文的认识。

  3、在此基础上再齐读课文,加深印象。

  4、作业:

  ①两字一词。

  ②弄懂字、词义。

  第二课时

  1、检查朗读情况,强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总结文章写了火烧云的`那些知识。读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如:上来了 变化着 下去了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3、学习课文

  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分别讲了哪些内容呢?全班分成三组,一组研究一部分内容。下面分组讨论。内容少的小组,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讨论。各组要求:

  4、 一组讨论火烧云上来了这部分课文。

  ①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

  ②课文中是写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③文章开篇就点题写道火烧云上来了,但紧接着写的什么?(读读、划划)

  ④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要节外生枝地去写霞光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⑤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

  5、 二组讨论火烧云变化着这部分课文。看不懂的问题问老师。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1 学会韵母ie iu,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会读它的四声。

  2 能准确拼读声母ie iu 与组成的音节。

  3 试着自己拼读儿歌,感受阅读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读准韵母和准确拼读ie iu 相应的音节。

  教学方法 导读法做游戏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拼音卡片、投影等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复习复韵母的发音方法。

  二、学习ie iu ye

  1 出示配图,引导说话,教案《西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ieiu》教案》。

  2 教读“秋”,引出iu,指导读准,练读四声。

  3 教读“叶”,引出ie,ye是ie的.音节形式,指导读准,练读四声。

  三、拼读音节词 在插图中合适的位置上贴上注音词:秋天秋风黄叶落叶妞妞

  练习拼读

  四、学读儿歌 小组合作读,全班交流。( 二课时)

  一、 指导书写,正确执笔

  1、观察:ieiu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进行书写。学生练习写字母时,教师要巡回辅导,重视指导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2、 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写写记记”。

  二、 练习读语境歌,试着背一背。

  1、 出示情景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自读儿歌,用“——”找出儿歌中我们所学的音节。

  3、 教读儿歌,再引读、拍手读。齐读并背诵。

  板书: ie iu ye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反复诵读课文,想象瀑布动人心魄的场面,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了解黄河的胸怀、精神和气概,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壶口瀑布又是万里黄河最壮观的景象。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而来,咆哮而去。你们想不想了解那动人心魄的壮观场面。那我们就随着文中的作者到壶口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读通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1)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三、再读,感知

  谈读书感受: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感受是通过课文中的哪些词句得到的?请再读读课文。

  四、研读、感悟

  根据学情随机反馈

  1.通过研读,感受壶口瀑布那惊天动地的磅礴气势。

  (1)结合有关语句谈理解,讲感受。

  (2)通过电视屏幕放映壶口瀑布奔腾咆哮的壮观景象,使学生目睹那惊心动魄的壮观场面,耳闻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3)指导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2.通过研读,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1)理解六、七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

  (2)教师介绍材料,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感情。

  在1938年9月,正当抗日战争极其艰苦、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壶口,他的心骤然被奔泻的瀑布所征服,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就在这里,他写下了不朽的诗《黄河颂》。回到延安,冼星海为这首诗谱了曲,杰出的《黄河大合唱》就此诞生了。这首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的组歌,曾响彻大河上下,它不断地鼓舞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浴血奋斗。

  (3)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教师引导:“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5)说说课文为什么不以“壶口瀑布”为题,而以“黄河魂”为题?

  (6)有感情地朗读六、七自然段。

  五、延伸拓展

  1.教师: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精神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像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

  2.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写下来,就是一读后感。

  六、布置作业

  1.展示交流你所收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2.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想象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场面,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灵魂精魄的集中体现。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意思,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耳听、目睹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壮观场面,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中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交流中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反映民族精神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事迹。

  2.课后,可以举行名为《黄河颂》的朗诵会,从母亲河的魂魄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在本次习作中,学生进行片断练习,写写自己的长处和本领,

  教学目的:

  1、写自己长处和本领的片断,能通过记叙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做到语言生动具体。

  2、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长处,并能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能通过记叙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介绍自己的'长处和本领。

  教学准备:学生习作片断若干。学生自备照片,学生采访爸爸妈妈的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两个片断描写。

  2.说说自己的长处和本领。选取其中的一、两个说具体。

  教学过程:

  一、读范文。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本领。我们一起来读读两个写自己长处和本领的片断。

  生读范文。思考:小作者有什么本领,是怎样来表现的?

  总结写法:

  1. 点明自己有什么本领和长处?

  2. 记叙一两件具体的事来表现自己的本领。

  3. 语言生动,尽量用上好词好句。

  二、交流。

  你有什么本领和长处?生小组交流。

  指名学生说。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生进行片断习作练习

  教学过程:

  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指出问题。批改后交流佳作,指出问题所在。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4-03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9-03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03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9-02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0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5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1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18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9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