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10-02 08:10:54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经典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教案(经典8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参加音乐活动,能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2、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引发幼儿仿编歌词的愿望。

  3、激发幼儿尝试用小手做游戏的兴趣。

  活动准备:

  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伸出手:“小朋友看一下这是什么?”(手)

  “我们的手宝宝朋友会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呢?”(幼儿自由回答)

  二、基本部分:

  1、“今天,我的手朋友还会和我做游戏呢,瞧,老师的手朋友在做什么?”(教师一边念歌词前半段一边做动作)

  提问:“老师的手朋友爬到哪里去了?”(头顶上)“我们再来看一看,手朋友又爬到哪里去了?”(教师一边念歌词的后半段一边做动作)

  2、“我们一起来学学小手做的游戏。”教师带领幼儿边念歌词边做小手“爬”的动作。

  3、“今天,我的手朋友还会一边唱歌一边做游戏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手‘爬’的歌。”教师范唱歌曲。

  4、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

  “小朋友,你们看,我们的手宝宝爬的越来越高了,然后我们的手宝宝再慢慢的爬到下面去了。我们唱歌的声音也是从高到低的.。”

  5、仿编歌曲。“小手除了可以爬到头顶上小脚上还能爬到我们身体的哪些地方呀?”(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结束部分:

  “今天手宝宝和我们做了好玩的游戏,回家以后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也来做这个好玩的游戏,好吗?”

  延伸部分:

  “小手除了可以在我们身体上爬还能在哪些地方爬呀?”(让幼儿唱自己仿编的歌词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说说、动动中尝试跟着音乐用双手搓洗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洗澡的快乐。

  2、产生喜欢洗澡的愿望。

  3、通过音乐学会洗澡的基本动作和步骤。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PPT、音乐

  活动重点及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跟着音乐用双手搓洗身体的各个部位。

  活动难点:幼儿尝试创编简单的洗澡动作。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不错,跟着老师去草地上锻炼身体吧,准备好了没有?

  (准备好了)

  师:拍手,手臂转一转,拍拍我的腿,啪啪啪,拍拍我的腿,啪啪啪,在亲亲我的腿,嗯么,在亲亲我的`腿,嗯么,声音响一点,嗯么,再用手抓住你的腿,胶抓住拉,再换个脚抓住,我们再加大难度快一点,左边右边左边右边加快一点,右边左边右边。大家手臂转起来,一起来运动,耶!

  师:运动完,好累呀,请你们坐着休息一下。出了很多汗,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

  (洗澡)

  二、动作创编

  1、幼儿讨论、模仿洗澡动作

  师:洗澡应该洗哪里?

  (洗手臂、头部等地方)

  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洗澡,你们跟着老师一起来试试吧。

  (老师示范洗手臂的动作,鼓励幼儿听音乐节奏模仿老师的动作)

  2、个别创编、互动分享

  师:老师刚才就洗了手臂,这样就已经能把身体洗干净了吗?还有那些地方没有洗到?你能跟着音乐编洗澡的动作吗?请你试试看

  (请幼儿做说到的部位的动作)

  师:你们愿意学他的样子洗吗?

  (尝试跟着音乐做说到的部位)

  师:还有哪里需要洗干净?

  (请幼儿尝试不同的身体部位,并由其他幼儿进行模仿)

  师:我们试着把说到的地方都洗一下,图片显示哪里,我们就洗哪里,看哪个宝宝洗得最干净。

  小结:你们都好棒,都能跟着音乐把头部、手臂、肚子、腿部等身体部位洗得干干净净。

  3、幼儿集体创编

  师:其实,还有很多小地方你们还没有想到,比如咯吱窝、脚底等地方(出示图片)这些地方你们会洗吗?

  师:请你听着音乐试试看吧。

  (鼓励幼儿听着音乐创编和别人不同的动作)

  小结:好多宝宝都很会洗澡了,连很小的身体部位都能洗得干干净净,真棒。

  三、活动延伸

  师:洗得这么干净,当然要把你们的身体抹得香香的。干干净净的宝宝们,来吧,我们抹香香咯。

小班教案 篇3

  主题活动:

  动物的生活方式

  活动目标:

  1、发现动物的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2、尝试用肌体动作模仿动物的活动方式。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去动物园观察动物。

  物质准备:教育挂图《领域活动·科学·动物的活动方式》,幼儿活动操作材料《送动物回家》,亲子手册《领域活动·谁会跑?》。

  活动过程:

  1、观察挂图。

  (1)引导幼儿观察挂图,说说挂图上有哪些动物。

  (2)引导幼儿观察挂图上动物的活动方式,说说:挂图上的动物都有哪些活动方式?哪些动物是用脚行走的?哪些动物只要是在天空飞行的?哪些动物是在水里游的?

  2、说说动物的活动方式。

  (1)引导幼儿说说动物有哪些活动的方式。

  (2)教师结合挂图,小结:小鸟有两只脚,也能在地上行走,但主要是在空中飞行。河里的小鱼只能在水里游;而鳄鱼也有脚,既可以在水里游,也可以到岸上行走。猴子、老虎、兔子、斑马都是靠脚来行走的.。蛇是靠身上的鲮片与地面摩擦来行走的。动物们的活动方式多种多样。

  3、送小动物回家。

  (1)引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送动物回家》,按照动物活动的方式将贴贴纸贴在合适的位置。

  (2)师幼评价小结。

  4、模仿游戏。

  引导幼儿玩模仿动物活动的游戏。

  玩法:幼儿模仿动物活动,边做动作边说:我是XX,我会飞(跑、跳、游)。

  引导幼儿放松,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提供《动物世界》的录像或有关动物的图片,供幼儿欣赏。

  2、家园共育:请家长到幼儿一起朗读《谁会跑?》(参见亲子手册),并引导幼儿说说动物的活动方式。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针对小班幼儿平时在行为习惯上存在较强依赖性的特点,选择了此故事作为“隐性示范”的方式和手段,将小动物跌倒后自己爬起来的情节迁移到平时生活,使幼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乐意尝试“自己来”。活动坚持直观和操作的原则,让幼儿在直接的观察、比较中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内容,充分体验“一二三,自己爬起来”的成功感和乐趣,从而达到情感上的认同和理解。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故事中有趣的情节,并在情绪体验中知道: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

  2、有兴趣地学讲故事《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套故事背景图和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和小猴贴纸。

  2、自制两本小图书《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3、毛绒玩具三套(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和小猴各一个)。

  4、教师在区域中创设具有明显大小不同的几组动物,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看一看、比一比、讲一讲谁大谁小、谁胖谁瘦、谁力气大谁力气小等。

  5、Flash动画片,投影机。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回忆并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跌倒过,跌倒了你会怎么办?

  引导幼儿各自表达自己的经历和解决方式。

  2、边播放Flash动画边讲述故事。

  师:刚才有些小动物也在这里跌倒了,我们来看看是谁?它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幼儿完整地看完动画。

  3、分段倾听,感受故事情节。

  结合故事内容采用夸张的动作和语气引导幼儿感受四只动物互相拉对方,可是最后都跌倒在地的有趣情节。

  4、幼儿分小组操作演示,体验情感。

  幼儿自主选择毛绒玩具,教师引导幼儿相应演示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先后爬起来的情境,充分感受“一二三,自己爬起来”这句话的含义。隐性地引导幼儿跌倒了可以自己爬起来,不用别人拉,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5、个别操作,听听讲讲。

  放故事磁带请幼儿按故事情节把小动物粘贴在故事背景图中,让幼儿再次体验感受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并学讲“一二三,自己爬起来”的故事。

  【活动延伸】

  1、提供图书《一二三,自己爬起来》,幼儿可以自由地边看边讲。

  2、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跌倒不哭闹,自己爬起来。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数的自编应用题。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信封、模拟邮箱、数字卡片、等号、加减号等若干。

  活动过程:

  1、与幼儿一起表演“小小邮递员”,引起幼儿兴趣。

  附:当当当; 谁呀?

  我是小小邮递员呀 你来干什么呀?

  我来送封信呀 哪里来的信呀?

  北京来的信呀 信要送给谁呀?

  送给…小朋友

  教师与幼儿一问一答,进行邮递员送信情境。

  2、教师与幼儿共同练习自编应用题

  (1)教师以“我是小小邮递员”为情境,为小动物送信引发自编应用题活动。

  如小羊家有2封信,小狗家有3封信,请问小邮递员总共送来几封信?

  小邮递员包里有5封信,给小山羊送了4封信,问它包里还有几封信?

  (2)请幼儿根据教师的范例,自编5以内数的`应用题。

  3、幼儿两人一组,共同进行练习。

  (1)一人编应用题,另一人尝试运用卡片摆出算式,得出得数。

  (2)反过来,一人先摆出算式,另一人根据算式编应用题。

  活动延伸:请2帮助幼儿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和自编应用题。

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小小班的年龄小,他们离开朝夕相伴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到陌生的环境——园,不免有焦虑、想妈妈、不安的情绪,要稳定幼儿的情绪,最好的途径之一是让幼儿拥有自己的朋友(妈妈)。因准备:此,我设计“小鸭找妈妈”的.活动,期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懂得有朋友是快乐的,体验不离开大家和大家在一起玩的喜悦心情。

  活动目标:

  1、懂得在幼儿园要和大家在一起,不能随便离开集体

  2、初步发展幼儿口语表达,学说短句“不要离开大家”

  3、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懂得不离开大家和大家在一起玩是快乐的

  重、难点:让幼儿懂得和大家在一起玩是快乐的,不离开大家,并能学说简单的短句

  教学准备:

  1、鸭妈妈,小灰鸭,金鱼的头饰各一个。

  2、欢快的音乐(快乐的小鸭),雷声。

  3、四幅色彩鲜艳符合情节的彩图。

  4、录音机一个。

  5、创设小池塘的环境

  教学流程:引出主题——讲故事、提问——情景表演——小结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在上课之前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好看的图片,想看吗?)

  1、画面(三):有一只在哭泣的小灰鸭。

  老师:小鸭为什么哭了?

  幼儿:小鸭找不到爸爸妈妈了。幼儿:小鸭没有妈妈。

  幼儿:没人跟小鸭玩。 幼儿:小鸭它迷路了。

小班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好奇好动、什么事都想亲自探究、操作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科学、艺术、语言等有机地整合起来,为幼儿创设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探索、操作中构建知识经验。通过创设情境、探索操作、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体验同伴间合作、交流的快乐,从而让幼儿获得自信,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同情心与爱心。

  2.增进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幼儿合作、表达、交流的能力。

  3.了解脚的外形特征、作用,进行保护脚的安全教育。

  活动重点:

  了解脚各部分的名称。

  活动难点:

  用手制作脚印

  活动准备:

  彩珠、鹅卵石、报纸、音乐磁带、水粉色、小盆、筐子、绘画纸、大中小三幅脚印图。

  活动方法:

  游戏法、探索法、演示法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成长的脚印)

  出示小中大三幅脚印图。提问:请小朋友猜猜看这是谁的脚印?

  二、探索用脚丫捡、撕东西

  自由探索操作,了解脚丫的特征

  ⑴、动一动小脚。

  录音机里传来一段轻快的音乐,我和孩子们一起随着音乐念着儿歌动起了小脚:双手撑住地,两腿放轻松;小脚腕儿,你在哪儿?请你出来转一转;左三圈儿,点点头,右三圈儿,点点头,左摇右摇点点头;一前一后真有趣,前前后后点点头;脚趾娃娃快快来,一起和我跳跳舞,一二三四……八二三四。活动完了小脚,在老师的`建议下,孩子们一起脱掉了袜子。

  ⑵、数一数小脚。

  孩子们把袜子脱掉以后,兴奋极了,一个个摸起了小脚。我便故意大声地边点脚丫边数数:“1、2、3、4、5,呀!我有五个脚趾。”孩子们被我这么一说也纷纷数起来。我便让他们互相数数,并提醒他们,要慢慢点、慢慢数,点一个脚趾数一个数,(因为小班孩子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还不太强)。

  ⑶、挠一挠小脚。

  “孩子们,我们刚才数小脚,知道了每只脚都有五个脚趾,现在我们来挠一挠自己的脚,再挠一挠旁边小朋友的脚,看看有什么感觉。”

  ⑷、闻一闻小脚。

  挠了大约三四分钟后,我稳定了孩子们的情绪,然后提议“孩子们我们来闻一闻小脚有什么味道”,再想一想“有的小朋友的脚为什么有味?用什么办法让我们的脚千干净净,舒舒服服”? (要天天认真洗脚,天天换袜子,还要换鞋子,这样我们的脚就不会有难闻的味道了)

  2、了解小脚的特征

  ⑴、提问:这里都有什么呀?(彩珠、报纸)

  ①提出要求:用脚丫把它们捡起来,把报纸撕碎。

  ②让幼儿相互商量捡、撕的办法,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探索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

  ⑵、交流探索过程。

  ①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捡的?用脚丫的什么地方捡的?(引导幼儿大胆交流)

  ②幼儿说到哪个部位,教师就引导幼儿认识哪个部位。(脚趾、脚面、脚掌、脚心、脚跟)

  脚趾动起来像什么?脚面弓一弓像什么?脚跟碰一碰像在干什么?师生间相互挠挠脚心,踮踮脚跟。

  三、用游戏、表演的方法巩固脚丫的外形特征

  1.游戏:指小脚。教师说哪个部位小朋友指哪个部位,看谁指得快又对。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观察比较,乐意说出自己的发现,体验探索交流的快乐。

  2.了解一些常见包的款式、材料等特征,初步知道包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各式各样的包、适合放在包中的生活用品若干。

  2.音乐一段。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师:暑假快到了,小熊一家准备出去旅游,他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可这些东西该怎么带出去呢?请小朋友帮小熊想个办法。

  (二)看看、玩玩各式各样的包,知道包有材料、大小及款式等的不同

  1.幼儿看看玩玩,感知各类包的外部特征。

  师:等会儿,我们一起到包的专卖店里帮小熊选包,好吗?包包专卖店里有各种各样的包,请你仔细地去比一比包的大小形状是否一样?看一看包上有什么颜色花纹?摸一摸、猜一猜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集中讲述各自的操作结果。

  (1)师:你看到的包包大小形状一样吗?

  (2)有没有发现很漂亮的包?哪里很漂亮?

  这个包上因为有了花的装饰,显得很美观。那还有谁发现包上有其它的装饰呢?

  这许多好看的线可以用一个词来说:“流苏”。

  师小结:丰富的色彩、巧妙的装饰会让包包更漂亮、更吸引人。

  (3)除了包上的这些颜色和装饰,你还发现了什么?

  拉链有什么用呢?除了拉链可以使包合起来,你还发现什么也可以使包合起来?

  这个包上还有锁,这是为什么呀?

  师小结:包包上装了拉链、磁铁搭扣、绳子后能让我们放在包里的东西更安全、我们更放心。

  (4)那除了皮做的`包,你们还发现什么也可以做包的?

  除了这些你还发现了什么?

  (5)那你知道包上为什么要装轮子?

  你观察得可真仔细,那有谁知道这杆子有什么用吗?

  (三)了解各类包的内部结构和用途

  1.第二次观察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各类包的内部结构及其用途。

  2.集中讲述:

  看看你的包里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猜猜里面可以放些什么?

  这个包会是谁用的?

  3.小结:包有大小、形状、颜色、材料的不同,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用包来装一些我们日常所需要的物品。

  (四)了解几种特殊用途的包。

  师:你还看过其它的包吗?(向幼儿介绍工具包、摄影包、美容包、医药包、保温包等。)

  (五)音乐声中展示各种包,了解各种拎拿方式的不同。

  师:小朋友,你的包是怎么拿的?现在请你们拿(双肩背、单肩背、斜背、提、推等)着各自的包,踩着音乐的节奏,摆出好看的造型,把你们的包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

  活动反思:

  1.《纲要》精神引领。《纲要》指出:“科学的内容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的事入手。” 本次活动选取幼儿非常熟悉的包为活动载体,建立在幼儿的一定生活经验之上,幼儿易于接受。

  2.先进理念为指导。“做中学”所体现的价值追求在于培养儿童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它蕴含着人文精神。在这次的科学活动中我按“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为基本活动流程,从效果来看或多或少的改变了自己以往科学活动幼儿盲目动手、过多限制幼儿的局面。

  3.遵循幼儿年龄特点。

  (1)活动一开始就创设情景,引导幼儿进入积极思考状态,引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这里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帮助小熊想办法中培养了幼儿的爱心。

  (2)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了活动的条件。老师是引导者,让孩子们互相学习,问题从孩子中来,由孩子来解答。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

  4.不足之处:本次活动,由于自己的钻研不够、考虑不周,存在很多的不足。

  (1)教师提问是促进师幼互动的手段,教学活动应该是以师幼对话、幼幼对话的交互性学习方式进行的。但是,在本次活动中,我的提问存在许多不足。比如:提问常局限于活动内容本身,提问目的单一,往往只是为了诱导幼儿说出内容;提问的条理与层次不清晰;给幼儿思考时间少,急于追求正确答案;对问题可能出现的答案估计不足,提问后缺乏有效的现场回应,对于幼儿的回答没有进行有效的归纳和追问。

  (2)各环节时间的把握不恰当,活动中没有细致地突出重难点。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经典)09-19

(精选)小班教案09-12

小班教案(精选)07-24

小班教案(经典)07-24

小班教案07-20

小班教案[精选]07-22

(经典)小班教案08-02

小班教案【精选】07-31

小班教案(精选)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