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03 09:13:1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实用【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实用【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学会前鼻韵母in、un、ün整体认读音节yin、yun。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熟读儿歌。

  重点难点:

  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记住yin、yun。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认读卡片:an、en、yuan。

  二、教学新课。

  多媒体情境导入:一个小男孩顶着热辣椒的太阳在沙漠中行走。

  1、教学in、un、ün。

  (1)一个小男孩在沙漠中走路上面留下了什么?(脚印)出示in。

  (2)启发学生学习an、en的方法,试着发in的音。

  自由练习读。同桌互听,指名读。

  (3)小男孩为什么会出那么多汗?(温度高)

  出示un。

  (4)引导学生用上述方法试着发un的音

  自由练读,同桌互听,指名读。

  (5)天上飘着什么?(白云)。出示un,方法同上。

  (6)练习读in、un、ün的四声。

  2、教学法整体认读音节yin、yun的.四声。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5、学儿歌。

  (2)用笔圈出学过的字和音节,然后读一读。

  (3)听录音范读。

  (4)结合看图读,理解儿歌。

  13、in、un、ün

  教学目标:

  1、练习拼读音节。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学会拼音。2、拼读三拼音节,ün与j、q、x相拼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认读卡片in、un、ün、yin、yun。

  二、新读课教学。

  1、in与声母相拼。

  b——in——bin

  p——in——pin

  m——in——min。

  2、un与声母相拼。

  g——un——gun

  k——un——kun

  kunhun、zhun、zun

  3、ü与声母相拼。

  j——ün——jun

  q——ün——qun

  x——ün——xun

  提问:jqx和ün相拼、后面音节的ü的两点哪儿去了?

  三、巩固练习。

  1、4人组互读。

  2、分小组读。

  3、开火车读。

  4、指名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

  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教学过程:

  一、吟唱古诗,引出诗题

  1、同学们,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瑰丽灿烂,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所以古诗不仅能诵读而且能吟唱,我们每天下午上课前,总要吟唱一首古诗,来放松头脑,陶冶情操,谁来清唱一首?而且每天吃午饭前,都会听到广播吟唱一首什么诗?《锄禾》大家一起唱唱吧!很好,锄禾是李绅写的,也叫《悯农》,这是第一首,唱了这首古诗,李绅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农民种田很辛苦,我们要爱惜粮食)

  2、是呀,古代劳动人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却怎样呢?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绅写的古诗,板书课题:悯农(二)。谁想来介绍介绍诗人。

  (收集资料要注意筛选,懂得抓关键。大家要向他学习哦!)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师:诗中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听课文范读。

  师:再请一个同学读读这首诗,注意是否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指明评价)

  师:老师想考大家,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生:“悯”是什么意思呢?(和我想到一块去了,你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看能否找到答案吧。)

  三、读悟结合,感受画面

  1、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里有诗。(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现在自由小声地边读古诗边想象画面,并把你读懂的地方标注出来,读不懂的提出问题,现在开始。(师巡视指导)

  2、师:现在四人为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的读书心得吧。

  3、生:汇报读书心得。(小组派代表先来说说你们读懂的地方吧!)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粮食作物。泛指粮食种子。

  子:这里读第三声,成熟的稻子。

  (2)从第一句诗中你还读懂了什么?

  (粮食获得丰收。)

  粮食要怎样才能获得丰收呢?(要进行辛苦的田间管理)

  (3)你还感受到什么呢?

  (从“春种”——“秋收”、“一粒粟——万颗子”这中间要经过一系列的田间管理,如除草、杀虫、灌溉、施肥等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你的领悟力太强了。

  (4)指导朗读。那么这句诗要读出什么感情呢?(劳动艰辛)对诗的不同理解就会读出不同的韵味,谁来试试吧?(评价:让我感受到丰收的不易,掌声送给他)你也来读读吧!大家听出什么了?(同情)本句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师小结:读得太棒了,让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农民不畏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画面(一片丰收的喜悦景象)。全班再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5)“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谁有问题要问吗?

  为什么种了那么多粮食又获得丰收,农民还是活活饿死呢?

  是谁剥夺了农民的劳动成果?

  丰收的粮食哪里去了?

  (7)你们预习时,有收集时代背景的资料吗?谁来说说为什么?

  (由于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迫,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是指:当时农民没有土地,是找地主借的地,所收的粮食都被地主没收了。因为种的越多,收的越多,交给地主的也越多。)

  (8)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小结: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但是,这些苛捐杂税压得人民饿的饿,死的死。这些社会现实诗人没有明说,然而,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无数的.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的罪恶。这种社会太不公平了。

  (9)指导朗读。那么后面这句诗应怎么有感情地读呢?(既同情又愤恨)你来试试?哪个小组也来示范读读呢?(指名评价)读得真好,你也来试试!(师评价:让我仿佛看到一个痛恨统治者的好少年,喔又让我听到你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声。)本句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10) 师先配乐朗诵,生再配乐朗诵。

  (11)学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吗?诗人所要表达什么情感呢?

  (表达诗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剥削者的强烈愤恨)

  (12)那么诗题的“悯”字你理解了吗?

  (有同情、怜悯农民之意!)

  四、再找组诗,拓展延伸

  1、观看唱古诗视频《悯农2》学着唱。(大家想不想学唱这首古诗呢?)

  2、你还读过哪些关于劳动的古诗呢?各描写什么劳动场面呢?

  a.《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b.《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五、教师总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没有不劳动的个体,只有不愿劳动的思想, 败的思想,违背规律的思想,这都将——受天地所摒弃。而爱劳动是最光荣的,因为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才能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深入骨髓的传统和习惯,将会世代相传。

  板书设计:

  怜悯、同情--- 悯农(二)

  春种-----秋收

  一粒-----万颗

  无闲田 (艰辛)

  犹饿死 ( 同情、愤恨)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通过联想和想像解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探究并理解文中“大海”与“山”的象征意义。

  3、学习朗读技巧,能正确处理重音和停顿,并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抓住“只要翻过……看见大海”一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

  2、 想像文章描写了怎样的一组画面?跟同学相互交流一下。

  想像这组画面时要注意少年当时所面临的情境:一是他走在青草湿气笼罩的崎岖山道上;二是他已经非常疲惫了,呼呼地喘着粗气,脸上、背上滚满了汗珠,可他面临的依然是不见终点的长长的山道;三是海鸥的出现,给了少年以信心、勇气和希然,使得他继续沿着山道缓缓爬去……

  3、 与同桌讨论一下这组画面是通过哪句话连接起来的?这句话的作用如何?

  明确: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六次,从立意上看,它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只要满怀坚定不移的信念,就能战胜困难与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从结构上看,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刻画人物上看,它表现了少年坚定执著的性格。从语言表达上看,它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格,一唱三叹,荡气回肠。

  学生自由讨论,不要求学生完整地答出每一点,只要能通过集体的智慧总结出以上几点即可。

  学情预测:这句话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学生恐怕难以想到,需要教师相机提示点拨。

  二、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 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小组内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如下问题:

  ①“大海”、“山峦”、“海鸥”具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②我们每人的心中也有这样的大海吗?我们该如何去寻找我们自己心中的大海?

  2、 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第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究“大海” 、“山峦”、“海鸥”的象征意义。学生通过讨论应明确:涛声回荡的.大海已不是自兢界中的海洋,而是一种理想的象征;连绵起伏的山峦也不是自然界的山脉,而是通往理想的一道道壕沟,一个个关卡;而“海鸥”也不是自然界的小鸟,而是希望的使者,幸福的向导。

  第二个问题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去思考文章的象征意义,使学生的思维由文本延伸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去,用从文本中获得的启示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学情预测:学生可能会围绕“考上好学校”、“成为名人”、“将来有一份好职业”、“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来谈,教师不宜随便否定学生的答案,应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人只要有着远大的理想,有坚定的信念,就能克服千难万险,战胜彷徨与动摇,坚持不懈地攀登通往理想世界的高峰。

  第二课时

  三、精读课文,训练朗读

  1、 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录音。

  2、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设计朗读方案。

  3、 学生结合练习二和练习三,自己设计朗读方案。

  小组内可分工合作,一人设计几段,完成对全篇课文的朗读设计。

  4、 根据各自设计的朗读方案,小组内朗读。

  读的同时,互评互改,推选读得最好的同学准备参加全班的朗读评比。

  四.朗读课文,选评最佳。

  1、 由各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朗读。

  2、 师生共同评议,评出朗读效果最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3、 全班朗读,要求准确流畅、有感情。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四,进行拓展与比较阅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在自学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3、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XX》,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XX)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XX?孟浩然留宿建德XX。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XX时写下的一首诗。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现在请大家看课文,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读好。自由读《宿建德XX》(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

  2、教学生字

  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在古诗中大家都能读好这些生字,我们去掉古诗的语境,你还能读准这些生字吗?

  3、再读古诗: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自读)来,你来读一读,你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他读得真不错,那我们向他学习,大家齐读《宿建德XX》。

  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

  1、同学们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

  教师范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XX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学生看板书)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齐读)

  2、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板书)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

  3、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

  4、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还有人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感觉无比幸福)现在我们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XX,你又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XX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了;(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感到寂寞了;(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怀念家乡了。

  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XX,面对四野茫茫、XX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读出了思亲之愁(寂寞之愁)(思乡之愁)。

  5、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月亮又会怎样的劝慰他呢?

  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它写下来吧!

  6、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预设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

  (预设2)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

  (预设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

  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XX清月近人”

  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XX清月近人”

  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是呀!这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罢罢罢,还是看这里,有的只是——“野旷天低树,XX清月近人”

  7、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

  (大屏幕出示——生齐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XX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五、全诗回读、情感共和

  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了一轮明月,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经守望过的月,也是我们的月,是古往今来不变的月。学习了本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了孟浩然的知己,朋友,我们已然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XX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让我们这份愁情托付XX中的月儿,通过我们的背诵,以解他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回读或背诵全诗指名背小组背比赛背)

  在月亮的光影里,我们看到诗人的背影如此美丽;在月亮的光影里,每一个诗人都曾经陶醉,每一次陶醉都是一幅美的画面,它以如此的凄凉带我们到那诗人的编织的清幽淡雅的诗的境界之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一定可以跨越时空,体会古诗的无限境界。(齐背古诗)

  六、拓展:

  读孟浩然的诗:《过故人庄》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新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词语。

  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前面……接着……最后……

  3、正确朗读课文。继续进行复述训练。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具有我国浓郁的民间特色的“摇花船”这种艺术活动,体会集聚百姓乐事,祈祝福寿安康的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

  1、从“花船样子,花船主人和船老大”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2、根据课文第3到第5节内容,复述“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的规定。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国是一个地域广大、多民族的国家,在各个地方流传着不同的民间艺术活动,从中投射着浓浓的民间特色和乡土气息。

  1、欣赏几种民间艺术活动。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山东地区的民间活动。

  3、揭示课题,齐读。(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观看摇花船场面。

  2、摇花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让我们再随作者到她的家乡看一看。读读课文,用直线划出介绍花船的句子;用曲线划出花船怎样摇的句子。如果有什么问题,随手作个记号,待会儿讨论。(板书:介绍花船 花船怎样摇)

  4、生自由读课文。

  5、交流。

  (1)交流介绍花船的有关句子。

  ①指名学生读第2节。

  ②师生合作读课文。

  师引读:花船是用——,形状——,但——。船的四周——,并有——。

  ③教师绘制花船,引导复述。

  ④学生准备。

  ⑤指名交流。

  (2)交流介绍花船怎样摇的句子。

  ① 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像一下花船姑娘和船老大在摇花船时会有怎样的神态、动作。(板书:姑娘 船老大)

  ② 交流。

  ③ 教师指导下学生演,学生评。并理解:娉娉婷婷。

  (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火铳”、“火流星”和“信天游”是什么意思?

  ①读注释了解“火铳”并正音。

  ②这就是火流星。摇花船时,人们用它们来渲染喜庆气氛。

  ③再读注释,了解“信天游”,听音乐感受。

  课后小结

  三、复习巩固

  1、指导感情朗读描写花船的句子以及花船怎样摇的句子。

  2、一边读一边想象花船姑娘和船老大在摇花船时会有怎样的神态、动作。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课件:秋天美丽的画面(配乐钢琴曲《秋日的私语》)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1、师:同学们,秋天已经来了,你注意到了吗?你都注意到了什么?秋天的脚步虽然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

  (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评价、激励)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

  蟋蟀在唱着“ ”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课件)

  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

  田野里 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我猜秋姑姑的.脸儿

  是红红的

  圆圆的

  胖乎乎的

  我没有看见过秋姑姑

  但我猜秋姑姑

  是一个画家

  秋姑姑一来

  就给果树和庄稼

  抹上了金黄的

  火红的颜色

  秋姑姑啊

  忙着呢

  ——她给所有的

  箩筐和麻袋

  都装上了

  饱满的粒子

  沉甸甸的果子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语文教案 篇7

  一、词语教学:

  黑板上出示了以前学生易错的词语并加以分析,个别进行范写。最后一排词语是“莲蓬、仿佛、蜻蜓”,让学生寻找其中规律:它们是由相同偏旁的两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根据规律再搜索有相同规律的词语。这是课堂作业本的第一题作业,要求学生再写出六个这样的词语,我在做的时候,觉得想了很久,还去翻书了。所以课堂上给学生时间并把学生找到的词语板书,学生的印象就比较深刻。

  二、句子教学

  第一课时的重点放在2、3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找出描写荷花的句子用符号表示出来。

  看似非常简单,只有一句话不是描写荷花的,其实依然会有学生找错的。当然,设计这个简单的练习,还在于引导学生把一段话读完整,不是找到一句两句就万事大吉了。

  2.读读描写荷花的句子,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内容一: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冒出来可以换哪个词?为什么不用长出来、钻出来而用冒出来?

  荷花冒出来之后会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给学生一个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的平台。

  内容二: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学生感悟之时,板书荷花开放的三种形态: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花骨朵儿。并让学生在书上把板书的内容圈出来。三种形态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会,尤其对一些后进学生,给他们一个深入了解的机会,如果都只是说说而已,一部分学生肯定是云里雾里。

  3.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张老师非常喜欢描写荷叶的句子,你们猜猜为什么?因为句子写出荷叶的数量、颜色、形状。(这也是课堂作业本的练习)

  板书:

  数量多:挨挨挤挤、一个个

  颜色:碧绿

  形状:大圆盘

  第三自然段: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让学生想象荷花的姿势,他们总是会给我们惊喜,比如:荷花低着头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身影;两朵荷花紧紧地靠在一起,在说悄悄话;有些荷花手拉手在舞蹈,小伙伴在为他们拍照……

  这一课时的练习既有对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又不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当堂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1和3(1),整体感觉效果比较好,而且减轻了学生负担。

语文教案 篇8

  写消息

  写作目标

  1、能写一则消息,报道本校或本班新近开展的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2、能在老师指导下写一句话新闻。

  课前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着手调查本校或本班新近开展的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在着手调查调查本校或本班新近开展的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一则消息进行报道,要求真实准确,迅速及时,简洁明快,用事实说话。

  教学设计

  è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21世纪是信息时代,每天,只要打开电视机、收音机、走进互联网,翻开报纸杂志,我们就可以看到、听到许多的国家大事、社会新闻……接受信息,传播信息,可以说是我们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于是,生活在现代,现代的生活我们学会写消息。

  è交流课前准备内容

  1、下发作文纸组织学生小结对本校或本班新近开展的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调查。

  要求:

  (1)分小组活动,学生各自口述本校或本班新近开展的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2)组内讨论挑选出最有意义的一件,大家把它记录下来。

  (3)语言简洁明快,用事实说话。

  2、小组选派代表在班内交流。

  è动手实践

  导入语:通过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知道了大家都做了一次生活中的有心人,那么,如何规范地写一则消息来报道我们正在身边发生的事?下面,我们就来深入研究如何写消息。

  明确要求:

  1、按原小组学习新闻的特点:消息也称新闻,是对当今有社会价值的事实的报道,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消息有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其结构也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缺一不可。消息写作大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客观叙述,展示事实;一种是重点特写,透视精神。消息的结构形式,体现了一种“倒金字塔”式。写作时应该把最主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然后按照“重要—次重要—次要”的顺序来写。

  2、根据消息的特点,小组内重新组织语言,调整结构,写出一则规范的消息。准备下节课在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在动手实践之后,能对其他小组创作的消息合理评价,总结收获。

  教学设计

  è导入新课

  真实、准确,是消息写作必须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构成消息的事实,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情以至每个细节,都必须完全真实,确凿无误。消息的写作要迅速及时。“当日的新闻是金子”,消息的价值就在于新。消息要短小精粹,语言要明快简洁。这节课我们来总结上节课的写作。

  è讨论评价

  导入语:同学们对照新闻的特点,来合理评价其他小组的写作。

  小组推选选手上讲台交流作品,其他同学记录要点,合理评价。

  è拓展探究

  导入语:

  经过两节课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我们终于大功告成,请同学们谈谈写作实践后的收获。

  (学生个别发表体会,引领学生明确消息写作的要领,形成能力。)

  è课后学习

  在老师的指导下,到当地的一个先进单位采访,记录下详细的资料,然后概括和提炼出典型事例写一则消息。

  è附:学生习作

  服务教学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我校建起生物园

  前日,我校在学生宿舍楼通向教学楼的道路两旁,筑起栏杆,建起了生物园。过去遇到了刮风下雨,校园黄沙横飞,遍地淤泥,人们戏言道:下雨是“水泥地”,天晴是“扬(洋)灰场”。情况虽然谈不上严重,但着实叫人不便。如今,学校因地制宜,在道路两旁建起了生物园,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能使教师的生物课更形象更生动。生物课上多多少少会有些小实验,为了做个小实验,同学们要准备好多天,现在有了生物园,我们就不用愁了。现在,生物园的种子已经发出嫩芽,希望同学们能保护好她。

  导语部分,交代了建生物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简洁、明了。概述建生物园的背景,有描写、有引言、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语言诙谐,有画龙点睛之妙。

  主体部分,紧扣标题写出了生物园的作用:服务教育、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语言平实、亲切。

  总评:

  这则习作符合消息写作的要求。它首先交代了“交代了建生物园事件”,然后交代了建园的背景和目的,符合“倒金字塔”的结构特点。

  附消息一则:

  用生命书写爱在瞬间显永恒

  殷雪梅事迹报告深深感动教育工作者

  本报讯5月28日下午,省教育厅机关举行英雄教师殷雪梅事迹报告会,殷雪梅老师平凡而伟大的事迹强烈地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位听众。这是殷雪梅老师事迹报告团首次来到省城南京。报告会主题为“用生命书写爱”,由《爱洒人间》、《不懈的追求》、《我的亲妈妈》、《瞬间的永恒》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殷雪梅老师的生前同事、校长的追忆,女儿潘霞的深情思念和一位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手记。报告生动地叙述了殷雪梅老师与学生、同事以及家人相处的点滴故事,叙述了她对事业的追求和对荣誉的礼让。“每一个孩子对她来说,就像生命一样重要。”对待班里的一名智障的小学生,殷老师也从不放弃关爱和教育,用更多的精力扶持他进步。在教学事业上,殷老师执着创新进取,硕果累累,可是在评选先进表彰优秀方面,她总是把机会让给年轻的老师,“我都这把年纪了,不要这些荣誉和光环,还是让给年轻老师吧,可以让他们干劲更大一点。”

  报告会上,温馨的情感、动人的细节令在场的教育工作者屡屡热泪盈眶。省教育厅高教处年轻党员张晓宁说:“殷雪梅的事迹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震撼,感动我的不仅是她的壮举,更是她三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精神。我要以她为榜样,踏踏实实工作,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基教处处长陆志平曾参加殷雪梅老师的追悼会,听了报告又一次受到强烈的感染,他认为:“殷雪梅老师是一个平凡的人,更是一个伟大的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向她学习,热爱学生,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

  殷雪梅老师是金坛市城南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今年3月31日中午,她在护送学生过马路时,一辆违章小轿车突然横冲过来,殷老师奋不顾身地张开双臂将学生推向路边,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们,自己却以身殉职。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目标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德育目标

  从古人身上吸取做人的道理:人应谦虚;与人相处应落落大方,有礼有节,诚实守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准确把握重点字、词。

  2.流利地翻译全文,达到自动讲述故事的程度。

  二、整体感知

  《世说新语》亦称《世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也是同类小说中的代表作。有许多作品,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表彰善良,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来刻画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隽永,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世说》三则故事,体会作者遣词造句,塑造人物的独特语言风格。

  三、疏通字词并翻译全文

  1.介绍作者刘义庆的有关知识以及《世说新语》这部小说的特色。

  2.检查。

  3.要求根据书后注释翻译三则故事。

  4.重点语句解析。

  四、总结、扩展

  点评翻译的优劣,概括指导古文译法: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等。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

  1.三则故事分别表现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用一句话概括)

  2.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3.体会三则故事的语言特点。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人物性格

  2.体会语言特色

  二、课文分析

  1.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孔融:机智

  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曹操:好猜忌、嗜杀、残暴。

  2.小说通过人物的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

  孔融:语言描写

  对守门人所言:初步展示(开始)

  与李膺对话:逐步表现(发展)

  回陈韪之语:进一步表现(高潮)

  陈元方:语言描写

  曹操:行动描写

  使…代;自…立→令间谍问→闻之,追杀

  3.读《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这则故事,体会语言特色

  谢公(人名)始有东山之志(指优游山林的意愿),后严命屡臻(下达)势不获已(看情势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座,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易‘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话说得极有意味)

  思考:①谢安听了郝隆的话后感到惭愧的原因。

  ②本文语言特色。

  附参考答案:①谢安始有东山之志,可后来毕竟出山为官了。郝隆所志处山则这处山为

  “远志”,出山则为小草。因此谢安“出山”则为小草。

  ②语言隽永,意味深长。

  远志:名为药名,更指人的.洁身自好的志向。

  三、总结、扩展

  1.《世说新语》善于通过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

  2.善于把记言、记事相结合。

  3.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

  四、作业

  课后练习一

  探究活动

  一、方仲永与孔融的人生起点一样,但结局却大不相同,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解说:同学们先找到《伤仲永》这篇文章,搜集一些有关孔融的故事、生平事迹的;然后在对比阅读的基础上在班内组织讨论;最后形成一定的结论。

  二、你认为陈太丘的做法可不可取?为什么?

  解说:可以在班内组织讨论或展开辩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经典)语文教案09-24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教案【经典】09-26

《语文园地》教案02-21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乐园教案06-08

(精选)语文教案08-06

(精选)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精选)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