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9篇【荐】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一、 活动目标
1、能大胆的在竹筒上进行装饰。
2、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
二、 活动准备:
颜料、笔、竹筒、范例。
三、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空心树,实心芽,千年不结子,年不开花。
师:今天啊,老师要请小朋友来猜一个谜语,小朋友细细的听好喽!(幼儿自由猜)
2、出示旧竹子。
师:小朋友真棒。这么快就猜出来了。老师这里啊有一些竹子,你们觉得好看吗?
“怎么让它变的好看呢?”(幼儿举手回答问题)
师:小朋友想了这么多办法,老师觉的都很好,今天呢我们学习一种新的绘画方法------竹筒画,就是在竹筒上话画画。
3、出示范例。
师:瞧,好看吗?你们知道老师用什么办法来装饰的吗?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竹筒(点、线、面)
------这几个竹筒又是怎么装饰的呢?(风景、房子、春天、、、、、)
------再来看看这个竹筒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上下对称)
------还有一个呢?我们看看(色块)
(欣赏过程中,有区别的引导幼儿进行比较、观察)
师总结:哦,原来我们可以用我们画线描画的方法用点线面来装饰,还可以把我们自己喜欢的图案、风景、关于春天的一些故事画上去,也可以用对称、大色块的方法进行装饰。
4、幼儿构思作画,教师观察指导。
师:如果你来装饰的`话,你打算怎么装饰呢?(个别幼儿进行简单回答)
师:我知道每个小朋友都很想去尝试了,但在小朋友装饰前,老师有几个要求:
竹筒画和在纸上画画不同,把它竖起来画,边画边转。
在装饰时,要注意颜色的搭配。
安静的在自己的座位上画画,不要走来走去。
5、作品欣赏。
师:你觉得哪个竹筒装饰的漂亮?为什么?
四、 拓展活动
师:竹子不但可以用来画画,还有很多用处,你们知道吗?我们可以用她来演奏歌曲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能了解0所代表的概念。
2、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数字"0",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作力。
3、感知数字"0"在生活中用处。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1、《五只小猴荡秋千》手指谣。
2、五只小猴荡秋千图片。鳄鱼一只(手偶),0~5数字卡片及对应数量的小猴图片。
电视遥控器(频道),温度计(温度),计算器和手机(数字),尺子,微波炉和洗衣机(时间)旋钮上数字"0"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初步理解数字"0"的含义。
(1)教师出示小猴荡秋千图片,引起幼儿兴趣。教师和幼儿一同玩《五只小猴荡秋千》手指游戏:
五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四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三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两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一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没有小猴荡秋千~随着游戏结束,教师提问:
——小朋友们,你们是否发现小猴子越来越少了?
(强调最后一句:没有小猴荡秋千)——为什么会越来越少呢?
(被鳄鱼吃掉了)
(2)重复手指谣,根据手指谣内容依次出示小猴图片及相应数卡5只→4只→3只→2只→1只→没有
(3)提问:"没有"怎么表示呢?
(引出"0"的概念,"0"就是没有)
2、认识数字"0"的外形特征,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作力。
(1)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说一说"0"像什么?
(2)引导孩子上台画一画。
3、认识数字"0"其他含义,感知数字"0"在生活中的用处。
(1)发散幼儿思维,启发幼儿说说"0"的其他含义。
——没有一只小猴子了,我们可以用"0"表示,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0"呢?它用来表示什么?
教师根据图片进行小结:
微波炉和洗衣机旋钮上的"0"表示时间;温度计的刻度上的"0"表示温度的度数;遥控器按键上的"0"表示频道;尺子刻度上的"0"表示起点;计算器和手机,电话以及电话号码里的`"0"表示数字。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课外多多寻找生活中的"0",并与其它幼儿一同探讨其所代表的意义。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这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我们中班年级组围绕民间故事《马兰花》这个主题分别进行了教学活动的设计,我从美术领域对这主题进行了自己的设计。孩子都喜欢色彩鲜艳又丰富的东西,在秋天这个季节,在她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漂亮的色彩,多彩的颜色调动着孩子观察的兴趣、求知的欲望,给孩子们美的感受。孩子在寻找、观察、比较、操作的过程中会惊喜地发现大自然、大社会的万事万物是那么的美丽,色彩是那么的丰富,她们会感受世界是那么的五彩缤纷。《纲要》中明确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从马兰花入手,让幼儿尝试用点画的方式在墙壁上作画,最后抓住文中幼儿非常感兴趣的咒语设计了充满趣味性的.游戏——咒语变变变,也是活动中的隐性目标,从而促进幼儿对色彩的认知、情感等多种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将故事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养成教育内容和操作常规结合。
活动目标:
1、欣赏与感受大师的作品,在尝试创作的过程中,欣赏色与色交融所带来的色彩变化之美。
2、学习在墙壁上用点画的方式作画,体验玩色活动的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各种朋友色颜料、抹布、排笔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师:你们还记得马兰花的故事吗?
师:故事里的这朵马兰花非常的神奇,它能让勤劳的人实现愿望!在马兰山上,开满了这些神奇的马兰花,风儿轻轻一吹,马兰花儿飘了起来,它飘啊飘,飘到了天空中,飘到了树林里,美丽极了!有一位名叫几米的画家,把这样的美景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二、播放课件,幼儿欣赏作品
师:几米画家的画是怎么样的?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像什么?
师:几米画家画的就是飞舞的马兰花。
师:老师在画里面还发现了好朋友色,你们看见了没?除了黄色和橘色是朋友色,你们还知道有哪些颜色是朋友色?
师:那你们知道这幅画是怎么画出来的?
教师引导幼儿感知点画特点,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点画。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着几米画家画一画马兰花,谁想来点一点试一试?
师:这种画画方式叫做点画。
三、教师讲述操作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今天作画和以往不同,是画在走廊墙上,请小朋友自己找朋友商量,三人一组,用点画的方式合作画墙壁画。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游戏环节——咒语变变变
师:故事里面的马兰花可是一朵神奇的花,你们还记得里面的咒语是怎么念的吗?
师:老师我来念一念咒语,请你们和马兰花一起帮我实现愿望吧!
师:“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请所有的女孩子都蹲下来!”我数一二三!一。。。二。。。三!
师:真的帮我实现愿望了!那我再许一个愿望。“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请帮我把所有的画笔都放回桶里!”我数到五,一。。。二。。。三。。。四。。。五!
师:收拾得真干净,“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帮我把所有材料都放回指定的纸箱里!”我数到十,一。。。二......
师:我许的愿望都实现啦,你们想来试一试吗?找自己的同伴来念一念咒语吧!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本着开放性的原则,在创意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开放的环境,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提问,鼓励幼儿根据提问进行思考、回答,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独特的想法,开放性的接纳他们的意见。快乐的原则。我在活动中应本着让幼儿在活动感受快乐的宗旨,所以整个活动设计都是比较轻松愉悦的,营造快乐至上教学氛围。
但在活动中仍有很多需要改进。首先是,在幼儿作品呈现效果来看,幼儿点画,点分布较散,目标中“色与色交融”没有很好的完成,所以在幼儿示范环节,教师应该拓展幼儿经验,给幼儿“重叠”的知识经验,“花瓣飘下来,会不会两片重叠在一起?有的花瓣飘啊飘,孤零零落在角落。”还有就是,操作前规则要求讲述不够明确,幼儿一开始画到了另一面墙。
中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蒙德里安作品,大胆用横竖直线设计格子布。
2.用色块进行装饰格子布,体验创造美的乐趣。
教学准备:
相关的PPT、操作画纸、调好的颜料、排笔、黑色油画棒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用横竖直线设计格子布,用色块装饰格子布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运用法、观察法、示范讲解法、操作法
教师活动:
一、引导幼儿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引出主题。
1.通过课件出示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线条和色块。
(1)老师带来了一些特别的图画,请你们看看这幅画上有什么?
(2)它们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你还发现画里有什么?(黑线)
2.教师小结师:这些画都是一个名叫蒙德里安的画家画的,这些画上虽然只有黑色的线条和几个彩色格子,但看起来非常漂亮,真神奇!
3.组织幼儿欣赏蒙德里安的"格子"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人们都很喜欢蒙德里安的画,就把这种绘画风格用到了生活的各个地方。(出示他人参考蒙德里安作品风格设计的服饰、建筑物等图片,如:格子衣服、格子鞋子)师:你还看过怎样的格子物品?
二、出示范作,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操作方法。
师:许多人把蒙德里安的作品变成了可以穿的、用的东西,老师也设计了几件衣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谁来说说老师是用了什么方法?怎么画的?
三、教师示范操作用黑蜡笔打出线条,用色块进行装饰。
四、组织幼儿操作指导幼儿先用油画棒设计格子,要求用横竖直线从最顶端画到最末端;涂色块时注意不混色及颜色之间的间隔。
五、结束活动:
展示作品,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设计的格子布可以做什么。
幼儿活动幼儿仔细观察大师的作品,并根据教师的提问做出回答幼儿听教师的小结幼儿欣赏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问题。
观察老师的范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幼儿说出用油画棒画格子,用颜料涂色块。
幼儿观察老师的操作方法。
幼儿操作幼儿操作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格子布可以做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帮助幼儿了解大师的作品,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大师的作品。
将大师的`作品延伸到生活中,为后面的操作做铺垫。
出示范作,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和兴趣。
帮助幼儿明确操作步骤及要求。
指导幼儿大胆操作,学习用直线打格子的技能,提高绘画水平。
拓展经验,体验创造美的快乐。
活动反思: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一个美术活动,名字就叫做“格子布”!本次活动中,我们主要是希望可以通过欣赏格子布,了解什么是格子布,继而学习用横线和直线交叉画格子布。在引题的时候,我利用班级里几个穿格子衣服,让孩子们在欣赏格子布的线条走向的同时,明白交叉的线条才能变成格子布,线条密一点,格子就小一点;线条疏一点,格子就大一点。欣赏之后,我将实物的格子布转换成作品,边画边讲解,让孩子掌握作画的技巧——从纸的一端画到另一端,尽量将线画得直一点。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涂色,要求往一个方向涂色。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对线条的掌握比较好,基本上都能将格子布画得很好,只有个别孩子的起始端是从纸的中间开始的。在涂色的时候,很多孩子能换着油画棒进行涂色,但是我发现这个作品的纸太大了,孩子们涂色来不及,只能拿回家去涂色。
中班教案 篇5
每次,和孩子们讲《每一次》这个绘本故事,都会深深地感动,不仅仅是孩子.还有自己一也曾将这个故事带到不同的地方,给不同的孩子讲,不同的孩子,同样的感动。有几次,素不相识的教师突然会问我,你是不是陈老师,观摩过你的活动“每一次”,太感人了……我不禁会想,到底是什么感动了所有人。随着我一次又一次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这个美丽的故事,我的感受越来越深,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充满了爱与温暖的情感之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去获取一种心灵的感悟与驰骋呢?从这个故事的教学中,我的体悟颇深。
绘本故事《每一次》由理查德.爱德华兹(Richard Edwards)文,苏珊.文特尔(Susan Winter)图,漪然翻译。故事描述了一只小熊和妈妈每天都无忧无虑玩最喜爱的捉迷藏游戏,从春天玩到秋天。有一天,小熊独自悄悄跑远了,任凭它怎样的呼喊,都听不到妈妈的回答。就在它最孤单、害怕、恐惧、无助甚至绝望的时候,却听到了妈妈熟悉的声音。整个绘本图文并茂,传递了深深的母子依恋之情,更表达了无论小熊躲到哪里,每一次妈妈都能把小熊找到的坚定心声。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主要情节,能大胆讲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感知故事中“每一次”的内涵。
2.为小熊和妈妈相亲相爱的亲情感动,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感人片断。
活动准备
故事PPT,配乐《爱的礼赞》《午夜之光》《圣母颂》的选段。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
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观看PPT同时聆听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回答教师的问题。
(二)幼儿完整欣赏配乐绘本故事《每一次》
1.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2.师: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
(三)分段重点欣赏
1.欣赏小熊与妈妈捉迷藏的画面。
2.讨论:为什么每次妈妈总是不慌不忙、一下子就把小熊找到了?
3.幼儿欣赏小熊跑丢后的画面并讲述。
4.讨论:故事里原来小熊想把“每一次”说几遍的,后来说了几遍?为什么?
(四)跟随PPT画面的播放,幼儿回忆并尝试讲述故事
师:这个故事真感人,有的地方让人感到很快乐,有的地方让人感觉有些担心也有些害怕,还有的地方又让人感觉非常感动也很幸福。我们再来好好欣赏这个故事,也可以自己来看着画面讲讲这个故事。
交流分享与总结:
1.师:说说你和妈妈的那些像小熊和熊妈妈一样相亲相爱、让人感动、幸福的事情。
2.总结:不管小熊走到哪里,每一次妈妈都能把他找到,因为小熊是妈妈的宝贝。我们每个小朋友也都是妈妈的宝贝,所以,无论走到哪里,妈妈也总能把我们找到!
一、故事导入的设计有赖于对作品深入解读与感受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对教材的深入审议,文学作品尤其如此。教师只有对作品进行仔细地分析,深入地感受,才能将作品中最重要的审美价值充分挖掘出来,把握住作品动人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思考如何将作品有效地传递给幼儿。此时,教学设计的思路也就应运而生。故事绘本《每一次》的文字与画面,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无时不透出的温暖:铺着树叶的洞穴,夏日的阳光,蓝色的河水,每幅画面都色彩明朗,小熊和妈妈在这样一个明亮而温暖的世界里,快乐地游戏,就像我们和自己的孩子一样。由此,我马上就链接到教学,我把故事的引入设计为让幼儿欣赏小熊和妈妈捉迷藏的画面,引导幼儿关注画面上的两只熊在干什么,关注这两只熊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幼儿一下子关注到故事的主要角色,猜想两只熊之间的关系(母子、父子、大小),注意到故事中贯穿始终的捉迷藏游戏,让幼儿带着自己的猜想进人故事,带着问题来欣赏故事。所以,我的开始部分提问是这样设计的:
1.欣赏前提问:看,画面上有谁?感觉它们好像在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它们好像在玩捉迷藏游戏的?
2.你觉得大熊会是小熊的什么人呢?(教师介绍小熊的名字——珂皮珂)
3.提出倾听故事的要求: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关于小熊珂皮珂的故事,名字叫《每一次,珂皮珂》,听一听,它们究竟是谁?故事里究竟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
二、角色特征的把握有赖于对作品用心揣摩与表达
小熊像所有小孩子一样调皮、好奇而且依恋妈妈,它会将自己藏在各个不同的地方.对妈妈说“你找不到我啦”,然后等着妈妈不慌不忙地走过来,充满爱意地说:“哦,我能找到你!”就这样确认了温暖一直在身边,这种感觉实在太熟悉了。这样的情绪情感如何正确、恰当地传递给幼儿?对这个故事的讲述方式,需要进行分析:春天、夏天、秋天,季节在不停变化,每一次小熊躲藏的地点也在变化,但爱却始终没变。因此,在讲述故事时,要用心揣摩,对小熊每一次躲藏的环境、情境的静态性描述语言,适合用一种比较轻松、略慢的、直白叙述的语气去讲述。关于小熊躲藏的动作,对妈妈的呼喊:“你找不到我啦。”妈妈寻找小熊时的神态,对小熊的回应:“哦,我能找到你!”这些动态性描述语言,则适宜用一种轻松、愉悦,怀着宝宝对妈妈撒娇、依赖,妈妈对宝宝慈祥、关爱的情感语气去讲述。另外,教师在讲述妈妈和小熊之间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时要有一定的对比,通过合适的语气、适宜的节奏、恰当的停顿、真挚的感情,让这两个角色的个性特点和情感的变化直达幼儿的内心。
三、故事内涵的表现有赖于教学设计的到位与巧妙
故事的高潮从小熊趁妈妈不注意,悄悄地跑了开始。小熊带着妈妈总能找到自己的心态独自去外面的世界,它毫不犹豫地跑过小河,爬过山丘,躲进绝妙的藏身地。可是这一次,它一再的呼喊,却再也听不到妈妈的回应。小熊在深夜的森林孤单地徘徊,浑身发抖,不知所措。这时,有谁正拖着沉重而缓慢的脚步在向小熊靠近,小熊在极度恐惧中想起妈妈的温暖,不住地喃喃低语:“你找不到我啦。”意想不到的是传来了妈妈坚定而有力的声音:“哦,我能找到你!”这就是故事感人至深之处,让人不禁热泪盈眶。为了让幼儿能深入地体会到故事的内涵,我认为最感动自己的地方一定也是孩子最敏感、最动情之处。因此,我在教学环节三组织幼儿故事欣赏时,注意了分段讨论与重点欣赏的巧妙结合。过程如下:
1.教师提问:“在这个故事里,什么地方让你感觉很快乐?妈妈和小熊是怎样捉迷藏的?”由此引导幼儿重点欣赏小熊和妈妈捉迷藏的愉悦画面,随意地模仿、扮演妈妈和小熊游戏的情景,体验母子亲情的自然流露,小熊和妈妈的相亲相爱。
2.讨论:“每次妈妈为什么总是不慌不忙、一下子就把小熊找到了?”讨论的设计是为了能引发幼儿发自内心的思考,透过现象认识到:无论小熊走到哪里,妈妈的眼光始终伴随着小熊,这就是爱与温暖的力量。
3.教师提问:“故事讲到什么地方让你感觉很担心?”以此引导幼儿重点欣赏并讲述故事中小熊跑丢后的情景。幼儿通过讲述,与同伴分享自己体验到走丢后的恐惧和再次回到妈妈怀抱的惊喜和温暖。
4.讨论:“故事里原来小熊想把‘每一次’说几遍的,后来说了几遍?为什么?”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幼儿更深入思考与体验,当小熊回到那个铺满了明亮的黄色树叶的港湾,躺在妈妈温暖而宽厚的怀抱中暖暖的睡去,是那么的安心、舒适与幸福。
四、情感共鸣的有效生成有赖于情境与音乐的交融
艺术各门类是相通的,有效的整合可以使作品更具生动、形象、传神的特性,突出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整体性美感。根据《每一次》故事中情绪情感不同的段落,我分别选择了《爱的礼赞》、《午夜之光》和《圣母颂》三首乐曲为作为讲述的背景音乐。《爱的礼赞》为典型的小夜曲风格,小提琴奏出饱含深情的旋律温婉动人,柔美甜蜜温馨,洋溢着甜蜜幸福的味道,与故事中小熊和妈妈幸福地从春天到秋天玩着捉迷藏游戏的情景十分吻合。《午夜之光》乐曲中神秘、安静中略带紧张的情绪,能很好地渲染小熊在深夜蜷缩在大树背后,孤单、无奈、慌张、无助的情绪。《圣母颂》的乐曲中,饱含的父女之情,溶进了经历坎坷体验痛苦后,对幸福和未来的憧憬,感情不断升华。它与历经迷路、寒冷、孤单、恐惧后终于回到妈妈怀抱的小熊的情绪十分相似。在这个故事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让幼儿倾听,感受,用自己深情、投入的讲述,配以和谐的音乐、优美的画面,让孩子不知不觉进人文学表达的情绪情感中,用深人的感受切实打开孩子的心扉,引发孩子表述自己和妈妈间也曾发生过的动人一刻,自然地从小熊的角色回归到自我,真实地为自己的妈妈所感动,为亲情所激励。
一个感人的故事,激起了教师教学的智慧,引发了孩子心灵深处最温柔的爱,让师生共同经历了一次美好的情感之旅。我想,这就是教育的美妙之处吧!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蒙德里安的代表作,观察其中的格子画的特点。
2.体验尝试利用格子画的特点去大胆设计作品。
活动准备
红黄蓝颜料,幼儿每人一块画板,毛笔,课件ppt,剪刀,黑色长条即时贴,箩筐,小毛巾。
活动过程
一、介绍蒙德里安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要来认识一位有名的画家他叫蒙德里安,是一位荷兰的画家。
二、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了解其特点。
1.出示第一幅画《红黄蓝的构成》
这幅画名字叫《红黄蓝的构成》,是由黑色线条和红黄蓝色块组成的`。
2.出示第二幅画作《伦敦构成》(见图2,这幅作品以黑色线条为主,点缀了几个彩色格子),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线条。
3.出示第三幅画作《构图c》(见图3,这幅作品色块突出,线条有粗有细),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色块。
三、介绍材料,幼儿操作。
1.教师讲解介绍材料。
示范怎样正确的涂颜料,要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并留有留白的地方,画才漂亮。请一个幼儿上来试一试
2.幼儿自由选择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
四、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此活动,让幼儿知道牙齿的用途,怎样保护它,从而体会到牙齿健康很重要。
2、发展幼儿小肌肉及手眼协调的能力,培养幼儿剪贴技能。
活动准备:1、粘有唇形的纸板,剪刀(与幼儿人数相等)。
2、长条形画线的纸若干(背面巾有胶条)。
3、挂图两张,装垃圾的小盒四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出课题
教师用优美简单的语言指出“露齿的'微笑”真的很美。
二、讨论牙齿
1、牙齿很重要,它有什么用呢?
(吃饭、撕咬食物、咀嚼食物、帮助发音等)
2、如果没有牙齿会怎样?
(食物不能咀嚼碎、你会生病、会胃痛;没有牙齿说话会不清晰;你的脸会不美丽,会变形等)
3、引导幼儿讨论怎样保护牙齿;
(1)注意少吃甜的东西
(2)早晚要刷牙常涑口
(3)换牙期不要用手乱摸牙,等等
三、美术活动:露齿的微笑
1、出示我“露齿的微笑”,引起幼儿的兴趣。
2、示范剪贴的方法:
要求粘的牙齿要像你的牙齿一样坚固,请你按住后在心里数1、2、3、要整齐不要放到外面会很难看
3、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评价幼儿作品并简单小结
结束部分:提醒幼儿要注意歪的及龋齿应上医院治疗
延伸活动:我们都希望有美丽的露齿的微笑,请幼儿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讲给小妹妹、小弟弟们听,将自己的作品送给小弟弟、小妹妹们看。
中班教案 篇8
教案的基本内容
1、教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可以一个教学内容(单元)或一次课(2-3学时)编制一个教案。
2、根据幼儿年龄和接受能力,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到年龄段,来设计内容。
3、教案设计要有自己的风格,幼儿具有极强的探索欲,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利用道具、游戏、引导、手工等步步引入课程。
4、教案编制基本格式
教学章节或主题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授课班级:
活动目标、要求:(教学目标一般说应包含知识教学、能力发展和思想教育三方面内容,教学要求是指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等层次)
活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即可确定为教学难点。
活动准备:是指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都要用到什么,以及在课前需要准备什么等。在这里面有材料准备、环境准备、经验准备、知识准备。
活动过程:(体现教学步骤,包括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教学进程)
这一部分是授课的重点,因课程和不同的教师教法各异。应包括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等环节。这一部分的编写要做到教学步骤、内容纲要和教法设计相结合,不仅便于教师自己课堂教学,也便于别人(甚至外行)亦能通过阅读教案而了解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情况和本堂课讲授的内容要点。
活动延伸:(布置手工或与家长的互动等)
(活动评价):教师可以自己做教学过程中的感想及启发总结,便于个人的存档及提升。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玩玩中,尝试按要求(大小、颜色和形状)帮助小兔找萝卜。
2、体验游戏的快乐。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认识各种颜色形状和大小
各种大小颜色形状不一样的萝卜
【活动重点】尝试按一维特征找萝卜
【活动难点】尝试按二维特征找萝卜
【活动过程】
一、参观小兔的萝卜园——了解萝卜的不同特征
(在参观小兔萝卜园的情境中,引导幼儿发现萝卜的颜色、大小和形状都是不一样的。)
1、看看谁来了?
2、小兔在萝卜园里种的萝卜都丰收了,它去拔了好多萝卜。
3、你们发现这些萝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小结:原来这些萝卜的'大小、颜色、形状都不一样。
二、运萝卜——尝试按一种特征运萝卜
(在运萝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按颜色和大小一种特征帮助小兔找相应的萝卜。)
1、小兔子种了这么多萝卜,要请你们一起帮它来运萝卜,你们要按照小兔子的要求运萝卜。
2、小兔子要请你们运一个大萝卜和一个小萝卜。
3、小兔子还要请你们运两个颜色不一样的萝卜。
4、说说你帮小兔子运了什么颜色的萝卜?
小结:你们都帮小兔子运了大小和颜色都不一样的萝卜,谢谢你们。
三、送萝卜——按二种特征送萝卜
(在送萝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按颜色和形状二种特征找萝卜,发展幼儿二维思考能力。)
1、我们帮小兔子运了这么多萝卜,现在小兔子要把萝卜送给其他小兔子。我们帮她一起送吧。
2、请你们送两个颜色和形状都不一样的萝卜给其他小兔子。
小结:你们不但送给了其他小兔子不一样颜色的萝卜,而且这些萝卜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活动反思:
1、讲故事要有技巧,第一遍时要单纯的绘声绘色的讲,不要有自己加进去的语言,故事简洁的语言都是经过思考组织过的。可以让幼儿一个一个进行短句回答,学习几个具体书面短句。
2、知识不是生硬的灌输给幼儿的,需要通过提问解答,进行理解,加深印象。问题要细致具体,难度适当,使幼儿够得着。
3、提问时,要大胆,要请幼儿一个接着一个,来回答问题,发表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多说多认真听讲,这样可以使知识更加深入,更易被接受,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的氛围。相比于第一次,这次我已经有一些进步。
4、幼儿对图片兴趣很好,能够十分认真的观看,并进行理解,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增加图片、视频、音乐等更加具体有趣的形式。
5、通过这堂语言故事课,可以看出幼儿对颜色的认知比形状好,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可以多多引导幼儿对形状的认知。
6、小班幼儿的一节课时间应该为15—20分钟,不宜拖长,所以教师在组织语言时要简洁。我在提问时,想让幼儿回答一句完整的句子,以及对形状的描述,这个要求太高。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教案09-17
中班的教案03-30
(精选)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经典)07-25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选)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0
中班教案【精选】07-27
【精选】中班教案08-16
中班教案[精选]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