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0 09:26:35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8篇(通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8篇(通用)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家用电器、交通工具、植物、动物(每组幼儿一套),再增加一套大的操作材料。

  幼儿记录用的表格人手一份(记录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记号笔人手一支。

  字卡:有生命的、无生命的。

  白纸两张,记号笔一支。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生命的含义。

  能够区分生活中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体。

  活动过程

  1、出示操作材料,引起幼儿进行分类活动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好多物体的卡片,请你们按它们的特征分类。"(请3--4位幼儿到前面进行操作)。

  (2)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分类情况,并说出自己是按照物体的什么特征进行分类的。重点:按照家用电器、交通工具、植物、动物这四个类别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理解什么是有生命的、什么是无生命的。

  (1)引导幼儿说出植物的特征,并用幼儿认为合适的标记记录下来。(植物能够长大、会呼吸、能够繁殖后代、需要喝水、需要营养……)

  (2)引导幼儿说出动物的特征,并用幼儿认为合适的标记记录下来。(动物能够长大、会呼吸、能够繁殖后代、会运动、需要喝水、需要营养……)

  (3)引导幼儿找出植物和动物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像植物和动物一样,能够长大、会呼吸、需要营养、会运动、能够繁殖后代的物体,我们叫他有生命的物体。(出示字卡"有生命的")

  (4)引导幼儿发现家用电器、交通工具是没有生命的。

  教师小结:像家用电器、交通工具一样不能长大、不会呼吸、不会繁殖后代的物体,我们叫它无生命的物体。(出示字卡"无生命的")

  3、引导幼儿发现我们周围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体。

  师:"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物体,请你找一找哪些物体是有生命的,哪些物体是没有生命的,好吗?"请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到户外找找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体,并用记号笔把它们记录下来。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继续探究各种绳子的玩法及用途。通过绳的多种玩法,激发幼儿用绳锻炼身体的兴趣。

  2.让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培养合作意识。

  3.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能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通过绳的多种玩法,激发幼儿用绳锻炼身体的兴趣。

  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长绳短绳若干。录音机,音乐磁带(做做热身操和放松动作时用)。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听音乐做律动进入活动场地,然后让幼儿做热身操活动一下。

  2.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绳子)过去我们已经知道了绳子的好多种玩法,你们还记得吗?(记得)那下面老师和小朋友们先一起来复习一下过去我们玩过的绳子游戏吧。

  (1)揪尾巴:

  幼儿幼儿两人一队,各自在后腰带上系上短绳子当尾巴。游戏开始,四散跑开,每一对幼儿要想办法捉到对方“尾巴”,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尾巴”。先抓到对方“尾巴”者为胜。

  (2)踩绳跳:

  每人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两手捏住绳子的两端,双脚踩在绳子的中间部位,两手拉紧绳子,双脚用力前跳。

  (3)走小路:

  两条绳拉成相距有一定距离的平行线做小路,幼儿在小路中间走,踩绳、出绳为犯规。

  (4)顶绳:

  幼儿把绳子顶在头上走,掉下绳子为犯规,锻炼幼儿的平衡性。

  (5)走钢丝:

  把绳子拉成——或S形,幼儿踩绳前进。

  3.和幼儿谈话,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这么多绳子玩法,今天看谁能想出更好玩的方法,好吗?

  (1)让幼儿自由分散玩绳:

  可以让孩子自由选择绳子玩耍,探索不同的玩法。提醒幼儿互相合作进行游戏。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2)幼儿想出玩法后,教师和想出玩法的幼儿一起给小朋友们示范。

  4.今天小朋友们又想出了绳子的这么多玩法,那老师把小朋友想出的玩法,编到游戏中去,让小朋友一起来玩游戏好不好。把幼儿分成几组,每组幼儿玩一种游戏,熟练以后可以交换游戏来玩,每种游戏每个幼儿都必须知道游戏的玩法并且都会玩。

  (1)给娃娃打领结:可以集体玩

  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各队第一名幼儿手拿短绳当领带站在起跑线后。游戏开始,教师发令,幼儿去给娃娃系好领带后返回并拍第二个幼儿的手,比赛依次进行,快的.为胜。

  (2)左右行进跳:10人一组

  把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一条绳子拉直在地上,各队第一名幼儿在绳的两边左右轮换进行跳,直至终点后,跑回排第二个幼儿的手,比赛依次进行,快的为胜。

  (3)跨小河

  将两条绳摆成35cm平行线为小河,幼儿练习跨过小河。

  (4)钻绳

  两人牵紧绳子的两端,全班幼儿依次从绳底钻过。

  (5)跨绳

  绳离开地面20cm高,幼儿依次从绳上跨过。

  (6)摇绳:幼儿自由玩

  幼儿用一手拿绳,随便摇,向小蛇一样。

  (7)挑扁担:

  幼儿两手拿绳放在肩头,做挑扁担状,可以两个幼儿一起玩,也可以自己玩。

  (8)摆图形跳:幼儿自由玩

  幼儿可以把绳子摆成任意一个图形,跳着玩。

  (9)踢毽子:幼儿自由玩

  幼儿一手拿绳,用脚踢,想踢毽子一样。

  (10)开火车:全班幼儿一起玩

  幼儿双手拿绳,套在前面幼儿的身上,开火车,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

  (11)跳绳:幼儿自由跳、两人带着跳、两人轮绳,一人跳绳。

  5.放松活动:

  小朋友们刚才又想出了各种玩绳的好方法并一起玩了绳子做了游戏,一定有点累了吧,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来放松一下。随音乐和幼儿做一

  些放松动作。

  6.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们都表现不错,回家后把我们今天刚学的玩绳游戏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做,好吗?

  7.收绳:教会幼儿把绳子盘好,有利于下一次玩时,方便取。

  活动反思: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本活动我觉得充分调动起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能够主动积极参与探索绳子的变化,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以往的老师教,幼儿被动地学。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了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了探究活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并获得了自我认知、身体运动、语言、思维力、想象力等方面的相关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科学现象在幼儿的身边时有发生。一天孩子们看到门口排列整齐的自行车一辆接一辆全倒了,他们对这些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为什么碰倒第一辆车,后面所有的车都倒了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在发表自己的想法。看到孩子们充满好奇,又急于知道答案的迫切心情,我设计了这次活动。通过观看“多米诺骨牌”表演以及操作积木块,引导幼儿观察力的传递现象,感知力的传递。让抽象的.力的传递原理通过直观的现象来感知理解,从而让孩子们懂得用科学的知识去解释周围的现象,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

  【活动目标】

  一、仔细观察、初步了解力的传递现象,积极探索木块排列的距离与力传递快慢的关系。

  二、学会与同伴合作和交换玩法,分享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已玩过弹珠、打保龄球、打桌球,积累力传递经验。

  二、物质准备:排列线路图(1)(2)若干,记录表若干、每人17块木块、铅笔一支,多米诺骨牌表演录像带、轻音乐,投影仪、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木块,请小朋友想想可以用它做什么游戏。

  二、观看大型多米诺骨牌表演录像,引导幼儿观察木块是如何排列和倒下的。

  (一)引导幼儿观察木块是怎样排列的?

  提问:木块是怎样排列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木块是怎样倒下去的?

  提问:

  1、你看到了什么?木块是怎样倒下去的?

  2、怎样让木块一块接着一块地倒下去?

  三、幼儿自主探索如何排列木块才会连续倒下。

  (一)自由探索

  1、请小朋友把木块立在地面上,试一试,怎样排木块,才能让它连续地倒下去。

  2、幼儿自由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获得成功。

  3、表达交流。提问:成功了吗?怎样做成功的?

  (二)探索“距离远、距离适中、没有距离”这三种情况木块倒下的现象。

  1、出示观察记录表、路线图并介绍使用方法。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路线图:三行排列图有什么不同?

  (2)介绍记录表的使用方法:能连续倒下的(√) 不能连续倒下的 (×)

  2、交代游戏规则:每人一张线路示意图,把线路示意图垫在下面,分别按图上画的三种排列方式,把木块一一对应摆放上去,然后,推第一块木块,看看哪种排列方式上的木块能连续的倒下,并做记录。

  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仔细观察。

  4、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交流,知道木块排列和连续是否倒下的关系。

  提问:

  (1) 你发现了什么?

  (2) 哪种摆放方式能让木块一块接一块倒下?为什么?哪种摆放方式不能?为什么?

  四、幼儿合作游戏:探索木块排列距离与木块倒下速度的关系。

  (一)出示线路排列示意图,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两行线路图有什么不同?

  (二)交代游戏规则:

  6个人一组,每组选一张线路示意图,把线路示意图垫在下面,每三个人选一条路线,按图上的位置,把木块一一对应的立在线路图上排列。排完后,拿一支铅笔轻轻地同时推两组的第一块木块,仔细观察两条路线的最后一块木块,看看有什么发现,可多试几次。

  (三)幼儿合作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引导幼儿表达交流。

  提问:

  1、你发现了什么?

  2、在一样的距离里,木块排列距离近一点和远一点,哪种倒下的速度快?

  【活动延伸】

  科学区:引导幼儿设计路线,看看还有那些路线能让木块一块接一块的连续倒下,哪些路线能让木块到下的速度更快。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自然界中一些具有特殊特征的植物。

  2、知道植物跟人类的密切关系,能把收集到的有趣的信息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奇特植物的图片(含羞草、防盗草、猪笼草)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发孩子兴趣。

  1、教师:"智慧树节目又开始啦,我们的口号是:'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智慧树乐园。耶!'(师幼一起说)今天的节目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引起幼儿的兴趣。

  2、展示图片,描述植物的特性。

  3、提问:你认识它们吗?知道它们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它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

  二、自由尝试探索:

  1、再次出示含羞草、防盗草的图片。让幼儿去看一看,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视觉、触觉等感受植物的奇异特性。

  2、引导幼儿说说:含羞草是怎么变化的?接触防盗草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

  含羞草:又名感应草,轻轻触碰这种植物的叶片会立刻紧闭下垂,呈含羞状。

  防盗草又称植物猫,当人及 猪、羊、禽、牛、马等动物触碰时,接触处就会像被电击火烧般的奇疼怪痒。将干草放在粮仓周围,老鼠碰到就立即逃之夭夭,所以也有"植物猫"之称。

  3、拓展幼儿对奇异花草的认识。

  说出自己见过的'奇特植物向同伴介绍。引导幼儿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植物的名称是什么?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生长在哪里?

  三、活动延伸:

  为了幼儿进一步对植物兴趣,可以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搜索资料,拓展对植物的认识。

  四、活动反思:

  通过教学活动,能让幼儿对花草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在幼儿园中,幼儿对这些有关植物的知识和经验是零散的。需要教师能帮助幼儿形成一个有关植物的比较完整的概念,更需要的是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花花草草的美好情感。在本课当中,幼儿们能和我互动的不是很好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幼儿更多的去发现花草的秘密,去激发幼儿探索植物世界奥秘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一、 教学目标

  1、 鼓励幼儿愿意将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用语言表达。

  2、 幼儿能够根据需要解决问题,选择恰当的工具,激发幼儿对探究活动的兴趣。

  3、 初步尝试记录的方式。

  二、 教学准备

  a) 教学试验材料:

  印章、记录图表;大盆6个、小筐4个、夹子4个、漏勺4把、透明托盘12个、花生、小米。

  b) 科学术语及词汇:漏眼

  c) 可能的难点:工具的使用

  d) 学生的课前准备:用手分沙子和石子

  e) 实验记录:用表格形式记录结果

  f) 时间安排:25分钟

  三、 教学过程

  a) 情景引入:

  1、“伙房的叔叔不小心把花生和小米混在了一起,他想请咱们班小朋友帮助他把花生和小米分开”

  2、出示各种工具,与幼儿共同认识工具以及简单的功用。

  夹子、小筐、漏勺

  b) 猜想预测:哪种工具分得又快又干净?

  c) 问题探讨: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d) 分组实验与记录

  (一)第一次实验

  1、幼儿自选工具,把花生分拣到托盘里。(停止时,要求幼儿把工具放回原处整齐) 1、 讲解认识记录表,进行记录:用自己的印章在所用工具对应的格子内记录。

  2、 幼儿分别来讲讲用工具分花生和小米的情况。

  3、 依次看各组使用不同工具后的结果。

  4、 集体记录分得又快又干净的工具。

  (二) 第二次实验

  5、 提出要求:仔细想一想哪种工具你还没试过,请再换种工具试试。

  6、 记录再次实验用的工具(记录方式培养:看看这是第几次,在哪个格子里记录)

  7、 观察记录结果,哪种工具分得又快又干净?记录在表格中。

  f) 集体总结:

  “今天我们发现用小筐分花生和小米又快又干净,为什么小筐能分得那么快?”

  幼儿观察小筐并与其他的几种工具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小筐有眼,可以把小米漏下去,把花生留在筐里,所以分得又快又干净;漏勺也有眼,但眼儿太小,小米漏不下去,所以不能把花生和小米分开;夹子能分开,但是一次只能夹一个,太慢了。

  四、 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让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尝试使用小工具把混在一起的小米和花生分开,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这些常用工具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工具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弹性”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探索有弹性的物体,初步认识物体的弹性,并了解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尝试改变物体的弹性,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1)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搜集若干有弹性的物体,如弹簧及带弹簧的物品(弹簧秤、拉力器等)、松紧带、橡皮球、海绵等,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自由活动时操作。

  (2)搜集有关物体弹性的图画或文字资料。

  2、记录纸、笔、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1)认识材料。

  “小朋友,桌子上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许多东西,快看看都有些什么?”(引导幼儿一一说出桌子上的材料)

  (2)自由探索弹性物体,并进行记录。

  “请小朋友们都来玩玩这些东西,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发现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下来,可以画,也可以用文字表示。”

  (3)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纸张贴在展示板上。

  2、分享交流,了解物体的弹性特征。

  (1)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与记录。

  “谁来介绍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有针对性地请记录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到前面来介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进行汇总记录,将幼儿的发现及时记在大记录表中。

  (2)讨论幼儿的发现,了解物体有弹性。

  “小朋友们的发现我们都记了下来。大家仔细看看,从结果里你发现了什么?” 请幼儿充分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3)小结弹性经验,提升所有幼儿经验。

  3、扩展幼儿经验,了解弹性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有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用来干什么?它有什么好处?”引导幼儿联系实际,回忆生活中弹性的作用,给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的方便等。

  4、发散幼儿思维,将幼儿弹性经验提升。

  “弹性有这么多好处,如果让你来当设计师,你想用弹性的东西做些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更舒服更方便?”

  5、尝试将铁丝变成弹性物体,引发新经验。

  (1)观察铁丝,提出挑战。

  “铁丝有没有弹性?我们能不能把它变得有弹性?大家一起来试试。”幼儿自由探索。

  (2)小结:铁丝弯了几圈后就有弹性了。弹簧就是这么做成的。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用弹簧、松紧带、海绵等进行一些小制作。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对镜子的操作活动,使幼儿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

  2.通过交流,让幼儿了解镜子的种类和用途.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分析能力及初步的尝试精神.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

  2.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上面标有数字“1”、“2”、“3”)

  3.放大镜、凸透镜、凹透镜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认识镜子.

  师:今天老师带了个谜语给小朋友猜,谜面是: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你问它是谁,它说你知道.你们猜到是什么吗?

  二、自由探索镜子的奥秘

  1.师:对,是镜子.你们想不想拿镜子照一照、玩一玩?

  2.师:但老师有个要求:拿到镜子后,看一看,摸一摸镜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摸上去感觉怎么样?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镜子有什么本领?

  3.师:听清老师的要求吗?

  4.幼儿自由探索.

  5.请幼儿回答:镜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摸上去感觉怎样?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见到的镜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摸上去感觉凉凉的、滑滑的.

  6.谁跟大家介绍下,你刚才是怎样玩镜子的?你发现了镜子有什么本领?

  ①你是怎样玩的镜子?

  ②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7.刚刚××小朋友是在阳光下玩的镜子,我们一起问问她有什么发现吧!

  ①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②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斑.)

  ③墙上的光斑会动吗?④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斑,还能让光斑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三、探索哈哈镜(第二次尝试)

  1.师:今天吴老师还带来了几位大镜子朋友,你们到镜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在镜子里有什么变化?

  2.幼儿分组尝试、观察、交谈.

  3.尝试后提问:你在每面镜子里照到自己是怎样的?(本文.来源: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教师总结:×号镜子里照出的人和原来一样;×号镜子照到的人变得又矮又胖;×号镜子照到的人变得又高又大.

  (第三次尝试)

  1.咦!同样是三面镜子,为什么你们照出来的样子会不同呢?

  2.幼儿分组尝试:请你们再去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原因,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3.请幼儿回答.谁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发现原来它们的镜面不同.×号镜的镜面是平的;×号的镜面是凸的;×号镜的镜面是凹的.我们把镜面是平的,称为平面镜;镜面往外凸的,称为凸面镜;镜面往里凹的,称为凹面镜.

  四、探索发现镜子的用途

  1.师:你还在哪里见过镜子,它有什么作用?

  2.幼儿讲述.

  3.师:工人叔叔用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镜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镜子吗?(出示各种镜子)

  五、照镜子

  1.介绍规则.

  师:现在我们一起玩照镜子的游戏吧,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我的镜子,你们镜子要迅速模仿我照镜人的动作,摆出相应的镜面动作.

  2.请幼儿两人一组自由结伴,玩游戏.

  3.幼儿随音乐做照镜子的游戏.

  活动反思:

  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可能是因为镜子是我们的`生活用品,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镜子,每个人都照过镜子,认识镜子.孩子们虽然认识镜子,喜欢照镜子,但对镜子的了解还不是很多,而且镜子的世界真的很奇妙,而且镜子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泛,孩子们能通过这一科学活动了解很多科学知识.

  探索学习是帮助幼儿形成直接经验的有效方式.幼儿在活动中带着问题和已有经验自主操作材料、亲身感受与直接体验、发现并自己得出结论,形成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这种学习方式对幼儿科学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激发幼儿这种自主学习的兴趣,敢于让幼儿发表意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本次活动的前期试教中,在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环节,我总怕幼儿说不到位,总是急于要求幼儿按照我的思路走而妨碍了幼儿的思考,活动中就缺乏了幼儿自主探究的氛围.经过众多老师的指出后,我认识到了这一点,教师在活动中应适当的引导幼儿,要帮助幼儿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激发幼儿大胆表达,才能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形成很好的科学探索氛围.

  总之,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在活动前的精心准备,只要教师充分考虑到各个环节进行,怎样引导幼儿,活动就会成功一半.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

  2、使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

  3、培养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平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云;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三、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天上的云※ 教师:请你们看看现在外面的云?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 教师:云会不会移动?怎样移动?(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云的位置移动等变化)想一想,云为什么会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云。

  ※ 教师:云会不会变成其它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如下雨前的乌云,阴天的云,傍晚时的云彩等等。

  ※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云呢?(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云是和天气有关系的)

  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认识云的多变性。

  ※ 教师:这幅图上的云像什么?你们见过吗?分别说说这些云像什么?

  4、讨论云会变成什么。“谁知道云会变成什么?”(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天上下雨就是云变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变成的)

  5、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户外观察天上的云,分别说说天上的云块像什么?并把它画下来。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13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2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6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3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