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实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试着背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地情感朗读,感悟诗歌的含义。
2、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更多地了解天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天鹅、对动物的关爱,也体会到天鹅的快乐和动物对人类的爱,让孩子们自觉地去保护动物,热爱自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天鹅吗?为什么?(喜欢,因为天鹅雪白雪白的,非常漂亮,而且……)把你们课前搜集的关于天鹅的材料展示一下吧。(学生展示,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
天鹅真的是非常的美丽珍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天鹅的诗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
1、想不想自己读读?那赶快开始吧,别忘了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
2、把有疑问的词语提出来,同学之间帮助解决。
3、再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诗歌,看看你能想到什么?
三、理解诗歌
1、谁能把这首诗歌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2——3名)
2、如此美的诗歌,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是从哪句读出来的?
3、学生交流,并指导朗读。
4、同学们,如果你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只美丽的天鹅,生活在这么美丽的环境中,感受着人们的关爱,在你们欢快的歌声中,会唱些什么呢?
5、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6、你们说的真棒,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爱,让我们满怀着对动物对大自然的爱,再来读读这首诗歌吧。
四、拓展延伸
天鹅是非常珍贵的'动物,需要我们的保护,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小动物,也包括我们生活的环境都需要我们的保护,为你今后的行动做个小小的打算吧。
五、指导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猴子种果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做任何事情要有耐心,不要盲目的听从别人的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猴子刚种了一棵梨树苗,并且天天浇水、施肥,那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猴子最后有没有吃到自己种的果子呢?为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自然段吗?
二、新授
1、学习第9自然段
a、指名读b、齐读
2、师:从这里我们知道猴子拔了梨树种杏树,拔了杏树种桃树,拔了桃树种樱桃,到头来什么树也没种成。
(教者一边说一边板书)
3、师:猴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它都听了谁的话而不段改种果树的?贴画
4、乌鸦、喜鹊、杜鹃是怎么叫的?你能学叫你喜欢鸟的叫声吗?表演给你的合作伙伴听。
a、小组表演b、小组派代表表演
5、这三只鸟是怎么对猴子说的呢?你喜欢哪只鸟就读哪只鸟说的话。
6、采取多种形式读三只鸟说的话。如小组读、小组选代表读、摆擂台、表演读等等。
7、师:听了三只鸟的话,我们知道它们都说了一句农谚,都是哪些农谚呢?(板书)
乌鸦说了哪句农谚?(梨五杏四)
8、什么叫“梨五杏四”?
9、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说猴子有这个耐心吗?
10、(出示句子)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换个说法,使意思不变。
11、猴子听了乌鸦这么一说,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12、听喜鹊说“杏四桃三”,猴子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13、那么猴子一定吃到桃子了!(没有)为什么?
14、那这次猴子一定吃到樱桃了!(没有)为什么?(樱桃好吃树难栽)
15、齐读第8自然段
16、就这样,猴子到头来什么树也没有种成。
三、拓展延伸
1、小朋友,如果你是这只猴子,你会种哪棵树?(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侧面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
2、学了这篇课文,你现在最想干什么?(表演)
a、小组之间练一练,可以加动作、神情等。
b、愿意展示的小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选最佳表演奖、最佳创艺奖等)
3、表演。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图片导入,初读课文
1、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对,冬天!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一片片雪花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使五彩缤纷的世界变成了白色,可神奇了!
2、孩子们,假如你来到这么美的雪景中,你会做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到课文里去感受这样的美景,这样的快乐吧!
来,齐读课题!
3、自由读课文
二、生字闯关
孩子们,这课有很多生字宝宝,他们急着要和你们见面,你看,他们都藏在雪花里面呢?1、2、3,数字越大难度就越大,你们有信心帮助他们吗?
1号题,(下雪啦)
2号题,(几、用)
3号题,带读生字。
生字宝宝躲到句子里了,你能把这两句连贯的读出来吗?
三、再读课文,拓展延伸
1、带着问题读课文,想一想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呢?让我们給他们点个名吧,像这样在小画家的名字下面划上横线(师示范画线),开始吧!
2、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像这样:“雪地里的小画家有谁、谁、谁还有谁”。
3、北风呼呼的刮着,小动物们在这冬天的晚上都感觉到冷极了,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他们推开门会高兴地说——
小鸡小鸡,你说?(下雪啦下雪啦)
小鸭你呢?哦,你们觉得他此刻的心情怎么样?
你呢,你是谁?你也想来说说看?那就说吧!
来,让我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所有的人吧——(手指课件)
4、是呀,下雪啦!你们看,这里有一个新的'标点符号,它是?对,感叹号!它可以表达小朋友刚刚兴奋的心情。
5、雪景太美了,老师太高兴了,我也要写首诗表达我现在的心情。想不想听: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动物!怎么样?不错吧?(对比两句)
为什么一定要说是小画家呢,老师觉得他用错了,他们明明就是小动物嘛,怎么会是小画家呢?小画家指的是人呀!
6、(出示四图),这里有1、2、3、4四幅图,他们分别是哪个小画家画的?你觉得这些图它还像什么?
7、它们是怎么画出这么漂亮的图画的呢?我请小朋友上来给我表演一下。
8、小画家都来到雪地上作画了,怎么没有看见青蛙兄弟呀?它到哪去了?——冬眠。
今天老师带了一个资料袋,里面有很多知识,我们一起来学学吧。(什么是冬眠?为什么会冬眠?谁又会冬眠呢?)
知道吗,有了这些知识,你们也能做一个了不起的小诗人,问问其他会冬眠的小动物吧!来,我先来:小蛇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谁也会?
四、生字讲演
鱼
(观察)瞧,他多像小鱼的脑袋呀!这是我们新学的偏旁,角字头,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你们看,又下雪啦,雪花在向你们道别呢,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二)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学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学生丙: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多平方米。)
(6)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
(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推”。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学生乙: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学生丙: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5.请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
鸟
1.播放课件录相:“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设计理念】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本节课就是以习作为导向进行课文阅读,让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感悟德国的风景与风俗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优美词句,在读中学习通过观察加想象写景体现民族风情的习作方法。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及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
2. 品评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学
习作者通过观察和想象写景的写作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并从中体会蕴涵的哲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推敲中读懂词句,积累语言,从中体会蕴涵的哲理和情感,学习通过观察和想象写景体现民族风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完成预习单;教师制作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一、抓“题眼”,引发思考。
1.出示季羡林照片,介绍作者并导入课题。
季羡林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精通12国语言,同学们知道吗?1935-1945年,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整整十年,德国人民独特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四十多年后,当他再到德国时,感慨万千,不禁写下了这样的名篇。一起读!
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注意!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请,再读!
2.扣紧课题,引出主线。
(1)题目往往是的眼睛,请你回忆回忆,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你的内心是怎样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标点符号来表达当时的感觉,你会用什么符号?拿笔写在课题的旁边。(?)
(2)作者一开始也像你们一样有疑问,但多年后却发出了很大的感慨(板书“!”),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感慨的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如果让你从这个句子中找出两个关键词,你会找哪两个?(指名答并板书:奇丽、奇特)
过渡:这究竟是怎样的奇丽景色,怎样的奇特民族,能让作者如此感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索一下吧!
二、抓“美词”,品读“奇丽”。
1.合作探究一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用笔画出关键的词语,组内互相交流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并试着带上感情读一读句子。
2.小组汇报(句子、关键词、感悟、朗读)
课堂组织: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一寸金。
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学生汇报时相机板书)
(小组汇报后,相机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姹”“嫣”,并理解词语,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个用“花团锦簇”,哪个用“姹紫嫣红”,然后结合图片把“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说具体。“花团锦簇”体现花多、花茂盛、侧重写花的形态,“姹紫嫣红”体现花五颜六色、十分艳丽,侧重写花的色彩。“应接不暇”的 “暇”是指空闲,“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就是说: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引读:走在哥廷根的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总能看到——读句子; 走在柏林的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依然能看到——读句子; 走在德国的任何一条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都能看到——读句子。好一片花的海洋啊!谁愿意把这么美的画面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三、抓“文点”,训练文笔。
过渡:如此美的画面,作者是怎样描写出来的,谁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1.用不同的线划出观察与想象的部分,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后教师总结:写景,无非就是观察加想象。板书“观察、想象”)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迁移习作(学以致用)
(1)试着用上“观察加想象”的写景方法,用一段话描绘一下你课前准备好的风景图,时间5分钟。写好后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
课堂组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小结并过渡:观察加上想象就能巧妙地把一处风景写得更具魅力,而这篇课文不同于一般写风景的,作者这里的描写不仅仅是为了把景色写美,他更大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德国的奇丽风景,表现德国的奇特民族风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四、抓“佳句”,感悟“奇特”。
1.合作探究二
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奇特民族的精彩句子,认真读一读,仔细想一想,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意见。(经过思考的语言更精彩,注意组织好语言,把话说清楚,把体会说具体)
2.小组汇报(说句子,谈体会,感情朗读)
课堂组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机出示句子: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接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A、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
B、如果你是作者,刚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会有什么感受?(奇怪、不理解)好, 就把你的.这份惊奇读出来吧。
C、是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创设情境)现在你们就是德国的养花人,老师当记者,采访采访你们(注意,我要开始讲德语咯)
—— 你好,你喜欢养花吗?(老师这是中国式德语,呵呵)
——生答
—— 你好,你是怎样养花的?
——生答
——你好,你们这样辛苦养花,自己只看到枝枝叶叶,这不是白费功夫了吗?
——生答 (预设:在家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嗯,我要采访一下我亲爱的房东太太,注意房东太太的表情哦)房东太太,你养花也是给别人看的吧?
——生答(正是这样!)
你刚才为什么笑了?(理解“莞尔一笑”,注意“莞”是多音字)
——生答。(预设:一是你发现了花是给别人看的,所以我发出了会心的笑、和蔼的笑,二是我为自己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而自豪地笑、快乐地笑。)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理解“耐人寻味”,生活中有这样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吗?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师:是啊!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才是生活的真切境界。真正爱花的人不是把花养在屋子里孤芳自赏,而是要让更多人欣赏它。这就像诗人说的,“我付出了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
3.小结:其实,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民族风情,不同的风景也许就蕴含着不一样的特色。(你们从搜集到的异国美景图中了解到什么样的异国风情了呢?指名说说)
五、借“书库”,拓展延伸。
1.师推荐阅读异域风情丛书(要想了更多的异国风情,就去找找“异域风情丛书”吧)
“异域风情丛书”是一套集历史、文化、地理于一体的旅游知识丛书。每一集以国家、地区或城市名称为书名,详尽介绍了当地的风光名胜、历史背景、文化渊源,内容新颖独特,信息丰富完整,文笔生动流畅,图文并茂。
2.师推荐阅读《留德十年》
当一样风景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传统、一种风情,它就会变成一种永恒的美丽,永远定格在你的心中。
课文最后,作者说“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这梦里会有什么呢?今天学习之后,大家不妨去找找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出示《留德十年》)《留德十年》记载了作者在德国十年来的点滴,读了这部作品之后,你就能够明白,他的梦境里究竟有什么。
3.学生推荐阅读并说明推荐理由。(鼓励学生推荐关于异域风情的书籍)
结束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了解了德国(奇丽的风景)和(奇特的风情),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族精神,学会了通过观察加想象去写景体现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其实,这篇的构篇很独特,作者巧妙地把自己的情感变化贯穿于全文,想去探究吗?好,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究。下课!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自由化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美。
难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草原》影像资料。
2、生字与组词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有人这样描述:草原的空气无比新鲜,天空分外明朗。放眼望去,小丘美如画,羊群白似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草原上的人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浓郁的风情怎不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吧!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自读自悟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自学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
投影出示: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渲染 迂回 襟飘带舞 羞涩
五、质疑问难
小组内讨论,交流。
六、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七、精读品味
学习第一段,引导学生感悟草原的'美丽景色。
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草原的美,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②、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③、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图文对照,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
A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B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C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景色、生动的语言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第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4-03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12-25
小学语文教案01-01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12-28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0-08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02-2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3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1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