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0 11:19:2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8篇[优]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8篇[优]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讨论等活动,让幼儿感知、了解各种各样的袋子的名称及材料。

  2、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袋子的功用,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环境创设:收集各种袋子(塑料袋、网袋、布袋、纸袋、蛇皮袋、麻袋等)。

  操作材料:米、水、小金鱼、球、玩具、水果等,毛巾若干条。

  [活动过程]

  1、幼儿通过玩袋子,认识了解各种袋子的名称及材料。

  2、幼儿玩各种袋子的基础上让,并根据材料的不同为袋子分类。

  3、操作活动: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讨论袋子的用处。幼儿尝试用各种各样的袋子装物品,并记录自己的尝试结果。

  4、师幼共同小结袋子的功用。找出生活中最常用的袋子:塑料袋。

  5、讨论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延伸]

  1、活动前组织幼儿参观菜场、垃圾场、医院、马路,等地所用的袋子。

  2、并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向孩子介绍家中所用的有哪些袋子。

  [效果分析]

  1、在丰富的材料面前展示了幼儿活动的`多样性,在不同材质袋子的对比中,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幼儿感受并理解了不同材质的袋子的特性。

  2、通过活动来了解各种各样的袋子,在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的活动空间,真正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并注重在活动中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不断提高幼儿的活动情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四五月的乡间田野,春光明媚,杨柳青青,是孩子们踏青的天然公园,一段柳条,几根野草,甚至是随处可见的小葱苗,都可以成为孩子们手中的宝贝。《柳条哨儿 葱叶哨儿》就是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设计的教育活动。活动以引发孩子对声音的探索兴趣、培养儿童愉快的情感和自信心为目的,以操作和具体的感知比较活动为手段,让幼儿在积极主动地做哨子、吹哨子、比较哨音的操作及探索活动中,轻松愉快地感知到哨音的高低不仅与材料有关,而且与材料的长短、粗细有关系。

  活动目标

  1.情绪饱满地做柳条哨儿、葱叶哨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通过操作、探索、比较活动,能发现哨音的高低与材料及材料长短、粗细的关系。活动准备

  1.选在春季进行。

  2.枝条平整、粗细不同的柳条若干,小葱苗若干。

  3.葱叶哨儿、柳条哨儿数支,小刀若干。活动过程

  一、用哨音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请一幼儿吹葱叶哨儿和柳条哨儿(声音或长或短、或急或慢),其他幼儿猜一猜:

  1.是什么声音?什么东西发出来的?

  2.用什么做的?怎样做的?(评:变化的哨音,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了幼儿的思维,激发了对活动的兴趣)

  二、学做柳条哨儿

  1.请有经验的幼儿示范、讲述柳条哨儿的做法。(评:同伴的示范不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突破了柳条哨儿的制作方法这一难点,此时,孩子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这么简单,我也会!”)

  2.讨论:做哨子时应该注意什么?让幼儿知道应该用小刀轻轻刮柳条皮,不弄伤手指。(评:此环节消除了活动中的隐患)

  三、幼儿自选材料做哨子、玩哨子

  教师指导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观察幼儿表现,给需要帮助的幼儿以适当的帮助。

  2.鼓励先做出柳条哨儿或有制作经验的幼儿当小老师。

  3.对于每个做出哨子的幼儿,教师都要指导他吹响,让每一个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评:此时,幼儿已充满信心地参与活动。对第一个做出并吹响哨子的幼儿,他们会羡慕不已,同时,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需观察幼儿的表现,给予适时的点拨即可,让幼儿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

  四、引导幼儿发现哨音与材料及材料长短、粗细的关系

  1.选一对伙伴,两人吹各自的哨子,听一听哨音一样吗?为什么? 2.找三个吹柳条哨儿(或葱叶哨儿)的伙伴,比一比声音怎样?为什么?

  3.找三支材料和粗细相同,但长短不同的哨子,吹一吹,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哨子的制作材料不同,声音也不同;相同材料的哨子,如果长短、粗细不同,吹出的声音也不同。短些、细些的哨子声音响些,粗些、长些的哨子声音低些。(评:幼儿在充分地探索、感知以后,很容易发现柳条哨儿和葱叶哨儿的声音是不同的。带有比赛性质的问题2, 可使幼儿进一步感知相同材料、不同粗细不同长短的哨子声音是不同的;问题3, 能使幼儿感知声音逐渐升高或降低的原因)

  五、幼儿自由吹哨子玩,结束活动

  六、活动延伸:做实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前评析】

  本次活动主要通过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由孩子推理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老师灌输,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孩子对科学的探索能力。

  【活动目标】

  1、能在实践中大胆操作探索,了解和发现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学具:小磁铁每人2个,曲别针每人2个,动物小卡片每人2张。

  2、教具:教师制作好的磁铁动物(狮子和斑马),视频展示台、电视机各一台,演示用的桌子一张。

  3、教师已编好的《你追我逃》的故事。

  4、条形磁铁两块,南极和北极字卡。有趣的磁铁音乐。

  【活动过程实录】

  活动过程:

  一、教师边讲故事边操作磁铁动物玩具,引起幼儿对活动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大二班来了两位小客人,它们是……?它们俩发生了什么事呢?

  2。教师操作表演动物玩具老虎追兔子,幼儿聆听观看。故事:一天,兔子在草地上快乐的吃草,这时一只凶猛的老虎走来,突然看见一只兔子,于是猛扑了过去。表演老虎追不到兔子。

  3。提问:师:小兔子被老虎追上了吗?

  师:老虎为什么追不上小兔子呢?

  师:这里可藏着一个小秘密呢?有谁发现了吗?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看一看小兔和老虎到底是用什么做的?

  二、探索磁铁玩具小兔和老虎的结构。

  1、向幼儿展示玩具的结构。

  2、提问:师:你发现了什么?

  师:这个玩具是怎么做成的呢?到底用什么方法最好,让我们来自己动手试一试,做一做吧!

  三、幼儿大胆操作探索制作磁铁玩具。

  1、师: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制作需要的材料,小朋友可以自己动手做两个玩具,做好后可以玩一玩两个动物你追我逃的`游戏。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和适当指导幼儿制作,鼓励幼儿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师: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怎样才能用一只手操作,让两个动物一个追一个逃?

  四、针对幼儿存在的困难,重点帮助解决幼儿操作中的难点。

  1、师:有谁在操作中碰到了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帮助解决!

  2、师:那么是什么原因会导致两个小动物吸起来或一直碰不上头这两种不同情况发生呢?因为磁铁有它的一个秘密。是什么秘密,有谁知道吗?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屏幕。

  3、教师在视频下向幼儿展示两块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4。教师出示条形磁铁,辨别南极和北极,并出示字卡,并演示南极和南极,北极和北极相遇发生什么现象,南极和北极相遇发生什么现象。

  师总结;原来磁铁有南极和北极,如果南极和南极,北极和北极相遇会互相排斥,南极和北极相遇会互相吸住。

  五.游戏;规则;每位幼儿身上粘贴南极或北极标志扮演磁铁,听到音乐停时要表演异性相吸或同性相斥。

  六、幼儿大胆想象,创编故事。

  1、师:现在小朋友可以继续做,已做好的小朋友可以自己边玩边编故事,然后讲给大家听。

  七、延伸活动:

  1、组织幼儿在语言活动区继续边玩边大胆想象,创编故事。

  2、在科学活动区投放一定数量的磁铁供幼儿继续探索磁铁的其他特性,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究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充分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巧运乒乓球,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乐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个小操作盘(一个装有乒乓球);每组一个大托盘(内有材料:小勺、小瓶子、吸管、电线、硬纸板、小剪刀、橡皮泥等)。

  2、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笔。

  3、大记录表一张、“√”和“×”卡片。

  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幼儿做出设想。

  1、教师讲述游戏规则:

  “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巧运乒乓球”的游戏。这个游戏有个奇怪的规则:手不能碰到乒乓球也不能拿起操作盘,把球从这个操作盘运到另外一个空的操作盘里。”“虽然不能用手但可以用老师准备的材料。看看有哪些材料?”介绍材料。

  2、请幼儿将猜测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进行交流。

  “先请小朋友想一想,猜一猜,哪些材料能运球的就在“想一想”一栏里打“√”,哪些材料不能运球的就打“×”。并请你记录在“想一想”一栏。(幼儿猜测记录)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并把幼儿猜测的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在这些材料中有的幼儿认为有的材料能运球,有的材料不能运球,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二、幼儿利用材料进行操作并交流。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

  “请你们自己去试一试,能运球的在“试一试”的前面一栏里打“√”,不能的打“×”。”“注意了,一定要试过之后再记录,还要记住手不能碰到球。

  2、幼儿操作。

  教师适时指导幼儿实验,并提醒幼儿注意:手不能碰到球。

  3、幼儿交流。

  (1)请幼儿介绍操作结果并做记录。

  “你动手试了后结果怎么样?”教师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适时请幼儿示范给没有成功的幼儿看。

  三、幼儿再次操作、探索多种运球方法。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

  “在刚才操作中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用同一种材料运球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老师也用小勺试了一下,真的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师示范给幼儿看,并用数字2记录在表上。“大家再试一试同一种材料用不同的方法运球,并用数字记录在表上。”

  2、幼儿操作

  3、幼儿介绍同种材料不同的运球方法

  四、结束活动

  “今天小朋友都很能干,动动脑动动手就用了很多的方法巧运乒乓球。那除了表上的'材料,还有哪些材料也能运球呢?”“我们回去可以再想一想,试一试,好吗?”

  活动反思: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探索活动结束了,从他们意犹未尽的脸上可以看出,孩子们是玩得开心,学得快乐的。在探索过程中,我用交流会的形式,鼓励孩子大胆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较好地达到的预设的要求。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玩手电筒,喜欢操作、摆弄,能想办法让手电筒亮起来。

  2、认识电池的正负两极,了解电池正负相连可以亮起来的道理。

  3、体验探究安装手电筒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老师准备各式各样的老式手电筒和电池(用于幼儿拆开、观察手电的组成)。

  2、记录表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的形式导出手电筒,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一根铁柱胆不小,头带玻璃平顶帽;

  一只眼睛亮闪闪,哪儿黑往哪儿瞧。——(手电筒)

  提问:手电筒是用来做什么的?手电筒为什么会发出光亮?

  二、出示手电筒和电池,让幼儿进行组装。

  1、出示各式各样的手电筒和电池,请幼儿观察,了解手电筒和电池的多样性。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电池,认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小结:电池不管是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它都有一个正极,一个负极。

  3、请幼儿把手电筒与各种电池相匹配,探索如何组装能使手电筒亮起来。

  4、能安装成功的.幼儿操作演示,知道正负极相连可以使手电筒亮起来。

  三、请幼儿用组装好的手电筒进行探究小游戏。

  1、请幼儿把手电筒放在水彩笔一侧约10厘米的地方,逐渐改变手电筒与水彩笔的角度,观察影子长短的变化。了解手电筒与水彩笔的角度越小,影子越长,手电筒与水彩笔的角度越大,影子越短。

  2、请幼儿将自己探究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3、关掉活动室的照明灯,拉上窗帘,请幼儿用手电筒自由照射,感受光的直线传播和光于影子的关系。

  四、手影游戏

  游戏玩法和要求:每个小组选一人打亮手电筒照在墙面上,其他幼儿用手组装各种造型进行游戏,然后更换打灯人轮流游戏。

  活动延伸

  1、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池。

  2、引导幼儿继续观察、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需要用电池,电池是什么样子的,自己尝试拆装。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注重了以幼儿的自由探索为主的科学活动方式,始终围绕:为什么手电筒亮起来了?这条主线展开,幼儿对活动内容掌握还是不错的,能正确区分出电池的正负极,并能正确安装手电筒,使幼儿充分体验到了探究安装手电筒的乐趣。

  但在实验的环节,也存在着不足:如实验次数过多,为保证每名幼儿都能掌握活动内容,实验时间有点长,幼儿交流的时间缩短。在科学活动中,会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比如易碎的小灯泡,电线里面的金属丝等,应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小百科:手电筒简称电筒,是一种手持式电子照明工具。一个典型的手电筒有一个经由电池供电的灯泡和聚焦反射镜,并有供手持用的手把式外壳。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2、初步了解噪音的危害,喜欢欣赏悦耳的声音,对声音感兴趣。

  3、知道制造噪音是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同时也能避免听噪音。

  活动准备

  1、声音:切菜的声音,接水的声音等。

  2、准备容易发出声音的物品:铃鼓、装有黄豆的小瓶子。

  活动过程

  一、倾听声音。

  1、复习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在歌声中体会声音的美好与神奇。

  2、教师:声音的本领可大了,不仅能告诉我们谁来了,还能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

  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仔细地用耳朵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二、触物游戏

  1、体验猜测声音的乐趣。

  教师:声音真是我们的`好朋友,请你上来随便摸一样东西,并让它发出声音,小朋友要猜猜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2、请幼儿上前游戏,让其他幼儿一起听辨声音,并说说自己的听辨理由。

  三、操作活动,继续感受不同的声音,了解物体的振动会发出声音。

  1、教师:看!桌子上那么多的东西也都忍不住要发出声音了,可它一个人发不出,需要小朋友的帮助。请你们去试试看,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让它发出声音的。

  2、请幼儿逐个用自己桌上的东西发出声音,大家一起听辨声音,感受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你喜欢什么声音?为什么?

  1、组织幼儿倾听录音机中播放的不同声音

  切菜的声音

  马桶冲水的声音

  可怕的声音

  敲门声

  打雷声

  救护车声音

  台风

  2、说说自己喜欢听到什么声音?不喜欢听到什么声音?为什么?

  3、幼儿自由交流:自己听过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声音,特别是要谈谈听到不喜欢的声音时,是什么感觉?(不舒服、心烦、害怕等等。)

  五、介绍噪音的危害,教育幼儿避免听噪音。

  1、教师:不好听、乱糟糟的声音我们叫它噪音,噪音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害处。

  经常听噪音,耳朵会变聋,还容易得心脏病。

  2、引导幼儿积极讨论。

  小朋友如果到了有噪音的地方应该怎么办?(捂住耳朵,或者离开那里。)

  六、教师小结并鼓励幼儿学习控制音量的礼仪。

  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声音,上课发言要声音响亮是为了让别人听清楚;人多地方说话声音轻是为了不影响别人,不制造噪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场合来确定声音的轻或响。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为孩子提供的饮食也越来越富有营养,但依然有许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能好好吃饭,孩子的健康不能得到保证,原因是许多幼儿有一些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如:不吃早饭、大量喝饮料、吃冷饮、不定时大便等。为了使孩子们明白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学习保护自己的健康,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和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过程

  2.学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3.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豆子的旅行》PPT、消化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们天天都要吃东西,那么吃下往的食物到哪里去了呢?又是怎样在我们身体里面"旅行"的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小豆子的旅行"的故事!

  二、观看"小豆子的旅行",了解各器官的功能今天,有颗小豆子要到淘淘的消化器官中去旅行,它会看到些什么,里面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小豆子来告诉我们。

  (1)放第一段,食物进入口腔的动画。

  提问:口腔里有些什么?它们都有些什么用呢?

  (2)放第二段,食物从口腔到食管的动画。

  提问:小豆子从哪里进去?看到了什么?

  (3)放第三段,了解胃的功能。

  提问:胃有什么作用?

  小豆子在胃里还看见了什么?

  我们怎样来保护我们的胃呢?

  小结:以后我们要注意,少吃冷、硬的东西,少吃零食,不吃不干净的东西,不能吃得太饱,也不能饿坏了胃,要吃饱早饭少喝冷饮。

  (这一部分的目标是让幼儿在了解胃的`功能的基础上知道不良的饮食习惯会使胃生病。)

  (3)放第四段提问:小豆子到哪里去?(小肠)小肠有什么用呢?

  小豆子在小肠里看到些什么呢?

  小豆子为什么没有从小门里出去呢?

  (这一部分的目标是让幼儿知道食物没有被磨碎就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放第五段。

  提问:小豆子又到了哪里呢?

  (4)大肠里都是些什么呢?什么叫残渣?能不能让残渣长时间在体内呢?

  小结:我们小朋友要定时大便。

  小豆子旅行经过了身体里的哪些器官?

  教师小结:小豆子旅行要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最后经过大肠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这些器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是帮助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

  三、分组找顺序排图我们知道了每个消化器官的用处,现在,老师为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套图片,请各组小朋友合作,按照刚才小豆子旅行的顺序排列出来。然后,讲一讲为什么这样排?

  教师小结:我们吃下的食物,要经过一段长长的旅行才能被消化。口腔是消化的第一站,食管是第二站,胃是消化的第三站,小肠是消化的第四站,大肠是消化的最后一站,大肠将残渣和废物质象倒垃圾样的排出体外,被排出体外就是大便。

  四、谈话讨论,保护各消化器官的好方法师:这些消化器官对我们人体来说非常重要,他们为我们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提供营养,所以要好好地保护它们。怎么样来保护这些消化器官?请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幼儿相互交流)

  1.引导幼儿交流讨论

  (1)如何保护牙齿,保持牙齿的锋利。(如:少吃糖,不吃或少吃太热、太酸等刺激性强的食物;不咬手指和指甲;吃东西不要太快,要细嚼慢咽;坚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清洁口腔,保持牙齿的锋利)

  (2)如何保护食管(如:食管旁边有一把小锁,平时是关闭。如边吃饭边讲话,容易把食物呛入旁边的气管;特别是吃鱼时要仔细的挑出鱼骨头,不小心吃下去的鱼骨头会刺破薄薄的食管壁;吃食物要细嚼慢咽,可以减少食道损伤。)

  (3)如何保护胃(如:少吃冷、硬的东西,不吃太热、刺激性强的食物,少吃零食、冷饮和饮料,要按时吃饭,不饿坏了胃,也不暴饮暴食,进食时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饭后不剧烈运动,要休息半个小时-1个小时,这样胃才不会生病)。

  (4)如何保护小肠和大肠(如:吃食物时要嚼碎,小肠才会吸收到更多的营养;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吃生、冷食物;不吃变质、发霉、发臭的食物;不吃垃圾食品,防止"病从口入";多吃蔬菜、瓜果,多喝水,每天保持大、小便通畅,可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2.我们把这些保护消化器官的好办法告诉教室里的小朋友,让他们也要注意,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健康。

  教学附录:附故事:小豆子的旅行我是小豆子,我可愿意为小朋友服务了。今天,我要到淘淘的身体里去旅行一次。瞧,嘴巴已经打开了,哇,淘淘的牙齿可真锋利。我的朋友们一下子都变成了碎片。瞧,他们都往下走了,一会儿,我也会变成碎片往下走。哎!我怎么整个就被挤下去了;我现在被挤到一根细细长长的管子里,这就是食管。食管壁很薄,要是遇到鱼刺就可能被刺破,在食管中我被一点一点地往下送。

  我现在来到了一个大口袋里,这个口袋就是胃。它象一个磨子不停地动。我的朋友在这里不停地转呀转,磨呀磨,变得象浆糊一样。"哎哟!是谁,身体硬梆梆的?""是的,胃大哥。""你怎么整个儿就下来了?""是呀,你的小主人吃饭太快,没把我嚼碎,就让我下来了。""咦,胃大哥,你身上怎么有伤口呀?你的伤口疼不疼?""那就要怪我的小主人,平时吃东西不注意,爱吃的就吃得很多,把我撑得很难受,他一会儿吃冰冷的冷饮,一会儿又喝滚烫的开水把我搞得够呛。有时我很想休息一会儿,可是我的小主人又要吃零食,把东西硬塞进来,让我不停地工作。我实在是累坏了。所以,就成了现在这样,我生病时可难受了。"我又来到了小肠妹妹家,小肠妹妹的家弯弯曲曲的就像一个迷宫。边上有许绒毛,还有一扇扇小门。"我是小肠妹妹,欢迎你食物朋友。从我的小门出去就可到达淘淘的全身,使小淘淘长高,长胖,给淘淘力量。""我也要出去,为淘淘做点事。哎,怎么出不去?""喂,小豆子,到我这里来。""好吧,你是谁?""我是大肠姐姐。""我身边怎么都是脏东西,他们是谁?要到哪里去。""他们是残渣,他们将被排出体外。""那我呢?""你也会被排出体外。""那我还疫有为淘淘做事。""那没办法,因为你没被嚼碎,不能变成营养,被身体吸收。"我出去以后,一定要把看到的告诉小朋友,让他们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使他们更健康。

  活动反思:

  你好又到春暖花开时,孩子们来到学校最多的话题就是: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春游去了。

  孩子们说到春游都比较兴奋,有的看到了粉色的桃花、有的看到了白色的梨花、有的看到了金黄色的油菜花、有的还在公园里放风筝呢!一个个说的眉飞色舞,那是一个热闹啊!但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会发现,幼儿在外出活动时,场地宽敞,对外界新鲜事物特别好奇,以及幼儿与生俱来的活泼、好动,孩子经常会好奇地去“探险”,他们不能预见行为的后果,非常缺乏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我在本次主题中我设计了《快乐春游去》的安全教育活动。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活动一开始的谈话导入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教师:春天有哪些美景呢?幼儿将自己在春天里看到的,听到的进行讲述,有的说“油菜花”、有的说“有蝴蝶”、有的说“小草绿了”……幼儿讲述后我将春天的美景图片展示在幼儿的面前,幼儿都感叹到:真美啊!从而提高对春天大自然的向往。

  教师:在周末爸爸妈妈和我们都去哪里春游了呢?幼儿踊跃回答,自豪地介绍了自己的春游经历,有的去了花海、有的去了公园、有的去了动物园……幼儿的活动情绪一下子提高了,为下面的环节做好了铺垫。

  二、故事贯穿,联系实际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中班幼儿在活动中经常会忘记规则的存在。

  我就运用故事中八只小熊在春游中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制作成了PPT,在与孩子一起讲述故事的同时,孩子们越来越明白,原来排队可以避免发生危险,原来遵守纪律可以让很多人都想做的一件事情又快又好地完成,防止意外的发生。

  遵守纪律能让本来很拥挤的地方变得不拥挤,大家很容易就通过,保证了安全。

  这些故事情节很快将孩子带入了情境并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孩子户外游戏时,我抓拍了几个幼儿争抢玩登高游戏的镜头,在与幼儿讨论时孩子的参与积极性也非常高,激起了幼儿的经验回忆,引发了幼儿的共鸣。

  三、判断对错,积累经验幼儿在《八只小熊春游去》懂得了遵守纪律,排队等待,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平常的生活行为。

  在能够遵守纪律懂得排队的同时,在春游活动中还有一些我们经常忽略的安全细节,在活动第三环节我将一些常见的安全小知识制作了PPT让幼儿直观地进行判断。

  在观看每一幅图,首先让孩子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它提醒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孩子们平时的安全知识比较丰富,很快准确的判断出了图中小朋友行为的对于错,这个环节提高了幼儿辨别是非的实际能力。

  四、抢答游戏,巩固知识为了让幼儿巩固知识,加深印象,我设计了一个抢答的游戏,男女小朋友分为两组,各组推选一个拿抢答器,当老师说到“抢答开始“两队就敲响抢答器,最先敲响的回答问题,回答错误就把回答问题的权力让对方,这个游戏我们在平时课堂中也玩过,所以幼儿熟悉了游戏规则,玩起来也相当投入,一个个情绪高涨,这个环节更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快乐中巩固了安全知满意请采纳。

  小百科:旅行,指远行;去外地办事或游览。去外地行走。不同于旅游。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1-0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7

大班科学教案03-1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3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