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3 09:01:4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必备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必备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iu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iu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

  一、复习αoe

  1、T:小朋友,上个星期我们认识了拼音王国里的3个单韵母朋友,大声地喊出它们的名字。 S:αoe

  2、T:你看αoe一叫它们吧! S:áǎàōóǒ

  二、学习的iu发音

  (一)看图说话引出

  1、T:,你看,空气清新的早晨,嫩嫩的草,绿绿的树,,谁能接下去说说,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S:

  T:,,还能接着说吗?

  他提着一只小水桶,来到家门前的小河边喂起了鱼,真能干!

  S:小鱼跳出水面。

  T:小鱼见到小男孩来喂鱼,都跳出水面来迎接他了。

  S:乌鸦在树上做窝。

  T:小河边的树上有一只乌鸦做了一个漂亮又结实的窝。

  2、T:小朋友们,其实这幅图里面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3个新的单韵母朋友。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尖,最亮,能够最快找出这3个韵母朋友。

  T:XX小朋友最快举起了手,你来说一说他们是谁?

  S:它们是“iu”。

  T:其他小朋友有意见吗?对,这3个韵母朋友就是“iu,念一遍i u。

  3、T:那老师要问一问, S:i

  T:小眼睛看得真仔细,i的形状。

  T:找到了小i,?

  S: T:对,u的形状。小眼睛看得真仔细。小也很?

  ,你来说。

  T:对,小鱼跳出水面时泡泡就是小的形状。

  三、学习iu的发音

  (一)学习i的发音

  1、T: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很快就找到了iu。那就让我们和iu来交交朋友吧。小朋友,“衣服”的“衣”就是单韵母“i”的读音。

  跟老师来叫一叫它“i i i”,看老师的口形,听老师的`发音。念“i”的时候,嘴角要向两边拉开,笑眯眯的,牙齿要对齐。i i XX你来试一试(念得真好),你也来试试(笑得真好看),不错!

  2、T:老师编了一句顺口溜来记“i”:牙齿对齐“i i i”,一起来,哪位小朋友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来编一句顺口溜记记“i”?

  S:像支蜡烛“i i i”。

  T:比老师还编得好, S:请大家给我读:1上加点“i i i”。

  2、T:我们编顺口溜记住了“i”,其实,乌鸦的“u”就是u的发音,念,中间留一个小孔,跟着老师念一念。,念得响亮些(指名)。 T:嘴巴突出“u u u”张得太大了,,,u的嘴巴要比o更圆更小,嘴巴突出“u u u”。

  T:u”,带大家读一读

  S:请大家跟我读:乌鸦唱歌u,u,u。

  T:真是聪明的大拇指宝宝。

  T:小朋友能编顺口溜了,能不能给“u”组个词呢?

  3、T:认识了u,再来叫叫“”吧。小鱼的鱼就是“”的读音,念“”的时候就像在吹笛子,看老师的口形“ ”。XX你来念一念,

  念得真好,转过去带大家念遍。

  T:孩子们发现了吗?刚才这个和u有什么联系。

  S:就是u上面加上两点。

  T:那你能根据这个发现来编一句顺口溜吗?

  S:u上加点 。

  T:跟老师想的一样,带大家读一读。

  T:谁还能看着这一幅图再编一句顺口溜?

  S:小鱼吐泡“”。

  T:真是聪明的大拇指宝宝,

  四、课中操

  T:小朋友们,我们认识了i ,,你们想来学一学吗?起立,

  阿姨 你好 唱歌 u u u 鱼儿 吐泡

  i u 交上了朋友,它们心里可高兴了,小i就想,变,变,变,小i变完魔术后你不礼仪咜吗?谁来叫叫它?

  T:看来你已经认出了它,谁也认出来了?S

  T:全班小朋友一起来叫一叫。

  T: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发现了吗?小i戴上四声帽子的时候跟αoe戴帽子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S:它要先去掉圆圆的点再戴上帽子。

  T:老师把它编成了一句顺口溜: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一起念。 T:小i变完了魔术,它还想和小朋友们玩一个“大转盘”的游戏,转盘里出现了哪个字母,大家就响亮地叫出它的名字,好吗?

  2、学习“u”的四声

  小u看见了小i变出了四顶漂亮的帽子, S:ū ú ǔ ù

  T:你认出来了,XX

  T:小u戴上了帽子,,我们也一起跟着去吧,,

  T:汽车平地走 S:ū ū T:

  T:小i,小看见他们都变出了漂亮的帽子,他,于是小也戴上了帽子。小朋友们能叫出它吗?一,男同学来叫一遍,女同学来叫一遍,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小变魔术要不要去掉小圆点?

  T:老师把的四声也编成了顺口溜,跟我念一念。

  ǖ ǖ ǖ 阿姨她姓于。

  ǘ ǘ ǘ 小明在喂鱼

  ǚ ǚ ǚ 天要下大雨

  ǜ ǜ ǜ 田里长玉米(妈妈送我一块玉)

  五、巩固练习

  1、T:认识了戴帽子的i u ,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拔萝卜”,小白兔种了许多萝卜,萝卜丰收了,可这萝卜也太难拔了,她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忙,愿意吗?只要你读对了萝卜叶子上的字母,萝卜就拔出来了。老师请第X,念对了,你们就喊两声“嗨哟”,听清楚了吗?

  六、书写指导

  T:萝卜都拔出来了,i u 个房间。

  S:i住在上格和中格,u,

  T:老师先把i,顶住二楼的天花板写“l”,脚踩在地板上,3楼上去想看看什么,可不能把,拿起你的铅笔在书上描一次)

  师范写:顶住二楼的天花板写竖右弯,再写竖,一起用手写一遍,在书上描起来,写起来。

  3、T:最后送回家吧:先写下面的u,两个泡泡吹到了3楼去,跑两竖对齐。

  七、小结

  T:小朋友把i u 送回了家,他们都舒舒服服地住了下来,小朋友们真能干,老师心里也很舒服。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谚语,理解谚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

  3、激发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谚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谚语,激发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谚语吗?你能说说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条谚语。

  二、认读生字

  1、自读谚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同伴听。

  3、指名读谚语。

  4、认读生字。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谚语:想想每个谚语的意思。

  2、小组里说说自己对每个谚语的.理解,

  3、选择你喜欢的一条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条谚语?

  4、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5、师生、生生对读:体会谚语前半句和后半句的对应关系。

  6、全班齐读。

  四、举例说说谚语蕴涵的道理,说说谚语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启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指名读谚语。

  二、认读生字

  1、结合生活实际识字。

  2、齐读课本中的谚语。

  三、写字指导。

  1、仔细观察,找找相同之处。

  2、写字知道:重点指导“挑、折、根、满”。

  3、“看看写写”:读拼音,写谚语。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2.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

  女儿性情英雄气概女儿性情

  三.赏析人物

  1、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板书: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3、其实在地方戏曲中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四、拓展延伸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品味凝练语言。

  2、欣赏动画片《花木兰》,比较中西方人物形象异同。

  附板书:木兰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爱国、渴望和平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品味语言,并当堂背诵。

  2、进行片断写作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能力,进一步理解木兰形象。

  3、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发现文中的创新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上节课木兰形象导入本课内容。

  2、学生提出不能翻译的重点词,教师给予解释。

  (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

  二、品味语言

  1、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例举: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介绍对偶、夸张、互文)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③.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④.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扩写第四段,并当堂交流。

  三、体验反思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四、探究发现

  1、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老师讲的.理解,你在与《木兰诗》进行心灵的碰撞时,你有什么创造性发现吗?(困惑处或者不同见解处)

  如:①第一段中“唧唧复唧唧”声与“不闻机杼声”的矛盾。

  (“唧唧”声有三种说法: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②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现在在西南地区还有这样称呼父亲的。“爷”也作“耶”)

  ③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是北魏汉化的结果)

  ④木兰不当官是不慕功名富贵吗?

  (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A、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B、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女性的命运!

  (可以与“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法国的女英雄贞德的故事等进行比较)

  (无论是花木兰、梁红玉、穆桂英,还是“奥尔良姑娘”贞德,她们“幸运”地跃出历史地平线的机遇,无论是在历史的记录里,还是在传奇的虚构中,其背景都是烽烟四起、强敌犯境的父权衰微之秋。换言之,除却作为妲己一类的亡国妖女,女人以英雄的身份出演于历史的唯一可能,仍是是父权、男权衰亡、崩塌之即。)

  ⑤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打扮。

  (“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时禁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

  五、布置作业

  描写家人团聚场面,字数300字。

  板书设计:

  停机叹息深明大义

  毅然从军勇敢坚强

  匆忙购置准备出征

  思亲情切征途艰苦

  长期征战胜利归来

  功成身退不慕荣华

  回到家乡换回女装

  双兔为喻谨慎机警

语文教案 篇4

  一、学情分析:

  上学期,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身上。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多下功夫,收集相关的成语,加大读、写、背的力度,逢周六日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和日记,并让有条件的学生发到博客上,对于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教学中,我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课堂上做到讲练结合。

  但是,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二年级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有些家长溺爱孩子,所以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针对这种问题,在工作中注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多表扬、多鼓励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2篇课文。

  其中有8组教学内容(即8个专题):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

  还有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 “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八组课文之后,有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的,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

  三、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体会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

  9、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0、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11、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培养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的习惯。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养成认真完成作业和的习惯的。

  2、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认识隔音符号的。

  3、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能在观察图和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通顺的话的。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6、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借助字典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提出问题的。

  五、教学措施: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

  2.在朗读中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3.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孩子对妈妈的情感。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雨中情境的课件,学生相互交流,说出图上的情境。

  2、再播放课件(下雨了,校门口站满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很多家长都纷纷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没人来接,独自一人奔跑在雨中)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当你看到这种情境,有何感受?(学生谈想法)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自立能力强,而且很勇敢的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生答)

  3、板书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

  齐读课题, 认读“伞”字,老师拿出雨伞,说一说与实物的异同?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课文录音

  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懂得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录音唤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再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自主识字

  1.对照字表圈画生字

  2.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老师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说)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5.生字的应用:选择你喜欢的生字组词“勇敢、机灵、慢悠悠”等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所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不要妈妈送伞来?你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3. 小结:丁丁长大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展示:

  “伞”的笔顺。

  “变”下面是“又”,不是反文。

  “奔”要注意下面部分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描字。

  3.练习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应用媒体资源学习生字,使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加深记忆。〕

  第二课时

  一.歌曲导入

  1.播放课件《小雨沙沙》师生边舞边唱

  2.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营造了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通读课文,感悟语言

  1、出示课件,听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什么?

  3、课件出示小雨情境:

  (1)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谁先读第一句话“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2)怎样才叫“慢悠悠地走回家。”谁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3)朗读第二句话“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小雨会说话吗?

  (4)同桌讨论这一小节诗歌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轻柔、喜爱)

  4.课件出示大雨情境:

  (1)下大雨时,丁丁又是怎么样回家的呢?

  (2)自由读第二小节。

  (3)安排5、6个同学来表演“伞群”,安排一个同学表演“机灵的小鹿”。

  (4)机灵的小鹿,多么快乐!谁再读一读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教学时,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又分别用了“小雨中”和”“大雨中”两个视频场景来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5.那么还有什么原因不让妈妈送伞来呢?

  (1)全班默读第三节诗

  (2)质疑:A.你的爱指的是什么爱?

  B.什么是“小糖人”?生活中还有哪些小朋友的形为像“小糖人”的行为?

  (3)不想做“小糖人”的同学齐读这一句话。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愉快地获取知识。〕

  6.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情境渲染气氛,书声朗朗,再造意境,使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得以升华。〕

  三.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大家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证明我们长大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仿照例子编一编)

  例: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走回家。

  不要______,妈妈,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爸爸,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四、布置作业:

  准备班会:《妈妈,我长大了》

  〔设计意图: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总结】

  《妈妈,不要送伞来》是二年级上册“自立”为主题的第二单元中的一首小诗。诗中两个地方的“喜欢”,都流露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而愿在风雨中历练,逐步自立的心愿。这首小诗语句清新、活泼、自然,充满了儿童情趣,小诗的'题目《妈妈,不要送伞来》,只有学生在真正读懂小诗,并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领悟。

  一、在“谈话导入,激发思考”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问学生:“沙、沙、沙,下雨了,同学们有的穿着雨衣,有的打着花雨伞回家去。可是有位叫“冬冬”的小朋友没拿雨伞,也不希望妈妈送雨伞,她说‘妈妈,不要送伞来’(板书课题),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的孩子,依赖性强,大多又娇气,下雨不用家长送伞这是他们一时很难理解的,因此,问题的提出自然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了对文章的学习兴趣。 )

  二、在“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这一环节中,我同样引入了“冬冬”这个人物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听一听,冬冬都说了些什么,”(老师范读课文), “喜欢冬冬的文章吗?读冬冬的文章,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生字、读文章。“(学生自读课文)“冬冬要考考你们生字掌握得怎么样,谁有胆量接受考验?”(小组合作学习,检查生字)……这样,通过“冬冬”这个人物的引入,让“冬冬”进入学生心灵,让“冬冬”与学生对话,让“冬冬”引出学生的思考,让“冬冬”与学生一起“勇敢、欢快”。

  三、 在“疑中导读,体会感悟 ” 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有不懂的地方用笔划出来。”然后自由提问。孩子们逐渐能提出较完整的问题,如:“慢悠悠”是什么意思? “小糖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妈妈,不要送伞来”等等。其中,“小糖人是指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较有一定的难度,我引导孩子们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小朋友的行为像‘小糖人’的行为?‘小糖人’还可以换一个什么词理解?”如此设计,有条理,有坡度,学生理解既自然,又深入。而“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则采用男女生互读互相评议的方法,来理解“勇敢、欢快”这两个重点词……

  学完了这篇富有启迪的小诗后,为了把学生进一步引入生活,使感悟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成为能力和习惯。课后我特别布置这样的作业:“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同学们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证明我们长大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呢?回家后,把你的心理话说给妈妈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你不是“小糖人”,是一个勇敢、欢快、自立、自强的人。”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

  教学重难点:感悟、积累、运用词句。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眼前浮现出一些怎样的画面。

  1.读题,弄清要求。2.读词语,读准字音。3.默读,想象画面。4.互动交流想象的画面。5.选词,说句子。

  6.拓展:再说说其它这类词语。

  二、读一读,说说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1.读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2.回顾前课内容,总结排比句的结构特点。

  3.再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4.在其它文章中找找排比句,并说说对所找句子的感受。

  5.学生仿写排比句,教师相机加以引导。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结合注释说说自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3.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与作者张若虚,《滕王阁序》与作者王勃。

  4.师生活动交流,深入理解句子含义。

  5.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四、成语故事。

  1.自读短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说说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3.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谣言与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性)

  4.试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远行路上

  教学目标:

  1.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2.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

  教学重难点: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教学过程:

  一、了解口语交际的话题,板书:远行路上。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三、创设、进入口语交际情境。

  1.分小组协商,设定“远行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和人物,然后,分角色在小组预演,教师巡视辅导。

  2.各小组自愿在班上表演。

  3.同学互评。(教师从听、说的表情、态度、语气、礼貌用语、称谓得体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使各个小组取长补短,把要求落到实处)

  四、小结,回扣交际要求。

  第三、四课时习作:走,秋游去

  教学目标: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教学重难点: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一、激发情感,导入话题,引导学生重温秋游的快乐。

  1、同学们,在这风清云淡,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做什么去啊?

  2、畅谈以往秋游活动中的感受。(粗略谈谈即可)

  3、导入:这次秋游又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走,秋游去!

  二、读懂题目,弄清要求。

  自读,思考并画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可以美丽的景色为表达的对象,也可以在秋游中探索自然的奥秘为写作内容;可以写一串美好的印象,也可以写一组难忘的镜头。

  三、广开言路,指导思路。

  1.想一想;这次秋游给你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印象?最难忘的镜头是什么?或者你打算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秋游的见闻?你准备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秋游的过程?

  2.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四、回顾课文,读中学写。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三篇课文,小结其描写角度、方法及抒情方式、记叙顺序。

  五、指导选材,组织文章。

  1.同桌交流自己准备写作的内容、顺序、描写角度等,教师巡视辅导。

  2.师生互动,交流典型个例,引导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

  六、学生习作,自主修改后同桌互改。教师提示互改要求,落实习作目标。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4、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典型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享受读书的乐趣,交流读书的收获,提炼、总结出好的读书方法。

  2、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单元课时安排:

  16.想象1课时

  17.太阳请假的时候2课时

  18.生态金字塔2课时

  诗词诵读江村即事1课时

  语文乐园(六)4课时

  16想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5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明白课文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3、了解诗歌的特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诗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同时,也去感受课中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准备:

  1、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制作课件,创设情景,提示重点语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质疑激趣

  1、师: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想象孕育着科学的萌芽,科学的力量将人们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丰富奇特的想象不仅为人类美好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更为社会的进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今天我们来学习《想象》这首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吗?

  4、听配乐朗诵。运用联想想象,用心灵去感知并默默的在心中勾画图景,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忧郁轻响瞪眼睛使者吓唬橡皮橄榄枝病魔

  2、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象诗中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

  3、指名读文,相机评议。

  4、诗中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自由读文,把相关的词句勾画下来,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三)品读诗句,体会感情

  1、自由读1—3节

  2、抓住重点词句谈自己的感受。

  “一个劲儿的蓝”、“透明的水晶”、“喊一片”、“唤一片”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4、小结学习方法,学生自学课文第二、三部分

  5、全班交流

  6、小结:这美好的一切都是我们想象的',要实现这一切就要靠我们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四)升华情感,扩散思维

  1、配乐诵读全文

  2、这是诗人想象中的美好世界,你还有哪些新奇的想象?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3、学生说说自己美好的愿望和新奇的想象

  4、齐读最后一节

  5、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和新奇的想象写下来

  板书设计:

  改善人类居住环境

  16、想象追求完美的世界

  向往自由和平

  ()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逍遥”、“懊丧”、“摇曳”等词语的含义。

  2、抓住要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请假造成了哪些后果,明白太阳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抓住要点,理解课文,明白太阳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鼓励学生不断探寻科学的奥秘。

  教学重点、难点:能抓住要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励学生勇于探寻科学的奥秘。教学准备:

  1、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太阳与人类生活的种种关系。

  2、创设情景,提示重点语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一年365天,每天我们都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可有一次,太阳请假了,想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们赶紧去瞧瞧。(板书课题)齐声读课题。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17太阳请假的时候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通过初读课文,你们了解到太阳请假的原因吗?太阳请假后又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呢?

  4、全班交流。

  (三)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默读课文1—4节,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太阳请假?

  2、全班交流

  3、指导感情朗读

  感伤——规劝——发怒

  (四)学习课文5---20节

  1、默读,思考:太阳请假带来了哪些后果?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白天同黑夜一样黑暗

  (2)瀑布干涸

  (3)风车无法运转

  (4)气候变冷:轮船无法出海装运粮食和其他日用品;

  森林中的动物被冻死;

  人们无法耕种

  4、除了书中所提及的这些,你能设想一下,太阳请假后还会带来哪些后果?

  (五)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21—23节

  1、自由读文,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

  2、反馈交流

  (1)人们的处境不好了

  (2)人们要复工了

  (3)人们请求太阳出山,人们大声赞美太阳。

  (4)太阳出来了,人们欢呼雀跃。找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结合插图,升华情感,使学生深深懂得没有太阳人类的生活将是一团糟。

  3、指名读文,相机评议。

  (三)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原因:人们一齐罢工

  没有光明

  17、太阳请假的时候造成后果没有水关系密切

  没有风

  人们吸取教训请求复工

  教学反思:

  18、生态金字塔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

  3、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学习说明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有关生态环境的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相机激情导入:在非洲广漠的原野上,羚羊在奔跑,狮子在游弋,苍鹰在盘旋??尽管它们的生存方式不同,但几千年过去了它们却都能在这片大草原中生存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找到答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质疑自学。

  1、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是怎么样构成的?

  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4、学生说分段情况。

  三、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内容,还要哪些内容自己不理解,边读边在书上勾画。

  2、反馈交流。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有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有趣的生物现象。

  (1)第1自然段的后两句就向大家介绍了生物世界的一般规律。(“不被”或者“少被”这些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

  (2)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板书或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其意思。

  3、生物世界真的是这样吗?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举例说明的。

  4、交流反馈,读文画示意图,加深理解。

  (1)第2自然段的前4句列举事例来说明各个等级生物的数量的多少

  杂草的数量大于并养活——食植物性动物

  食植物性动物数量大于并养活——食肉性动物

  (2)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在读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辨别。

  “一只甲虫,地下1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以满足它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而鹰则需要在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觅食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

  这句把“甲虫”和“鹰”的采食空间和活动范围做比较,用“1平方米”和“几十平方千米”这些准确的数据加以说明,因此这句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食植物性动物和食肉性动物的不同。

  (3)画图理解:

  鹰

  山雀

  蜘蛛

  甲虫

  青草

  (4)领读课文,加深理解。

  四、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内容,导入下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下面请一位同学说一下,生物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态金字塔》。

  2、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二、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第3-6自然段,思考:课文的叙述让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有不懂的吗?

  (学生朗读,教师巡视。)

  (学生读文后交流,教师抓重点呈现问题。)

  (问题:“什么是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的结构。”“绿树植物的重要性。”“人与绿色植物之间的关

  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有趣的生态金字塔的奥秘吧!

  2、引导学习,呈现学法。

  (1)谁来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是生态金字塔吗?

  (学生读文回答,教师强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学生齐读,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埃及的金字塔是用一块块巨石垒砌而成的,那生态金字塔是怎样构成的呢?

  (3)请大家读课文,画出生态金字塔的结构图。(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画。)

  (4)从图中,你能说说生态金字塔各级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读句子,教师出示“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但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满足于上一个营养级中少数消费者的需要。”)

  (5)“依赖”是什么意思?“只能”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生态金字塔中,低一级是生产者,上一级是消费者。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营养级越高,消耗的能量越多。上面的图中,绿色植物的能量不能满足所以食草动物的需要,只能服务于其中的少数消费者。所以,“生态金字塔的等级是森严的”。当食草动物的数量过多时,绿色植物所生产的能量就不能满足于所有的食草动物,这时生态金字塔就会处于上大下小的状态。全球有不少这样,草场少食草动物多而造成的生态危机。)

  (齐读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准确。)

  (6)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生态金字塔各级之间的关系的?

  (归纳学法:研词析句,读中悟理。)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四、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教学课件

  五。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映照 燃烧 顿时 一碧如洗

  赞美 脸庞 挺拔 热闹非凡

  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用书中出现的一句话说。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生: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师: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北大荒细细地感受它、欣赏它。(师板书课题:北大荒的秋天)

  二、学习课文,感知大意。

  1、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读能力0

  2、组织交流北大荒秋天的美。

  学生1:美在一碧如洗的天空。

  学生2:美在清澈见底的小河。

  学生3:美在热闹非凡的原野。

  3、自主朗读。

  师:你觉得哪的景色最美,就读哪里。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品味天空的美。

  1、指名学生朗读。

  2、思考交流:天空美吗?美在哪里?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天空的美。(生:一碧如洗,并结合图片和文字让生理解一碧如洗的含义,使学生能从直观上理解,加深理解)

  3、感知北大荒秋天的多姿多彩。

  过渡:北大荒不仅没在天空的一碧如洗,它还多姿多彩。它的多姿多彩体现在了哪里?

  生1:体现在了傍晚时西边天上的流云。

  生2:体现在了流云的颜色上。(师对这位学生进行及时的点评)

  生3:流云的颜色很多。

  师:你们说得都很棒,书中说到的流云的颜色都有哪些?

  生: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绛紫。

  师:除了书中所说到的流云的颜色,想一下流云还会有哪些颜色呢?

  生各抒己见。

  师:颜色好多呀!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色彩之多?(生回答:色彩斑斓、五光十色、色色俱全、五颜六色……)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词汇量)

  师:颜色不仅多,而且变化也很快,从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

  生:转眼间。

  4、体会比喻句在这里的作用,并理解词语“抖动”。

  5、有感情地朗读段落

  天空的景色真美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四、品味小河的美

  1、看图,进行说话训练:

  师: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

  生看图进行说话。

  2、结合小河图片,理解词语“清澈见底”。

  3、思考: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小河很安静?

  生:静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看,安静、清澈的小河把谁吸引来了?

  生:小鱼。

  师:小鱼在水里游的很快活。

  师:让我们也像小鱼一样,畅游在这欢乐的小河里吧,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

  五、品味原野的美

  1、了解原野的`特点——热闹非凡。

  2、理解“热闹非凡”——非同一般的热闹,就是很热闹。思考:生活中哪些场景可以用这个词?

  生交流:广场、电影院、旅游胜地……

  3、思考:

  原野上是怎样热闹非凡的?画出相关句子并进行交流。

  生集体朗读和描写原野热闹非凡有关的句子,再次体会原野的热闹以及农民丰收的喜悦。

  六、品味北大荒物产的丰富。

  过渡: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师板书:物产丰富),请同学们齐读第5段。

  1、 生齐读第5段。

  2、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这句话的意思。

  秋天庄稼成熟了,风吹大豆发出的响声像铃铛一样,地里一片金黄,预示着收获的季节到了。

  3、想想说说: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会捧出什么宝物来?(生想象,交流)

  七、齐读最后一段。

  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师引读)

  八、总结:

  北大荒的秋天可真美呀!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篇课文。

  九、课后作业

  仿照第四段写一段话

  1、课间的操场上热闹非凡——————————

  2、节日的大街上热闹非凡——————————

  十、板书设计:

  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见底 美

  原野 热闹非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经典】09-26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经典)语文教案09-24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8-10

(精选)语文教案08-17

语文乐园教案06-08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精选)语文教案08-06

[经典]语文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