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父母的心》教案优秀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父母的心》教案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母的心》教案优秀1
一、导入语
同学们,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父母的心》,让我们感受一下父母这颗伟大、博爱的心。
二、品读课文
1、初读课文:感受父母心
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然后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1)语言简明(2)内容完整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读书非常投入,请大家把你的内容概括写在小纸条上。(幻灯片投学生作品)
依照这两个要求请大家对刚才同学的回答作出点评。(学生点评)
总结:由此,我们明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就是要说清故事涉及的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老师是这么概括的(投影:本文讲了一对父母因贫穷想送孩子最终没送出去的故事)
2、再读课文:揣摩父母心
过渡语:同学们,刚才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我们或许会发现,文中的父母在送还是不送孩子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处于犹豫和矛盾之中,那么,他们的情感世界产生了哪些波澜呢?现在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来体验一下父母内心的真实的`感受吧。
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决定表情原因
当天傍晚送走大儿子眼含热泪难割难舍贫穷
第二天早上送走二儿子无精打采接班人次序
第二天傍晚送走三岁女儿不好意思和婆婆太像了
第三天上午全部要回痛苦太小冷酷
过渡语:同学们填表很认真,请一位同学把结果给大家说一下(幻)。老师也对文章作了认真地阅读,我是这么填写的。
通过这张表格,我们可以感受到父母在送孩子的过程中是煞费苦心,颇费周折的,他们一直处于犹豫矛盾之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内心有很多的考虑。那他们究竟考虑了些什么?请同学们到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请同学先指出地方,然后齐声朗读这些语段。
再次研读课文,根据文中几次换回孩子原因的有关语句,探究出“父母的心”的具体内涵。(幻)
学生活动:
1.先自己认真阅读,然后思考“父母的心”的内涵
2.四人小组讨论各自的观点。
父母的这颗心到底包含哪些内涵呢?,老师明确:爱心、孝心、责任心(幻灯)
第11小节,“今天早晨给你送来的二儿子,从眉眼长相到说话的嗓子,都和我那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样。”这个理由表面上似乎很可笑,实质上却是孝顺父母的问题。而孝顺父母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日本有这样的谚语: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第15小节,从理性角度上看,把孩子送出去也是对孩子的爱,希望他以后能生活地比父母好。而从感情的角度,父母觉得自己太残忍。“可是,正因为她太小,所以总担心她是不是会这样那样啦,结果是我们两口子一夜没睡。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太冷酷无情。”这是一个父亲的肺腑之言,也是父母的爱心使得他们做出了要回小女儿的决定。
《父母的心》教案优秀2
〔解题〕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作者为川端康成。故事发生在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的轮船上。一位贵夫人要领养一对穷夫妻的孩子,并答应给一笔可观的酬谢。初始,为生活所迫的穷人把大儿子交给贵夫人领养。后来又三次反悔。最后一个孩子也没放手。贵夫人也被感动了,把那笔酬金送给他们作为做生意的本钱。故事诠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言,深情地赞颂了无比珍贵的亲情与关爱他人的品格。
〔结构分析〕
故事共19个自然段,依发生、发展与结局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讲贵夫人要领养穷人的孩子。先交代故事的主人公———贵夫人与穷人。贵夫人很富有,但却无子嗣;穷人很穷困,却有4个儿女。贵夫人产生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的念头,穷人答应了。这是故事的发生。
第二部分(第8~18自然段),讲穷人一开始答应了贵夫人领养孩子的要求,后来却反悔的过程。穷人先把大儿子送给贵夫人,继而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接着用小女儿换回二儿子,最后把小女儿领回,决定一个孩子也不放手了,退还酬金。这部分生动地描述了穷人在获得金钱与保持亲情之间的矛盾心理。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19自然段),写了穷人夫妇最后的决定,一个孩子也不送人。贵夫人也深受感动,把酬金送给穷人当做做生意的本钱。这是故事的结局。
〔语意理解〕
“轮船从神户开往北海道。”
“神户”,日本第二大港(次于横滨)和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北海道”,日本的一级行政区和第二大岛。从神户到北海道直线距离约长1000千米以上,从海路乘船更远,需几天时间。因时间很长,本故事反复曲折的情节才能展开。
“当船驶出濑户内海时,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年近40岁、气质高雅的贵夫人格外引人注目。有一个老女佣和一个侍女陪伴在她身边。”
“濑户内海”,日本本州、四国、九州三岛间的内海。与太平洋和对马海峡相通。它是日本近海航运的要冲。神户是濑户内海北岸的港市。从神户到北海道须先驶出濑户内海。“甲板”,轮船上分隔上下各层的板,本文指船最上面的一层板。乘客可以在上面观望、散步或作其他活动。“华丽”,美丽而有光彩。“衣着华丽”,本文指贵夫人的穿戴漂亮、贵重。“气质”,指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如活泼、直爽、沉静、浮躁等。“高雅”,高尚,不粗俗。“注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女佣”,女仆人。“侍女”,有钱人家雇用来使唤的年轻妇女。“女佣”和“侍女”都是有钱人雇用的做服务性工作的人。这两句描绘出一个十分富有、颇有教养的贵夫人,这为下文迫切要领养子提供了条件。“年近40岁”仍无子嗣,才知道自己不可能生儿育女,只能领养;十分富有,才领养得起;“气质高雅”,才知书达理,才可能有后来的对穷人关爱的行为。
“父亲抽泣地说:‘对不起。昨晚我们一夜没合眼,女儿太小了,真舍不得她。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狠了。我们愿意把钱还给您,请您把孩子还给我们。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
在送养孩子这件事上,穷夫妻前后三次反悔。每次反悔都找出了不同的理由,这段话是第三次反悔时父亲陈述的理由与解决办法。第1句是表示歉意,反映父亲很有礼貌。第2句解释领回小女儿的理由:孩子太小,舍不得。第3句进一步说明,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表现出做父母的心太狠了,这是用批评自己的方式表达不忍割舍亲骨肉的情感。第4句提出解决办法:退还酬金,领回孩子,即解除领养与送养的口头合同。第5句表白不送养孩子的决心,宁肯一起饿死,也不送养孩子。经过三次反复,这对夫妻终于明白了,送养孩子,表面看似乎减轻了经济负担,得到了金钱,但却背上了“情债”,父母的良心将一辈子受到谴责。得到一笔大酬金,可以生活一段时日,但这是以父母永远心痛为代价的。“一夜没合眼”,足见他们对这件事经过了反复思考,权衡利弊,认识到送走孩子,得到酬金,这简直是一笔可耻的交易。所以最后选择了全家生死永远在一起,这样虽苦犹乐,生活重压远不如精神重压可怕……这段话揭示了故事主题的一个方面:赞美了父母对子女的'爱。
“都是我不好。我虽然没有孩子,可理解做父母的心。我真羡慕你们。孩子应该还给你们,可这钱要请你们收下,这是对你们父母心的酬谢,当做你们在北海道做生意的本钱吧!”
这段贵夫人对穷夫妻说的话,宣布了对领养孩子与送养孩子事件的最终解决办法。贵夫人自我检讨,不该引发这件令人伤心的事。接着阐明对父母怜爱子女的理解。再接着赞扬父母那博大、深沉的亲子之情。最后提出具体解决办法:退回孩子,酬金照旧留下。贵夫人的解决办法,表达了她对穷人的关爱。当然这也是在穷父母的浓重亲情的感召下产生的结果。实质上是借贵夫人之口说出了世上稍有同情心的人对这件事的态度,也表明了作者对这件事的处理态态度———出现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同时也揭示了故事主题的另一方面:关爱他人是高尚的品格。
〔写作特点〕
1.人物对话的表现力。
本文大量地记叙的人物对话,起到了表达人物情感,推动事件矛盾冲突发展及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本文没有大量铺展事件的发展过程,也不去写人物的内心与行动,而是着力记叙了人物的语言,用人物的语言来反映人物心理,揭示故事主题。作者写了老佣人与穷人的对话,既简要地介绍了穷人与贵夫人两个家庭的家境,又议定了领养与送养的口头合约。以后写穷夫妻三次反悔的过程,也都凭借对话。特别是最后两段对话,在情节发展上交代了事件的结局,主人公在金钱与亲情权衡的最后选择,有力地表现了文章赞美亲情重于金钱这一主题。
2.把事件锁定在特定的时空中。
故事发生的场所是特定的———轮船上。议定领养关系是在船的甲板上,以后送大儿子、换大儿子、换二儿子、领回女儿都在贵夫人的客舱里。故事的时间是特定的———乘船的几天中,第一天议定领养与送养的关系,送大儿子给贵夫人;第二天清晨,用二儿子换大儿子;第二天傍晚,用小女儿换二儿子;第三天上午领回小女儿。在这个特定的空间中,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发生了这么一件震憾人心的事情,这些巧妙的安排,足见作者概括生活组织材料的功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父母对孩子爱的情感。
4.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当有人要领养穷夫妻的孩子时,他们内心的痛苦。他们同意领养出于被贫穷逼得不得已,并不是不爱孩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建议本课采用默读体会、对话朗读或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要以读促理解。
1.导入新课。
可以让学生简单说一说父母对自己的爱或你心中的父母是怎样关心你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
2.默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
要让学生充分默读,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也可以说一说读完这篇文章的体会。
3.再默读或自由读文,讨论汇报。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问题:一是这对穷夫妻起初为什么忍心把孩子送给贵夫人,是他们不爱孩子吗?是冷酷吗?不是。是为贫困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二是这对夫妻几次调换送人的孩子,说明了什么?最后又停止了这种做法,说出了“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又说明了什么?围绕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理解穷夫妻的做法是不得已,他们还是爱孩子的,送出哪一个也舍不得。所以最终选择了不送走,一起受穷。
对故事中的贵夫人也应该全面评价,她开始想领养孩子,是出于富人的自私,认为有钱没有办不成的事。经过与穷夫妻打交道,最后也被他们的父母心打动、受到了教育,转变了态度,对穷夫妻给以资助。她的做法也可看做是许多人(也包括作者)对穷夫妻爱子之心的认可和赞许。对以上问题的理解可以小组讨论后汇报。
4.扩展延伸。
说一说父母对你的爱,要举出具体的事例,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一写。
资料
〔川端康成〕1899年生,大阪人。1924年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科毕业,同年创办《文艺时代》。
川端康成是新感觉派、唯美主义的作家。他写了100多篇短篇小说及大量随笔和文艺评论。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日本民族气息,贯穿着日本古典文学的纤细、感伤的情调和东方佛教的虚无色彩。他以丰富的感情、敏锐的感觉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世界,他的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浅草红团》系列、《山之音》等。1968年,他因《雪国》《古都》《千鹤》三部代表作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诺贝尔奖的亚洲人。1972年,川端康成逝世,终年73岁。
《父母的心》教案优秀3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自主导学】
1.《父母的心》作者是 , (国)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uán 故 无精打cǎi 如数fènɡ 还 xiàn 慕
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分)
①他衣衫褴褛,那副寒酸相在人群中也十分显眼。
褴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财主夫人一听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别的办法了。
失魂落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横线上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贫穷 贫困
①那位高贵的`夫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位的 父亲和他的孩子们。
②他家里能卖的都卖光了,生活非常 。
酬谢 感谢
①我 我的母亲,因为她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②钱呢,就算你们教给我懂得 父母之心的吧。
5.速读全文,概括小说各部分的大意。
序幕: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穷人夫妇最后一次索回女儿,一家人团聚。
【自主合作探究】
6.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7.揣摩文中“父母的心”,根据下列情境,补写那对穷夫妇当时的心理。
示例:送走长子时:他们认为对方条件优越,送走一个孩子可让他过好日子,自己的负担也可减轻一些。
(1)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2)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3)要回女儿时:
8.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题目。(4分)
一位有钱的太太虽然年过四十,但还没有孩子。她看见一位四十岁上下的男人,衣衫褴褛,带着三个孩子,日子很艰难。这位高贵的夫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位贫穷的父亲和他的孩子们。她唤过一名女佣,低声吩咐了一番后,女佣便来到那位父亲的跟前说:“________________”
(1)高贵的夫人是怎样吩咐女佣的?请想像一下,把夫人吩咐的话写出来。
(2)女佣将怎样对那位父亲说,把你认为最得体的一种写在下面。
9.“父母的心”中的“心”有何含义和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文章中的父母亲从事件开始,心理就不断地在变化着;对人物的描写都是围绕着他们的心理变化展开的。
B.文中用财主夫人的心与父母的心作对比,文章的中心也是通过这一点体现出来的,突出了父母的“心”是不慕钱财的。
C.从这对父母的决定可以说明这颗心是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心。
D.心指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眷爱之心,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也是导线,串起了整个故事的情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反馈检测】(20分)
10.“数”字有三个读音:A.shǔ B.shù C.shu,下面的成语中加粗的“数”应读什么音?在括号内写上序号。(6分)
(1)数不胜数( ) (2)如数奉还( )
(3)数典忘祖( ) (4)数见不鲜( )
(5)数米而炊( ) (6)数一数二( )
11.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填进恰当的关联词,并说说这些关联词的表达作用。(3分)
昨晚上仔细地想了又想,大儿子嘛,( )怎么穷吧,也是我们家的接班人哪。( ),把老大给别人按次序也不对,( )可能,我们想用老二换下老大。
12.课文的原文有这样一句:“……但是孩子的衣服却相当的脏。”课文将这个“脏”字改作“破旧”。为什么要这样改?请说说你的体会。(4分)
13.课文写父母对三个孩子一个也割舍不掉,你能否用一句民间俗语来概括?(3分)
14.《战国策》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你认为课文中父母不愿把儿女给富人,是不是失策?(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4分)
【《父母的心》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父母的心》教案05-21
《父母的心》教案15篇07-20
《父母的心》教案七篇02-09
感恩的心教案优秀08-28
《感恩的心》教案优秀07-18
《父母的心》教案集锦6篇08-11
《父母的心》教案范文汇总10篇10-26
父母的心教学反思04-11
父母的心教学反思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