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5 13:04:59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集锦8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学会倾听。

  【教学准备】

  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直接出示课件(梧桐树的照片)

  1、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一棵什么树呢?(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

  2、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3、学生汇报:(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二、回忆中的大树

  1、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可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刚才很多发现都是大家平时看到大树时留下来的印象。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补充图片上没有的知识)

  3、激发兴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想不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呢?

  4、学生合作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小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小组合作交流: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三、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汇报: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观察注意事项:进入到草丛中,观察大树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把观察到的信息,我们该怎么办?(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简短的词语、画画等方式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

  3、研讨: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交流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四、课外延伸

  1、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

  2、课外作业:观察跟课堂中不一样的大数并做好记录。

  3、准备材料:记录本、一张纸,一支铅笔(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板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

  观察内容:树枝、树干、树瘤等等

  观察方法:看、摸、闻、听

  借助工具:绳子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想办法使火箭飞起来。

  2、通过玩会飞的火箭,知道"拍"瓶的力度影响火箭的高度。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已有玩瓶的经验。

  2、材料准备瓶子做的火箭、火箭底座

  活动过程:

  1、导入过程教师扮演水木娃娃

  师:"小朋友们好,我是水木娃娃,今天水木娃娃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看,是什么?"出示火箭师:这是火箭,这是火箭的底座,今天啊!小火箭要发射了,小朋友,你们想一想怎样不用手去碰小火箭,也能让火箭飞起来呢?

  (幼儿猜想回答)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啊!今天水木娃娃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火箭,你们去试一试吧!

  (幼儿第一次操作)

  2、幼儿尝试用各种方式让火箭飞起来,师观察、指导,重点看成功的小朋友,以便后面的幼儿师范。

  师:小朋友们的火箭都飞起来了,赶快回来告诉水木娃娃你们的好办法吧!

  幼儿回座位师问:谁来说一说?你来说,你的火箭头飞起来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幼儿:我是用吹的方法,让小火箭飞起来的。(分别让幼儿说出其他倒、抛、摇、挤,敲等方法)师:哇!你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啊!水木娃娃也准备了一些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视频)师总结:原来我们可以用倒、抛、摇、挤,敲,吹等这么多方法来让我们的火箭飞起来。小朋友你们用刚才没试过的方法再去试一试好不好!

  (幼儿第二次操作)

  3、幼儿明白拍瓶身是使火箭头飞得最高的方法师:小朋友你们的'火箭都飞起来了吗?(都飞起来了)刚刚水木娃娃发现有一个小朋友的方法很特别,我们请她来比表演一下吧!

  (幼儿示范)师:哇!他的火箭飞的高不高啊?(高)你是怎样做的?

  幼:我是用手拍的师:啊!是用手拍的,我们把手伸出来跟他学一学好不好?(师教授拍的动作)2遍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用这种拍的方法让自己的小火箭拍的高高的啊?(想)再去试试吧!

  4、(幼儿第三次操作)(这次师主要是注意哪个幼儿的力气小,哪个幼儿的力气大)让幼儿明白拍的力量大小与火箭飞的高度有关)师:小朋友,水木娃娃看见你们的火箭都飞得很高,我们请两位小朋友来比一比,看谁的火箭飞的高?(幼儿上来表演,请一男一女)师:啊!飞起来啦!谁的高?为什么他的火箭飞的高啊?

  幼:因为她拍的力气大。(这里让其他小朋友多说说)说:有小朋友认为是拍的力气大,我来试试,我用重重的力拍(啪!啊!好高啊!),这次我轻轻地拍(啪!哦!有点低)师总结:原来我们拍瓶子,重重的拍,火箭头飞得高,轻轻地拍,火箭头飞得低。

  5、结束语

  师:小朋友你们每人拿一个火箭跟着老师到外面去玩一玩,比一比谁的火箭飞的最高吧!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探索将长条形纸制作成麦比乌斯圈,并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2.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发现,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三张长条形的蜡光纸,剪刀一把,固体胶,每组若干个麦比乌斯圈供幼儿观察。

  2.视频、过山车录像一段、图片立交桥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集体制作圆圈,发现圆圈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

  1.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请你想想纸条怎样变成一个圈?猜猜从中间剪开它会变成什么?

  2.集体制作纸圈,再将纸圈沿中线剪开。

  (二)探索麦比乌斯圈。

  1、观察麦比乌斯圈是怎样制作成的,猜测沿中线剪开会是怎样的。老师记录。

  2、幼儿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

  3、观察二等分麦比乌斯圈后的变化,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老师记录操作结果:一个象八字的大圈。

  4、猜测三等分麦比乌斯圈的.结果,并尝试探索发现圈的变化,激发对麦比乌斯圈现象的兴趣。

  5、观察和交流探索结果并作记录。一个大圈连着一个小圈。

  (三)拓展并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运用。

  播放过山车的视频和城市立交桥的图片,感受麦比乌斯圈带给人类的方便和快乐。

  活动延伸:

  展示画有三条等分线和四条等分线的麦比乌斯圈,引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变化,感受圈的神奇。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叶子的各种食用方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良好的倾听习惯。

  3、体验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教育幼儿多吃蔬菜,不挑食。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各种可以食用的叶子:大白菜、包菜、生菜、香菜、枇杷叶、鱼腥草等。

  2、方篮若干个(标有生吃、熟吃、做药等图形标志)。

  3、课件《可以食用的叶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活动。

  1、师生共同回忆叶子的用途,许多叶子我们人可以吃。

  (1)师:小朋友们平时吃过那些叶子呢?你是怎么吃的?

  (2)集中讨论:你吃过那些叶子,你是怎么吃的.?

  2、教师小结:原来叶子有这么多的吃法呀,有的可以煮熟了吃,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可以作药吃。

  二、分类活动。

  1、第一次分类:

  师: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可以吃的叶子,请小朋友找一找,想一想,那些叶子你吃过,你是怎么吃的,然后把它放入三个相应的篮子里。

  (依次出示三种标志并作解释)。

  2、教师检查其中一组幼儿分类情况,指出明显的错误,引导幼儿进入第二次分类。

  师:小朋友分得这么多,老师都检查不过来了,请小朋友也来当当小老师,检查一下别的小朋友分得对不对,好吗?如果不对,请你把它找出来,放在合适的篮子里。

  3、小结,请幼儿说说:你发现哪些叶子分错了,你是怎么分的。

  4、师:其实我们可以食用的叶子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1)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叶子的食用方法。

  (2)显示一些可以食用的叶子,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叶子叫什么,是怎么吃的。

  5、提问: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可以吃的叶子,你们知道它是从那里来的吗?是谁种出来的?

  教师鼓励幼儿将平日里看到的农民伯伯及爷爷奶奶种菜的样子大胆的表现出来。

  三、以谈话的形式进行品德教育。

  1、知道蔬菜有营养,要多吃蔬菜。

  2、知道农民伯伯种菜很辛苦,要尊敬他们。

  【活动延伸】

  1、制作叶子拼盘。

  2、制作生菜沙拉。

  3、继续了解可以食用的叶子的名称、食用方法。

  活动反思:

  活动中能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老师作为引导者和倾听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会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和那帮助。教育不断在更新发展,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的总结经验,我们才能在其中得到培养,慢慢成长。

  小百科:叶是植物体中感受环境最大的器官,其形态结构是最易随生态条件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以适应所处的环境。

科学教案 篇5

  目标:

  1、通过观察,引导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发展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

  2、探索复制指纹的方法,萌发多样探索的意识。

  3、初步激发对科学、创造和探索自身的兴趣。

  材料环境创设:数字卡片、小纸片、颜料、印泥、橡皮泥、镜子、抹布等。

  设计思路:“我们的身体”是本班幼儿正在探索的主题活动,在探索小手的活动中,罗宜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手指上的线叫什么呀?”但是,小朋友谁都说不上来。这是一个颇具价值的问题,因为它是我们在主题活动中生成的,有利于孩子们继续对自身进行探索的兴趣的培养。而且,现代的指纹技术正越来越与高科技融为一体,涉及到了很多方面,适当地在这方面丰富一些见识,不仅能开阔幼儿的眼界,且对于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也会有好处。另外,作为一个新班,我们的孩子们在探索能力上还显得很单一,缺乏运用多种方式探索的意识,本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常识多种复制指纹的方法,对幼儿的多样化探索意识也是有帮助的。活动中,处于整合性原则,我还在其中,融合了识数教育,即观察时给手指纹编号,结合一切可利用因素进行自然衔接下的教育。

  流程:

  1、提问交流:

  1)请罗宜家提出自己原先的问题。

  2)引导幼儿观察手指,进行相关的经验交流,如:上面的线长得怎么样?

  2、操作体验:

  1)讨论:怎样将指纹复制下来,让别人观看?

  2)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复制指纹,如:在橡皮泥上印指纹等。

  3、观察比较:

  1)介绍自己是怎样复制指纹的,渗透多元探索的意识。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从而得出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结论。

  4、 拓展内化

  1)讨论:除了指纹与别人不一样,还有什么也是与人不同的?

  2) 讨论:指纹有什么用?

  介绍有关警察用指纹破案的事和指纹锁的好处,激发幼儿对科学和创造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昆虫挂图一张(昆虫的保护色:蝗虫、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瓢虫)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加深对昆虫特征的了解,知道昆虫保护色的作用。

  2、通过相互交流和教师介绍,丰富昆虫的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出示昆虫挂图,寻找昆虫。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昆虫图,这些小昆虫爱与我们捉迷藏,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藏在哪里?

  2、幼儿开始寻找图里的昆虫。

  二、教师设疑,引导幼儿寻找答案。

  1、师:小朋友,你们找到了哪些昆虫?为什么有的昆虫你没有发现?

  2、师:你发现这些昆虫中哪些颜色最多?为什么?

  3、师:你认识这些昆虫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三、倾听故事《捉迷藏的昆虫》,认识保护色。

  1、师:昆虫有自己的敌人,许多小鸟都喜欢吃昆虫。小鸟飞得快,一下子就会捉住昆虫。昆虫常常会想办法躲起来,让小鸟找不到自己。

  2、师:花螳螂刚生下来的时候,还是幼虫。它躲在花朵的.中间,就像花蕊,小鸟怎么也找不到它。枯叶虫就像一片破叶子,它爬到树枝上,停在那里,就像小枝干。要是不仔细看,谁也找不着它。如果没有这样的本领,昆虫就很容易被它的敌人吃掉。

  3、师:小朋友,想一想,昆虫的这种保护户自己变色的方法叫什么呢?

  四、师幼交流,认识几种常见昆虫的保护色。

  1、师:小朋友,你知道昆虫保护色的方式有哪几种?

  2、师:请小朋友互相讨论一下,也可以向同伴介绍一下。

  3、师归纳:有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相同相似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有身体颜色会随着环境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有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是有毒的,不要伤害自己的昆虫。如:瓢虫。

  4、师: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请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昆虫,继续探讨昆虫的秘密。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搜集相关清洁工具的信息,了解各种家庭常用清洁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学会安全使用一些简单的清洁工具,感受清洁工具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3.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难过或疼痛时不哭。

  4.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寻找各种清洁工具,并用调查统计表进行记录。

  2.教学挂图1副,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交流自己的“清洁工具调查统计表”,了解各种清洁工具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用途。

  引导幼儿用相互提问、解答方式,交流介绍自己的调查统计表。要求讲解的幼儿说出清洁工具的名称和用途,如,平时怎么使用的,它们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

  2.引出“班级劳动日”,引导幼儿讨论,制定小组劳动计划。

  教师将幼儿分组,帮助其明确各组的劳动场地、内容,幼儿共同制定小组劳动计划。

  3.请各组按分工选择合适的清洁工具进行劳动,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尝试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幼儿注意工具使用的安全,注意保持周围环境的卫生,如不要把水溅到地板上等。

  4.组织幼儿分享交流劳动成果及使用清洁工具的经验。

  (1)教师与幼儿参观清扫干净的班级环境,感受劳动后的喜悦。

  (2)请各组派代表讲述使用清洁工具的窍门。

  5.出示教学挂图,了解更多、更新的清洁工具以及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反思

  这是我实施的一课多研教学研讨活动,这一稿为集体研讨后形成的比较完善的第四稿。在前三次的'教学实施后,研讨中分别指出:

  1.目标过散,整节活动难度提升不够;

  2.幼儿看似一直在操作,但操作目的性不强,大多只是在摆弄工具;

  3.环节之间缺少上下串联的脉络等。

  于是在第四稿中结合幼儿兴趣点,将重点放在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

  组织教学实施后证明,经过前三稿的设计、教学组织、反思、修改到最后完善的第四稿方案,目标清晰,环节上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活动过程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一直在操作过程中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1.取材方便,材料简约。本节活动选用的材料为幼儿建构区的螺丝玩具,损坏的图书,彩笔,印章等,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手可得。

  2.活动设计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有相关经验,才容易引起活动兴趣。经常看到成人使用钳子、螺丝刀等工具,但成人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反对孩子操作这些工具。而在本次活动中,却鼓励孩子们大胆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了使用钳子、螺丝刀后取得成功的快乐。

  3.整节活动始终贯穿着孩子发现问题、猜测解决方法、验证解决难题这条主线,孩子们始终在探索的氛围中,在自主活动中习得相关知识。

  小百科:清洁,1、清白;洁净无尘。2、清廉;廉洁。3、清除。4、清楚;明白。5、犹清爽。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感知电脑传递信息的特点,体验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方便。

  2、激发幼儿对电脑等科技产品进行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1、电脑幼儿、学习软件若干。

  2、教学挂图《电脑》。

  3、《科学》下P.18~19。

  教学过程:

  一、认识电脑。

  1、带领幼儿到电脑室,请幼儿说出电脑主要部件的名称。

  2、讨论:电脑能干什么?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介绍电脑的用途。

  3、用教学挂图,教师结合幼儿知道的`电脑的用途,丰富他们对电脑的认识。

  二、感知电脑传递信息的特点。

  1、带幼儿上网浏览,在操作中发现电脑传递信息速度快、内容广、信息量大等特点。

  2、观看画册《信息的使者-电脑》,进一步认识电脑主要部件的工作。

  三、玩电脑。

  教师带幼儿用电脑进行绘画、玩游戏,体验使用电脑的乐趣。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经典]科学教案08-02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6

【精选】科学教案09-06

科学教案【经典】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