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科学教案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弯道和直道的测量方法。
2、能有秩序地动手实验,初步建立测量的概念。
3、喜欢科学探索活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跑道示范图一张,4个小动物图片,磁性大围棋子若干,猜测记录表一张。
2、幼儿跑道图,勾线笔,围棋子果敢,记录表人手一份。
3、活动前每人设计一张名片贴在胸前。
活动过程:
一、导入动物运动会情节,引起幼儿的测量兴趣
教师:今天这里要开小动物运动会,请你们来做小裁判,好吗?(教师边演示图片边导入小动物进行跑步比赛的情节)
(1)教师出示跑道:你们看,这时什么?跑道上的数字代表什么?(第一跑道等)
(2)教师:小动物从哪里开始起跑?又跑到哪里?(幼儿指出)
(3)教师出示小动物图片,并开始比赛,比赛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比赛结果:比赛结束,小动物们发生了争执,有人说不公平,你觉得呢?
(4)幼儿自己选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各条跑道的长度不一样长。
二、幼儿自己动手测量,感知弯道不同的长度
(1)教师:各条跑道的长度是否一样呢?我们可以有什么办法知道每条跑道的长度呢?(量一量)用什么量呢?
(2)教师出示测量工具围棋子,介绍记录表,提出操作要求
(3)幼儿测量跑道,并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三、讨论测量结果
(1)教师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发现新的问题,并展示幼儿的记录表,幼儿个别讲述。
(2)教师小结:现在经过用围棋子测量后发现比赛不公平,因为四条弯道跑道不一样长。
四、找各跑道不同的起点,巩固测量方法
(1)教师:既然四条跑道的长度不一样长,说明刚才的'比赛不公平,既然比赛不公平,就要重新比赛,那么才算是公平的比赛呢?(引导幼儿说出“要跑一样长的距离)
(2)教师:经过商量,小动物们决定都跑13个围棋子的长度,不过他们有个要求,终点不变,请你们帮小动物们找出起点,怎么找呢?幼儿讨论
(3)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找起点的方法,引导幼儿可以从终点往回摆棋子找不同的起点
(4)幼儿操作,找起点、教师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
五、展示操作结果,评价幼儿的操作
(1)请个别幼儿介绍。
(2)播放课件,观看运动员跑步比赛起跑的图片,进一步感知运动会上弯道跑道的不同起点。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2、能够在多个题目中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题目。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对四周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题目。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题目的看法。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四周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能回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预备:按组预备鼓和鼓槌1个、绿豆若干粒、锣1面、钢尺1根、纸杯1个
教学过程
一、引进
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布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二、活动一:寻找声音
1、观察书中的四幅插图
2、倾听声音:让学生倾听声音,知道这个声音是由谁发出的。
3、想一下某些物体和动物在发出声音时的变化。
4、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活动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1、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学生实验
全班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填写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记录表
讨论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2、提问: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呢?
演奏者如何使鼓或锣停止发声?
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四、小结
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寻找声音
声音的产生:现象: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由来: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代表着希望,充满了生机。我们学校是在运河的边上,运河边种满了柳树,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万物复苏,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非常适合幼儿观察春天的变化现象,为了能有效的利用大自然的现有资源,将自然资源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我特意为托班幼儿设计了“柳树发芽了”的科学活动方案,旨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参与自然科学活动的积极性,表达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柳树发芽了,学会说“春天,发芽”等词语。
2、体会春天的变化,感受阳光的温暖,表达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活动重难点:柳树发芽了,表示春天来了。
活动准备:
1、《柳树姑娘》的磁带,录音机。
2、冬天和春天的柳树图,《柳树姑娘》的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1、老师播放《柳树姑娘》的课件,引导幼儿仔细观看课件。
老师提问:
1)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
2)柳树有什么变化?
2、老师出示课件中的放大的柳树嫩牙图片。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告诉幼儿,春天到了,柳树发芽,并指给幼儿看。
3、老师出示冬天和春天的`柳树图,提问:
1)这是春天的柳树吗?为什么?
2)这是春天的柳树吗?为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4、老师播放柳树姑娘的磁带,引导幼儿跟随老师做肢体律动。
5、老师小结: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大雁飞回来了,让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春天的景色吧!
活动延伸:
1、如果幼儿园附近有柳树,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参观,零距离接触大自然,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春天的特征。
2、提倡家园合作,请父母协助幼儿园,帮助幼儿收集有关春天的变化特征,如小草从地里钻出来了,小树也发芽了等。
注意事项:
1、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学说“柳树发芽了”。如果幼儿的语言发育水平比较迟缓,可以引导幼儿学说单个词即可,如“春天,柳树,发芽”,对学说短语则不做要求。
2、要引导仔细观察春天柳树的特征,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
科学教案 篇4
(一)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研究大树中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融入自然。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知道怎样才是科学的观察。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教学准备:
1、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察。(校园内)。
2、观察记录本。
3、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你观察过大树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曾经看到过什么?
2、小组回忆、讨论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回忆过去不经意间所看到和记住的有关大树的内容。
(2)学生讨论曾经观察过的大树。
(3)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3、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让你再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你想观察什么?
(2)学生讨论。
(3)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生成引导: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A、“看”大树,“听”大树,“闻”大树,“摸”大树……
B、有顺序,如由远到近的观察。
4、带领学生观察学校中的一棵大树。
(1)观察前的要求:
A、注意安全。
B、爱护大树。
C、做好记录。(用文字,也可以用图画。)
(2)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5、交流、讨论,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5、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二)我的大树
一、教学要求
1、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观察活动中培养情感。
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高矮等。
4、鼓励学生用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
二、教学准备
学生拓展树皮用的白纸若干,几张放大树的照片。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观察了一棵大树,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3、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4、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5、作业。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三)各种各样的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活动中体验到叶的纷繁美妙。
2、让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探究活动过程。
(1)、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较细致的观察。
(2)、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对叶的颜色、形状、大小进行比较观察和测量。
(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注意进行方法的总结和创新。
3、获取一些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准备:
1、学生记录纸。
教学活动设计:
一、引入
秋天是落叶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各种树叶。
二、学生到校园捡树叶
1、学生先说说捡树叶的注意点:爱护花草树木,注意安全等。
2、学生到校园内捡树叶。
(注意点:在活动前教师一定要对学校里的植被情况了解清楚。学生可以捡到哪些落叶?数量如何?捡的时候会发生什么问题?如果校园较小,植被较少,学生捡到的'落叶是否会过于单一?短时间内参加活动的学生过多,有些学生可能会遇到捡不到叶的情况。
如果让学生在课前校外完成捡叶活动,教学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收集情况。)
三、小组交流统计
1、教师出示统计表,学生进行统计。
你一共捡了几片树叶?
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你们小组共有多少种树叶?
数量最多的一种共有几片?
2、小组填写好统计表,各小组间交流。
注意点:在进行统计前,教师要了解学生所捡叶的情况,对学生的统计活动做出充分的估计。首先各小组所捡的叶的数量差异很大,多的达上百片,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统计和分类任务。其次,像柏树之类的叶很难进行数量统计,教师事先要作指导准备。
四、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1、铺垫引导
准备同一种树上收集的两片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的叶,先出示其中一片,设问:这是怎样一片叶?再出示另一片,设问:这又是怎样一片叶?学生观察并描述。
再设问:两片是同一种叶吗?学生讨论。
2、判断分析
请学生将最多的那种树叶全拿出来?
设问:你们根据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你们根据什么,才说另外的叶不属同一种类?
注意点:学生的分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后,可以让学生回过头来看看“二”中的分类结果有没有需要纠正的地方。
五、作业
课外再去捡一些树叶,统计一下共有几种树叶。
(四)一片完整的叶
教学准备:
1、各小组预备一些没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叶。
2、各组不同颜色的同种叶数片。
3、学生描画叶片大小的方格纸。
教学活动设计:
一、叶的颜色的观察
1、谈话引入,上节课中,我们对叶已经有了不少的了解,如果有人问你叶是什么颜色的,你该怎么回答?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学生观察说说自己预备的叶,有哪些颜色?
4、让学生按颜色的变化给叶排排顺序。
5、小组代表,出示各组的排列情况并说说排列的依据。
6、再次设问:如果有人问你叶是什么颜色的,你该怎么回答?
二、叶的形状观察
1、叶的颜色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它们的形状相同吗?
2、学生观察,说说自己小组有哪些形状的叶?
3、小组尝试根据形状给自己的叶分类。
4、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分类情况。
三、叶的大小观察
1、(承前)让学生将其中一种形状的叶按大小顺序排列。
2、交流排列中遇到的问题,设问:大小相近的叶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大小呢?
3、各小组研究探讨。
4、学生交流各组的方案。
5、教师总结比较叶大小的方法,适时提出描方格的方法。
6、学生描一描,试一试。
四、作业
用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叶拼一幅图画。
科学教案 篇5
目标:
1、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
2、尝试探索小火箭的高度与拍打瓶子时用力大小的关系。
准备:
幼儿课前一熟悉《小火箭进行曲》;对空气有一定的了解;小火箭人手一个;记录表人手一份;可悬挂的太阳、月亮和云朵;录音机、磁带。
过程:
一、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让幼儿自由尝试火箭上天的方法。
2、幼儿演示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3、幼儿验证性实验。
4、提问:你用什么方法让小火箭上天?
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二、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提问引发幼儿考虑。
2、为什么我们拍打瓶子小火箭就能飞起来?
3、让幼儿把瓶盖盖起来,再用力拍打瓶子。
4、小火箭还能飞起来吗?为什么?
5、讨论:为什么瓶盖盖起来就飞不起来?
三、探索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拍打瓶子是用力大小的关系。
1、请幼儿比一比,谁的小火箭飞得高。
2、提问引发幼儿考虑。
你的小火箭能飞到哪里?
为什么一样的'小火箭,有的飞得高而有的飞得低呢?
3、请幼儿用不同的力气拍打瓶子,观察小火箭发射的高度,并在表上加以记录。
4、小结:同样条件下,拍打瓶子时力气越大,小火箭就飞得越高。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在观察基础上能对研究问题进行推测,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查阅资料寻找证据。
2、乐于探究动植物繁殖的奥秘。
3、认识动物的一些繁殖活动及产卵动物的卵的特点,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动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及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特点。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寻找几种常见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繁殖活动,或者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的繁殖活动。 一些供观察的新鲜鸡蛋和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 到池塘边收集一些青蛙的卵,把青蛙的卵连同从池塘取来的水草放在透明的饲养槽内,放于凉爽但不会太冷、阳光不会直接照到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植物们忙着发芽生长,动物们也开始了它们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
(1)我们平时看到的动物活动,哪些是动物在进行繁殖后代的活动?
(2)认识产卵动物的繁殖活动。
(3)讨论:动物和植物的繁殖活动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2、观察动物的卵
(1)观察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观察各种各样鸟类的卵: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3)观察鸡蛋外部: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小孔有什么用?
(4)观察鸡蛋的内部 在蛋的侧面敲开一个洞观察:认识蛋黄、胚、壳 观察两头敲开的鸡蛋 观察打在盘中的鸡蛋 观察纵切开的熟鸡蛋:认识蛋白、蛋黄、气室,分别是生鸡蛋的哪一部分? 联想:蛋的这几个部分相当于种子的哪个部分? 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5)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3、观察青蛙卵的孵化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
(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发放青蛙卵,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7 动物的卵 1、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 2、观察动物的卵 3、观察青蛙卵的孵化
科学教案 篇7
一、设计思路: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同时,《纲要》也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因此,本节活动课,是以我园“354游戏教学模式活动的研究”成果为指导,是以猜测、观察、描述、游戏为主体组织幼儿活动。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提升幼儿热爱科学,爱护小动物的情感。首先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学学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样子,从而将活动内容引入到幼儿对动物尾巴的关注上。
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接着,我创设小动物和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大胆交流自己看到的动物尾巴的样子,并让幼儿大胆猜测想象会是谁的尾巴。当幼儿的好奇心被点燃时,再利用多媒体为幼儿展示动物尾巴,并交流动物尾巴的作用。《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要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然后,我组织幼儿玩拼图游戏这一活动,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最后我组织幼儿交流自已知道的其它动物尾巴的特殊作用,鼓励幼儿课后继续探索动物尾巴的作用。
二、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动物尾巴,并初步了解它们的妙用,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加深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几种动物的尾巴。
难点:初步了解几种动物尾巴的妙用,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燕子、牛、袋鼠、孔雀、松鼠身体和尾巴分离图片。
3、动物尾巴若干条。
4、音乐《谁的尾巴长》。
五、活动过程:
(一)游戏活动的导入:
师幼问好,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什么小动物吗?你能学学自已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吗?(引导幼儿交流,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游戏活动的准备:
1、师引: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些动物朋友,可它们却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你们看它们多粗心呀,身体藏在了里面,尾巴却露在了外面,擦亮你们的小眼睛,看看谁能找出这些好朋友。(播放课件,展示动物的尾巴)
2、引导幼儿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已看到的动物尾巴的样子。
3、播放课件,展示动物图片,让幼儿试着说说动物尾巴的作用。
4、播放动画课件,展示动物尾巴的作用。
(三)游戏活动过程:
1、师引:小朋友接下来我们玩一个拼图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动物的身体和尾巴图片,请小朋友为你喜欢的动物找到尾巴,并把它们贴起来。看谁找得准,贴得好。
2、为幼儿分发动物身体和尾巴分离的图片,并强调游戏规则。
3、引导幼儿合作为小动们找尾巴,并将身体和尾巴贴在一起。
4、请幼儿上台展示,说说为谁找到了尾巴,它的尾巴长什么样,又有什么用?
5、总结幼儿游戏中的表现,鼓励表现好的幼儿。
四)游戏活动的延伸:
1、师引:是不是只有这些动物有尾巴呀,你还见过哪些动物的尾巴,它长什么样,又有什么用?(组织幼儿交流,并适时播放课件)
2、师小结:动物世界真奇妙,小动物的'尾巴呀,有的长长的、有的短短的,有长的粗粗的,有的细细的……小朋友们回家后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交流动物尾巴的作用。明天把你知道的讲给小朋友们听,好吗?
3、结束活动:
小朋友,小动物们都有尾巴,那么我们小朋友想不想也有一条尾巴,体验一下有尾巴的乐趣呢?现在请xx老师为小朋友分发尾巴,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揪尾巴的游戏。
(播放音乐《谁的尾巴长》,结束活动。)
六、活动反思:
(一)从课题选择上来说,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好奇心都特别强,加之他们又都非常喜欢动物,但通过了解我发现,孩子们对动物的某一身体部位,比如说“尾巴”的了解就比较少。我选择这一课题,就是为了满足幼儿对这方面的探究欲望。
(二)从设计思路上来说,《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因此,在本节活动课的设计上,是以猜测、观察、描述、游戏为主体组织教学。作为教师,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做好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另外,在整个活动中,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手段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幼儿从中知道各种动物尾巴的用途,同时克服活动难点——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通过观察、描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游戏环节里,让幼儿在合作参与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升幼儿热爱科学,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如何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科学始与好奇”,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促使他们探索的内在因素,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使幼儿主动学习科学、爱上科学、迷上科学,在本节活动课的设计中,我没有讲枯燥的尾巴知识,而是努力创设了和小动物们玩捉迷藏游戏这一情境,让幼儿由尾巴猜动物,并大胆探索、积极交流动物尾巴的作用。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而且还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探究能力。为了让幼儿进一步巩固了动物尾巴的特征,我设计了拼图游戏,培养幼儿的大胆尝试和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活动,我明白——幼儿活动的设计,要能够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设计适合他们的游戏来组织教学,这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激发出来。
二是如何做到以教材为范例,教给幼儿更多的知识,真正做到“小课堂,大生活”呢?在本节活动的设计上,我努力做到不局陷于教材,充分利用了教具、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拓宽幼儿的视野。另外,通过幼儿利用已往获得经验的讲述,通过幼儿之间的交流,通过询问家长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并激发幼儿探索动物世界奥秘的欲望。通过本节活动,我明白,要想真正做到“小课堂,大生活”,就要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课中兴趣激发到位,课后拓展适当、争取家长支持,我们的幼儿课堂才会呈现出和谐的“原生态”、“自然美”!
科学教案 篇8
【预定目标】
1、了解垃圾可以被人们通过许多方法处理或再循环利用,懂得垃圾分类摆放的益处。
2、能用自己的行动积极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活动准备】
1、请父母帮助幼儿一起收集回收垃圾、处理垃圾的照片或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回收的知识。
2、垃圾分类回收箱实物和各种垃圾的图片。
3、水彩笔和铅画纸(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了解垃圾的含义提问:(出示垃圾)这是什么?什么是垃圾呢?
小结:垃圾是指没有用,准备扔掉的东西称之为垃圾。
2、引导幼儿相互交流。
讨论:平时见过哪些垃圾?说说你看到的垃圾是怎么样的.?能闻到什么气味吗?有垃圾的地方给人们感觉怎么样?垃圾对人类、动物、植物有什么影响吗?
教师小结:垃圾腐臭时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不仅仅破坏风景,侵占土地,使人们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小,而且垃圾中还会滋生出病毒、病菌,招惹蚊虫,让人生病。
(二)基本部分
1、组织幼儿讨论:哪些地方会产生垃圾?(工厂、菜场、餐馆、办公室、超市、家庭等)
2、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了许多垃圾,那么垃圾到最后都跑到哪儿去了呢?(结合图片,请幼儿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处理垃圾的知识。再结合幼儿的介绍给幼儿补充,纠正关于垃圾回收,处理的有关知识)教师小结:垃圾被倒入垃圾桶后,由环卫工人收集起来运走。大部分被埋到填整场,填埋场是专门把垃圾倒入一个地方,再用泥土把垃圾埋到里面。填埋场既占地方又不利于环境保护,有的垃圾送到焚化炉焚化,但焚化垃圾的时候会排出有害的气体。
3、出示垃圾箱图片。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这样的箱子吗?这样的箱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引导幼儿区别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的垃圾箱。
教师:垃圾箱上有什么标志呢?你觉得哪个是可回收的标志?为什么呢?(启发幼儿找出可回收的标志)教师小结: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为他们是用大自然中宝贵的材料制成的。可回收垃圾就是收回来后经过加工还可以做成其他的东西。
师:你知道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4、出示垃圾分类的标志?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的,现在我们准备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有可乐罐、旧报纸、汽水瓶、橡胶等等这么多垃圾。老师这里还设计了分类标志,我们一起来看看。
金属:这一类可回收物有可乐瓶、易拉罐、废铁等。回收后送工厂可以再生为各种金属物品。
纸张:利用旧报纸、包装盒、纸盒等做原料可以制成各种餐巾纸、纸盒等。
玻璃:水瓶、酒瓶等玻璃制品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反复重复使用。
塑料:橡胶(如:酸奶瓶、废轮胎等经过加工可以制成其他塑料、橡胶制品)教师小结:回收利用废物可以节约能源,废物回收利用的越多,送往填埋场的垃圾就越来越少,把可再生利用的废品送到回收中心,可以减少污染。
(三)结束部分
1、出示各种垃圾图片,请幼儿判断所出示的垃圾分别应放入哪里。
2、引导幼儿设计有毒物品的垃圾箱。
教师:出示废电池,你们可知道这种垃圾是有毒害的,我们为它设计一个专用的垃圾箱,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设计一个有毒的标志吧!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在平时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到垃圾,你们见到垃圾,应该怎么样来处理呢?(幼儿互相交流)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讨论一下,日常生活中哪些是由垃圾的再生材料制成的。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过冬方法,知道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
2、学习与同伴一起交流,感受相互交流带来的乐趣。
3、培养探索树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长风公园,观察过秋天时物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观察公园里的植物。
提问: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现在公园里的树和我们原来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二、谈谈自己的.发现。
1、你们刚刚看到了哪些植物?他们有什么变化?
2、有没有没有变化的植物?他们是什么?
3、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到了很多植物都变得光秃秃的,不长叶子了呢?
小结:原来公园里的竹子、松树都是不怕冷的,到了冬天仍然披着绿绿的外衣,另外一些植物都变得光秃秃的了,这让才能让他们有足够的养分来过冬。我们把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树叫做常绿树,而那些会掉树叶的、现在已经光秃秃的树叫做落叶树。
三、小结
1、原来公园里的松树等等都是不怕冷的,到了冬天仍然披着绿绿的外衣,另外一些植物都变得光秃秃的了,这让才能让他们有足够的养分来过冬。我们把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树叫做常绿树,而那些会掉树叶的、现在已经光秃秃的树叫做落叶树。
2、请你们来数一数这里有几棵落叶树和几棵常绿树。
小百科:树木是一种高大的木本组织植物, 由“枝”和“杆”还有“叶”呈现,可存活几十年。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精选)08-16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6
[经典]科学教案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13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