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常用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意图:
幼儿都非常喜爱小动物,在生活中,在家里他们就常常的去照顾小动物,把它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样,有好吃都毫不吝啬的给与了自己的小伙伴,和它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节课就是更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爱心,让他们去体验关心别人,爱护别人的感觉。
活动目标:
1.练习幼儿跑和跳的能力,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
2.在游戏活动中充分体验当大人和妈妈的感觉,激发幼儿的'爱心和信心。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小鸟头饰若干 小虫子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共同布置场地
教师和幼儿一起做热身运动:慢跑 扭身,弯腰等
2、情景导入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什么小动物啊?(幼儿争相回答),如果它们有一天没找到食物,饿坏了,你会怎么办??(幼儿争相回答—送食物给他们),老师及时的给于表扬,你们真棒!!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做一个游戏好不好?(幼儿回答,好),这个游戏是一个小鸟因为生病了,没找到食物,饿坏了,我们要利用我们的力量去给小鸟送食物吃(虫子),你们愿意去吗??(幼儿争相回答—愿意)
3、活动过程
游戏分四个小组,有四名幼儿带上小鸟头饰蹲在终点,其他幼儿排成四个纵队,站在起跑线上,同时每人手中拿一条小虫子,听到老师的信号后,各队排头幼儿立即出发,中途要跨越报纸摆成的小河,跑到终点喂给小鸟,然后原路返回,其他幼儿在开始游戏,看那一队最先完成任务。
游戏开始
幼儿分成四个小组,一起开始,游戏过程中要提醒幼儿注意自己的安全。
4、活动结束
对最先完成任务的小组给与奖励,对其他幼儿也进行鼓励和表扬,你们今天表现真棒!!
整理场地,提醒幼儿收好头饰和图片,带幼儿回教室
活动反思:
孩子们,今天你们都成功的帮助了小鸟,小鸟高兴的给你们唱歌表示感谢,你们听!!幼儿通过自己给小动物的帮助,激发了幼儿的爱心和保护小动物的决心,也在活动中理解了集体的力量的伟大,更进一步强化了集体荣誉感。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吹画和添画的方法表现各种形态的小鸡。
2、在作画过程中能细心操作、掌握吹画的方法、步骤。
3、感受画面的美,体验泡泡吹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黄色泡泡水(用水、水粉颜料、洗洁精自制而成),吸管,黑色记号笔,画纸,抹布,"草地"展板一块,母鸡图片一张。
(2)小鸡出壳PPT,音乐磁带《小小蛋儿把门开》。
2、经验准备幼儿有吹泡泡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PPT故事导入,揭示主题。
师(出示演示文稿):暖和的春天就要来了,鸡妈妈产下了许多蛋宝宝,它多想把这些蛋宝宝孵成小鸡呀。于是,鸡妈妈耐心地孵起蛋来。过了许多天,可爱的小鸡终于出壳了!(教师播放小鸡出壳录像并配音:"小鸡用尖尖的嘴巴啄破蛋壳,用力往外钻,哎哟、哎哟,终于出来啦!快瞧,可爱的小鸡'叽叽叽'地叫着走来了。")师:小鸡长什么样?谁能来说一说。(幼儿表述)师幼共同归纳:小鸡有着圆溜溜的头和身体,尖尖的嘴巴,黑黑圆圆的眼睛,小小的翅膀,和两只脚。
师:这些在干吗呢?(幼儿大胆想象并表达。)教师小结:这些小鸡有的头朝下,像在找虫子;有的头朝上,像是在唱歌;有的面对面,像是在做游戏;还有的靠在一起,好像在说悄悄话……师:多么可爱的小鸡啊,我们把它们画下来好吗?
(评析:小鸡出壳故事PPT既引出了主题,又丰富了幼儿对小鸡外形和动态的认识,为幼儿作画打下了基础。)
二、师幼合作示范
1、教师介绍画纸、记号笔、吸管、泡泡水等作画用具。
师:老师想问一问,平日里小朋友们画画时都会用到哪些工具?(幼儿自由回答。)今天,胡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画画工具,一起来认识一下(重点介绍吸管和黄色泡泡水)
2、师幼合作示范吹泡泡。
(1)观看视频,教师示范吹泡泡。
(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的示范:竖直拿吸管蘸泡泡水,蘸完之后轻轻抖掉多余的水,最后在距离画纸一点点高度处轻轻吹出泡泡。教师吹出一大一小两个泡泡靠在一起。小的泡泡可作小鸡的头,大的泡泡可作小鸡的身体。)
(2)个别幼儿示范吹泡泡。
师:都知道怎样在纸上吹泡泡了,是吧!有人想要来试试吗?
(如幼儿示范成功了,教师可请他介绍自己是如何吹泡泡的。如幼儿示范未获成功,教师可询问大家:这可奇怪了,他为什么吹不出泡泡?为什么吹出来的'泡泡很小……有人发现问题了吗?从而引导幼儿归纳吹画的要点:竖直蘸水可以让吸管吸到水,往下轻抖可以防止颜料水滴落,轻轻吹可以吹出大的泡泡等。)
(3)幼儿集体徒手练习吹泡泡。
教师:看来,这些都是吹画的秘诀,我们可得记牢,胡老师还把它编成了一首儿歌,一起来学一学:拿起小吸管,竖直蘸点水,往下抖一抖,轻轻吹一吹。)
3、教师示范给泡泡添画,变出各种形态的小鸡。
师:接下来,胡老师就要把这些泡泡变成可爱的小鸡,仔细看哟!(师幼合作添画。)(评析:为了帮助幼儿掌握吹画的方法,老师采取了比较有效的策略,例如,教师通过视频示范,让幼儿通过探索操作、分析比较得出吹画的要点;再通过徒手练习和朗诵儿歌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幼儿巩固吹画的要点。)
三、幼儿吹画,教师指导。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和注意点。
师:吸管蘸了颜料水后要轻轻抖一抖,这样颜料水就不会滴下来;吸管不要碰到纸,要轻轻、慢慢地吹,这样吹出来的泡泡才会美。小心泡泡水弄到衣服上,如果手上碰到了泡泡水,可以拿抹布擦一擦。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播放轻音乐)
四、展示作品,共同讲评
1、教师请幼儿将作品展示到"草地"上。
师:请你们将画好的小鸡送到"草地"上来吧。
2、师幼共同欣赏。
师:(出示母鸡图片):鸡妈妈来了,你们觉得鸡妈妈会喜欢这些小鸡吗?为什么?(引导幼儿从作品的整洁、造型上来表达。)师:这些小鸡真可爱,让我们也来学做一只快乐的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吧!(在音乐《小小蛋儿把门开》中结束活动。)(评析:教师事先制作的"草地"背景可以让幼儿的每幅作品都得到展示,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感;教师以鸡妈妈的口吻展开讲评,提高了幼儿参与讲评的积极性。)
五、拓展延伸师:今天,小朋友们和胡老师一起将两个连在一起的泡泡变成了小鸡,如果是三个泡泡、四个泡泡或者更多的泡泡连在一起,又可以变成什么呢?请小朋友们回去研究研究,下次我们再来试一试。
教学反思:
1、在课前要带小朋友先观察生活中母鸡孵小鸡是怎样的,并做好记录。
2、师幼配合得还不是很好,以后我会注意这个方面。
3、如果让我重上这节课,我会加配电脑画面,使活动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小鼹鼠找家发出的"啪啦啪啦--砰"的声音线索中,了解并学会讲述地底下生长的各种不同的植物名字。
2、尝试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观察与想象。
3、在有趣的情境故事引导下,体会浓浓的说话氛围。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实物:红薯、马铃薯、花生、萝卜、胡萝卜、芋艿等若干个。
2、纸箱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认识不同声音。
1、今天,周老师带来了几只喇叭(课件)什么颜色的?
2、这个喇叭里面藏着好听的声音。想先来听听哪只喇叭的声音?
(1)那先来听听红喇叭发出的声音火车声
(2) 耳朵真灵!刚才红喇叭发出什么声音?学给我听听。刚才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卡擦卡擦,呜……火车的汽笛声。)(教案:)做过过车吗?坐过火车到哪里去?
3、我们来听听绿喇叭发出的声音。这个声音有点难,不知道你们能说出来吗?(放钟摆的声音)
(1)不知道?老师来告诉你,你们家里有没有告诉你时间的那个?(教师动作演示)
(2)对了,是钟摆发出来的声音。
4、(黄色喇叭)哎呀!那这只喇叭里藏着什么声音呢?
(2)啪啦啪啦砰--是什么声音呢?
二、说一说:故事中的精彩。
(一)小鼹鼠搬家的原因:
1、先来认识一下故事里可爱的小动物。(第一张幻灯片)
2、它是谁? (幼儿自由说)
(1)唉!这个小动物很可爱,它在跟我们玩捉迷藏呢,露出一个小脑袋,猜猜它是谁?(你觉得它是谁)
(2)它到底是谁?出来吧!让我们认识一下你。一起告诉我它是谁?对了,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鼹鼠。
3、知道小鼹鼠的家住在哪里吗?这就是小鼹鼠的家,它的家住在地底下。
4、哇!有一天,天上下起了大大的雨,地面上积满了水。然后,这个水就滴滴答答、滴滴答答地漏到了地底下小鼹鼠的家里。
提问:你从哪里看到小鼹鼠的家漏水了?(你走过去指给周老师看看。对!这说明雨下的很大,水都积起来了,叫"积水"。
5、你们看小鼹鼠在干什么?(它拿着家里的`瓶瓶罐罐在接水。)
6、:家里都是水,小鼹鼠这个家被水淹了,它不能再住下去了。小鼹鼠准备去找一个新的?家。
(二)小鼹鼠找新家:
1、小鼹鼠出发了(幻灯片)
(1)啪啦啪啦,啪啦啪啦,小鼹鼠在地底下干嘛?
(2)小朋友都知道地底下是黑黑的,它挖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挖着挖着,你觉得他撞到了什么?地底下有什么呢?
(3)到底撞到了什么呢?(幻灯片)周老师把它撞到的东西拿给你们看看。(红薯)
(4)对了,这个东西是长在地底下的,小鼹鼠啪啦啪啦,砰!撞上去了,一看这是什么呀?(教案:)小鼹鼠张开大嘴巴"啊呜,真甜……,原来是个香喷喷的红薯呀。
2、小鼹鼠又继续向前找家了。
(1)(出示幻灯片)啪啦啪啦,啪啦啪啦,嘭!--?
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个萝卜?
(2)你们看的真仔细,萝卜的下面长着一根小小细细的尾巴。谁能告诉我,萝卜长在哪里的?
(3)原来啊,地底下长着好多好吃的东西,除了红薯、萝卜,猜猜小鼹鼠啪啦啪啦啦,嘭!还会撞到什么?
(4):好!孩子们刚才讲的有的是长在地底下,小鼹鼠会嘭!的一声撞到,但有些是长在地面上、长在树上的,小鼹鼠能砰到吗?
(三)小鼹鼠认识更多的植物。
1、小鼹鼠在地底下啪啦啪啦,还会砰到什么呢?我们用手来做只小鼹鼠,到地底下啪啦啪啦钻一钻,猜猜会碰到谁?(谁愿意来当小鼹鼠?)
2、我们来帮他说一说:啪啦啪啦,嘭!(幼儿出示实物)
(1)哦!原来花生也长在地底下的。
(2)啪啦啪啦……砰!碰到谁了?胡萝卜长在哪里的?
(3)啪啦啪啦砰!是什么?(红薯)看来地底下红薯长了好多啊。
(4)啪啦啪啦砰!--芋头也是长在?地底下的。
3、小鼹鼠啪啦啪啦找自己的新家,没想到能嘭到这么多长在地底下的好吃的东西。
(四)鼹鼠和他的好朋友。
1、小鼹鼠你有继续往前啪啦啪啦,……看!他摸到一只大萝卜!咦?小鼹鼠你看,已经挖了一条长长地地洞了。突然,他听到对面也有啪啦啪啦的声音,是谁也在挖山洞呢?
2、噢!原来又是一只小鼹鼠也在挖山洞找新家呢!两个好朋友见面会说什么呢?
三、议一议:拓展活动。
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我们吃的东西是长在地上的还是下长在地底下的?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经验:
在教法上注意到设计的综合性:即目标上知,情,意,行的综合考虑又有教学形式上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的结合;还有教学资源上课件,充分手工材料,工具等多向利用;甚至在教学的不同环节(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延伸)上都能整体规则,这也是与新“纲要”精神匹配的。
另外,创新教案的设计,并不仅仅限于教育过程。培养幼儿创新意识;教案的设计更应富于新颖性,创造性,各环节反映出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创新,如《小老鼠吃西瓜》中改变了以往将操作活动作为延伸活动的形式化,让操作活动成为幼儿实践,汲取素材的过程。
一.设计意图
前段时间有一位家长向我反应:孩子在吃完半只西瓜后,不停地摆弄西瓜皮,还一个劲地问半圆的西瓜皮可以做什么。我告诉家长这证明孩子有较强的创造欲望,应该为孩子积极的提供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动手、动脑。边向家长介绍就有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中产生:结合童话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故事《小老鼠吃西瓜》正好适合这个设想。这篇童话通过老鼠种西瓜——想办法吃西瓜——请动物们来喝西瓜汁的情节,塑造了两个活泼有趣、热爱生活的老鼠形象,并证明了一个真理:爱劳动、爱动脑筋和爱同伴的人是快乐的。在幼儿想象西瓜皮可以做什么的同时自己动手将瓜皮做成玩具,最后将操作过程编入故事结尾中。
作品中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西瓜之大,老鼠之小,因而产生了老鼠如何吃西瓜的问题,老师将问题投给幼儿,让孩子们寻找解决的办法。以生动有趣的内容给幼儿极大的启示,幼儿可以从中体会到劳动与收获的快乐,意识到大胆想象和创新的快乐,还可以感受友爱和分享的快乐。总之,此活动立志引导幼儿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创新。
二.活动目标
⒈感知童话故事结构,尝试在认识和想象的基础上,改编故事结尾,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⒉培养幼儿爱劳动,爱动脑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好品德。
三.活动准备
⒈课件《小老鼠种西瓜》
⒉西瓜四个、车轮、风帆、橡皮泥、小木棍、彩色纸、漿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等。
四.活动过程
一、 欣赏故事
⒈教师以提问的方法引出故事名称,引起幼儿注意。
⒉讲述第一遍故事,边讲边播放
课件。(出现大西瓜和小老鼠在屏幕上,突出西瓜大、老鼠小)
⒊讲述第二遍故事,边讲述边播放。(动画型式播放故事基本内容)
⒋提问:
白老鼠种的西瓜怎么样?白老鼠怎么想办法吃西瓜的?它和朋友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白老鼠最后是怎样吃西瓜的?它请了什么人来一起吃西瓜了呢?故事里的白老鼠是什么样的白鼠?你喜欢吗?如果你是白鼠,你怎么吃西瓜呢?(想一个跟故事中白老鼠不一样的办法。)
⒌教师引导幼儿归纳:白老鼠种西瓜——是爱过去的白老鼠;用吸管吸西瓜汁——是爱动脑筋的白老鼠;免费供应西瓜汁——是关心别人的白老鼠。
二、 用瓜皮做什么?
⒈向幼儿提供一定工具与材料,鼓励幼儿想象和操作。(小车轮、风帆、彩色纸、漿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
⒉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与能力,兴趣特点分组活动。
①粘贴活动。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想象和添画过程。
②实物操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给幼儿提示、启发教师可启发幼儿用西瓜做汽车、蒙古包的小房子、帆船等。注意提醒幼儿在操作中想象发展简单情节。
三、 想象讲述
在前面阶段活动基础上,要求幼儿为故事想象一个新的故事结尾,并在集体面前讲述。
⒈向幼儿提问:白老鼠的西瓜吃完了,瓜皮可以做什么?
⒉引导
幼儿运用个人操作活动的经验编完整的故事:假定小动物们一起做了一样有用的东西,请你帮他们想一下,然后编入故事。
五.延伸活动
学习歌表演《种西瓜》,感受体验老鼠劳动收获的乐趣。
六.活动反思
一 通过活动的实施,感到制定目标还有不足。
在老师指导操作时·个别幼儿讲述故事时,有些幼儿没有仔细倾听,老师虽随机教育幼儿有礼貌的听他人讲述,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培养幼儿有礼貌的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列入目标,老师在活动环节前就会提出要求,效果会更好。
二 课件利用率较低。
课件制作的时间较长,但在活动中仅仅只用于作品欣赏这一环
节,使得课件的利用率较底。如果在课件中预设几种故事结尾于幼儿编述结尾后,让幼儿在课件中找到自己理想的故事结尾,完整欣赏新故事。这样使得课件的利用率提高,增加了课件与幼儿的交互作用,又使得幼儿对自己编述的故事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三 分组活动、操作活动重视个别差异、重视
活动过程。
操作过程中考虑幼儿的.不同差异,制定了不同的操作目标,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取操作的经验,对后面编述故事的结尾提供了素材。
四 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比较适度。
这里所说的关系主要是指在语言活动的系列活动中,幼儿主活动与教师参与活动的比例关系。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与主导关系,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活动要求发生变化:
1幼儿活动前准备状态很兴奋,加上活动前半部分利用动画帮助幼儿欣赏作品,所以活动的开始教师参与组织成分较少。
2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技能,对幼儿而言,主要有作品的新的语言要求,美工操作等新的技能要求,其中应以语言要求更为重要,难度较大,所以老师对幼儿理解作品、想象讲述中参与组织较多,美工操作组织较少。
3对于天真烂漫的
幼儿,最成功的教育方式莫过于在他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感受到安全,愉悦的情况下,他们的自主探索动机得到激发,并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和探索中,身心两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设计教学活动强调要立足于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以幼儿的兴趣和内在发展需要为基础,营造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使幼儿在自主情绪主导下积极参加活动,从中得到全面发展。
我们究竟如何设计教案?如何在“教育活动要以儿童发展为本”“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理念真贯穿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1)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前提。
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年龄特征,发展水平,是我们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小老鼠吃西瓜》活动的设计中,充分关注到中班孩子的兴趣特点和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孩子们喜欢拿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当玩具或当材料做玩具,如用泥,沙建长城,房子。用吃完的口香糖当橡皮泥,用饭碗做帽子等等,老师在生活中注意留意了这些细节,由此,一个幼儿十分感兴趣的主题活动------小老鼠用西瓜皮可以做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诞生了。
(2)准确的目标定位。
教案设计都是集体教学活动计划。多是教师预设的,反映目标性模式的活动。因此,目标的定位尤显重要。《小老鼠吃西瓜》教案中,尽管是语言故事教学活动,但是我没有把目标仅仅着眼于相关知识的传授上,而是定位在
幼儿的创新意识,经验讲述方法的培养上。
(3)综合的富有创造性的设计。
中班教案 篇5
一、设计思路:
进入中班后,我们的孩子基本动作更为灵活,他们不仅能够自如地进行跑、跳、爬等动作,还敢于尝试、探索各种动作。
《指南》中指出:幼儿应大胆的进行各种身体运动,并具有调整自己身体运动的能力。出于孩子们的动机、兴趣,我们一起探索了不同形式的走、跑、跳。孩子们出现了许多新的创意。因此,我就开展了探索“身体、移动”的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将利用身体的.四肢包括头、腰等各个部位来尝试移动,从自己身体本身得到运动的快乐是本次活动的宗旨。
二、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走、跑、条、跳、爬、滚等能力,提高机体的协调性、平衡性。
2、敢于运用自己身体各个部位来探索不同的动作,从中体验运动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孩子对走、跑、跳的不同形式有了尝试和探索。
四、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幼儿绕场进行走、跑、跳的多种练习。
走(慢走、快走、高个子走……)
跑(高抬腿跑、踢屁股跑……)
跳(双脚跳、单脚跳、转圈跳……)
2、我的身体会移动。
1) 幼儿自由探索、尝试用不同方法来移动身体。
要求:利用身体的移动,到达终点。但不能使用走、跑、跳三种动作。
2) 挑战
个别幼儿进行动作的挑战,其余幼儿当裁判,判定该幼儿挑战成功或失败。
鼓励幼儿积极挑战,利用身体的所有可利用的部位(肩膀、腰、臂、膝盖等)来尝试移动。
和幼儿一起来积极尝试有创意、有难度的动作。
3、放松运动
游戏“雪人要化了”。
中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让孩子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土壤中有水、空气、腐烂物成分,能供植物茁壮成长。
2.引导幼儿不能乱扔垃圾,应保护土壤,树立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
连根的干枯的白菜、花,一盆鲜艳的花,玻璃石棉网、酒精灯、废塑料、废电池。
三、活动过程
(一)、植物离不开土壤
1.教师带幼儿用小铲在草地挖出一块带土的草,请幼儿观察小草的根长在哪里?(土壤里)是谁养育了小草?(土壤)
2.教师出示连根的干枯的白菜、花,请幼儿观察:“白菜和花怎样了?”(干枯了)“白菜和小花为什么会干枯?”(因为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
3.教师出示盆花:“这棵小花为什么开放得这么鲜艳这么好?”请幼儿观察,回答问题。(因为它的根长在土里)
4、小结:很多植物生长在泥土中,离开了泥土,植物就会干枯死掉。
(二)、土中有什么?
1.教师出示刚取出的泥土,请幼儿摸一摸,是干土还是湿土?(湿土)这说明泥土里有什么?(水分)
2.教师抓一把干泥土放入有水的玻璃缸中,边放边请幼儿仔细观察,“水中出现了什么?”(有气泡上升)“这说明泥土中有什么?”(空气)
3.教师抓一把干泥土,撒在石棉网上,然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请幼儿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泥土冒烟了)“这说明了什么?”教师把泥块掰开,发现泥土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腐烂物,所以会燃烧、冒烟。
4.引导幼儿根据以上状况,讨论得出结果:植物能在土壤中生长,是因为土壤中有水、空气和肥料。同时人类的'衣、食、住、行都和土地、植物密不可分,(例如:粮食、房屋、家具、服装、交通工具等等)所以,土壤对植物和人类都很重要,我们要保护土壤。
(三)、怎样保护土壤
教师:“土壤对植物和人类都很重要,我们要怎样保护土壤呢?”
教师出示塑料袋、饮料瓶、废电池等,教育孩子不要乱扔这些垃圾,它们会破坏土壤,影响植物生长。我们要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不乱扔垃圾,尤其是废电池。(因为雨水会溶解出垃圾里的有害化学物质,构成污染的液体,渗透到土壤里,影响植物生长。)
延伸活动
1.结合幼儿园的垃圾分类活动,鼓励幼儿不乱扔垃圾,将垃圾分类投放。
2.组织幼儿维护、照顾种植园地的植物,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
3.家庭教育家长和孩子共同做好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持之以恒,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中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正确掌握喜、怒、悲、哭等表情,及其心情体验。
2.发展幼儿的想像力与发散性思维。
3.培养语言的连贯性与逻辑性。
二、活动准备
1.录有各种表情发出声音的磁带,不同的表情图谱。
2.带有不同表情的'故事情节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找相应的表情图。
请幼儿听不同表情可能发出的声音,找到相应的表情图,找相应的字卡。
如:听哭声——找哭的表情图——“哭”字。
(二)观察五官,来区分表情,总结表情特点。
1.我们看到了不同的表情,是哭还是笑?是生气还是很快乐?哭、笑、生气、快乐时眼睛、鼻子、嘴各是什么样子的?
2.我们来学一学表情,看谁学得像。抽字卡学表情,听声音学表情。
(三)看故事图片,体验故事中人物的表情、情感。
如:《小红帽》中去外婆家的路上一快乐。《狼来了》小孩被狼追时一害怕。
(四)请幼儿看表情图片,发挥想像创造,看情节中主人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情。如:小兔愁眉苦脸看着窗外。“想想小兔怎么了?”(难过)“为什么会有这种表情?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小兔生病了,可妈妈还没有回来,小兔想妈妈了,天快下雨了,妈妈还没有回来,小兔怕妈妈淋雨等等,启发幼儿发挥想像,说出多种不同原因)
(五)与小朋友一起唱《表情歌》。
四、各领域渗透
社会:了解更多的表情及表情特点。
艺术:演唱表情歌,听音乐创编相应的表情动作。
五、生活中渗透 教育幼儿在生活中要快乐,高兴的情绪有利身体,多保持快乐的情绪,知道伤心、难过对身体不益。
六、环境中渗透 科学区张贴各种表情图。
七、家庭中渗透 在家中注意保持幼儿愉快的情绪。
八、活动评价
项目
目标实现程度
内容适合程度
活动设计趣味程度
幼儿的“三性”表现
存在问题
等级:好中差
注:好:100%—80%,中:79%—60%,差:60%以下。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的教案03-30
中班教案(精选)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5
(精选)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精选)08-23
中班教案【经典】08-24
【经典】中班教案08-21
中班教案[精选]08-09
【精选】中班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