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7 09:17:12 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语文教案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集合)语文教案4篇

语文教案 篇1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今天,我们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板书课题)看到标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谁的心声?什么心声?为什么有这样的心声?心声有没有实现?)同学们的疑问恰好抓住了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下面,我们来看课文,解决这些问题。

  二:读一读,倾听心声

  1.分角色朗读课文。

  其它学生圈点勾画生字词、让自己触动及有疑惑的地方。

  2.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指导学生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要求遭到老师的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课下用真情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里深情朗读课文。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实现了自己的心声。

  三:议一议,解读心声

  探讨:文章取名为“心声”,你认为主要表现谁的心声?(学生很容易明确:李京京)那么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要求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

  多数学生能很快指出李京京“想朗读课文”是其心声。在此基础上,可随机生成以下问题作点拨:

  铺垫问题一: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别想在公开课上朗读《凡卡》?

  生找有关语句揣摩,一方面侧重于领悟人物性格,另一方面了解本文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即细腻的心理描写。这种心理描写有些是通过神态和动作表现出来的,即间接描写;更多的是直接的心理描写,应引导学生品析。

  铺垫问题二:李京京为什么这么想读这篇课文?

  学生会从文中找些语句。如有学生会找“……凡卡,不知怎么,总缠在他的心上……”“跟凡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正因为京京与文中的凡卡有着相同的不幸,有着相同的向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所以渴望朗读这篇小说,表现了京京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并想通过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因为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正如文中所言:“……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对“心声”的理解。

  如:《凡卡》使李京京想起了在乡下跟爷爷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想起了和妮儿一起摘桑果、吃桑果的情景,而这些在城里他都得不到,所以他渴望亲情、友情,家庭能和睦。“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渴望朗读,其实是渴望内心的.感情得到倾诉、宣泄呀!

  总之,想读《凡卡》,他读到的是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澎湃于心中的那一个个深切的渴望,一个个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说一说,感悟心声

  1.以“李京京之所以把这篇文章读得这么好,是因为______”句式,说说从文中获得的有关阅读和欣赏小说的启示。

  随机点拨:

  铺垫问题一:你从文中那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被这篇文章感动了?

  学生自由找语句并作品析。因为李京京在凡卡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他的心与凡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所以在读的时候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以至“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的眼睛里涌出来,‘叭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铺垫问题二:这给我们读文章以怎样的启示?

  明确:读文章时要力求投入情感,在文中读出自己,这就是“共鸣”。

  铺垫问题三:那么你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读出了自己的影子呢?

  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某个片断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引起情感的共鸣。其中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有遭遇挫折时的沮丧,有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有类似李京京遭遇的往事……

  2.探究想像:(1)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什么?(2)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学生?

  五:写一写,倾诉心声

  你是否有过像李京京一样被人遭拒绝的经历?你当时的心情怎样?又是怎样面对的?在日记本上写出你的心声。

语文教案 篇2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

  1.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帮助孩子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中提炼自己的体验,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素材。

  2.关注写字教学,对学生的书写姿势、按笔顺规则书写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语文园地二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方式识记生字,并初步了解什么是量词,积累词语。(重点)

  2.进一步熟记字母表中的大小写字母,并能一一对应。(重点)

  3.初步学会通过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

  5.和大人一起朗读《阳光》这个小故事,明白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并知道阳光的无私和珍贵。(难点)

  课前准备

  1.带有“一辆车、一匹马、一册书、一支铅笔、一棵树、一架飞机”这些插图的。(教师)

  2.了解阳光的作用。(教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语文园地二学习,这个园地里有好多漂亮的图画,你们想看吗?(想)我们不能只看,还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图片上画的是什么,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从图画入手,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的特点,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1.识字加油站。

  (1)指名让学生说一句话,教师相机纠正。

  (出示:一辆车、一匹马、一册书、一支铅笔、一棵树、一架飞机。)

  (2)出示量词词组,学生认读。

  导学:句子大家说得不错,老师这还有几组词语,你们能读准吗?

  ①根据拼音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读准“匹”“册”“支”。

  ②说一说怎样识记这些字。

  (3)知道什么是量词,并能自己说几组量词词组。

  预设:一朵花、一块橡皮、一根跳绳……

  2.展示台。

  (1)说一说你除了在课堂上跟老师学习了一些生字,还在什么地方认识了生字。

  预设:电视上、商店里、大街上、课外书上……

  (2)识记新词语。

  导学: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新伙伴。(出示音乐、美术、写字等课本的图片)你们认识他们吗?他们的本领可不小,他们不仅能教给你们本领,还能教你们识字呢!你们看:

  ①出示词语,借助拼音读一读。

  指名领读。

  ②说一说这些词语你在哪本书上见过。

  预设:数学书、美术书……

  ③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

  “算”“姿”“尊”这几个字是平舌音;“式”“势”“重”这几个字是翘舌音。

  ④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⑤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图画引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通过教师的引领,不仅把读词与认知事物结合起来,而且能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三、细心观察,巩固识记

  1.找一找,连一连。

  (1)复习背诵字母表。

  ①指名按顺序背诵。

  ②全班按顺序背诵。

  (2)出示大小写字母,学生说一说怎样连能又准又快。(按大写或小写字母的顺序先找、再连。)

  (3)动手连一连,师生评价。

  (4)找朋友游戏。

  2.读一读,想一想。

  (1)出示“日”“寸”,读字组词,简单说一说每个字的意思。

  (2)给这两个字加偏旁,组字并组词。

  (3)分别说一说带有“日”和“寸”的字的特点。

  设计意图:音序查字法是一年级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学生熟记字母表的顺序,记住字母的大小写形式。学生以后查字典时就能更快地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字母的位置,为下面学习音序查字法打下基础。

  四、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听古诗《春晓》的配乐朗诵录音,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诵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小组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进行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5.结合插图,想象交流。

  导学:这首古诗的作者李白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读着这首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预设1:听到窗外悦耳动听的鸟鸣。

  预设2:听到夜里沙沙的风雨声。

  预设3:看到了满地的花瓣。

  6.齐声诵读,把体会到的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读出来。

  7.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录音以及教师的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画面,指导学生理解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第二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比一比,看哪位同学最先猜出谜底。

  (幻灯片出示谜语,教师把谜语读一遍)“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提示:谜底——太阳)

  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中了老师出的谜语,对了,谜底就是我们谁都离不开的太阳。那太阳到底有什么用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儿童作家金波的一篇——《阳光》,学完这篇你就明白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谜语的语言生动、明快,富有韵律感,不仅能提高学生熟识事物特点的兴趣,整个过程也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快乐。上课伊始,通过猜谜语这种有趣的活动,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感悟,理解短文

  (一)扫清障碍,初读短文。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停顿。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根据汉语拼音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扫读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4.指名按自然段读短文,师生正音。

  (二)逐段学习,指导朗读。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中把阳光比作了什么?

  (1)作者把阳光比作金子,这说明阳光怎么样?指导重读“金子”。(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2)像金子一样贵重的阳光洒遍了哪里?(田野、高山、小河)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禾苗、小树和小河有了什么变化?

  (1)你觉得该重读哪些字词?(更、长长的)

  (2)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3)读了这一段,你觉得阳光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有阳光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才能开花、结果;动物、人类都需要阳光;阳光会使水蒸发,形成雨,滋润大地,孕育生命;适量的日光浴,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3.齐读第3自然段,说说阳光还到了哪里。

  (1)(出示图片)学生结合图画想象一下,清晨拉开窗帘见到阳光时你的心情如何?

  (2)指导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朗读这段。

  4.指名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交流:这两个自然段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2)指导学生朗读这两个自然段。(重读“大家的”“更宝贵”)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学生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就能深入体会的思想感情。教师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语言文字里的内容,再通过想象把学生带入到的情境中。

  三、总结全篇,感悟内涵

  1.读了这篇,你知道阳光的作用了吧!谁来说一说?(指名说)

  2.是呀,阳光不但能让禾苗更绿,小树更高,小河像锦缎,它的作用还有很多很多,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

  3.阳光不仅作用大,而且是无私和宝贵的。大自然还有许多像阳光一样的事物值得我们去珍惜,我们该怎样做呢?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手抄报,我们将举办一次展览,看看谁制作的最好!

  设计意图:将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拓展延伸,完成亲子阅读活动,通过找阳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好处,以及制作手抄报,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的内涵,让的思想得到升华。

  教学反思

  进行语文园地教学,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行拓展延伸。“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以外,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教学时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完成了巩固识字、积累词语的教学任务。

语文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找出物体排列的某些规律,并会按一定的规律排列食物,感受植树中的各种排列乐趣。

  2、通过欣赏散文,感受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3、巩固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

  活动准备:长绿树和落叶树若干、小篓子、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周围的树"你在哪里看见过树?"(小结:在马路边、公园里、小区里、小河边、家里都有树,我们生活周围到处都有树)

  二、认识的树。"你认识哪些树?"(小结:春天来了,柳树的叶子绿绿的,可是,你们知道柳树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吗?)

  三、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请你看一看,摸一摸,这两种叶子有什么不一样?

  一、 小结:瞧,无论我们在马路上看到哪些树,即使我们不认识它,但是只要它的叶子比较厚、颜色深、表面有光泽,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是"常绿树"。

  四、区分香樟数的归属。

  教师介绍《幼儿知识百科全书》:香樟树一年四季都落叶子,但是,它落了叶子之后,马上长出新的叶子,所以,尽管它不停地掉叶子,但一年四季它满树都有茂密的叶子,它是常绿树。"五、关于植树节1、知道几月几号是植树节,植树的意义有哪些?

  2、读新闻,感知生活中的节日对自己的影响。

  六、一起来种树。

  1、落叶树和常绿树组成了我们生活周围的绿化和树林。在公园门口,除了有柳树,还有什么树?

  2、公园里的花匠很会种树,他们种树很有讲究的。出示第一条,一棵桃树一棵柳树,到了春天,桃树红了,柳树绿了,桃红柳绿。

  3、其他花匠种的.树,也很有意思,一起来看看。出示三条。

  ○ △ ○ △ ○ △★★ ★★ ★★★ ★★ ★★ ★★★● ●● ●●● ● ●● ●●●4、你发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的吗?

  5、孩子操作。最后两个合作排列一条。

  6、交流各自种树的方法。互相评价排列的是否正确。

  七、树真好1、我们的祖先种了许多树,那么你想在树下干什么呢?

  总结:我们可以在树下做许多是事情,是啊,"树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散文:树真好。

  附散文诗:《树真好》

  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唧唧喳喳地叫。

  树真好,能挡住大风,不许风吵吵闹闹,到处乱跑。

  树真好,我家屋子清清爽爽,阵阵风儿吹,满树花香往屋里飘。

  树真好,我们全家在树阴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树真好,天好了,树下铺着阴凉儿,我和我的小猫咪,躺在树下睡午觉。

  树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来追我的小猫,小猫爬上大树躲起来,气得大狗"汪汪"乱叫。

  树真好,我做个秋千挂在树上,让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摇啊摇。

  树真好,树叶在秋风里飘呀飘,树下铺着树叶地毯,我们可以在上面滚来滚去,跑跑跳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为:“我爱阅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板块:

  1.“读书交流会”。(1课时)学生对于读书有自己的认识,也了解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也有自己喜欢的作者、作品,有自己的读书经验……单元学习开始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安排一次交流活动。给学生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能够看到学生已有的成果,也可以看到学生在读书方面的欠缺,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起点,有利于调整教学思路,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顺学而导。

  这一部分就安排综合性学习,提出活动话题,设计方案。让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学习单元。

  2.“品读书滋味,悟读书乐趣”(1-2课),目的是通过两课的学习,让学生和文本作者对话,获得和作者大体相同的感受,对文本由基本的认同感,获得阅读感受;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学习文本语言及基本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和自己对话,提出文本的限制,在生活中、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之间相互对话,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高认识,获得新感受新体验。

  3.“学读书故事,习读书方法”,(3-4课),目的是通过两课的学习,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同时慢慢总结自己的读书方法,对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方法有所感受,有所领悟。

  4.“汇报与展示”。

  把口语交际·习作和交流平台、展示台中的内容进行整合,组织一次交流活动,分为“谈体会”(读书感受、读书方法、读书乐趣等)“讲故事”(自己的或者别人的)“辩论会”(开卷是否有益),这三个小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关键是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同时,对学习方法、学习体会做必要的总结;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完成一篇习作;组织一次成果展示,包括展示台中提示的读书记录卡、班级图书角、习作、访谈记录、心得体会等。

  读书交流会

  一、读书交流

  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

  新学期又开始了,一本本新书又在等着我们去读了。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四年的读书经历了,让我们回顾一下各自的读书生活,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出示下列提示)

  暑假中同学们读了什么书?

  在几年的.读书生活中有哪些读书感受?

  最喜欢看哪本书?

  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知道哪些读书人的故事?

  在小组内交流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选择一两个话题,全班交流。

  二、我的读书生活

  有人觉得读书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有些人却觉得读书是件快乐的事。你是怎样看待读书的呢?谈一谈你的读书生活,说出你的观点。(交流读书生活,从中掀起读书热潮。)

  三、我读过的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一本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何况我们还读了许多不同的书。我想,书中肯定有千百种滋味在我们心头,就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读过的书。

  四、访问爱书人

  我们若能找到读书乐趣,就会渐渐的变成一个爱读书的人。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请你准备好一两个问题,去采访一下他们,并作简单记录。

  开始采访活动。

  交流采访结果:说出自己准备的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读一读被采访人的回答。

  谈一谈采访后的收获。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经典)08-10

[经典]语文教案08-03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精选)07-30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经典)语文教案09-24

【精选】语文教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