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9 07:54:1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集合(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继续学习了解自然段(本课指“节”)内容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结合词语句子确定“得”的三种不同读音。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词句,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和豆荚传播种子的办法。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1、设计、制作有关课件,收集实物蒲公英、苍耳、石榴等;准备田字格黑板。

  2、了解学生已有的与课文中内容相关的.知识情况。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写文中生字。

  2、理解生词、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豆荚传播种子的办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掌握多音字“得”的不同读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抓住“植物”一词,导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学习“得”字不同读音。

  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读一读,全班读。

  (三)检查自读情况,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节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正音。

  2、说说每小节讲了哪种植物,它们是怎样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三、细读,理解课文诗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边看课文边思考:这一自然段给大家提出了什么问题?

  2、练读问句:“植物*的啥办法?”

  (二)学习第2、3、4、5自然段。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2、3、4、5自然段。

  学生边读边思考: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的办法是什么?好在哪?

  2.让学生根据自己课下查的资料或结合生活实际去谈。

  3、组织学生互相交流,鼓励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课文中的一种植物。要求学生各自先做好准备。根据交流的情况,随机点拨,学习有关自然段,加深理解。学习生字词“准备”、“降落伞”、“晒”。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学习生词“知识”。

  2、齐读,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四)概括小结。

  四、朗读全文。

  1、说说你还知道那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想。

  五、作业:

  1、把课文中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讲给身边的伙伴听。

  2、把刚才的感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情趣。

  3、练习用“准备”这个词语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一)检查生字读音、部分难掌握的字形。

  (二)尝试听写生字。

  (三)听写后,学生各自校对。

  二、练习朗读。

  (一)提出要求,鼓励学生各自主动积极练习朗读。

  (二)朗读汇报,交流。

  1、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最爱读的一段课文,练习朗读。

  2、以学生汇报朗读的方式,知道学生朗读、分自然段进行。

  例:如被指名学生说自己最爱读的是第2自然段,教师就请全班同学专心听他读这一自然段,然后根据这位学生读的情况,师生共同评议。根据需要,为了激发情绪,启发想象,加深理解,可随机调用教学课件中相应的内容辅助教学,必要时教师范读。这样,在学生熟读这一段、读好这一段的基础上,练习朗读,以求水到渠成地达到诵读的要求。

  三、课堂练习。

  (一)学生朗读全文。

  (二)练习造句。

  准备————

  四、板书设计:

  17、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风

  苍耳 动物

  * 传播种子

  石榴 动物

  豌豆 弹力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

  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导人新课。

  学生拿着自己找的图片或小屏风,向同学作介绍,语言可能不生动,教师可以就此导人,看做者是怎样介绍的。也可以用古诗词中有描写屏风的诗句导人。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教师配古筝乐曲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

  a.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b.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b.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研读与赏析。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讨论明确:

  a.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学生还可以再举出一些。)

  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 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 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拓展延伸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绘了屏,全班交流,

  请你引诗配画作解说。

  比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想像一下,屏风将会有怎样的用途?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

  把课堂上所说的“想像屏风的用途’’整理好,写在作业本上,学着用上古诗词佳句,要用得得体。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要学生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了解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可以先拿一些草莓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草莓的味道,指出现在的草莓和其他季节草莓在味道上的区别。然后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原因是季节上的差异,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文;引导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观察事物,把思绪展开,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发自己的感情;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劝戒人们珍惜时光的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仔细体会和揣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珍惜生命的情感,养成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课前先买一些草莓,准备上课时带到教室;课前找一些描写由夏季到秋季转变时情景的文章。

  2、学生准备

  课前认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疑问;找出本文的写作手法,并和前面几篇作比较。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季节更替、生命演变,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每个人因自己的生活的经历、知识层面的种种不同,对不同的“物”,或者是对相同的“物”,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散文《草莓》,体会作者对时光、对生命的别样的感悟。

  二、初读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三、正音

  槲树 枝柯 禀赋 馨香 璀璨 惴惴不安 葱茏茂密

  生意盎然 兴味醋然 湛蓝 沁人心脾 隐瞒 如花似锦

  顷刻之间 韶华灿烂 荒诞 赋予 似水流年 从容不迫

  四、研读

  1、自由朗读1-3自然段,说说这几段描写的主要内容。

  九月的农村景物

  2、第1段和第3段描写的是同一个时节的几乎又是相同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这样着墨?

  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反应出来的人的心境也不相同。

  3、第1段中的景物有何特点?人的心境如何?第3段呢?

  4、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是与六月的景物形成比照,从而强调已逝的六月,景物的“另一种模样”和人的“另一番滋味”。

  5、能不能揣测一下其中更为深层次的意韵?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

  “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强调时光是从不随人的意志在流逝着。

  6可人们的思维有时却会陷入一下误区,这个误区是什么呢?

  以为一切都没有变。

  7、作者这样一番感悟缘于什么呢?

  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8、由此可见,文章第2段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点题

  9、概括1-3自然段的内容,并根据全文行文的思路,说说它的作用。

  叙写了季节更替的不可抗拒,借此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上堂课的内容:文章的第一部分,叙写因季节更替而触发的情思,这一感悟的核心就是流年不再,作者借此为后文的联想作了铺垫。

  二、研读

  1、齐读4-6自然段,说说对这部分文字的理解。

  是写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2、说说这部分文字与前文的照应关系。

  4、5段分别照应1、3段

  例:

  A:第1段: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依然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第4段: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

  B:第3段: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第5段: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

  C:第3段: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

  第5段: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

  4、作者借此来说明什么道理?

  时光的一去不复返。

  5、那么作者是否一味地沉浸在逝者如斯的消极感伤里?请从文中找出一些句子来说明。

  例:

  A、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B、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

  C、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

  D、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这些句子表明作者并不是沉浸在一种消极的感伤中,更多的是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表现了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6、说说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作者将“六月草莓”与“妙龄十八的馨香”融合在一起,展示的是自然与人生的诗意的融合,给读者以更辽阔的思维空间。

  板书设计:

  4、草莓

  九月 夏意正浓 联想 流年不再 珍惜生命

  六月 秋的气息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理解“自惭形秽、神采飞扬、热泪盈眶、妄自菲薄、自言自语”等词义。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谁去过长城?谁知道长城砖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小结: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修建的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者用的。长城上的砖一般重量为15千克,长36.5-38.5厘米,宽18-18.5厘米。厚9—9.5厘米。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这篇童话中的长城砖有哪些经历,遇到了什么问题,看看我们能不能帮助它。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字词:绵延、防御、羡慕、自惭形秽、软缎、陈列、镀金、里程碑、热泪盈眶、刚毅、灵魂、妄自菲薄

  2、解词:

  自惭形秽:原指为自己的容貌举止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绵延万里:延续不断,很长很长。

  妄自菲薄:过分地轻看自己。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2、思考:

  (1)在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产生了哪些想法?

  (2)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听到人们对自己的高度评价,长城砖的思想有了什么样的转变?

  3、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全班讨论。

  5、分角色朗读。注意长城砖的心里变化过程,先是自惭形秽后惊讶而深思,到自信的语气。

  6、提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失去自信。有一天他被运往美国一座大城市展览,在人们的赞扬声中,他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7、教师总结

  你是如何理解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四)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信心,自尊心,有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或被人冷落了,但不要妄自菲薄,正确对待。成功了也不骄傲,这样才使我们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良好的心态。

  附:板书设计

  20 长城砖

  自惭形秽 —— 赞扬 —— 自尊自信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阅读单元求知这一话题,以读书为主线,设计了看名人怎样读书、七嘴八舌话读书、网上阅读大家谈和与书籍结伴而行四个活动。通过活动,以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在阅读中实现求知愿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好书,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

  2.借助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和成果的展示,使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3.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搭建课内外学习的桥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并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和负责学习机制。

  4.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学生对照自己的读书实践,找出自己在读书习惯、方法和对书籍的选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写出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活动过程:

  一、成立合作小组

  1.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需阅读、理解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目的,学习的程序。给出例子,回答学生的质疑。

  2.有效合理的分组。

  (1)小组人数:4~6人

  (2)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原则上应包容好、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因为在学生能力差别大的小组内更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和多样化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理解)在空间位置上应以彼此距离接近最好,以便于沟通交流。

  (3)任务分配:让小组中的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

  3.调查小组成员读书情况,撰写相关调查报告。(学生可参照第五单元调查报告写作方法的介绍)

  二、活动步骤

  (一)课外合作学习部分

  活动一:名人与读书

  1.由小组内各成员依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通过图书馆、书店、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经验和趣闻轶事。同时,鼓励学生注意利用社区资源访问身边的有关人士,如图书馆馆长、书店经理、政府官员、学校校长等,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2.小组根据组员的特长和资料搜集情况,选择其成果展示的方式(名人读书名言的集子、名人读书经验的墙报和手抄报等),并由学生动手制作。

  3.组织一次组内的名人读书故事会。

  活动二:读书大家谈

  讨论话题包括:怎样处理流行作品与经典作品的关系?怎样理解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如何看待网上阅读?(也可由学生自行设计其感兴趣的话题)

  1.由各小组根据其小组成员的意向确定研讨的话题。

  2.学生参与活动的步骤是:

  (1)联系实际,研究、提出自己对这一话题的看法、观点,以及支撑的理论依据或事实依据(可以引用名人包括身边名人的言论证明自己的观点);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兴趣、方法、习惯、对书籍的选择)。

  (2)在小组内开展交流,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智慧。

  (3)认真听取同样的意见、观点。

  3.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整理出一份代表小组意见的材料,并选择一名组员准备参加班级内的交流。

  (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思考、解释、倾听、综合和分析,并领悟一些读书的心得)

  活动三:与书籍结伴而行

  读:小组成员以自主选择或同伴推荐的形式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教师可建议学生选择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书开展组内阅读,以有利于产生共同的话题)

  听、说:与小组成员交流,报告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

  写:撰写关于读书的作文(摘录、体会、改写、缩写、部分内容扩写、文章续写等),重视学生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表达,同时要求他们的作文在组内进行交流,并经过小组内1~2位组员的'校订(包括错别字、词语的使用、病句等的订正,对文章构思、材料的选择等的建议),并在文后签下校阅同学的名字。

  建立相对固定、较为长期的读书小组:确定成员、拟订保障制度。

  (二)课堂活动部分

  导入:Flash音乐画面──在悠扬舒缓的音乐声中,显示几则关于书的名言:

  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刘白羽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读不同的书可以有不同的收获:1.开卷有益;2.有益之书多读广泛读。引用培根的《谈读书》中名言:照应此主题──喜好读书,读有益之书。

  板块一:名人与读书

  1.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名人读书名言》集、手抄报、格言书签等。

  2.听故事、说感受。(有可能的话,放录音、看录像;听电台、电视台讲名人读书故事──了解故事,学习讲故事的方法)

  3.全班活动,每组选派一名学生在班内交流,完后,请其他组学生谈听后感。形成班级的合作学习氛围。(学生讲一个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其他同学谈自己的体会)

  板块二:读书大家谈

  1.各小组派出同学阐释对怎样处理流行作品与经典作品的关系?怎样处理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的关系?如何看待网上阅读?等问题的看法(可引证身边名人的观点),开展班级内的讨论交流。

  2.同学们向被邀请的教师或作家、计算机行业人员等,进行现场的访谈和咨询,请他们谈对以上问题的看法。

  板块三:我们怎样读书

  1.小组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

  2.读书的故事(学生作文展示)。

  3.好书推荐(两分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4.向同学推荐本组建立和拟建的中长期、相对固定的读书机制。

  小结:

  小组活动小结:(同学的自评或互评)

  商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展示学生成果:《名人读书名言》集、手抄报、格言书签等。

  教师小结: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无创新措施)。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读书机制。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同学懂得祖国抚育我们生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同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3.练说一句话,培养同学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万事万物都有联系。

  教学难点:

  让同学懂得祖国抚育培养了我们,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激发同学爱国情感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人: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身的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家)

  2.请小朋友想想自身的家,说说你觉得家怎么样?请读好它

  二.指导看图

  说说你看懂了什么?(指导同学由远和近,由上而下说说图上有什么)

  三.初读课文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它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

  1.轻声读课文(提出要求: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四.细读课文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它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

  要求同学用“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的家,它们的家分别在...”句式回答

  根据同学回答,逐一出示相应语句

  (一)蓝天

  1.出示:蓝天是白云的家

  2.朗读

  3.师讲述:一朵朵白云飘浮在蓝天上,蓝天衬着白云,白云离不开蓝天,所以说蓝天是白云的`家

  (二)树林

  1.出示:树林是小鸟的家

  2.朗读

  3.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小鸟在树林会做些什么?)

  (小鸟在树林里搭窝,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小鸟离不开树林,所以说树林是小鸟的家)

  (三)小河

  1.出示:小河是鱼儿的家

  2.朗读

  3.你能用上“离不开”说说为什么“小河是鱼儿的家”

  (鱼儿离不开河水,假如没有河水,鱼儿就无法生存,所以说小河是鱼儿的家)

  (四)泥土

  1.出示:泥土是种子的家

  2.朗读

  3.为什么说“泥土是种子的家”?

  (种子生根、发芽、长叶、开花都离不开泥土,泥土中有许多营养可以让种子吸收,所以说泥土是种子的家)

  (四)祖国

  1.出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2.朗读

  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师讲述:祖国是我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是我们自身的国家。

  我们的国家象个大花园,我们就是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的生长离不开祖国的抚育、培养,所以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5.歌唱《娃哈哈》

  五.齐读全文

  六.说话练习

  1.除课文里说的这些,你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吗?

  2.黑板出示:(什么)是(谁)的家。

  3.启发同学:小河里有什么?森林、大海里有什么?

  4.黑板出示:(什么)是(谁)、(谁)、(谁)的家。

  5.根据此句式说话

  七.画——寓教于乐妙在其中

  请生绘画出自身心目中的家

  设计意图:

  本教学设计主要通过同学议一议、读一读,让同学体会到白云、小鸟、鱼儿、种子这些事物与大自然密不可分;通过唱一唱突破课文的难点,激发同学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画一画,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实现课内与课外有机联系。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认识9个生字,正确朗读短文,儿歌。

  4、体会学好拼音的作用,激发借助拼音识字学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后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是本课的重点。ang、ing的发音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一课咱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

  2、开火车认读前鼻韵母an、en、in、un、ün。

  3、指名说说前鼻韵母的发音要领。

  二、学习新课

  1、看图认识事物,进行说话练习。

  出示四幅图,问:谁能说出图上的内容?(如:这是一只老山羊;我家有一盏漂亮的台灯;老鹰站在树上;那是一只座钟)

  2、相机出示音节yáng、dēng、yīng、zhōng,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要借助这些图和音节来学习四个新的韵母。

  3、学习ang

  a.读准ang的音。

  ①师指着图1读“羊”。(音稍微拖长,多读几遍,让学生们细听,并注意看老师的口型变化)指名说说“羊”是由哪两个音拼出来的。(“羊”是由声母y和韵母ang拼出来的)

  ②出示ang,告诉学生把“羊”的韵母áng读的平声就是ang的读音。

  ③将ang和an的读音比较,告诉学生ang叫后鼻韵母,是由一个鼻尾音ng组成的。

  教师师范,知道发好鼻尾音ng。

  ④知道发准ang的`音。告诉学生ang的发音方法。

  ⑤范读,领读,指名读,齐读。

  b.教学ang的四声:出示āng、áng、ǎng、àng 学生自由练读,随即抽读。

  c.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步骤。

  4、四人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学习eng。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a.读准eng 的音。

  ①探究“台灯”的“灯”是由哪两个音拼出来的。

  ②发现eng与“灯”的韵母发音的联系。

  ③联系eng的发音。(先发e的音,紧接着发ng的音。)

  b.学习eng的四声。

  c.四人小组反馈合作学习的情况。

  5、学习ing、ong。

  a.读准ing和ong的音。

  ①看图读准鹰(yīng)和钟(zhōng)。提问:鹰(yīng)和钟(zhōng)的韵母是谁?

  ②根据后鼻韵母发音的方法,猜猜ing 和ong各自先发哪个字母的音。

  ③练习发音。出示后鼻韵母ing、ong告诉学生猜得很对,它俩就是我们要学的另外两个后鼻韵母。学生自己练习发音,同桌相互练习。

  ④检查自练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⑤小组赛ing、ong 的四声。

  6、巩固练习。

  谈话:我们认识了4个后鼻韵母,现在来做两个游戏吧!

  ①做“送信”游戏:请一名学生将四张后鼻韵母卡片分给四个同学,再请这四个同学上台来带读。(配读儿歌:叮铃铃,叮铃铃,邮递员来送信,送的是什么信?送的是表扬信。)

  ②听音组合:将单韵母a、e、o、i、u、ǖ和尾音ng发给学生,师发音,生做组合游戏。

  7、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①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īng。问:谁会读这个音节?告诉学生这也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他跟后鼻韵母ing的读音一样。

  ②学生组词,学习ying的四声。如:yīng(英雄,老鹰),yíng(欢迎、萤火虫)、yǐng(电影、影子)、yìng(软硬、答应)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后鼻韵母ang、eng、ing、ong。

  2、指导书写ying及四声,注意写紧凑,注意调号的位置。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10-14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经典)语文教案07-26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经典)08-10

(精选)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经典】09-26

(经典)语文教案09-24

【精选】语文教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