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0 09:21:44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优选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语文教案【优选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

  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主动认字

  3.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教学重点:

  主动认字,有兴趣识字

  教学难点:

  字在田字格中摆放美观、工整。如:少、无、手、毛、电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

  2.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教学过程:

  一、讲清要求,引出“我会认”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星星多漂亮呀!今天,孙老师要把它送给会听、会说、会认、会读还会写的学习小组。大家可要努力哟!来!咱们一块儿学习《语文园地(四)》

  二、我会认

  1.小女孩会认什么字(生答)

  2.对,她不光会认字,她还会认好多字呢!你瞧!(点出转盘。)

  3.你们会认吗谁会认(引导学生自由认读:杏、林、休、森、松、桃、桥、机。)

  4.请3位同学当众大声认

  5.6个学习小组开火车认

  6.小朋友们认的对,读的准。可是,你们知道吗这8个字里藏着秘密呢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导学生观察转盘上的8个字与“木”字的关系。)

  7.为什么这些字里都有个“木”字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学习小组讨论。)

  8.玩游戏“玩转盘,猜字谜”(教师操纵转盘转动。引导学生在玩中发现每个字里有“木”的.原因)

  9.全班再认读一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短语,逐步形成积累的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大海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小朋友们认得真好,咱们接着往下学。(点出“我会读”。)

  1.小男孩读什么(出儿童电影院)

  2.你会读吗你是怎样会读的(引导学生说。)

  3.告诉你们,儿童电影院就是这个地方的标牌。标牌大都挂在一个地方大门边或大门上,你们见过吗(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4.标牌该怎样读呢谁会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标牌上的短语。)

  5.出示8个标牌,让学生自由朗读

  6.再出6幅图,让学生在小组中选出合适的标牌贴在图上。(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完成一项任务。)

  7.每个学习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贴的是什么标牌,为什么这样贴,该怎样读(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读出语句。)

  二、比比写写

  1.出生字。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大屏幕,比一比,这些挨着的字有哪些地方不同你想说哪一组,就说哪组。(小朋友在小组内自由说。)

  2.大家说得好,还能不能写好呢请小朋友们翻开书第100页,在书上写写这些字,注意摆好写字姿势。(生书写,师巡视。)

  3.请3位同学,把自己写好的字,摆在实物投影下,让全班同学欣赏,评一评哪些字写得美,美在什么地方;哪些字,写得不够工整,问题在什么地方(教师相机指导“少、手、毛、电、几”字在田字格中的关键笔画。)

  4.全班同学在田字格本上再写几个“少、手、毛、电”字巩固巩固,要求写得美观、工整。(生写,师巡视。)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1、根据图画情境续编故事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积极参与交际,把自己想到的情节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讲的故事进行评论。

  3、学会倾听别人的回答。

  教学过程:

  1、出示图画,读句子。

  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的向他走来……..

  谁知道“……..“这个符号表示什么?

  2、接下来,我们就合作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3、小组合作编故事。

  4、小组展示:接龙编故事。

  5、动笔画一画,把自己讲的故事画下来。

语文教案 篇2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树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教师及时补充介绍:桃花心木,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树高可达20多米;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色泽美丽,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它的种子榨出的油还能供工业使用。

  2.出示“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这株小树苗你们认识吗?谁也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将两幅图片放在一起,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学生可能会问:这么幼小的树苗,看似弱不禁风,是怎样长成如此高大、优美、笔直的参天大树的'呢?)

  4.是啊,仅及膝盖的树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这节课,我们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教师板书:桃花心木、仅及膝盖、高大笔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标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适时理解“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勃勃生机”等词语的意思。书写生字。3.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长成大树了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幽静:隐蔽,僻静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吟咏: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2,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3,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家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5,体会写法: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1)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①"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光,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②"我脚下长出的须根,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a,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b,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c,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2)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

  a,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b,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c,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3)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①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②"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从而作者感受到了世事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4)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

  ①雨大吗 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 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② 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

  ③齐读。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香气。"

  "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觉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2)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1,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位山中朋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有表情地朗读。

  2,你从众朋友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3,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4,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1,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2,假设你是一处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你最想成为什么景物 你最想与游人说什么 (发挥联想,5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古桥: 如老人,弓着腰,俯身凝望

  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树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树,我的知己

  山泉: 清凉,要我梳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山中访友

  溪流: 邀我唱喝 快乐,幸福

  瀑布: 雄浑,有气势

  悬崖: 身躯挺拔

  白云: 谈风景

  【教学总结】

  本课的特殊之处在于作者以他独特的观察视角,采用联想和想象,赋予山中万物以人的情感。文章字字玑珠,句句含情,读来朗朗上口,情真意切,给人美的享受。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 ——古桥、树林、山泉……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在教学本课的时候,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让学生欣赏文章画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怀,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同时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

  针对本课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字优美的特点,我通过感情诵读法:教学生读散文,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审美学文,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通过音乐渲染、图像再现、语言描述等形式,让学生观察思索,入境悟情。数据想象奇特浪漫的特点,让学生在诵读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文章特色。最后进行仿写训练法:运用第二人称及拟人、想象等手法介绍一两个你自然界的朋友,说清楚以他为朋友的原因,培养写作能力。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练习,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在课文分析时,用第三段做例子,重点讲解。其他的段落,学生自己读,先说说这一段落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朗读,再让他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朗读出来。然后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此过程中,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最后强调,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以“山中访友”为题,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来引起共鸣

  进行本课,在仿写时处理的比较粗糙。朗读的时候学生对感情的把握也不是很好。说明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足够的重视。

语文教案 篇4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2、过程方法:

  (1)、思路: 远望《西游记》——走进《西游记》

  (2)、过程:整体感知—讲故事论人物赏美景

  (3)、活动: 西游故事会—人物辩论会—西游旅行社。

  (4)、方法: 读写听说结合,思记同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广泛阅读名著的兴趣。

  (2)、熏陶情感、鼓舞精神。

  二、教学重点:

  走进《西游记》,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凝思《西游记》,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四、课前准备:

  (1)、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2)、学生分组

  五、教学过程:

  导入语:

  (1)、人们常说“四大名著”指哪些?作者是?你最喜欢哪一部?(生答)。

  (2)、你了解它的什么知识?(生答)。谁了解这部小说最多呢?(生抢答)。这节 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3)、好!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出示思考注意并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一)、远望《西游》

  1.整体感知:

  过渡语:

  (1)、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人?时?事?)有多少回?可分为哪几部分?(生答)。

  师结: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1一百回。可分为三部分:一至七回:大闹天宫;八至十二回:唐僧出世;十三至一百回:西天取经。

  2、总体概括:

  过渡语: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生答)

  师结:奇、妙 、好等。对,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从文学欣赏角度说那就是一个字:“美”。

  过渡语: 读后你认为它在哪方面写得美?(生答)

  师结:(情节 人物 环境)

  (二)走进《西游》

  1.西游故事会

  过渡语:我知道,同学们现在读小说,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好!咱们来开个西游故事会吧。请看大屏幕!

  过渡语: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因为……比如:…….

  师引导:比如:(1)、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我也认为这段好,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这大闹天宫的确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

  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

  (2)、 我认为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情节也很好。因为它很曲折、生动。比如:妖精先变为少女,又变为老太太、老爷爷,表现得很可怜,使师徒两人产生误会,赶走了孙悟空。

  (3)、我认为第59、60、61回很好,它很吸引人。它可以概括为:“三借芭蕉扇”。第一次借到的是假的,越扇越火越旺,第二次借到了又被牛魔王半路骗回。第三次才在菩萨的帮助下成功了。也怪了,那铁扇公主为什么不借扇给他呢?其中定有原因!因为孙悟空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有仇。这是第几回中提到的?是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教师总结:所以这些故事是相对完整而又相互关联的,《西游记》就采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情节生动曲折。这是拥有读者的决定因素,吴承恩在这方面可谓功底深厚!

  2.《西游》人物辩论会

  过渡语: 除了情节之外,还有没有你最喜欢的认为美的地方?(人物)

  师引导:在这部神魔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师板书“人物”)关于神佛你能说出几个?(玉帝、王母娘娘、如来佛、菩萨(师演示剧照)这些可以说是最上层的了。还有吗?托塔李天王、赤脚大仙……、还有巨灵神、土地神等小神小仙。当然在取经路上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妖精无数。同学们说说看?黄袍怪、精细鬼、蜘蛛精、蝎子精(其它略)

  师引导: : 可谓人物繁多,不能一一细数,我们就只来看师徒四人吧。可以评一评论一论。(显示四人剧照。)这师徒四人中除了唐僧之外,他们都是神性、人性、动物性的和谐统一,那么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谁?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他赞成的你也可以反对。不过你要拿出理由来证明你的看法。请用下列格式整合自己想说的话:

  “-------本来是--------,后来-------------我认为他(她)是个------------------又------------------的人,能从-------------------中看出。”

  孙悟空

  师引导:(1)、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武艺高强,有神通。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无穷。

  师点拨: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玉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死的本领。 (括号内文字学生说出)

  (2)、 他还聪明机智。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比如:答应菩萨西天取经前他曾要了个条件:“叫天天应,救地地灵”,还要了三根救命毫毛,这为后来遇难留了后路。

  (3)、 我喜欢他,还因为他很有人情味。比如:在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走前那声声“师父”。我读的时候就非常感动。 教师补充:在此时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这里体现了孙悟空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

  (4)、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5)、我虽然喜欢他,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比如,不愿让人提起“弼马温”那不光彩的过去。有时还管不住自己。

  教师总结:说得很好,常言说:人无完人。孙悟空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的约束。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彩多变,亦庄亦谐,我们才更喜欢他。

  猪八戒

  师引导:(1) 我喜欢猪八戒。因为他能吃苦。比如:在高老庄时,丈人称他“倒也勤劳,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

  (2) 他强硬。被捉后往往骂不绝口,不求饶

  (3) 勇敢、单纯。能与悟空协力合作,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

  (4) 我反对!因为他好色、贪吃、懒惰。在天宫调戏嫦娥被贬,高老庄又强抢民女。让他寻山他却睡了。

  (5) 我也反对,不仅如此,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动不动就分行李打退堂鼓。

  师总结:猪八戒身上的这些缺点其实也是我们人性的一些弱点,在这四个人当中他就是一位丑角,正因为他的“丑”才增强了幽默感和作品的真实感,在艺术上才“美”起来。

  唐僧

  师引导:(1)、我喜欢唐僧的.正派、有同情心。如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要嫁女儿给他时,他“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蛤蟆。”一心向佛。 (对。我同意,在第五十四、五十五回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2)、我不喜欢他。因为他好坏不分,软弱。在第二十七回国误信坏话将悟空赶走,是不能原谅的。

  师点拨:所以作者也写了让他自食其果的情节。哪位同学举个例子?(3)、在第三十回中他被妖怪变成了一只斑斓猛虎。悟空笑他:“师父啊,你是个好和尚,怎么弄出这等个恶模样来也?

  教师点拨:其实,唐僧毕竟是肉眼凡胎,对妖魔鬼怪是无能为力的。

  过渡语:沙僧呢?有没有喜欢的?

  (1)、不喜欢,他太老实了

  ( 2)、喜欢,这就是他的特点,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师结:《西游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诙谐幽默。《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即是成功地创造了小说的主人公-------和另一个人物 ----------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充分体现了个性美。人物完人金无足赤,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那么你从中有何体会呢?(生答)

  师结:要全面、公正,要学会欣赏别人,不能一偏概全。

  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懂事长,你要招聘一个总经理,你会选谁?说说你的理由。

  3.《西游》美景旅行社

  过渡语:有心周游世界的同学想过把瘾?《西游记》中作者提到了海外仙山,天上灵宵宝殿,水中龙王宫,地下阎罗城,这一切都光怪陆离,每一处都极尽了描摹功夫。接下来我们该欣赏什么了?(环境)

  过渡语:那么你认为最美的段落是什么?可以读,可以背,可以赏,可以改。请仿造这个句式开头:“我认为--------地----------景写得很美,作者用了----------------等手法写出了此景的独特之处-----------。”

  师引导:例如:第一回作者在写寻访菩提祖师时,写到了他的住处,我认为这段很美。

  师点拨:这哪里是小说中的句子,这简直就是一首诗。你认为它美在哪里?它是先总写,再分写的,句式也很整齐,对偶排比用得好。小说中还有很多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比如说第五回中,对蟠桃园内景色描写。他把把熟的桃子说成是“簇胭脂”“酒醉”非常形象。

  师结:揣摩句子,不仅要看它用了什么修辞,什么句式等表面特征,还要发现其内在的技巧。 比如:(师出示“大闹五庄观”中孙悟空寻找人参树一段,标出以下三句:“推开两扇门,呀!却是一座花园”;“又见一层门,推开看处,却是一座菜园”;“走过菜园,又见一层门”。)参照标出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有一种悬念,把主要的写在后面,层层推进,能吸引读者。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

  师结:因此景物描写,一般都有衬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总结: 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它给予心灵的滋养,。今天,我们一起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领略了名著的魅力,汲取了智慧,净化了心灵,丰富了精神,愉悦了人生。这堂课快结束了,但是,名著——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发掘。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学修养的提高,再过半年,一年,五年,再读这部书,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的!请先把这种感受用歌声传达出来吧!

  附:(一)知识竞赛题

  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4、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大闹天宫

  5、《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孙悟空自号美猴王

  6、请写出《西游记》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回目的题目:

  如: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8、从下面《西游记》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则近200字的人物简介。(主观题)

  孙悟空 猪八戒 白骨精 红孩儿

  9、读了《西游记》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主观题)

  10《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圣佛、猪八戒封为净坛使者、沙僧封为金身罗汉和白龙马封为八部天龙马。

  11、《西游记》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

  12、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13、列举《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等

  14、《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15、“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遇仙胎,一日迸裂,……”这段名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大闹天宫等

  16、《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17、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回到花果山,在独角鬼王的提议下,号称齐天大圣,西天归来后,接受如来授职为斗战圣佛。

  (二)环境描写欣赏:

  西游记环境描写之三打白骨精

  主要内容:唐僧师徒到了南山脚下,白骨精变成一个小姑娘,拿着篮子,第一次,悟空打了她一棒,没死,第二次,变做老太太,假装找女儿,悟空第二棒的时候,还没死,第三次,悟空叫来几个神仙看着,终于魂归西天了。

  环境描写:悟空跳上云端,手搭凉棚,睁眼观看,不见有人烟。看了多时,只见正南山上有一坐高山,那山向阳处,一片绿色中夹着点点鲜红,便驾云直奔南山。

  我的感受:既然没人烟,肯定有妖精,这种情况,妖精肯定变化多端,“一片绿色中夹着点点鲜红,”有可能就是妖精杀了百姓,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要不是孙悟空在,唐僧恐怕就要被吃了。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

  2、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对神奇的科技世界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感受生活和生产的实际要求是发明创造的动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感受果农的`喜与忧。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果园里满是成熟的果子,那一串串、一颗颗惹人喜爱的果实,可把果农们乐坏了,我们去果园看看吧!

  1、出示果园图片。

  2、师:同学们,动脑筋想想看,果农们为什么会这样高兴呀?

  (水果丰收了果子卖了能赚钱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而高兴……)

  3、师:是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眼看着可以赚到很多钱了,可是这时果农们却发愁了,这是为什么呢?

  打开语文书99页,正确、流利朗读第1自然段,为什么果农发愁,用“____”划出来。

  (1)抽生回答。

  出示:要是果子从树上摘下来,要把它们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卖,实在忙不过来。

  (2)师:听你们这么一分析,老师也觉得果农们确实太忙了,要做的事又太多了,那大家帮果农们想想办法吧?

  (请人帮忙——不错的主意!

  请果园机器人帮忙——你会用高科技了,真了不起!)

  (3)师:是呀,我们可以请果园机器人来帮忙,在认识果园机器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机器人的介绍。(出示投影)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24课《果园机器人》,去看看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他有哪些有趣的地方?神奇的电脑又是怎样指挥他工作的?

  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出示课题:果园机器人

  二、研读2、3自然段,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利”与“弊”。

  1、师:果园机器人让果农们又高兴又发愁,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往下读课文吧!

  (1)出示读书要求:正确、流利朗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果园机器人怎样带给果农们快乐?用“~~~~”划出来。

  (2)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进纸箱,然后运到指定的地方。

  师:这个句子里描写果园机器人动作的词语有哪些,圈出来。

  (摘、装、运)板书:摘、装、运

  师:你觉得这个果园机器人怎么样?

  (聪明、能干、厉害、有条理、听指挥……)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它的这些特点的?

  (成熟、整齐、指定)

  (3)抽生读齐读

  2、师:同学们,这些果园机器人这么聪明能干,真是果农们的好帮手啊!可是果农们还是不太满意,这又是为什么呢?

  (1)出示读书要求:正确、流利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果农们为什么对果园机器人还不太满意?用“~~~~”划出来。

  (2)抽生交流汇报

  出示:如果没有电,他们是要“罢工”的,果园那么大,到处是果树,不可能让机器人拖着长长的电线走来走去。

  (板书“罢工”)理解“罢工”拟人手法

  这样为什么不行?

  (电线要很长走来走去会把电线绕到果树上去了……)

  因为电池的电很快就会用完的,没电了,机器人就会“饿倒”。让果农们在大片密密的果树林里一个个地去找“饿倒”了的机器人,那可太麻烦了。

语文教案 篇6

  一、背景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的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渔父》、《卜居》和《远游》三篇作品,王逸《楚辞章句》把它们都归人屈原的作品,后世学者持不同看法。《渔父》同样采用屈原与渔父的问答,与《屈原列传》中的记述大同小异,刻画了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风亮节,“宁可葬身鱼腹,也不蒙受世俗的尘埃”的高贵品质。这几篇作品虽然并非出干屈原之手,司马迁把《渔父》录入《屈原列传》,刘向把三篇都辑人《楚辞》,王逸给这三篇作品都作了注释,使这几篇作品成为研究屈原的宝贵历史资料。

  二赏析

  1-屈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作这部作品的?

  屈原是一个很有理想的政治家,他对于社会、对于人生,都有自己一种很美好的看法,而且为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一直在奋斗。他的被流放,实际上是他奋斗遇到了挫折、遇到了失败。他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故国处在一个危机当中、个人的事业处在挫折当中这样一个困厄的境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下了《渔父》。所以《渔父》表现的是屈原自己内心的一种矛盾,和在矛盾面前,自己最终的一个抉择。

  我们可以把渔父理解为真的屈原在泽畔碰到一个老人,可能还是一个打鱼的人,和他有过一番类似的谈话。但是,也可能只是屈原自己把自己内心的矛盾,用一种文学的手法表现出来了,也就所谓自设问答。这个渔父可能是个虚构的人,他内心里有两面,这两面在他心里形成了一种张力:一面就是社会既然如此,我何苦这么执着呢?我也有能力来适应它。适应它,我的处境就会好起来,至少我不会处在危险的境界里。这是一个声音。可是另一个声音也同时在响,说,我的社会理想、我的政治理想、还有我自己人格的追求,不能够为一时的这种名利,或者是外界的这种诱惑、压力所动摇。我要坚持。那么这两种声音,他把它化为两个形象,就有了渔父和屈原的这番对话。那么这个作品,我们想这样来理解,可能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实际上,《渔父》、《远游》、《卜居》,完全可以和《离骚》对照来读。《离骚》也表现了屈原内心的这种矛盾,不过《渔父》是用另一种更灵活、更生动的方式,集中的`体现了这样一种矛盾的状态。它通篇没有最后一个结论。屈原没有说服渔父,渔父也没有说服屈原,最后渔父自己扬长而去。但是我们知道屈原,他在这篇作品里,表现的是一种矛盾的心态,但是他最后用自己的行动作了一个结论——这就自沉于汨罗。当然自沉于汨罗这件事情,用我们今天的人来看,对于这种具体的行为方式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他自沉于汨罗所表现出来的,对于自己理想的这种珍爱、对于自己这种操守的坚持、对于自己整个人生价值取向的执着——这样一种精神,我想我们今天仍然应该抱着一种十二分的崇敬。

  2、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

  当时的人——生活在封建时代的人——只要是作为一个有良心的、有知识的、有头脑的一个读书人,或者说一个世人,或者哪怕是一个一般的人,都有这样一种两难的选择。那么对于我们今天的人,其实何尝不是如此?面临着一种选择,最后自己作出一个和自己的人格有着一种提升意义的最后的决定,我想《渔父》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它塑造了一个文化范形。那么这种文化范形的影响是长远的。另外还有一点,这篇文章很短小,但是写得很生动,特别是它这种自设问答。这种方式在词赋的发展史上是一种滥觞之作。

  3-《渔父》对后世留下怎样的影响吗?

  它对后世的影响,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说,它这里面是两个人物:一个屈原很执着,一个渔父很旷达。可是到后来,对后代的文人发生了影响,这两个形象往往是揉合到一起的。后来人们很多都愿意来谈渔父,实际谈的那个渔父和屈原里的渔父稍有不同:这个《渔父》篇里的渔父,它是作为屈原的一个对面,不是对立面。屈原是要坚持自己的操守,渔父说,不妨随和一些,“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就是说我们可以随环境,自己可以有一个新的选择,我们适应它。我濯缨也罢、濯足也罢,反正我还是濯了。所以它既有自己的某一种原则和立场、或者行为方式,但是又有一种变动。屈原是执着,他是一种超脱。某种程度上他有一种和光同尘,但是到了后来,很多文人都写渔父词,或者是塑造渔父的形象,往往是把这两个结合到一起。面对着一种或者是不理想的,甚至是污浊的、丑恶的社会,那么我要洁身自好。这是一面,这一面和屈原有相似的地方。另一面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的人生境界,把这两个结合到一起了。一方面有一种高洁的人格和人生境界,另一方面我还要自由,要摆脱社会的一些名钩利锁,或者其它方面的束缚。比如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个“独钓寒江雪”的画面和里面的这种意味,我们可以体会。它有一个品格高洁,然后是一种自信。再比如他的另一篇《渔翁》:“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也是渔父撑着船远远的逝去了。可是逝去,它不是带着一种和光同尘的说法逝去,而是带着屈原这种理想逝去。它是一种结合。那么这样一种结合在文学史上、文化史上形成了一种传统。我查了一下《四库全书》,《四库全书》里点击一下“渔父”这个词,出现了2676条。这里面当然不全和屈原的

  《渔父》有关系,有些和《庄子》的《渔父》有关,有些可能就和一般的渔父有关。但是我大致分析一下,至少不下于千条和屈原《渔父》有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作为一种文化范形,或者是这里面衍生出来的这种渔父的形象,已经成了一种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坚持操守、追求自由这样一种人生的代称。甚至于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前几年演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一开始的主题曲“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为什么要说“渔樵”,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都是有隐逸的味道,而隐逸又和渔父这个意象是连在一起的。所以这个作品虽然很短小,但它却成为文学史上,甚至于某种程度上文化史上、思想史上的一个经典。

  在《楚辞》里,《渔父》是很特殊的一篇。有两个问题一直在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一个是《渔父》的作者,一个是《渔父》写于什么样的背景,或者说具体的时间。关于作者,古人大多数都相信《渔父》是屈原自己写的,而今人大多数都认为它不是屈原写的。但是,尽管不是屈原写的,也是和屈原关系很密切的人,比如说他的学生写的。也就是说,不管对于它的作者最后的认定是不是屈原,总之,和屈原是有关系的,和屈原的思想和经历都很密切,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说,他在什么时候写的,或者在哪个地方写的。这大致也是两种说法。一种就是在怀王的后期,屈原被流放到汉水流域的时候,在汉水下游的某个地方写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到了顷襄王的时候,也就是说到了屈原的晚年,在汨罗江附近。“行吟泽畔”写的是洞庭湖湖畔,在这个地方写的。这个作为学术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要找出真相,但对于我们理解这篇作品没有太大影响,因为它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写的,有一个背景是相同的,就都是屈原被流放,政治上被迫害,个人人生遇到了一种困顿,处在困恶之境下写出来的。

语文教案 篇7

  文章分析:

  这是一篇儿童诗,极富童趣,用儿童的语言,儿童的眼睛,儿童的思维展示给大家一个热爱生活、充满幻想的孩子的多彩的内心世界。

  教学本课应注意这样几个点:

  1、诗歌的朗读。

  2、生字的学习。

  同时应该处理好这样几种关系;

  1、银河的知识和本诗的关系。

  2、本诗的朗读和扩展内容的衔接。

  3、读诗和识字的比重。

  教学准备:

  1、研究性学习专题——《银河,让我了解你》

  2、背动作儿歌、课前一只歌《蓝猫》。

  教学过程:

  一、从歌曲入手,引出课题,学习串字。

  1、你们刚才唱的是哪个动画片中的主题曲?那你们一定非常熟悉和喜欢动画片中的主人公蓝猫吧!

  (蓝猫)先给大家出一个字谜:门里一张口学生说谜底,老师出卡片.

  2、老师想知道,在家里的'时候,你遇到问题,喜欢问谁?(问爸爸、问妈妈,读卡片)

  3、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有两个喜欢问问题的孩子仰望银河,产生了很多想象,于是他们就--------出示词卡:问银河。谁想读读?

  4、谁知道这个词中的第2个字念什么?(银—板书拼音和生字)

  a、这个音节可以拼读吗?为什么?

  b、你看,这个字的哪部分比较熟悉?蓝猫老师出的第二道题就是与金字旁和艮字有关的内容,请看大屏幕。(出题)发小组合作单。

  A 你认识的带有金字旁的字有哪些?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B 带有“艮”的字,你认识几个?能不能写下来。(很狠恨跟根银)

  喜欢做哪道题就做哪道题。

  汇报A题:

  1、看了这些带有金字旁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带有金字旁的字一般都与金属有关)

  2、对,我们学的这个“银”就是哪个银?(白银、银子、银圆、银钱)

  汇报B题:

  1、小组交流

  2、出示:很狠恨跟根银

  二、学习课文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

  三、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读前两行诗时,你发现了什么?随机出示第一段书面形式和诗歌形式(一个词重复出现了两次)

  讨论:1、在你学过的课文和诗歌中,发现过这样的句子吗?说出来给大家听一听。

  2、讨论这两个同样的句式重复出现你突出了什么?(为了突出强调自己要说的话。)

  3、怎么读才能达到这种效果?你找一句读一读。(第二句加重语气)

  4、说说文中的小朋友先向银河提了提了哪两个问题?

  板书:鱼儿水草小朋友

  出示银河图:根据板书谁来试着问问银河?

  5、出示句子比较:

  (1)、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戏水的小朋友吗?

  (2)、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没有戏水的小朋友?

  6、练习说话

  银河啊,在你()里,有()吗?有()吗?

  7、看板书试背第一节。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轻声自读,思考:接着小朋友又向谁提了哪两个问题?

  2、读后指名对对着银河问一问,练习感情朗读

  板书:客轮、货船、航标灯

  电脑出示“南来北往”的场景,说说什么是南来北往。

  3、它们指的是什么?你知道航标灯有什么用吗?

  4、朗读第二段,各自读,齐读。

  5、练习说话:银河啊,在你()里,有()吗?有()吗?它们()吗?

  看板书试背第二节

  6、对比第一、第二节。

  五、自学第三、第四节。

  1、自学第三、四节。要求弄清每节中的小朋友向银河问了哪两个问题?

  2、用线划出来。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请在旁边画上小问号。

  3、分小组交流

  4、说说老师该板书些什么?随机在电脑里出示斜拉桥、拦河大坝、葛洲坝水力发电站。

  5、说话练习

  6、试背第四第五节。

  六、学习第五节

  1、文中的小朋友对着银河问了这么多问题,其实他还有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能猜猜他还会问些什么?你也有问题吗?来试着问

  问。

  2、所有问题你能解答吗?为什么?

  3、是啊,文中的小朋友非常想知道银河里到底有什么,于是他怎么说的?“总有一天是什么意思?

  4、齐读第五小节,说说你读了那个小朋友的话后有什么想法?板书:总有一天去做客

  5、看板书,试背。

  七、总结,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语文教案 篇8

  一、会写字

  思 床 前 光 低 故 乡 色 外 看 爸 晚 笑 再 午 节 叶 米

  真 分 豆 那 着 到 高 兴 千 成

  二、易写错的字

  思:上面是“田”,不要写成“因”。

  光:上面是“”,不要把第二笔写成“丶”。

  低:右面是“氐”,不要写成“氏”。

  外:左边是“夕”,不要写成“夂”。

  看:第一笔是平撇,不要写成横。

  晚:右面是“免”,不要写成“兔”。

  笑:下面是“夭”,不要写成“天”。

  午:最后一笔“丨”不出头,不要写成“牛”。

  真:里面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分:上部是“八”,不要写成“人”。

  到: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千:第一笔是“

  ”,不要写成“一”。

  三、会认字

  夜 思 床 光 疑 举 望 低,故 胆 敢 往 外 勇 窗 乱,偏 散 原 像

  微 端 粽 节,总 米 间 分 豆 肉 带 知,据 念 虹 座 浇 提 洒 挑兴 镜 拿 照 千 裙 眉 鼻,嘴 脖 臂 肚 腿 脚

  四、多音字

  散 都 可 间

  剥 分 兴 挑

  提 地

  五、辨字组词

  六、近义词

  裹——包 从前——以前 原来——本来

  从此——此后 纪念——怀念

  美丽——漂亮 美滋滋——喜滋滋

  瞧——看(瞅、望) 如果——假如(假设)

  勇敢——英勇(无畏、果敢)

  掀开——揭开(打开、翻开)

  七、反义词

  从前——今后 掀开——覆盖

  美丽——丑陋 勇敢——怯懦(胆怯、懦弱)

  纪念——忘记(忘怀)

  八、词语搭配

  勇敢的故事 感人的故事 真实的故事

  再黑再黑的夜晚 寂静的夜晚

  美丽的夜晚 青青的箬竹叶 青青的小草

  青青的小苗 白白的糯米 白白的哈达

  白白的积雪 红红的枣 红红的太阳

  红红的脸蛋 一座美丽的桥

  一座陡峭的高山 一座高大的`宫殿

  圆圆的月亮 圆圆的镜子 圆圆的荷叶

  九、好句积累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3.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4.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5.我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你梳头,你高兴吗?

  6.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语文教案 篇9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教学重难点

  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教学资源

  搜集一些广告语

  预习

  设计练读《边疆小夜曲》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读背《边疆小夜曲》。

  (1)出示《边疆小夜曲》,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指名试读,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表情和手势。

  (4)指名朗读,读出味儿,读出感情。

  (5)学生练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

  2.指名说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①明确什么是公益用语。

  ②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③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设计。

  (2)学生读一读介绍什么是公益用语的话。

  (3)教师略加讲解:公益用语通常是用来教育我们关注公共的.利益,维护公共的利益。

  (4)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设计。

  (5)讨论这些公益用语的作用。

  3.练习。

  (1)思考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2)集体讨论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到要这样设计的。

  (3)集体评议补充,互相完善。

  4.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讨论:同学们,你们去过祖国的边疆吗?边疆是个什么样子?你们听过小夜曲吗?

  (2)指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情,正确理解诗人的感情,贴着诗人的心来想,走进诗歌的境界。

  2.反馈。

  3.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引导学生回忆见过.听过的公益用语。

  (3)讨论这些公益用语的作用。

  (4)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设计。

  (1)思考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2)集体讨论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到要这样设计的。

  (3)集体评议补充,互相完善。

  鼓励学生关注公益事业,大胆设计公益用语,并在学校家庭等地进行宣传。

  作业

  设计1.背诵《边疆小夜曲》

  2.大胆设计公益用语,并在学校家庭等第进行宣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经典)08-10

[经典]语文教案08-03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精选)07-30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经典)语文教案09-24

【精选】语文教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