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10-25 09:50:1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汇编7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老师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能正确辨别沉浮现象,认识“ ↓ ”“ ↑ ”标记。乐于参与科学小实验,培养探索精神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1.钥匙、弹珠、之类的可以沉的东西。

  2.泡沫、乒乓球之类的可以浮的'东西。

  3.盆子、水。

  4.沉、浮标记卡片。

  活动过程:

  1.出示材料,介绍材料的名称。

  “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们玩好玩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

  2.幼儿操作并观察物体在水中的现象。

  (1)“这些好玩的东西好几天没有洗澡了,我们来帮它们洗洗澡吧!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3.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3.介绍“沉”“浮”概念。

  (1)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将幼儿说的物体放在盆里,一起观察物体的沉浮。

  (2)“我们把钥匙、弹珠、之类的东西沉在水底的现象叫“沉”.我们把泡沫、乒乓球之类的东西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叫“浮”。

  4.认识“ ↓ ” “ ↑ ”标记。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更好玩的游戏,但是得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照片,看看都有什么?它是沉在水底?还是浮在水面上的?

  (2)“沉”我们可以用“ ↓”表示,表示它沉在水里。

  “浮”我们可以用“ ↑ ”表示它浮在水面上。

  (3)幼儿自己选择照片,把它贴在相应的标记下。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玩这么多,知道了沉和浮,我们把像钥匙、弹珠之类的东西沉在水底的现象叫做“沉”,我们把泡沫、乒乓球之类的东西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叫做“浮”,小朋友们回家找一找、玩一玩看看还有哪些东西会沉?哪些东西会浮?

小班教案 篇2

  这次的数学活动,我原先想得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1、完整的补画图形并给它们涂上不同的颜色。

  2、大胆的进行自主作业,体验操作完成的成功喜悦。

  于是我根据《幼儿园指导纲要》中科学(数学)的有关要求设计了这次的教学活动:

  一、认认图形。

  二、补画图形。

  三、分类涂色。

  当我走进教室进行实际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从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这样的情况:孩子们对于他们熟悉的圆形和三角形能很好的补画完成,但是对于比较相近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却容易混淆,有的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人下笔,使得下面的教学活动很难展开。

  针对这些现象我觉得我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适当的调整:

  1、在开展本次活动之前,一定要预先让幼儿对各个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有很系统的认识,当我拿出一样事物的时候他们能很明确的区分他们的形状,这是教学活动之前的幼儿前期知识经验的准备。

  2、在进行第一个环节认认图形的时候,我觉得可以采取实物的方式。可以利用幼儿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事物来激发他们对于图形的认识。比如: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或者是用橡皮泥捏成的图形形状。这样能更直观的让幼儿了解图形。

  3、在补画图形的时候可以让幼儿拿着食物的图形去补画。因为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逻辑思维发展不高,直观形象思维则需要我们老师提供实物帮助幼儿更好的开展活动。对于那些能力特别弱的孩子,老师更应该单独进行指导,让他们有信心,不能感觉被忽略。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圆圆的物体能滚动。

  2.探索不同物体滚(滑)动的情形。

  3.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1.长条积木、小筐(人手一份)。

  2.圆形、圆柱形、方形等各种形状的物品。

  3.《小老鼠,上灯台》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图片:“小朋友看小老鼠在干什么?我们一起来学小老鼠的样子上灯台吧。”

  幼儿唱歌曲《小老鼠,上灯台》,边唱边做动作。

  2.请小朋友学一学小老鼠滚下来的样子,初步感知什么是“滚动”。

  教师:小老鼠怎么样了?谁来学一学?(骨碌骨碌的)

  (二)猜测活动。

  教师:小老鼠说,小朋友们别笑它,其实不仅仅只有小老鼠会滚下来,很多东西都会滚下来的。不信大家就来看看吧。

  1.出示用小筐垫起木板组成的斜坡,出示各种物品,请小朋友猜一猜,哪些物品会从斜坡上滚下来,哪些物品不会滚下来。

  2.教师根据幼儿猜测,将会滚下来及不会滚下来的物品分开放置在两个小筐里。

  (三)第一次实验。

  1.要求将实验出不同结果的物体分开放置。

  2.提问:能滚动的物体和不能滚动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小结:能滚动的物体都是圆圆的,不能滚动的物体它们都有角,是方的.。

  (四)第二次实验

  1.要求:有没有办法让不能滚下来的物体也滚下来呢?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增加斜坡高度做实验,让幼儿观察方形物品的变化。

  3.让幼儿观察方形的物体和圆形的物体从斜坡上下来有什么不同,用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认识到“滚”和“滑”的不同。(圆圆的物体是“骨碌骨碌”滚下来的,方方的物体是“刺溜”一下滑下来的。)

  4.通过增加高度,让所有的物体都能够从斜坡上滚下来。

  总结:不能滚动的物体,我们想办法,增加了斜坡的高度,也让它滑了下来。但是,其它形状的物体不能象圆形物体那样滚动,它们是“滑”下来的。

  (五)总结今天的活动。

  1.表扬小朋友们认真观察、积极的参与活动。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幼儿给予特别的奖励。

  2.提出建议:小朋友回家后寻找家中合适的物品继续试验。

  活动延伸:

  1.区域: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正方形的纸滚动起来(如把它揉成团、折成球状等)。鼓励幼儿用不同饿线条表示滚动时的样子。

  2.家园:家长可与幼儿在家寻找各种物体玩“滚动”游戏,积累相关经验。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们,有的不爱吃苹果,有的不爱吃橘子。如何能让幼儿主动接受各种水果,了解水果的营养价值高呢?结合我们开展的“可爱的奶牛”的主题活动,我们利用《爱吃水果的`牛》这个童话让幼儿获得“吃水果,身体好,不易感冒”这个信息。

  《爱吃水果的牛》是一个充满想象的故事,吃下各种水果,会挤出各种不同颜色的牛奶,尽管故事的内容与现实不符,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或感到好笑,但正是这个童话的魅力所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都能爱上水果的颜色,水果的形状,水果的味道,大家都能像“爱吃水果的牛”一样幸福、甜蜜地享受各种水果。

  活动目标:

  1、感知故事内容并学说“有……还有……”的句型。

  2、知道水果营养丰富,多吃水果身体好。

  3、体验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奶牛头饰;杨桃;切成片的杨桃装盆;水果图片若干,水果牛奶;课件;水果刀一把;背景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

  二、游戏:猜猜我是谁。

  1、谈话:宝宝,你喜欢吃什么水果?我有一个朋友也爱吃水果,它是谁呢?宝宝们赶快把它请出来。

  2、这头奶牛吃了哪些水果?启发幼儿根据奶牛身上的水果影子图猜出各种水果来。

  (重点认识杨桃)(学说“有……还有……”的句式)

  三、师幼共同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1、师幼共同阅读。

  2、提问:

  这头牛爱吃什么?

  为什么主人生病了,邻居生病了,只有牛没有生病?(因为牛爱吃水果,水果里面有很多的营养,它能预防感冒,使我们不容易生病。)

  3、你喜欢爱吃水果的牛吗?为什么?(这头牛不仅爱吃各种水果,也愿意去照顾它的主人。)

  4、小结:水果营养丰富,而且每样水果都有不同的营养。我们小朋友以后也要像小牛那样爱吃各种各样的水果,使我们的身体健康,不容易生病,而且还要像小牛那样去关心别人。

  四、游戏:挤牛奶。

  1、师:这头牛怎么会挤出草莓牛奶来呢?吃了红草莓就会挤出红红的草莓牛奶来,那吃了黄香蕉会挤出什么牛奶来呢?

  2、提供各类水果图片,喂奶牛吃水果。

  3、幼儿逐一挤出各种颜色的水果牛奶。

  五、品尝水果牛奶,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新《纲要》对艺术教育的目标中提到“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同时,内容与要求中说到“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我的个人专项小课题《优化小班音乐活动中“互动式”教学形式的实践研究》就是想通过音乐活动的各个环节,从“激发互动――乐于互动――全体互动――全面互动”,使学习更有效、更有趣,让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

  教材分析:

  歌曲《小手拍拍》旋律轻快、活泼,歌词琅琅上口、富有童趣,是指导小班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一个好教材。歌曲通过手、手指的游戏来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五官,在玩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学习歌词、演唱歌曲并以快乐的.情绪表现出来。活动中我利用“游戏法”,在感受节奏、歌词、旋律中帮助幼儿学好歌曲,为每位幼儿更好地参与“互动”交流服务。

  活动目标:

  1.用快乐的情绪参与音乐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2.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培养幼儿表演的兴趣。

  3.巩固认识五官的名称和位置。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的准备――日常活动中玩过手指游戏

  物质材料的准备――《小手拍拍》音乐;图示;课件

  活动过程:

  一、快乐游戏感受音乐

  1.随音乐,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就坐。

  2.游戏(一)

  教师运用歌词,以儿歌为形式有节奏地朗诵,引导幼儿一起参与手指游戏,初步感知歌词内容。

  采用集体、个别等游戏形式。

  3.游戏(二)

  教师引导幼儿用歌声来参与游戏,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

  二、运用图谱学习歌曲

  1.出示图谱,和幼儿一起进一步熟悉歌词,并在歌声中感受旋律。

  2.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幼儿学习歌曲,演唱歌曲。

  三、互动游戏快乐无限

  1.教师请一位幼儿合作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2.教师请个别幼儿参与游戏。

  3.引导幼儿自主寻找伙伴参与游戏。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2、学会看整点。

  【活动准备】

  1、实物时钟3个。

  2、每人一个自制小时钟,胸卡数字1—12。

  【活动进程】

  一、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仔细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

  [设计意图:将好听的谜语,作为活动的开始,激发了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问题:“你在哪里见过时钟?”直接指向幼儿的相关经验,引导幼儿知道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二、认识时钟,学认整点。

  1、感知钟面。

  引导幼儿回忆: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吗?(请幼儿交流。)

  时钟上到底有什么呢?小数字是怎样排队的?指针是怎样跑的?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每组一个时钟,请幼儿与同伴观察交流,老师每组认真倾听,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

  师引导幼儿重点了解:

  (1)有1-12个数字,知道数字的排列规律,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2与6在一条直线上等;引导幼儿扮演时钟12个数字,模仿小时钟站好,体验时钟数字的排列规律。

  (2)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了解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知道指针是顺时运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安排了回忆钟面、观察钟面、讨论钟面及我做小数字等活动,帮助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孩子们在参加小组讨论、探索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自主探究,学认整点。

  依次出现表示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知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如,教师拨出时间,幼儿快速说出时间;教师说出时间,幼儿快速拨出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提供可操作的时钟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认识整点提供活动的条件,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改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老师与幼儿商讨游戏玩法,鼓励幼儿自主游戏。

  规则:老狼说时间,幼儿扮小时钟正确表示。

  [设计意图:孩子自主游戏时,需要思考:角色的分配——多少人扮演数字,几个人扮演指针;游戏的组织——数字怎样站,指针怎样站;游戏的玩法——时针与分针怎样运转才能正确表示时间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孩子们需要讨论、尝试、商量、协调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对时钟的认识更加深刻,孩子的探索能力、与同伴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体验到独立解决问题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小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在绘画活动中,充分感受线条的柔美。

  2、尝试画出长线条。

  3、迁移生活中对柳树的观察经验,尝试用弯弯的线条表现柳枝的柔软感。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尝试用深浅不同的绿色装饰春天的树。

  难点:感受同种色的不同色调。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观察过春天的树

  物质准备:油画棒深绿浅绿,画有树枝的白纸、深绿浅绿两片树叶(课前自行准备)

  四、活动过程

  (一)PPT观察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春天来了,我们来看看幼儿园里的树有什么变化?

  2、幼儿边观察边回答。

  (二)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树叶,感知树叶颜色的深浅不同。

  1、教师:看一看,比一比,这些树叶的颜色一样吗?

  提示要点:教师在课前在幼儿园采两片深绿浅绿的树叶,叶片稍微大一些便于幼儿观察。

  2、幼儿回答后教师提问:刚长出来的叶子是什么颜色?变老后的叶子是什么颜色呢?

  3、引导幼儿说出嫩绿色和深绿色。

  教师:这两种颜色在一起给你什么感觉?好看吗?

  4、引导幼儿说出树叶的形状。

  教师:树叶是什么形状?我们来画一画,幼儿徒手练习。

  (三)教师指导幼儿绘画。

  1、幼儿绘画,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并尝试画出深浅不同的树叶。

  提示要点: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尝试让幼儿自己画树叶并涂出深浅不一的`绿色。

  五、活动建议:

  1、活动延伸:可以让幼儿继续进行玩色游戏,运用同色系的颜料、蜡笔大规模的涂色,感受同色系的深浅色调变化之美。

  2、区角活动:在美工区提供各种姿态的树干,皱纹纸、绿色彩条、浆糊等材料,手工制作柳条,满足幼儿操作的愿望。

  3、关注学习品质: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通过涂色感受春天的气息,体验绘画的成就感,从而保持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并能坚持把颜色涂完。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的教案04-26

小班教案(精选)07-24

小班教案(经典)07-24

(经典)小班教案08-28

小班教案07-20

[经典]小班教案09-02

【精选】小班教案09-03

小班教案(经典)09-19

(精选)小班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