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6 08:49:3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探究感悟,理解发现

  (一)探究一:

  归林前:

  1.师:首先我们来看看灰椋鸟桂林前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课文的第3小节。

  2.学生交流归林前。指名读第3节。(归林前:周围静得出奇。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

  3.小结归纳:(板书:归林前:静得出奇)

  归林中:

  师:那灰椋鸟归林时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默读第4小节,圈出关键的词,体会一下灰椋鸟归林时有什么特点。

  读后交流,教师点拨并相机指导朗读:

  1.“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1)用动作理解“盘旋”;联系上下文理解“陆续”;

  (2)重点解读:投入。理解灰椋鸟对刺槐林的感情。

  (3)相机指导朗读。

  2.“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播放归林视频,师质疑:好看吗?这场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点击:排空而至。问:这个“排”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排”都有“推”的意思。

  (4)师小结:是呀,这哪里还是一只只鸟儿呢,这分明是一支秩序井然、纪律严明的(大部队)呀!“大部队”为什么加引号?

  (3)还有哪些词写出了壮观的场面?

  3.出示:“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理解“数百米长”“巨大的椭圆形”“浩浩荡荡”。

  4.过渡:那些先锋队伍回家后干什么呢?后来的大部队又怎样呢?

  (1)男女生分角色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师:(点击“倾诉”)这鸟儿也懂得了倾诉,懂得了交流。

  找找还有哪些词将灰椋鸟写得人性化了?

  4.想象说话:

  假如此刻你就是那一只可爱的灰椋鸟,你会对伙伴们倾诉什么?又在呼唤什么呢?

  链接四幅图片,点击鸟声,创设情境说话:

  (1)这几个好伙伴还不愿分开,他们在互相倾诉什么新鲜事儿呢?一只鸟儿说——另一只又说——

  (2)这位鸟妈妈回到家一眼没看着自己的孩子就慌了神,连忙大声呼唤——

  ……

  (二)探究二:

  归林后

  过渡:归林前是安静的`,归林中是热闹的,那归林后又是怎样的呢?

  读: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画:画出作者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

  悟:再读读,从你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灰椋鸟归林是怎样的。

  1.“看,这几只……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师:作者是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从中你看出归林后是怎样的?

  2.“树林内外……天然的俱乐部。”

  师:又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还有吗?(刺槐林和竹林比作俱乐部)可想而知作者通过两个比喻,将归林后热闹的场面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

  师:通过你的朗读展现出这样的热闹。

  3.“这上万只灰椋鸟……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4.师:是呀,这样的场面是喧闹而又热烈的,谁能将这种喧闹热烈读出来,我们来试试。

  (三)学习第六小节

  回到开始时的话题,这鸟有什么好看的呢?师小结:这么温馨、和谐的画面真是一种大美呀!

  师:作者在感慨之余又陷入了沉思:这样美的景色,是哪里来的呢?

  出示:“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1.指名读。

  2.一句反问,作者无疑是在提醒我们思考,这样的大美,是谁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林场工人

  4.板书并提示“人——林——鸟”的关系。

  师:林场工人为灰椋鸟创造了怎样的生态环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下了车……便在哪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师:正是由于林场工人们的辛勤劳动,鸟儿们才有了现在美好的景象。也正是有了像徐秀娟这样的爱鸟护鸟的卫士,我们和动物才能和谐共处。

  5. 让我们记住作者徐秀娟的这句话:(齐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三、总结板书,点明主题

  (指板书)如果我们人人都爱鸟护鸟,不仅是鸟,和所有的动物友好相处,我们就到哪儿都能观赏到这或壮观或美好的画面,生活中会处处出现和谐之美。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五、板书设计:

  大爱 大美

  归林前 归林中 归林后

  和

  人——林——灰椋鸟 静得出奇 热闹非凡 喧闹热烈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围绕21世纪科技发展使自己所产生的奇思妙想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下来。

  2、观察并发现广告中的错别字,认识其危害,积极改正。

  3、学习、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4、初步认识对联,在游戏中感受语文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布置家庭(或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访:长辈谈一谈小时候的梦想)

  2、搜集反映社会生活、生产建设日新月异的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吗?

  2、在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这100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的'许多幻想已成为现实。课前,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能简洁地向大家汇报你调查到的情况吗?

  a.学生依据调查情况汇报。]

  (可以是家庭生活的内容;可以是社会或生产建设巨大变化的内容;可以是有关自然的;可以是有关医学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际的。)

  b.教师相机展示资料图片。

  指导学生交流

  1、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美梦成真的事情,真让人激动!你们有梦想吗?谁来当众介绍你的“奇思妙想”?

  a.出示文字屏幕:

  愿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说说未来的衣服、食品、住宅、交通等,也可介绍个人的制作。

  b.指名读以上学习提示。

  2、讨论采取哪种交流形式。

  边画边说,边演示边说,补充说明,提出问题或多或少就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3、相互交谈,准备发言内容。

  4、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教师带动学生及时并积极的针对情况从“说”和“听”两个方面积极评价与指导。)

  5、师生相机评价。

  说的方面:内容、表述质量、礼貌、体态语言、应对能力等。

  听的方面:神态(举止、态度)、质量(接收信息容量)、信息反馈(语言及思维机智)等。

  总结感悟

  1、在口语交际中,你的内心一定有许多感受,也会从伙伴那里学到许多东西。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吗?

  2、学生谈个人收获。

  (无论是知识方面的、交流技巧方面、内心独特感受方面的都可以。)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谈话导入

  1、上节课,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奇思妙想,那纷纭的奇思,诱人的妙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涌动着理想的涟漪。还记得哪些同学的发言最让你难忘吗?

  2、认真回忆,交谈看法。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你愿意把

语文教案 篇3

  前几天听了张老师的一堂新授课——《“小地主”》,课堂主要是根据初中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所以张老师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问题:

  1、重点生字词

  2、学会复述故事(即课文主要内容)

  3、找出文中“孩子般”的语句

  课堂的讲授过程也是以学生们已有的知识为出发点的,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

  一、理解题目

  查字典:什么是“地主”

  理解“小”包含三方面的`含义:形体、年龄、情感等。

  以及引号的含义。

  二、了解作者

  周晓枫

  三、落实生字词

  通过提写、听写的形式进行,让学生真正记住、记准。

  四、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找出下列环节中的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开端、发展、结尾),并能用自己的话串联起来即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此环节为本堂课的重点,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来查找、思考,真正学会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作者对先烈、英雄的怀念与赞美,培养自读自悟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结合写作背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理解中体会,在画面想象中激发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珍惜人间美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首简短的古诗,有的寄托着诗人投身报国的壮志,有的咏叹祖国山河的壮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想要抒发的又是什么呢?读完课题,或许你就能猜到了。

  二、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板书课题:别董大——齐读课题——指名回答:你认为是什么呢?你从哪看出来的呢?所以“别”是什么意思?——(生:离别——师:那你补充一下题目——你发现用离别不合适了,那怎么理解更合适?——送别)理解了“别”的意思后,你再读课题,你会怎么读?为什么?(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2、“相见时难别亦难”我们读过李白送别的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还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读出的是与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

  3、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感受一下另一种不一样的送别深情。不一样在哪呢?一会你们就会明白了。

  二、读准读顺,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把难读的字音读3遍,把难写的字写3遍 ——指名说(xun 写曛 )——齐读全诗,检查读音

  2、董大,在家排行老大,所以叫董大,原名叫董庭兰,是当时的音乐高手,琴艺高超,旋律美妙动听。可是那时盛唐流行另一种音乐,能欣赏董大的七弦乐的人不多。伤心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好友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3、小组合作说说诗的大意——指名分享——你是怎么理解的?(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评: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补充(“曛”日光昏暗)——同桌复述

  4、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请同学们根据意思画出正确的`停顿——生朗读——补充说明:古诗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七言绝句一般是按“二二三或者四三”,这样划分更能读出声韵的悠扬——齐读。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一)品读

  1、闭眼听范读第一二句——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黄云、白日、北风、雁(生1说是独雁,因为送别一般都是孤独的;生2说是一群,因为高适想安慰董大。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不同的心情、不同心态的人,看东西会有不同的理解,我允许你们保留自己的看法。)、雪。——满天的黄沙弥漫,使得日光昏暗,你会这样读——呼呼的北风,纷杨的大雪,断雁独飞,你会这样读——这会用什么词来形容这样的景象?(雄浑苍凉),大地昏黄,天寒离别,让人冷在脸上,更寒在心里,你会这样读——

  2、这是怎样的悲壮而凄凉啊!董大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三角号把这个字标出来。

  3、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眼前这凄凉的景吗?你认为还愁什么?——指名回答?(结合写作背景是理解的一种好方法。)——谁来读一读三四句——你体会到了作者的用意吗?——想一想,写一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劝董大?

  生:你的琴艺高超,一定会有人赏识你的。

  师:是啊,面对失意的朋友,我们给他点力量,所以,诗人豪迈地劝慰他,

  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是一代琴师,边当朝宰相都非常赏识你,你还担心什么呢?

  师:嗯,自信的语气也能带给朋友自信,所以,诗人乐观地激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的琴声让大河停止的波动,让鸟儿停止了鸣叫,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4、现在我们回头想想课题《别董大》,此刻,高适希望董大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自信、友情) 真棒,你不仅读懂了诗的大意,你还读懂了作者的内心。

  5、说到这,再来感受这首诗,我们除了感受到景色苍凉,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作者的?乐观向上——正像冰心奶奶说的“文章常读常新,让我一起带着新的理解齐读——

  (二)小结吟诵(8分钟)

  1、学完这首诗,哪几句诗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齐读——为什么呢?——所以这首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2、如果你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随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积极情感。)

  生:充满了自信。 这就是友谊的力量啊。

  生:我不再发愁。 这就是朋友的真情啊。

  生:我有了力量。 这是友谊的可贵啊。

  3、同学们,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直到快50岁了才受到重用。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吧!

  4、让我们同桌合作吟诵这首诗,看谁背得最快最有感情。

  5、默写

  四、小结学习方法。

  1、读准字音——理解大意——反复品读——感悟诗情——吟诵积累

  2、用小结的方法自学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

  五、作业。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相聚,也有分别。在分别之时,你会对你的朋友、亲人说些什么呢?请大家试着创作一首诗,并配上插图。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中彩那天》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主要记叙了“我”的父亲经受了道德考验,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辆奔驰牌汽车还给了库伯先生,来反映父亲诚实、正直的品质。

  章叙述线索清晰,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懂得,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的道理。文章开头简洁地交代了“我”的家庭背景,还特别提到母亲经常用以安慰家里人的一句话,为下文的故事埋下伏笔,又照应了文章的结尾,使文章首尾相衔,结构严谨。作者运用精彩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的方法也值得学习。这篇课文情节性强,十分适合朗读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教学重难点:

  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和守信的珍贵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而对“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句话的深刻领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大家见过彩票吗?如果所买奖券号码跟抽奖出的号码相同,可以获得奖金或奖品的就叫中彩。

  2、假如有一天你中彩了,你会怎么样?(生交流)课文中的.主人公也“中彩”了,却给他带来了烦恼?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中彩那天》(板书课题)

  3、出示课题:中彩那天 注意读准第一个字“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分节轮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给课文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

  3、根据提纲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4、教师小结:对于叙事性的文章,可以采用抓住文章六要素的方法,进行课文的复述。

  三、学习课文1—2段。

  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发生在一户普通老百姓的家里,谁来告诉老师,主人公那时的生活情况怎样。(拮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1—2段)

  1、学生齐读课文,找出能体现人物生活拮据的词句。(我们家六口人就靠着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父亲对汽车的渴望(梦寐以求)

  2、再读课文,加深感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

  2.复述课文。

  二、根据问题自学课文。

  1、中彩以后,“我”和父亲的心情一样吗?找出有关的词句。

  2、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

  3、为什么库伯派人把车开走后,父亲反而“显得特别高兴”?

  三、集体交流自学情况。

  1、体会父亲的反常表现。

  (1)默读课文4、5小节,用“—”划出描写父亲神态动作的语句。

  (2)中彩后应该高兴,可父亲一系列的神态、动作却很反常,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引读:“当我回家委屈地向母亲诉说的时候,母亲却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难道我们中彩的道德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2、过渡:难道中彩得到的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相信作者的迷惑也正是我们大家的迷惑。默读课文第6—8节,思考:究竟是怎样的道德难题?父亲是怎样处理的?

  “留车”的理由:

  (1)库伯是有钱人,而我们家生活拮据。

  (2)父亲梦寐以求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3)库伯先生的彩票是父亲捎来的,父亲不说谁也不知道。

  (4)两人都把此事忘了。

  (5)彩票上的“k”字很容易擦去。

  “还车”的理由:

  (1)父亲在彩票上做了记号,说明父亲就很诚实。

  (2)不想让自己的良心受到谴责。

  (3)跟母亲常说的“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有关。

  3.为什么库伯派人把车开走后,父亲反而“显得特别高兴”?

  四、总结感悟,拓展延伸

  1.出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和课文最后一节,自由读。谈谈理解。

  2.教师总结:同学们,让我们像可敬的父亲一样,多一些诚实的面容,多一些守信的品质。我相信,每个人拥有了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五、课堂练习,完成课后小练笔。

  提示:展开想象,把当时家里各人的想法、语言、神态等几个方面写成一段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09-24

语文教案【经典】09-26

语文教案[精选]10-19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07-20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绝招》教案03-31

[经典]语文教案08-03

(精选)语文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