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能读懂例文,感知作文介绍自己家庭的方法。
2、能凭借“习作要点提示”,通过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明确写作要领。
3、能像人介绍自己的家庭,并突出家庭的主要成员。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出家庭主要成员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重点观察其中的主要成员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其中一课时用于写作
五、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谈话导入:
1、课前,老师布置大家仔细观察加重的每一个人,看看个人有什么特点、爱好,你们做到了吗?
2、指名2~3人说一说
3、今天,老师让你们介绍自己的家庭,你们愿意吗?
二、学习例文:
1、怎样写好今天的文章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例文。
2、学生阅读例文。
3、指名说说例文的主要内容。
4、师生共同小结:
A、共有四个自然段。
B、先告诉我们全家一共几口人。
C、接着重点介绍爸爸、妈**爱好和特点。
D、最后简单介绍了字的爱好。
E、组织讨论,明确写法
三、组织讨论,明确写法:
1、阅读“习作要点提示”。
2、学生小组讨论:“习作要点提示”告诉我们。介绍自己家庭的要领是什么?
3、检查点拨并小结:
A、全家有几个人,组成了一个怎样的'家?
B、家庭主要成员的爱好和特点
C、家庭次主要成员的爱好和特点
D、家庭次要成员的爱好和特点
4、作者又是怎样写“爸爸”的呢?
5、点拨:写出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把人物写具体
6、再读例文体会
四、进行说写,运用写法
1、明确作业要求
2、指名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3、学生根据老师的点拨、提示,再分小组说
4、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加强个别辅导。
我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秋天》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二、养成教育训练点:抓住文中抒情这条线索,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感悟秋意之美。
三、教学重点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二、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
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词语?
(秋高气爽秋风红叶秋水长天秋风萧瑟秋虫啾鸣秋实累累秋桂飘香霜叶知秋秋雨绵绵秋风习习枫林尽染落叶萧萧秋山如洗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秋菊傲霜秋风落叶)
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5、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的。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圈画(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
2.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为诗歌标出小节。(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
②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注意:老师不是叫你当词典的'传声筒,老师要看你是否真懂了。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
4、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完成。
(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5、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6、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次板书:稻穗 向日葵 野菊花 苹果 葡萄 玉米 高粱……
第二次板书:(金黄的)稻穗 (成熟的)向日葵 (五彩缤纷的)野菊花 (涨红了脸的)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 (红着脸的)高粱……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老师现在有一种冲动——我也想当诗人,写一些儿童诗奉献给你们。不信,你们听:(老师根据板书,说——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能看到金黄的稻穗……)你们觉得怎样?
2、引导学生和课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抓住其中一种景物做对比)
3、教师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很有情趣,也饱含深情。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否则一个个文字也就失去了生命。
4、学习第一小节:
①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②我刚刚说过,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
③引导学生交流
④教师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
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5、细细地读,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的。课后自己可以去试着找找,明天我们课上交流。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思考:细细地读,慢慢地品,选择一到两处地方,品出些味道,然后做些记录。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背诵课文。
二、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
1、昨天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的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我相信同学们昨天在自学时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集体朗读全文。
(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5、引导学生交流
★“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就是拟人的作用。我们读着读着,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死你了。
6、学生选择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7、指名学生分小节(第二、三、四、五小节)朗读。
(四)深入理解课文意蕴
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①“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②“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教师小结:你们看,诗人就是诗人,他们的诗句中往往是“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又是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5、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6、练习读好最后一个小节。
7、练习感情朗读全文,尝试背诵部分内容。(配乐《秋日的私语》)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选择诗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教学总结】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这首诗写得很美好很纯净,像世外桃源;诗不长,仅三节。虽很精粹,却容量大,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鉴于此,我便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及体会诗歌优美意境,品味文中优美词句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时数为一课时。在这堂课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学习投入,讨论认真,探究深入,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并且自主,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几次小高潮。我认为这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处:
1、注意导语的连接作用,直击教学重点:
我用一个小练习入课:请同学们为一句不完整的诗歌补充词语。“自在飞花轻似 ,无边丝雨细如 。”目的是通过推敲比较,让学生领略品味诗歌语言之趣、之美。
这个小练习引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大家细细揣度,都大胆说出自己的妙想。这样,导语在课堂上就成为了一座桥梁,把我将针对这首教学的重点“细品语言”和学生的实际感受连接起来。对于学生而言,目标明确,而且过渡自然。
2、由表及里,推敲语言:
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我们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学生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经验。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往往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因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我在“一斑”上精当讲解;在“一字”上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
②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③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第二题;
②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二、教学策略:
1、略读复述、把握主要内容。
2、合作讨论、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3、感情朗读、激发想象、说议结合。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略读。自由读课文,读通语句。
2、鼓励好同学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出示关键词。
(教师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幺事情?)
3、请成绩一般的同学根据提示复述主要内容。对表达完整的同学提出表扬,发放进步星。
4、请学困生根据提示复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只要敢于起来说,就应该表扬,发放进步星。
5、识字教学:学生自主识字后出示幻灯片,请学生将课后的15个生字归类,当堂学习掌握。
跟“手”有关的字:
跟“心”有关的字:
最容易记的字:
最难写的字:
自己练习组词写两遍,然后听写,改错。
(二)让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改成问题,向其它同学提问。
学生问:“父亲”正面临的一个道德问题是什幺?
教师追问:没有道德的人会怎样做?
学生问:为什幺“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教师追问:汽车难道不是财富吗?
教师帮助学生举例:“父亲”为什幺中了彩还不高兴?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充分地说明理由和根据。
(三)发挥想象,回答问题。
①库伯把汽车开走后,“我们”一家的心情怎样,体会人物对话。
②“父亲”不把汽车给库伯,结果会怎样?
③如果你是文中的某一个角色,又会怎样做?
④将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一写。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完成"万花筒""我能说""我能读""读读背背"的教学。
教学重点:"我能读"栏目的内容。
教学难点:"我能说"的内容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万花筒"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
3、说说你的发现。(左边一组字"仲、肿、钟"都有共同构字部件"中",只是偏旁不同;右边一组字"唯、维、惟都有共同构字部件"佳"。这六个字,都应写得"左窄右宽")
4、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5、说说快速识记这两组字的方法。
6、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并展示作业。
二、"我能说"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
2、指名认读,同桌互相检查认读。
3、说说你喜欢哪些词语?理解吗?并练习口头运用。鼓励学生造好句,尽可能完美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表扬说得好的同学。
三、"我能读"
1、自由朗读书上的`语段。利用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给你怎样的感觉。
3、概括出庐山云雾的特点。
4、把你喜欢的佳句画上记号,美读,边读边想象,感悟语言美意境美。
5、全班齐声美读。
6、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庐山云雾)
四、"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这首小令,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指名读。
3、学生熟读,成涌。
4、比赛背,挑战背。
语文教案 篇5
《师生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文《师生情》第一,第二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第二段(即第2—3自然段)内容;(两位同学能准确阅读,其余同学理解内容。)会用“??首先??然后??最后??”说、写一句话。(两位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说、写,其余同学独立完成。)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读中感知课文,在说、写中培养表达和书写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体会老师的辛苦,让学生塑造尊重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第二段内容,体会感情;会用“??首先??然后??最后??”说、写一句话。
【授课班级】六年级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第13课《师生情》的生字、词,请看老师的手语书写字、词。(两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拿出草稿本书写。)1.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错误。2.师生齐点评。3.生阅读字、词。
(二)新授课文
师:三位女同学急匆匆地向医院走去,她们在路上想到了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完成的`目标之一。(同时板书:师生情)(生齐读课题两次)
师:(呈现课文内容)请郑同学阅读第二自然段。其余同学想一想全班同学的“心意”是什么?
生:??
师:同学们各有答案,带着你们的回答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生:??
师:天下着蒙蒙细雨,一放学了,三位女同学干了什么?生:??(圈出动词)
师: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
生:??
师:在路上,她们想了什么?
生:??(用“_____”划出句子)
师:王老师和蔼可亲、日夜操劳,说明王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生:??师:马上就要见到王老师了,她们商量着要告诉老师什么?
生:首先??然后??最后??
师:三位女同学商量见到王老师要做_____件事,首先告诉________,希望王老师安心养病;然后转达________;最后将全班同学凑起来的鸡蛋送给王老师,希望王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生说出横线需要填写的内容。)师:三位女同学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想法,都表达出对王老师的心意。是什么“心意”?
生:??
师:同学们对老师的想念、爱戴、尊重和祝愿。请同学们带着对王老师的想念、爱戴、尊重和祝愿之情阅读第三自然段。(三)说、写句子
师:三位女同学商量着见到王老师要做三件事情,首先告诉班里的情况,再转达全班同学的心意,最后才说出同学的祝福。三件事情的完成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课文例句)生:??
师:请同学们用“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句子。生:??(师指导易、郑两位同学表达)
师:请同学们将自己表达的句子写下来。(生书写,师指导易、郑两位同学书写,其余同学相互检查,师再检查。)
4(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二段,知道王老师生病了,同学们都很想念、爱戴、尊重王老师,对王老师也有满满的祝愿。学会了用“首先??然后??最后??”说、写句子。
(五)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完成“思考·练习”第3题。2.预习第三段(即第4自然段),想一想,三位女同学看到王老师了吗?
【板书设计】师生情三位女同学去看望王老师。三位背书包打雨伞提鸡蛋急匆匆地走想看到(想念、爱戴)女同学回想:和蔼可亲日夜操劳过度劳累(好)商量:首先??然后??最后??(尊重、爱戴)【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7-26
(精选)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精选)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10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乐园教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