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31 10:18:2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7篇(推荐)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7篇(推荐)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3、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梳理课文内容。

  2、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3、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

  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方法:

  导读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计划课时:

  2

  备课时间:

  9月15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我们大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但关于她的人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今天我们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或许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二、范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品味语言,识记字词。

  1、默读,搜集、筛选信息:让学生独立默读、思考,试着让学生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2、讨论归纳:坚忍不拔树立信心执著勤奋集中目标献身科学探讨真理

  生活简单重大发现保持安宁不图财富珍惜时间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热爱生活沉醉科学

  3、概括纲要,归纳整理: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

  人的人格魅力。

  四、重点研读

  1、研读内容:指导学生重点研读有关词语、句子、语段,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1)“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2)解释“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的含义。

  (3)“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的观念”指什么?

  (4)“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5)“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中的“奢望”可否改换成“希望”?为什么?

  (6)“在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联系上下文,谈谈“逆来顺受”在句中的确切意思。

  (7)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8)“我从没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应当”中的“这种权益”指什么?

  问题设置比较多,教师可根据需求取舍。

  2、品味语言

  (1).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品味语言。理解这种朴素而平实的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是传记类作品的特点。如果学生感到有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与文学作品语言作比较,就容易理解了。

  (2)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

  六、教师小结: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七、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你怎么看?写成300字的小文章。

语文教案 篇2

  一、复习导入

  1、师:小朋友,想去梅花山看梅花吗?先来读一读该课的词语,读对了词语,咱们就去看梅花。

  2、(课件出示生字词)

  “开火车”读生词,齐读生词。

  二、精读课文

  1、过渡:现在,就让咱们跟随小作者去看梅花吧。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

  红笔标出:“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指名读句子。

  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边读边想)

  评:在教学过程中教予学生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变机械的阅读为思考性的阅读

  ⑵小朋友,你们读了这句话想到了什么?说说看。

  指名说。师生交流:(出示课件)

  ①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盛开”完全开放,“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是说花非常之多之密,“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是说花儿色彩绚丽,开遍山坡。

  ②“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晶莹透亮”写出梅花的光亮可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写出梅花的香味雅而不俗,沁人心脾。联想到那首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暗香有来。“暗香”就是指这淡淡的清香。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红笔标出“片片”、“清香”、“淡淡”、“彩云”、“晶莹特亮”、“挨着”。

  评: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学生生动化的语言,教师机智地引导,让学生从文本对话中再现生动形象的梅花山画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眼中构建了一个美丽的梅花山,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⑶指导朗读

  ①师:小朋友们想象中的梅花上可真是美不胜收阿!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配音录像)

  评:先在文本对话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行自我艺术世界的构建,再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完善艺术世界的构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②“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出示课件)

  梅花多吗?美吗?

  自由读,指名读。

  教师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

  ③想不想和老师比一比朗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评:教师范读,声情并茂,读到“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时深吸一口气,无形中使学生身临到花香环绕的.梅花山中,以读感人,由读悟情。恰当地配之以音乐,激发学生的感情。

  3、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课件)

  ⑴出示: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

  师:“报春”就是报告春天到来的意思。人们为什么喜爱报春的梅花呢?答案就在第一自然段。

  指名回答。

  ⑵出示: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

  师:早春的天气怎么样?“春寒料峭”之时,梅花就开放了,是一朵梅花开了,是一株吗?是一片?是什么?“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你觉得这梅花怎样?

  指名回答。

  就像那首《梅花》中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⑶师:凌寒独放就是它!老师听出来你们对梅花精神的赞美,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再读读这一句:人们喜爱这报春的梅花。

  小结:读书,就应该这样,把上下文联系起来思考,才能读好书。

  评:知识之间融汇贯通,温故而知新,借古诗从单纯地感受梅花的外表,而转向体会梅花所体现出的内在精神,提升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另外,教师于该环节中也教予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⑷师:人们怎么喜爱梅花?人们对梅花的喜爱是一般的喜爱吗?不急着回答,好好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非常”。

  ⑸你们是通过哪些词句读出来的?

  “涌动的人流”?看图,人多,。

  “欢乐的海洋”?看图,小朋友,在这梅花的世界里,人们边走边看,一路欢声笑语,他们会说些什么?

  谁能读好这一句,指名读,齐读。

  评:课文讲解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上下文相联系进行思考,于细微处理解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 检查生字词。

  ② 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 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识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动口、动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一起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同学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同学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同学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同学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同学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身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假如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局部同学交流自身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伸

  把课上自身的设想动手做一做,我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家”。

语文教案 篇5

  明确目标

  1、 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的写法。

  3、体会祖孙三代人之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

  一、解题

  散步的意思是随便走走,是一种休息方式。本文主要写的就是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典型的散步经历。所以文题就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文章的线索,作者通过把散步中几个相关的细节连缀起来,从而揭示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这个主题。

  二、正课

  (一)朗读

  1、 轻声朗读《散步》,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音的字,注音。

  2、 请同学朗读课文,大家评议。(从有没有读错音的情况,有没有读破句子的情况两方面来评议。)

  3、 教师点拨后再请同学朗读课文。

  (二)分析

  1、(1-3)点题:散步。地点: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开头方法:开门见山。

  缘由:(为什么散步?)为了母亲。(为什么为了母亲去散步呢?)“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田野散步。——这一段为下文背母亲埋下伏笔。

  2、(4)过渡。(这段写什么来过渡?)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景色来过渡。

  (作者抓住哪些事物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召唤?)新绿、嫩芽、冬水。教师备注

  (作者为什么看到初春田野的景色就联想到一样东西——生命?)初春田野的生机盎然。

  3、(5)入题。

  (课文写一家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什么性格?)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话里充满了生活的情趣。——用儿子的话为下文所要揭示的深刻思想内容作了铺垫。

  4、(6-7)波澜。

  (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表现“我”什么性格?)一切取决于“我”——走大路。表现“我”爱幼,更尊老。

  (故事并没有结束,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现母亲什么性格?)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表现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走大路”、“走小路”这两处细节描写。具体体现了一个幸福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融洽气氛。

  (为什么要写母亲看到的景物?)母亲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齐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想到这些景物对孙儿的吸引力,更下了改变主意的决心。教师备注

  (怎样解决小路难走的矛盾呢?)母亲提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的表明了我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三)总结

  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师备注

  达 标 测 试

  一、辨别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C、 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D、 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 2、非比喻句:

  二、“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表现了什么?

  三、课内、课外补充训练见练习册。

  课后教学总结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 正确认读本课三个生字和有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会写本课的9个生字,掌握“更”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情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师:炎热的夏季阻止了春的脚步,春天从我们的身边刚刚离开,你们对春天还有印象吗?

  (生自由谈,可以是学过的古诗,也可是学过的关于春的词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的早晨看一看,说一说,好吗?

  生齐答:好!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9课《春日晨景》,请孩子们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师生板书课题)

  释题:春日就是春天,春日晨景说的就是春天早晨的景色。

  我们都了解了课文题目的意思。那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春天早晨的美丽景色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学生自己读书,勾画生字词,想一想怎样记住生字?

  2、 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读

  (2) 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多音字、谜语记字、换偏旁记字)

  (3) 哪个词语意思不懂提出来

  (五更:、“更”是古代计时的单位,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从晚上八点钟开始,你们算一算“五更”大约是什么时间?)

  (生计算)

  生3:(举手)“五更”大约就是现在的早晨五点到七点之间。

  (漫坡:布满山坡。学生读句子,看图片)

  3、 检查读书情况

  三、细读品味

  这就是春日晨景这篇文章的插图,你们可要认真观察哟,一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条小河,小河岸上的柳树绿了,杏树开花了。

  生2:我看到了小河的水流了,水面上还有好多的荷叶呢。

  生3:我看到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在忙着搭窝呢。

  生4:我看到了蓝天白云,还有几间小房子。

  生5:我看到了小河两边的`地上长满了小草,青青的;小草里面还有几朵小花呢。

  作者用更精炼的文笔为大家描绘了春日美丽的晨景,读一读,大声读

  指名读(一句一句读)——对对子——齐读

  师:杨柳如烟,杏花微雨,燕子衔泥,飞虫鸣叫,新荷小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面对这样的美景,此时此刻,你想用怎样的方式表达你对春天的爱呢?

  师:学完文章,大家一定喜欢上了春日的美景。老师告诉你们,其实美无处不在,我们家乡的春天也有另一番的美呢!今年的春天虽然过去了,但我们也可以把对家乡春天的印象写在“小本本”上,也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年的春天快一点到来。

  四、课外延伸

  师:古人历来把春天当作他们写文章、写诗的好素材,课下,孩子们也可以搜集一些写春天的文章或者诗歌,争取把他们记下来。好吗?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地图展示黄河的全貌图和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学生一起交流相关的资料信息。)

  2.同学们,“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感受,那么壶口瀑布是怎样的气势,又何以征服无数的心灵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2.默读,思考:围绕“壶口瀑布”,课文写了些什么?

  三、精读,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1.自读课文1-7自然段,勾画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把你勾画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然后讨论这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

  3.面对这样的瀑布,你有怎样的感受?

  过渡: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布置课堂作业

  1.写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壶口瀑布有哪些特点?

  2.面对先声夺人,气势壮观,构造独特的壶口瀑布,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由景悟情

  1.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8-10自然段。

  2.交流反馈:

  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读第8自然段,画出作者每次看到黄河时的不同感受的句子。

  ②读了这些迥然不同的描绘,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作者曾多次看到过黄河,为什么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呢?(让学生理解感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激励我们,鞭策我们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壶口瀑布的雄壮磅礴正体现了这一力量,它让作者热血为之沸腾,所以,作者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④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已读懂了壶口瀑布蕴含的丰富内涵?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并谈谈此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的威力在……鼓动,它的雄风在……呼啸,它的精神在……闪动;排比句内容上一层层深入,读起来有气势,有韵律美,使表达的情感抒发地酣畅淋漓)

  ⑤指导感情朗读:你从这母亲河的魂魄中汲取了什么营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学习9-10自然段:

  ①回想壶口瀑布的.气势,回味它蕴含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再次面对壶口,你又有怎样的感受?(自由说)

  ②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读9-10自然段,说说“醉”字的含义。(因黄河丰富的内涵,使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倾慕、向往和崇尚,从中得到精神力量或灵感,因而陶醉倾倒或沉迷、沉浸在快乐的享受里)

  ③感情朗读9-10自然段,读出陶醉之情。

  三、总结,回归整体,学习表达方法

  1.回顾课文围绕“壶口瀑布”写了些什么?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达使你对壶口瀑布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结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了解黄河的现状,思考我们应该为这条母亲河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15 壶口瀑布

  先声夺人

  气势壮观

  构造独特 陶醉

  内涵丰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教案07-20

语文乐园教案06-08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精选)07-30

(精选)语文教案08-06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精选】07-25

语文教案(经典)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