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能联系整首诗展开想象,了解诗中内容,理解诗句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数:2
第 1 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诗中内容,初步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过程:
一、从《望庐山瀑布》导入课文的学习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记得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这样一首诗《望庐山瀑布》,知道的同学一起吟诵。(师生一起吟诵)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出了庐山瀑布怎样的气势?
3、今天我们要学习叶圣陶老先生写的关于瀑布的一篇文章,在叶老笔下的瀑布又是什么样呢?打开书第九课,自由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全文、把握全文。
1、听老师读思考:作者观察瀑布的地方有什么变化?在不同的地方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自己读课文,试着口头填写下表。
三、指导字词的学习。
四、作业
1、读熟课文。
2、自主抄写字词。
第 2 课时
教学要求:能联系整首诗展开想象,了解诗中内容,理解诗句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品读析句,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以师生对读的形式交流。(教师读观察点,学生读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1、通过我们刚才读课文,你觉得瀑布怎么样?(雄伟 壮丽……)
2、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瀑布雄伟 壮丽?再读课文,批 画 勾 注
3、交流,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指导朗读。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1)想象一下,浪涌岸滩,风吹松林是一种怎样的景象,把自己的想象读出来
(2)“浪涌岸滩”是怎样的情形呢?谁见过,给大家说一说。“涌”可以换一个什么词?(翻滚 奔腾……)
(3)比较着读读下面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好像浪涌上岸滩,又像风吹过松林。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在对比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描摹浪涌岸滩,风吹松林的声音,体会瀑布的雄伟壮丽。
(4)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读出不同的感受。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趁着一道白银。
(1)“一道白银”指的是什么呢?(瀑布)为什么把瀑布比喻成一道白银呢?
(2)看录象,把诗变成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3)出示句子: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趁着一道白银。读出自己的感受。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1)珍珠的屏指的是什么?(仰望瀑布,看到的瀑布像珍珠的屏)
(2)看录象,理解珍珠的屏。
(3)把看到的读出来。
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1)想象“如烟,如雾,如尘”的感觉,把想象到的读出来。
4、朗读全文,感受瀑布的声势磅礴,色彩艳丽,形状奇特的美景。
三、作业
1、摘抄
2、背诵并默写全文
语文教案 篇3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
【鉴赏】人可以像秋鸿般有信息,年年重回旧地;而那些早已过去的往 事,却犹如春梦一般,未曾留下一丝痕迹。“事如春梦了无痕”通常用来感叹往事的飘渺,难以寻觅,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眷恋与萦怀,若用来代表失去
的恋情,则在追忆、怀念中,还蕴蓄着一份苦痛遇见迷惘。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苏轼《洗儿》
【鉴赏】这首“洗儿诗”,是苏轼藉对儿子的期盼,抒发自己满腔的激愤。表面是在嘲弄自己聪明一世,失意一生,实际却是在讽刺那些 “愚且鲁”的无能之辈。
【原诗】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基础积累
一、注音(开始积累吧!)
轸( )瓯( )隍( )懿( )梓( )襜( )騑( )凫( )闼( ) 甍( )浦( )舸( )轴( )霁( )鹜( )蠡( ) 遏( )眄( ) 阍( ) 迥( )舛( )筵( )悫( ) 簪( )笏( )渚( ) 睇( ) 袂( )
二、词类活用找出并写出意义和用法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徐孺下陈蕃之榻
3、腾蛟起凤
4、屈贾谊于长沙
5、窜梁鸿于海曲
6、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7、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8、宾主尽东南之美
四、古今异义 找出并写出古义和今义
⑴千里逢迎
⑵俨骖騑于上路
⑶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五、一词多义(实词)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
④既克,公问其故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③则智者尽其谋
3、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4、即:
①项羽即日因留沛公饮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5、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
②恭疏短引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
④乃设九宾之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6、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
②穷且益坚
③日暮途穷
7、数:
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C、shuò 而公子亲数存之
8、趋:
①他日趋庭
②入而徐趋
③今背本而趋末
六、重点虚词
9、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0、矣: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②前人之述备矣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七、完成下列名言警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
8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趣味阅读
螳 螂 捕 蝉
【原文】
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4)。吴王曰:“子(5)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6),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7),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8)得其前利(9),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选自刘向《说苑·正谏》)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4)[旦]早晨。 (5)[子]你。 (6)[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附”同“跗”,脚背骨。 (7)[延颈]伸长头颈。 (8) [务欲]一心想要。 (9) [前利]眼前的利益。
【简析】本文通过年轻的侍从官给吴王讲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译文】吴王阖闾准备进攻楚国,告诫他身边的大臣说:“胆敢向我进谏的人就处死。”他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向吴王阖闾进谏,劝阻他不要进攻楚国,但是有不敢,就藏着子弹拿着弹弓来到吴王阖闾的后园走来走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象这样经过了三个早晨。吴王阖闾说:“你来,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湿到这个地步!”那年轻的`侍从官说:“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知了,知了在高处鸣叫,它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黄雀伸长了头颈,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弹弓和子弹的人在他的下面。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吴王阖闾听了说:“对啊!”于是停止了用兵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语文教案-第二十四课《海豚救人》。
2、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3、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第二十四课《海豚救人》》。
2、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见过海豚精彩的表演,为它高超的本领所叹服,可你们知道吗?海豚还被称作“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呢!
板书课题:《海豚救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三、自学课文
1、想想海豚是怎样救人的?
2、想想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
3、讨论后指名回答。
四、学习、交流表达方法
1、回忆《鲸》的表达方法。
2、小组互相讨论、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六、知识扩展
你还对海豚有哪些了解呢?在班上和同学交流。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3、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编自演,鼓励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自由创造想象。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稻秧脱险记》。请小朋友把手拿出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稻”的笔顺,“秧”的右边起笔位置。
2、学这篇课文,我们有四项任务。(出示投影片,教师读)
(1)读课文,读出生字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
(3)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是怎样脱险的?
(4)写生字,要求写得正确、规范。
二、我的十分钟,学习生字
1、现在,先来看第一个任务。(出示生字)
小朋友注意看,这些生字哪些不要老师教,也不要看书上的拼音,你就认识?
A、我认识“拼”这个“拼”字你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我是一年级时认识的。那时有一个词是“拼音”。)
B、我还认识“剂”、“吵”、“雾”。我还认识“杂”、“器”。
2、(老师指“纷”)这个字有认识的吗?(认识,这个字读fēn。)
你是怎么认识的?(我是在{清明>这首诗里学的:里面有一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
3、我还认识“搬”。你是在哪儿认识的?(在我们家门口墙壁上的“搬家公司”的广告上认识的。)
4、那是一些“野广告”。看来,“野广告”也有好处,可以帮助你认字。作为你,还要“感谢”“野广告”。
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一看课后的生字表。那上面有注音。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上面。
(学生默读,边读边写拼音)
6、读完写完后,请同学们读一读生字的'拼音,并记住它。
7、哪些字记住了?哪些没记住,要老师帮忙的?
三、学习课文
1、请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2、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读课文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些词语。
3、读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词语的意思,还要做到正确、流利,如果能做到有感情就更好了。请大家再读。
4、“蜡黄”是什么意思?就是指脸色像蜡一样黄。
5、哪个小朋友有把握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老师很喜欢勇敢的孩子。请你试着读一读。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吵 杂 拥 拼 欺 负 喘 纷
2、指导
注意字的结构,以及部件之间的比例。
3、学生练习,教师适当指导。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较准确地把握《手拿碟儿敲起来》哀怨忧伤的情绪,并深情地演唱这首歌,边唱边表演“敲碟儿”。
2、能比较听赏〈手拿碟儿敲起来〉和〈凤阳花鼓〉,在细腻的情感体验中区别,学会读谱演唱〈凤阳花鼓〉。
3、了解与歌曲有关的鄂、皖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
用淡淡哀怨的情绪演唱湖北小曲〈手拿碟儿敲起来〉,并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
“敲碟儿”的表演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了解鄂、皖的地理位置及简称
1、提问:(出示中国地图)
指导学生观看地图,找到湖南省的位置。湖南简称什么?
分别了解湖北、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及简称。
学生认真观看地图,回答:湖南简称为“湘”。从地图上看,湖北在湖南的北面,简称“鄂”,安徽简称“皖”。
2、师小结。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特色。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湖北和安徽民歌的音乐风格。
3、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地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想去了解的强烈兴趣和愿望。
二、展开
1、了解湖北民歌
走近“湖北小曲”——《手拿碟儿敲起来》
师演唱湖北民歌〈绣荷包〉、〈龙船调〉等歌曲片段。
师播放《纤夫的爱》的MTV。
师:湖北是楚尾花的法院地,具有丰厚的民族民间文化职员,民歌更是湖北的强项。不仅《绣荷包》、《龙船调》等民歌家喻户晓,《洪湖水,浪打浪》、《纤夫的爱》等现代歌曲也传唱大江南北。
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旋律中很快进入角色,并随着MTV轻轻哼唱起来。
2、影片欣赏
(1)播放影片画面:战火弥漫,人民四处乞讨流浪。影片背景音乐《手拿碟儿敲起来》。
师:从影片里,你了解到什么?你听清楚了哪几句歌词?
(2)播放影片《洪湖赤卫队》中的插曲《手拿碟儿敲起来》和画面:街头卖唱的父女俩。
学生认真观看影片,并随乐轻轻律动。学生描述画面、歌词内容,各抒己见。
3、学学“敲碟儿”
(1)师简单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剧情。
(2)问:谁能“敲碟子”?
(3)师示范几种最基本的敲法。
师:在湖北,“敲碟子”是一种非常有名的民间技法,不少民缉拿艺人都身怀敲碟子的绝技。他们卖艺时边演唱碟子小调,边表演敲碟子,身受当地群众欢迎。
(4)学生自主联系“敲碟子”的技法。
(背景音乐《手拿碟儿敲起来》。)
学生跃跃欲试,都想来敲一敲。学生积极参与模仿,并自由练习。
(5)你能创造不同的敲法,随乐参与表演“敲碟子”。
(请表演得好的学生,敲法有创意的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随意性发挥,并参与演奏。
设计意图
以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自然走近“湖北小曲”。
播放两段影片。以此作为感情基调抓住学生情绪。在音乐的烘托中把学生带进20世纪三四十年代。
通过模仿引发学生兴趣,然后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在模仿和练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
三、深入
唱一唱《手拿碟儿敲起来》
1、学唱歌曲
(1)全班一起随乐演唱歌曲。
(2)歌曲难点的掌握:
A倚音的唱法。
B附点节奏。
C连线音的唱法。
经过共同探讨,学生选择用忧伤哀怨的情绪演唱歌曲。
2、情绪的`掌握
师:你觉得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为什么?
(分组演唱。)
A组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
B组用忧伤哀怨的情绪演唱。
带着淡淡忧伤、哀怨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手拿碟儿敲起来》,边唱边表演“敲碟子”。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敲碟子”。
师小结:小曲好唱口难开,“声声唱不尽人间苦”。《手拿碟儿敲起来》这首歌,歌词古朴平实,旋律温婉、流畅。平静中流溢着淡淡的哀怨,仿佛又把人带回到那艰难迁徙的历程。这就是湖北小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内涵的体验。
四、拓展
听赏与读谱《凤阳花鼓》1、听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出示妇女们手拿花鼓,沿街乞讨卖唱的画面和播放背景音乐:《凤阳花鼓》。)
(学生仔细欣赏。学生谈感受。(凄凉、悲伤……))
师:听听这首歌曲,说说你对乐曲的感受。
师简单介绍:凤阳花鼓是安徽的一个曲种,属于民歌中小调的范畴。
2、读谱延长《凤阳花鼓》
(1)请对照歌谱自由地唱一唱。
学生随乐自由哼唱。
(2)师用琴示范。
(注意情绪的把握。)
随琴认真读谱。
(3)解决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解决节奏难点:1·235|和3·56ⅰ|两处附点节奏。
3、比较《凤阳花鼓》和《手拿碟儿敲起来》在音乐风格上的相同之处。
学生认真思考,讨论:与“小曲好唱口难开”、“声声唱不尽人间苦”描写的生活相同。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两首都是民歌,都给人亲切感,都是反映老百姓贫苦生活的曲子……
师:从歌中你常常会听到“说凤阳,道凤阳……身背花鼓走四方”这样的唱词。它与《手拿碟儿敲起来》中哪句歌词描写的生活画面相同?
师小结:这两首曲子都属于民歌中的小调,流畅上口,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而它们相近的历史背景,又带给我们一样忧伤、哀怨的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两首历史背景相近的曲子的比较,让学生在细腻的情感体验中区别、学会读谱演唱《凤阳花鼓》。
五、升华。
赏析新时代的鄂皖民歌
师:《手拿碟儿敲起来》和《凤阳花鼓》都是反映20世纪三四十年代湖北、安徽两地人民困苦生活的。那么今天的河北和安徽又是什么样子呢?
(渗透德育教育。)
(出示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城市画面和播放背景音乐——宋祖英演唱的《越来越好》。)
学生认真欣赏画面,情绪逐渐由忧伤变得活泼起来。
设计意图:
体会新社会、新世纪、新都市的美好,使忧伤的课堂氛围变得充满活力。
六、结束小结。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09-24
语文教案【经典】09-26
【经典】语文教案10-14
[精选]语文教案10-15
语文教案(精选)10-16
语文教案[精选]10-19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绝招》教案03-31
(经典)语文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