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精华[9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天气变化。
2.会用图形符号来进行记录。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春天到了,草儿绿了,花儿红了,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春天是最适合旅游的季节,小朋友们,假如明天我们要出去旅游,旅游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呢?
幼:七嘴八舌讨论。
师:大家都说得对,出去旅游前,我们要了解很多事,最重要的呀,还是要了解天气。现在老师呀,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明天会是什么天气呢?
幼:明天可能是(晴天、雨天、阴天)。
师:小朋友们,你们猜的这些天气都是你们猜出来的,到底准不准呢?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哦,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平时都是从哪里了解到天气预报的信息的?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那还有谁和他不一样的?
幼:看天气预报。
师:你是从哪里看天气预报的?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从电脑上、电视上、手机上、同样看报纸、收听收音都可以看到天气预报的信息。这些信息呀,都是气象台的叔叔阿姨用他们的气象武器预测出来的`。那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除了可以从这些媒体上了解天气信息外,还可以从哪里了解天气的变化呢?
二、故事师:
哦!动物也能预报天气吗?那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PPT讲故事,故事附在后面)。
师:故事中哪些小动物会预报天气呢?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对!故事中,小乌龟、小蜻蜓、蜘蛛都会预报天气,它们是怎么预报天气的呢?我们先来说第一个小乌龟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哦!下雨前,小乌龟背上会有许多圆圆的小水珠,所以大家以后看到小乌龟的背上有许多小水珠,说明要下雨了。
谁来说说第二个小动物,小蜻蜓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这些小朋友说得很好,原来下雨前蜻蜓都飞得很低,那大家看到小蜻蜓飞得很低说明要怎么啦?
最后一个会预报天气的小动物是谁呢?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原来小蜘蛛下雨前是收网,那我们以后看到小蜘蛛收网,就知道要下雨了。
原来除了我们人能从媒体上预测到天气的信息,动物也能感受到天气的变化,在下雨前做出不同的反应。动物也能预测天气,是这样吧。
三、记录师: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请我们小朋友用符号或图像将这三种小动物预报天气的方式,也就是下雨前它们的反应记录在旁边的方框内。
幼:填写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延伸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小乌龟、小蜻蜓还有小蜘蛛是怎么预报天气的,课后请我们小朋友查一查资料看看还有哪些小动物会预报天气,它是怎么预报天气的,然后我们再一起交流好吗?
附:故事《喜洋洋旅行记》
喜洋洋要出门去旅行。它刚出门遇到了乌龟,乌龟说:"喜洋洋弟弟,今天天气不好,要下雨,你最好要出门。"喜洋洋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天会下雨?"小乌龟说:"你看见我身上的小水珠了吗?快要下雨之前,空气中的水汽比较多,这些水汽碰到我凉凉的背,就慢慢结成了无数的小水珠。"喜洋洋不信,继续往前走。碰到一只蜻蜓。那只蜻蜓飞得低低的。
喜洋洋上前问道:"蜻蜓弟弟,今天天气好吗?我想去旅行,能去吗?"蜻蜓说:"今天天气不好,要下雨啦。""你怎么知道会下雨的?"喜洋洋不明白地问。
蜻蜓说:"你看我不是飞得很低吗?下雨之前,空气里的水汽特别多,我的翅膀上沾满了水汽,就只能低低地飞。"喜洋洋还是不行将信将疑。
蜻蜓说:"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去问问前面树上的蜘蛛。"喜洋洋向前走去,问树上的蜘蛛:"蜘蛛哥哥,今天会下雨吗?我想去旅行,能去吗?"在树上收网的蜘蛛说:"今天天气不好,快下雨了,请你不要出去啦。""你怎么知道会下雨呢?"喜洋洋问,蜘蛛一边收网一边回答:"天快下雨了,昆虫都飞得低低的,我的网织在高处捉不到昆虫,只好把他收了。等天晴了,我再重新在高处织网。"喜洋洋这才相信了,它决定不去旅游了,赶忙转身回到屋里。不一会儿,真的下起雨来了。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共生现象。
2.体验找朋友的乐趣。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动画片《犀牛与犀牛鸟》;
2、《好朋友》PPT课件;
3、共生动物卡片若干;
4、《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犀牛和犀牛鸟》:
1、播放动画片《犀牛和犀牛鸟》,教师讲述故事。
2、重点理解:犀牛和犀牛鸟是怎样互相帮助成为好朋友的。
3、犀牛鸟帮助犀牛吃掉了身上的'虫子,犀牛就不痒痒了。犀牛身上的虫子是犀牛鸟喜欢吃的食物,犀牛鸟就不会饿了。就这样他们相互帮助成为了好朋友。
二、观看课件,交流经验:
1、观察共生动物课件中的图片,分小组交流:谁和谁是好朋友?他们是怎么样相互帮助的?
2、将各组发现的各种共生动物的现象汇集交流,看一看各组的发现分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发现,分享、归纳各种共生现象。
小结:两种不同动物会用自己的本领来相互帮助共同生活,它们就像一对好朋友。
三、配对游戏:
幼儿人手一张动物卡片,听音乐《找朋友》去找卡片上动物的好朋友;音乐停,找到相应的朋友握握手,相互间说一说,好朋友是怎么样相互帮助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水体污染可以说是我国目前最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生活在长江边作为长江的小主人有责任更有义务去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本活动结合湖北省宜昌市《生态小公民》幼儿版中《鲟鲟回家了》绘本故事,幼儿通过小实验等探索、操作活动,来进一步帮助幼儿认识到干净的水来之不易,逐渐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整个活动安排动静交替,给幼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之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1、了解保护长江水源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保护的意识。
2、尝试探索用多种材料过滤脏水,感知通过过滤能使水变干净。
3、能依据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判断。
重点难点重点:在操作中初步掌握多层过滤的方法。
难点: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记录进行比较和判断。
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教具、学具
教具:记录板(贴有主要材料的图片);多媒体课件绘本故事《鲟鲟回来了》;双层展示台(摆放装有过滤好的水杯)。
学具:实验材料人手一组(漏斗、透明杯子、装有脏水的容器、托盘、抹布);过滤材料人手一组(小石头、棉花、小毛巾)。
2、录音(长江的自述)
活动过程一、给幼儿观看长江流域受污染最严重的`一段流域,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感受长江受污染的情况。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长江的样子,你们喜欢这样的长江吗?长江的水又黑又臭又脏,其实以前的长江可不是这样的,以前的长江美丽、清澈,水里里还生活着许多的小动物,鲟鲟一家就住在这里,可是现在的长江却变得又黑又脏又臭。长江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2.教师:原来污水的排放,乱扔垃圾等行为都是使长江的水变黑变脏变臭的原因,让我们大家一起听听长江是怎么说的?
3.听录音:我是受污染的长江,最近几年我变的又黑又脏又臭了,我的河水都变了颜色,不再是清清的了,生活在我这里的小动物也没有了自己的家,它们有的搬家了,有的都死了,唉!我真难过呀!
4.我们有什么办法使长江的水变清?
5.教师:要使长江的水早日变清,仅仅依靠我们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发动自己身边的人,都加入到治理长江的活动中。
二、长江的水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守护,生活中也有一些脏脏水,我们怎么把这些脏水变干净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试用过滤的方法让脏水变干净。
1.认识净化材料,讨论如何做实验。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小石头、棉花、毛巾这三种过滤材料,请你们试试用这些把水变干净。这里还有一些做实验用的辅助材料(认识材料),我们可以怎么做这个小实验呢?
2.幼儿观看材料,进行分析,寻找正确、合适的实验方法(重点引导幼儿将水从材料上流过,慢慢的倒水)。
3.师幼共同小结:我们先将杯子摆好,在上面放上漏斗,然后选择你需要的过滤材料放进漏斗里面,脏水要通过材料才可以哦。(多媒体课件显示过滤器摆放步骤:水杯+漏斗+过滤材料+脏水)
4.现在我们准备好做实验了吗?(分小组进行过滤小实验)重点观察指导幼儿的材料摆放顺序
三、分享交流,讨论过滤水的过程
1.过滤结果比较,引出多种材料组合过滤。教师提问:谁来介绍一下你的水杯是几号?刚才用了什么材料进行过滤?(将幼儿介绍的材料贴到记录板上)
2.教师提问:一种材料和多种材料组合过滤相比较,哪种过滤方法更干净呢?
3.今天我们尝试了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过滤把脏水变干净,脏水要变干净非常的不容易,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水资源,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让家乡的天更蓝、水更绿,大家都能做到吗?
四、活动延伸 :我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试试、找找更多的让脏水变干净的办法吧。
活动总结
从而启发幼儿探索水变清的方法。幼儿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对材料进行了充分的探索,通过教师引导认识材料、观看材料、分析材料到操作材料,幼儿在观察和记录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幼儿明白人类发展活动必须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有青山绿水,美丽家园。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逐渐减少,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发展得比较好,所以活动设计既要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思考的机会,又要注重培养思考的有意性,培养幼儿先预测(思考)再操作。操作后让幼儿多讲述、讨论,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知识: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
(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重点: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装满水和空矿泉水瓶各一个、橡皮泥、石头、雪花片、树叶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幼: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二、实验:沉与浮
1、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雪花片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教师指导:你们猜雪花片放在水里会怎样?你们每人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来的,那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你认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
(一)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头宝宝是好朋友,他们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戏,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帮帮瓶子宝宝,让他沉下去。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小朋友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为什么呢?
4、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么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让瓶子宝宝和石头宝宝在一起玩了,他们玩得好开心。可是,还有一个物品宝宝需要你们的帮助,看,橡皮泥宝宝和树叶宝宝是好朋友,他们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让我们来帮帮他们!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现在橡皮泥宝宝能和树叶宝宝一起玩了,他好开心。可他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们"我的体重没变,当我团成球状时,我沉在底下;当把我做成船的形状时,我就会浮上来,为什么呢?"
4、幼:……(此问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让幼儿思考、交流和讨论1—2分钟。到时如果幼儿还回答不出,老师再加以引导。)
5、教师总结:当橡皮泥宝宝是球状时,
活动延伸:
1、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物品宝宝,小朋友们看是什么,小朋友们猜猜看——宝宝放到水里是沉,还是浮呢?
2、幼:……
3、教师总结:老师也不知道——宝宝是会沉,还是会浮。其实,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是会沉还是会浮,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活动反思: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学生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更是为培养学生科学科学素养和能力在不断地探索。
就拿《沉与浮》这一课教学来说,在教学中我结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采用“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得出数据→得出结论→再运用到实践中”这六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得很顺利。得出的结论证实了有的同学的猜想是对的、有的同学的猜想是错的。但是我感觉这个探究过程更像是验证过程了。而且学生在汇报实验数据时我只让两个小组上来汇报,没有收集所有小组的实验数据,这样我在带领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时就不容易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整节课的环节是由学生先猜测,然后我们大家一起动手做实验证实,从而发现物体沉与浮的秘密,通过各种不同的材质,让学生不断的大胆想象,最后再集体归类总结,有哪些东西可以在水中浮,哪些东西会沉的。
本次活动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几个步骤,经历了激趣、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乐趣中体验,动手中发现,达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活动中,学生做实验的实间偏长,导致后来在做总结的时候就弄得有点仓促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合理安排整个活动过程。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通过观察及尝试活动,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
3.每天准时起床、来园、睡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幼儿第二次尝试练习:
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相应的'钟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帮助幼儿理解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归纳: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延伸活动: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模型。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对竞选结果进行目测及统计,学习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
2.在自主统计活动中,感受数学活动的快乐。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竞选结果进行目测及统计,能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
难点:理解故事中所蕴涵的智慧。
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笔。
活动过程:
一、山羊公公的招聘广告
(一)导入招聘原因今天,陆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森林里,山上的狼越来越多,而羊村的羊却越来越少,这下可急坏了羊村的山羊公公。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第二天,他和小羊们在森林里贴广告,瞧,猜一猜广告上会说什么呢?那什么是守卫?
(二)解读招聘过程
1.广告一贴出来,就有好多动物来应聘,看看有几个动物,它们是谁?
2.这么多动物他们都想应聘这个工作,可是只有一个动物才能成为守卫,这可怎么办?(比赛)
(三)超级擂台赛
1.山羊公公决定进行一次超级擂台赛,什么是超级擂台赛?
2.有哪些比赛项目?(身高比赛、接飞盘比赛、举重比赛)
3.比赛标准
二、我是小裁判
(一)介绍记录方法
1.小裁判们,现在比赛的标准你们都知道了,山羊公公还给你们准备了记录纸瞧,应该怎么记录呢?
2.用符号记录。
(二)幼儿操作记录
(三)交流比赛结果
1.接飞盘
(1)出示幼儿的'记录纸,接飞盘比赛获胜的标准是什么?(接住飞盘)
(2)你用了哪两种符号?分别表示什么?
(3)哪些动物获胜了?
(4)出示正确答案。
2.身高3.举重
(四)比赛结果
1.现在3场比赛都结束了,谁会成为守卫呢?我们来看3场比赛的结果。
2.出示比赛结果。这是3场比赛的结果,谁获胜了?(猎狗、老虎、猩猩)看了这个统计表我们一下子就知道谁获胜了,其实我们刚才的记录表也是统计表,有了统计表就能一目了然地知道比赛的结果,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用到它。
3.我们恭喜他们3位,通过了3场比赛,可是山羊公公只要请一名守卫,这可怎么办?
三、公布招聘结果
(一)最后的投票
1.山羊公公让他们3位分别带着羊群上山,看看他们的表现怎么样?
2.如果你是山羊公公,你会选谁当守卫?为什么?
3.我们来看看最后大家把票投给了谁?谁的得票最多?那守卫就是谁呀?(猎狗)我们拍拍手,祝贺他吧。
(二)教师小结
猎狗虽然不如老虎勇猛,也不比大猩猩灵活,也不比熊力气大,但是它会动脑筋,所以才会通过了一关关的比赛,最终获得胜利。那我们小朋友以后也可以来进行场超级擂台赛,标准你们定,看看谁最会动脑筋,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扑克牌站立和建构的各种方法,使扑克牌能够独立站起来。
2.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乐意与同伴相互合作,体验合作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纸牌、塑料筐、记录纸、记录板、记号笔、PPT、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引出扑克牌,激发兴趣。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对,是纸牌,也可以叫扑克牌,在个别化学习里你们会怎么玩?
二、出示纸牌,幼儿探索扑克牌站立的方法
(一)幼儿探索一张扑克牌站立的方法
1.原来你们在个别化学习里学会了这么多扑克牌的玩法,不过今天老师请你们和
扑克牌玩一个新游戏,想不想试一试?你们动动小脑筋想想如何让一张普通的扑克牌站起来?
2.出示一张扑克牌,幼儿动手尝试。
3.幼儿尝试后交流分享,教师提问:你成功了吗,你用的是什么办法让一张扑克牌站起来?有不一样的办法吗?这个办法与之前的.这个办法有什么不同?
4.幼儿交流后把作品呈现在展示台上。
小结:原来想让一张扑克牌自己站住只要改变扑克牌的形状,让它的身体保持平
衡,这样一张纸牌就能自己站住了。
(二)幼儿探索两张扑克牌站立的方法
1.教师:刚才上来介绍的小朋友,你们就像小老师一样,把自己的办法教给了大家,现在呀要增加难度了,请你把两张扑克牌组合在一起让它们能站立在桌子上并且能够站稳不会倒下来,然后请你把两张扑克牌能成功站立的方法都记录下来,一张记录表记录一种方法,记录时要把成功的方法记录得又清楚又大,等会与同伴分享的时候大家都能看清楚。
2.幼儿第二次尝试探索,记录探索结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幼儿尝试后交流分享,教师出示记录板,把幼儿的记录纸贴在记录板上。
4.教师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让两张扑克牌组合站立起来的?还有其他的不一样的方法吗?请你来说说或做做。刚才看见也有其他小朋友用了这个方法,但是扑克牌又倒了,这是为什么呢?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可以让扑克牌在桌子上站得最稳,为什么?
小结:你们很厉害,想出了好多可以让两张扑克牌组合站立的方法,也讨论出了
哪种方法可以让扑克牌站得更稳,所以等会就请你们就用这个本领,完成一次挑战——用纸牌搭高楼,行不行?
(三)幼儿探索合作搭建扑克牌高楼
1.教师用图片呈现纸牌搭建高楼的照片
2.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幼儿人手两张扑克牌,需要搭建八层楼的高楼,请每组幼儿相互讨论如何搭建出与同伴不一样的高楼。
3.幼儿合作搭建高楼,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出示幼儿作品照片,幼儿交流分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搭建高楼?怎样才能让高楼又高又稳?为什么有些高楼没有搭成功?
小结:原来我们知道搭建高楼一个人肯定不能完成,需要与同伴一起合作,在合作中大家需要相互商量,一起动手,意见一致才能成功搭建出高楼。哇,你们的小手可真厉害,一幢幢的高楼被你们的小手创造出了各种各样之美,有高低不同之美,有形状不同之美,有颜色不同之美等等,你们一个个都成为了创造美丽的
建筑师。那老师告诉你,很多伟大的建筑师都是从小造玩具楼、造纸牌楼,长大以后设计出伟大的建筑!只要你会动脑筋、会动手,爱学习,长大以后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
三、活动延伸
刚才小朋友相互合作搭建的高楼都很棒,请你们之后利用个别化学习的时间再相互商量一下,用更多的扑克牌来搭更高的高楼好不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玩的过程中积累对水的认识,直观地感知水的毛细作用,发现水的张力。
2、能够大胆猜想,细心观察,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尊重事实。
3、初步感知和经历科学探索的方法及趣味,激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幼儿玩过水,知道水的一些基本特点及与人们的关系。
2、物质准备:
幼儿方面:一次性杯子(有大半杯水)人手一个;托盘4个(每组一个),内放装了蜡笔的小碗、放了餐巾纸的小碗、抹布;四小碗回形针。
教师方面:装了一半水的杯子一个,装餐巾纸、回形针的小篮一个,装满水的大雪碧瓶两个。
3、环境准备:
置放好桌面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小朋友们好,以前老师带你们玩过水吗?(玩过)那你们发现水是怎么样的呢?
其实,水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也能让我们知道一些道理,想不想再来玩?(想)看,老师请来了谁和我们一起玩?(取出餐巾纸并折叠)餐巾纸说:“我想把脚伸到水里玩一会儿,就伸到这里吧,画个记号清楚点。你们猜猜,餐巾纸放进去后会发生什么事。(要烂的)(要吸水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猜得对还是不对?
二、通过操作,发现水的毛细现象和张力现象
1、发现水会顺着纸往上“爬”这个特性(即水的毛细现象)。
①幼儿操作。
瞧,餐巾纸朋友已经在你们桌上了,轻轻拿起来,每人一张,可以用老师的方法,让水浸到有记号的地方,看看能发现什么,和你猜的是不是一样。
提问:谁来把发现告诉大家?(水是自己上去的还是你把纸都浸下去了?和你猜的一样吗?)
看来,有时候猜想的和事实是不一样的,需要实验来证明。
②、教师验证。
老师也来试一试:我放到有记号的地方,看,水怎么样了?(爬上去了)太有趣了。
我们知道,水是往低处流的,怎么会往上爬呢?
:原来,餐巾纸上有很多细小的毛孔,水会顺着毛孔往上爬。这是水的一个本领。想不想知道这个本领的名字呀?科学家把水的这个本领叫“水的毛细现象”。
拓展思维:请小朋友想一想,水碰到哪些东西也有可能会爬。
得出: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让水在它身体里跑,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2、探索:放多少个回形针水会流出来,发现水的张力现象。
①小朋友真聪明,老师要奖励你们,给你们杯子里加满水。
②、老师也给自己杯子加满水,回形针好朋友也要来和我们一起玩水,小朋友猜猜看,老师要放进多少个回形针水才会从杯子里流出来。
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试一试。请出回形针朋友(师取出四个放了回形针的小碗,边放到幼儿桌子上边提要求)小朋友一边轻轻往杯子里放回形针一边数,看看数到多少的.时候水会流出来?
④、幼儿操作,师巡回,提醒幼儿小心轻放,点数清楚。看谁的水先流出来。
⑤、教师验证。
提问:你放了多少回形针?水流出来了吗?你猜多少?
老师也来试一试,请小朋友重新猜一猜,我放多少个回形针水会流出来。(将幼儿猜测的数字对应写在第一次猜测的数字下面)刚才猜是10个20个30个,现在变成80、90、100了。
教师投放回形针,幼儿数数并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鼓起来的水面像什么。
:这也是水的一个本领,科学家把水的这个本领叫“水的张力”。
我们放了多少回形针,水还没有流出来,和我们猜的一样吗?(不一样)所以,有很多事情不是猜猜或想想就可以的,需要实验来证明,科学家就是这样来研究、发明的。
三、活动延伸: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水的张力的兴趣
哎呀,回形针都沉到杯子里去了,老师想让它们停留在水面上,不知道可不可以,小朋友回家继续探索,得出结果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
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难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
活动准备
1、玻璃杯、玻璃缸;
2、毛巾一条;
3、背景音乐;
4、袋子、气球。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
2、教师: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还是湿的呢?来,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么样的毛巾啊?是块干毛巾。
3、教师:这是什么呀?(杯子)老师现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们猜一猜毛巾会不会湿?(请你说一说)
4、教师:那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湿了没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湿了没呀?(没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却没有湿,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引出空气原理。
1、教师:老师再来变一个魔术,这是什么?(毛巾)这是什么?(杯子)我们也要把毛巾放进杯子里面,这次老师是斜斜地放进水里,小朋友仔细观察哦。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气泡产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没有湿呢?(请你说说看)
2、教师:到底毛巾湿了没有?让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湿了没有?(湿了)为什么会湿了呢?
3、教师:这一次啊,老师的杯子是斜斜地放进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跑出来了,小朋友说一说什么跑进去了?(水)空气跑出来了,水就跑进去了,所以我们的毛巾就会湿了。而第一次没有湿,是因为空气跑出来了没有?(没有)所以毛巾是干的。刚才老师给小朋友变了两个关于空气的小魔术,好看吗?
(三)身边捕捉空气,初步感知空气。
1、教师:那么空气它在哪里呢?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气,看看老师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用袋子从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气,你们说一说我是从哪里捉到的呀?
2、教师:老师捉了一袋子的空气,你们也想来捉捉空气吗?老师帮你们每人准备好了一个袋子,都有了吗?现在我们把袋口张开,来捉捉空气,捉好后要捏紧袋口,举起来,我看看,谁捉空气又多又快?(表扬幼儿)
3、教师:现在我们把袋口慢慢张开,用眼睛看一看空气,你能看得见里面的空气吗?(看不见)对,空气是看不见的。那么袋子里的空气有颜色吗?(空气是没有颜色的)
4、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来捕捉)袋口张开,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空气是有没有味道的呢?(对,空气是没有气味的)用你的小手伸进袋子里去摸一摸,能摸到空气吗?(空气是摸不到的`)
(四)周围捕捉空气,加强对空气的认知。
1、教师:我们到别的地方去捉空气好不好?试试能不能捉到空气?(带领幼儿到各个地方捉空气,播放背景音乐)
2、教师:好,请小朋友把袋子收回来,我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你告诉旁边的小朋友在哪里捉到空气的,自由发言)
3、教师:好了,你们刚才是不是在各个地方都捕捉到了空气啊?那么你们说空气能看得见吗?有颜色吗?有味道吗?摸得着吗?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也摸不着,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的东西,实际上空气是的确存在的。我们用小手扇一扇空气,有什么感觉?说明空气是存在的,流动的。
(五)与空气宝宝做游戏。
1、教师:小朋友们玩过气球吗?(玩过)今天老师也请你们来玩气球,高兴吗?不过,你们先想一想,怎样让气球变大呢?
2、教师:如果气球小说明我们吹进去的空气是多还是少呢?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个气球。(幼儿操作,个别指导)吹好了以后捏紧你的气球。
3、教师: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气球最大,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多。谁的气球最小,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少。好了,气球宝宝累了,我们让它在边上休息一下。
(六)保护空气,争做环保小卫士。
1、教师:现在老师和小朋友来做一个实验,把你的嘴巴闭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来,我请小朋友来说说是什么感觉?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觉呢?为什么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教师小结:因为我们把嘴巴闭上,把鼻子捂起来,空气就不能进入我们的嘴巴和鼻子里,我们就不能进行呼吸了。所以我们就会感觉喘不过气来,非常难受,你们说我们人需不需要空气呀?
2、教师:我们人需要空气,动物呢?花草树木呢?它们也需要空气,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气。如果没有空气会怎么样呢?会无法生存。
3、教师:我们虽然离不开空气,我们需要怎样的空气呢?是干净的空气还是受到污染的空气呢?如果我们吸进了不干净被污染的空气就会生病,对我们的身体就不好,所以小朋友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空气,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垃圾能不能乱扔,能不能随地吐痰,爸爸抽烟了,我们应该怎么对他说?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我们来看一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好不好?小朋友说说他们在做什么?(幼儿说一说)他们在做环保小卫士,来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空气更加清新干净,我们吸入干净的空气,我们的身体才会棒棒的,身体才会健康。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好玩的空气》通过看得见的实验和游戏,让幼儿亲子体验空气力量的存在。为了能有序的进行活动,我在活动场地安排上进行了调整,设为第一活动区和第二活动区,利用场地的标记让幼儿熟知游戏规则,能有序的、有目的的进行探索。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我通过设计的三个游戏环节,帮助幼儿发现,感知空气力量的存在。在幼儿自主的探究中,引导幼儿发现空气的秘密。从活动现场来看,我觉得游戏环节还是有点凌乱,需要做适当的调整。教师的语言还要更加游戏化、情景化,带领孩子们玩起来。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16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1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3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29
大班科学教案01-09
大班科学教案03-1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3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6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