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11-10 08:27:18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经典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术教案经典5篇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报纸上撕出洞洞,并添加想象变动物。

  2.积极参与撕纸活动,大胆想象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3.乐于帮助别人,体验洞洞变动物的乐趣。

  【活动重点】沿洞洞的.边缘勾边,并借形想象变成动物。

  【活动难点】能够想办法将洞洞变大,如两个洞洞找朋友。

  【活动准备】

  1.大张报纸长卷;黑、白水粉颜料、水粉笔、垃圾筐、刮画。

  2.PPT、绘本故事《报纸上的洞》。

  3.轻快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有洞的报纸,谈话导入。

  提问:老师带来了一张报纸,和你们平时见过的报纸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这个有洞洞的报纸有什么用处呢?

  2.依次播放故事图片,引导幼儿讨论。

  提问:丑小兔在哪里?它用有洞洞的报纸来做什么?

  我们也来做一张有洞洞的报纸送给丑小兔吧?

  3.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撕纸设计不一样的洞洞。

  (1)出示小工具,讨论怎样能撕出洞洞。

  提问:你可以怎样变出洞洞?除了小工具,还可以用我们身边的什么东西来使洞洞变得更大?

  (2)教师示范两个或几个洞洞手拉手,可以变得更大。

  4. 幼儿尝试撕纸变洞洞。

  5.播放PPT,感知不同动物的特征。

  6.洞洞变动物。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撕出的洞洞,找出各种动物。

  (2)教师示范勾边,添画变动物。

  (3)幼儿尝试变动物 。

  7.欣赏评价幼儿作品。

  你找到洞洞里藏着哪个动物?从哪里看出是这个动物?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点与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体验绘画与创造的乐趣。

  2、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字母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的形态进行重新组合,绘制成非具象的画面效果,产生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材简析:

  本课是让学生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但不要讲定义,只引导学生具有用点线面造型的意识,边画边说,引导学生感受点和线能组合成不同的图形。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点线面作画。

  教学准备:

  (1)师生课上要使用的:蜡笔、水笔、色彩纸。

  (2)供学生欣赏的相关计算机图像、中国画资料。《康定斯基作品选》。

  教学过程:

  1、欣赏《康定斯基作品选》、计算机图像资料和中国画资料中各种由点、线组成的画面。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具象描写思维模式,用点线自由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从中感受到绘画与创作的乐趣。

  2、通过欣赏引导学生用比一比、说一说等方法了解线的粗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节奏以及其协调性。

  3、出示各种常见的线材料,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字、比一比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形状细长。不同点:材料不同、有的直、有的弯、有粗有细、颜色不同。)

  4、线材料变成点材料:教师把纸条揉成团、把纸条、绒线和绳子剪成小段或碎片。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形状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引申:再将点材料拼摆成线材料。

  发展阶段:

  1、体验用不同的笔画成不同的点和线;

  2、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3、鼓励学生选择各种点线面组成新的画面。利用手中的各种工具试着绘制一至两张与众不同的画面。

  课后拓展:

  尝试在同一内容中用单线、涂色及剪贴各种不同形式表现物体形象、体会不同的画面效果。

  教学评价:

  1、能否用点线大胆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2、能否用其中一种形式自由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

  3、能否与同学交流自己画面所表达的意图。

  教学札记:

  本课在演示点和线的关系时我利用了一个简单的教具:在一张蓝色KT板上并排扎上三个彩色长头图钉,问学生:“这是什么?”“三个点”然后我在这三个图钉之间又扎上了许多图钉,“呀,变成一条线了。”接着我在板上随意的扎上一些图钉,请学生用毛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哇,三角形!”“太阳!”“五星!”孩子们再在欢快的游戏中了解到了“点多了可以连成线”。我又鼓励学生用图钉扎出各种图形,他们在摆的过程中,由于材料的限制自然的考虑到了有疏有密,我趁机鼓励他们在画画时也要表现出疏密关系。利用了这间小小的教具,让我少费了许多口舌,也使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气氛更加活跃。

美术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折纸的造型艺术特点,掌握折纸纸娃娃造型构思与制作。

  2.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动手制作能力及审美能力。

  3.培养幼儿在生活中注意美.创造美。

  二、教学准备:

  正方形纸、水彩笔、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引入。

  引导幼儿观察折纸:纸娃娃的造型。

  提问:这些作品像什么?,作品是否抓住了纸娃娃形体的'主要特征?)

  ㈡交流探究:

  1、引导幼儿观察折纸图谱,了解基本折法。

  2、鼓励幼儿提问:哪一步不明白。

  3、教师演示,巩固新知:

  ㈢动手操作:

  1、幼儿尝试折纸,教师巡回指导。

  2、将作品在全班交流,教师加以点评。

  教学反思:

  1.着重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这一时期的幼儿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引导。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⑴幼儿在活动中大部分能够参与进来,个别有自主创新意识,还能够做出别的作品。

  ⑵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设计出不同的应对方案。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较高,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大家身心愉悦。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活动的各个细节,让孩子们自主创新,互相交流经验。

美术教案 篇4

  课型

  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课题

  线条的动与静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教学方法设计

  情景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思考不同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2.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2、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材分析:

  线条的平直与弯曲,会使人产生动或静的感觉。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而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充分运用线条的各种造型,已经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而且对美化画面和深化主题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并能巧妙地利用它们去塑造形象,从而赋予作品鲜明的艺术感染力。从教材的例图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线条能赋予画面的生动性和悦目性。

  (一)课前准备

  1、教具学具准备: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张方形纸飘落的轨迹(一般呈之字形折回状态飘落)、观察乒乓球跳动的轨迹,并用线条记录下来,观察教室里的门框、墙角线等,也用线条把它们记录下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师小结: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师小结: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师小结: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

  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3、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4、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三、学习体验

  学生作业,老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成果,交流评价

  五、课堂小结

  1、谈收获

  教师归纳:平直的线,如地平线、建筑物的垂直线,会给人静止、稳定的感觉,如果我们要表现静止的感觉,可以多用这样的线条。而各种曲线,或让人感觉流畅,货让人感觉激越,适合用来表现各种动的感觉。

  2、发展阶段

  学生欣赏现代建筑、高压线铁塔、路灯等具有挺拔直线的物体。思考并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具有挺拔直线的物体?直线还能表现哪些物体?怎样表现?

  学生欣赏绽放的礼花、荡漾的水波、飘舞的雪花等录像或图片,说说这些景致适合用怎样的曲线来表现(礼花的线条应该是极有弹性的,适合用弧线来表示;水波的线条流畅而温和,可用波浪线表现;雪花飘舞的线条轻盈而有些散乱,适合用浅色并且比较毛糙的线条来表示……

  教师出示几个适合直线、曲线表现的主题:水平如镜、波涛汹涌、春风轻抚、车水马龙、日月如梭、窗明几净、宁静的月夜……

  学生讨论并交流他们认为适合用直线或曲线来表现的主题,教师将合理的部分演示出来;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主题,思考如何表现并交流;学生可以选择用绘画、剪贴添画等作业形式。

  教学参考资料:

  1.名师名画

  A.教材中德国女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201号》

  B.凡高----《向日葵》

  C.《抽象画》

  D.照片《故宫城门》、《现代城市》

  抽象主义不同于20世纪的其它流派,它不是一个有宣言和纲领的社团。一般泛指的抽象艺术,包含两种类型:1.从自然现象出发加以简约或抽取其富有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的﹑极其概括的形象;2.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的几何构成。

  抽象主义的美学观念最早见于德国哲学家W.沃林格的著作《抽离与情移》。他认为,在艺术创造中,除了情移的冲动以外,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冲动支配着,这便是“抽离的趋势”。产生抽离的原因是因为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冲突,人们感受到空间的广大与现象的紊乱,在心理上对空间怀有恐惧,并感到难以安身立命。人们的心灵既然不能在变化无常的外界现象中求得宁静,祗有到艺术的形式里寻找慰藉。人们既然不能从外界客观事物中得到美感享受,使希图将客观物象从其变化无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来,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价值。沃林格的理论,影响了包括W.康定斯基在内的表现主义画家。最早的'抽象主义绘画便是由康定斯基于1910年前后画出来的。沃林格是康定斯基的朋友,他积极支持表现主义运动,并为之扩大影响。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

  暖 + 直 =温暖、平和

  暖 + 曲 =热烈?⒒犊?

  (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

  冷 + 曲 = 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

  冷 + 直 = 单调、呆板

  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三、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体验静止与流动的感觉。

  2、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四、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请你谈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线条的动与静

  横线

  直线 竖线

  斜线

  波浪线

  曲线 折线

  螺旋线

  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里,我感到不足的是,我没能很好地把握时间,由于时间关系,没能给学生一个相互评价的平台。如果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画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

  2、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

  3、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

  2、能否采用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

  3、是否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并激发出想象、创新的热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表示身体触觉的图片资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2、学生准备铅笔、蜡笔、彩色水笔、绒线、棉花、石头、木片、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工具。

  教时数 :1教时 时间:20xx-3-21

  授课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东西,我要请你闭上眼睛来摸一摸,看你摸到的是什么?摸上去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提供哟粗燥、光滑、坚硬、柔软、震动……的物品)

  三、讲授新课

  画画就是表达你内心的感受的,刚才我们都摸了一下桌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是光滑的,坚硬的,有棱角的,冰冷的,这些感受我们可以怎样来表达呢?

  我们可以选择线条、颜色、不同的笔触、用点、面、或其他材料来表现。现在就请用你最自由、最舒服的'方式来表现你刚才的感觉。

  (学生自由用点、线、面、颜色来表现)

  四、欣赏范画

  表现不同的触觉似乎很难,其实并非如此,关键在于掌握笔触、色彩的不同运用,快速流畅的运笔可以造成光滑的触觉,短促凌乱的色点可以产生粗燥的触觉,坚挺的直线结构易产生硬朗的触觉,蓬松的曲线组合会有柔软的触觉。

  《梅里特大道》 威廉-德库宁 (美国) 狂乱粗犷、丑陋怪异是德库宁抽象绘画的特征。

  《睡莲》 莫奈(法国) 灵动的笔触,奇特的构图、境界的高远都美妙无比。

  《1968年5月》 米罗 (西班牙) 自由偶然中产生,使人觉得它表达的是什么生存现实相关的寓意。黑色的线条,红色、黄色、绿色的暗示,体现出超现实的因素。几只黑色的手脚,意味着狂乱与恐怖,答案是不确切的。

  《呐喊》 蒙克 (挪威) 描绘了一个面容近似骷髅的人,他双手捂住耳朵,站在一条看不见首尾的公路上,似乎由于惊吓而大声呼喊。

  《嘉布遣会林荫大道》 莫奈(法国) 画家从城市风景的变化诡异的光线中,捕捉着色彩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

  选用学生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拼贴等造型手段表达自己不同触觉的感受。

  六、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七、讲评

  八、小结

  教后随感

  本课很抽像,应引导学生感受线条,感受色彩,能用线条和色彩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大体表现的还可以。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经典)09-18

(精选)美术教案08-13

美术教案【经典】08-18

美术教案[经典]07-26

美术教案(精选)09-25

美术的教案11-08

【精选】美术教案07-28

【经典】美术教案07-31

美术教案07-20

(精选)美术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