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11 09:43:09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8篇(精选)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8篇(精选)

科学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而本课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重在引领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的常用的工具,及其中蕴含的机械问题,为以后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在本课的研究活动中,值得我们重点思考和研讨的问题有:

  在六年级里,我们对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应该要求到什么程度?关于制定研究计划,在本套教材中从三年级就开始了,先是口头的'制定观察计划、简单的书面计划,有一定的研究主题的计划等等,到了六年级,对于制定研究计划,我们要求学生们达到一个什么程度?对于他们提出的研究主题,要不要作一定的引导或者是限制?

  学习“我们常用的工具”,实际上是学生在对客观存在的机械和工具进行评价,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仅要考虑到它们的性能,而且还要考虑到其他标准,如它们的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等等。建议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利用图表、文字、口述等方式进行交流。在交流对常用机械工具试用工具等活动中,关键是可能会发现为什么螺丝刀可以很方面的起出螺丝钉,而用钉锤虽然不能很方便地起螺丝钉却能很轻松的拔除铁钉?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我得去研究一下。因而就有了根据在试用工具中产生的问题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的活动。这个问题来自于前面的活动,也会对后面的研究活动产生影响,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研究的价值,要能够在以后的时间里方便开展研究活动。

  二、教学目的:

  1、认识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2、通过对不同工具不同特殊用途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各种常用工具蕴含的科学原理。

  2、学习更科学、系统地制定研究计划。

  三、教学准备:

  锤子、螺丝刀、剪刀、起子等常用的工具。

  四、教学过程:

  1、出示锤子、螺丝刀,引入“工具”概念。

  2、调查、讨论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工具名称

  使用方法

  可以完成的工作

  3、试用不同的工具,发挥各自工具的特点,方便快捷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充分展开活动体验。

  4、描述不同工具在实践使用中的不同感受,激发学生探究激情。

  5、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电”中第二课《点亮小灯泡》。本科教材由“小灯泡的构造” 、“让小灯泡发光”两大部分组成,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探究有关“电”的奥秘的兴趣。

  教学理念:

  新课程新标准,现在的教学要强调发挥师生之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恰当指导,使学习有明确目标、融洽氛围、师生投入、勇于开拓实践的高质量学习。教学中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事物,促进他们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师生在互动中交流,教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教学相长,共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小灯泡图片

  教师准备:小灯泡的复合图片,小灯泡、电池的图片,几根导线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实验准备: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个小灯泡、1节1.5伏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

  板书设计:

  点亮我的小灯泡

  小灯泡 导线电池

  (实物图片)(实物图片)(实物图片)

  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谈话激趣,了解学生。同学们,老师今天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想知道吗?

  学生活动:想。

  教师活动:猜猜看,是什么?(教师手中握住小灯泡,面向大家)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活动:(学生充分发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小灯泡。

  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吗?

  学生活动:观察过。

  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过吗?

  学生活动:没有观察过。

  设计意图:好奇、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巧妙设计一些游戏,留下一些悬念,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进行学习,让他们处于轻松、乐学的氛围之中,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

  二.观察材料,认识小灯泡的构造

  (一)观察小灯泡

  教师活动:老师给每个同学一个小灯泡,你先仔细观察一下,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画下来。

  教师活动: 教师巡视,及时表扬画得又快又好的同学。

  设计意图:让每一位同学都亲自动手作画,培养动手能力,同时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教师活动:全部画完的小组内交流一下,都观察到了什么?补充完整自己的画,然后推荐一位同学代表小组来汇报。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内交流补充。

  教师活动:请第一小组来汇报。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我们发现小灯泡里面有钨丝,有一个黑点。

  教师活动:黑点下面还有什么?

  学生活动:有一点是灰色的。

  教师活动:他说了三点,自己小组内有补充吗?

  学生活动:上面也有灰色的一点。

  教师活动:画上去了吗?在哪里?

  学生活动: 学生补画上一连接点。

  教师活动:他们组一共发现了四点,其他组还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活动:我们发现还有黄色的圈。

  教师活动:这个上面的圆表示什么?

  学生活动:小灯泡上面部分是玻璃做的。

  教师活动: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其实小灯泡的每个部分都有它规定的名称。(课件)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究新知,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二)认识小灯泡的构造

  小灯泡的构造

  教师活动:看大屏幕(教师手指屏幕中的灯泡实物图介绍)

  上面玻璃做的叫——玻璃泡

  有两根竖着的金属线叫——金属架

  中间弯着的丝叫——灯丝,它是灯泡的发亮部分。

  灰色的两个小圆点叫——连接点。

  教师活动:刚才我们观察的是小灯泡的外部结构,还想继续观察它的内部吗?

  学生活动:想!

  教师活动:看大屏幕(灯泡剖面图),你看看,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金属架跟两个连接点是连着的。

  学生活动:金属架接着两个连接点。

  教师活动:金属架支撑着灯丝,又与两个连接点都连通了。

  设计意图:教师有目的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三、小组合作、积极探究、点亮灯泡

  教师活动:小灯泡观察完了,还想做什么?

  学生活动:点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好,我们自己来动脑筋点亮我的小灯泡。 ( 板书课题:点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要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最少还需要什么材料?

  (一)引出导线

  学生活动:一根线。

  学生活动:是导线。 教师出示导线实物。

  学生活动:还需要一节电池。教师出示电池实物。

  (二)观察电池

  教师活动:(课件)我们已经认识了电池,知道电池上有两个符号,正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负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

  (三)点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材料都齐了,咱们小组,先合作尝试一下,好不好?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利用合作交流活动方法敢于根据现象作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教师活动:哪几组亮了?我们请接亮小灯泡的小组上来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

  教师活动:小灯泡接亮了吗?我们为他们的成功鼓掌。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使学生有成就感。通过动手的方式,体验活动,切身感受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教师活动:怎么接的能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吗?学生画图。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利用合作交流活动方法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想法,不仅使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成果,还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连接好的简单电路图,学生按图连接实物,亮吗?

  学生活动: 学生再次接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能接亮的小组请举手。

  教师活动:都能接亮了,同学们可真聪明。

  教师活动:小灯泡亮了,说明有电流过小灯泡了。那你猜测一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

  学生活动:电从正极出来流到灯泡里,同时从负极流出流到灯泡里。

  学生活动:电从电池的正极出来,流过小灯泡里的灯丝,小灯泡就亮了。

  教师活动:说得没错,通常我们是这样认为的:电从电池的正极出发,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回路。这条路一通,小灯泡马上就亮了。(边讲边课件演示)

  教师活动:我们再看看,这条通路中,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和电池的正负极是怎样连接的?

  学生活动: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跟电池的正极相连。

  学生活动:还有一个连接点通过电线跟负极相连。

  教师活动:大家看出来了,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连到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小灯泡就能亮了。(课件让连接点亮一下)

  设计意图:学生展示连接方法,体会成功的喜悦与探究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作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激发了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师活动:出示断路、短路连接图。为什么这样接小灯泡不会亮?(看实物连接图)那么,除了这些接法,还有其它不同的接法点亮小灯泡吗?老师这里有几种连接方法,猜一猜哪些会亮?哪些不亮?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接法灯泡不会亮?(课件出示)

  学生做出判断,教师予以简评。

  教师活动:通过分析得出:像这样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两端连起来的现象叫短路;电路中电流不通,电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就叫做断路。最后归纳在连接电路经常出现的错误接法:短路和断路。

  教师活动:如果现在再让你接,你还会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相连吗?

  学生活动:不能连。

  学生活动:这样会破坏电池的。

  设计意图:短路和断路是学生在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极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正确理解短路和断路,有助于学生正确连接点亮小灯泡,也能增强安全用电常识。

  四、用多种连接方法使小灯泡发亮

  教师活动:通过对短路、断路的分析,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只要把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接,让电能流过小灯泡形成一条通路,小灯泡就能亮。那你们能不能想出更多的方法来接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老师发给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有电池和灯泡的卡片,发现一种新的接法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就把电池和小灯泡贴到白纸上,导线用记号笔画线代替,到音乐响起我们就暂停。

  教师活动:发现了几种新的接法,举起手指头告诉大家。

  教师活动:请这组上来贴,还有不一样吗?

  教师活动:咱们发现了几种?为咱们的成功鼓掌。

  教师活动:谁能说说这几幅图中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的?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乐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活动成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优化了教学程序,体现了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

  五、综合运用,课外延伸

  教师活动:1、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用电常识。

  教师活动:2、延伸

  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采用多种方法接亮了一个小灯泡,如果有两个小灯泡,你能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学生活动:能!

  教师活动:如果有三个或更多的小灯泡,你还能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课外请同学们自己去找些材料试一试,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电的兴趣。

  3.这节课我们通过使用电池和导线让小灯泡亮了起来,研究了小灯泡发光的秘密。电灯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一项发明,你知道电灯是谁发明的吗?

  课件:介绍爱迪生。

  4.节约用电教育:另外,我们要节约用电,我准备一份小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仔细阅读一下,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电器节约用电的方法,可以尝试下。

  设计意图: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节约用电意识。增强学生环保、节能意识,体现“科学与人文”教育有机揉合的现代教育理念。

科学教案 篇3

  板书设计: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地球公转 地轴倾斜

  教学后记:

  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教学目标:

  1、知道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3、能用模拟实验、模型、示意图等方法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4、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能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教学重点: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教学难点: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教学准备:地球仪,光源,极昼极夜现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会出现很多令人奇怪的现象,比如:北半球到了夏季,太阳就会挂在天空几个月而不落下,北极中心地带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之久;而到了冬季,就会连续几个月不见太阳,北极中心地带的黑夜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之久。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极昼和极夜。

  2、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昼夜交替就是一天,可是极地的白天和黑夜竟然长达半年!我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

  二、探究极昼和极夜现象:

  1、谈话: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夜可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还记得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吗?

  2、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1)思考:利用手电筒、地球仪、示意图等材料,我们怎样能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

  (3)全班交流。

  (4)小结。

  三、研讨地轴倾斜的角度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

  1、讨论:我们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是23度,如果倾斜角度加大,会出现什么现象?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2、交流。

  四、总结延伸:

  1、交流并记录:

  (1)在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有哪两种形式?

  (2)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周期多长?自转有什么特点?地球公转的方向怎样?周期多长?公转有什么特点?

  (3)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自转?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公转?

  (4)地球的运动出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2、延伸拓展:

  我们还想知道地球运动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地球自转 公转 地轴倾斜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傅科摆——地球自转

  三、认识相对运动: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地球在公转吗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的动脑筋的能力,能发现物体“站不稳”的原因。

  2)幼儿能尝试在操作中找出让物体“站得稳”的方法。

  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毛巾、卡纸等站不稳的物品,

  积木、纸盒、橡皮泥等站得稳的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以情景引入课题,引起幼儿对问题思考的兴趣。

  师:今天宝宝商店请小朋友去帮忙整理各种物品,要求我们想办法使所有的物品都能稳稳当当地“站”在货架上。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品“站”不稳的'原因。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品“站”不起来或“站”不稳,并找出原因。如:布木偶因材料太软而站不起来

  3)指导幼儿探索使物体站得稳的方法。

  (1)幼儿自由结伴,自选材料进行探索

  (2)互相介绍和演示探索结果

  (3)师生共同归纳物体“站”得稳的方法:

  ①增大接触面的方法:如筷子用橡皮筋扎一头,另一头撑成三角形。

  ②加重的方法:如把站不稳的空瓶子加水。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设计:

  这节课是由门口的一个烟头引起的,由这个烟头孩子们展开了关于吸烟的讨论,有的孩子说“吸烟不好,吸烟有毒。”另一些孩子则有不同意见:“你说香烟有毒,我家里也有人吸烟,他们也没被毒死,活得还挺好呢!爸爸跑得像飞一样快,没有毛病。”都说香烟有毒,毒性有多大?对于孩子们这是一个质疑的问题,由这个问题使他们对“香烟真的有毒吗”?产生了怀疑。是因为他们只是听说并没有切身的感受,因此我们想到能不能将实验加入其中,通过实验标本在实验前后不同的变化,让幼儿触目惊心地感受到香烟的毒性。这种体验会比单纯的图片、简单的说教更容易让幼儿了解香烟对个体以及他人的危害。活动名称:吸烟的`危害

  活动目标:

  1、从关爱亲人出发了解禁烟的社会意义。

  2、自觉树立维护健康、抵制香烟的环保意识。

  3、通过实验,能体会吸烟对自己和他人健康的危害。

  活动准备:

  实验准备(菜粉蝶、烧瓶、带玻璃管的软木塞、针筒、香烟)、布置图片栏(或者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香烟,引发幼儿讨论。

  “这是什么?”“吸烟好不好?”

  小结:有些小朋友说吸烟有毒,有些小朋友说没毒,有很多人吸烟也没有死,那么到底烟有没有毒,烟的毒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做个实验来看一看。

  二、教师进行实验,幼儿认知香烟的危害。

  1、通过实验、图片,感知吸烟对个体的毒害。

  (1) 教师实验,请幼儿说说菜粉蝶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2) 展示图片,幼儿自由结伴观看图片,并讨论。

  师:你发现吸烟后身体同健康的身体,有什么不同?

  小结:刚才我们发现吸烟对人的牙齿、气管、肺的影响最大,长时间的吸烟会引发口腔疾病、气管炎、甚至肺癌,减少人的寿命,使人慢慢地走向死亡。

  2、出示禁烟标记,讨论香烟对他人、及环境的危害。

  “这是什么标记?”“你在那里看过这个标记?”“为什么这些地方不允许吸烟?”(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吸烟对自己对别人、对环境都有很大危害,因此全世界的各个地方人们都开始禁止吸烟,有了无烟超市、无烟餐厅等。还规定每年的五月三十一日为禁烟日。

  三、讨论并得出禁烟的好办法。

  “尽管香烟的危害这么大,可是还有很多人在吸烟,我们周围就有许多人,你家里有人吸烟吗?”“他们是我们最爱的人,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们呢?跟你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好办法”。(幼儿讨论) 活动延伸:制作禁烟标记、禁烟画报;禁烟小卫士

  附:实验方法:

  将菜粉蝶放入烧瓶中,把燃着的香烟固定在软木塞上的玻璃管的一头上,软木塞塞住烧瓶、教师在玻璃管的另一头用针筒往里打气,保证香烟燃烧的状态。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水果的色、味、外表及内部形态特点,感受水果外在和内部结构的美感。

  2、了解水果的多种吃法、知道多吃水果营养好。

  3、学习用形容词表述观察结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一个水果。教师准备不同种类的水果各一个,一把水果刀。每组一个盘子、盘子里有许多切好的水果块,牙签一盒。水果宝宝外衣的图片一套,水果胸饰。

  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七个妞妞来摘果》引出主题。

  师生共同念儿歌。师:七个妞妞摘了哪些水果?这些水果穿着怎么样的外衣呢?

  二、幼儿交流自己带来的什么水果?感知水果的外形特征。

  师:小朋友你带来的是什么水果?它穿着一件怎么样的外衣呢?

  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充分感知自己带来的水果,并向同桌的小朋友介绍,

  师:你带来的水果叫什么名字,它穿着一件怎么样的外衣?

  三、探索果肉宝宝。

  1、观察水果横切面。

  切开水果:用实物展示台放大形象。让幼儿观察果肉的横切面,感知水果内部结构的`排列特点,寻找水果秘密。

  师:果实里面有什么?什么颜色?像什么?你还发现什么?

  2、品尝水果。

  每桌一个装有各种水果块和盘子以及牙签,让幼儿边品尝边推测这是什么水果。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并完整介绍水果的名称、结构特点。

  四、游戏活动

  给水果宝宝穿衣服。师出示各种水果外衣和水果宝图片,引导幼儿感知水果外衣特点,以及果肉宝宝的特征,请幼儿上来操作图片,帮水果宝宝找到外衣。

  五、游戏活动:水果蹲。

  介绍游戏玩法:请几位幼儿上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胸饰并戴在胸前站成一排,先每位幼儿介绍自己的水果名称,然后游戏开始,先请一位小朋友边说边向下蹲四次,然后其它水果接着说,并做相应的动作,若没有快速接上作为失几者下台,若说错了(台上没有的水果),也是失败者也下台,最后一个站在台上的人为胜利者。例如:扮演“平果宝宝”说: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了香蕉蹲!香蕉宝宝接着说:“香蕉蹲香蕉蹲完草莓蹲!”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组派一位学生把垃圾带到学校来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课前布置:

  1、调查走读生数量

  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

  (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课堂小结

  讨论并记录通过学习懂得的与垃圾相关的知识,也记录下学习了这节课产生的一些思考。板书设计:

  一天的垃圾教学反思:让学生将垃圾带到学校合适吗?在尊重事实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的要求下,如何帮助学生的一天的垃圾。对于以住校生为主体的学生,这确实比较困难。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读懂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事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权威。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句子意思,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杯子,金鱼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质疑激趣

  1、同学们,想听故事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有一天,一位科学家来到一所学校,许多孩子都惊喜地围住了他,向他问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位科学家都做了回答,孩子们听了可崇拜他啦。这时,科学家也向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许多小朋友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于是都抢着回答,但都不正确。这时,有个聪明的小朋友通过自己动手,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2、设问: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认读字词,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的问题呀,都在课文里呢。带着你们的问号去读读课文吧,一边读一边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学生读后,老师用课件出示勾画的生字让学生对照。)

  2、请把你已经会认的`字大声地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或夸夸他,或帮帮他。

  3、我们一块儿来和生字娃娃打打招呼吧,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先带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容易读错的多读几遍。)

  4、小组合作学习。

  由小组长带领组词,找形近字,用自己最喜欢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5、教师:同学们都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了吗?瞧,他们又回到了课文里。没关系,有它们帮忙,我们读课文就更容易了。谁愿意来试一试?

  (抽读。)

  6、小朋友们自由地轻声地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些什么。

  7、学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三、重点探究,品读体会

  1、再读课文,思考科学家提出的是什么问题。

  抽读——评议——范读——齐读

  2、细读课文,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有些什么答案?围绕“议论纷纷”指导朗读,他们的答案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联系第1自然段和课文题目思考。

  3、玛丽亚做了什么?她为什么生气?(学生找出文中相关内容,反复阅读后,老师再作提问。)“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和老师可以亲自做一做。)

  4、科学家为什么提这个问题?

  反复读科学家说的话,讨论科学家在回答玛丽亚的问题时为什么哈哈大笑。

  5、玛丽亚明白了什么?

  6、学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四、总结、拓展

  1、在生活中你看到、听到或经历过这样的事吗?讲一讲。

  2、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附:板书设计

  科学家的问题

  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

  得出结论

  (为什么)

  〖

  (动手试)

  〖

  (只有……才能)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13

(精选)科学教案09-07

科学教案【经典】09-08

【精选】科学教案09-06

科学教案(精选)08-16

科学教案(精选)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