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5篇(通用)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感受飞速发展的经济与科技给人们创造的美好生活,极力学生要不断创新。
2、学会课文生字15个,读准多音字“的”“都”,理解并积累词语。
3、会用“相当于”“差不多”写句子,初步学会打比方的句子。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自动人行道的特点和作用。
5、结合课文,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2、教学难点:“相当于”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15个,读准多音字“的”、“都”,理解并积累词语。
2、会用“相当于”、“差不多”写句子,初步学会打比方的句子。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自动人行道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你乘过电梯吗?谁来说说电梯的样子和作用?
2、今天我们又要来认识一种新型的电梯。(板书:自动人行道)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课文。
2、听后说说对自动人行道有哪些新的认识。
三、自学课文。
1、师生共同商量拟定自学要求。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自主汇报学习成果:你学懂了什么?(你想把哪个字、词教给大家?)
2、教师随机加以指导或强调:
(1)读准字音:型、增、景(后鼻音)。
(2)教学多音字。
的dì()都dōu()
de()dū()
(3)注意形近字的区别
形速旅购
型束族钩
(4)强调“港”的写法:“港”字右下部分是“横折横、竖弯钩”三笔。
(5)随机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五、研读第1、2段。
1、自动人行道是一种特殊的电梯,是一种特殊的人行道。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自由读课文,划划有关的句子。
集体交流。
2、细读重点句,理解课文。
问:读了这两段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号又从脑袋里冒出来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穿插解决下列2个重点句的理解。)
(1)“它是一条大型自动传送带,有人叫它平面电梯。”
A、重点理解“大型”、“传送带”这些词语。
B、为什么有人叫它平面电梯?
教师随机以课本为利,演示电梯的垂直运行和自动人行道的平面运行,帮助学生理解。
C、特点:平面运行(板书)
(2)“它像一条长龙穿行在高楼大厦的峡谷中,给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A、重点理解“穿行”、“峡谷”、“增添”、“亮丽”等词语。
B、读读、比比下面的句子。
自动人行道像一条长龙穿行在高楼大厦的峡谷中。
自动人行道像一条长龙卧在高楼大厦的峡谷中。
长长的自动人行道穿行在高楼大厦之间。
通过研读、比较,体会文中的句子。用“长龙”、“峡谷”这样的比喻,写出了自动人行道的“长”。用“穿行”写出了它的“活动”。教师随机可通过板画,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高楼大厦的峡谷中”。
C、指导朗读:注意句子的停顿,用朗读表现它的“长”与“亮丽”。
D、概括特点:长(板书)。
六、小结并完成作业。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相关作业。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巩固前一课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知识,通过学生探究折纸、染纸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巩固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的知识。
难点:
染纸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将教师的四周布置上美丽的染纸,创设出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发现染纸的特点。
教师展示两张染纸,一张是前一节课制作的滴染作品,颜色分布不规律且较随意;第二张是图案、颜色重复且对称的染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两张染纸的不同之处。总结:染纸作品的图形和颜色是对称的,形成重复的美感。教师质疑:图形和色彩的重复效果是怎样出现的呢?
2、探究折法。以组为单位从教室里悬挂的染纸中选一张,分析其折法。每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前演示折法。学生感受不同折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欣赏扎染、蜡染作品,教师介绍其悠久的历史,并引导学生受水与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特点。
4、看书,自学染纸的方法。提问:书上是怎样染纸的?生:将颜色倒入调色盘中,将纸浸在颜色中染纸。总结:这种方法叫做浸染。
5、学生试做。
6、解决在试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问:你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了,需要帮助?生:色彩染不透。中间部分不知道怎样染?引导学生出主意、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7、第二次制作。
8、学生展示染纸作品。
9、教师展示用染纸制作的各种工艺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10、总结。提问:你在制作后还有生么遗憾?有什么收获?课后小结巩固前一课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知识,通过学生探究折纸、染纸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究发现一些新的好的方法,如运用浸染法时,用废旧报纸吸一下水分,这样能够使色彩过渡的更柔和,也比较容易揭开。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熟悉课文内容,掌握全文结构,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重点:熟悉全文内容,掌握课文结构。
教学难点: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作者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2、导语
现在通讯事业发达了,电话、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的沟通方便多了,但是传统的书信联系在很多地方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邮递员也延续着他们的工作。不知道大家对邮递员有什么印象呢?
二、听了几个同学对邮递员的看法后,我们看看余秋雨先生所写的邮递员也就是信客的故事。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给文章的四个部分各写一个小标题。
生字词:克扣 接济 唏嘘 稀罕 噩耗 呵斥 诘问 焦灼 伎俩 颠沛 吊唁 文绉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文章结构:信客当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样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了---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2、阅读课文一遍后,文中的信客给你怎样的.饿印象呢?可以用形容词来描述一下吗?
任劳任怨 待人宽容 善良厚道 恪尽职守 有才干
3、结合课后练习第一大题的3个小问题,再次仔细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看看文中主要写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各个故事又体现信客怎样的为人呢?
任劳任怨:代读写书信 帮忙料理乡人后事、安抚死者家属
待人宽容:遭别人怀疑、遭同乡诬称为小偷仍不计较
恪尽职守:前后当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 当教师、校长同样受到赞誉
4、在信客的这么多的故事中,哪个最让你感动呢?并说说原因。
5、解答课后的练习。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2.能力目标:通过读、背积累知识,了解生活经验。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2.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正音)
2、教师范读词语。你们发现什么了?(这些词语都是生活用品)
3、集体齐读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学生读字词,教师正音。
2、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反犬旁的'字都和动物有关,鸟字旁的字和鸟类有关,虫字旁的字都和虫子有关)。
3、学生分小组读字词。
三、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且了解半包围结构的笔顺规则。通过读、背积累知识。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字词句运用。
1、学生读代表心情或情绪的词语。
2、学生表演不同词语。
3、集体读词语。
4、读词语,用词语说句子。(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导)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学生试说句子含义。(教师提示、补充)
3、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三只白鹅》。
四、课堂。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5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一个“,”可以通用全篇,或通篇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教师出示这则故事。
【利用故事,引入本课教学】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在什么场合下书法家忘写了“间”字?
疏忽了这个“间”字,会有什么后果?
又是怎样解的围呢?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标点符号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也可随机点点诗词的不同之处】
4 资料补充。
.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后的感受,进一步说明了标点符号的作用。)
5 进行操作练习,亲自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训练学生的思维,进一步使学生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6.小结。
标点符号,在语文的学习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教学建议:
1 、在教学交流平台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交流要结合具体课文加以体会,并鼓励学生在今后习作中尝试运用
2 、在完成日积月累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通读顺,教师相机指导。对于这首诗的意思,学生只要粗知大意即可,不要求串讲,最后再让学生熟读成诵。
3 、趣味阅读的`教学要突出阅读内容的趣味性, 教师可让学生讲一讲读了这个故事知道了什么,也就是把握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故事的趣味性,品读故事中的诗和“词”,最后可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并让学生将原诗诵下来。
资料补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省),一说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思想家。他是与白居易齐名的诗人,称刘、白。他们都注意向民歌学习。他一生所到之处很多,曾深入民间,学习民歌,并且创造了不少新词,在文人词发展上起了一个重要作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经典)语文教案09-24
语文教案【经典】09-26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乐园教案06-08
语文教案(经典)08-10
语文教案(精选)07-30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经典]语文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