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3篇(通用)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都会保护自己,而且它们保护自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积极参加活动,有进一步探索动物保护自己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事先通过看书.看录象.问成人,对动物过冬的方式有所了解。
(2)录象:“动物的自我保护”;几种动物自我保护方法的简单图示。
(3)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对动物保护自己产生兴趣。从故事“老虎来了”中的动物是如何对付老虎的例子,引发幼儿思考各种动物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2)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几种常用方法,扩展幼儿已有的知识。
A.幼儿观看录象,初步了解录象中小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B.再次看录象,进行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的归类,出示方法代表图片和相应的动物的图片。
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3)游戏:会保护自己的小动物。巩固整理幼儿的知识经验。幼儿选择各种动物头饰扮作小动物,当教师出示保护方法的图示后,幼儿看是否所选的动物相同,然后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延伸:在活动中,可以继续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其他方法,以及人们是如何把动物的自卫方法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的。
课件:反映青蛙.乌龟.刺猥.黄鼠狼.兔子.毛毛虫六种动物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录象。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的气氛很活跃,幼儿们的回答也很积极,本次活动在课前我收集各种有关动物保护自己的资料制作成课件。在活动开始开始部分运用动画模式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通过故事引出课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课件内容的制作形象、生动、直观的展示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有利于孩子的讨论、交流和学习。使幼儿了解到各种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使幼儿进一步加深了对动物自我保护方法的理解。但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如能在幼儿操作动物图片进行归类时,在材料准备上更充分些,我想这样效果会更好。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一
目的: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准备:
1.知道植物生长的三要素:水、空气、阳光。
2.每位幼儿到种植园取一小盒泥土。
3.实验用的酒精灯、杯子,连根的干枯的青菜、花、树标本。
4.四盒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
5.可以种植的小菜秧、树苗、花苗若干。
6.录像机及录像带、电视机。
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
1.出示连根的干枯的青菜,请幼儿观察:青菜怎么样了?(干枯了。)为什么会干枯?(因为菜根离开泥土了。)
2.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干枯的花、树,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它们为什么会干枯?(因为它们都离开了泥土。)
3.小结:一般来说,植物在泥土里才能生长,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请幼儿捏一捏从种植园取来的泥土是干的还是湿的。(湿漉漉的。)这说明泥土中有什么?(水分。)
2.请幼儿把一块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观察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气泡上升。)这说明泥土中有什么?(空气。)
3.把泥土撒在石棉上,然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引导幼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会冒烟。)为什么?(泥土中有树叶、草等各种腐烂物,能燃烧。)
4.小结:植物能在土壤中生长,是因为土壤中有水、空气和肥料。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
1.从种植园取来的土是什么颜色的?(黑色。)
2.除了黑色的土,你还看见过什么颜色的土?(逐一出示红土、黄土、白土标本给幼儿观察。)
四、土有什么用
1.录像画面一:广阔的田野。
引导幼儿讨论:田野里有了土能生长什么?(水稻、小麦、油菜、棉花、各种蔬菜等。)
2.录像画面二:高山、丘陵。
引导幼儿讨论:山上有了土能生长什么?(树、竹、花、草、蘑菇等。)
3.录像画面三:砖瓦厂。
引导幼儿讨论:造房子需要什么材料?砖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4.录像画面四:各种陶瓷器皿。
引导幼儿讨论:陶器、瓷器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5.小结: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东西,是植物的家园,我们应珍惜每一寸土地。
五、与“土”交朋友
按幼儿意愿将幼儿分成三组,其中一组幼儿把小菜秧种到种植园里,一组幼儿把小树苗种到幼儿园的空地里,一组幼儿把花苗种在小花盆里。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自己种植的'小菜秧、小树苗、花苗的生长情况。
活动二
目的:
1.引导幼儿感知并区分粘土、沙土、壤土,初步懂得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准备:
“种子宝宝”图一幅,沙土、粘土、壤土各一大盆,每人三个易拉罐(底部穿孔),每桌一小盆水,豆种若干。
过程:
一、产生兴趣
1.出示图片。“种子宝宝”想找个合适的地方安家,成长为健壮的苗苗。它们找呀找,发现了三种不同的土壤。
2.出示三盆泥土。这样“种子宝宝”不知道到哪种土壤安家最好,请小朋友来帮助它。
二、感知并区分粘土、沙土、壤土
1.请幼儿分别用小罐装三罐土,引导幼儿看一看、捏一捏,比较这三种土的不同。
2.小结:粘手的土叫粘土,沙粒很多的土叫沙土,既不粘手沙粒也不多的土叫壤土。
3.请幼儿分别向三罐土浇少量水,说说看到了什么现象。(水积在粘土上长时间渗不下去,壤土中的水慢慢被吸收,只有少部分水从罐底流出,沙土中的水大部分较快地从罐底流出。)
4.小结:粘土能保留水但不通气,沙土不能保留水但通气性较好,壤土能渗水且比较通气。
三、帮助“种子宝宝”安家
1.“种子宝宝”应挑选哪种土壤安家才合适?为什么?
2.小结:“种子宝宝”在粘土中不易呼吸到空气,在沙土中不易喝到水。只有在壤土中安家才最合适,因为壤土又透气又渗水。
3.请幼儿把豆种撒在壤土罐中。
活动延伸:
分别在沙土、粘土、壤土中撒入种子,引导幼儿每天观察“种子宝宝”的生长情况。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有关鱼类的知识。
2、泥鳅、脸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相关的录象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泥鳅是怎么样的?
2、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
3、再次玩一玩、抓一抓,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5、看相关的录象,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二、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1、平时看过大人是怎么抓泥鳅的?
2、出示材料,交代要求:每一样都去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
3、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
4、讨论: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抓泥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
5、师生小结
三、延伸活动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科学教案(精选)08-16
科学教案【精选】07-26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经典]科学教案08-02
科学教案04-06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