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及反思

时间:2023-11-23 16:39:3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及反思[精华]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及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及反思[精华]

大班教案及反思1

  活动目标

  1、观察动画形象与生活原型的不同,发现动画中眼睛、嘴巴等细节变化,感受美术形象的夸张美。

  2、尝试用迁移经验、变形夸张的方法设计动画形象,体验设计的乐趣。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天天爱消除视频;PPT。

  黏土;纸杯。

  活动过程

  一、在游戏视频中导入活动主题。(1分钟)

  师:这是什么游戏?(播放游戏视频10秒)你玩过这个游戏吗?里面有些什么小动物?

  小结:这个天天爱消除的游戏,很多人都喜欢游戏里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们。

  二、观察发现动画形象与生活原型之间的关系,感受美术形象的夸张美。(5分钟)

  ⒈师:游戏中的动画角色就是根据生活中的小动物进行设计的,请你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是怎么变成动画中这个样子的。(动画展示熊猫变的过程)

  指导要点:这个熊猫和生活中的熊猫比较有什么不同?和什么相同的地方?熊猫的颜色、眼睛有变化吗?

  提问:

  为什么设计师设计的小动物都去掉了身体,只留下了一个圆形的头部?

  小结:小动物经过了设计师大胆的想象和变化,有的地方进行了简化有的`地方变完全不同,这样的方法就叫夸张。

  三、感知发现动画形象的细节特征,在猜想中进一步感受美术形象的变形和夸张。(3分钟)

  师:这个游戏名字叫“天天爱消除”,小动物们在消除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用放大镜技术,幼儿互动点击熊猫图后观察变化)

  师:还会不会发生别的变化呢?

  (用拉幕技术打开熊猫的眼睛嘴巴细节变化图)

  四、尝试运用迁移、变形、夸张的方法设计小动物的动画形象。(15分钟)

  ⒈出示游戏中的七个小动物形象

  师:小朋友们,这是游戏中的其他的小动物,请你来做设计师,你觉得它们也能发生些什么变化呢?(幼儿自由讲述)

  ⒉幼儿进行设计创作,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的想法。(背景音乐)

  师:小朋友们,请看这里有些什么材料?(黏土、无纺布、炫彩棒、纸盘等材料),你可以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到盘子上去。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做设计师吧!

  五、实物投影展示幼儿作品,交流分享。(3分钟)

  师:你设计的是什么小动物?你是怎么考虑的?

  师:今天第一次画动画游戏小动物吗?你这个小小设计师感觉怎么样?

  六、欣赏升级版的“天天爱消除”动画形象。(延伸)

  师:美丽的作品能够装饰我们的生活,动画设计师还有升级版的设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活动反思

  活动以发展创新精神、时间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作。幼儿的自由创作和教师的评价,充分地体现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和谐师生关系。活动中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还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大班教案及反思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围绕重点讲述出大象搭桥救小兔的过程,丰富词汇“尖尖的”、“锋利的”、“高高兴兴”、“慌慌张张”等。

  2、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从“大象喊小兔”到“大象搭救小兔”这几个重点环节中进行倾听。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大象救兔子”。 2、兔子“慌张”、“高兴”及老虎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理解图片并讲述。

  (1)出示表现兔子“慌张”、“高兴”及老虎图片,排列如下:

  图一 小兔慌张的样子。图二 老虎扑过来的样子。图三 小兔高兴的样子。

  ① 出示图一,提问:这只兔子怎么了?

  ② 出示图三,提问:这只兔子又怎么了?为什么兔子先是慌慌张张的,后来又是高高兴兴的,猜猜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③ 翻开图二,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小兔子到底遇到了谁? 它是什么样子的?嘴巴怎样,牙齿怎样,爪子怎样?

  2、分别出示挂图

  (1) 引导幼儿围绕“谁救兔子,怎样救?”进行感知理解。

  提问:一天傍晚,小兔到哪里去玩?玩得怎样?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一只什么样的老虎?谁会救它们?

  (2) 幼儿自由结伴讲述大象如何救兔子。

  (3)大象看见老虎在追兔子,会对小兔子说些什么呢?

  (4) 大象是怎样救小兔子的?

  3、请个别幼儿讲述挂图中的'内容 。

  4、请幼儿与教师一同讲述挂图中的内容。

  5、请幼儿给故事起个名字。

  活动反思体会:

  一.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是前提。根据活动材料的特点,要允许幼儿有不同创编故事的思路,调动和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如,在合理排图上,热情采纳幼儿的不同思路;在内容创编上,鼓励幼儿的大胆想象;在故事讲述上,努力捕捉和肯定幼儿语言的闪光点。

  二.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是关键。要实现排图讲述的教学目标,教师积极而有分寸的引导极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看懂每一幅图的内容。其次,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幼儿理解图和图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图片排序这一难点作好准备。然后,教师要帮助幼儿凝炼故事主题,确定故事发展线索,编排故事情节。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根本。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贯串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在排图讲述活动中,我们以排图为主要目标,紧紧围绕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设计活动环节和展开活动内容,启迪和鼓励幼儿寻求故事的不同发展线索与情节。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既引导幼儿有条理地讲述故事,又启发幼儿用新鲜的词语生动地表现情节。

大班教案及反思3

  设计意图:

  一次,班里一个爱好摄影的孩子从家里带来了照相机的三脚架,这引发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有孩子问:“这照相机的三脚架稳吗?照相机会倒下来吗?为什么不能做成两脚架呢?”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站起来”的物体。于是,我想到可以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让幼儿设法使物体“站起来”,以此激发孩子们对生活中各种“站起来”的物体的关注与思考,并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这个活动有三个大环节:第一环节,以轻松的“站起来”游戏导人,丰富幼儿的体验。第二环节,尝试使物体“站起来”,其中又分两个小环节:(1)操作与交流方法;(2)按归纳出的三种方法将作品分类放置。第三环节,寻找生活中“站起来"的物体,将幼儿探索出的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与生活中各种“站起来”的物体相联系,感受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环节的安排上我们力求互有承启,小步递进,以有效达成目标。

  目标:

  1。尝试让物体“站起来”,感受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准备:

  1。媒体准备:游戏音乐mp3。

  2。经验准备:幼儿喜欢玩“站起来”的游戏。

  3。材料准备:剪刀、扭扭棒、木质积木、塑料积木、雪花片、塑料圆环、泡沫板、游戏棒、拱形纸片、手工纸、卷筒纸芯、木夹、书、三个呼啦圈、八幅图片(东方明珠塔、花瓶、帐篷、屋顶、相机三脚架、路牌、支撑大树的三脚木桩、相架)。

  过程:

  一、游戏:站起来

  师:孩子们,让我们跟着轻松的音乐玩喜欢的游戏“站起来”吧。

  (随着音乐每小段的自然休止,教师报出数字指令,让幼儿做“站起来”的动作。如教师报数字“3”,孩子们就立即两腿站立并加一只手伏地,或者两手撑地加一条腿站立,另一条腿腾空抬起。)

  师(小结):大家用了各种动作使自己站起来、站得稳,真棒!

  (析:在轻松的音乐中,幼儿听着教师的数字指令,参与“站起来”的游戏,为下一环节探索使各种材料“站起来”的方法做好经验方面的铺垫。)

  二、尝试使物体“站起来”

  (一)操作与交流

  1。简单认识材料。

  师:看到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桌子上那么多材料也想玩“站起来”的游戏。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吧。

  指导要点:(1)请幼儿走到操作桌前看一看各种材料,并与同伴自由说说材料的名称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2)提醒幼儿在接下来的操作中小心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锐物品。

  2。探索让各种材料“站起来”的方法。

  师:想一想、试一试怎样帮助这些材料“站起来”。

  指导要点:(1)鼓励幼儿在帮助一种材料“站起来”后,再去尝试帮助其他更多材料“站起来”,使幼儿在有限的操作时间里操作更多种类的材料。(2)在幼儿能用一种方法帮助某种材料“站起来”后,鼓励幼儿探索更多方法帮助此材料“站起来”,拓展幼儿思路。

  3。交流与小结。

  师:你让什么“站起来”了?你是怎么让它“站起来”的?

  指导要点:根据幼儿叙述的方法,将基本方法概括为三类(有的物体可独立站起来;有的物体可找与它一样的物体帮忙站起来;有的物体可找与它不一样的物体帮忙站起来)。例如:

  幼:我把书打开,书本就能独自站在桌面上了。

  师:原来有的物体是可以自己独自站立的。

  幼:我把两片雪花片插在一起,雪花片就站了起来。

  师:一片雪花片找到了和它相同的朋友帮忙,互相一插就站起来了,真棒。你还尝试过什么方法也能使雪花片站起来吗?

  幼:我用剪刀把卷简纸芯剪出两道口子,将雪花片插在纸芯的口子上,雪花片也站起来了。

  师:你帮雪花片找了和它不一样的纸芯朋友帮忙,还使用了工具剪刀,使纸芯有了小小的改变,这样也能帮助雪花片站起来。

  幼:我用扭扭棒把三根游戏棒绑在一起,像照相机架子一样,游戏棒就站了起来。

  师:你帮游戏棒找来了和它不一样的朋友——扭扭棒来帮忙,结果三根游戏棒一起站了起来。

  师(小结):有的物体是可以自己站起来的;有的物体找来了和自己一样的朋友帮忙,站了起来;还有的物体找来了和自己不一样的朋友帮忙,站了起来。

  (析:幼儿在游戏中尝试了用各种肢体动作使自己“站起来”,在这里教师引导他们将方法迁移到帮助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站起来”中,并拓展幼儿思维,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法。)

  (二)送物体回家

  师:请你们用小科学家亮亮的眼睛找找看,哪些物体是自己“站起来”的,请把它们送到第一个家。哪些物体是请和自己一样的朋友帮忙“站起来”的,请把它们送到第二个家。哪些物体是请和自己不一样的朋友帮忙“站起来”的,请把它们送到第三个家。

  师(小结):我们成功地将这些物体送回了家。小科学家们的眼睛真亮!

  (析:鼓励幼儿按之前总结出的使物体“站起来”的三种方法,将众多作品分别送回三个“家”,了解幼儿是否已理解这种分类方法。)

  三、发现生活中“站起来”的物体

  师:生活中也有很多站起来的物体。看看你的作品和哪张照片像。

  幼:我的作品是用扭扭棒把三根游戏棒绑在一起,让游戏棒“站起来”了,它和图片上东方明珠塔的底部、照相机的三脚架、还有撑帐篷的架子都很像。

  幼:我的作品是用长方形积木撑住一本书,和图片上的相架很像。

  师(小结):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和我们想出来的办法差不多,说明我们很会动脑筋。那就让我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到生活中再去找一找、看一看更多用各种方法“站起来”的物体吧。

  (析:本环节引导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与图片上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从而发现“站起来”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使源于生活的教学最终又服务于生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上过的一堂公开课,活动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活动设计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一环扣一环的完成了整个教学活动。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操作性。课堂氛围很活跃,孩子们一直都非常快乐。

  第一次探索中,我刻意介绍了辅助工具,但我感觉介绍得有点多,反而让孩子感觉有点茫然。我觉得应该简单介绍(或带过)辅助工具的介绍。可能这个一环节收到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第二次探索中,我只是适当引导了幼儿怎样帮纸宝宝站起来,有很多孩子都做到了。不过我们如果在这时能制作有立体感的动画。效果一定会更好,更能激发幼儿想帮助纸宝宝的愿望。

  第三次探索中,我以魔术方式出示了楼房,孩子们都很激动,也很新奇。通过观察和孩子们自己的拆卸,孩子们知道了这些普通的纸都可以做成漂亮的模型,很好的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孩子们做出来的模型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做出了很多我没有想到的,我想如果我做的模型能再丰富一些,孩子们一定可以做出更多更好的模型。

大班教案及反思4

  活动目标

  1、认识绿色食品标志,知道绿色食品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

  2、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只有有了干净的水源、纯净的空气,有了树木、草地的保护才会生产更多的绿色健康食品。

  3、激发幼儿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课件。

  2、绿色食品的标志一个,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的字卡三张。

  3、幼儿收集的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标志,直接引题。

  1、请幼儿仔细观察标志上的图案,猜想像什么?

  (本环节主要是让幼儿认识绿色食品标志,直接引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标志上的图案,从而了解标志的真正含义。)

  2、教师向幼儿讲解标志上图案表示什么以及它

  所蕴涵的意义:绿色食品的标志由上方的太阳

  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培蕾组成,寓意为植被在阳光的照耀

  下长的枝繁叶茂,从而形成一片绿色的环境。整个标志为

  正圆形,寓意为保护。

  3、幼儿操作:绿色食品、非绿色食品分类。

  找一找,把绿色食品的放在有绿色食品字卡的一边,

  把非绿色食品放在有非绿色食品字卡的一边。

  4、为什么这些食品不是绿色食品?可能是什么原因?

  以同样品牌的牛奶作对比。

  小结:同样的牛奶一个有绿色食品标志说明它是纯天然

  的食品,而另一个则是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往牛奶里添加

  了香料、防腐剂、色素等有害的东西,所以不能称绿色食品。

  (本环节在认识标志的'基础上进行亲身体验,尝试把所带的食品按照标志分成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两大类,进一步加深对标志的认识,并通过验证比较给幼儿一个明确的答案。)

  二、了解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

  1、观看课件讲述:怎样才能生产出绿色食品?

  看一看这些地方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加工成为绿色食品?

  (1)奶牛在黑烟冲天的工厂旁的草地上吃草,

  提问: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绿色食品?

  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2)农田里用脏水浇灌,旁边也有黑烟。

  提问:这农田里生产的东西能加工成绿色食品吗?为什么?

  (3)山清水秀风景地。提问: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

  成绿色食品?为什么?

  2、师生共同总结:只有有了干净的水源、纯净的空气

  有了树木、草地的保护才会生产出更多的绿色食品,

  我们就可以吃到更多的绿色食品,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本环节让幼儿了解怎样才能生产出绿色食品?是活动的难点,通过直观的教具,运用明显的对比,启发幼儿想象、了解生产绿色食品的条件。)

  三、创造绿色环境从我做起。

  1、讨论: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环境被污染的现象,

  我们应该怎样做呢?(重点突出废旧电池和塑料制品的危害)

  2、争做绿色小卫士。

  幼儿相互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说。

  (本环节的重要提问:“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会有更多绿色的环境?”引起幼儿的共鸣。在幼儿相互交流中产生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

  通过活动使幼儿真正了解绿色食品来之不易,并且学会了看绿色食品的标志,从而幼儿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反思:

  由于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弱,要求幼儿自觉抵制垃圾食品,还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耐心的对幼儿正确引导,达到教育幼儿拒食垃圾食品的目的 。

大班教案及反思5

  目标:

  1、看图欣赏故事,感知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每一个人对快乐的认识,知道讲述他们的快乐是什么。

  2、通过讨论活动,感知不同的快乐,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能连贯地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准备: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过程:

  一、谈话导入你知道快乐是什么吗?

  二、自主阅读故事《快乐是什么》

  驴子奇奇总是耷拉着耳朵。莎莎问奇奇:“你为什么总是这么伤心呢?你没有快乐的'事情吗?”“快乐是什么?”奇奇头也不抬地问,“等你们找到快乐的时候,再告诉我吧!”于是,莎莎就出去帮着找快乐,她跟谁找快乐的?

  幼儿自主阅读故事画面。

  三、带领幼儿阅读故事带领幼儿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内容

1、故事里面有谁?莎莎帮奇奇找什么?

  2、莎莎第一个找到谁?她是怎样问的?鞋匠又是怎样回答的?第二个找到谁?又是怎样对话的?

  3、教师看图讲述故事,在讲到问句以及答句时,放慢讲述的速度,鼓励幼儿加入讲述。

  4、师生完整看图讲述。

  四、引导幼儿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后来,奇奇找到快乐吗?奇奇的快乐是什么呢?

  1、鞋匠的快乐是什么?果园里的阿姨的快乐是什么?老师和医生的快乐是什么?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快乐是发自自己内心的感受。小朋友,你的快乐是什么呢?

  3、鼓励大家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快乐感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三大环节,第一环节是老师跟小朋友进行律动,让幼儿以愉快地心情走进课堂;这个环节幼儿很感兴趣,家长也觉得很新鲜。第二个环节我以谈话引入故事,在这里我除了跟孩子们互动之外,我还安排了提问家长这个环节,让家长也投入到课堂中去,有家长的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在听讲故事中很安静。最后一个环节以游戏的形式来展示本学期学过的词语,孩子们表现很棒,家长也对教师本学期教的词语有所了解,整节课很顺利。不足的是,在课堂上有个别孩子见到爸爸、妈妈来听课很兴奋,偶尔会控制不住自己,在游戏环节中出现短暂的混乱,所以教师出现多次提醒。

大班教案及反思6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语言发展较好,平时较喜欢讲故事和看图书,本活动根据大班幼儿特点,设计时改变了以往同定讲述的传统模式,而是加深难度让幼儿自由排图讲述――独立思考――编讲故事,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思维力和口语表达力,培养了幼儿的想像能力和创新意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仔细准确地观察,了解罔片内容,能够按自己的意愿排图讲述故事。

  2.培养幼儿用较完整的语句有表情地讲述。

  3.通过自由排图讲述,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挂图一套(4张)

  2.幼儿用小挂图一套(4张)

  3.公鸡手偶1个

  活动过程:

  1.感知理解讲述内容。

  (1)手偶表演引入课题。(教师在黑板后,模仿手偶小公鸡讲话)

  “小朋友,你们好,大家都认识我吗?(认识)我是谁呀?(小公鸡)今天我来咱们大二班做客,大家欢迎我吗?(欢迎)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呢!想知道是什么吗?(想)那就请谢老师拿给大家看吧!(教师拿图片给幼儿看)就是这本画册《小狐狸》,非常好看,你们想看看吗?(想)我现在就翻给大家看,(教师翻书,假装将画册掉在地上)哎呀!画册掉在地上了,顺序也乱了,内容也弄得一团糟了,怎么办呀?(请幼儿自由讨论后得出结论:自己排图讲述)

  (2)出示打乱的图片,与幼儿一起仔细观察,了解画面内容,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小鸡怎么了?狐狸干什么呢?

  2.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1)(幼儿每人一套小图片)将幼儿分成六组,进行自由结伴讲述。在幼儿讲述时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深入到幼儿之间,可用插话的方法引导幼儿运用学过的词语、较完整的语句,有表情地说出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

  (2)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进行完整讲述,鼓励幼儿仔细倾听,找出与自己讲述不一样的地方。

  3.引入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完整讲述自己的'排图故事,引导幼儿讨论、评价刚才讲故事的小朋友还有老师,他们哪里讲得一样?哪里不一样?从而帮助幼儿归纳出这样的认识:故事的转折点在于狐狸的好坏。启发幼儿将注意力关注到发生冲突的角色身上。

  4.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1)教师通过情境表演,帮助幼儿迁移新的讲述经验。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引导幼儿通过自身体验,感知狐狸角色的变化所引起的故事结果的变化,注意启发幼儿运用刚获得的讲述经验。

  (2)延伸活动: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故事内容,给小图片涂色、排网,制作画册《新编小狐狸》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大班教案及反思7

  活动目标:

  1、幼儿理解好朋友的含义,初步学习好朋友的交往技能。

  2、幼儿在表征作品的基础上能用语言较连贯的描述好朋友的外貌特征及特点爱好等,加深对好朋友的了解。

  3、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好朋友之间互助友爱的情感,体验好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与幸福。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好朋友画像若干、生活照片3张、实物投影仪一台。

  活动过程:

  (一)以猜朋友的游戏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有好朋友吗?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尖利的东西,会伤害我们的身体。我们来玩一个猜朋友的.游戏,好吗?

  2、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出谜面(介绍自己好朋友的外貌特征或爱好及特长),让其他小朋友来猜一猜是谁,好吗?

  (二)引导幼儿交流,初步激发幼儿对好朋友的喜爱之情。

  1、教师出示自己好朋友的画像,向幼儿介绍好朋友的外貌特征或爱好及特长,让幼儿们猜一猜。并及时表扬鼓励。

  2、幼儿出示好朋友的画像,与同伴进行交流。

  3、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好朋友的外貌特征及爱好,进一步加深对好朋友的了解。

  (三)引导幼儿在感受、讲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好朋友的含义,进一步激发幼儿与好朋友之间友爱、互助、谦让的情感。

  1、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和他(她)成为朋友的?

  2、以交流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好朋友的含义。

  (1)如果好朋友伤心难过了,你会怎么做?

  出示关心好朋友的生活照片,加深理解。

  (2)请幼儿说说好朋友遇到困难,你会怎样做?

  出示帮助好朋友的生活照,进一步加深对好朋友含义的理解。

  (3)出示好朋友一起合作的生活照片,引导幼儿观察。

  你和好朋友一起做过哪些事情?有没有帮助过小朋友?

  如果两个人都想玩一个玩具,(或都想扮演一个游戏角色),怎么办?

  好朋友生气了,你可以怎么使好朋友高兴起来呢?

  3、两个人怎样做才能成为好朋友?

  师小结:喜欢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谦让的人会成为好朋友。

  (四)幼儿与好朋友一同演唱歌曲与好朋友一同演唱歌曲《拉拉勾》,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情感。

  活动延伸:

  周末与好朋友相约去肯德基,一起参加"第二届肯德基少儿绘画大赛"的店庆活动。可以与好朋友合作绘画,也可以独立绘画,一起参赛。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认识新朋友――和新朋友游戏――成为好朋友为主要线索,层层展开,给于幼儿充分的讨论和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整个活动,动静交替,处理得非常妥当,幼儿兴趣盎然。重点突出,操作性强。特别在情感方面,幼儿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大班教案及反思8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表象经验,为了让孩子产生更清晰的图像概念,结合这一特点设计了此次活动《超级变变变》,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发展。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通过游戏等活动,从小树立艺术意识。

  活动目标:

  1、借助图像放大画面大胆联想,添加为新的图像。

  2、运用变化炫彩棒造型的方法,产生单色面的色彩效果。

  活动准备:

  《小蛇变变变》画面三张、经过折叠的铅画纸橘子、小房子、炫彩棒、餐巾纸。

  活动流程:

  一、互动游戏

  价值取向: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出示范例,引起幼儿兴趣,并尝试借助已有的图像放大画面大胆联想,添加为新的图像。

  小蛇来玩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

  游戏一:小蛇变大象

  谈论:小蛇的头变成了大象的什么?小蛇的尾巴变成了大象的`什么?

  什么是新变出来的?

  游戏二:小蛇变小船

  小蛇的头和尾巴变成了大象的什么?

  哪些地方是新变出来的?

  二、共同探索:小蛇变娃娃

  价值取向:教师以游戏的形式,示范作画,帮助幼儿理解

  又来了一条小蛇会变小船和大象吗?(出示画面三)我们来变个娃娃

  教师和幼儿一同变小娃娃

  三、幼儿想象,大胆表现

  价值取向:运用变化炫彩棒造型的方法,产生单色面的色彩效果

  橘子房子也想变,幼儿想想可以变什么?分成橘子房子两组,每组孩子同一主题。

  选择单色画出想象物的主要特征,并添加细节。

  四、拓展游戏、体验成功

  价值取向:教师以游戏的形式讲评,使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

  橘子组房子租轮番邀请变一变,看看哪组变的东西多。

  活动反思:

  《超级变变变》是一个借助已有的图像放大画面大胆联想为内容,以绘画为手段,以游戏为形式,培养幼儿勇于独创、富有审美情 大班美术活动。活动中要求幼儿将原先提供的桔子、房子的简单图像通过折纸打开的方式“打碎”,添加组合构成新的图像,这不仅仅是新图像的呈现,而且隐含其中的是孩子们生活经验再现的一种情景。与以往借形想象绘画方式不同的是:此活动“有中生变”,而不是“无中生有”。根据打开的两个图像之间形成联系,借助画面建立合理的联想,构成新的图像,旨在让每个孩子敢想敢画,帮助每个孩子插上想 翅膀,充分体验想 乐趣。该活动对每个幼儿都是一次新的尝试,不但要求幼儿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还要敢于大胆想象创造,是一次较大的挑战。由于采取了游戏的方式进行, 动幼儿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游戏中把握方法要使“超级变变变”获得成功,有三个关键:一是能将原有的图像一分为二后,重新定义为某一物体的部分图像,二是能逐步添加后使该物体的图像变得清晰,三是能围绕该图像进一步想象,使画面丰富在画面上为使幼儿了 造的步骤方法。如果按照惯例运用演示或交代规则的方法,必然因十分繁琐而使幼儿望而生畏。为此,开展了一下三次游戏:第一次游戏:小蛇变大象拿出折叠纸上的小蛇,模仿魔术师的语气让幼儿观察:“这是一条小蛇,看一看上面、下面、后面都没有东西,只有一条小蛇”,然后有意吹上,一 再打开纸:“呼……变大象!”使幼儿了解一切变在折叠纸打开后的再定义中。 第二次游戏:延续以上方式,让小蛇变小船(在观察讨论中初步掌握变的关键)请幼儿思考“小蛇还会变大象吗”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打开谜底是小蛇变划船,进一步引导观察讨论:小蛇的头尾变成了什么,哪些是新变出来的。第三次游戏:再次延续以上方式,和幼儿一起将小蛇变成小朋友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演示,验证了以上方法,为选取其他图像开展想象创造条件。由于我把方法融入三次不断变变变的游戏情境中,又分解了难点,使幼儿觉得十分有跃跃欲试。

  在游戏中敢想敢画这个活动不但需要幼儿大胆想象,而且要将自己的想象变为清晰的图像,这是幼儿与他们日积月累的认真观察、有意记忆积累的表象分不开,否则就会出现想得出画不出的状况。为了消除幼儿的顾虑,在创作前我将幼儿分成桔子队和房子队进行团体擂台赛。并用“谁已经想好了,桔子变什么?房子变什么?到我耳朵旁悄悄告诉我。”无论幼儿在我耳边说什么,我都用“很好!不错!真想不到!”等加以赞扬,这一小小的举措,给了幼儿很大的激励,虽然他们此时不一定有独特的奇思妙想,但游戏式的启发又为大胆表现埋下伏笔。在以后的想象创造中,我还根据幼儿的现场反映,或提出问题或提出建议,扩大幼儿思考想 空间,增强了想象的丰富性,提高画面的生动程度。 在游戏中体验成功乐趣活动的结尾的一场擂台赛进入了游戏的**,由于谁都不知道对方变出的是什么,这一悬念牵动着每一个幼儿,随着两对幼儿轮番邀请,谜底一个个揭晓,创造的成功体验也随之加深。 活动以发展创新精神、时间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作。幼儿的自由创作和教师的评价,充分地体现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和谐师生关系。活动中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还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大班教案及反思9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最高的山、最长的城墙、最大的广场。

  2、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3、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ppt、童易软件《月亮船》、上海建筑图片、仙女棒一个、上海宣传片视频、歌曲《大中国》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引起幼儿兴趣师:(出示蒲公英在流泪的图片)这是谁?它怎么了?

  蒲公英为什么会哭呢?(引导幼儿自主猜测。)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故事《月亮船》,就知道蒲公英为什么哭了。

  二、分段欣赏故事——知道故事情节

  1、第一段:(知道蒲公英哭的原因)提问:

  (1)蒲公英为什么哭了?(蒲公英迷路了。)

  (2)迷路的蒲公英碰到了谁?(好心的蟋蟀和善良的螳螂)蒲公英什么反应?

  (3)蒲公英迷路了要回家,我们怎样帮助它呢?(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原来蒲公英迷路了,很伤心很难过。

  2、第二段:(知道蒲公英的家是中国)师:我们继续听下去,就知道谁帮助了蒲公英,是怎样帮助的?

  提问:

  (1)是谁帮助了蒲公英?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2)月亮船在云海里飘呀飘呀,蒲公英看见了什么?仙女告诉它那叫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万里长城)

  小结:原来蒲公英的家是中国,中国有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万里长城;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

  三、整体欣赏故事——学说世界之

  1、师:我们一起来完整欣赏一下故事《月亮船》吧!你觉得故事中什么地方很好听的!(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好听的话)师:黄老师觉得这些话是很好听的:月亮船在云海里飘呀飘呀!蒲公英看见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仙女就告诉他,那叫太平洋。蒲公英看见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仙女告诉他,那叫喜马拉雅山。

  2、教师引导幼儿找好朋友,一个做蒲公英,一个做仙女,进行学说!

  小结:从故事里我们知道,中国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很多世界之最,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四、自主分享讨论——我爱家乡上海

  1、谈谈我的家乡上海师:蒲公英的家乡在中国,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请小朋友互相说说我们的家乡上海都有什么?

  2、幼儿欣赏宣传片:我爱家乡上海师:我还带了一段关于上海的城市宣传片,说说你欣赏后的感受。

  小结:原来我们的家乡上海也有很多有名的地方和世界之最。

  五、结束——欣赏歌曲《大中国》

  师:小朋友,我们是中国的小主人,不仅要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还要从小学好本领,长大了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让我想起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大中国》,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教学反思:

  在整个说课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准备我觉得自己还是挺认真的,我没有按照一般的要求的去设计这节课,我以为这会是好的,没想到这却成了偏题,说实话有一点儿伤心,不过这是第一次嘛,而且我觉得应该是我在设计的课中并不能体现我的想法,所以老师们就更不能理解了,只是会觉得我设计的课偏题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经验教训:在还没有把课说好的情况下就不要去一昧的讲究新颖,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不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本意可能还会很乱。

大班教案及反思10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要激发情趣,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蔬菜就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在此之前幼儿园组织幼儿去参观菜园,幼儿已经对蔬菜有一些了解,而且在上周刚刚开展了送蔬菜到菜场的表演活动,对于自己已经熟悉的内容,幼儿能更加有信心的来参与其中,对幼儿的表现、创作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

  活动目标:

  1、运用音乐语言再现对蔬菜探究的体验,体会参加"蔬菜"音乐会的快乐。

  2、学习手耳协调地合作演奏,激发探索的欲望。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蔬菜的实物、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模仿动作,再现送菜到菜场的情景1、回忆参观菜场的经历。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咱们上周的送菜到菜场的表演活动大家都还记得吗?。,(记得)那我们今天再来表演一次好不好?(好)老师要看下哪位小朋友能够记清楚这个过程和用动作表现出各种送菜的方法。

  2、按音乐的节奏用动作表现各种送菜的方法,将蔬菜送到菜场去。

  师:小朋友要仔细的听音乐的节奏,分清楚什么节奏该做什么动作,我们要准确快速的将蔬菜送回菜场去。

  3、相互观察各自想象的模仿动作,交流送菜的方法。

  师:老师刚才发现很多小朋友都自己想像出了很多动作,而且表演的特别棒,现在我们邀请几位小朋友来表演,其他小朋友可要认真观察哦。

  师:现在小朋友们可以和自己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讨论自己送菜的方法,每位小朋友都可以学习其他小朋友的方法。

  (二)和奶奶一起去买菜--复习歌曲《买菜》

  1、想象和奶奶一起外出买菜的欢乐,表现活泼跳跃的旋律。

  师:小朋友都知道我们每天吃的菜都是要去菜场买的,那你们有和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一起去买过菜吗?(有,没有)原来我们有很多小朋友都没去过,那你们就想象一下你和奶奶去菜场买菜的情景,会不会很好玩呢?(会)我们以前学过一首歌曲,名字叫做买菜,大家还记得吗?(记得)我们再来唱一次好不好?(好)2、结合蔬菜的外形特征与口形,例如"番茄圆溜溜"--嘴巴圆圆的渐渐打开。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歌曲中蔬菜的外形来改变自己的口型,正确发音。

  (三)合作演奏蔬菜音乐会1、回忆歌曲中提到的蔬菜有哪些师:小朋友们,《买菜》这首歌的歌词里边都有哪些蔬菜呢?(萝卜、黄瓜、西红柿……)对,小朋友的记性可真好,现在我们每位小朋友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蔬菜,我们来给蔬菜宝宝们开一场音乐会好不好?(好)2、幼儿自选一个打击乐器,排成5队蔬菜(do:蚕豆;re:萝卜;mi:西红柿;fa:青菜;sol:扁豆;la:黄瓜)教师指导幼儿找到自己所在的队列中。

  3、教师弹奏歌曲《买菜》,幼儿跟着琴声演奏乐曲中属于自己音块的'部分,并用接着演奏的方法合作演奏。

  师:现在小朋友们要认真的听老师的琴声,并注意自己所选蔬菜在歌词中的连接,不能抢拍,注意小朋友间合作演奏。

  4、从少数幼儿参加演奏,逐渐增加人数,每一次演奏时注意倾听,共同寻找自己的音块及时介入的方法,直到全班参加,逐步做到整齐的演奏。

  (四)活动结束师:今天小朋友们都表现得很棒,我们的蔬菜音乐会也特别成功,蔬菜宝宝们都可高兴了。今天回家后,小朋友们可以和自己的家长一起,再来给蔬菜宝宝们开一场音乐会好不好?(好)活动延伸:美术活动《蔬菜大家族》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的选材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因为每位孩子每天都会接触到蔬菜,对于自己熟知的东西,孩子更有信心。从目标可以看到手耳协调的演奏对于首次开展此类型活动来说,幼儿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因此,在突破这个难点的时候,不能单单只让幼儿自己来操作,老师应当先做示范,或者是一句一句的单独教授,然后让幼儿慢慢合作来完成。活动很有创意,还应该再注意一些细节,让音乐活动更美好。

大班教案及反思11

  活动目标:

  1、通过体验,理解牙齿的切、撕、磨。

  2、初步认识牙齿,了解牙齿的名称和部位。

  活动准备:

  1、大嘴巴一个、小嘴巴每组一个、食物模型若干。

  2、牙签、苹果片(每幼儿2片)。

  3、vcd动画片、牙齿模型两个、(门牙、尖牙、磨牙)三种牙齿的图片。

  活动过程:

  导入:今天,老师邀请了几个特殊的好朋友和你们来玩,我们看谁先来了?(牙宝宝)(出示动画)牙齿是干什么用的?(吃东西)

  一、通过体验和观察来认识牙齿。

  (请幼儿品尝苹果片并引导幼儿回答)

  1、你是用了哪些牙齿把苹果咬下来的?我们叫它什么牙呢?(门牙)门牙长在哪里?

  2、我们用了哪些牙齿把苹果嚼碎的?我们叫它什么牙?(磨牙)磨牙长在哪里?

  (请幼儿模仿吃鸡腿)

  3、我们怎样吃鸡腿?哪些牙齿把鸡腿撕下来的?我们叫它什么牙?(尖牙也叫犬牙)尖牙长在哪里?

  二、在游戏《猜猜我是谁》中,加深对牙齿的.初步认识。

  小朋友,猜猜我是谁,我住在嘴巴的中间,长得方方的(门牙);我长得尖尖的,住在门牙的两边(尖牙);我长得比较大,住在嘴巴的最后面(磨牙)。

  三、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出示大嘴巴)“嗨,小朋友,你们好啊!我是大嘴巴,你们瞧,我有一口健康的牙齿,我的牙齿像一部切碎机,我每天要吃许多东西,喳喳喳,瞧我的牙齿多厉害呀!我饿了,请小朋友给我拿东西吃吧!”请幼儿给它喂食。

  小嘴巴也饿了,它非常想吃东西,可没有牙齿,我们快动手给它装上牙齿吧!

  四、幼儿分组给小嘴巴制作牙齿并请幼儿给它喂食。

  活动延伸:

  1、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牙齿对我们很重要。怎样保护牙齿?

  2、自由表演音乐动画《刷牙歌》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大班教案及反思12

  设计意图: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好形式” 。幼儿只有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注意力集中,参与主动,投入积极,从而获得知识经验。因此,设计了此次体育《梯子游戏》活动。把孩子们感兴趣的梯子引用到体育活动中,借用梯子锻炼孩子平衡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活动。大班的孩子们对梯子特别感兴趣,他们会自主的组织与梯子有关的活动,有在梯子上跳的、走的、爬的等等。可见孩子对一把普通的梯子有着浓厚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梯子想出多种玩法,增强全身的协调及平衡能力。

  2、启发幼儿能协商合作、辨别选择性的玩,培养勇敢精神。

  活动准备:

  梯子6把,轮胎若干,纸砖若干,磁带和录音机。

  重难点:

  1、想出多种玩法,增强全身的协调及平衡力。

  2、辨别选择性的玩,培养勇敢精神、合作意识。

  活动过程:

  一、准备运动

  跟着音乐做热身动作。(活动一开始,就引导幼儿随音乐创编各种动作,给幼儿营造一种宽松、自主的活动氛围。再者活动身体的各关节,预防运动损伤。)

  二、任意玩梯子和轮胎

  1、今天,我们用梯子和轮胎来做游戏,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就这简单的一句话,就打破了幼儿单一游戏的局限性,引导幼儿充分想象,利用梯子和轮胎来进行多种动作尝试。在活动中,教师可利用多种方法来挖掘幼儿想象的潜质,如同伴的经验分享、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去影响,并且与幼儿共同参与到游戏中,重新理解了在新颁布的《纲要》中指出的“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师生平等的游戏真正体现了师生间的互动。)

  2、幼儿任意玩。

  3、休息,同时提问你是怎么玩的。(动静结合,有利于缓减幼儿的心跳指数,改善其疲劳状态,为下一环节作准备。让幼儿将尝试的结果向大家展示出来,使其产生成就感,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创造欲望。)

  三、游戏:小小建筑师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幼儿自创的游戏方式和动作,让幼儿更有兴趣的参与活动。从而体现了《纲要》的精神: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传统的游戏分为几组开展的,而我就打破了这一模式,设置了不平衡的环境,让幼儿在规则的指引下自由辨别选择,充分体现了自主性,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

  四、放松运动

  活动的结束部分,幼儿就跳本幼儿园的律动,运用幼儿熟悉且小幅度的'动作来逐渐下降幼儿的生理心理负荷,以促进幼儿尽快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

  延伸活动:

  在下次活动中,可运用另外几个来自于幼儿且适合本年龄特征的动作,刺激幼儿的创造欲望。

  活动特点:

  1、打破了传统的游戏模式,形式更加灵活了。

  2、注重幼儿的生理心理负荷,注意调节幼儿活动的密度,使幼儿合理地进行活动,突出一个高密度、低强度的幼儿运动规律。

  3、此活动具有很强的游戏性与创新性。

  活动反思

  体育游戏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活动中幼儿的手、脚及全身都能得到协调的发展。可是一般在室内开展的各种活动都比较注重动脑、动手,忽略对脚及身体其它部位的锻炼。为了加强幼儿全身锻炼,为了孩子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内容应是广泛的、启蒙的、综合的、整体的。梯子可以爬、走、跳、攀登等,梯子这一常见的生活工具来作为体育器械。孩子们从来没有实际接触过,仅仅知道它的用途,却对其功能了解的不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新鲜的玩意儿。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对幼儿来说往往具有刺激性与挑战性,更能激起孩子的兴趣。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让孩子积极、自主的去摸索、去发现,教师作为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合作者有效的加以引导。

大班教案及反思13

  活动目标:

  1、欣赏青花瓷的花纹装饰及其独特的色彩搭配,感受青底白花的美。

  2、理解中心对称这一构图方法。

  3、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线条或图案来设计和装饰青花瓷盘。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有相关青花瓷的认知经验。

  2、物质准备:青花瓷图片、纸盘、蓝色笔、湿毛巾、报纸、《青花瓷》音乐等。

  活动过程:

  1、参观“青花瓷展览会”

  通过参观“青花瓷展览会”的形式出示青花瓷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其花纹装饰及色彩搭配。

  师:哇!这么多的青花瓷,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这些青花瓷给你什么感觉呢?你发现它们身上的特点了吗?

  2、以“变魔术”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引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个神奇的魔术,你们看,这是一张白色的纸盘,变变变,变出了美丽的青花瓷盘。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创作美丽的青花瓷,等下小朋友们跟着我一起来变魔术哦!

  3、教师讲解示范青花瓷盘画法

  (1)先装饰青花瓷盘盘心:盘心可以画任何你喜欢的东西或图案。

  (2)再画盘边花纹:边上的花纹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线条,如,波浪线、折线、弹簧线、螺旋线等,也可以是各种小图案,如,三角形、心形、小的花朵等等。

  (3)要求幼儿在绘画时边上的花纹和图案一定要有规律的'一一排好队,确保围绕盘心花纹进行中心对称构图。

  4、提出绘画要求

  (1)先构思,再动手创作。

  (2)绘画时不弄脏衣服、桌面。

  (3)动脑筋,创作与从不同的作品。

  (4)将创作好的作品放到中间的报纸上展示。

  5、幼儿自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在作品墙、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青花瓷是最富有古代中国浓郁气息的瓷器,青花瓷的主色调为蓝色和白色,图案有山水,鸟兽,人物等,栩栩如生。青花瓷的图案设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都是运用中心对称的原理设计。通过让幼儿图片观察青花瓷盘和动手设计青花瓷盘,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民间工艺产生兴趣,并且懂得用有规律的花纹装饰、设计盘子,培养其审美情趣和表现力。

大班教案及反思14

  活动目标:

  1.知道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

  2.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用自然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吸管,稻草,绒条,笔,围巾图片(红色围巾和粉色围巾),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话题,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掌握正确测量的方法。

  (一)教师以“买围巾”为话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幼儿知道用自然物“吸管”来可以测量围巾的长度。

  师:我想买一条围巾的长度是“5个吸管一样长”的围巾。你们猜猜看哪条围巾可能是老师想买的呢?(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我们猜的对不对呢?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呢?(引导幼儿说出“量一量”)

  小结:我们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知道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

  (三)师幼讨论测量的方法,并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1.师:我们应该怎样操作才能准确地测量出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呢?

  2.师幼讨论,请个别幼儿示范

  3.小结:吸管要放在围巾的下面,以围巾的一头“对齐”(对齐就是要让吸管的最边上要跟围巾的最边上在同一条直线上)

  4.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方法,现在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两条围巾,还有许多的吸管,请小朋友们帮老师量一量到底哪条围巾才是老师想买的呢?

  (1)提出操作要求:小声讨论;听到音乐声停下手中的材料。

  (2)教师观察指导,帮助幼儿理解正确测量的方法并指导幼儿借助笔做记号。

  (四)教师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1.提问: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2.请个别幼儿示范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每次测量时头尾没有衔接好,有的空了很长,有的重叠在一起了。

  3.教师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帮助幼儿直观感知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先从围巾的一头对齐开始量,量一次后在吸管的后面用铅笔做个记号,移动吸管从记号开始接着往下量,注意中间不能空出来,也不能重叠,一直量到最后,量完了最后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记号。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创设“买围巾”的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大,考吧.幼,师,网活动中教师通过系列问题启发幼儿用“量一量”的办法解决老师遇到的难题,在教给幼儿正确的测量方法之前,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并试着量一量,充分体现了幼儿活动的自主性。】

  二、教师出示吸管、绒条、稻草作为测量工具,正确的测量同一条围巾,并用数字记录结果。

  (一)教师出示多种测量工具,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除了带吸管来测量围巾,还带来了别的东西来(出示吸管、绒条、稻草等测量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帮老师量一量这条围巾的长度,用上我们刚才学的测量方法准确地测量。

  2.介绍记录表。

  (二)教师引导幼儿正确测量,并学会用数字记录。

  1.提出操作要求:(1)先用一种测量工具测量,测量完记录,再用另一种工具测量记录;(2)听到音乐停止操作,坐回座位上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测量工具的长度与测量数字的关系。

  引导语:小朋友们刚才测量时有没有什么发现呢?

  1.引导幼儿观察并分享交流(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和记录结果,提问: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用这两个工具测量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小结:原来我们测量的围巾长度是一样的,只是测量工具的长度不同,所以结果不同,长度越长,量的次数少,长度越短,量的次数多。

  【评析:此环节在幼儿了解测量方法之后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测量的方法,同时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结果,发现不同长度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是不一样。】

  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运用自然测量来解决问题。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很多种物品来测量,小朋友们都学会测量和记录了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需要测量的,我们就可以用今天学的测量方法来解决问题。

  【评析:通过学习测量方法,引导幼儿把测量经验延伸到生活中去。】

  活动延伸:

  师:老师会把围巾放在益智区,小朋友们试一试还可以用什么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的.结果。

  活动反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下面就针对本次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大班教案及反思1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斑马的图片,进一步了解斑马的外形特征以及身上条纹的作用。

  2、探索和学习运用炭铅笔绘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1、斑马的图片。

  2、图画纸、炭铅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斑马的图片,请幼儿观察斑马的外形特征,向幼儿提问:

  1、斑马的外形有什么特征?(身上有黑白的条纹。)

  2、斑马身上的黑白条纹有什么作用?

  (一种说法是,在日光和月色的照射下,斑马的条纹可以将斑马身躯的轮廓打乱,使其形状变得模糊,不易被天敌发现,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另一种说法是,当斑马群奔跑时,斑马的花纹会让袭击者眼花缭乱,从而放弃追捕。)

  二、请幼儿利用炭铅笔,在图画纸上绘画斑马。

  教师可介绍炭铅笔是绘画和素描的工具,并示范使用炭铅笔的技巧,例如怎样控制手的力度,绘画出不同粗细和深浅的线条。

  三、教师可指导幼儿先画椭圆形作为斑马的身体,然后画四条腿和蹄子,再画脖子和头部,最后才画身体上的黑白条纹。

  四、幼儿可丰富画面,例如两只斑马在吃草、斑马在草原上奔跑等,为图画设计丰富的背景。提醒幼儿不要用手磨擦线条,以免弄脏画面。作品完成后,教师可将作品喷上定画液作保护,防止炭粉脱落。

  五、请幼儿描述图画中的故事,并把作品展示在展览角中,供幼儿互相欣赏。

  【活动建议】

  活动前在美工区投放炭铅笔,可让幼儿使用炭铅笔随意绘画,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熟悉材料。

  【活动反思】

  平时我在区域里投放新材料时,我都会给孩子们介绍玩法,可能也是这个原因使得孩子们对老师形成了依赖,不愿意自己动脑筋探索新材料的玩法,案例中的伟伟就是这样看也不看材料便习惯于问老师材料的玩法。看来老师的事先讲解,不仅损失了幼儿自己探索材料玩法的机会,同时还限制了孩子们探索一物多玩可能性。以后在投放新材料时,老师要多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材料的`玩法,并鼓励幼儿能够玩出自己不同方法来,而不是一味地让幼儿按照老师所提供的方法来一步一步的完成,要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可以看出伟伟在制作斑马时,只是为了急于完成作品,而没有仔细探索更好的制作方法,也没有考虑到作品的美观性。孩子制作斑马就是在完成任务,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个作品去小心地完成,并没有真正享受到游戏的过程。教师要展示优秀作品以激励像伟伟这样的幼儿认真对待自己的作品。

【大班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及反思01-21

大班教案含反思01-07

大班语言教案及反思12-04

听雨大班教案及反思03-21

大班教案及反思15篇03-20

大班教案《对称》含反思10-27

大班体育活动教案及反思02-07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02-02

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