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将6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继续学习正确目测6以内的数群。
3、乐意主动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分类底版,6以内的实物卡片,相应数量的数卡
2、学具:超市售货员(分类底版,6以内的各种实物卡片,相应数(点)卡等),给一样多的发花(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操作卡,雪花片),一样多的`放一起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了解游戏玩法。
(1)出示分层式分类底版,各种球类实物卡。
教师:超市里有许多的球,让我们看看有哪些球呢?它们各是几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数数,并能说一说自己数的方法。
(2)师幼共同讨论整理“分层货架”的规则:一样多的球放在一起
(3)幼儿示范分球,师幼共同读一读,检查分得对不对。
(4)出示3—5的数卡。
教师:谁愿意来帮助球儿们找到运货的小推车呢?
幼儿讨论得出:每层货架上放的球儿数量是几,就摆上数字几的卡片,把数卡放在每层货架的最后空格处。
2、小组操作活动。
(1)介绍各组活动(有重点的介绍“超市售货员”的规则)
(2)小组活动与规则。
第一、二组:超市售货员(能将6以内的等量实物放在一起,并为各底版空格处摆上相应的数(点)卡)
第三、四组:给一样多的发花(能用目测的方法进行6以内实物的等量判断)
第五、六组:一样多的放一起(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快速辨认实物卡上的数量)
(3)教师重点观察指导“超市售货员”的活动。
3、活动评价。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学做“小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幼儿爱上小学的愿望。
2. 能认真倾听同伴讲述,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分三组采访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入
二、 小组交流分享
1、 第一组:寻找并采访小学的哥哥姐姐
重点提问:你们采访的是谁?你们是怎么找到他的?你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一定有许多问
题想问问哥哥姐姐吧?
小结:记着要完成采访任务不容易,要大胆,爱动脑筋,不怕困难。小学生要学许多知识,每天都有回家作业,作业完成后还要整理书包和铅笔盒,为第二天的学习做好准备。
2、 第二组:进入小学采访,了解学习规则和学习习惯。
重点提问:你是怎样进入小学进行采访的?主要想了解哪些内容?小学生是怎么上课的?
小结:经过与小学老师商量后才能进入教室采访。在看课的时候,能记住小学老师的要求,没有打扰哥哥姐姐上课,使这次的采访获得了成功。
3、第三组:未事先联系进行的采访,了解小学的环境。幼儿观看录像,介绍自己的采访情况)
重点提问:你是怎么说服校门口的.保安叔叔的?进小学后,发现与幼儿园相比有什么不同?(操场、教室、厕所、播音室等)小学校长在说什么?(播放小学校长的话)
“我们非常欢迎爱动脑筋的孩子来我们学校学习。你们幼儿园毕业的小朋友都很聪明,也很可爱。但是在他们身上还有些小问题,如刚上学容易忘记做作业。后来经过练习,这个小问题就解决了。所以,从现在开始你们要注意听老师布置的任务,养成及时完成任务的习惯。这样,才能做个合格的小学生。
小结:从现在开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听清要求,记住任务并且认真去完成。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使幼儿知道超市里的物品很齐全,并了解超市是方便人们购物的场所。
2.观察、了解超市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并尝试购物,遵守购物规则。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事先与附近超市进行联系;
2.幼儿每人准备两元零钱。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
1.去超市我需要购买些什么?列出小清单
2.在超市里我们怎样去购买物品?在购物时需要注意什么?
提出注意事项:
1.仔细观察、不随意乱翻、乱摆,小心轻放各类物品。
2.不将未付款的物品带出超市,在收银台结帐。
3.注意观察标价,不超支。
观察货物的分类方式,学着迅速、准确找到自己需要的货物。
二.去超市购物
1.幼儿参观超市。
引导幼儿观察商品的归放排列、商品的标价、付款处。
2.尝试购物。
(1)指导幼儿独自或结伴购物。
(2)观察幼儿购物时遇到的问题并协助解决。
(物品放置过高,超出购买范围,提醒找零钱,拿好清单,排队付款等)
三.延伸活动:
与家长联系,到超市购物时可带孩子一起去,一起选择商品,一同付款。
活动反思:
社会课程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基于这一点,我在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上也是综合的。通过教学培养孩子合理消费、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学习选购商品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在与生活联系的活动中体会成长的快乐。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几种植物的新芽,了解每种植物的芽都不一样。
2、学习用语言完整地表述自己观察的植物新芽的外形特征。
3、愿意积极寻找资料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分享。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活动前收集关于植物新芽的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春天到了,植物会怎么样呢?(发芽)
2、请小朋友说说你见过什么植物,并想想用动作怎样变现植物新芽的外形特征。你这个植物的新芽是怎么样的?像什么呢?
教师小结:刚刚小朋友们用动作把植物的新芽表现出来了,并且说出了自己见过的许多植物。
3、发现问题,你们的新芽都一样吗?植物们的新芽都会是怎么样的呢?
二、看幼儿用书上的图片,观察几种植物的新芽,发现植物的新芽是各种各样的。
1、这里有四张植物的图片,请你们看看这些植物都是什么样的?它们的芽一样吗?都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小结:小白菜的芽像一对小翅膀、蕨类的新芽是绿色的,卷卷的,像个小拳头,真可爱。红楠的芽是红色的,很特别。
2、教师逐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植物新芽。
这个新芽是什么样的?他像什么?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这个植物新芽的外形特征。并用动作将它的外形特征表现出来。
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其他植物的新芽。
1、(教师在电视里播放图片)今天老师找到了很多的植物发芽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植物的新芽。
2、这是什么植物呢?它的新芽是什么样的.?请你用一句简单的话表达,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教师小结:这是小树的新芽,仔细瞧瞧,小树叶冒芽了,它的芽有很多的叶子,像一朵小花。
3、各种不同的种子(黄豆、绿豆、花生)发芽的图片,请小朋友说说你看到的这些种子的发芽是怎么样的?
教师小结:绿豆发芽了会长出两片尖尖的小叶子、黄豆和花生发芽了会长出两片心形的叶子。
小百科:发芽为动词,指植物长出芽。同义词有,萌芽。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发育成一株完整的幼苗。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四月初,我班开展了一节《什么是圆圆》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对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及其用途有着浓厚的兴趣。中班幼儿在这一阶段,想象力与创造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就需要老师为幼儿提供更大的表达与创造的空间。因此我设计了《小猴卖圆》的故事活动,让幼儿在猜一猜、听一听、说一说、买一买的游戏活动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进行表达表现。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圆形进行大胆想象,体验积极动脑筋的乐趣。
2、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故事中动物的语言及生活经验,猜出小动物要买的东西。
3、尝试根据物体特征及用途,运用故事中的句式"我想买个圆圈,我要用它 ……"进行仿编。
教学重点:
运用故事中的句式"我想买个圆圈,我要用它……"进行讲述。
教学难点:
根据物体特征及用途,运用故事中的句式"我想买个圆圈,我要用它…… "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搜集、寻找生活中圆形的物品,了解其用途。
物质准备:手偶、圆形物品、小猴商店、纸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圆形)——你看它像什么?
——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手里也都拿了一个圆形,它们拿这些圆形去做什么?你们来听一听!
二、欣赏故事:
三、理解故事:尝试述说故事中的句式。
——都有谁来小猴的百货商店里买东西?(根据孩子说的内容随机出示教具)——小鸭对小猴是怎么说的?(重点引导幼儿说出句式)——小鸭要买的是什么啊?
——你是怎么知道的?
老师小结:
在游泳的时候,套上一个圆圆的游泳圈,就能保证我们的安全了。
洗脸的时候,有了圆圆的镜子,就能把脸洗得干干净净,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小动物们给小猴出了这么多难题,都没有难住小猴,它全都猜出来了,那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猴子呢?
——你们给这个故事起一个名字吧!
四、游戏:
——刚刚小动物们在小猴的商店里都买到了自己心爱的东西,你想不想去小猴的商店里去买东西呢?
——现在请小朋友们和身边的老师和小朋友说一说,你想买个圆,用它做什么?
——幼儿分组去商店里买东西,老师重点引导幼儿说出句式。
——买到东西的'小朋友和老师和小朋友介绍一下你买的物品。
延伸活动:
活动区美工区:
1、制作小陀螺投放材料:陀螺玩具、硬纸板、火柴棍目标:尝试制作纸陀螺,并能进行简单的装饰。
2、 圆形变变变投放材料:一次性纸盘、废旧光盘、目标:利用废旧物,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作。
益智区:
投放材料:图形磁铁拼贴目标:引导幼儿在几何图形上拼贴、联想出简单的物体。
表演区材料:电视框、手偶、道具等。
目标: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简单的创编,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户外活动目标:
1、喜欢玩球和圈,体验游戏的乐趣,练习用圈带球走。
2、在带球走时,感受手、圈和球的关系。
3、提高控制能力,锻炼手眼协调的能力。
家园共育
1、回家和父母收集各种圆形的物品
2、回家给父母讲一讲《小猴卖圆》的故事,并尝试自制图书。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我认为较好的有以下两点值得总结:
1、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本次活动,我以小猴卖圈为主线,贯穿始终,主题单一,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内容浅显易懂,便于幼儿学习理解和掌握。同时,活动以圈这样一个幼儿常见的事物让其展开丰富的联想,为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2、营造积极、宽松的师幼互动氛围,深入有效地参与和引导。我们知道,幼儿认知的显著特点是通过他们的自身活动来发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从而获得经验。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获取经验不是来源于物体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物体的操作和动作的内化。”为此,我通过让幼儿玩一玩、看一看、听一听、讲一讲等活动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去学习逐步摆脱学习中幼儿对教师的依赖和思维的惰性,进而把学习过程变为师生双方积极互动的良性循环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特别是续编故事环节整个过程,气氛自由、宽松,老师没有过多的干预,只是适时地“导”,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与幼儿形成了良好、积极和互动关系,而孩子也在亲历表演过程这种有效互动中建构了自己的知识经验,获得学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学习3 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
2、在活动中,正确记录分合式,并会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是3的图片。
2、教师用记录卡一张,小猫头饰一个,两个圈。
3、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宝宝卡片放在口袋里。
4、音乐光盘。DVD
三、活动重难点 1、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在游戏中学习3的组成,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3的组成。
1、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猴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它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它想把这些好吃的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是它不知道怎么分才好,你们愿意帮助小猫来分一分吗?
2、出示记录卡,幼儿自主学习3的分成。
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
幼:3只桃子。
幼:3个蘑菇。
幼:3条小鱼。
那怎样把数量是3的分成两份呢,请你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办法多,并用数字把每次的分法记在下面的格子里。
(评:通过让幼儿来帮助小猫给它的好朋友分好吃的,给好朋友小兔、小猴这一"任务",在活动一开始就使幼儿的角色一下子就转变了过来,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在视频上展示幼儿的分法)幼: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给了小兔,2只分分给了小猴。
幼:我把3条小鱼,1条小鱼分给了小兔,2条小鱼分给了小猴。
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3可以分成1和2,幼儿一起学念。
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幼:我把3个蘑菇,2个蘑菇分给了小兔,1个蘑菇分给了小猴。
幼:我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给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给了小猴。
"还有其他的分法吗?"(没有了)
(评:具体形象的小动物角色,使幼儿有话可说,通过自己动手尝试操作的事情,幼儿也较易掌握并表达出来。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把数量为3的食物分给了小兔、小猴,从而掌握3分成2份有两种分法,本环节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教师小结
师: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两种分法。
(评:在幼儿操作后发现了3的两种分法后,教师再小结,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
(三)游戏学习3的组成。
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森林很远,我们3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听音乐3人一组玩开火车的游戏)"呀,看,这是什么啊?(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3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 是数字3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3呢?(幼儿讲述1和2组合,2和1组合)"真聪明,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3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
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3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
师:"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数字宝宝几,你找到的好朋友是几?"
幼:我是数字宝宝1,我找到的是数字宝宝2,我们一起过了魔洞。
幼:我是数字宝宝2,我找到的是数字宝宝1。
老师或幼儿记录1和2合起来是3,2和1合起来是3,大家一起学念。
(评:通过创设"过魔洞"这一情境,让幼儿变成数字宝宝,去找好朋友过魔洞,再一次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起到了生生互动的作用。通过游戏幼儿知道了哪两个合起来是3,并会尝试着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表达出来。本环节转换自然协调,又充分注意到了动静交替,不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相反的是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四)幼儿操作卡练习。
师:"我准备了许多的智慧星要奖给你们呢,可是你们得完成另一项任务后才能得到,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1)讲解操作卡。(2)幼儿操作。(3)检查练习,奖赏"智慧星"。
(评:幼儿在学习了3的组成后,让幼儿来操作练习,起到了对新知识的巩固作用,夺取智慧星很切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幼儿的竞争意识。)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练习2、3的组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中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给小动物分食物""与好朋友过魔洞""夺取智慧星"等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从而知道了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的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中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2、通过对比、联想,感受苏菲生气时和心情平静时周围景物的不同。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发现生活中的美。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质疑题目,激趣阅读
1、出示PPT《苏菲生气了》封面
质疑:苏菲是谁?为什么生气?
随机处理作者和获得荣誉奖项
【教学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封面、课题,会自然而然地获得关于故事的某些信息。但这些信息又不够完整,我们在此引导学生将这些信息整合后,提出自己希望知道的答案,从而更大地调动了孩子们阅读故事的积极性,同时也在训练孩子怎样读故事,怎样读懂故事。
二、创设情境,走进故事
1、出示PPT苏菲在玩玩具。
思考:苏菲把黑猩猩放到玩具卡车上,她们准备到什么地方去玩呢?
【教学意图】通过情感移植,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苏菲的内心世界,为理解后面的故事情节坐好铺垫。
2、出示PPT苏菲的玩具被抢。
质疑:这时,姐姐来了…… 你看到什么了?
猜想:此时,倒在车上的苏菲会怎么想呢?
【教学意图】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苏菲受伤倒在车上,姐姐抢过玩具后没有理会摔倒的妹妹,家里的宠物猫在这场“战争”中受到惊吓。进一步迁移学生的情感,拉近人物和学生的距离。
3、出示PPT苏菲生气时的四幅画面
评价:快看看苏菲的样子,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或用一个二字词语来形容。
【教学意图】由于这四张图片画面比较夸张,学生很轻易就会感受到红色所代表的愤怒的情绪,充斥着整幅画面。从而渗透给学生一个认识:当人们生气时,不仅面貌丑陋,而且让人感到害怕。
猜想:此时苏菲会做什么呢?
【教学意图】情感迁移,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负面情绪不仅让我们变得丑陋、可怕,而且很容易让我们作出错误的决定。
4、出示PPT苏菲离家出走的三幅画面
观察:苏菲,你看到了什么呢?这些树木和你平时到树林里玩时看到的一样吗?
【教学意图】通过引导观察,帮助学生认识到当负面情绪控制我们的大脑时,我们平时所看到的美丽的事物也就随即变得丑陋、狰狞了。
5、出示PPT老山毛榉树的三张图片
解疑:老山毛榉树是一种在美国和欧洲经常见到的大树的名字。就像我们中国常见的杨树一样,枝繁叶茂,高大粗壮。
猜想:苏菲爬到这棵高大的老山毛榉树上后会看到什么呢?
配乐想象:苏菲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会想到什么呢?
【教学意图】启发想象,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借助发现生活中的美丽景色,陶冶心灵,排解负面情绪。
6出示PPT回家路上和迷失在树林的对比图
对比质疑:当苏菲和家人大吵一架后,愤怒的她毅然跑进森林,现在心平气和的她决定要回家了。你们发现有什么变了吗?
配乐想象:是呀,苏菲一边走一边对树林笑,对小动物唱。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教学意图】学生通过对比,会发现当苏菲心情舒畅后,看到的树林又变得那么明亮、可爱,仿佛在对苏菲点头微笑。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情绪可以影响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有健康的情绪才会让我们发现世界的美丽,从而获得更愉悦的'心情。
猜想:欢蹦乱跳的苏菲此时回到家里,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7、出示PPT温暖的家庭三幅画面
猜想:看图,家人们对苏菲说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呢?
评价:苏菲的家里有一股什么味道呢?
质疑:苏菲的画里都画了什么呢?为什么要画树呢?
【教学意图】继续情感迁移,渗透给学生善于利用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排解内心的负面情绪,珍惜家庭的和睦。
三、结合生活,评价人物
1、当苏菲的玩具被姐姐无情抢走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可怜)的苏菲;
当妈妈也站在姐姐一边指责苏菲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可怕)的苏菲;
当气愤蒙住了苏菲的眼睛,我们看到迷失在大森林里的(伤心)的苏菲;
当大自然用它宽广地怀抱温暖了苏菲,我们看到走在回家路上的(高兴)的苏菲;
当一家人又像以前一样坐在一起玩起有趣的拼图游戏,我们看到了爸爸怀抱中(幸福)的苏菲。
2、你喜欢苏菲吗?为什么?
【教学意图】以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重温故事内容。再次渗透绘本背后想要告诉我们的:愤怒的情绪,使美丽的事物变得丑陋。因此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做个健康的孩子。
四、情感升华,重温绘本
1、总结:生气是生活中很自然的一件事,但通过《苏菲生气了》这个故事,我们找到了一个好办法,可以让我们摆脱愤怒带来的坏心情,再次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一切,那就是走进大自然,净化我们的心灵。难怪这个故事在国际上获了大奖。
2、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故事。
【教学意图】趁热打铁,让《苏菲生气了》这个故事住进孩子的内心,让健康的理念住进孩子的内心,让更多的多姿多彩的绘本故事住进孩子的内心。
五、拓展延伸
1、生活中,宣泄负面情绪的方法很多,你一定也发现了不少。把自己的一个情绪小故事写下来,或画下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教学意图】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比较头疼的,但是借助绘本教学,学生会自发地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以另一种形式将自己内心的想法真是滴记录下来。虽然这种作文形式并不正规,但是却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能使孩子在看看、想想、说说中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整个活动孩子们始终能保持情绪愉快、情感投入、思维活跃。从这个绘本本身来看,《苏菲生气了》和孩子的生活非常的贴近,苏菲生气是因为玩具被姐姐抢走了,那这个问题是孩子们在平时的游戏中经常遇到的,这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再加上绘本中苏菲生气时的夸张画面,让孩子很容易就感受到了苏菲生气的程度。课堂中动静交替,让孩子在课堂中动起来。苏菲生气时的表情非常的夸张,于是我利用这个环节,请小朋友做一做“你在生气的时候会做什么动作呢?”孩子的动作非常的夸张,有咬牙切齿的,……非常的有意思,课堂中的气氛非常的活跃。
中班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结合诗歌“今天我来做妈妈”,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我很能干、长大了”。
·增强幼儿升班意识,激发升班自豪感.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有一定的做画能力,对于画“意愿画”有兴趣。
(材料准备)纸张、笔等
重点与难点:能用不同的'绘画符号表示自己想做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讲讲说说:能干的我
“暑假里,我们在家都做了些什么有意义的事?经过一个暑假的锻炼,我们小朋友又长大了,成为了一名大班的小朋友了。
二、欣赏熟悉诗歌内容.
1、教师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提问: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听了这首诗歌,你们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2、请幼儿带着问题再欣赏一遍.
提问:诗歌里的小朋友帮助别人做了那些事?你们最喜欢哪一句?
3、幼儿结伴游戏:
幼儿两两结伴,一人扮演游戏中的“妈妈”,一人扮演小弟弟。边动作表演边念儿歌。
三、意愿画:我长大了
1、说说讲讲自己在家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情,在幼儿园能为老师们做些什么。
2、幼儿人手一张做画纸,记录自己长大了的事情。
3、重点和难点:知道不同的表格里可以用不同的绘画符号表示,(如可以画上一张桌子代表“我帮妈妈擦桌子”等),尝试大胆做画。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的教案03-30
中班教案(经典)07-25
(精选)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精选】07-27
[经典]中班教案09-09
中班教案02-27
中班教案[精选]08-09
[精选]中班教案09-01
【精选】中班教案08-16
(经典)中班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