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3 12:13:14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10篇(精选)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10篇(精选)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认识9个生字。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时间的宝贵。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一分钟》

  思考:那个青年人从著名教育家本杰明那里受到了什么教育?懂得了什么道理?

  二、导入新课《7 一分钟》

  看配音课件动画片或图片《一分钟》,边看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元元为什么后悔了?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圈出意思不懂的词语。

  (二)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一个人读时,另一个同学注意帮助纠正错误。

  (三)当热心的小老师,提醒小朋友哪些字易读错?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这些生字?

  (四)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四、感悟课文,明白道理。

  (一)读课文,讨论。

  1、读读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课文的`哪些句子具体写了元元非常后悔?挑一句来把它读好,读出自己的体会。

  3、指导朗读,体会学生找出来的这几句重点句。

  (二)学生表演读全文(先自由准备,再上台加上动作表演读)。

  (三)说说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练习: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读一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有关鲸的知识。

  2、学习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鲸的生活习性,学习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

  一、揭题激趣

  同学们,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板书:鲸jing)

  出示投影:

  你们看,这就是鲸。文中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有关鲸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1、初读感知:

  ⑴ 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读音。

  ⑵ 说说你在预习时,发现哪些字,词容易写错或读错。

  ⑶ 说说你通过预习,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

  2、指明分节读课文。

  3、理清脉络:

  说说每节各讲了什么?给课文分段。

  4、教师小结。

  5、布置作业:

  课后每人画一条鲸。

  第二课时

  一、听说训练

  鲸是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动物。

  鲸可以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它们的生活习性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以上两句话第一句听一遍,第二句听两遍,再分别请若干学生练说。)

  老师把这两句话写在了大屏幕上。(媒体出示)请大家再一起读一读。

  二、讲读第一段

  是的,鲸是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动物,它到底有多大呢?

  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思考边圈画有关词句。

  (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

  鲸很大很大,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

  你觉得哪一句话意思更明确读第二句,琢磨一下怎么读才能读出鲸的大。这种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是说明文中常用的方法。(板书:列数字。)

  这段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能说明鲸很大呢?(其它各句)

  师生小结:

  (投影出示画面。)

  根据投影,师生一起说第一段重点内容。这里,作者把我们并不熟悉的鲸与我们平时熟悉的大象,大肥猪等进行比较,这也是说明文中常用的方法。(板书:作比较。)

  三、讲读第二段

  这里,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都是为了说明鲸的特点:大。(板书:大)这

  很大很大的鲸就生活在海洋里,因为形体象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可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呢?

  自由轻声读第二段,思考上述问题。

  请你概括地说说鲸变成鱼的样子必须有哪几个条件?

  1、很长很长的年代。

  2、环境变化,器官退化。

  四、引读第三段

  鲸生活在海洋里,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另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这是须鲸和齿鲸最大的区别。

  1、自学第四段:

  须鲸和齿鲸的生活习性中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快读第四段,然后分小小组讨论。并试着用“我发现它们在__方面有__同,表现在__”(填空

  句式媒体出示)的句式汇报你的自学结果。

  2、汇报自学结果:

  ⑴ 吃食方面:

  相同点是它们食量大,吃食速度快;不同点是吃的食物不同,方法也不同。指明1~2位学生上台演示须鲸吃食进程的抽拉式投影片。

  ⑵ 呼吸方面:

  相同点是它们都是用肺呼吸,换气时都有喷潮现象;不同点是喷潮的水柱各不相同。出示投影片:说说图上的哪一头是须鲸,哪一头是齿鲸,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相机揭示另一说明事物的方法:打比方。

  ⑶ 睡觉方面:

  方法相同,请同学们画一画鲸睡觉时的样子,选择2位同学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上出示。议一议:他们画的对吗?

  ⑷ 生长方面:

  相同点是胎生,生长速度快,寿命很长。说说这段中主要用到了今天学到过的哪一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3、质疑:

  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五、总结课文

  根据板书小结本课内容。

  创设说话情境:

  假如我国捕获的那头四万公斤重的鲸被运送到常州,陈列在动物园里,来观看的游人络绎不绝,你能给他们当一回解说员吗?根据你今天学到的知识,结合你平时看到的知识,同桌先练说,再指名上台表演。

  六、布置作业

  请你运用今天学到的一种(或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介绍一种动物或植物。

  【教学体会】

  《鲸》是一篇说明文,文章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学起来难免会感到有些枯燥,为了避免这一点,我在教学时努力做到了这几点:

  一、变语言文字为生动的画面

  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新异的事物,所以我运用多媒体的演示,将鲸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醒目的颜色,鲜明的`对比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不再只是简单的句子了,而成了学生头脑中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二、变教师讲解为学生自学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只要提出恰当的自学要求,学生就能主动叩开知识的大门。在第四段的教学中,我以“须鲸和齿鲸的生活习性中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再以“我发现它们在__方面有__同,表现在__”的句式练说,使每个学生都有练说的机会。而且这一问题又照顾到全体学生,一般同学能从文中字面上找到答案,还有一些优秀生则能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自己进一步概括,这样便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学时都能摘到“果子”了。

  三、变简单刺激为多种感官协同作用

  心理学指出: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更能增强学习的效率。课堂上,我除了让学生听,说外,还安排让学生看,画,思,写,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多角度地刺激了学生感官,学生眼,耳,手,脑并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由于做到了以上几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所以在最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当解说员时,学生兴趣浓浓,争着上台表演。其实,学生的解说就是对本课内容的总结,这比老师生硬地总结内容生动多了,也巧妙多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板题,质疑

  1、板题质疑:桥,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或许会说:桥是连接河两岸的建筑,有铁桥、木桥等。)

  2、一读课题,课文为什么以桥命题,究竟这是一座什么样子的桥呢?

  二、以桥为切入口,一读文本,初步积淀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想,文中的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2、交流,可以初步说说文中依据,随机层层点拨:窄窄的木桥 不结实的木桥 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

  3、二读课题。说到这里,再读课题,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可以是沉重的,郑重的)

  引导: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平日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可在洪水来临时却成了──生死桥逃命桥生命桥救命桥希望桥。

  三、再读课文,感受桥的无奈

  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成了洪水突然袭击时的唯一的逃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轻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作批注。

  1、交流。

  2、适时解疑:

  像泼。像倒。为什么独立成句?引导:凝重的笔调。两字却字字千钧,脑海里可以是一幅活的声势兼备的画面。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的大。致使洪水泛滥成灾。

  3、激情再创造引读,感受洪水的疯狂:洪水咆哮着,像──,从山谷里──。洪水已有近──,这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

  4、感悟跳舞一词的表达:当时的情形是──(无比紧张的,令人恐惧的')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作者怎么竟然用了跳舞这个词语?是不是太不合时宜啦?

  5、指名:

  (这洪水简直是一群魔鬼在跳舞,让我不由地想到了──群魔乱舞这个词)

  6、这与下文的哪个词语是呼应的?狞笑,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狞笑,此时你什么感觉?你想?甚至想?看,文中的人们不也是如此──

  7、朗读写人们反应的句子。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恐惧不安送进句子中去。

  读好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

  8、读着读着,我的眼前出现了逃难队伍中的一个──

  9、出示: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其中有一个──

  按这个句式写一写你眼前出现的这一人物,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10、面对疯狂袭来的洪水,人们几近疯狂崩溃,几乎失去了理智,试想,这样的又窄又不结实的桥──?(怎能承载得了疯狂的拥挤踩踏?)急需要什么?(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

  11、老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场的──

  第二课时

  一、划找句子,初步感受老汉的形象

  1、上节课,大家在邱老师的带领下已经读通了课文,并且感受到在那个黎明时分,面对突如其来的(山洪),人们(受惊了),一百多个村民都毫无秩序地拥向那窄窄的(木桥),情况非常(危急)。幸好那年迈的老汉,那受全村人拥戴的党委书记早已站在窄窄的木桥前,让我们穿越时空,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做出的人生选择,留下的感人事迹。

  2、请同学们读7~23自然段,划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然后交流,大屏幕出示句子,同桌再读一读。

  二、品读句子,深刻感悟老汉的精神

  1、读了这些句子,相信老汉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一句话最让你感动呢?用心地读一读这个句子,并写下你的内心感受。

  2、交流:

  ⑴ 第8自然段。

  ⑵ 第10自然。

  ⑶ 12自然段。

  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从中品悟老汉的屹立如山、责任如山,并进行朗读指导。

  3、是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可是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经漫到人们的腰际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这些事情是否有矛盾呢?

  出示15、22、23自然段。

  ⑴ 揪、吼、凶和推矛盾。

  ⑵ 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和推老汉先走矛盾。

  老汉和小伙子的言谈举止的确令人费解,充满了矛盾!请一生阅读下文,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文章到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之间那血浓于水的关系,这个结局()

  4、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⑴ 当我们明白老汉原来是小伙子的父亲,小伙子原来是他的儿子的时候,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令人感动的一幕,相信你又会有新的感受。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入文章中,一起深情地朗读14~23自然段,我们就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引读。

  ⑵ 想象老汉会喊些什么呢?出示。是啊,眼见自己骨肉被洪水吞噬,试问世间那个父母会不痛心疾首?

  ⑶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如果再给老汉一次选择,老汉还会把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吗?如果他有机会跟儿子解释,他会对儿子说些什么?

  此时此刻,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父爱如山)

  5、这样的老汉最终没有留下,和他儿子一起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其实就在木桥前,在没腿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在没腰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在没胸部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让儿子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和儿子一走了之,但是──,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啊!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

  然而,这样的老汉最终还是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但凶猛的洪水吞不没的又是什么呢?出示屏幕。学生练习。

  三、抒发情感,激情表达自己的哀思

  老汉离我们远去了,面对着残破不堪的木桥,你最想说的又是什么呢?表达对老汉的哀思学生写后交流。

  四、三读课题,总结全文

  再读课题,你对桥又有什么感受?理解桥的象征意义,并总结全文。投影出示读句子:

  他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像一座桥,一座联结生命的桥。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熟背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学过程:

  一、阅读图片,情感铺垫(5-6分)

  一边听音乐,一边认真地阅读《母子图》,你从图画中看出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点评)

  (预案:1、年迈的母亲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儿子在床上酣睡;2、夜已深了,母亲不辞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针一线为儿子缝衣服,祝愿孩子远行平安,并希望早日归来。3、这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师述: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母子图,你就会想怎样的一首诗?

  (引出《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诗人。)

  师述: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这首诗就是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古诗。

  二、节奏朗读,引入情感(5分)

  出示本诗,指导朗读,初步导出学生的感情。(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来激动学生的情感)

  (1)请学生来朗诵。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让听的学生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

  (预案:深情的、语气先缓慢再强烈升高、有一种母爱的伟大与对母亲的关怀的感觉)

  (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

  三、理解诗意,挥发情感(7分)

  再读一读古诗,你说说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

  (自由读,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直接向参考书寻求答案)

  (1)、你认为在这首诗中,哪几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1-4句)说说你的理解,并告诉老师你是借助什么来理解的?

  (借助:参考资料、图画、想象、以前的旧知识)

  (2)、最后一句话最难以理解。

  方法:

  A、先来读一读。

  B、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

  C、再理解重点的词语: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太阳。

  D、最后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母亲像春天对小草般的恩情,谁说子女能报答的完呢?母亲这份慈爱与关切,真不是我们微小的心意所能报答的。谁说那些绿茵茵的小草,就能报答太阳母亲的光辉呢?

  四、情读体验,深入悟情(10分)

  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由于对儿女的爱牵动着她心,坚持到底,一定要为孩子缝制一件衣服。

  看到此情此景,我们就会油然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预案:一位慈祥的母亲、一位爱子如命的母亲、一位关心孩子的母亲)

  表达了她的一种怎样的感情?

  (预案:把自己对儿女的爱心与关切全部融入了一针一线之中,期盼孩子早日回家,早日团圆;游子穿在身上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颗母亲的爱心)

  师述: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要为他做衣服,针线一定要缝得细密,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归来。你能再来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前四句古诗吗?

  师述: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假如你明天就要远行,在睡眠中偶然看到此情此景;假如你就是孟郊,穿着母亲为你连夜赶制的衣服你会怎样想?

  (预案: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恩情不能报以万一,对母亲无限的热爱与崇敬,这是孟郊的心声。)

  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最后两句诗。(读出一种深情而感激的语气来。)

  五、尝试实践,延续情感(6分)

  (1)、母爱是纯真的,母爱是无私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今天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体会到孟郊和母亲之间的互敬,这是一种天伦。同学们,现在就以您的笔,写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板书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十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再听刚才的音乐,进入情境后,尝试书写)

  (2)、写好一段话,交流这段话。

  六、评价交流,深化情感(6)

  1、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自己所写的文字,简要评价。

  2、在课后可继续学习另外的一首古诗《游子吟》。

  附1:

  游子吟

  乡井土,旧田地,几丘几池;

  人已异,景依稀,几回梦里。

  山千仞,水万里,阻断归期;

  一根烟,一支笔,一纸乡思。

  谁能会,游子意,点点滴滴;

  待何日,归故里,落红春泥。

  附2:游子吟的图片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会认9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电视塔是做什么用的。

  教学重点:

  1.学会7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电视塔是做什么用的。

  教学难点:

  理解“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 请同学读一读这个字。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神奇的塔”。教师接着板书:神奇的。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这个神奇的塔是什么塔?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塔?)咱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听录音读课文。思考:这神奇的塔是什么塔呢?(生:这神奇的塔是广播电视塔)

  2.你们去过吗?请去过的学生讲一讲。

  3.你们知道我国有几个著名的电视塔吗?老师告诉你们,我国有3个著名的电视塔:第一个是上海电视塔,叫东方明珠;第二个是天津电视塔,简称天塔;第三个是北京的中央广播电视塔。

  4.你们想看看吗?那老师当导游带大家一起去看一看,放录相。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和会认的字。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把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3.抽读带拼音的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读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5段)

  5.分段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板书:

  2.这塔很高很高,你们能把它读出来吗?自己试试。

  3.指名读。

  4.教师也想读读行吗?教师范读。你们听出什么了?(听出这座塔特别高)

  5.学生模仿读。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书上插图,你能看图说一说吗?

  2.师讲:塔这么高,星星月亮看见了想说些什么呢!自己出声读读2、3段。

  3.同桌同学分角色读2、3段,体会它们说话的意思。

  4.分角色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星星说的意思是塔特别高,离星星很近,更加突出了塔高。月亮说的意思是塔很美,每当晚上,电视塔里面的.灯都亮了,就像一盏明亮的宫灯。)

  板书:美

  师问:你们见过宫灯吗?什么样呀!请查找到宫灯图片的同学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看一看。

  又问:给你什么感觉?(美)

  5.你能不能把塔的高、美读出来?同桌读,指名读,教师指导读。

  (三)学习四、五段。

  1.实物投影出示第二幅图:他们在干什么?

  2.自己出声读读第四五段,妈妈和力生说了些什么呢?

  3.同桌同学分角色读他们说的话。

  4.指名分角色读。

  (1)思考:妈妈说这塔很神奇,为什么这塔很神奇?(生:这个塔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

  (2)“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平时的生活说一说吗?

  5.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和神奇的感觉。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

  六、学习生字:

  (一)读准生字的音:

  1.自己读读本课生字,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比谁全读对了!

  3.抽读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4.认识新偏旁“单人旁”“门字框”。

  (二)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学生自学。

  2.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学习过程。每组讲一个字,讲的不好,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

  知识目标:

  学会12个生字,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情感目标:

  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教学重点

  1. 运用读书记号阅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大家都已学过了《春晓》,我们再来一起背一下好吗?

  2.揭示课题,古往今来,赞美春天、春雨的诗篇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赞美的是什么呢?

  二、自学课文,并检查自学情况。

  (一)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按课后习题1的要求做读书记号。

  2.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学习生字新词。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议议,记记。

  师点拨重点:

  唇(chún),不能读成chén (晨)竭(念jié,不念jí)

  2.提出不理解的词句,酌情处理。

  3.课文主要写了谁?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给课文分段。

  我们在第七册已经学过了好几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还记得吗?

  请自选一种分段方法给课文分段

  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时间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地点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

  2.我们来看一下,在上课时的教室里,发生了什么事呢?(或上课时达丽玛怎么样?)

  (达丽玛上课没认真听,被乌罕娜老师发现。)

  3.乌罕娜老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

  (乌罕娜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面丽玛这双走了神的眼睛。)(小黑板出示)

  (1)理解走了神: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

  (2)课文哪些句子写达丽玛走了神?理解游荡。

  (3)用哪个词把前后两部分连接起来的?表明这句话是什么关系?

  (4)理解:发现,你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4.被发现后,达丽玛会想些什么呢?

  五、学习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给达丽玛补课时,乌罕娜老师是怎样做呢?

  2.达丽玛又是怎样回报乌老师的呢?

  (达丽玛望着老师严肃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让心跑向大草原了。)

  (1)理解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

  (2)如果现在你是达丽玛,你会怎样发誓呢?

  (3)达丽玛为什么要发誓呢?

  (乌罕娜老师发现达丽玛走了神,用提问来证实后,并没有批评她,而是放学后给她补课。虽然只是给达丽玛一人上课,乌老师却同样严肃认真,这种教育方式深深地感动了达丽玛,她不仅认识到了错误,而且决心改正错误。所以要发誓。)

  (4)达丽玛又是怎样做的呢?

  (她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心里。)

  印什么意思,能换成什么呢?

  3.正因为达丽玛这么认真地听课,所以外面下雨了,她也没有发现。

  4.指名读,再齐读。

  5.达丽玛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那她听见了什么呢?

  (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讲课。是的,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只看到老师发干的嘴唇,哪注意到闪电、雷声?)(小黑板出示)

  (1)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达丽玛听课时怎样?

  从哪里看出?三个只字可以看出。

  (2)从沙哑的嗓音和发干的嘴唇,可以看出乌老师当时怎样?

  6.正是这样疲劳的乌老师,当她得知达丽玛听课时,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时心里怎样?(激动)

  7.为什么这么激动?

  8.分角色朗读,体会达丽玛的专心与乌老师的.激动。

  六、巩固练习。

  至于乌老师是怎样护送达丽玛回家的事,我们下堂课再来学习。现在,老师要看看大家,是否把这堂的知识都掌握了。

  1.填空(不重复,尽量用本课学过的词语)。

  ( )的眼睛( )的眼睛( )的眼睛

  ( )的春雨( )的春雨( )的春雨

  ( )的面容( )的面容( )的面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游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竭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达丽玛坐在教室的板凳上,圆溜溜的一双眼睛望着老师乌罕娜,但是她的心却跟着春风一起,游荡到大草原上去了。达丽玛瞪大眼睛望着老师是故意装给老师看的,为是的不让老师发现她思想开小差。( )

  (2)达丽玛,这个问题你来回答。乌罕娜老师从四十二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这双溜了号的眼睛。乌老师能从那么多同学中发现达丽玛走了神,是因为她上课时特别注意达丽玛。( )

  (3)达丽玛坐下来,竭力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这句话是写达丽玛为自己做错了事,给老师添麻烦悔恨极了的心情。( )

  (4)老师,下雨了!她惊奇地说。达丽玛之所以感到惊奇是因为草原上春天下雨极为罕见。( )

  板书设计:

  春天的雨点

  达丽玛 乌罕娜老师

  上课时 走神 发现

  补课时 发誓 补课

  专心 放心

  护送时 感激 护送

  知错就改 关心爱护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1个偏旁“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诗歌,讲的是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他想把房子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没有房子的人住,还要搭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课文小中见大,从搭积木生发开去,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心灵。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教学重点是认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有条件的学生可在家搭积木。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教师要重视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

  “平、这、住、呢”等字不容易读准字音,要重点指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读错的字音。

  在指导学生认字时,要尽量启发学生自己用多种方法认记字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固地记住生字。如,“间”可以用“门”加上“日”,也可以把“问”中的“口”换成“日”。学生在平时经常见到“苹果”,启发他们把“苹”去掉“艹”就是“平”。“呢、啊、没”可以用拆字法来认记。“彳”是新学的偏旁,当学生认识它以后,就可启发学生把熟字“跟”中的“”换成“彳”来认记“很”的字形。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都是独体字,笔画较少,要用田字格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业”要注意笔顺是先写中间两竖,再写两边的点、撇。“本、平、书”三个字中的竖必须写直,并且位于竖中线上。还要启发学生比较它们的'细微差别:“本”中的竖是垂露竖(不带尖),“平”“书”中的竖是悬针竖。

  (二)词句

  本课的词语浅显易懂。容易混淆的是量词“间”与“座”。在第四课中有“四座房”,本课有“四间房子”。这是有区别的。“间”是房屋的最小单位,如,“一间卧室”“一间客厅”。“座”多用于较大的或固定的物体。如,“一座楼”“一座山”“一座大桥”。一座房里有几间或的房间。

  “呢”是助词,一般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可以用它来进行说话训练,如,“你怎么不去洗澡呢?”“你是写字还是画画呢?”“啊”也是助词,一般用在句末表示赞叹的语气。本课“还有一间啊”,用在句中稍作停顿,让人注意听下面的话。指导学生用“啊”练习说话。如,“这些图书啊,都是爸爸给我买的。”“这个星期六啊,我们都去游泳”。

  (三)朗读

  教学本课要重视朗读指导。从插图上看,平平是在和奶奶对话。要启发学生想象平时是怎么和奶奶说话的,指导学生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第二和第四节。要怀着喜悦、自豪的心情朗读平平说的话。最后一节中的“很多很多”“大家”要重读,表达出平平的美好心愿。

  (四)实践活动

  1、在学生能正确地读出课后“读读说说”中的短语以后,再启发学生多说一些,如,“很平很平的玻璃”“很快很快的火车”“很热很热的夏天”“很冷很冷的冰”“很甜很甜的西瓜”“很苦很苦的中药”。

  2、举行“我长大了干什么”的说话比赛,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揭示课题

  板书“平平搭积木”,提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平平用积木搭什么?他为什么要搭积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上面提出的问题反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词句不懂。

  (三)试读课文

  指名试读,读后评议。

  (四)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以“我长大了干什么”为题,练习说话

  (七)复习巩固生字词

  1、用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

  (八)指导学生写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低段的每篇课文课文都安排了一幅图画,这些图也可以提供学生参考,其实也利于学生图文对照写话的。因此我把写话放在学完课文后或学课文前练写。然而,如何指导孩子们先观察图,随之写出一段话,我想会写前必会说。我进行了以下指导:

  1、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2、 然后,让学生说说图画中的环境怎么样?

  3、 接着,用上基本句式说一说: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4、 让学生尝试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一说。

  5、 最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朋友的心情怎么样?

  先说后写。果然,孩子都是聪明的孩子,按照这样的顺序说下来,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说的也比较顺口之后,开始让同学们写写,写出来的都能够按照我说的格式写出来。可是有些学生图画之外的想想比较零乱。后来通过大家的集体评价后,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是一个学生的作品: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小朋友们到野外去寻找春天。有的在唱优美的歌曲,就连小鸟也来唱歌了。还有一个小朋友在观察小花,看它有没有生长。有的在草地上奔跑,跑得脸都红了。娇艳的花朵开放了。有的在说:“伙伴们,快来看!美丽的风筝摇啊摇,像一架飞机一样飞啊飞。”还有的看到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像在唱歌一样。最后,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学校。

  评价:

  师:读了钱文洁的作品,同学们认为钱文洁的作文好在哪?

  生:她观察的很仔细,她连远处的风筝都看到了,而且用了一个比喻句。

  生:她还有了“有的……有的……”

  师:是啊!她写的.太生动了。大家还有意见吗?请帮她改一改。

  生:我发现有一处没有用上有的,我建议她用上“有的……有的……”,就是这句“还有一个小朋友在观察小花,看它有没有生长”

  生:还有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是听到的而不是看到的。

  师:可能同学们有个小小的地方没发现,有一句放的地方不对。我建议钱文洁同学那句写环境的句子放在前面去,“娇艳的花朵开放了”前面还可以描写更多的环境。

  师:啊!同学们评价得太仔细了,我想钱文洁通过这次修改会是一篇完美的作文。

  评价后的作文: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娇艳的花朵开放了,小草也从土里探出了脑袋。小朋友们来到野外去寻找春天。有的在唱优美动听的的歌曲,就连小鸟也来唱歌了。有的小朋友在观察小花,看小花有没有生长。有的在草地上奔跑,跑得脸都红了。有的在说:“伙伴们,快来看!美丽的风筝摇啊摇,像一架飞机一样飞啊飞。”还有的听到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像在唱歌一样。最后,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学校。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3、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知识技能目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房间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水彩笔、各种学具

  教学方法:活动参与

  教学过程:

  一、整理房间

  1、出示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看到小明的房间,你想说什么?

  2、假如你是小明,你准备怎么整理房间?

  3、根据你的想法自己动手圈一圈,画一画,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

  4、说一说你是怎么整理的,为什么这样整理。

  二、巩固练习

  1、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

  (1)学生自己观察,明确题意;

  (2)独立完成;

  (3)评析。

  2、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1)明确题意:

  看看第2题图上有什么,可不可以给它分类。

  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2)完成练习

  3、分一分

  (1)看题目:

  说图上有些什么,按照什么要求给它分类。

  (2)分一分,归归类。

  (3)校对,评议:

  玩具:⑵⑸⑿

  文具:⑶⑷⑹⑺⑼

  服装鞋帽:⑴⑻⑽⑾

  三、实践活动

  自己整理自己住的房间,回来交流整理的方法。

  看谁最爱劳动!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 理清课文层次,了解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 感情作者的语言美,积累语言。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如动静结合)。

  三、教学难点

  能通过朗读,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很多神奇而壮观的自然现象,如果你能仔细观察,一定会被它迷人、秀美的景象所陶醉。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黄山“云海日出”的美景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30课(板书:云海日出)。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1990年12月被录《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主峰莲花峰海拨1864.8米。黄山常年雨量充沛、林木茂盛、云蒸雾涌,自然景色变幻莫测。黄山可以说是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四绝”闻名于世,成为全人类的瑰宝。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来也有人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来高度赞美它。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方瑞华的笔触,走进黄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两个问题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呢?

  (2)、课文主要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色?

  (三)分析课文,真切感悟

  (1)课文从大体上看,可以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那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云海的,而哪些自然段又是写日出的呢?(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2、学习“云海”

  (1) 云海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指名读第3、4自然段。(评价)

  (2) 根据刚才我们同学所读的内容,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它 们分别说出了云海的哪些特点?

  a我们看见北面山谷中明晃晃、光闪闪的一片,似乎是放在深山空谷中的亮闪闪的大镜子,又如无边无涯的白茫茫的水面。那就是云海。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b师拿镜子演示,与图片对比,说说共同特点?(平、静、大) c这就是作者对云海日出的静态描写,突出云海的静态美(师板书静态描写:平稳光洁、漫无边际)。

  d老师在这就中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词,谁发现了?(明晃晃、光闪闪、亮闪闪、白茫茫),指导朗读这一句。

  3、“山峰时隐时现,变幻无穷,云朗上下翻滚着,一会儿像万马奔腾,一会儿又似帆樯林立,光怪陆离,景象万千,把黄山点染得有几分仙气。”

  a 云海的景象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b请生回答(云由静态变得动起来了)。 c这一句出现了哪种修辞(比喻) 师问:在这里作者把云海的景象比喻成棉絮、轻纱,万马奔腾、帆樯林立,这些又表现了云海的哪些特点呢?(质地轻盈、光怪陆离、景象万千)这样的美景让我们看得出了神,忽然梦幻之中。”(置身梦幻)

  4、刚刚欣赏完云海,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美丽、神奇等) 4学习“日出”

  (1)师读第5自然段。

  (2)叠音词的家族可真多,在这里我们又和它们碰面了,是哪些词呢? (清风习习,云烟袅袅,松涛阵阵、人语轻轻)

  (3)等着等着,一会儿,朝霞出来了,呈现在人们眼前是她的新装: “橙红艳丽,缤纷灿烂,像一幅悬挂在天边的织锦。”

  (4)同学们,如果此时,一轮红日冲出云雾,霞光瑞气照彻天际,那又将是一番怎样奇异的景象呢?齐读第7自然段。这一段,作者从哪两方面描写日出的`变化的?

  生:从颜色和形状来描写太阳的变化。

  生:形状的变化:红色光点---圆弧---半圆-----大半圆——一轮玛瑙盘;颜色 变化:红色---胭脂色---鲜红欲滴——金碧辉煌。

  师:真是美丽壮观啊。那么日出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呢?

  生:速度快,我是从“蓦地、一瞬间、很快、一眨眼.......”看出来的。

  师:颜色形状变化的快,让人眼花缭乱。 师:由此看出作者为我们描摹了日出时的瞬息万变。

  (5)看到太阳后,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黄山云海日出的神奇与壮美,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组云海日出图,感受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六、板书设计

  云海日出

  云海: 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日出:光点→圆弧→半圆→大半圆→玛瑙盘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4-03

小学语文教案03-28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9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5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18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9-02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12-25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04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