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12-05 08:33:24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精华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精华10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与同伴合作制作再生纸,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 利用再生纸进行自由创作,发展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再生纸、用再生纸制成的物品。

  2. 旧报纸、盆子、搅拌器、网架、毛巾。

  3. 干花、广告色。

  活动过程

  1. 请幼儿欣赏再生纸及利用再生纸制成的物品,强调再生纸是用废纸制作成的。

  2. 提议大家来制作再生纸,向幼儿介绍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幼儿分组制作再生纸,步骤如下:

  把旧报纸撕成碎片,浸在水中;

  把碎纸放进搅拌器打成纸浆,在这个过程中可加入干花或广告色,以增加香味和颜色;

  把纸浆倒在网架上,晾干;

  纸浆干透后,从网架上小心取下。

  3. 制作完成后,请幼儿摸一摸再生纸,说说有什么感觉,请各组介绍自己制作的再生纸,如什么颜色、有没有香味等。 4. 鼓励幼儿在再生纸上绘画或拼贴,进行不同的'创作。

  活动评价

  能与同伴合作制作再生纸。

  能利用再生纸进行创作。

  懂得珍惜用纸。

  活动建议

  《幼儿用书》第14-15 页提供了制作再生纸的过程,老师可以参考。或者用来在幼儿分组活动前,向幼儿介绍制作再生纸的步骤。

  活动反思

  结合本园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研究课题,我选择了《科学活动:有趣的再生纸》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学竞赛。科学教育活动,尤其是环保活动相对其他活动来说知识性较强,较枯燥乏味,有些内容离幼儿的生活还比较远,要上好很难。综观平时对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由于其是形、声、色、知、情、意相统一的产物,并运用了声音、图片、文本等多种技术手段,更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认知对象,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着其他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将其应用到幼儿园环保教育活动中,对优化环保教育过程、提高环保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很大的作用。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图片、探索与讨论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初步学习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

  2.能大胆想象并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并知道从同伴的交流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

  3.懂得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四幅。

  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进行交流与讲述。

  (1)观察教学图片,自由讲述。

  指导语:这些图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的是谁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哪里?

  看一看、想一想,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在教师的引导下逐一观察图片并理解故事的内容。

  (3)和教师共同讲述故事内容。

  2.猜测、讲述故事的结尾。

  (1)大胆想象、猜测故事中老爷爷解决问题的方法。

  (2)观察图片并讲述。

  指导语:在这个故事中,老爷爷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

  3.师生共同完整地讲述故事。

  (1)看图讲述故事。

  (2)给故事起名字。

  延伸活动:师生共同制作道具,尝试进行表演活动。

  故事:猴子学样

  有位老公公挑着一担草帽到城里去卖。他走累了,坐在大树底下睡着了。一群猴子看见老公公戴着草帽,就学他的样子,都拿起草帽戴在头上。

  猴子在树上又叫又跳,把老公公吵醒了。他睁开眼睛一看:哎呀,草帽不见了!老公公抬头一看:原来,草帽都给猴子拿走了。

  老公公急得伸出双手,说:“快把草帽还给我!”猴子也学老公公的样,伸出手来,“吱吱喳喳”地叫着,就是不肯把草帽还给他。老公公急得脱下草帽,搔着脑袋想办法。猴子也学着老公公的样子,脱下草帽,搔起脑袋来。老公公看到猴子又在学他的样了,忽然想出个好办法!他把草帽往地上一扔,猴子见了,也都把草帽往地上一扔。老公公赶快拣起草帽,挑起担子就走了。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故事表演,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谁?对了,我是老奶奶,哎哟!我的背后痒痒了,让我自己来抓一抓吧,哎,够不着,抓不到怎么办?

  幼儿:奶奶别着急,我来帮你抓痒痒。

  幼儿边念儿歌边根据儿歌内容表演相应的抓痒动作。老师配合表现奶奶笑哈哈的样子。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你看见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小宝宝为什么要帮奶奶抓背?他是怎样帮奶奶抓背的'?奶奶高兴吗?

  3、再次欣赏儿歌表演。

  4、看表演儿歌,鼓励幼儿跟着小朋友一起朗诵儿歌。

  5、学习表演儿歌《抓痒》。

  启发并鼓励幼儿根据每一句儿歌的内容,尝试探索用身体动作表演儿歌。教师:奶奶年纪大,背痒没办法,做什么动作表演呢?……

  带领幼儿完整地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重点引导幼儿感知练习:轻轻地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抓痒痒。

  6、感知体验抓痒痒的身体反应,体验痒痒的乐趣。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抓到胳肢窝,奶奶就笑哈哈呢?

  教师:你知道抓哪里会有痒痒的感觉?你知道怎样抓会有痒痒的感觉呢?幼儿与同伴相互抓一抓痒痒,探索感知抓痒痒的奇妙感受,提醒幼儿注意动作不要太重,以免伤寒对方。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抓痒的感受,交流抓痒痒的经验。

  7、教育幼儿关心老人。

  教师:小宝宝真可爱,奶奶背痒能主动关心她,小朋友,你在家里也关心老人吗?你是怎样关心他们的?

  欣赏教师表演歌曲《好娃娃》。鼓励幼儿也做个关心、尊敬老人的好娃娃。 活动开始时教师与幼儿表演儿歌内容,引起幼儿的 兴趣。活动中让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画面,让幼儿看图了解儿歌内容,倾听教师朗诵儿歌。

中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3以内的数。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1---3的数字卡若干张。

  2、各种水果卡片若干张,各种实物水果若干。

  3、场景布置:水果超市。

  三、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复习3以内的数。

  四、活动难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活动教、学法:直观法、引导法、游戏法、操作法。

  六、活动过程:

  1、律动《转手腕》,集中幼儿注意力。

  2、游戏:拍拍手(复习数字1、2、3)

  (1)、教师拍手,让幼儿说出拍手的次数。

  (2)、教师说数字,幼儿根据数拍手。

  3、游戏:数物对应

  (1)、教师出示水果卡片,示范贴上相应的数卡。

  (2)、给幼儿发水果卡片,让幼儿给卡片贴上相应的数卡。

  (3)、给贴的好的幼儿带上动物头饰去买水果。(教师带上小猴的头饰)

  4、游戏:买水果

  (1)、故事《小猴》导入买水果环节。

  (2)、请带头饰的幼儿到水果超市买水果。

  a、教师提问:你喜欢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b、教师出示数卡,幼儿买(拿)相应数的水果。

  c、教师给个别买水果错误的幼儿给予纠正,让幼儿理解数物的关系。

  5、幼儿分享水果,结束活动。

  七、反思

  9月25日早晨第一节课我在中四班上了一节数学课《买水果》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传统集体教学的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根据本班幼儿对数量认识水平,特确定以下活动目标:引导幼儿复习3以内的.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的习惯。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引导法、游戏法、操作法等教学方法,特别是游戏法,是孩子最喜爱的,游戏能增强幼儿的参与兴趣。整个过程,我遵循由浅到深的教学原则,层层递进,幼儿将运用操作法、游戏法等学习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依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第一个环节为游戏活动《拍手》导入(复习数字1、2、3)。第二个环节为基本活动,数物对应游戏、买水果游戏。第三个环节结束活动,幼儿分享水果。在这些活动环节中我觉得数物对应游戏环节放在基础活动中不够理想,使整个活动不够连贯,如放在最后让幼儿操作数物对应去掉幼儿分享水果这一环节,整个过程会更流畅,主题会更突出。

  在教授过程中我的语言不够生动,普通话不标准。特别是我站着授课,没有与幼儿平视,对幼儿有一些影响。在给幼儿戴头饰时没有提前准备好,临时才找合适的,既耽搁了时间又影响了幼儿情绪。整个活动也没有把幼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整个活动是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习,感受数学的乐趣,幼儿的参与性较广,在游戏中都能按规则完成游戏,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这个集体中,教师们都很年轻,富有创造性及创新能力,思维灵活,乐岗敬业。我虽然比她们多干几年幼教工作但观念守旧,需要向这些向阳光一样的老师们多学习,以后多听她们的课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在制作、探究的过程,初步感受力与平衡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纸蝴蝶、橡皮泥等

  活动重点:

  初步感受力与平衡之间的关系。

  活动难点:

  在多次的尝试、调整后,能初步积累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蝴蝶",引起幼儿的兴趣。

  1、关键问题:你能想办法让"纸蝴蝶"停在我们的指尖上吗?

  2、教师演示,让"纸蝴蝶"站立在指尖上。

  3、小结:只要在"纸蝴蝶"的翅膀上加两块橡皮泥就能让"纸蝴蝶"站立在指尖上。

  二、幼儿尝试制作

  1、关键提问:这两块橡皮泥应该怎样摆放呢?

  2、鼓励幼儿反复尝试、调整橡皮泥摆放的位置。

  三、交流讨论

  1、关键问题:你是怎样摆放橡皮泥,让"纸蝴蝶"平稳地站立在指尖上的'?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交流尝试操作的过程。

  3、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解释实验现象。(平衡木、跷跷板等)

  4、小结:保持平衡,"纸蝴蝶"就能平稳地站立在手指上了。

中班教案 篇6

  游戏目标:

  通过直接操作实物的活动以及各种感官活动发展数的`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

  游戏玩法:

  1、每人一个数学盒,让孩子在盒上插棋子:先插一个红棋子,再一个一个插上许多黄棋子。(动手中感知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2、让孩子说出:“我插了一个红棋子,许多黄棋子。”收棋子时,先收一个红棋子,再把许多黄棋子一个一个收起来。(感知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3、老师在沙土里插上许多胡萝卜让孩子看看,并说出有“许多胡萝卜”

  4、让孩子扮演小白兔拔萝卜,每拔一个萝卜都要说:“我拔了一个大萝卜”直到把萝卜拔完。(活动中感知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5、让孩子把拔下的萝卜一个一个放到篮子里,并说“篮子里有许多大萝卜。”(感知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6、老师敲一下小鼓,让孩子说出“老师敲了一下”。老师敲许多下小鼓,让孩子说出敲了许多下”

  7、让孩子在准备好的环境中找出“一个”和“许多”

  8、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找出“一个”和“许多”并且让孩子凭记忆说出幼儿园和家中的“一个”和“许多”

  9、用口袋装一个大球和许多小球,让孩子摸一摸,说出口袋里多少大球和小球

  10、通过运动觉让孩子感知“1”个和“许多”让孩子双脚跳一下和许多下等等。

中班教案 篇7

  拍手歌

  活动要求:

  1在复习拍手歌的基础上,学习创编拍手歌。

  2培养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发展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动物卡片与幼儿人数相同、玩具动物(小狗、梅花鹿、老鼠)

  2木偶架、春天的背景图一幅

  3学会歌曲《小朋友,想一想》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交待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许多小动物也来到草地上,它们想找小朋友们做“拍手歌”的游戏呢,什么叫拍手歌?对了,拍手歌就是一边拍手,一边说儿歌。

  二复习“大象拍手歌”和“小兔拍手歌”

  问: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答: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问: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耳朵长?答:耳朵长,是小兔,小兔耳朵最最长。

  三学习创编拍手歌

  1学编“小狗拍手歌”

  老师出示小狗玩具,请幼儿说说小狗的特点(汪汪叫、爱吃肉骨头、嗅觉特别好等)请幼儿编儿歌,老师可以先问: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汪汪叫?让幼儿回答。然后再请幼儿独立创编。对编得好的,进行鼓励。2学编“梅花鹿拍手歌”(过程同上)3学编“狐狸拍手歌”(过程同上)

  四自由创编拍手歌

  出示春天背景图,请幼儿到草地上找一找藏了什么小动物,找一个自己编拍手歌。幼儿自由创编,老师进行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互相说说自己编的儿歌。

  五游戏“点兵点将”

  以此游戏请幼儿分别说说自编的.儿歌

  谁和谁好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为生活中各种常见的事物找关联。

  2、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竞赛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谁和花儿好?”图片或照片、卡片若干(柳树、鸟、录音机、电话、太阳、牛奶等)。

  活动过程:

  游戏一:谁和花儿好?

  玩法:幼儿为花儿找十个不同的朋友。找对了,每一片花瓣的颜色就会变,最后成为一朵美丽的花。

  规则:

  1、幼儿给花儿找好朋友,每讲出一样和花儿要好的东西,花瓣的颜色就会变,如果幼儿能讲出十样和花儿要好的东西,它就会变为一朵美丽的花,你们就赢了。

  2、幼儿为花儿找到的朋友不能重复,而且要讲出这些东西和花儿要好的理由。

  重点:引领幼儿大胆想象,寻找不同的事物和花儿做朋友。

  游戏二:谁和谁好?

  玩法:幼儿分成两队比赛,看哪一组能在卡片中寻找到多种关联,得卡片数多的队为赢。

  规则:

  1、每组派一个代表选择两张能做好朋友的图片,用优美好听的话说出它们做好朋友的理由。

  2、答对者将图片放在排头幼儿的旁边。

  3、找到的两个好朋友不能和别人的重复。

  4、游戏轮番进行,最后图片得数多的一队获胜。

  重点:

  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各种关联。

  附儿歌:谁和谁好?

  谁和谁好?藤儿和瓜好,

  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谁和谁好?蜜蜂和花好,

  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谁和谁好?我和小朋友好,

  大家唱起歌,一起上学校。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认真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2、通过故事让幼儿明白同伴相处要懂得互相体谅和理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白马、大象、黑驴、黄牛、蜗牛头饰一套,

  2、故事图片二幅,移动小蜗牛图片一幅

  3、课前请大班幼儿表演故事片段,幼儿有拔河的经历,故事录音、录音

  活动过程

  1、请角色表演的幼儿坐在幼儿中间(大象、白马、黄牛、黑驴),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它们是谁?

  (出示图1)你们看,它们在干什么?(拔河)在拔河时,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结合图片和情境表演,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结合图片,听故事至“大家都跌倒了”。

  发生了什么事?小动物身上怎么了?(教师小结用故事中的话说说)它们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看情境表演,听故事至“怎么赔呢?”

  3、看情境表演至“一看,是个蜗牛,它的壳被碰破了一块。”

  它们怎么解决的?

  这时候又多出来另一个受伤的,是谁?(小蜗牛)小动物又会说什么呢?它们会怎么解决呢?

  4、看情境表演至结束。

  小动物看到破掉壳了的小蜗牛怎么说的?

  小蜗牛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大象、白马、黄牛、黑驴为什么站着说不出话了?

  5、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为什么大象、白马、黄牛、黑驴说不出话了?你觉得要不要赔?

  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6、续编故事——小动物怎么帮助小蜗牛

  师:看到蜗牛这样子,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动物们现在什么感觉?你会怎么做?小动物又会怎么做呢?(请幼儿说说)

  师:我们一起到外面边表演边把故事编下去好吗?(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能力。

  (2)掌握弹球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及初步的竞争能力

  活动内容:

  桌面球游戏

  活动准备:

  1、场地准备:

  2、材料准备:

  宽敞的教室、桌子。

  各种不同质地的球、不同大小的球、小药丸、相应的辅助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在音乐伴随下做音乐律动《步伐和摆臂》,活动身体各部位肌肉及关节。

  二、集体活动:

  1、出示材料,激发幼儿兴趣,进行一物多玩。

  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 (出示小鱼吐泡泡的'材料)

  师:谁能给小朋友说一说。

  幼:是一个蓝色的,长长的,中间还有点低,上面有一条小鱼

  师:那小朋友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材料进行游戏?

  幼:我用弹球、我用跳跳球、我用小药丸、我用纸球等。

  师:那请小朋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最好。

  幼儿分散到各组亲自尝试,教师巡视观察,进行个别指导。

  2、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游戏玩法。

  师:刚才小朋友都尝试了自己的玩法,那个小朋友能演示一遍。(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幼儿演示)

  幼:我用弹球,从下面用食指、拇指用力弹就碰的了小鱼。

  幼:我用跳跳球,从下面往上一挥,但用力太大,球就滚下去了。

  幼:我用小药丸,从下面用拇指、食指一捏,但没有碰到小鱼。

  师:好,那小朋友说一说,谁的方法最好?

  幼:弹球弹的最好。

  师:那我们一起向他学一学?

  请小朋友教大家,老师讲解弹球的正确方法。食指、拇指握住弹球,拇指用力弹出。

  师:小朋友学会了弹球的正确方法后,可以想一想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弹球。下次活动时给小朋友演示。

  三、分散活动:

  1、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材料,自由选择游戏伙伴进行游戏。

  师:小朋友可以想一想你要玩什么游戏,跟谁玩,想好了就可以去活动了。注意要爱护游戏材料,注意安全。

  2、开放所有游戏材料。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指导:

  A:幼儿的手眼协调一致,用力不能太大。

  B:引导幼儿利用辅助材料进行活动。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C:提示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D:两名或多名幼儿游戏时,可进行比赛,培养初步的竞争意识。

  E:观察幼儿是否有创新,能否相互协商、合作游戏。

  四、结束活动:

  1、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

  师:刚才小朋友都玩了自己喜欢的游戏,说一说你和谁玩的?你们是怎么玩的? (选择有代表性的幼儿进行小结)

  师:好,那下次活动看看谁的方法和今天小朋友的方法不一样。辅助材料用的不同。

  2、在音乐伴随下师生共同收拾桌面球材料。

  活动自评:

  幼 儿通过参与这些游戏,提高了小肌肉动作灵活性,全身动作的协调性,投准能力等。也感受到了不同质地球的特性,特别是幼儿参与添加的辅助材料活动中,提高了 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在桌面球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在幼儿进行一物多玩的同时,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针对班上幼儿普遍存在的遇到问题或困难不知该怎么办的现象,我们近期开展了“爱动脑筋小明星”系列活动,努力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学习发现问题并愿意尝试解决问题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一段时间之后,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能够参加活动,积极开动脑筋,尝试不同游戏内容,但又出现在游戏中争抢玩具、想和别人玩又不会协商和共同游戏的新问题。

  在深入分析幼儿交往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细则》中提出的“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往,会使用礼貌用语,初步学会轮流、分享、谦让互助与合作,并能尝试解决游戏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等相关内容,我们制订了本次半日活动的内容。活动中首先让幼儿通过对比昨天、今天两天活动区游戏成果,发现合作的益处并梳理所采用的合作方法;在获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又开展小组游戏“快乐装彩珠”,让幼儿通过亲自操作与比较录像记录来进一步体验协商合作的益处,再次实践协商合作的具体方法与体验协商带来的快乐情感,最后引导幼儿将协商的经验运用到一日生活中。

  活动目标:

  在区域活动中能尝试运用协商的方式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针对班上幼儿普遍存在的遇到问题或困难不知该怎么办的现象,我们近期开展了“爱动脑筋小明星”系列活动,努力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学习发现问题并愿意尝试解决问题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一段时间之后,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能够参加活动,积极开动脑筋,尝试不同游戏内容,但又出现在游戏中争抢玩具、想和别人玩又不会协商和共同游戏的新问题。

  在深入分析幼儿交往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细则》中提出的“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往,会使用礼貌用语,初步学会轮流、分享、谦让互助与合作,并能尝试解决游戏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等相关内容,我们制订了本次半日活动的内容。活动中首先让幼儿通过对比昨天、今天两天活动区游戏成果,发现合作的益处并梳理所采用的合作方法;在获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又开展小组游戏“快乐装彩珠”,让幼儿通过亲自操作与比较录像记录来进一步体验协商合作的益处,再次实践协商合作的具体方法与体验协商带来的快乐情感,最后引导幼儿将协商的经验运用到一日生活中。

  活动目标:

  1、在区域活动中能尝试运用协商的方式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小雨和吴菲,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幼儿:小雨想先讲故事,后录音,可是我想先玩录音的游戏,然后再讲故事。

  教师:那你们是怎样商量的?

  幼儿:我们用锤子、剪子、布的方法,谁赢了就听谁的。

  教师:你们可真会想办法,后来你们玩得高兴吗?

  幼儿:高兴!

  教师:我们再来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方法?

  幼儿:谁说的对听谁的;谁先说的听谁的;少数服从多数;轮流;锤子、剪子、布等方法。

  2、小组活动:游戏“快乐装彩珠”。

  (1)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教师:中一班小朋友玩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快乐装彩珠”,他们特别棒,只用了20秒钟就把彩珠装进了瓶子里,咱们也来玩一玩,看我们能不能装得更快!看谁能最快地把彩珠装进了瓶子里。

  (2)第一次玩装彩珠游戏。

  “引导幼儿结合时间记录来感知,在游戏过程中的争抢行为带来的无序与时间的拖延,在寻找失败原因时帮助幼儿将以往的协商认知经验与自己的实际行为相联系。

  ①讨论失败原因:

  教师:看到时间记录后,你们的感觉如何?

  幼儿:我们觉得太慢了。

  教师:为什么太慢了?

  幼儿:大家都抢着先装自己的,结果谁都装不进去,就慢了;因为太挤了,珠子都掉到地上了,所以慢了。

  教师: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

  幼儿:我们可以先商量谁先装谁后装。

  教师:然后呢?

  幼:然后按照商量好的顺序去装。

  ②幼儿协商怎样合作:

  教师:我们一起先来商量怎样装。

  幼儿:一个一个轮流装。

  教师:从谁先开始呢?

  幼儿:从天丁开始,小树第二,来来第三……

  教师:好,我们按照商量的方法再玩一次。

  (3)第二次装彩珠游戏。

  引导幼儿实践讨论结果,从而巩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关于协商与合作行为的积极情感体验。

  教师:这次游戏结果怎样?

  幼儿:快了很多,超过了中一班小朋友。

  教师:为什么比第一次快了这么多?

  幼儿:因为我们先排好了顺序,我们没有挤,按顺序一个一个轮流装的。

  教师:对,因为我们是协商好,按照协商的方法合作去装小珠子的。

  (4)观看两次游戏的录像与记录,在比较中反思。

  通过观看录像,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和体验协商合作行为在游戏过程中带给大家的快乐。

  教师:让我们看一看刚才两次装彩珠的情况吧。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看边小结:

  第一次:我们太挤了,谁都装不进去,真是太耽误时间了。

  第二次:我们先商量,并且按照商量的顺序装,真快呀!

  (5)集体奖励:

  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协商合作行为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感知好成绩离不开大家共同的努力。

  3.延伸活动:将经验迁移到生活中。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幼儿讨论,使幼儿明确身边的许多生活内容都需要大家的协商与合作来共同完成,从而将游戏经验进行有效迁移,达到在日常生活中巩固良好合作行为的目的。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1)善于观察和分析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观察发现,他们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随着问题的显现,活动也应运而生。

  (2)关注教育的过程性与持续性。我们遵循着情感性、榜样性、一致性、一贯性等一系列有关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原则,设计了有关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系列活动,如体育游戏“穿大鞋”、报纸游戏“有趣的'夹心饼干”、综合游戏“团结力量大”以及渗透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获得协商合作经验的主题内容“一起游戏”的环节等。今天的活动就是众多活动中的一个。

  (3)活动形式与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在活动中采用了计时、现场录像以及游戏记录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再现活动的真实场面,目的是使幼儿更加直观形象地感知游戏过程中自身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引导幼儿比较第二次游戏场面与第一次游戏的不同,更能帮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协商合作的积极效果。此外,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利用情绪、情感的渲染与带动,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游戏中合作行为积极情感体验,为幼儿形成初步的协商合作意识给予了情感上的支持与强化。

  (4)及时强化幼儿获得的新经验。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悦的感受,获得的成功感对于巩固、加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行为是自然的内部强化,同时,在活动结束时采用奖状的形式给予幼儿外部强化,内外因相互作用,使幼儿协商合作的意识与行为逐渐稳定化。

  2.活动中的不足:

  (1)在活动的设计上,可以创造更为突出合作重要性的活动情境,有一定挑战性,幼儿会更感兴趣和更容易感受到合作对游戏的影响。

  (2)要使幼儿养成稳定的合作行为,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继续关注,并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尽可能做到既不要放过每一次可引导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合作的机会,不断改进和丰富游戏内容。例如,在益智区投放扑克牌及棋类游戏;引导两名幼儿共同制作较复杂的相框,为幼儿合作行为的巩固和强化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同时还要继续引导幼儿丰富解决交往问题的方法,如猜拳、抽签、手心手背等。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各环节中,完善和使用适宜的合作方法。

  主要内容:

  1、教育活动与活动区活动紧密结合,注重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教育功能。

  (I)活动区活动和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当天活动的总目标,老师心中时刻装有目标,依据目标对幼儿的行为给予及时的指导。对于建筑区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协商合作行为,老师给予了及时肯定。

  (2)在活动区的活动获得一定经验后,教育活动再一次给幼儿提供了协商合作的机会,孩子们可以进一步感受到协商分工的具体方式,感受币Ⅱ体验协商、分工所带来的愉悦和快乐。教师的引导紧扣目标“你们是怎么商量的?”“你们这样分工真好!”幼儿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听到后说:“你们觉得这样行吗?那咱们试试看吧!”让幼儿在不断地探

  索和尝试中寻找到有效的合作交往的方法。

  (3)在区域活动中有机渗透目标,发挥活动区材料的隐性教育价值。如美工区“美美图片社”活动中,因为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了较为复杂的制作相框的任务情境,并有目的地引导两个小朋友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内容,为幼儿提供了交往、合作的机会。

  2、采用直观形象的辅助手段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教师采用观看录像的方式让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时结合集体记录来帮助幼儿总结经验,这两个手段对于幼儿梳理经验,明晰协商合作带来的益处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给经验不够丰富的幼儿也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

  3.从细微处审视活动,提出合理建议。

  (1)教育活动中合作动机的激发还不够充分,可以玩两人三足、推车运球、报纸游戏等,也可以设置更加生活化的情境,如给食堂装豆子等,只有在生活中寻找内容来实现目标,才能够激发出幼儿参与活动的更大热情,真正实现“学习来源于生活,学习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2)教师用来集体分享的图示记录符合幼儿学习特点,但图片太小了,不够清晰,可以换成大图,以保证幼儿的学习效果。

  综合评析:

  1、情感是一切行为的动机,这是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培养过程中教师需关注的教育原则之一,老师组织的这个活动,正是关注到了这一关键策略,从而使得幼儿对于合作的认知在情感与行为上达到统一。在游戏中通过体验感知合作的快乐,为幼儿形成初步的协商合作意识给予了情感上的支持与强化,也促使幼儿在游戏、生活中尝试合作,逐渐养成合作行为。

  2、丰富的教育手段与策略,体现了教师对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的思考与钻研,对幼儿年龄特点的关注与把握。通过时间的记录比较、摄像记录的比较、共同游戏、奖状的奖励等这些方式让幼儿自己去体验和发现协商合作的重要和益处,巩固和强化良好的合作行为。这些方式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因此合作行为的养成是幼儿需要的、主动的和自觉自愿的,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成果,是内化的、稳定的行为。

  3、在小组反思与个人反思活动不足时,都集中于两个问题:合作动机的激发与合作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合作培养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小组反思活动可以聚焦于这两个问题来展开广泛和深入的反思,帮助教师澄清其必要性及其背后的规律性内容,让教师对于合作从“动机的激发、不同合作方法的掌握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灵活运用”有清晰地把握,才会设计出思路清晰的教育活动。这样的反思才能与教师的已有经验产生冲突,才能真正提升教师实践的专业水平。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教案10-29

中班教案【精选】07-27

【精选】中班教案08-16

[精选]中班教案09-01

(经典)中班教案08-31

中班教案(精选)08-23

【经典】中班教案08-21

中班教案【经典】08-24

中班教案[经典]09-07

[经典]中班教案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