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时间:2023-12-13 07:35:09 教案 我要投稿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了解自然科学小论文的文学知识。

  了解的行文特点和结构写法,理清文的结构层次。

  二、能力培养目标

  学习本文科普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理解文的关于建筑特征的一些独特论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明确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重点:

  了解的行文特点和结构写法,理清文的结构层次。

  难点:

  理解文的关于建筑特征的一些独特论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的行文特点和结构写法,理清文的结构层次。

  2.理解文的关于建筑特征的一些独特论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学习本文科普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二、整体感知

  .导入新

  同学们,你们一定浏览过不少名胜古迹,见过不少楼台阁宇。可你们知道这些建筑中包含着多少历史文化价值吗?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走进梁思成先生的一篇科普《中国建筑的特征》,共同领略中国建筑的永恒魅力吧。(板书题)。

  2.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年4月生,广东省新会县人。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近代思想家、历史学家梁启超之子。

  91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年至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1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这期间,还曾于1946年11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他的学术著述,《清代营造则例》《宋营造法式》《中国建筑史》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

  三、感知文,整体把握。理清的结构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作者首先指出了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并从地域和历史,即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

  第二部分:作者概括了中国建筑的九点基本特征。这九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1)讲立体构成。

  (二)讲平面布局。

  第二层次:

  (三)至

  (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

  (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

  第三层次:

  (六)至

  (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

  (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

  (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

  第三部分:作者提出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

  第四部分: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四、研读文,讨论问题

  (1)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

  【明确】这篇说明文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全文按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的顺序来展开。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明确】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

  (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

  (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

  (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

  (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

  (3)作者在介绍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时,说到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把建筑的“风格和和手法”称为中国建筑的“文法”,它们有何共同点?

  【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作者所谓“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既寓于九大特征中又在某些方面具有普遍意义,是一种“沿用的惯例”,是一种为世代遵循的“法式”,守之则能体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创新则能建造出各具其妙的独特建筑。这非常类似于语言中的“文法”,既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明确】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相关文章: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最新11-06

《生物的特征》教案09-22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02-21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02-27

[热门]《生物的特征》教案08-17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12-12

《按物体特征分类》小班教案06-20

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精选5篇)08-30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通用12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