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自己制定计划,探究一种动物或植物的昼夜变化情况;能够用二维记录表连续记录较长时间的观察结果。
2.对植物或动物在昼夜间的变化感兴趣;愿意对植物或动物的行为进行长期观察。
3.能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有哪些影响。
4.意识到青少年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的重要性;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上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等。
教学重点、难点:
意识到青少年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用2课时,其中引入部分和活动1用一课时,活动2和拓展活动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发现生物行为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有兴趣研究生物昼夜行为变化规律。
实施过程: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花钟图和多媒体课件,看有什么发现。
2.指导学生认识钟面内的各种花在1到12时不同时间内分别开放,钟面外的花在12到24时之间开放。认识过程中可以提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利用花钟来判断时间。
3.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了花钟以后有什么想法?进而引出昼夜变化对动植物影响的话题。
一、完成没有画完的画
活动目标:
1.能通过查阅资料,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有什么影响。
2.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实施过程:
1.以四人为一组。用30分钟时间完成。
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示意图,了解图中的生物行为与昼夜变化的关系。如:一些小鸟、蝴蝶喜欢在白天活动;猫头鹰、蛾子却喜欢在夜间活动。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列举更多的例子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来。绘画时需要注意:一是首先要判断自己发现的实例是属于喜欢在白天活动的,还是喜欢在夜间活动的,分别画在左栏和右栏中;二是要尽量形象地表现动物或植物的活动或休息状态。
3.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画向同学展示,并用简练的语言做必要的说明。
二、对 昼夜行为变化的研究
活动目标:
1.能够选择一种动植物,探究其行为变化与昼夜的关系。
2.能够尝试用两种方法对同一种动植物的行为进行研究。
3.在研究时能愿意与同学分工合作。
4.意识到青少年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的.重要性。
5.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
实施过程:
1.这项活动在课上布置,小组内分工明确后在下课后完成,完成后在课上交流总结。
2.本活动重在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活动中只要学生略有发现,就要给予表扬。
3.研究方法、成果形式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鼓励学生尝试查找资料,现场观察或请教等方法进行。
4.鼓励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新的发现等。
5.科学在线相当于对学生探究活动成果的总结和提升。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活动与昼夜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以及在利用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
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活动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2.能作出有一定根据的想像,没有昼夜变化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实施过程:
在组织活动时对学生的回答可不加任何限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说出理由,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多做鼓励性评价,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质疑。此拓展活动的目的还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昼夜变化会对生物带来影响。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拓展知识
猫的瞳孔变化
猫的眼睛的瞳孔在一昼夜中随光线强弱的周期变化而发生变化。白天中午时刻,光照强烈,瞳孔缩小,呈上下竖直的一条线;夜晚光线充分放大呈圆形,其他时刻呈不同程度的椭圆形。
生物节律
生命现象中的节律变化,叫做生物节律。在生命过程中,从分子、细胞到机体、群体各个层次上都有明显的时间周期现象,其周期从几秒、几天直至几月、几年。广泛存在的节律使生物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林奈的花钟
林奈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各种植物每天开花都有一定时间,他选择了一些植物,按它们开花的先后时间顺序,种在自己的花园里,要想知道几点钟了,只要去看看什么花在开放就行了,真是有趣极了。人们把林奈的这个别出心裁的创造叫“花钟”。花钟的开放时间是这样的。
蛇床花:黎明3点左右开放;
牵牛花:黎明4点左右开放;
野蔷薇:黎明5点左右开放;
龙葵花:清晨6点左右开放;
芍药花:清晨7点左右开放;
莲花: 上午8点左右开放;
半枝花:上午10点左右开放;
马齿苋花:中午12点左右开放;
万寿菊:下午3点左右开放;
紫茉莉:下午5点左右开放;
烟草花:下午6点左右开放;
剪秋罗花:晚上7点左右开放;
夜来香花:晚上8点左右开放;
昙花: 晚上9点左右开放。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品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茶叶的功效。
2.通过观赏茶艺初步掌握茶具的名称,用途和摆放。
3.享受自主设计茶具摆放带来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基本茶具、茶具摆放图片、泡茶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对茶具有一定的了解,有过喝茶的体验
活动过程
(一)通过品茶与谈话,引起幼儿对茶叶的功效了解
1.教师给幼儿喝茶,幼儿尝试说出茶叶的功效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杯茶,请小朋友品尝一下自己桌上的茶,喝完请轻轻把杯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并告诉老师你喝到的茶是什么味道的。
2.教师提问幼儿从中喝到的味道,以及尝试让幼儿自主说出茶叶的功效。
3:教师对于幼儿给出的答案给出补充和总结
师:小朋友说的非常好,我们喝茶可以提神、助消化、提高免疫力、长高。还可以让我们的女生变的越来越漂亮,男生越来越帅气。
(二)通过观看视频,认识茶具并且了解它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1:教师第一次播放视频,幼儿初步感知茶具的作用
⑴师:茶对我们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小朋友知道要泡出一杯这么香的茶,需要用什么来泡吗?
⑵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是茶具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看看茶艺老师用哪些茶具泡茶的?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用来做什么的?
⑶边播放视频,教师边解说
2.教师第二次播放视频,幼儿能够说出茶具的名称和作用
⑴师:视频中的茶艺老师表演的非常的优美,小朋友们想再看一遍吗?在看视频的时候要听清茶具的名字?想一想它们用来做什么的?
⑵幼儿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说出看到的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3.教师通过提问、示范和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茶具的名称、用途及个别茶具的使用姿势,
每介绍一个茶具就要相对应的介绍出这个茶具所相对应的使用姿势。(包括:随手泡、茶盒、紫砂壶、公道杯、茶杯、茶托、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席和茶盘)
(三)自主操作,学会摆放茶具
1.自主设计茶具的摆放,体验其中的乐趣。
(1)教师出示全部的茶具,幼儿挑选出摆放在茶盘里的茶具
师:茶具家族里有许多的茶具宝宝,哪些是可以放在茶盘里面的,哪些是放在茶盘外面的?(出示PPT,让幼儿边说出茶具的名称边分类)
(2)教师提出任务,幼儿自己尝试给茶具摆位置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和茶具宝宝交朋友了。小朋友在班级有自己的位置,那茶具宝宝在茶盘上也有自己的位置,让我们一起给茶具宝宝在茶盘上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吧!看看怎样摆放又美观又方便我们泡茶?它们很脆弱要轻拿轻放哦。
(3)幼儿自主摆放茶具,教师进行指导。
2.示范正确的摆放,进行统一指导
(1)幼儿分享各自的摆放结果
师:你的茶盘里摆放了哪些茶具宝宝?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为什么要这样(引导个别幼儿展示给大家看)
(2)展示正确摆放的图片,提出要求:a:公道杯、紫砂壶的嘴都不能对着客人,b:紫砂壶不能被挡住;c:公道杯和紫砂杯是好朋友,它们要面对面靠得近一些;d:茶具不能摆放太分散
师:根据要求小朋友再调整一下吧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摆放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瞧一瞧爸爸妈妈是怎么用茶具宝宝来泡的。
活动反思
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幼儿能够清楚的`知道茶壶的作用是接水已经倒水,但他们对茶壶的各个组成部分并不清楚。在这节美术活动课中,以茶壶为题,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茶壶,知道他的组成以及作用。
因为班级里有平时倒水的茶壶,我们就直接先观察班级的茶壶,根据之前积累的经验,幼儿能够直接说出茶壶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由壶嘴、壶盖、壶身、手柄组成的。以至于这节课上的很轻松,大家掌握也很好。
在示范点拨时,因为有实物,便直接拿实物写生,幼儿作画时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作画。在结束环节,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共同分析茶壶的外貌特征,装饰的图案是否完整,运用的色彩是否干净、漂亮。在创作方面可以转动纸张,换不同角度去想象。
在作画时,我主要观察黄**小朋友,因为在这几次作画中明显能够感受到他不敢画,有时候明明是会画却不敢画有时还会哭,在跟他家长沟通过后,今天作画时,他已经能够下笔,并且主动告诉我他画了一个小巧的茶壶,但在借形想象时,他又不敢画而且默默的擦眼泪,从他妈妈那里了解到是由于爸爸外出开店,他很想念爸爸以至于自己不自信,不敢画。于是我便轻轻走到他身边跟他说,没关系,自己画出来的都是最棒的。他听了我的鼓励,便动手画了几笔,又说自己不会画了,我问他你把茶壶变了什么,他回答说不知道。在点评时,我还是以表扬鼓励的形式表扬了他的作品。让他知道自己画的都是最棒的。
科学教案 篇3
一、教材
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声音的传播》是科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的内容,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以及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教材呈现的两个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二、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更好的因材施教,就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我所面对的四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对科学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学生考虑问题不深入,逻辑性思维不强,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在本课当中我将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让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
重点:理解声音是需要通过物质进行传播的。
难点: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五、教学方法
为了体现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讲授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课堂讨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看看、想想、做做中掌握知识。
六、教学用具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目标,我将在每个小组准备土电话、1米唱的铝箔条、木质米尺、棉线、尼龙绳以及实验记录表进行实验活动。
七、教学过程
接下来,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将展示一张有声贺卡,悄悄将他打开,并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当位于教室各个位置的学生都说出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声时,我将追问:为什么大家都听到了声音?贺卡传出的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以此引入今天的新课: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新课《声音的传播》,来解决这些问题。
意图:以有声贺卡导入能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将分为如下两个活动进行。
活动一:振动物体与声波。
我将结合本单元第二课所接触过的实验:用振动的音叉接触水面引起水面波动,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水面是如何波动的,以此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震动的物体会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在这基础上我会让学生玩一玩“土电话”小游戏,并通过思考“声音是怎么从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进一步感知声音的传播方式。游戏结束后我将引导学生总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意图:通过动手实验,小游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面活动探究做好铺垫。
活动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我将用PPT展示各种不同的实验材料,并引导学生猜测声音在这些物体中的传播效果是否一致以及哪一种材料传播效果最好,并将想法记录下来。在此之后,我会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在实验前我将组织学生谈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我再强调三点:(1)每次敲击音叉的力度大小要一样;(2)将物体的一端紧连着音叉,另一名同学在另一端倾听;(3)时刻保持教室安静,认真倾听各种材料物体的声音传播并记录。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将实验结果填入实验记录表。
通过两个活动,我会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能力不同。最后让学生结合结论解释导入中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验活动过程中领悟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三)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我将从以下两点进行:
1.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声音能在空气、固体中传播,谁能说说声音还能在什么物体中传播?我将适时出示一个有关钓鱼的flash动画,让学生通过回忆钓鱼要在岸上保持安静,否则鱼儿会吓跑,启示学生说出,声音还能在液体中传播。
2.出示一张宇航员们在月球上利用无线电设备通话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是声音传播的重要物质。
3.自由发言阶段。让学生举例声音传播的实例,并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原理。
意图:这样设计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与科学有关的知识,体会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将引导学生结合我的板书以及简单的问答形式对本课进行回顾。
在作业布置方面,我会让学生课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木棒和铁棒的声音传播能力,并记录下来,下节课伊始进行分享。
这样运用开放性且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布置作业,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知识的学习延伸到第二课堂。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2、学生能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3、学生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 学 过 程动态修改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6、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
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备注:如果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
课后反思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用阅读资料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四季对动、植物的影响。
2、能坚持较长时期的观察季节变化对动物、植物的影响。
科学知识
1.知道四季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认识四季变化对动物、植物行为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用阅读资料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四季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不同季节里的动物、植物的图片资料。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板书:一年四季
2、展示一年四季变化的图片。提问:说一说下面图片各是什么季节?
3、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春夏秋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4、教师板书一年四季的主要特征。
二、新授:
(一)四季对我们的影响——学习合理安排作息
1、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各自鲜明的特征,四季的变化影响着我们人类的活动。请看我们学校各个季节的作息时间表。
2、出示学校的作息时间对照表。(要将四个季节的作息时间表综合为一让学生观察)
3、你发现各个季节的.安排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4、你觉得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合理吗?为什么?
(二)、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形态也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改变,我们知道些什么呢?小组里说一说。
2.PPT出示蜜蜂的四季变化图,总结一年四季蜜蜂在做什么。讨论: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这样的变化呢?(梅花鹿、雷鸟等)
3、提问何为动物冬眠?(动物冬眠,是适应不良环境的一种方法。动物冬眠期间,不吃也不动。呼吸次数减少,体温也下降。所消耗的营养物质也相对减少。)
4、你知道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吗?
冬眠的动物:蝙蝠、蛇、刺猬、乌龟等
迁移住的地方:大雁、燕子
加厚自己皮毛或羽毛:兔子、鹿、狐狸、乌鸦、麻雀等
储存食物:松鼠、蜜蜂、蚂蚁等
产卵过冬:螳螂、蝗虫等
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苍蝇和蚊子
5.PPT出示银杏等植物的四季变化图。体会四季对植物的影响。
百花齐放的春天、郁郁葱葱的夏季、硕果累累的秋季、万物萧瑟的冬季。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可真不小,让我们留心观察,发现更多动植物随季节变化的秘密吧。
(三)做一做。
1、下列现象与四季变化有关的有:
猫捉老鼠 青蛙、蛇冬眠 工人工作
日落而息 鸟吃虫子 大雁南飞 春耕秋收
2、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有不同的状况,一般来讲:百花齐放是( ),快速生长是( ),硕果累累是( ),植物休眠是( )。
3、连线。
春季 荷花
夏季 梅花
秋季 迎春花
冬季 菊花
(四)布置学生课外观察,做好纪录(可图文结合)。
(五)小结。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过程与方法:
2、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3、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准备:
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
(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
(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还能再装下几枚曲别针,装入曲别针后,杯面上的水为什么会鼓出来但是又不会流下来?
师小结: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你见过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吗?请你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水的神奇,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知道了水可以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此外水还有表面张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导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神奇的水的两个神奇的地方,就是水会自己向上爬,水还会象人一样团结在一起,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水的神奇。
一、 会喷射的水。
实验:
用钉子在瓶上从上向下把3个一样大小的孔,观察水流有什么不同?
出示图片:清洁工人用巨大的水龙头来冲洗海岸。
通过实验和图片观察,你发现了水的神奇之处在哪里?
加压后,水可以从孔隙中喷射出来。
二、会“托举”的水。
实验:
拿一个玻璃杯装半杯水,然后不断往里面丢东西,看看水可以托举起哪些东西,而又有什么东西水托不动,沉下去了?
出示图片:万吨巨轮在水面上。为什么轮船和装载的货物那么重,大海里的水也可以托得动它?
小结:水有浮力。物体放入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则物体就可以浮起来,如果小于自身的重力,则就会沉下去。
你知道水还有其他什么本领吗?
三、水溶解物质的性质探究
动动手:把方糖放入水中,观察方糖的变化。
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水能够溶解许多物质。
试验: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讨论: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里?
四、作业:
把你的研究并总结出的水的特点写在活动记录上。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学生的动手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敢于猜想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试管、水、烧杯、水槽、惯性演示器、酒精灯、烧瓶、录音机、小人、扬声器、放大镜、纸板、铁架台、集气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让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展示引言部分。)
师补充:物理学是个知识的海洋,它需要我们去探索,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乘上《探索物理》这叶小舟,开始我们既充满乐趣又不乏艰辛的科学之旅吧!
看完这一段,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对于物理这门学科,同学们一定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首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同学们讨论发言。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问题也提的非常好,在以下的旅途中,我们将一起找到答案。(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纸人跳舞
打开录音机,纸人随着音乐起舞,关上录音机,小人停止跳舞。
学生提出问题
师:通过下一节课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实验二:教师演示
(1)烧瓶在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会看到,水沸腾。
(2)烧瓶从火焰上移开,水停止沸腾。
(3)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停止沸腾的水会再次沸腾。
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非常好,说明大家不仅对实验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而且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本着这样的态度,同学们一定能够学会、学好物理这门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找到它的答案。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有趣的实验:
a、漏斗吹乒乓球;b、放大镜看物体;c、纸板托水;d、小试管爬山;e、吹纸。
实验前让学生先猜测结果,实验结束后,看结果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一致。提醒同学们不仅要善于思考,还要勤于动手。
多媒体补充实验(纸盒烧水、多彩的太阳光、会变大的鱼、连电路)
师:以上这些实验有趣吗?物理就是研究这些力、热、声、光、力等形形色色的有趣的现象的,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科学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学生们认识了电、电流、电路之后,渐渐地他们就不满足于只点亮一个小灯泡,于是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中,由于用几根电线连接好几个灯泡和灯座,一个地方的连接或一个器材出了问题,灯泡就不会亮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1.什么地方出故障: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些电路出故障的情境,让学生学会查明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2.做个电路检测器:指导学生对电路进行检测,学生将学习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
2.能力目标
〔1〕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情感目标
〔1〕愿意自主、合作研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难点:分析、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信封1:小灯泡2-3个、电线若干、灯座一个、电池一节、电池盒一个;坏的灯泡3组、没有剥皮的电线2组、废电池3组、形成断路的电池盒2组,共12组。
〔2〕信封2: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教师事先测试会亮。小灯泡、电池、电池盒、灯座各一,电线三根)
2.教师准备:课件;科学文件夹;电路故障分析表和检测电路故障方案设计表;一组会亮的电路。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6
科学教案(精选)08-16
【精选】科学教案09-06
(精选)科学教案09-07
[经典]科学教案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