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7篇【精选】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有一天中午,我带幼儿一起午睡,在脱衣服时有小朋友的叫声“啊,好疼”,问其原因,是因为在脱毛衣时,由于起了静电,所以感到疼痛,还有在玩滑滑梯时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与问题,我创设了这节课,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孩子们了解这一现象, 特设计了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摩擦起电的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启发幼儿的发散思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活动知道物体摩擦后会起电,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2、 加深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
活动准备
每组放两个小筐一个筐内有塑料尺、塑料笔、铅笔、竹筷、铁棒、绸布、碎纸屑、线手套;一个框里各种的纸屑,如:小硬纸板块、碎皱纹纸屑,自作的小蝴蝶。每个幼儿一个自制的小章鱼
活动过程
一、擦一擦、吸一吸
1、今天,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向幼儿介绍小筐里的各种材料及物品)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2、 根据幼儿在操作中的发现,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怎样做才能让小纸棒把小纸屑吸起来(幼儿有目的的操作、探索)
3、 提问小朋友说说哪些小棒可以把碎纸屑吸起来,你是怎样做的?(请做到的小朋友上台来掩饰一下,并讲讲自己的想法,再让大家试一试可以么?)
4、 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后可以吸起碎纸屑?(幼儿思考、讨论)
总结:告诉幼儿: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生静电。
5、请小朋友再试一试,塑料笔和尺还可以和哪些东西摩擦产生静电,吸起纸屑
让幼儿探索发现:用丝绸、手帕、、衣服、头发来摩擦塑料尺和笔都会产生静电,将纸屑吸起来并知道小硬纸板吸不起来的原因。
二、做一做:彩蝶飞舞
1、教师将自制的小彩蝶发给幼儿,请幼儿想想办法,怎样才能使它飞起来呢?(幼儿操作、探索)
2、幼儿上台演示自己操作的方法,大家看看哪种方法会让蝴蝶飞舞的更好
小结:当塑料笔或尺经过摩擦后会产生静电,所以,小彩蝶会飞起来了。
三、魔术表演:小章鱼
老师为小朋友请出“小章鱼”,然后为小朋友变魔术,猜一猜,为什么小章鱼会贴到身上呢?请小朋友来试一试,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
小结:当小章鱼经过摩擦后,会产生静电,所以,小章鱼就贴到身上一起跳舞了。
四、活动延伸:请幼儿带着自己的小章鱼到科学角或校园里去,看看我们的章鱼还能吸到哪里去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乐趣。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不足之处:
1、开始部分,我的`语句组织的不太好,所以有的孩子没听清我的问题,所以一时孩子没摸到头脑,后来我是又经过引导后,孩子渐渐的明白,并能自觉操作了,方法也越来越新颖、有趣,很让人欣慰!在语句方面以后要加油!
2我可以将“小章鱼”这一环节可以放到开始部分,这样更能调动起孩子的激情;
3、碎纸屑我是准备了一个小方盒子,可是做完实验后,弄的到处都是,以后在做实验时我要先
讲清规则,让孩子有意识些,这样也不会弄那都是了;
4、如果我下次要讲的话,我一定会准备的更充分些,让孩子在不同的物品中去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加油!
本次上课的优点:
1、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能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活动,整堂课还是比较轻松、活跃的;
2、每做一个活动都会有小结,孩子掌握的比较好的,课下后幼儿还能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乐趣,让我很开心!同时家长的反应也比较好!所以,我们以后还会多上这样的实验课,让孩子在玩中学,在玩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能认真、仔细、有序地观察物体。
2、 能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两幅图的不同之处。
活动准备:
1、 色彩、造型差异的纸飞机。
2、 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 观察、比较两种纸飞机的不同。
(1) 教师出示红色纸飞机。
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做的?
(2) 教师出示蓝色纸飞机。
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做成的.?
(3) 找出不同之处。
提问:这两个纸飞机一样吗?除了颜色不同,还有哪些地方不同?
小结:大家观察的很仔细,把这两个纸飞机从机头到机尾都做了比较。纸飞机除了颜色不同,他们的机身、机翼、尾翼也不一样。
2、 出示一张用过的纸。
提问:这张纸除了可以折纸飞机外,还有什么用?
小结:这张纸可以……还可以……,我们应该节约用纸。
3、 完成幼儿操作材料。
(1) 观察画面,理解用途。
(2) 交代操作要求。
(3) 幼儿完成操作任务,教师提醒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比较。
(4) 交流、验证操作结果。
(5) 幼儿相互交流。
4、 结束,整理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亲近自然,产生关爱自然的情感
练习目测数群,尝试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进行8以内的数数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目测一部分,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
难点:能较快地目测5以内的数群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能目测简单数群
物质准备:学具:标有5、6、7、8点子卡片的布条若干,点子排列如图1;标有5、6、7、8朵花的纸袋若干,如图2。场地:带幼儿到园内落叶较多的大树下
活动过程
一、练习按点子数捡落叶
1.老师:“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落了一地,好美啊。我们来玩一个捡落叶的游戏吧。 (出示带点子卡片的布条)请小朋废看清卡片上有几个点子,就捡几片叶子,再用布条把叶子捆成一捆。”
2.幼儿自选点卡,目测卡片上的数群,听音乐捡落叶。
二、检查点卡和树叶的匹配情况
讨论:你们怎么知道卡片上有几个点子的你发现怎么数速度最快 (重点学习“接数”的方法,即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
三、再次练习按接着数的.方法捡落叶
鼓励幼儿多次取不同卡片,捡、捆扎树叶,比一比谁捡得又对又快。
四、给落叶装袋。
1.出示4只贴花纸袋,请幼儿给纸袋编号(如图2)。
2.请幼儿将刚才捆扎的树叶,放入与其对应数字的纸袋中。
延伸活动
请孩子们把落叶带回教室,放在区角继续练习数数,也可进行手工粘贴等活动。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幼儿园现有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及其潜在教育功能,让幼儿在环境中接受数教育,同时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从而产生亲近自然、关爱自然的情感是本活动的宗旨。本次活动把课堂搬进了大自然,把随处可见的落叶这一自然物作为幼儿练习数数的工具,既节省了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又巧妙地发挥了环境中事物的潜在教育功能。通过捡落叶和数落叶的游戏情节,为幼儿创设了一次亲近自然的绝好机会,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既获取知识,又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效果分析
本次数学活动,教师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环境中的落叶进行了数数练习,自然地渗透了环境教育。整个活动以“捡落叶”的游戏形式贯穿始终,趣味性极强。最后的“装袋”游戏既检查了幼儿的数物匹配能力,也让幼儿再次练习了目测数群后接着数的方法。孩子门边听音乐边捡落叶,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从而油然而生一种与自然亲密无问的情感。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理论依据
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有利用保护色躲避敌人、保护自己的本领,而昆虫生活环境复杂,形体相对较小,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了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特殊本领。有关昆虫“保护色”的这个活动主要是间接经验的学习,属于典型的认知型科学活动。如何摆脱老师传授、孩子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尽可能机会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是我设计活动时思考的重点。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儿童积极参与活动,不断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活动中我以枯叶蝶等几种昆虫为桥梁,通过看看、猜猜、找找、藏藏几个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幼儿与材料、与教师、与同伴有效互动,获得有关经验,达成活动目标。
刘占兰教授认为,在学龄前阶段,儿童的学习是前科学概念的学习,而不是准确科学概念的学习。因此,在活动中我没有刻意教给幼儿“保护色”的概念,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让幼儿真正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本领。另外,根据中班幼儿有意注意时间较短、思维具体形象等特点,我利用交互式白板、视频、图片等教学手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给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机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给幼儿间接的、虚拟的操作体验,帮助幼儿间接经验的获得和提升。
教学策略
1、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增加活动的直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活动中交互式白板的有效运用,使幼儿的学习变得直观、有趣,增加了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机会,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提升了幼儿观察、猜测、推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2、“捉迷藏”的游戏情境贯穿始终,让幼儿体验寻找、躲藏的乐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创设了“小鸟找,昆虫藏”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昆虫能利用身体的形状和颜色隐藏自己的本领;运用“寻找躲藏的昆虫”和“昆虫捉迷藏”两个游戏,让幼儿在观察、操作、参与中加深对昆虫“保护色”的理解。
3、有效的师幼互动,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富有启发性的关键提问和简洁准确的,采用“反问”、“追问”等策略激发幼儿深入思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测、推理、判断、验证一步步得出结论,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幼儿动手动脑,注意培养了幼儿专注、认真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2、感受“保护色”的神奇,对昆虫及其“保护色”产生兴趣,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活动重点
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活动难点
根据对昆虫“保护色”的认识,帮助昆虫隐藏在合适的地方。
活动准备
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图片、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调动原有经验,引发探究昆虫的兴趣。
提问:你见过什么昆虫?在哪里见到过?
2.寻找花园里的昆虫,初步了解“保护色”。
找找看,花园里都有谁?
为什么有的昆虫一下子就能找到,有的很难发现它?
:原来昆虫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像的地方,就不容易被发现。
3.观看视频和图片,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1)观看视频,简单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几种昆虫利用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初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枯叶蝶:这是什么?会有什么变化?——观察后教师讲解枯叶蝶的典型特征。
尺蠖:猜猜看这里会有谁?仔细观察又有什么新发现?——观察、猜测后用图片进行验证。
花螳螂:猜猜看,美丽的花里藏着什么小秘密?——猜测后用图片进行验证。
:枯叶蝶藏在树叶中,尺蠖藏在树枝上,花螳螂藏在花朵里,这样藏起来真安全,小鸟根本就找不到。
(2)出示昆虫图,请幼儿找出隐藏在各种背景中的昆虫,进一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自然界中有些昆虫就是这么奇妙,它们能把自己巧妙地隐藏在周围的环境中,让敌人很难发现它。用这样的本领保护自己,可真了不起。
3.幼儿操作,运用有关“保护色”的经验帮助昆虫藏起来。
玩白板游戏:昆虫捉迷藏。请幼儿在白板上操作,根据昆虫的颜色、形状将昆虫藏在背景图中。
4.观看视频,拓展动物保护色的经验。
除了昆虫,自然界里有很多动物也有这样保护自己的本领,我们一起看一看。
刚才你看到动物们是怎么隐藏自己的?它们隐藏自己的本领大不大?
结束语:还有许多动物都有这样特殊的本领呢!回家以后可以查查资料,找找看,再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学习活动书上有个站点——“什么时候睡觉”,而猫头鹰是睡觉方式具有典型性的动物。而“怎么睡”又从猫头鹰的有趣的睡姿引发幼儿对于动物界各种动物的睡觉方式的关注并提炼相关经验,这样对幼儿来说更有价值。
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动物探索的兴趣以及保护动物的意识。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大环节:在第一环节中猜谜中引导幼儿了解猫头鹰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在第二环节中的看看说说形式中引导幼儿对各种动物的睡觉秘密的探索,激发对动物的兴趣;在第三环节中的动手操作中再次强化猫头鹰的特性的了解,在模仿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猫头鹰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探索动物睡觉的秘密。
2、在制作头饰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包、蜡笔、剪刀、ppt
【活动过程】
一、什么时候睡觉——引发兴趣,猜谜与讨论中初步了解猫头鹰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1、猜谜语: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觉。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2、观察猫头鹰,说说猫头鹰哪些地方像猫,哪些地方像鹰。猫头鹰有哪些奇特的地方?
3、猫头鹰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4、猫头鹰白天在干什么?晚上在干什么?
5、还有哪些动物和猫头鹰一样也是晚上不睡觉的?(猫、狼、鼠等)
小结:猫头鹰是典型的夜行性鸟类,它的视觉神经非常敏感,白天的紫外线会对它的眼睛造成伤害。晚上正是它猎食的时候,它是不睡觉的,白天它才会睡觉。
二、有趣的睡觉方法——在看看说说中引导幼儿探索了解动物的睡觉秘密
1、出示图片,看看其他小动物是怎样睡觉的?
2、动物睡觉的方法有哪些?
小结:动物有各种各样的睡姿,有趴着睡的、站着睡的、睁着眼睛睡的,真有趣。
3、学一学小动物睡觉的姿势:
马——站着,蝙蝠——倒挂,刺猬——蜷成球形,丹顶鹤——单脚站立,鱼——睁着眼睛睡觉,乌龟——缩到龟壳里,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三、制作猫头鹰头饰——在制作玩具猫头鹰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猫头鹰的特点以及习性
1.(出示操作材料包)教师提示制作步骤
眼睛处挖两个孔,阴影处各开一刀(提示幼儿用对折剪方法)
剪下抽拉条,将长纸条插入剪开口
选择2种相似色为猫头鹰涂色,注意对称部位
2.轻轻抽拉长纸条,看看猫头鹰的眼睛有什么变化?说说它什么时候睁眼,什么时候闭眼。
四、模仿猫头鹰的活动。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图形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2、按要求给不同形状或物体涂上相应的颜色,按颜色选择相应的图形与物体,锻炼辨别能力与对应能力。
活动准备
情境图(图上有小猪、小羊、小老鼠等正在劳动的小动物,一座黄色半圆形与红色正方形组成的蘑菇房子),水彩笔,小猪的房子不涂色(屋顶是梯形、墙是长方形),小羊的房子不涂色(屋顶是三角形、墙是正方形),涂有颜色的色卡(红、黄、蓝、绿等),(小绿人、上衣、裤子)卡片,对勾卡片,每幼儿一个红色小布袋里面装有(自制小人、衣服等),伴奏音乐:开火车、风的声音。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师:我是从数学王国来的,今天要邀请小朋友到数学王国做客,怎么去呢?(开火车去)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到数学王国。
2、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图形与颜色的关系
出示情境图:引导幼儿观察,上面有什么?跟它们有礼貌的打招呼,它们在做什么?有座房子好漂亮呀,屋顶是什么颜色、形状的?(黄色半圆形的)墙是什么颜色、形状的?(红色正方形的) 3、请幼儿按要求给不同形状的物体对应涂色
(1)这座房子是谁的家?(小猪说:不是我家。我家要装修,请你们帮帮忙吧,我的房顶是红色的,墙是蓝色的)。幼儿用水彩笔给房子涂色。
(2)小羊说:也不是我家,我家房子的屋顶是三角形蓝色的,墙是正方形黄色的,请你们帮我刷刷房子吧)。幼儿按要求用水彩笔,帮小羊给房子涂色。
老鼠说:我是路过的不是我家,到底是谁的家呢? 4、请幼儿按颜色选择相应的形状与物体。
(1)敲门:咚咚咚,谁在家呀?(开门的是小绿人)同时出示“小绿人”
问:小绿人你的衣服哪去了?(被大风刮跑了)小朋友我们该怎么办呢?(帮小绿人穿上衣服)幼儿帮小绿人穿好上衣与裤子。
(2)小绿人的衣橱太乱了,请小朋友帮他一下衣服吧,出示上衣、裤子、色卡,请幼儿分别把不同颜色的(红、黄、蓝)色的上衣、裤子放在(红、黄、蓝)色卡指定位置的衣橱里。
(3)游戏:“变魔术“
a) 师:小朋友帮了那么大的忙,请大家闭上眼睛看我来变魔术: “大风把衣服刮乱了” (同时播放风的`声音)把(红、黄、蓝)上衣、裤子、色卡的位置变换,让幼儿重新帮忙衣服。
b) 出示好朋友“对勾”对勾在那里,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请幼儿按对勾的位置给小绿人穿衣服。
(4)游戏“化装舞会”
出示红色小布袋晃动,请幼儿听声音猜一猜里面是什么?请幼儿自由猜后,教师打开魔袋出示自制小人:“游乐场要举行化妆舞会,可是所有的小人都没有漂亮的衣服,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打扮一下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发“魔袋”请幼儿两手食指打开魔袋,教师出示对勾与色卡(对勾在红色卡位置就给小人穿红色的衣服,对勾在绿色卡位置就给小人穿绿色的衣服等)教师随时变换对勾的位置,请幼儿帮小人穿衣服。看谁穿的对又快。(在幼儿操作时教师随时观察指导幼儿的操作情况,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 5、舞会结束了,请幼儿把小人送回家关上门(魔袋),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学会用统计记录的方法,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2、能利用生活经验考虑问题,大胆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
3、学会与人合作。
二、活动材料
1、人手一套:透明的杯子,热水瓶。温度计、毛巾。冰块、冰毛巾、冷水、鹅卵石等各种材料。记录纸、笔。
2、每组一块记录归类板
三、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师:这里有一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
2、师:如果这杯水一直放着,结果会怎样?
一、提出办法、猜测:
1、师 :你们能不能想出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2、幼儿在纸上记录自己设计的想法。
3、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方法。并把方法贴入表格,统计一共有几种方法。(方法相同的贴一起)
二)、小组实验,记录结果:1、小组讨论,哪几种方法能让热水快速变冷,引导幼儿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观察每个幼儿的.实验情况。
(2)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3)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2、实验结束,请每个幼儿测量实验后杯中的水温,并记录。
三)、交流讨论
1、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
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让热水快点变冷。
2、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1)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水?
(2)为什么在热水中放入冰块,热水也会快点变冷水? (3)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一点的容器中,也会快点变冷呢?
四)、延伸: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
四、注意事项:
1、应提供给幼儿足够的纸,让他记录设想。
2、热水的温度应具有安全性。
3、提供给每组的水温应是一样的。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精选]09-19
科学教案(精选)10-07
(经典)科学教案10-24
科学教案(经典)08-13
科学教案(精选)08-16
(精选)科学教案09-07
【精选】科学教案09-06
科学教案【经典】09-08
[精选]科学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