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4-01-06 08:35:39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必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必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课本P40例3、例4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直角,感知直角的特点——直角的大小是一定的,直角是一类特殊的角。

  2、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题。

  3、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难点:正确画直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折纸、课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出示任意角,请学生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出示书中例图,请学生说出例图中是否有角。

  (2)揭示课题

  让学生观察例图,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并告知有此类特点的角为直角。

  从例图中抽象出直角的图形,让学生认识直角的标志。

  画三个边长长短不等的直角板书,强调直角的大小不随边的长短变化,直角的大小是一定、固定不变的。

  二、认识直角

  (1)请学生拿出三角板,找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2)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说明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的方法(叠合法):先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要判断的角的顶点对齐,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条边和直角的另一条边重合,若重合是直角,若不重合不是直角。

  (3)让学生用三角板量一量数学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

  (4)请学生拿出折纸,亲自动手折直角,并验证是否是直角。

  三、画直角

  课件出示3幅连续的直观图,呈现了三角板上的直角画直角的方法(重复判断直角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数一数课本“做一做”第2题中的直角。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线绳、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

  (一)感受线段的直

  1、(课件出示鸟巢图)小朋友们,这是什么?

  是啊,这是鸟巢,今年暑假,在这里隆重的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看!100米的赛场上,运动员们争分夺秒、奋力拼搏。

  2、(课件出示跑道图)这是100米跑道,这两条分道线有什么不一样呢?

  是啊,这条是直的。(板书:直)

  3、(课件出示毛线图)那你们看,这条毛线的形状是怎样的呢?你能想个办法让这条毛线变直吗?请小朋友们拿起桌上的毛线试一试。(指名前)你是怎样让它变直的呢?

  4、(课件出示拉线图)是啊,我们捏住线的两段,把它拉紧了,线就直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读两遍。

  (二)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演示)我想请位小朋友来摸一摸这条线段是从哪儿到哪儿?(指名摸)老师两手捏的这个地方是线的哪儿?线的两头也叫两端,(出示端点)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板书:端点)读两遍。那线段有几个端点呢?(板书:2个)

  (三)认识线段的示意图

  (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师画线段图)用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两个端点、直的。这两个端点有时侯也可以用两个小圆点表示。

  (四)小结线段的特征

  1、(演示)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生指)(出示)那这样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说说你的理由,好吗?(演示:换根长)那这样呢?(演示:)那这样呢?为什么?

  2、那线段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是啊,线段必须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板书)小朋友们记住它的样子了吗?

  (五)练习:

  (出示想想做做1)那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线段?(生答)

  师:为什么说这几个是线段呢?

  (六)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线段

  1、(出示尺)这是什么?你能在这上面找一找,找到我们刚学的线段吗?(指名)

  是啊,尺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那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生说说)

  2、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课件出示图片)如:门框的边、楼梯台阶的边、屋檐的边、护栏的栏杆、桥的牵拉绳等等,这些都可以看成线段。

  (七)图形中的线段

  师: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图形,它们的身上也藏着线段,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二、折线段,认识线段有长有短

  1、(出示长方形纸)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几条线段?哪4条?(生指)除了这四条外,你能用它再创造出一条线段吗?(可以讨论讨论)

  2、展示:(指名前)你能折出一条比它长的吗?比它短的呢?比竖折更长的呢?

  指出: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有长有短)

  三、画线段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会数线段,还能创造线段,说明线段已经成了大家的好朋友,你能把这位好朋友画下来?拿出本子试着画一画。边画边思考:

  ①哪些工具可以画线段?

  ②画线段时要注意些什么?

  展示:他画的怎么样?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画的吗?你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呢?

  你们是用什么画的?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画线段?是啊,只要边是直的都可以画线段。

  四、组织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3

  师:给你两点,你能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吗?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3题。

  师: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2、出示想想做做4

  师:给你三点呢?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是这样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演示)

  师:是什么图形?

  3、出示想想做做5

  师:给你四个点呢?先猜一猜?再画一画,看看能画出多少条线段?(展示)

  师:我们在画的时侯,怎样画就能画全了、不遗漏?课件演示有顺序的画。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六、拼图形

  师:小朋友们,你们可别小看这线段,它可以组成许多美丽的图案,请看:

  (课件出示)

  师:课后请小朋友们也动手画一画,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线段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图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直角,会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还记得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生;顶点,边,边。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

  二、 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 认识直角

  课件出示:国旗、椅子、单杠,找出以上实物中共同具有的角。

  师:之前我们去了小精灵的操场认识了角,现在老师又从小精灵的操场上请来了一些朋友,你看看,这些图形里有角吗?

  请同学上来指一指。

  师: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呢?

  师:老师今天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数学当中的新朋友了,我们叫这种两条边都是直直的角为直角,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来认识直角,判断直角并且会画一个直角。

  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板,不同方向的直角,都是直角。

  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直角”。

  学生试着指出“直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 师:下面哪些角是直角呢?

  生:不好判断。

  师:那我们先排除几个肯定不是直角的角。

  师:这两个角很明显不是直角可以直接判断。

  师:那剩下的两个角我们如何判断他是不是直角呢?给你一个小提示,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呢?

  生:三角板。

  师:三角板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那怎么帮助我们呢?

  师:老师把第二个角带到了黑板上,请同学想想如何用三角板进行判断。

  师:先将顶点对齐,再对齐其中一条边,看另一条边是否对齐。

  师:那我们现在一起看看这两个角到底是不是直角。

  3、 现在用你手中的.三角尺,判断一下你的数学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

  4、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直角,我这里有一张纸,大家想一想,用这张纸能不能制作出一个直角?

  成果展示。

  小结: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师:你有没有验证一下,你折的这个角是不是直角呢?

  5、 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还在哪里找到直角了?

  出示幻灯片,欣赏直角。

  6、画直角

  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

  生: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两条从顶点出发的边。

  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教师巡视。

  三、 巩固练习

  1、 第一关、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

  指名学生回顾判断方法,学生独立完成。

  2、 第二关。数一数有几个直角

  学生独立完成。

  3、 第三关。在方格纸上画直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学生独立完成。

  4、 把下图中的长方形去掉一个角,还剩下几个直角?

  小组讨论

  四、 回顾小结

  说一说,假如你是直角,你要交给大家什么知识,怎样介绍你自己呢?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能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2、能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3、让学生初步体验6,7乘法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会用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正确求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摘苹果游戏(利用电子白板画苹果树和乘法题)

  二、激趣引入

  (课件演示,红红到书店买台历,并与售货员对话)

  售货员:每本台历6元。

  师: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学生的'回答适时解决,当学生出现6×6时

  师问:这个有口诀计算吗?(没有)该怎么计算呢?

  (1)想加法6+6+6+6+6+6

  (2)想:5×6+6

  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更快呢?(乘法口诀)

  师:我们发现有口诀计算起来真快,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编出6,7的乘法口诀吧!

  揭示课题并板书:6,7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6的乘法口诀

  教师:一本台历6元,要求4本台历多少元,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会列乘法算式吗?

  学生:6×4=24

  教师:能根据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吗?

  学生:四六二十四。

  教师:5本台历多少元?算式怎样列?口诀怎样编?6本呢?……

  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

  6×1=6一六得六6×6=36六六三十六6×2=12二六十二6×7=42六七四十二6×3=18三六十八6×8=48六八四十八6×4=24四六二十四6×9=54六九五十四6×5=30五六三十

  做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再请学生在全班展示,集体订正。

  教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那么每句口诀的意思你都知道吗?

  学生:“六六三十六”的意思是6个6得数是36。“六七四十二”的意思是……

  2、教学7的乘法口诀

  教师:你又看到什么数学信息?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仿照6的乘法口诀编写方法编出7的乘法口诀。

  教师:小朋友,你们能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同桌互相检查,互相帮助,集体订正。

  教师:你是怎样想出“7×7”的得数的?

  学生:刚才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已经知道“六七四十二”,用42加7就是“7×7”的得数。

  教师:你是怎样编出“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的?读一读,背一背。翻开书31页,将7的口诀补充完整。

  三、加深理解

  1、游戏:对口令(课堂活动第1题)

  (1)老师对全班

  (2)同桌对

  (3)师说全班抢答

  2、摆小棒(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在展台上用6根小棒摆1个六边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六边形。

  教师:摆1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6根)

  教师:那么摆两个六边形要几根?摆3个呢?摆摆看。

  学生摆后汇报。

  教师:如果不用摆,那你知道摆7个六边形要几根小棒吗?

  学生:我知道,要42根。因为1个六边形要6根小棒,摆7个六边形就是7个6,六七四十二。

  教师: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计算的?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7=427×6=42口诀:六七四十二

  四、运用拓展

  1、练习九第1题口算

  2、看口诀写算式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小结,回答略。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评析:让学生观察自己学校校门和教室的照片,学生有话可说,兴趣高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小猴。

  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

  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

  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图片)哦,是这一张图片。(举起小猴左侧面的图片)

  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

  反馈:请每组1号小朋友举起你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举起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

  分别让每个小组2、3、4号小朋友举起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并说一说看到的是哪一面。

  比较:(举起每个组2、4号小朋友选择的图片)这两张图片,分别是每个组2、4号小朋友看到的,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吗?你是怎样想的?(看到小猴的右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评析: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有效组织观察活动的前提。让学生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的图片,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观察者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区分小猴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谈话:刚才每个组的四个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猴,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小猴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你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子吗?请每个小组的小朋友按这样的顺序(手指顺时针方向)换个位置再观察,并在四张图片中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观察后,组织反馈。

  继续换位观察,使每个学生都分别从四个位置观察小猴。

  提问:通过刚才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换位观察,并找到相应的视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从而深刻体会到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3、学会判断。

  谈话:小红、小云、小芳和小玉也为这只小猴拍了照片(出示第二个例题的情境图),你知道下面这些照片(出示四幅图片)分别是谁拍的吗?

  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连线。(着重让学生弄清判断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视图的方法。如:当学生说到小云看到的是第二幅小猴图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是怎样想的)

  [评析:引导学生应用已经积累的观察经验,通过想像判断每一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把学生的认识水平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看到的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瞧,校园里有一辆汽车,(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三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这辆汽车,你知道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小组长拿出这样的茶壶,(出示茶壶)像这样放在桌上,(放在一个小组的桌上)你能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

  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指出自己看到的视图。

  提问:你能说出你们组其他三个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着重引导学生根据壶嘴和壶把的朝向判断茶壶的左视图和右视图)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16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11-08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15

数学二年级下册优秀教案02-17

二年级下册教案数学青岛版11-08

二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教案01-17

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12-12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28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02-27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