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蓬、破裂、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句:“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课文重点:2-4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2-4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
到些什么呢?
教学准备: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预习提纲:
导语: 夏日炎炎,荷花盛开。从古至今,描写荷花的诗词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欢荷花就是因为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想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世界吧。
1、 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把词语表中的词语写在下列横线上,比一比谁写得漂亮,记得牢固!
3、给多音字注音组词。(整理在书本上) 挨 佛
4、解释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 饱胀: 挨挨挤挤: 翩翩起舞:
5、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夏日公园里 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 的感受。赞美了荷花的 ,表达了作者 。
6、认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白荷花在这些大玉盘之间冒出来”一句中的“冒”字还可以换成哪几个字?结合前后文,想想作者为什么用“冒”字?
(2)默读课文第三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就是一大幅“活的画”?
7、课文的语言真美,我要把课文背下来,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8、我也搜集了许多描写荷花的优美诗句、图片,咱们上课时再来交流吧!
教学过程:
一、预习成果展示
1、出示生字词
荷花 清香 碧绿 莲蓬 破裂 挨挨挤挤
仿佛 衣裳 舞蹈 蜻蜓 饱胀 翩翩起舞
指名读,开火车读。
2、认读词语,强调多音字的读音
挨打、挨揍、挨挨挤挤、挨着
仿佛、佛像、佛珠、佛主
3、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荷花的什么?
二、精读感悟
1、出示句子“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1)说说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2)从“赶紧”一词看出“我”想看荷花怎样的心情?(急切)
(3)带着急切的感情读
2、学习第二、三节。
(1)生自读二三节。说说描写了荷花的什么?从哪句话读出来的? 引导学生体会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以及荷花荷叶的颜色。
(2)勾画你难以理解的句子。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冒”字可以换成什么字?(露、伸……)
为什么用“冒”字?(冒:形象写出了荷花突现出来,格外引人注目。)
(3)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想象他们都会有怎样的姿势?
(4)师出示“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为什么把一大池的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生活中荷花的样子,再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想象,感受荷花、荷叶的各种美妙的姿态,体会一大池荷花的动态美,从而理解这是活的画。)
(3)让生看图,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一池荷花的。
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3、交流:
荷叶:像大圆盘(比喻)
师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想象荷花的姿势。
4、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荷花吗?(生各抒已见。)
5、朗读第二节,再读第三节。
(1)谈自己的理解。
(荷叶、荷花有各种美妙的姿态,而且,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更有一番别样的风韵。)
(2)生想象动态荷花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学习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同学们自主识字的能力,不断扩大自主识字成果和经验的交流。
2、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认识几种基本句式。
3、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个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放手让同学们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2、先让同学们拼读生字,朗读韵语,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
3、读学习伙伴的话,让同学们说泡、饱等6个字的`特点
4、认一认生字条中的生字,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还可举出几个声旁是“包”的子,让同学们试着认一认{苞、胞、炮等}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1}自由读
{2}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3}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4}生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5}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讲解。
{6}你记住了哪些词
2、我会填
{1}自由朗读,感受语气
{2}填写标点符号
{3}指导朗读,加深对这三种句式特点的认识。
3、我会写
{1}同学们自由看图,然后让同学们自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引导同学们仔细听。
{3}同学们评价
{4}在此基础上,再给机会让同学们有条理地把几句话连起来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条理。
{5}把自己说的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个课时
一、“我会读”和“口语交际”
1、老爷爷和小孙子有驴也不敢骑,这是怎么回事呢?自己读一读这则故事,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这个故事读给你同桌听听,比比看,谁读得更有意思。
3、小组合作分角色读一读,议一议:你认为老爷爷应该听谁的?为什么?
4、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如一人骑一会儿)
5、如果遇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做?
6、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来演一演好吗?听了人们的议论,爷孙俩后来会怎么做呢?把你编的故事也演一演。
二、展示台(课前精心布置“展示台”)
“识字交流站”
“同学们字,有办法,课内学,课外集,互相交流进步大。”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识字交流站。
1、把识字卡分别摆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中间,每人都教一教其他同学自己的卡片怎么读。
2、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学习生字。
3、自己练习读生字,每组推荐一位参加班级的竟赛。
4、评选出“识字大王”。
三、“故事会”
1、最近,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风娃娃》《酸的和甜的》等等故事,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要多动脑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动脑筋的故事呢?讲给大家听一听。
2、分组准备,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商量编一个故事,还可以加上一点动作边讲边演。
3、在小组里讲一讲,再讲给大家听。
4、评一评,谁的故事讲得最好?好在哪里?
5、谁的故事不够好,哪些地方可以改一改?
6、颁奖,评出故事大王以及优秀评论家。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gkh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并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能够辨析gkh与其他声母的音和形。
教学重点:
读准音,认清形,并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
读准音,认清形,能掌握发音要点,书写规范。
养成教育目标:继续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和正确的读写姿势。
课前准备: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6个单韵母(单韵母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抽读8个声母(提示:声母要读的短而轻。)
二、学习“g k h”的音形
老师讲故事。四个小画家,一同来作画。小康画蝌蝌,小刚画白鸽,小航画小河,咦,小红画的是什么?谁来说一说,后看课本插图:看图学习情境歌:弟弟河边捉蝌蚪,哥哥走来劝阻他。小弟弟,很听话,忙把蝌蚪送回家。随机出示gkh三个字母。
(一)学习声母g
1、学习g的音
(1)出示g的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借助“鸽子”的“鸽”来学习g的音,注意读得轻短些
(3)教师边范读边讲解发音方法:发音时,用手掌对着嘴,感觉不到气流冲出。
(4)学生随读体会发音方法,可用手掌试一试
(5)开火车读,教师注意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6)小朋友,想想,平时我们说话的时候,还有哪个字也发g的音?(哥哥的g,唱歌的`g)
2、学习g的形
(1)仔细观察图,怎样记忆“g”的形?
(2)编记忆小儿歌:9字加弯ggg(一只鸽子ggg,像个9字ggg,哥哥的“哥”ggg)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g?说给同桌听,或者演给同桌看。
3、书写字母g
(1)认识基本笔画“竖左弯”
(2)观察书上g的笔顺和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指名说说
(3)教师范写g并讲解:第一笔是半圆,占满中格。第二笔竖左弯在第四条线上边一点开始弯,不能贴着第四条线。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二)学习声母k
1、学习k的音
(1)出示k的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借助“蛋壳”的“壳”来学习k的音
(3)教师范读并讲解:发音时,用手掌对着嘴,感觉有气流冲出。
(4)学生练习读,体会发音方法
(5)指名读
2、学习k的形
(1)怎么记住“k”的形呀?
(2)编儿歌:破裂蛋壳kkk
3、书写字母k
(1)认识基本笔画:左斜右斜
(2)怎样写好声母“k”呢?请大家认真观察范字及笔顺。
(3)学生边说教师边范写:第一笔是“l”,第二笔从第二条线上起笔,向左写左斜,写到中格的中间收笔,接着从收笔处起笔写右斜,到第三条线收笔。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学习声母h
1、学习h的音
(1)出示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荷花的“h”)
(2)借助“喝”的音学习h:发音时,虽然有气流冲出,但比发k时的气流要弱。
(3)学生练读,体会发音方法
(4)指名读 开火车读
2、学习h的形
(1)h的形像什么?
(2)编儿歌:一把椅子hhh
3、书写字母h
教师范写,学生注意观察书写方法,注意与n区分。
三、复习巩固:指名读g k h三个字母
四、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3个声母,同学们读准了字音,认清了字形。书写比较认真,真好!
板书设计: 5、g k h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g k h”三个声母,读准“g k 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教学重点:
读准“g k 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教学难点:
读准“g k h”与单韵母相拼带声调的音节,能准确读出拼音词。
课前准备: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卡片读声母g k h
2、抽读6个单韵母
二、学习“g k h”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1、出示
g—e k—e h—e
g—u k—u h—u
(1)自己试着读一读
(2)指名拼读
(3)请同学说说两拼音节的基本方法
(4)开火车拼读.
2、看图读拼音词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
出示:g—ǔ —gǔ 练习拼读、直呼、指名拼读、指名读准第三声
出示:dǎ gǔ
指名拼读
告诉学生:两个三声在一起连读时,第一个音节改读第二声
(2)自己试着拼读
(3)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4)个别读,同学纠正
(5)学习 bá hé,方法同上
3、看图学习gē hǔ hè三个音节
看图练习拼读音节、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课间休息:读绕口令:一面小花鼓,鼓上画老虎,小槌敲破了鼓,妈妈用布补,不知是布补鼓,还是布补虎。
三、小结:今天我们又结识了3个声母朋友g k h,还掌握了几个音节的拼读方法,你们真聪明!
语文教案 篇4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注意“聚”的下面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语文教案 篇5
训练目的:
1、会比较具体地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2、初步学会仔细地观察图画,并且会展开合理的想象。
3、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并在行动上落实。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出示《爱惜粮食》的图片,句子、要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让学生明白习作的要求,仔细观察图画,理解图意,根据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背景,发挥想象,口述图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1、看图作文我们早已写过,应该并不陌生,请同学回顾一下,看图作文有哪些要求。(要仔细看图,理解图意;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教师小结出示要求。出示课件1
2分钟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看图作文——爱惜粮食
出示2
二、学习“习作要求”,出示:仔细看图,理解图意,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比较具体地写出事情的经过。
1分钟
读要求,你读懂了什么?
三、写事的文章特点是什么?(出示课件4)
3分钟
四、学习范例,让学生边读、边思、边划:(1)小作者是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的?
(2)小作者抓住哪几方面来写?用“——”划出写得具体的词句。
5分钟
学生讨论,然后交流,汇报。
师小结:围绕中心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五、出示图,仔细观察
(课件5)
5分钟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1、图上画着哪些人?
2、他们在干什么?
3、是什么时候的事?)
2、出示学习提示1、图上画着哪些人?那位小朋友正想干什么?
课件5
3、讨论人物、时间、地点、事情。
(1)人物:小明、爸爸、妈妈、农民伯伯
板书:小明
爸妈
点明:小明、爸爸、妈妈是这幅图的主要人物,农民伯伯是次要人物。
(2)时间:春天的中午
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小明胸前的红领巾说明是放学后,从农民伯伯头戴草帽,弯着腰在插秧,推测出这是春耕的季节。)
事情:出示填空(口头说话)
(课件6)
一个—————的———————,小明———————,爸爸妈妈———————————————————。
(3)讨论事情的顺序。
板书:起因:小明要倒剩饭
经过:爸妈劝阻教育
结果:小明懂得道理
(4)确定重点:这三步哪一部分要写得具体些?
点明:事情的
经过应作为重点写具体。(板书:写具体)
(5)同学回想一下我们积累的爱惜粮食的谚语和诗歌等
如《锄禾》出示它的多媒体
2分钟
六、想象事情的经过,分散难点。
10分钟
出示学习提示2、爸爸、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小明会怎么说,怎么做?
3、想一想,按什么顺序写,哪些内容要写得具体些?
(课件7)
(1)自由组合讨论,小组汇报,可用小品形式。
(2)想象语言、动作是否合理。
(3)评议后,其他小组补充(力争求异)。
七、学了这篇看图作文,你们想到些什么?(或有什么收获、体会?)(相互说,然后交流)3分钟
八、写重点部分,把它写具体,然后交流。5分钟,有时间交流。
语文教案 篇6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1、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语感。第一课时以认知性阅读、感知性阅读为主,准字达到读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以涵泳性阅读为主,达到深入作品意境之中,细细品位妙处的目的。
2、通过关键词语和句子,理清课文思路,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体会作者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位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4、当堂课讲解的有关课文内容,尽量当堂背诵。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可由单元提示直接导入,也可由背诵描写春天的名家名句导入,或者由动人的音乐《春之声圆舞曲》,或由优美的图片名画导入。
2、默读
3、词语教学:学习“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请用简洁的语言,尽量完整的说出本文的行文脉络。
6、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文理,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大师笔下春天的主要内容。
7、朗读全文。
8、背诵其中精彩语段。
9、作业。
第二课时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1、复习旧课,5分钟完成《课课练》一、二、三、四、五大题,巩固词语。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播、补充。
——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3、小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由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完成,教师以实例点播启发,尽量不要告诉学生现成答案。学生说不全就再读相关语段,再体会,再尝试表达。
4、伴随音乐,自由地、富有激情地朗读《春》,再次体会大师笔法,体会自然之美,体会生活之美,体会情感之美。
5、背诵精彩语段,感悟体会,加深印象
6、语段训练:完成景物片段描写训练《校园的春天》,进一步把握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交流改进。
7、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彩语段,感悟体会,加深印象。
8、课后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完成《课课练》。
——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堂片段练习。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乘坐、轮子、司机、铃声、裙子、整齐、聪明、佩服、握住、表示、感谢、乖巧、赞叹、致谢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七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领会泰国妇女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大象吗?谁看过大象的表演?
象的确是自然界比较惹人喜爱的动物。它看起来很笨重,但表演起来却非常灵活。四只柱子般的腿,两只大耳朵,威武极了。尤其是那引人注目的长鼻子,更让人赞不绝口。大象不仅在动物园里是大家的好朋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得力的帮手。同学们也许还不知道,今天我们将要结识的这只可爱的小象,还曾经为中泰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过贡献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曼谷的小象》,希望这只聪明、乖巧的小象能在你们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
(二)范读课文
(三)组织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谁是主要人物?
3.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生自学
1.找出描写小象拉汽车、喷汽车经过的几个自然段,并做上记号。
2.用“——”线画出描写三次晨雾变化的句子。
3.把本课的生字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五)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
汽车陷进泥坑(k5ng)里,在悦(yu8)耳的铃声中。
2.需要注意的生字的字形。
感谢:就是谢谢,“感”字上下结构,“心”字底。
鼻子:上中下结构。
乖巧:注意“乖”与“乘”的区别,书写时先中间后两边。
3.注意个别词语的含义。
赞叹:就是非常称赞。
悦耳:声音很好听。
(六)组织学生朗读并书写生字。
(七)作业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几个自然段,并说说为什么印象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四至八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都读了课文,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生字词,谁知道曼谷在什么地方?(在我国的南边,是泰国的首都。那里高温多雨,不仅有许多热带植物,也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同学们以后有机会去曼谷,可不要忘了去看看那些可爱的小象啊!
(二)学习课文
1.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课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3.师生共读四至八自然段,思考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阿玲的?悦耳的铜铃声为什么不用“传”来而用“飘”来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看”了这幅画面,你有什么印象?
阿玲不仅人长得美,而且她的心灵更美。从哪能看出她心灵美呢?
课文的哪个词是写阿玲的表情的呢?通过阿玲的沉思,你能想象一下,阿玲当时正在想什么吗?她为什么这样想?阿玲指挥小象,一共做了几个动作?在书中找一找,把其中的动词画下来。
为什么说小象是聪明的小象?为什么说小象拉出汽车是奇迹?
按理说,汽车拉出来了。阿玲已经把事情办完了,可她为什么还笑眯眯地摇头呢?她在想什么?这次阿玲又是怎样指挥小象的?小象“听”懂了吗?哪些词说明懂了?阿玲一句话也没说,只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小象就完成了拉汽车,喷汽车的工作,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这几段是我们学习的重点,由于阿玲平时注意观察,精心训练,小象又很听话,所以它能明白主人的意思,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司机和作者很为难的事,作者只用了几个动词,就把小象写活了,就像我们亲眼看到的一样。所以我们要写好一个物体,不在于说话多少,而在于细心地观察,精心地描写。作者不正是通过小象的“一掀、一撬、一甩、一喷”把小象写活了吗?
4.再读四、七自然段,一方面体会景美,人美,人的心灵更美,另一方面为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三)布置作业
读熟四、七自然段,思考课后练习题一。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说说小象是怎样拉汽车,喷汽车的?为什么说小象是聪明的?
(二)朗读全文,回顾课文大意
请同学们想一想,汽车掉进一个普通的坑和陷入泥坑,对小象来说一样吗?那么汽车究竟陷入了一个什么样的坑呢?是在什么情况下陷入泥坑的呢?当时司机和作者的心情如何?请同学们一边看书中的插图,一边默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体会:
1.通过“点缀”这个词语,你能想象出曼谷近郊的景色是怎样的吗?
2.通过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能想象出汽车陷入了一个什么样的泥坑吗?
3.通过“叹了口气”这个词组,你能想象当时司机和作者的心情吗?
请同学们再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阿玲外貌的句子,思考:阿玲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认识她吗?为什么?
(三)教师小结
正是因为汽车陷得很深,司机和作者都很着急,作者又不认识阿玲,所以当阿玲主动帮助作者他们时,作者很受感动。“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地帮助他”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意思?
司机和作者都很发愁的事,小象却很快就干好了,你能用词来形容一下小象吗?
一个素不相识的泰国妇女,在中国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体现了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四)朗读八、九自然段
1.“啊,多么乖巧的'小象!”这句话为什么没加引号?是谁说的?
2.结尾又出现了三次不同颜色的晨雾,是作者的疏忽吗?三次晨雾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三次晨雾不同颜色的出现,并非作者的疏忽。橘红色,阿玲刚刚出现由于时间早雾较大,太阳刚刚升起,还没有光。第二次,金色,小象刚刚拉出汽车,这时太阳刚发光。从升起到发光,只是片刻,而小象已经完成拉车的任务。第三次,紫微微,是小象喷车后。这时太阳光越来越强,雾渐渐散了,阳光里的紫色的光散射的便少了。穿透了雾。反衬出来,使阿玲在作者心中更高大了。
我们已经知道,文章晨雾的变化,衬托出了小象的灵巧、可爱。更突出了阿玲助人为乐的高大形象。这种方法叫“用环境衬托中心”,以后同学们写作文时,不妨加上些环境描写,也许会更好地衬托你要表达的意思
(五)组织朗读全文,练习背诵4、7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案在突出课文重点和突破难点上有特色: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逐渐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以“画”代文来突破难点,通过学生反复朗读来解决难点。
在解疑释难时,注意通过学生讨论,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阿玲与小象的动作、神态等。在学习中理解阿玲助人为乐的精神,热爱保护动物的美德。
探究活动
一小实验——看得见的声音
声音只能听见,怎么能看见呢?我们这就做一个“看声音”的实验。
找一个铁罐头盒,把上下两个底去掉。从废气球上剪下一块橡胶膜,把它紧紧地绷在罐头筒的一端,用线系紧。再找一小块拇指盖大小的碎镜片,把镜片用透明胶粘在橡胶膜的外面,不要粘在中心,稍稍靠边一点最好。
实验时,把橡胶膜和镜片的一面对着太阳,镜片反射的太阳光正好落在对面的墙壁上,墙上有一个很亮的光点。这时,你对着空罐头筒敞开口的一端拉长声音喊叫,或者大声说话,你会发现墙上的光点发生了有趣的变化,出现了不同形状的图形。原来,说话时,空气振动起来,橡胶膜带着镜片振动了。这样,你就看到了声音。
二在背诵《曼谷的小象》4、7自然段时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①了解课文线索,理清句与句的关系,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也就是从课文的结构脉络入手。如:《曼谷的小象》第4自然段,先听其声——一阵悦耳的铜铃声,后见其人——一位泰国妇女。接着写妇女的外貌、衣着、神态,最后点出她的名字。抓住句和句之间的关系,背诵起来就容易了。
②抓重点词语,了解这些词语所要表达的内容,以这些词语为记忆凭借,提示背诵内容。如:《曼谷的小象》第7自然段,可以抓住:“奇迹”、“绝技”、“感谢”、“笑眯眯”、“转身”、“潇洒”、“焕然一新”等词语,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把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③在背诵前通过朗读、默读、复述、填空等活动为背诵做好准备。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设想
1、课文内容分析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同学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同学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同学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身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同学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身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同学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生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同学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2、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的目的是:
①激发同学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②培养同学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同学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3、教学方式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同学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同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由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俗语或谜语导入。
例如:
谜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
黑白纵横一排排,
历代住事它记载,
知识没它传不开。
名言:
1、书是传达知识的工具。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文章,遇到生字生词可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约7分钟)
活动目的:
让同学了解文章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培养同学快速阅读的能力。
2、问题抢答。(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褒扬)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设计说明:此环节可以培养同学的团队精神,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同学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
①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
②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协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三)师生座谈
设计说明:(因为这是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课堂形式可以采用圆桌会议来安排,这样不只有利于同学陈说自身的见解,也有利于在开学之初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相互的亲近感)
1、为了活跃气氛,教师可先带头讲一下自身的读书体会。
2、同学之间交流发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引导)
和课堂发言实例:
同学1:看了冰心奶奶写的《忆读书》后,我也有了自身看法。我想说一说小时候看的第一本连环画《三国演义》,刚一看马上就被里面的英雄人物吸引了,关羽、诸葛亮……。我最佩服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三气周瑜,借东风大败曹操,真是让人佩服不已,从那以后,我就经常看历史故事,对我国的历史也就略有了解。
同学2:我也认为看书比看电视好,书里面写的优美的句子、情节,在电视中是无法表示出来的。只有自身体会。我还记得,老师给我们朗诵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那一段景物的描写“月光洒在那一片叶子和花上……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多美的描写呀!我觉得我的欣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学3:就是,多读书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协助。我上小学时,妈妈经常给我买各种书籍,比方:《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还有《小同学作文》,各种报纸杂志,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快的提高。五年级时,我的作文还获得全国小同学征文竞赛优秀奖呢。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咀嚼品味,让学生懂得“爱之链”,感受丰满的人物形象,留下美好的情感。
2、学习课文生动的细节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中心
1、【出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2、虽然过去了许多年,这句歌词一直温暖在我的心头。文中也有句话,如同春风,给那个冰冷的黄昏带来了暖暖的春意。
【出示】“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
指导读好这句话。(真诚地热情地)
二、探究课文内容
探究中心句
1、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乔依是不是真的不需要钱?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为什么?
3、乔依可不可以接收老妇人的钱?那他为什么没有接收?指导读好第6小节(愣。将“他”换“我”),理解“天经地义”。
4、再读这句话。
5、那乔依又是如何帮助老妇人的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了暖暖的爱意?请默读2-8小节,划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探究2-8节,感受人物形象
1、学生默读,交流,教师小结归纳。
2、指导朗读:
①提示: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读出当时人物的内心,读出恰当的语气。教师范读一小节,交流感受与方法。
②学生自读,思考如何读好。
③写一写朗读建议;
④同桌交换看朗读建议,全班交流;
⑤指名读,评议;
⑥适当采用齐读。
3、从2-8小节,我感受到乔依是一个的人,因为
板书:乔依老妇人(以链条方式)
4、那么爱是什么?
【出示】
爱
是寒风冷雪里
那暖暖的微笑
爱
是孤独绝望中
那贴心的话语
爱
是一连串
麻利的动作
爱
是那一句
美好的心愿
探究9-11小节,写出心中的爱
1、这美好的心愿指什么?再读
2、板书:女店主。默读,在这里,爱是什么?
3、学生思考,写作,交流。
探究12小节,理解重点语句。
1、指名读,说说你从女店主的话里读懂了什么?
2、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读懂了什么?是不是这些钱就能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生活好起来的是仅仅是这些钱吗?
三、总结课文
1、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爱之链”作为题目?
2、乔依帮助了老妇人,老妇人帮助了女店主,乔依帮助了别人,其实就是帮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关爱,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在延续,这就是一根爱的链条,这就是一条--爱之链(生齐读)。
3、播放《爱的奉献》。
四、探究写作方法
1、同学们,这篇课文写得很好,能给我们写作文提供帮助。
2、探究妙处:作者是用了哪些方法来写人物的?发给学生做记号的课文,让学生发现这些做记号的语句有什么特点?
3、揭示:细节描写。就是能从一个人细微的动作、表情等看出这个人的品格、性格。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4、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细节呢?举例:写作文写不出来的样子。
5、写一段话运用细节描写:①同学上学迟到②同学上台演讲紧张
学生练笔。
四、作业
1、完成课文后作业:续写。
2、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周围有没有爱之链?为什么?
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
不算教后记的教后记
一、个性!个性!
这篇课文的备课颇为痛苦。长期以来,我固定在自己个人的圈子里,对教材鲜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常跟在教参后面亦步亦趋。也许几乎年年教六年级,教材面孔陈旧,缺乏新鲜感。再加上职业倦怠,很多时候我停止了对课堂的思考,于是课堂逐渐庸俗起来。人就在这一点点的懈怠中消磨自己的青春,一时处于极度的迷惘之中。
“对照教参,本人解读与教参的不同之处”这一环节我认为有重大的意义,但也颇费脑筋,教师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而如何获得,就要看各人的功底了。不然,一篇课文不管你怎么读,也是找不到亮点,难以发现。只能在文本这个茂盛幽深的“丛林”外徘徊罢了。
这次我还特地选了篇新课文--从没教过的《爱之链》。我被个题目所吸引。结果证明,我上当了。当然,应是自己水平不够。我反反复复地读,发现不了亮点。或者说我的理解与教参上的理解是一致的。这样的文本从内容
上我挖掘不了新意。我觉得人物的行动不能仅仅贴上某类道德品质的标签,而是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体味这种爱,不然成了思想品德课。而且这种爱,我个人依稀以为这已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是一种本能的习惯,教参解读在某方面有些牵强。但如何作为教学内容来让学生来体会,至始至终不得解决。何况自己的解读未必正确,又不清晰,能不能作为教学内容尚是个问题。
浅薄的大脑思考既没有广度,也没有深度。没办法,弃书本不顾,到网上学习。结果也是大失所望。尽管教案在具体环节设计上有花招,有亮点。但,教学内容是相似的。也没能超出我的想象范围。备课陷入僵局。
再读课标,“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文本一个鲜明的表达方法,是多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教参中也提到的。但是在教参中细节是仅仅作为手段帮助理解课文而存在的。
我突然想起在《人民教育》上读到王晓春、闫学老师关于《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的学术争鸣。王晓春老师认为:语文教师之所以为语文教师,他的标志性的工作是语文知识教育。人文熏陶是各科都能进行的,每个老师都有责任的,课外也能进行的,只不过语文教师这方面担子比别人重一些就是了。他赞成上成“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辅导课”。当然这也许是个极端。但提醒教师,不能忽视言语形式。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大赛总结发言时所说: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甚至以“得意”为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会把语文掏空。
于是,我确立了本课的个性解读:把言语形式当成教学内容。
二、时间?统一?
课上下来,觉得很是失败。
细细盘点了一下,本课的七条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有六条达到了落实。但最重要的一条:学习写作方法。没有时间了。真是沮丧极了。所以这节课和网上的课在设计上就没有多少差别了。
原因何在?将写作方法当作教学内容,硬挤进来,就必然会占据一定的时间。按照计划,这一环节最少得花10-15分钟,就只剩下30-35分钟(我们课堂是45分钟)第一课时也能解决一部分内容:如探究中心句环节的1234。一开始耗时较多,导致后面教学任务不得完成。这是不该有的低级错误。
后来利用了第三节课的一点时间补讲了写作方法,学生蛮感兴趣。从
效果看大多数都较好地掌握了细节描写,可是这不是在这一节的课堂上。深感遗憾。
因为时间紧凑,所以有些教学内容浅尝辄止。如有感情地朗读,时间不够,方式不新。理解重点语句及题意,方式也较单一。效果不明显。
教学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如何统一?“工具与人文如何统一?”我的设计还是机械的割裂。因为我是从“内容──形式”入手的。如果从“内容──形式──内容”入手,或从“形式──内容──形式”入手,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才可能同构+共生。如果让我重新设计,我会将言语形式学习巧妙地穿插在内容学习当中。如出示我根据课文写的一首爱的小诗,让学生再次寻找爱的细节,体会细节的妙处后,顺水推舟地点出“细节描写”,进行写作方法的学习,这样指导才无痕。从而课堂结构为“内容──形式──内容”,可能浑然圆融。
而且这节课在言语内容和形式之间总会有所侧重,不要均等。应言语形式轻些,言语内容重些。同时教学言语内容也应紧扣教学内容,有所侧重,不要也不能面面俱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经典】09-26
语文教案(精选)10-16
语文教案[精选]10-19
语文教案[经典]12-09
语文指导教案11-08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精选)07-30
(精选)语文教案08-17
(经典)语文教案09-24
[精选]语文教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