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1-15 09:37:10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9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9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儿歌的提示下初步学会画大象的基本特征。

  2、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绘画小象的电脑课件,白纸、勾线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大象吗?那谁来告诉我大象长的什么样子?

  教师小结:大象长着胖胖的身体,圆圆的眼睛,大大的耳朵,细细的尾巴,身体下面还长着四条腿呢!

  二、个别幼儿示范画大象。

  师:谁会把大象胖胖的身体画出来?

  谁会把大象圆圆的眼睛画出来?

  大象的头上还长着什么呢?(耳朵)谁会把大象的耳朵画出来?大大的耳像什么?(扇子)

  我们看看,大象的身上还缺了什么?(鼻子、尾巴、脚)

  那他们长的像什么呢?

  三、幼儿观看课件。

  你们瞧,我们一起用能干的`小手画出了大象,那他到底是怎么变出来的呢?

  教师边放课件边念儿歌:

  胖胖的身体,

  圆圆的眼睛,

  大大的耳朵,

  长长的鼻子,

  细细的尾巴,

  腿儿粗粗像柱子。

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画出几只形状、大小不同的燕鱼,体现它们在画面中的位置变化、

  2、培养幼儿对变化构图的意识、

  3、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会正确评价他人的作品、

  二、活动准备:

  1、观察各种燕鱼的形状,颜色,动态等,并鼓励他们自由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2、教具:有关燕鱼的录像,磁吸燕鱼、自制的燕鱼录像、

  3、绘画用具:画纸、蜡笔,毛笔,蓝颜料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观看有关燕鱼的录像,以引起兴趣、

  提问: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它长的什么样?(引导幼儿说出燕鱼的'基本特征)

  2、基本部分:

  (1)、观看自制的燕鱼录像、

  (2)提问:故事中的燕鱼是长的什么样子的?它出去玩的时候是整样游的?它捉迷藏的时候又是怎样游的?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师:刚才,小朋友看了燕鱼的一家在大海里快乐的游这个故事,现在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画下来,给其他的小朋友们看?在画时,可让燕鱼游向不同的方向,还可以给燕鱼穿上美丽的衣服、最后,用颜料涂上大海的颜色、

  四、评价活动:

  1、陈列作品、

  2、提问:你喜欢哪张画/为什么?(当幼儿说到哪张画时,教师就把哪张画显示到屏幕上)

  3、组织幼儿收拾绘画用具、活动结束、(公开课)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

  《能干的小手》选自省编教材中班下主题一《了不起的我》次主题一《我有一双小巧手》教学活动一《能干的小手》。中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自我认识,特别是对手的认知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对小手的能力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现在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长大,家长包办替代和过度宠爱,使孩子们失去了自我服务的机会。通过此次活动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用手亲自做事情,体验做事的成功与自豪,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了解自己的手和爸爸妈妈以及其他成人手的不同本领,知道手很能干。

  活动重难点

  通过尝试用手亲自做事情,体验做事的成功与自豪,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准备

  1、音乐:钢琴曲图片:交警、清洁工、厨师、皮影戏表演者、剪纸艺人。

  2、操作材料:各类积木、绘画工具、剪刀、彩纸、筷子、豆子、修补图书工具、魔术箱及用品魔方、纸杯、光盘、沙包、乒乓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幼共同做手指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手指游戏好吗?

  一个手指头变变变,变成毛毛虫爬爬爬;两个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白兔跳跳跳;三个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花猫喵喵喵;四个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螃蟹走走走;五个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大老虎,啊呜啊呜啊呜。

  2、师幼共同表演儿歌,巩固手的特征。

  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个子高高是中指,个子矮矮大拇指,还有食指、无名指、和小指,手心手背心肝宝贝。

  二、通过谈话知道手可以做很多事情,通过游戏体验手的不同本领。

  1、谈话:讨论手可以做很多事情,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们的小手可以玩好玩的游戏,它还可以做什么事情?幼儿自由回答我的小手可以做什么。

  教师:我们已经长大了,会做得事情可真不少,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朋友们可真棒。

  2、游戏:摸宝贝,了解手具有感知物品特性的能力。

  看,老师这里有一个魔术箱,师演示,手伸入魔术箱内,用手感知物品,然后猜一猜是什么,最后拿出来验证。

  幼儿模仿教师,继续游戏。

  3、了解手可以传情达意。

  (1)我们的小手还会说话呢,师演示动作“嘘”,它在说什么?(安静)握手、竖起大拇指、拍手、再见等

  (2)关爱聋哑人

  还有一些小朋友他们不能用嘴巴说话,要用手语和我们交流,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手语“我爱你”,萌发幼儿对聋哑人的关爱之情。

  三、通过动手操作,体验用小手做事的成功与自豪感。

  1、我们的小手有这么大的本领,现在就来发挥一下小手的作用吧!

  播放音乐,幼儿自由选择区域活动材料进行操作:涂色,夹豆子,给积木分类、修补图书、剪窗花。

  2、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自己的事情做完后可以帮助别人,提高速度。

  3、:展示劳动成果,教师给予肯定表扬,使幼儿体会到自己完成事情后的自豪感。

  四、出示图片,了解爸爸妈妈以及其他大人的手的.不同本领。

  1、小朋友的手可以做很多事情,爸爸妈妈的手可以做什么?

  2、出示图片交警、清洁工人、厨师、民间剪纸艺人、皮影戏表演者。他们呢?

  感受成人手的不同本领,激发幼儿愿意向成人学习,让自己的手变得更灵巧、更能干的愿望。

  五、活动延伸

  和爸爸妈妈一起用废旧光盘制作一件手工作品,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进一步感受手的本领大。

  设计反思

  本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设计本次活动我首先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知识以及生活经验,树立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的观点,运用多种方法达成教学目标。

  本节教育活动设计的第一个环节,采用游戏导入,引发幼儿兴趣,结合朗朗上口的儿歌巩固手的主要特征,从幼儿生活经验入手,经谈话讨论知道小手可以做很多事情,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游戏活动摸宝贝和形象的肢体语言,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了解到小手的其他本领。接下来结合幼儿实际生活经验,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小手有多能干,并体会到自己动手的快乐和自豪感。最后,通过认识不同成人的手,可以做更多事情,激发幼儿愿意向成人学习,让自己的手变得更灵巧、更能干的愿望。

  本次活动设计的整个环节层层递进,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幼儿参与的热情会很高,但内容较多,担心幼儿活动时间过长。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纲要》指出,各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发展,尤其科学领域的目标指出:“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本班开展的主题活动是“有趣的声音”,活动以幼儿喜爱的多种形式展开,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倾听和表现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在一次与家长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幼儿对打电话很感兴趣,并经常想打电话给老师或小朋友,于是,这个关于声音的小子题便这样产生,本次活动的目标、活动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整合性,活动始终以打电话为线索,贯穿于整个过程,希望通过开展这个活动,激发幼儿各种积极的情感和探索的声音的兴趣,学会打电话的基本方法和礼貌用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活动目标:

  1、享受打电话的乐趣。

  2、愿意表现自己的情感。

  3、学会打电话的基本方法和礼貌用语。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台式电话2部、一次性纸杯、毛线、牙签若干。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活动内容。

  (1)老师口袋里放着一部手机。铃响,老师接听,说礼貌用语,挂上。

  师:“老师刚才在做什么?”

  (2)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打电话的`经验。

  教师:“你们平时打过电话吗?”“喜欢打给谁?”

  2、幼儿交流经验:怎样打电话?

  (1)小朋友交流经验,老师在适当时示范。

  (2)请小朋友做打电话的游戏,尝试使用礼貌用语 (用手做打电话状)。

  (3)小朋友自由尝试打电话。

  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平时是怎样打电话的,现在小朋友们来试试吧。”

  3、幼儿体验打电话的心情和乐趣。

  师:“小朋友刚才都很能干,现在我们一起来唱首歌吧。”

  (1)全体幼儿一起复习一遍。

  (2)对歌.女孩:“喂、喂、喂,你在哪里呀?”男孩:“哎、哎、哎,我在幼儿园。”

  师:小朋友唱得都很好,现在我们来对歌吧,女孩唱:“……”男孩唱:“……”.我们看女孩和男孩谁能干!

  (3)女孩和男孩交换角色。

  (4)师总结:男孩和女孩都很能干,来,我们来表扬一下自己。

  4、幼儿制作电话,游戏:打电话。

  (1)师:“小朋友都说了是怎样打电话的,现在小朋友来动手做电话,跟好朋友一起玩游戏。”

  方法:把毛线从杯子上面的小洞穿过去,然后拉出来,把毛线的这头绑在牙签上,另一头也一样……瞧,电话就这样做好了。小朋友来试试吧。

  (2)幼儿两人一组制作电话,玩游戏。

  师:“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跟你一起制作电话,做好了就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打电话的小朋友把话筒放在嘴上,接电话的小朋友把听筒放到耳朵上,说话的时候悄悄的说,看看你的好朋友是不是能听见 。”

  附歌曲: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哎、哎、哎,我在幼儿园。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因为电话是小朋友常见的而感兴趣的,所以整个过程孩子的热情高涨,兴趣很浓.积极参与整个活动,乐意的表现自己,达到了活动目标,学具的提供满足了孩子动手的需要。尤其在活动过程中,孩子还发现了要把线系牢在牙签上,并且牙签要横放,电话线才不会断。总的来说,整个活动是成功的。但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活动的深度可以更深一些,在动手制作部分,老师可以先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想想怎么样可以制作成电话,并动手操作,然后老师再总结示范。在最后一个环节,可以引发幼儿的思考:“为什么线可以传声?”从而使大主题的目标也得以体现。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够观察比较讲述动物之间皮毛、爪子、尾巴、本领等的不同。

  2.能够结合动物的不同探索其作用及保护、捕食的方式。

  3.增加对动物的了解跟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对动物不同的调查了解。

  教师物质准备:课件《小壁虎找巴》《动物的脚》

  活动建议:

  一、谈话导入,幼儿交流回顾前期经验,引发幼儿谈论的兴趣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二、分享交流,幼儿讲述自己了解的'关于动物不一样的内容。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调查的信息,通过照片、录像等形式介绍小动物的外形、本领、习性。

  教师:原来动物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谁想上来跟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2.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介绍,突出动物的特点。

  如:尾巴:引发幼儿观察尾巴的形状、花纹。追问其这样的尾巴好看什么?

  花纹:这样的花纹有什么作用?爪子:为什么要长这样的爪子?本领:这样的本领好干什么?

  还有哪些动物跟它一样是用花纹来保护自己的?

  3.教师总结:原来动物的动物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都有自己的用处,它们是不一样的。

  三、教师结合课件系统讲述动物的不同

  1.出示一组皮毛、爪子、尾巴局部的照片,引发幼儿的猜想,这些皮毛都是谁的?

  提问:都有什么样的花纹?猜猜看都是谁的?它们长这样的花纹都有什么作用?

  2.出示一组动物跟动物宝宝,提问它们都是怎么样生宝宝的?

  3.教师总结:动物的皮毛、爪子、尾巴、生宝宝的方式都不同。

  活动延伸:

  1.继续研究探索动物的各种小秘密以及不同。

  2.在活动区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进行表征。

中班教案 篇6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众心捧月似的关心照料下一天天的成长,但是他们从未认真体会过长辈抚育自己的辛苦,更不会主动地去关爱他人。而幼儿期是世界观、自然观、生命观的萌发时期,也是一个更多的依赖情感而不是依赖理智的时期。培养孩子爱的情感,是幼儿期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本学期,我班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地情感性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的体验关爱、尝试关爱:

  一、体验“爱”、表达“爱”

  由于独生子女的缘故,大部分孩子的“自我中心”的意识很强,有些孩子甚至凌驾于父母或其他长辈之上,任意使唤,不满意就发脾气。形成一种“自私心理”

  在本学期初,我们对30名幼儿在进行了一次调查统计:“说父母在家干些什么?哪些事情是为你做的?”

  54%幼儿只能说出父母在家烧饭、洗衣,表现出对身边的人不关心的倾向;绝大多数幼儿想不出长辈为自己做了什么,有的幼儿也只能说出“妈妈喂我吃饭”后,再也想不起来妈妈还为自己做了什么。反映了幼儿的潜意识里,不知道长辈为自己做了什么。

  为此我们制定了“亲亲好妈妈”“我给爷爷奶奶捶捶背”“妈妈辛苦了”“到超市帮妈妈买东西”“能干的我”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知道父母亲人都很爱自己,学习用行动和语言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

  整个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配合,有的家长创设了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做一些小事情,来表达对长辈的爱;有的家长还将孩子在家帮大人做事的情景用照相机拍摄下来,以做永久留恋。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比以前懂事了,知道体谅父母了,也更有礼貌了。

  二、迁移对“爱”的体验

  新“纲要”指出要培养幼儿“保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于是,我们尝试将孩子对身边熟悉的人的“爱”的体验,迁移到动植物方面。自然角中,孩子们每人带来了自己喜欢的1—2棵植物,如大蒜、洋葱、青菜、萝卜、刀豆等,每天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植物朋友浇水,看看它们长大了没有,并尝试用画日记的方法,来记录自己植物朋友的成长过程。

  当青菜开出第一朵小花时,孩子们都睁大了惊奇的眼睛;当刀豆结出第一个豆夹,孩子们欢呼雀跃;

  孩子们把收集到的各种植物的种子放在一起,做发芽试验。有的芽还没发出来就烂了,有的因为星期天没有及时浇水而枯萎了,也有的刚长出来就给虫子吃掉了,孩子们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积累到了有关植物发芽的经验;

  孩子们都很喜欢动物,因此饲养小动物也成了我们激发幼儿体验“爱”的情感活动之一。看,一下课,孩子们都围在自己带来的动物朋友身边仔细观察着议论着:龙虾的两只大钳子真厉害,金鱼的眼睛是突出来的…….谈筱雯带来小白兔死了,孩子们很伤心,不停的问“小白兔怎么会死的啊?”“它还能活过来吗?”当知道死去的小白兔再也不能活过来时,他们留下了伤心的眼泪,但也初步积累了生命的死亡的经验。

  第二次,孙倚蔚又带来了小白兔,这次,孩子们开始想办法,怎么保护小白兔让它们不会死去,有的孩子从家里拿来了小白兔喜欢吃的胡萝卜,说小白兔要吃东西才不会死的;有的幼儿拿来了棉花,说小白兔是因为冷了,才会死的…….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反复游戏中学会唱歌曲,能注意弱拍起唱,唱出句首重音。

  2、圆圈行进走时,注意与前后的同伴保持适当的距离。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幼儿站成内、外两圈的对形,学习内外圈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走。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听乐曲《幸福拍手歌》边律动。

  2、什么是幸福的事?(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大胆表达)

  3、小结:是呀,生活中有许多让人觉得幸福的事,尤其是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二、学唱《逛公园》

  1、倾听师边范唱歌曲,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教师用较慢的速度范唱歌曲,边唱边按歌词的内容依次指图中每个角色,并按音乐节奏轻轻摇动。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唱到弱起后的重音时,用较大幅度的动作暗示幼儿此处的唱法。

  三、学玩音乐游戏

  1、师边讲解边与部分幼儿合作,示范请朋友的方法。

  2、教师:现在我来当爸爸,我要邀请小朋友和我一起逛公园了,我请到谁,谁就跟在我后面走。教师边唱第一段歌词,边在幼儿围坐的半圆形内侧,按顺序时针方向有节奏地走动,当唱到第一段的最后"爸爸逛公园"的"园"时,用左手请一个身边的小朋友,请他扮"妈妈"跟在自己的身后走。当唱到第二段结束的前一句时,教师停下来提示幼儿:该"妈妈"来找小弟了。然后帮助"妈妈"在唱到第二段的最后一拍时,请一个身边的小朋友扮"小弟"跟在自己的身后走。当唱到最后一段开始时,扮"小弟"的幼儿任意指一个人扮"小猫",大家停下脚步,一同对着"小猫"边唱边表演。

  3、教师引导幼儿想一下:在唱到什么地方时,就要请下一个小朋友了?

  4、当幼儿熟悉游戏后,可讨论增加其他人物,如大哥、大姐、小妹等家庭人员同去逛公园,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执教反思

  应该来说经过详细的改动以后,这个活动在执教过程中,我心中比较有数,能更好地把握各个环节的`侧重点,活动环节清晰、层次清楚,孩子们也都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和我之间的互动也比较到位。在学唱歌曲这一环节,开始幼儿对于弱起小节开始歌曲有点不熟悉,经过多次练习后,孩子们能够很好掌握歌曲的弱起小节。课后我反思,在对“弱起”这个技巧的掌握上,可以将图谱设计得更加有趣些,练习的次数也需再增加一次,有利于幼儿掌握其演唱的方法。

  但是在课后我发现我花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二十五分钟,而是用了差不多三十几分钟,时间把握上没有精准,原因是什么呢?我思考了一下,在一节音乐活动中,首先要充分考虑活动的侧重点,可将活动的重点放在学习歌曲上,音乐游戏则可以简单的进行一两次就可以。因为一节活动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能太多,否侧孩子们接受的信息量过于大,也会造成学习倦怠,或者缺失主体性的现象。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了解荷塘里荷花荷叶的生长形态,感受荷塘意境。

  2、 进行大胆创作,并完成荷塘美景。

  3、 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从中体会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荷塘美景图、蜡笔、音乐

  过程观察记录及评析:

  一、 集体观看PPT

  1、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参观一下美丽的荷塘。现在,请小朋友用小眼睛看看,你看到了些什么?荷叶是什么样的?荷塘里除了荷叶还有什么?

  二、 集中交流讲述,教师小结讲述。

  1、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看到的荷塘。(教师及时启发幼儿,给了幼儿一定的提示,使幼儿的讲述更加完整。)

  2、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跟着音乐,感受荷塘的美。

  师:荷塘里长满了荷叶,风一吹来,荷叶轻轻摆动,好象在欢迎我们小朋友。荷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荷叶张开来象雨伞,有的卷起来,象害羞的小姑娘。小鱼、田螺在水里游来游去,好象在玩耍;荷花张开了笑脸,唱起了欢乐的歌;蜻蜓、蝴蝶也飞来了,它们停在荷叶上,好象在欣赏这荷塘多美呀!

  三、 集体创作完成画--荷塘。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荷塘美景图,让幼儿观看。

  2、幼儿独自去完成自己的荷塘创作。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利用图片,音乐,让幼儿初步体会了一下荷塘的美,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自己创造完成一幅荷塘美景图。在幼儿的实际操作中,背景图的选择可能涂色部分太多了,所以导致时间上的不够,幼儿的完成量也就相对大了。在规定时间内,速度慢的几个幼儿可能无法完成好。

中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好奇心是中班幼儿典型的特征表现,而漂亮、鲜明的颜色总是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和兴趣,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颜色变变变》这节课,就是结合幼儿对颜色的喜爱,利用魔术、故事这些幼儿喜欢的方式,加深幼儿对颜色的认识,使幼儿感受到颜色的变化多端,知道红黄、黄蓝、红蓝三种颜色两两混合就能变出橘红色、绿色、紫色的颜色常识。

  活动目标:

  1、巩固对红、黄、蓝等颜色的认识。

  2、通过变魔术游戏活动,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颜色变化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矿泉水瓶、瓶盖、颜料。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我们数一、二、三,把它请出来!

  师:瓶子里有什么?这个水有没有颜色?

  小结:水是没有颜色的,是透明的,而不是白色的。

  师:水宝宝是透明的。现在,要把瓶子里的水变漂亮,我们一起念"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教师摇动瓶身,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师:水宝宝变色了,现在请小朋友来当一回小魔术师。

  二、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水宝宝变色的秘密。

  1.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师:老师准备了好多瓶子,听好,每个宝宝从桌子上拿一个瓶子,我们一起学老师摇瓶子,要说:"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

  师:请幼儿从桌子上取一个瓶子,用力摇,使其变色。

  (老师鼓励孩子用力摇一摇)师:"你们变出来了吗?变出什么颜色了?"

  2.巩固对红黄蓝等颜色的认识。

  3.集中讨论,探索水宝宝变色的秘密。

  师:我们的瓶子怎么能变颜色呢?

  请哪个幼儿上来尝试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再换上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

  师:这个怎么都变不出来,那个却变得出?好奇怪哦!

  小结: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这个盖子里有什么?盖子里有颜料,水宝宝就可以变出颜色了。

  三、第二次探索,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教师出示瓶子,并进行示范讲解。

  老师手里有一瓶红颜色的水,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师:"在请幼儿进行操作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首先去跟其他颜色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地,不然其他颜色就不跟你当朋友呢。换好瓶盖宝宝后一定要用力把它拧紧,不然当你在变魔术的时候水就会都倒出来了。

  3.幼儿交换瓶盖,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1)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颜色,再取不同颜色的盖子,换上。

  (2)幼儿换好瓶盖后,摇晃瓶子。

  (3)师: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哇,颜色可真有趣,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

  4.小结(1)个别幼儿进行交流讨论。

  (2)对"魔术"进行验证。

  四、延伸活动:《找颜色》

  师:今天我们小熊班的小朋友都很能干,变出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其它的颜色。

  让我们去教室外面找一找其他漂亮的颜色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过程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以变魔术贯穿始终。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主导,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方式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在实际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两种颜色混合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在活动中,幼儿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颜料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感知、探究颜色的变化,从中获得有关颜色变化的知识经验。活动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本次活动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最后环节结束的比较混乱没有达到一个提升,只有让幼儿通过用两种颜色进行配色变色,没有具体直观的让幼儿明白哪两种颜色混合变出新的颜色,可以准备操作卡或者PPT在幼儿回答的时候教师操作,将幼儿说到的颜色展示出来,让幼儿直观的看到颜色混合的变化,作为活动的延伸。其次,在回答问题时,没有关注到全体幼儿。如在水变色后的提问以及最后环节的提问只问了个别幼儿,没有多问几名幼儿,也没有一起来总结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最后,教师的语速较快,第一环节导入太快,有的提问方式不够简单明了,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教案09-01

(经典)中班教案08-31

[经典]中班教案09-09

中班教案[经典]09-07

中班教案【经典】08-24

中班教案(精选)08-23

【经典】中班教案08-21

(经典)中班教案09-17

中班的教案03-30

中班教案【精选】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