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1-30 08:22:3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中班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中班教案5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弯和直的区别,能找出生活中各种弯弯的、直直的物品,知道直直的东西可以形变成弯弯的。

  2、通过看看、找找,培养幼儿关注生活的态度和对生活中各种弯弯的、直直的物品的兴趣。

  3、通过剥剥、绕绕活动发展幼儿小肌肉的动作。

  重点:培养幼儿关注生活的态度和对生活中各种弯和直的物品的兴趣。发展幼儿小肌肉的动作。

  难点:了解弯和直的区别,关注各种直的和弯的.物品,知道直直的东西可以形变成弯弯的。

  准备:数码照片、相机(连接线)、牛皮筋两根(放在色纸上)、一次性筷子、不干胶

  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弯和直的区别。

  1、(出示一根直的绳子)这是一根怎么样的绳子?像什么?还想什么?

  2、(出示一根弯的绳子)这根绳子和刚才的一根有什么不一样?弯弯的像什么? 还像什么?

  小结:这是一根直直的绳子,是直线形的,不转弯的。这是一根弯弯的绳子,是弧线形的,弯过来的。

  二、出示数码照片,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各种弯弯的、直直的物品。

  1、生活中也有很多弯弯的、直直的东西,一起来看看有哪些?

  (拱桥)它是怎么样的? (护栏)它是怎么样的?哪里是直直的、弯弯的? (路灯)它是怎么样? (公交车牌)它是怎么样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弯弯的?哪些东西是直直的?

  3、请幼儿找找活动室里还有哪些弯弯的、直直的东西。

  三、通过人体变形,知道直直的东西可以形变成弯弯的。

  1、我站在这里身体是怎么样的?

  2、谁能把直直的身体变成弯弯的呢?(幼儿自由尝试)

  四、操作活动:剥一剥,绕一绕。

  1、(出示筷子和条状不干胶)它们是怎么样的?

  2、今天我要给筷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把不干胶弯弯的绕到筷子上(教师示范剥一剥,绕一绕)。

  3、幼儿操作。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表达,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清楚一件事。

  (2)引导幼儿能耐心倾听同伴说话,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活动准备:

  事先布置任务,与家长联系取得配合。

  重难点:

  重点—乐意在集体面前说话。难点—较完整、较连贯地讲述。

  设计思路:

  愉快的暑假刚过,幼儿也不时地在互相说着高兴的事.根据幼儿期语言发展的特点和为了培养幼儿清楚地讲述一件事,培养幼儿大胆表达特设计了该活动,让幼儿把自己在假期中有趣或快乐的事讲述出来共同分享快乐,发展幼儿说话能力.

  活动过程:

  激发兴趣→交流分享→共同评价

  (1)激发兴趣

  (2)交流分享:a)启发幼儿谈论假期中最高兴的一件事。

  b)幼儿分组谈论,引导幼儿将话题集中在“最高兴的一件事”上。

  c)幼儿集体谈论,教师请具有代表性的.幼儿来讲。

  (3)共同评价:引导幼儿过有意义的假期。

  效果与分析:本次谈话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性很高,大部分幼儿能安静地倾听同伴谈话,有些幼儿在谈话中,能讲得很连贯、有趣,但有些幼儿不爱多说话,本班幼儿个体差异很明显,在今后工作中对不同幼儿要有不同的要求。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经常食用的鱼,知道鱼含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2、学习一定的吃鱼技巧。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前让幼儿了解并且知道各种食用鱼的名称。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讨论:

  (1) “妈妈有带你们去买过鱼吗?在哪买啊?”

  (2) “小朋友们都看到了哪些鱼,它们原来都是生活在哪儿的.呀?”教师请幼儿观察操作卡片,启发幼儿说出生活在海洋里的鱼和生活在池塘里的鱼。

  (3) “你吃过什么鱼?味道怎么样?

  (4) “鱼有什么营养?”

  (5) 请幼儿观察操作卡片(二)(三)。

  图上的小男孩怎么啦?

  (6) 师总结鱼虽然又好吃,又有营养,但吃鱼的时候要特别小心有刺,应该吐出来,要注意嘴里有饭就不吃鱼,嘴里有鱼就不忙吃饭,千万不能讲话说笑。

  活动反思:

  课堂教学中,幼儿积极,师生配合默契,教学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习性和年龄特征,能根据幼儿的情绪合理组织教学过程,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能接受老师,同学的建议和意见,幼儿在活动中能自我感知,互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2、在游戏活动中,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活动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区别左右

  小结:对呀,左手,右手是我们身上的`一对好朋友,只有左手和右手的相互配合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更快。

  2、找一找

  教师:想一想,我们的身上,还有哪些象手一样,是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

  3、游戏"我说你做"

  教师:刚才小朋友找的又快又好,现在老师要请我们身上的这些好朋友做个游戏,这个游戏就叫"我说你做",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反应最快。

  举起右手,耸耸左肩,跺跺左脚,拍拍右腿,摸摸左耳;增加难度: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右腿等等??

  二、探索交流,熟悉左右的相对性:

  1、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

  2、从左边数起,第3个是谁?

  3、从右边数起,第2个是谁?

  4、小猫排在第几个?(可以从左,也可以从右看)

  5、小狗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总结:我们看的标准不同,左右方向也不同。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童谣内容,采用各种节奏形式展现童谣的不同风格。

  2.通过游戏形式巩固童谣内容,让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小鹿飞飞圆字卡、找好朋友相靠着坐。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形式引出课题师:小朋友又到了快乐的`童谣时间了。今天会是哪只小动物来到我们班呢?请个小朋友来玩猜拳游戏,谁赢了,谁猜。猜对了,它就会现原形。放课件遮挡住小鹿,让幼儿利用猜拳游戏进行猜动物。(老师先和小朋友互动玩,再请小朋友与小朋友互动玩,最后集体玩一玩)。咕噜咕噜,嘿!咕噜咕噜,嘿!猜对啦!是小鹿。

  (二)深入课题,理解童谣内容第一部分

  1.师:你们都有自己的小名吗?(请幼儿说一说小名),小鹿也有自己的小名,它的小名叫什么?听录音。(对了,我就是小鹿飞飞。)小鹿的小名叫飞飞。

  2.师:你们平时爱吃什么饮料?(幼儿自由答)

  3.师:小鹿爱喝什么饮料呢?(出图咖啡)

  4.师:想想它喝完咖啡会变成什么?(魔鬼)

  5.师:老师把它连起来说一说。(说出童谣第一部分内容)

  6.师:小鹿飞飞有几个字呢?(4个)

  7.师:那刚才老师念的时候,这四个字是哪两个字连在一起的,谁来摆一摆?

  8.请个别幼儿上来摆一摆。

  9.幼儿边念童谣边根据图打节奏。

  10.老师分别出示布、锤、剪,提问并让幼儿学一学。

  11.教师带幼儿一起玩一玩。

  12.完整地欣赏一边课件。

  13.幼儿完整地念一遍。

  (三)玩游戏巩固童谣

  1.这里面还藏着个好玩的游戏呢?想不想玩一玩。

  2.先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着玩(边念童谣边打节奏——相似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3.幼儿之间相互玩一玩。

  (四)幼儿创编童谣玩游戏。

  附童谣:小鹿飞飞小鹿飞飞,爱喝咖啡,喝完咖啡,变成魔鬼,咕噜咕噜布,我会出布,咕噜咕噜锤,我会出锤,咕噜咕噜剪,我会出剪。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选)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0

中班教案【精选】07-27

中班教案(经典)07-25

(精选)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02-27

中班教案(精选)08-23

【经典】中班教案08-21

(精选)中班教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