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语文教案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 识记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读中体会春雨的情趣,进而感受春天带给世界万物的勃勃生机。
学情分析:
1、认知特征分析:
(1)一年级小学生喜欢形象、直观、有趣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中仍以无意注意为主。
(2)学生想象力丰富,乐于进行口语表达,但语言需要教师和同伴帮助规范。
2、基础分析:
(1)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多数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了合作的意识。
(2)多数学生认识了四、五百字,并初步掌握了听读识字、拼音识字、看上下文猜字等识字方法,并初步形成了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铃铛课件板贴画
教学过程:
一、 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游戏:猜猜看
1、猜铃铛。
(1)教师介绍游戏名称:猜猜看。同时出示一个装有金属铃铛的茶叶桶,请学生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随意猜测。
(2)教师晃动铃铛发出声响。学生根据声音的提示猜出是铃铛。伴随着“丁零当啷”声,教师随机展示铃铛。学生用拟生词来形容铃铛的声音。
2、猜偏旁。教师指出这个铃铛是金属做的,猜铃铛的名字会有什么偏旁?学生凭借前面的积累可以猜到是“金字旁”。教师板书“铃铛”学生认读。教师板书“líng dāng”,学生同时书空。教师指出“铛”单独出现读一声,跟“铃”组成词语读轻声。学生再读,体会轻声。
3、教师在“铃铛”前板书“雨”,学生读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见过“雨铃铛”引入儿歌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认准生字、读准字音。
(一)认字
1、 学生自由读儿歌。在充足的时间里读书,标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小组合作认生字。
(1)合作前教师指导:在小组里用生字卡片互相教一教,让小组里的每一个人都读准字音。可以小组长领读,可以轮流读,也可以一起读。
(2)合作中教师指导:①随机指导:巡视中,根据个别情况指导合作方法;②跟进式指导:在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后,指导盖住拼音,独立认读)
3、学生小组合作检查生字。
4、挑读易错字。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将自己小组在合作中识字中发现的容易读错的生字,给大家提醒儿。
5、检查反馈。
课件:生字闯关
第一关:你是我的好朋友(房檐上挂着11个小水珠,点击每个小水珠就会出现相应的生字)
游戏规则:每出现一个生字,学生齐读,随机请学生用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话。
第二关:火车开动呜呜呜(每节小车箱上都有一个生字,依次点击,依次出现带有生字的小车箱,点击11次,小火车开走。可重复进行。)
游戏规则:学生按顺序依次读生字。
(二)读文
1、同桌互相读课文
要求:同桌互相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一个在读,另一个认真听,读对表杨,读错帮助纠正。
2、指名读,整体感知儿歌。
课件展示:整篇课文。
(1)指名一对同桌读课文。读后其他学生做小评委,听的要求:听听字音读得准不准,句子读得通不通顺,听后评价。
(2)再指名一对同桌读课文。听的要求有两个:①继续做小评委。②边听边想,从儿歌里能看见哪些景物?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
2、养成良好的诵诗词的习惯
3、通过背诵,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美,学会善于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教学重点]
1、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
2、养成良好的朗诵读诗歌的习惯。
[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中国的月亮“一片冰心”,她寄托古往今来诸多文人雅士的美好情感。也有人说,随意拾起一本古诗文的书,轻轻摇晃,哐哐当当地能掉下好几轮的明月。今天我们一起拾起苏轼那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明月”。
二、推进新课
(一)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宫阙琼楼绮户婵娟不胜寒丙辰(板书)
请一名同学朗读,强调读准字音的要求。
(二)读准节奏
2.幻灯片展示节奏划分。听名家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三、分析新课
(三)读出情感
3..师生共同探究词人的情感变化。
由此引出小序内容并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打出幻灯片)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秋节。当时作者41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
4.全班齐读后教师点拨诵读诗词的要求:(打出幻灯片)
①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②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③有感情。
5.分析上阙
明月什么时候才有呢?我举着酒杯仰问青天。不知天宫中今晚又是哪一年?我真想驾乘着长风回到月宫,又怕那美玉砌成的宫殿,太高太寒冷了,让人禁受不了。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人摇动,那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好呢?
明确:上阙主要写:把酒问月。对宫阙(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心情,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
情感变化:悲伤—矛盾—无奈(板书)
第一次朗读比赛:推荐两位男女同学朗读比赛。
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须读出矛盾的感情。
师范读,并请学生在老师范读后,再次朗读。
6.分析下阙
月亮照过朱红色的楼阁,又低低照进了雕花的窗户,照着失眠的人。月亮对人世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孤独的时候变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事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只希望亲人能健康长寿,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月色。
明确:下阙主要写:对月怀人。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良好祝愿。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
情感变化:埋怨—释怀—祝愿(板书)
第一次朗读比赛:推荐两位男女同学朗读比赛。
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须读出埋怨和释怀后豁达的感情。
四、师小结
这首词通过写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五、课外拓展
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师生共同体悟苏轼的豁达。集体诵读本首词。
六、拓展延伸
从这首词中,你在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教师总结:
同学们啊,请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逆境以平常心去面对逆境。如果我们能好好的对待逆境,那么他将会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七、旧词新唱
共同欣赏音乐《明月几时有》
八、结束语:
音乐很美,词也很美,明月不老,经典永垂不朽,今天我们以月开头,在课的结束,我也借着苏轼的这一轮圆月,祝愿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们花常开,月长圆,幸福常在。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你能举出哪些有关“月”的诗词?
3、人生有太多不如意,学了这首词后从中受到哪些启发?谈谈自己看法。(200字左右)
板书:
上阙:把酒问月:悲伤—矛盾—无奈
下阕:月下怀人:埋怨—释怀—祝愿
语文教案 篇3
语文天地五
教学目标:
1、 注意观察字做偏旁时笔画上的变化,指导学生把字写对、写好、写快。
2、 了解陈述句式,会用“谁,在哪里,干什么”口头造句。
3、 学习编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4、 学会自检、互评,了解自检的好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写字
观察“小”“人”“木”,在下面的字中和单写这个字有什么变化。
1、 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做偏旁时发生了哪些变化。
2、 写一写。做到写对、写好、写快。
3、 变形的问题只是为把字写得更漂亮。如果学生没有把变化写出来,也不应算错
二、照样子说一说。
1、 读读书上已经连好线的句子,初步渗透“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
2、 读读书上给出的内容,再连线。
3、 说说你是怎样连的。
4、 口头造一个这们的'句子。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说法。
第二课时
一、 编故事
1、 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编故事的。
2、 小组编故事。教师要求学生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
3、 把大家编的故事录音,放给同学听。
(这个练习,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想像力。不能要求一年级学生编完整的故事,教师不要给学生加框框,比如编多长,故事要完整,要符合科学知识等。)
二、 自检
1、 读读金钥匙的话。让学生知道“自检”的好处,应当“检”什么。
2、 自检,互评、涂红花。
(给花朵涂色,主要看学生的自我满意度。学生自我感觉良好,教师不必挑毛病。要让学生始终处在种感到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情绪中学习。)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掌握“痴想、隐秘、铁青……”等词语;
2、逐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技巧,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3、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海”与“山”的含义;
4、通过讨论,明白关键句及优美句的含义与运用;
情感与价值目标:
5、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勇于追寻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
阅读,从读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讨论,讨论的方法与过程都是作为第一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隔着山的景象。那么,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这首诗,去感悟梦想与追梦。
二、新授
(一)夯实基础
1、字词过关
默读课文,给“读一读,写一写”注音,并选一个词造句。
痴(chī)想 隐(yǐn)秘 铁(tiě)青 凝(níng)成
诱惑(huò) 喧(xuān)腾 一瞬(shun)间
(抽生念读,集体订正并齐读,抽生2—3人念读造的句。)
2、知人论世
每读一篇文章,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都应该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这既是学习的需要,也是对作者的尊重。那我们来了解一下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
(不要求学生识记,只作宣读了解,而且让学生明确,只要知道王家新是一位当代作家即可,不必强行去记简历,今后的类似亦是如此。)
作者又是怎样看他的这一首诗的.呢?请同学们翻到书第5页,我们一齐读一读。
(二)研读文本
1、范读课文(可以是听录音)
2、自行练读(可个人斟酌朗读,也可小组内相互听读)
3、抽生阅读
4、研讨问题(小组讨论,并根据情况各小组分摊小题,提高效率,不必面面俱到)
①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②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③“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④“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⑤“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⑥“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明确:
①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②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③“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④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⑤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⑥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5、回顾课文,齐读。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和讨论,现在我想大家都知道“山”不只是那座山了,“海”也不只是那片海了吧!那么,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抽生回答,且为中下生。)
明确: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由老师引申完成的中心思想)
2、作业本作业,练习习题二。(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3、拔高作业,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三、小结
同学们,相信你们心目中也有一片海,但却也隔着一座座山,只要我们鼓起勇气,翻过那一座座山,一定会见到那一片海的。相信自己,勇往直前!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乐园教案06-08
[经典]语文教案08-03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30
语文教案【精选】07-25
语文指导教案11-08
(精选)语文教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