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数的除法教案

时间:2024-02-02 07:50:4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余数的除法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余数的除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余数的除法教案

余数的除法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明确余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能力。

  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明白余数的意义、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小圆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听音乐,活跃课堂气氛),课件插入音乐。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教师提问:什么叫平均分?请学生回答。

  生回答: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2、教师课件出示,平均分的例子,请学生判断。

  哪些是平均分?是平均分的'打“√”。学生判断是不是平均分,回答老师的问题。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摆6个草莓。

  (1)教师:复习完了平均分,我们继续来分一分,分什么呢?看大屏幕。

  生看大屏幕,分草莓。教师:听清要求,怎么分?

  课件显示: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生专心听要求。听完后,生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摆6根小棒试一试。教师找生汇报。生:可以摆3盘

  教师可以问问:你怎么想的?为什么可以分3盘?生1:3个2是6,所以摆3盘。生2:我是摆小棒摆出来的。生3:2+2+2=6,3个2相加是6。生4:……

  (2)教师:那怎样列算式呢?指名回答。生:6÷2=3(盘)教师板书算式。

  (3)教师:谁能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呢?指名回答生:有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学生共同看着大屏幕,说一遍算式表示的意义。2、

  课件出示:摆7个草莓。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1)教师:看一下,现在有几个草莓了?要求你怎么摆呢?课件出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要求:每个学生用自己的7根小棒代替7个草莓摆一摆,试一试。请2个同学,到展示台上用草莓摆一摆。摆完以后,和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汇报展示。

  请学生说说你摆了几盘?生1:摆了3盘。生2:摆了4盘。

  生3:摆了3盘,还剩1个。生4:……

  教师:集体看展示台上学生摆的情况。问,她们摆了几盘?生:摆了3盘。

  教师:摆完以后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没摆完,还剩下1个。

  教师:还剩下一个,可以再摆一盘吗?生1:不可以。生2:可以。生3:……教师: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讨论,允许她们互相说一说。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找生回答。

  生1:可以再摆1盘,:要不然就剩下了。

  生2:不可以再摆一盘,因为要求是每2个摆一盘。教师追问:1个够摆一盘吗?(不够)不够怎么办呢?生1:去掉。生2:剩下就剩下。生3:……

  (2)教师讲授:剩下1个草莓不够摆一盘,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余数”。这个摆的过程也可以用算式来表示,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有7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就是7除以2等于3余1。商后面写6个点,再写余数。板书7÷2=3……1...余数

  教师领读:7除以2等于3余1生齐读。

  (3)教师:复习一下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生一起说:被除数、除数、商。今天又学习了余数。

  (4)教师:同学们看一下,得数商和余数还没有单位,我们现在给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它们加一下单位名称。3后面单位是什么呢?1后面呢?学生可以同位互相讨论一下。指名回答。说说为什么。生1:3盘,1个。生2:……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结果板书单位名称。7÷2=3(盘)……1(个)

  生齐读: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5)教师:结合摆的草莓图,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学生试着说,指名回答。

  明确: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还余1个。(6)课件出示两幅图:“6个草莓”和“7个草莓”图6÷2=3(盘)7÷2=3(盘)……1(个)教师:你觉得这两个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指名回答。生1:……生2:……生3:……

  教师总结:在整数的除法中,有整除和不能整除两种情况。也就是说,有时候平均分能正好分完。有时候平均分不能正好分完,不能正好分完,就会有剩余,剩下的就是余数。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的除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形成有“剩余”的`表象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生高兴得说喜欢。 课件出示:猜一猜:打一物体

  受到吹捧就自大,没人吹捧就息叹。

  外表看来圆又大,遇到打击就暴躁。

  猜猜气球的颜色

  2、下面在小组内摆小棒游戏。要求:有11根小棒,能摆几个同样的图形? 你们想参加这个活动吗?分成三个小组,用小棒摆一摆。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

  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

  二组:用11根小棒,摆了3个三角形,还剩2根小棒。

  三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五边形,还剩1根小棒。

  教师:剩下的小棒为什么不摆了?

  学生:不够再摆一个图形了。

  教师:在实际分东西的时候,会有“剩余”的情况。板书:剩余

  二、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情景导入:(课件出示)小白兔请客。小白兔买了一些草莓,请森林里的小伙伴们吃,你能帮它摆一摆吗?分组活动。

  (2)出示例1 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用草莓学具摆一摆。各组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3)(出示课件)看小白兔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分完了吗?(生:分完了)。对,正好分完。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

  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

  生:因为是平均分。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

  (设计意图:回顾除法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能够坚强记忆。)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如果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草莓学具来摆一摆。还是分组活动。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3盘,还剩1个。

  看小白兔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剩一个草莓。

  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没有摆到盘子里,它能再摆一盘吗?

  生:不能

  教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分组尝试写一个算式。

  学生写出各种算式:7÷2=3(盘))

  7÷2=3(盘)还剩1(个)

  7÷2=3(盘)多1(个)

  教师:展示并一一评价各算式。第二、三个算式正确表示了分的过程,但不简便,数学上是这们规定的。

  (师板书除法算式)7÷2=3(盘)……1(个)用省略号表示剩余。

  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

  生: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教师: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结构。

  (设计意图: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2.组织交流。

  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写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算式,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除数要比余数小的规律。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用小棒摆正方形

  做一做

  闯关游戏:

  第一关:

  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一定要比( )小。

  2、46 ÷ 9 =5 1中,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余数是( )。

  3、一个数除以8,余数可能是( )

  抢答算式中,如果有余数,可能会是哪些?

  第二关:出示课件。

  猜猜气球的颜色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6÷2=3(盘)

  例2、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7÷2=3(盘),1(个) 余数

余数的除法教案3

  游戏目的:

  (1)让学生结合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游戏场景:

  此游戏是针对二年级学生的,需要在老师的动作指导下完成游戏,并达到游戏的目的: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游戏时间:

  20分钟左右。

  游戏难度:较高适合年级:二年级

  本游戏适用于小学数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的课尾。

  游戏人数:

  全班游戏准备:

  制作简单的课件、练习纸、彩色笔等。

  游戏过程:

  1.在游戏中感知规律。

  师:(出示课件,按顺序写123412341234…)小朋友,老师有一个神奇的本领,我根本不需要看屏幕上的数字,随便你报第几个数字,我马上就可以说出那个数字是几。你们信不信?

  (学生不断考老师,老师都能迅速说出那个数字,全体学生兴致很高)生1:老师你真厉害!

  生2:老师你有特异功能啊,真神了!

  师:我可以坦白地告诉大家,我根本没有绝招,那都是得到了我们的好朋友—一余数的帮助,你们也想得到它的帮助吗?

  下面,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余数这位好朋友。

  2.在探究中发现规律。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想一想(出示课件):

  (1)这一行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这个规律跟有余数的除法有什么关系?

  (3)老师是怎样利用余数准确猜出数字的?

  (学生独立思考1~2分钟,然后讨论)师:除数为什么是4?商表示什么?余数是1说明什么?当余数是几时,这个数字是2?什么情况下这个数字是4呢?

  回顾学生考老师的例子:

  板书:第9个9÷4-2……1第9个是1第14个 14÷4-3……2第14个是2师:刚才老师就是根据余数来判断你们说的数字的,余几就是这组中的第几个。

  3.在模仿中理解规律。

  (1)出示原题:第11个是什么数字?第15个是什么数字?

  第16个呢?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

  (2)改编原题:211321132113……学生回答:第10个、第12个、第23个、第100个是什么数?

  (3)扩展题目(出示课件)。

  BCDABCDABCDA…….学生回答第10个是(),第21个是()。

  我爱数学我爱数学我爱数学…….学生回答第19个是(),第27个是()。

  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兵乓球羽毛球……按照这样写到第30个球时,其中“足球”有几个,羽毛球有几个?

  4.在生活中寻找规律。

  (1)结合生活实际,帮老师算生日。3月5日是星期日,再过47天是老师的生日了,请你帮老师算一算,老师的'生日是星期几?再过60天呢?51天呢?

  (2)学生自编题目,小组交流。

  5.在游戏中活用规律。

  师:小朋友、小兔子想送给小熊一件生日礼物,是一块写有数字的手帕,但觉得不够好看,想请各位帮忙。

  (1)老师发给每组小朋友一张写有数字的手帕。

  (2)请学生按照老师说的“红、绿、黄”的规律给手帕涂颜色,如手帕上写的数字是12,那这个空格应该涂黄色,对吗?看谁涂得又快又对。

  (3)交流评比。

  游戏提示:

  本游戏可作为巩固练习放在新授课尾,也可以专门设置一节练习课,以加深学生对余数的认识以及提高运用余数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思考:

  本游戏的目的主要是让同学们掌握有余数和除法,在游戏之前,同学们要先掌握基本的整除法以及商的认识,这样的教学设计也比较符合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余数的除法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P50~~P51上的内容。和P53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教学重点:

  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道具:(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里最大能填几?

  5×()16()×6254×()23

  133×()47()×6()×826

  2、计算:

  8÷4=45÷5=

  二、新知。

  1、教学教材P50例1。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15÷5=[](组)

  (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5/ˉˉ1ˉˉ5ˉˉ…………………被除数

  15…………………5和3的乘积

  ˉˉˉˉ0ˉˉ

  (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2、学P51例2。(有余数的除法)

  (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

  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3÷5=4(组)…………3(盆)

  4∶

  5/ˉˉ2ˉˉ3ˉˉ∶

  20∶

  ˉˉˉˉ3ˉˉ…………………余数

  (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3)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

  三、巩固。

  1、教材P51。“做一做”。

  (1)先填一填。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订正错误。

  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6=33÷8=

  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略

  3、作业练习。

  (1)找病因(并改正)

  (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60÷7=()…………()

  4、完成教材P53第一题。

  5、小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

  四、全课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教学反思:

余数的除法教案5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具体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试商能力。

  教学难点:

  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展示课件:出示课本51页的主题图,创设情景,提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

  二、合作探究,创新发展。

  1.自学、交流,学习例2。

  (1)自学、合作探究。

  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课本P51的例2。

  课件出示问题: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看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跟你们组的小伙伴尝试解决问题。

  (2)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3)学生自由汇报。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4)师生共同点评学生答案。

  小结:剩余的`3盆,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没有正好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自学、交流,学习例3。

  (1)猜想-验证,突破难点。

  a.让学生猜想:假如除数是5,请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b.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验证: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到底余数可能是几?请同学们翻到52页看例3,利用小棒摆一摆,再观察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c.引导学生得出:余数<除数

  d.小结:余数<除数

  (2)看书质疑。

  师:请同学们再看课本51-52页的内容,有不懂的请提出来。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堂练习

  (给猫送鱼)

  准备:余数分别是1、2、3、的3只猫,及鱼状的卡片。

  方法:学生写了余数的算式(鱼)贴上相应的猫上。

  最后点评表扬学生(课件出现小猫说谢谢同学们送来的鱼)

余数的除法教案6

  一、复习目标:

  1、在综合练习中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巩固加深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并且能够运用它解决问题。

  3、拓展练习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4、培养学生能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复习重点:

  1、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利用口诀求商。

  2、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复习设计:

  (一)、导入新课,复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在练习本上写出一个或两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读一读,并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根据老师给的4个数写一道除法算式。(出示:55、6、7、8、)

  【通过让学生自己写除法算式,并用这些算式来展开复习不仅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更对学生有一种促进作用,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二)、复习如何判断除法算式是否正确。

  24÷5=3…9 46÷8=5…6 18÷3=5…3 28÷9=3…2

  小结:在计算除法时,不仅要使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还要注意余数是不是比除数小。

  【设计目的:这部分内容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对除法算式进行自我检验,同时通过判断的形式使学生将检验的两个要求牢记于心。虽然“商乘除数加余数等于被除数”不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便在复习期间强调这种检验方法很有必要。】

  (三)、复习运用口诀快速求商。

  你能很快说出下列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数吗?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21÷5=( )…( ) 36÷7=( )…( )

  43÷8=( )…( ) 51÷6=( )…( )

  (四)、复习除法竖式计算:

  导入:同学们能够运用口诀来求商,真棒,如果老师想要同学们用竖式来求商和余数,你会吗?

  48÷9= 61÷7= 26÷3= 35÷4= (总复习题3)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练习,指名上台板演,评讲时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并根据算式说说竖式各部分的含义。

  【设计目的:这两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强化学生试商的方法,能够利用口诀快速求出商是几,并能用竖式来表示,明白竖式每部分的含义,进一步熟悉用竖式来求商,并能时刻关注到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会根据除得的情况来判断商的大小。】

  (五)、思维拓展。

  导入: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下,那余数可以是几呢?接下来我们看看下面一道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8=□…□,余数可能是( )

  (2)□÷9=□…□,余数可能是( )

  (3)□÷6=□…□,余数最大是( ),最小是( )

  (4)两个数相除,余数是6,除数最小是( )

  师:从这几道题里,你知道了什么?能把下面的填空补充完整吗?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要比( )小。在余数的范围中,最大的余数要比除数少( )最小的余数是( )。

  【设计目的:通过这道题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会根据除数的大小来判断余数出现的可能性,并为下学期学习除法的验算埋下伏笔。】

  (六)、综合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导入: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面有几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解决?

  1、王老师带来32个糖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2、妈妈买了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衣服?还剩几个纽扣留作备用?(总复习题4)

  第1、2题同时练习,反馈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并对这两种题型进行区别和总结。

  【这两题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和“包含分”两种用除法计算的题型特点。】

  3、22天里面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本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体会有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是隐含了一些条件的,解决这类问题要联系生活实际找出隐含的条件。】

  4、一瓶纯净水8角钱,小明用3元钱能买几瓶,还剩多少钱?

  【本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关注在解决问题时除了要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注意单位是否统一这些小细节。】

  5、 37个小朋友去公园划船,每条船限乘5人。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

  【本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时候结果要比所求出的商多1,而有时则可以忽略余数。】

  6、小熊送给小猴6篮桃子,每篮有8个,如果小猴每天吃5个,可以吃多少天?还剩多少个?

  【本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会解决一般的除法问题的基础之上能够分析条件,找出条件之间的关系,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七)、 延伸拓展

  张老师把1—50的卡片按顺序发给李平、赵强、张虎、刘 红四位同学,第35号卡片发给了哪位同学?

  【本题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通过讨论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不仅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力量。】

  (八)、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有余数的除法,通过今天的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这节课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总结的目的不仅是对知识的归纳,更是对学生情感的提升。】

  (九)、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 )÷( )=( )…( )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 )÷( )=( )…( )

  ( )÷( )=( )…( )

  55 ÷ 8 = 6 …7

  48÷9= 61÷7= 26÷3= 35÷4=

余数的除法教案7

  清晨第一节课学生刚进入课堂,有些同学还有小动作,我首先设计一个游戏,以趣味引入引导孩子们静下心来进入状态。

  师:请同学们举起左手来数手指,从大拇指数到小指后再从新开始,以此类推。老师说一个数,你们就快速的找数字所对应的手指。

  学生马上来了兴趣,迅速进入角色。

  师:仔细听清数字:3、5、6、8(学生快速的找到了相对应的手指),那么19、26、34、56呢?

  大部分的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数字所对应的手指。

  师:那么请同学们也出几个数字看看老师能不能快速的找到数字所对应的手指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提出自己想到的数字,从一位数到几十的数,老师都快速的找到了数字相对应的手指。学生十分惊奇!

  师:同学们想不想学会老师的这一本领呢?那就跟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板书课题)

  简单的趣味互动,快速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良好的课堂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学生带着疑问跟随老师一起学习后续知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方法,获取和老师一样“神奇”的本领,一堂课基本上有了一个较好的铺垫。

  在随后的“余数”教学中,我设计了3人为一小组,为他们准备了一些塑料花瓣,来感知余数的产生。

  师:请每一小组同学首先拿出6朵小花来,由小组长给本组同学平均分,看每人能得到几朵,会不会出现剩余?(小组同学分工合作)

  生:每人各分得2朵花,没有剩余。

  师:你能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刚才分花的过程吗?

  生:6÷3=2。

  师:请每一小组再拿出7朵小花来,由小组长再分一次,看这一次会出现什么情况?(小组同学分工合作)

  生:每人得到2朵,小组长手里还剩余1朵。

  师:剩余的1朵还能再平均分吗? 为什么?

  生:不能,剩余的1朵平均分不够分了。

  师:那么这里剩余的“1”我们就把它叫做余数。

  课本上学生分草莓的情境图较抽象概括,学生通过图例往往难以准确理解“余数”的含义,我们这里通过对生活中实际物体的分配,小组内合作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让学生在分配中切实感受到了余数的.产生过程,理解了余数不可再平均分的原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教师得以及时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进度,相比较简单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无疑生动许多。

  在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后,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已有了大概的认识,初步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的产生和计算,但对于应用却缺乏相关体验,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动手动脑的互动环节,

  师:老师这里有15块糖,请你上台对这些糖任意的进行平均分,只要产生余数,你就可以拿走余数所代表的糖。

  学生兴趣一下子高涨,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这时指三名同学上台动手分糖。

  生1:平均分成每3块一组(边说边动手分)

  算式是15÷3=5(组)

  师:这时没有产生余数呀,所以你不能得到糖。

  (学生恍然大悟,其他学生再次举手)

  生2:平均分成每4块一组(边说边动手分)

  15÷4=3(组)…… 2(块),

  师:这时的余数是2,请拿走两块糖。

  学生兴高采烈,拿走了两块糖,这时我补齐15块糖。

  师:他拿走了2块糖,还有没有同学能拿走更多的糖呢?

  生3:平均分成每6块一组。

  (学生拿走糖后仍然补齐15块糖)

  师:刚才同学们拿走了1块、2块或3块糖,想一想怎样平均分可以拿到最多的糖呢?

  (学生纷纷思考,动手在练习本上写算式)

  生4:平均分成每8块一组,算式是15÷8=1(组)……7(块)(上台拿走7块糖)

  同学们纷纷鼓掌,表示祝贺。

  通过分糖的互动游戏有效的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将课本上没有出现的总数怎样平均分成产生最大余数的情况补充完整。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际情景中的应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增强了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时常反思自己的课堂,在我初上讲台之时也常常抱怨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交头接耳屡禁不止,常常对此一筹莫展,总以为是学生身上出现了问题。回顾那时候的我不觉感叹自己教学经验的不足,我们不能指望只有几岁或十几岁孩子像高中生那样安安静静,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课堂构建能力,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地教授给学生,构建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充满趣味性的课堂。

余数的除法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分7个桃,每盘放3个,能放几盘,老师动画演示分的结果,学生说答案并写出算式:7÷3=2(盘)……1(个)

  2、提出分17个苹果,也准备每盘放3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师生一起动画演示分的结果,学生说答案并写出算式。

  17÷3=5(盘)…………2(个)

  3、他们还有80个梨也要这样分,我们也一起来分一分、数一数。老师动画演示分的过程,分到6盘时,问学生分完了没有。如果像这样7盘、8盘、9盘继续分下去?你们觉得怎样?如果不止80个梨,有100个、200个甚至更多呢?(使学生感受具体操作过程太烦琐,感知到用分的方法计算有余数除法很麻烦,产生探索计算方法的需求。)

  4、板书课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二、以旧促新,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⑴回到例题:有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 )盘,还剩( )个?

  ⑵提问:怎样列算式?

  ⑶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⑷交流反馈下面的问题。

  ①怎么想到商是2?

  ②竖式里6、1怎么得来的.?

  ③展示学生错误的做法,并改正。

  ④为什么商不是1呢?如果商1,还剩几个?可以吗?

  ⑸小结:今后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在计算时关键要看被除数最多有几个这样的除数。

  2、教学“试一试”

  师生在准备用气球布置教室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看到哪些信息?

  出示:老师有18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①怎么列式?

  ②用刚学到的试商方法独立计算,学生尝试计算。

  ③展示学生的竖式,相互评价,并交流如何试商。

  ④说说怎么想到商是3的?

  3、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⑴比较例题和“试一试”中每道题是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⑵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让学生认识到如果余数比除数大,还可以再分下去。)

  小结: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组织练习,实践应用

  1、第2题。

  学生做完之后,老师出示答案,学生核对,并说说是怎么想到商几?

  比较上下两行题目,发现有什么区别?

  2、第3题。

  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你有什么收获?

  2、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林林有50个果冻平均分给9个好朋友,想每个朋友分6个,够分吗?为什么?还差几个?每个小朋友最多可分几个?还剩几个?剩下的分给他的2个小弟弟,每人分几个?这时林林还有果冻吗?

余数的除法教案9

  教学内容:第五册数学教材第51-52页例2、例3。练习十二的第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试商能力,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教具:口算卡、电脑、投影仪、圆片

  学具:小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看谁能很快说出()里最大能填几?

  ()×5<6 ()×<20 3×()<38

  ()×4<22 6×()<34 7×()<24

  2.用竖式计算

  8÷445÷5

  请两组同学上台板书,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

  二、新课教学:

  1.初步理解余数的意义

  (1)摆一摆

  ①师:国庆节快到了,班级将举办联欢会,同学们正忙着布置会场呢!同学们搬来了23盆花,每组要摆5盆,可以摆几组,请你帮他们算算看(用一个圆代表一盆花,学生实际分一分)。

  ②23÷5的结果是多少?

  ③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了呢?

  ④今天分的跟前面分的有什么不同?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除法(出示课题)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余数?

  (2)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4组。还多3盆,那么笔算23÷5的商是几、竖式该怎么列,余数该写在哪儿?请四人小组议一议,也可以动笔试着做一做。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①23÷5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②23的下面该写几,为什么?“20”表示什么?

  ③余数是几?表示什么?

  ④横式中的得数该怎样写?

  教师指导:先写商,接着用6个点表示还剩,最后写余数“3”,读作:商4余3。

  师:有余数除法的笔算与整除除法笔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⑶尝试练习

  ①每个学生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摆完后,教师提问,每份几根?还剩下几根?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②请同学们笔算做一做的题目,把一位同学的试题用投影仪展示,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全班集体讲评。

  2.理解余数要比小道理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电脑演示情景图

  师:如果只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师:“剩下的1盆还够再分吗?为什么?那么“1”就是什么数呢?列出除法算式:“16÷5=3(组)……1(盆)

  师:添加一盆花后问:“现在可以摆几组?还剩几盆?如果花的盆数是18盆、19盆、20盆、21盆、22盆、23盆等,会出现什么结果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列出算式:

  16÷5=3(组)……1(盆)

  17÷5=3(组)……2(盆)

  18÷5=3(组)……3(盆)

  19÷5=3(组)……4(盆)

  20÷5=4(组)

  21÷5=4(组)……1(盆)

  22÷5=4(组)……2(盆)

  23÷5=4(组)……3(盆)

  24÷5=4(组)……4(盆)

  25÷5=5(组)

  师: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算式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汇报

  归纳出: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2)小游戏:

  小朋友想一想,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除数是8,余数可能是几?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发展性练习

  ⑴帮“小马虎”改错

  ⑵小蜜蜂送信

  每个小组都有一些信,小组讨论交流后派代表送信。把余数是1的信送1号信箱,把余数是2的信送2号信箱,把余数是3的信送3号信箱,把余数是4的信送4号信箱。

  ⑶一位老爷爷得了高血压病,要长期吃药,药瓶的标签上写着共50片,医生嘱咐老爷爷每天吃6片,老爷爷有事要外出9天,请你帮他算一算,他带一瓶药够吃吗?

  3思考性练习(机动题)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追记:

  有余数除法练习

  练习内容:教材练习十二

  练习目标:通过各个方式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过程:

  教学过程

  个人加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不管是不是有余数,只要是平均分我们就用除法来解决。

  现在老师有12个羽毛球,我要分给5个同学,那么先请同学们想想能不能刚好分完,如果不能,那么每人能分到几个,还剩几个?(解决第1题)生做完后老师实际分分,验证学生的.答案。

  先请学生读第2题,然后让学生用圆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写出算式,并把结填在书上。最后说说为什么选择那种装法。

  先读第3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在独立做,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第4题,也可以留在课后独立做。

  师出示:35÷8=4……3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5里面有4个8还多3个。也就是4×8+3就能得到35。

  也就是说除数×商再加余数就能得到被除数。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验算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结果。学生用这种方法来完成第5题。

  学生先试着做,老师提示这道题目是平均分的。

  帮助学生理解彩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

  正5边形的周长,一部分是剩余的。

  教学后记: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P55、56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二、新课

  师:这个活动有没有进行平均分?

  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小组讨论)

  汇报,师板书:32÷6

  学生独立算出结果。

  汇报:可以是横式,也可以是竖式。

  师问: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单位是什么?

  师:在解决这样的题目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来选择用什么算式解决。注意结果的单位。

  三、做一做

  出示食品饮料柜,问: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师:现在小丽有20元,全部买矿泉水,最多可以买几瓶?剩几元?

  思考:买同样的东西是不是把钱进行平均分?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注意对横式单位的检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个减法、一个有余数除法、没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吗?

  (小组讨论、汇报)

  四、练习

  练习的第3题

  出示四月份的日历。从日历上你发现了什么?师提出问题:四月份有几个星期?

  要求有几个星期,必须知道什么信息?

  四月份有几天?一星期有几天?

  学生得出解决的办法。30÷7

  既然有4个星期,那么一定会有几个星期六和几个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5个星期天,那么剩下的两天就分别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业:练习十三的第1、2题。

  教学后记:

  练习

  练习内容:练习十三

  练习目的: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其中也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练习过程:

  练习过程

  个人加减

  一、师:同学们,现在书店对小朋友进行书的优惠,每本儿童读物都只卖4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同学都要买些什么书吧。

  师出示书店买书的情境图,让学生找出问题,独立解决。

  、师出示森林餐厅的情景图,让学生先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问:是不是平均分的事情?是怎样分的?

  那么该如何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汇报不同解决办法。

  三、出示丛林探险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并说说要解决每个问题所需的数学信息是不是知道。独立解决。

  四、观察花店的图,把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列出来。理解题目的要求。

  让小组一起用圆片、三角形、正方形来代替花进行扎花。最后一起确定解题策略。

  (略)

  、给班级分组,怎样分比较科学,说说理由。

  教学后记:

余数的除法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数学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知识的现实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商和余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正确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

  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表格。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猜做个游戏好不好?

  出示课件:想一想,第十六个图形是什么样的?第35个呢?第98个呢?

  教师:咱们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同学们真厉害,猜得非常准确,其实这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二、尝试问题,自主学习。

  (1)显示例4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教师: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当中也会出现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大家请看!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有32个同学

  生2:老师要求每6人一组

  生3: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课件同步出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师: 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开始吧。

  (2)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小帮手们动作可真快!请两位小帮手给大伙儿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自己的算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

  如果有的学生没有写出单位,这时提问:

  师: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呢?余数2呢?那单位各是什么呢?(根据商和余数的单位提问:

  教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吗?余数2呢?

  生:商表示可以分5组,余数表示还多2人。)

  (3)出示练习十三的第2题。

  师:下面这道有关跳强绳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9-8=11(米) 112=5(根)1(米)

  答:可以做5根短跳绳,还剩1米。

  三、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当你的练习本用完后,你一般会怎么处理它呢?

  生1:把它扔了。

  生2:卖给废品回收站。师:你可真会节约再利用资源。

  教师:这些纸是可以重复利用的。

  播放课件。

余数的除法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摆一摆。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语言表达、算式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学具边说边摆一摆。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剩下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

  教师:这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也就是剩下了1个,多了1个。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请你们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教师(出示学生资源):这是我们班同学的想法(呈现下面3种方式)。请大家仔细看看,你同意用哪一个表示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针对①):剩下的1个草莓不表示出来行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针对②和③):后面的两种表示方法能清楚地表示出刚才分的过程吗?7、2、3、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看来大家都认为需要把剩下的1个草莓表示出来,后面两种表示方法都对,只不过在数学上规定这样表示(板书如下)。

  7÷2=3(盘)……1(个)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7、3、2表示什么,余数表示什么?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师: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随学生回答呈现并完善下表。

  分的物品几个一份分的结果算式表达6个每2个一盘分了3盘,恰好分完6÷2=3(盘)

  7个每2个一盘分了3盘,还剩一个7÷2=3(盘)……1(个)

  教师(揭示课题):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为继续探究奠定基础。)

  二、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教师(出示下图):用4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教师:很好,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用小棒来摆一摆这样的正方形。大家看好,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不同数量的小棒,请你们用手中的小棒一个一个地摆出像这样的独立的正方形(出示下图),并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算式写在下面的记录单上。

  小棒根数摆的结果算式

  (注意:教师课前为每组学生准备小棒,小棒的数量在8--16之间,且尽可能保证每组学生的小棒数量不同。)

  学生活动,教师巡察,了解学生情况。

  2.组织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随着交流在黑板上完成如下板书

  根数摆的结果算式

  8根□□8÷4=2(个)

  9根□□19÷4=2(个)……1(根)

  10根□□1110÷4=2(个)……2(根)

  11根□□11111÷4=2(个)……3(根)

  12根□□□12÷4=3(个)

  13根□□□113÷4=3(个)……1(根)

  14根□□□1114÷4=3(个)……2(根)

  15根□□□11115÷4=3(个)……3(根)

  16根□□□□16÷4=4(个)

  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及算式中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余数可能是1、2、3,可能是4或者5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

  (3)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列举出了这样的有规律变化的许多算式。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在除法算式中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最后又举了一些例子进行验证。看来动手做一做、写一写,举例说一说,这些都是我们研究数学、发现规律的好方法。

  4.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

  教师:下面老师用一堆小棒摆下面的图形(呈现下图)。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谁来猜一猜?

  教师就如下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可能剩几根小棒?有几种情况?

  (2)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性?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可能会剩几根小棒?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巩固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感知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2.填一填

  A÷6=5……□

  教师:题目是什么意思?

  教师:口里可以填几,你能完整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交流,互相学习借鉴;进一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以及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

  教师:看来,大家都很好地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

余数的除法教案12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二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动手操作活动,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3.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通过我们之间短暂的交流,张老师发现咱班的同学个个都很机灵,思维敏捷,能积极主动的动手动脑,我真的非常喜欢大家!为此,我特意为咱班4个小队准备了几颗小星星,要奖给大家。看!你知道把这8颗星星平均分给4个小队,每个小队能分几颗吗?

  生:2颗。

  师:2颗,怎么算的?

  生:8÷4=2颗。

  师:你能说说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有8颗小星,平均分给4个小队,每个小队分2颗。

  师:(贴到黑板上)小星星代表着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会观察、会思考,今天这节课你能做到么?

  【评析:借助奖励“小星星”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后面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伊始,就使学生以愉悦的状态投入整堂课的学习中。】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出示情境图)阳光明媚的一天,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郊外举行野营活动,大家在野外尽情的游玩,四个好朋友约好午餐时要共同分享带来的食物,瞧!谁来说一说,他们都带了哪些食物呢?

  生:有9个面包、10碗方便面、12根火腿肠、14个橘子、11瓶矿泉水、13个香蕉、15个苹果、18瓶酸奶。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呢?

  生2:10碗方便面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几碗?

  生3:11瓶矿泉水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呢?

  生4:12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几根?

  【评析: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分享学习的经验和成果,体会数学交流的价值。本节课上,让学生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的“一”个问题,再看到了“众”多问题,让学生体验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从而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三、动手操作,认识余数

  1.解决分面包的问题

  (1)棋子代替面包,分一分。

  师:那我们先来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这4个小朋友,好吗?

  生:(读题)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怎么分呢?

  生1:算一算。

  生2:用棋子

  师:大家用手中的棋子代替面包,想一想,要准备几颗棋子?怎样平均分?好,听清要求:请你用棋子摆一摆、分一分,并且将你们分得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之后请学生到实物投影前展示)

  (2)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说明自己的方法:

  生1:一人一个,一直到分到还余下1个,每个小朋友分了2个,还剩下1个。

  生2:每人2个,还剩下1个。

  师: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了几个面包?还余下几个?余下的一个该怎么办呢?还能继续分吗?

  小结:(课件)看来,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2个面包,还余1个。

  【评析: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分棋子,感受余数的产生,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为理解“余数的意义”、“余数比除数小”奠定基础。】

余数的除法教案13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口算:

  7×7 9×6 21÷3 3×4

  24÷8 12÷2 35×7 4×7

  6×9 48÷8 18÷2 56÷7

  2、 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3、 今天我们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二、明确题意。

  1、 摆一摆,每位学生准备10根小棒。

  (1)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提问:可以怎样列式?板书横式和竖式。

  谁来说一说,商为什么是2?有余数吗?为什么?

  (2)10根小棒,每4根分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还剩几根?

  学生分小棒后,列式并笔算。

  (3)比一比,以上两题哪一道是有余数的除法?为什么?

  2、完成练习一第1题。

  (1) 出示后,学生弄清题意。

  (2) 学生独立完成。

  (3) 说说自已是怎样填写的,所写的`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三、计算练习。

  1、 完成练习一第2题。

  2、 完成练习一第3、4题,说说自已是怎样试商的?第3题,说说错误的原因。思考: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商,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还必须注意什么?

  3、 练习一第6题。

  (1) 学生分组计算,并指名板演。

  (2) 反馈。

  (3) 比一比,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全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教学后记:加强训练学生理解图意,并能口述题意。区别单位不同和相同时算式的含义。

余数的除法教案14

  这局部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局部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局部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需学好。教学中我充沛利用学具让同学先动手摆,教学中我充沛利用学具让同学先动手摆,让同学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可能刚好全局部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主要引导同学动手操作,协助同学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

  首先,让同学通过分小棒的活动形成认知抵触,发生学习需要。让同学把10根小棒,每人分2根、3根、4根、5根、六根,可以分给几个人?同学边操作边完成表格,然后让同学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同学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的,一种是有剩余的。这时同学就发生了认知抵触,萌发学习需要,需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教学活动水到渠成,教师顺势揭示课题。

  接着引导同学以10根小棒,每人分得3根,还剩1根这种情况为例,讲述怎样写成除法算式,使同学知道剩余的1根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建立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概念。

  然后让同学“试一试”,把分小棒有剩余的其他几种情况也分别用除法表示,在模仿中继续体会有余数除法中的商和余数的具体含义,逐步完善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概念。

  最后是借助学具操作,加深印象。完成 “想想做做”时,让同学借助分圆片、分三角形等活动,比较概括地知道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假如没有正好全局部完,也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

  同学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再得出结果,从形象到笼统,便于同学掌握。能为同学提供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使同学面对数学问题,用自身的智慧去探求数学的奥妙。虽然在摆的`过程中,同学交流中,课堂有点乱,但同学自身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到当平均分有剩余时,需要用一种新的算法来解决,那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而剩余的局部就是余数,凸显了有余数除法的的概念与意义,让同学在实际的情景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同学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余数的除法教案15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教学,包括主题图,共三个例题;另一部分是解决问题,即例4。教材首先通过主题图中课外活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用除法计算的素材,加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对比,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这节课其编排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进而增强应用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有良好的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除法的特征。

  设计理念:

  教学中,首先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充分交流。在教学中,特别注意教师对学生思考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体会,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让学生按要求摆学具。接着练习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巩固理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另外,在练习设计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有基本练习,综合练习,还有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法、讲解法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考考老师:游戏名称——你来说,我来找。规则;伸出左手,从大拇指起数数,1,2,3,4,5。再轮回来从大拇指数6,7,8,9,10……每一个数都对应一个手指。同学们,只要你说一个数,老师很快能说出对应的手指。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找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找出来的了。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3)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探究关系:出示例3,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15÷5=3(组)

  17÷5=3(组)……2(盆)

  19÷5=3(组)……4(盆)

  21÷5=4(组)……1(盆)

  23÷5=4(组)……3(盆)

  25÷5=5(组)

  16÷5=3(组)……1(盆)

  18÷5=3(组)……3(盆)

  20÷5=4(组)

  22÷5=4(组)……2(盆)

  24÷5=4(组)……4(盆)

  2、归纳总结

  (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8,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3、游戏题:“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4、拓展题: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里提到“数学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在操作、感悟中学习有余数除法。

【余数的除法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除法》教案02-23

分数除法教案02-06

笔算除法教案09-12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01-24

关于分数除法的教案03-15

分数除法教案优秀02-15

《分数除法二》教案03-29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03-30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