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05 08:09:10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合集)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教学难点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2、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板书课题

  二、解题

  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2、作者简介(看投影片)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三、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丧 差使 狼藉 簌簌 妥贴 踌躇 迂 蹒跚 箸 拭 琐屑 晶莹

  3、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师】批注要点

  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个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初中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2、(稍停)找几位同学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此收集反聩信息)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讨论讲解全文。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论讨讲解

  【讨论】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分析

  (理解记叙的要素)

  【讨论】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分析

  ①祖母死了

  ②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设置惨淡环境,渲染悲凉气氛,与父亲在此困境下仍不辞劳苦,为儿子奔波,与父亲对儿子满腔温情形成对照,更显父爱崇高。

  【讨论】3、文中一共几次提到了背影?分别给每一次的`背影起一个名字。

  〖分析

  ①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情念旧事,思念父亲。

  〖板书惦记背影

  ②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亲子之爱,情真意切。(为了儿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买着老迈的步子去儿子买橘子)

  〖板书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③第六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离情别绪,摧人泪下。("黯然销魂者,惟别离也",可以举两个古人的例子:古人荆克刺王前,燕子丹给他送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一去不复还",这是送英雄的别离;再有"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挚之这间的别离。而我们这些课文则是亲人之别离,更是感人)

  〖板书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④第七段"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别后怀念,追思往事,寄托思念。

  〖板书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写字训练。要求把字写端正,匀称,写正确。

  2、修改句子中的错别字。帮助学生正确地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讲读成语。积累语言,积累文化。

  4、查字典。培养学生查字典能根据词语选择字义的能力。

  5、阅读成语故事《一字之师》。目的是增加阅读量,扩大语言和文化知识。

  6、口语交际练习。目的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7、习作:记叙生活中的“第一次······”。

  教学难点:查字典练习,写字练习,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4课时。(包括习作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写字。

  1、师指导写以下几个字:

  幽:竖要写田格的中线上,而且最高最长。

  臂:月字要写得扁一些宽一些。

  皆:第一笔是横。不要丢一撇。

  2让学生写一写。

  3、看看“庐,曛,畏,寇,稻”这几个字写时应注意什么?

  4、自己写一写。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

  二、修改句子中的错别字。

  1、自己修改。

  2、全班交流。

  3、师: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应用。(以、已,在再,由、尤,)特别是(一、异)要从意义上区分。

  三、积累成语。

  1、读一读,讲一讲。自读自讲。

  2、集体交流。要说出成语的本意和比喻意。例如:落花流水:形容春景衰败,用来比喻惨败、狼狈不堪。

  3、把成语抄写在作业本上。

  四、查字典。

  1、读题。

  2、独立填写表格,自己确定部首、笔画、选择义项。

  3、集体交流,订正。(“累”查“田”部,再查6画,应选1。“屏”,尸,6,2。“洽”,“氵”,6,1、)

  4、师:选择义项,要据词订义;要符合词所在的语言环境。

  第二课时

  一、阅读成语故事,按要求去做。

  1、独立阅读故事,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自学。

  2、读故事,说说故事的主要意思。

  (1)两个同学互读。

  (2)集体交流读。

  (3)说说故事的主要意思。(谁称谁为师?因为什么称郑谷为“一字师”?结果怎样?)

  (4)师:齐己写了一首《早梅》诗,请郑谷看。郑谷告诉齐己“数枝”不“一枝”更好。齐己接受了郑谷的意见,并且称郑谷为“一字师”。

  3、谈谈自己学习这文章的感受。你认为齐己和郑谷是怎样的人?

  二、背诵《早梅》

  1、师指。

  2、同学之间互读。

  3、指名读。

  4、自由练习背。

  5、竞赛背。

  6、集体背诵。

  三、学习补充资料《推敲》

  四、作业:抄写《早梅》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①认识6个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③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①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及相关事例。

  ③小调查:问问你身边的人们,他们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了解多少?他们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吗,为什么?

  A案

  ●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①教师导入:《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面的资料:

  (投影出示)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xx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②看了这两段资料,心中有什么话要说?

  引导学生谈一谈对器官移植的看法: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后捐献器官或遗体,你会同意吗?你是否愿意在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或遗体?

  ●熟读精思,探究文本

  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新的看法。

  ②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③仔细阅读,边读边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④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学习。

  ⑤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研读:

  研读重点: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研读重点: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

  a.投影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b.投影出示: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引导学生讨论: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

  c.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悟。

  研读重点: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a.引导学生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⑥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

  “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大胆评议,深化感受

  ①评价人物: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之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从而进一步通过朗读品出言中之美,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②评价作品: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是否还有不足,应如何修改?

  鼓励学生从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多角度进行大胆评议,发表不同看法。

  ●交流体会,延伸课外

  学完课文,你对器官捐献有什么新的体会?你打算做些什么?

  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方式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内蒙古包头市吴秀玲)

  B案

  ●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①盲姑娘只能用于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有了恢复健康的可能。

  (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②板书课题,激发读书兴趣。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①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正音。

  ②说说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③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②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为大家声情并茂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会感动你。

  ③课文的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语,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讨论讨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①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

  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

  ③交流感想: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可以对文中的某

  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事情本身阐发议论。

  ●课外拓展,实践活动

  ①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②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萤”、“微”、“簇”。

  2、正确流利地读古诗,读出情感,熟读成诵。

  3、结合画面和注释,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描绘透过诗句看到的美丽夜景。

  4、象诗人一样发现生活中细小的美,能大方地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读出情感,说出体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读诗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清代诗人查慎行经常畅游于山水之间。他饱览过无数奇观异景。一个宁静的夜晚,游玩了一天的他独自坐在船上休息,没想到却被此时河上美景深深吸引。他不禁诗兴大发,提笔写下: 板书课题:舟夜书所见

  2、师:昕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也预习了,你们知道诗人坐在船上写下的是什么吗?

  师: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呢?

  师:对,夜晚诗人坐在船上写下了美景。来,一起读读诗题!

  3、齐读课题。

  师:诗人看到的怎样的夜景呢?让我为大家吟一吟(音乐)

  二、读准读顺,读出韵律

  师:好多同学都已跃跃欲试,请打开书60页,轻声读读诗,注意把生字读准。(生自读)

  师:读给同桌听听,字没读准帮她纠正过来。( 同位互读)

  师:谁愿意第一个试试读给我们听听。(指一生读诗)

  师:强调 “萤”是后鼻音,“簇”是平舌音,“微”字读得轻而准!大家一起来读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古诗,不但一丝不苟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

  师:谁来点评他的朗读!你的朗读让大家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两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师: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生:(齐读诗歌)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画面、读出来情绪来。

  三、营造氛围,体验静之美

  师:在这个宁静的夜晚,迷人的夜色中,诗人正被这河上美景深深吸引,同学们现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河上的美景,你一定能看到一番特别的景致。(她真会读诗,闭着眼睛想;还有他,边读边做动作帮助自己想象)

  师:大家都陶醉其中了,来,读一读这两行,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哦,诗中写“月黑”,原来是一个漆黑的,没有月亮的夜晚呀!

  师:你说的好.就请你来读读这句吧!(生读)

  师:瞧,连月亮都不忍心打破这夜的寂静呢。你读得真好,还有谁让我体会这是一个寂静的无月的夜晚。(再指名一生读)

  师:诗人看到了几盏渔灯?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师:原来诗人看到的只有小船上的一盏渔灯,难怪诗人称它为“孤光”。

  师:看图,你看到了怎样的光?

  师:这就是“孤光”!再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光?

  师:听她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原来那盏渔灯的光太弱了,就像萤火虫的光 似的。这就是“孤光”!

  师:刚才是你说的,就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师:我感受到了。那盏渔灯的光太微弱了。

  师:能把这样的景象读出来吗? 谁来试试,指名一生。

  师:读得真美,那盏渔灯就像小精灵似的。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看看从老师的朗读你能听出什么?

  师:读出他的“孤零零”。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师:读出他的暗中显亮!还有不一样的感受吗?

  师:那就读出诗人的欣喜!

  师:小小的渔火虽然微弱,但在诗人看来,真是….(美、显眼、惹人喜爱).

  师:让我们用诗句来赞美这小小的渔火,这静静的美!(接读“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板书:静

  四、放飞想象,领悟动态美

  师: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河面起风了....那点微弱的余光变魔术啦!

  师:谁给大家读读吧!看看微风这位魔术师变出了怎样的景象?

  师:先读一读,再把你看到的美美的说给大家听听。

  师:微风泛起的层层波浪,用诗句里的话就是——风簇浪!

  师:想看吗?(出示ppt)微风拂过,那倒映在河面上的一点渔火呀,一下子被细浪搅碎了,散向远方,河面的`灯光好像漫天的星星向我们眨眼呢。再读一读,这是一种动态的美!(板书)眼中的景越美,读得也就更美。

  师:谁试试?指名一生读 师:我看到浪了,也感觉到风了,只可惜星星太少了,谁让我看到多一点的星星。再指名读。

  师:他试图让我看到更多的星星。请你再来读读。

  师:风吹起来了,浪涌起来了,满河的星星在跳动。真美!你可以邀请一个小伙伴读!

  师:读得真好。谁跟她一起读?我们一起读。全班齐读 师:那点点像萤火一样的渔灯在风的吹动下,散开成满河的星星。

  师:是啊,在诗人的眼中,满河的灯光如同星星闪动,那么在你的眼中像什么?

  师:表扬你的想像力。

  师:一只?两只?是无数只!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啊!如果你们来写,绝对不亚于诗人。来,让我们边想象边吟诵。全班配乐齐读。

  四、背诵陶冶

  师:经过我们的想象,这幅画面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看,夜深了,岸边农户家的灯火熄灭了,只剩下一盏渔灯,起风了,渔火随风摇晃,满河的灯光闪动。来,请一味小诗人读诗助兴吧!指名读诗(配乐,全诗)

  师:读得真好,谁能看着画面吟诵?(ppt去字幕)指名背诵。

  师:我们都陶醉了!让我们站起来随着画面一起吟诵吧!全班配乐吟诵。

  师:一点微弱的孤光就能激起诗人无穷的想象,这是因为诗人有双慧眼,能发现别人不容易发现的美,谁能像诗人一样,去试着发现生活中细小的美,说一说?

  五、拓展发现,创造美品

  师:现在老师还要给大家推荐一首描写夜景的诗,看看这首《枫桥夜泊》 cAI:出示诗句。

  师:你们还收集了哪些描写夜景的诗,让我们一同欣赏。指名两生吟诵。

  师:今天我们读的这些首诗都特别美,同学们在课下还可以继续分享,美美地读,美美地说!还可以像小诗人一样,美美地写,好吗?下课!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水/

  师:看到这个字,想到什么?

  2.作者凭借这最简单,最平常的字要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不认识、拿不准的字侃侃书后的生字表,也可问问老

  师。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你可以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概括吗?

  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板书:最珍贵

  (师评:你有一双慧眼,一下子就瞅准了作者想要说的话。)

  4.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评:读得正确——你比他读得更有语感——相信你们学完了课文,会读得更有体会。)

  5.这课有四个生字新词,我们再读读。

  出示:水窖储藏钥匙一勺

  6.作者想借用水告诉我们什么呢?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请同学们分小节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这句

  话,通过哪几个场景的描述写出了水的珍贵?

  (生开火车读——一人读一小节,老师随机正音“水窖”,让全班同学读,再让读错的孩子读。)

  板书:挑水洗澡浇水

  二、精读课文,感悟描写,体悟情感。

  (一)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山村,一处小小的泉眼维系着全村人的`生活,只有在难得的雨天大家才能够洗一回澡,而在炎炎暑日

  ,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即使那清凉的一勺水也足以解除骄阳下的干燥和炎热。

  (师评:再次听到你的乡音,希望你的普通话越来越标准。)

  (二)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那一处喊小的泉眼边,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1.这段话中的哪些词句能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如何感受水的珍贵?)

  出示: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

  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2.假如这段文字是电影里一幅远远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长长的队伍;滴滴汗珠;快要干涸的泉眼;浑浊的泉水……)

  3.把镜头推近,我来读,你来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人在挑水;道路坎坷,骄阳似火;一个很小的泉眼;浑浊的泉水;师:这可是一家人全天的生活用水呀!……

  4.再读读这段话,把你看到画面读出来。

  5.(课件凸显数量词)注意留心数量词,你留心它,注意它,你会读出新的体会。再请同学读这段话。

  6.长长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烈日,这就是我村子里的水。齐读这段话。

  7.再请同学读课题,还是平平常常的水吗?你品出了这水中的什么滋味》是啊,这里面包含着多少艰辛与沉重啊!

  (三)那处很小的泉眼是全村人生命的源泉,但远水难解近渴,因而下雨天便成了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1、让我们走进第二幅画,这幅画中,哪些语句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2、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盼望的日子。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3、请同学读读这段话,出示: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

  ,大呼小叫,水给我们的抚摸和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吃来自天空的水。

  4、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痛快)(高兴)(激动)(享受)(兴奋)(快乐)(幸福)(舒服)(

  惬意)……

  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表现你的欢欣愉悦?(久旱无雨,天降甘露,你说该怎样读?

  5、让我们在次重温那缺水的苦涩,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还们为什么会这样的(痛快)(高兴)(激动)(享受)(兴奋

  )(快乐)(幸福)(舒服)(惬意)呢?

  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叫声)(欢呼声)(奔跑声)……

  6、孩子们为什么如此欢呼雀跃,读第一小节。

  7、这可是久等难逢的雨呀!在更多的没有雨的日子人们是怎样的情况呢?谁来读读课文第三小节。风干——那是一种什么样的

  感受?

  8、明白了,但还有些许疑虑。身处细雨分飞的江南,怎能体会?我们来看一段录象,多少次的苦苦等待才盼来一场难得的好雨

  ,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板书:享受

  9、这上天的恩赐的甘霖给村子里的人们带来多少欢乐啊!从中你还能够体会到什么?

  10,是啊,这段文字把水给人们带来的痛快、舒服、享受、幸福充分描述出来了,而这短暂、难得的痛快背后是多少缺水的苦

  痛和期盼啊!得水这乐,更反衬出了缺水之苦。所以说——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再读读这段话。

  11、再读课题,还是司空见惯的水吗?这水是什么?这水的背后藏着多少的期盼与欢乐、等待与苦楚啊!

  三、小结课文

  长期缺水的山村到了骄阳似火的夏天,那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下节课我们将从那一勺水里再去感受水的

  珍贵。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里。

  板书:

  水 挑水

  最珍贵 洗澡 尽情享受

  浇水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能够运用联想、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3、体味诗人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涵。

  教学难点:

  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好回忆,童年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成长中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们频频向童年挥手作别,走向我们自己的路。板书课题《我们上路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初读全诗(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句子读准、读通顺)

  3、指名读课文。

  4、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请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朗读,全文分三部分(第一节:虽然我们很稚嫩,但我们还们还是上路了;第二节:路上可能遇到美丽也可能有挫折,但我们决不后退;第三节: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脚踏实地。)

  3、分三部分指明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深入理解诗句,体会全诗思想。

  1、自由读每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触作上记录。

  2、在小组内交流。

  3、在全班进行交流:

  (1)教师重点点拨“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象征的意义。

  相思鸟:指美丽的爱情;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业;

  橄榄树: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铃: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趣的生活。

  (2)理解“风、雨、雷鸣电闪”各比喻了什么?

  (生活中的困难、学习中的`挫折等艰难考验。)

  4、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

  (1)自由用喜欢的方法朗读。

  (2)在班级表演读。(师配乐)

  五、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创作一首同一题材的小诗或者替作者补写其他你觉得可以合理添加的章节。

  2、给学生时间练笔,然后请学生在班上朗读。

  3、总结:

  这节课,我们明白了我们要告别父母,告别呵护,告别童年独自“上路”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人生的际遇顺逆交错但不能因此畏缩不前,要勇往直前,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六.作业:

  完成《天天练》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我们上路了

  相思鸟:指美丽的爱情;

  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业;

  橄榄树: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

  曼陀铃: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趣的生活。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理清文本的线索和表述的主要意思。

  2、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

  2、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给加点字注音。

  鳞次栉比()自给自足()恬淡和谐()

  灿若朝霞()情不自禁()变幻莫测()

  二、解释词语。

  鳞次栉比:

  自给自足:

  变幻莫测:

  安身立命:

  不速之客:

  三、阅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呢?

  2、后来为什么这种想法又动摇了呢?

  3、为什么最后决定不封阳台?

  四,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1、 请大家说一说,首先是什么打动了作者,唤起了父亲心中的一份柔情?

  2、作者此时思绪飘向远方,又想起了一件什么事情?人与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

  3、动物是如此可爱,大自然是如此多情,可是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可爱的生灵和美丽的大自然的呢?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这类现象还有很多,大家面对这些现象肯定有很多话要说,你能模仿这些句子也来发出自己的呼唤吗?(仿写)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课文中的意思,能认读“辉、煌、幢、繁”4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视频《首都北京》,视频《北京亮起来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播放视频,点明课题:

  同学们知道北京么,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吧。(播放视频《首都北京》)

  师:夜幕降临了,这些景物会变成什么样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北京亮起来了》。(播放视频《北京亮起来了》)

  2、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二、合作交流

  1、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A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互相帮助。

  B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

  C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

  幕、临、街、闪、夺、勾、喷、府、紫、禁、束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B看电脑画面,读词语:

  夜幕降临、五光十色、银光闪闪、光彩夺目、华灯高照、川流不息

  (1)学生自己练习读,如果有问题及时请教。

  (2)指名小组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开展组际竞赛。

  C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先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记不住,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然后师生交流记忆的方法。)

  幕:上下结构的字,上边是一个“莫”,下面是“巾”形近字有:慕、墓

  府:这是一个形声字,外形内声,里面是“付”

  夺:上下结构,注意与“奇”区分。

  紫:.注意与“紧”区分。

  街:左中右结构,中间是“土”字和“土字旁”

  3、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打手势告诉老师。

  (2)指名分段读,听一听谁读的正确、流利,结合学生读书情况,进行评价。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让学生打开语文书看课后的第二题,观察每个生字的占格情况。

  让学生说说这些字的占格情况。

  在书中练习描写。师走下去巡视,及时帮助那些书写有困难的学生。

  进行展示,进行表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布置作业:

  抄写难字。

  提出问题。

  结合课文内容找找学习资料。

  第二课时

  三、品读领悟、

  1、指名分段读,想一想:北京夜晚的特点是什么?边听边在课文中画一画(辉煌、亮丽)板书词语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词语的'意思。

  分配任务,深入理解: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介绍了哪些地方的夜景?(东西长安街;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角楼,结合学生的回答,让他们看看有关的画面。)

  分配任务:教师给学生选择的机会,让小组长代表大家选取一个地方进行讲解:从哪看出北京的夜景是辉煌亮丽的?

  小组长和同学一起读读有关的语句。

  每个人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感受,大家相互补充。

  大家有语气地读读。

  (学生在谈感受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还可以借助找到的课外资料。)

  (学生在理解的时候,遇到问题及时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2、师生共同交流:(引导学生一处一处讲解。)

  重点围绕以下地方;

  “东西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结合视频认一认华灯,川流不息说明这里的车很多,多得像水流不断,每辆汽车的车灯都亮着,灯光一闪一闪的,从高处看,就像天空中无数星星构成的银河。)

  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这里的灯光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看上去就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把繁华的大街变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商店的橱窗分外明亮,绚丽多彩的广告牌,颜色各异的霓虹灯为商业街平添了一番美丽,再加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宾客,这些商业街就显得格外热闹。)

  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湖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这些建筑物虽然古老,但是当灯光成为他们的外衣后,就别有一番风韵。)

  (在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时,可以有机结合视频,恰当地运用教学软件及时让学生们欣赏那迷人的夜景,感受北京之夜的辉煌与亮丽。)

  3、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自由读。

  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教师进行指导:注意读出长句中的停顿。

  (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湖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小组练习有语气的朗读。

  全班范围内指名让学生有语气朗读。

  评一评谁的语气好,为什么?

  四、巩固延伸

  1、联系实际,结合课外资料说说你眼中的北京的夜景?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2、再次播放视频《北京亮起来了》,让学生们欣赏。

  教师总结:

  这篇课文描写了北京的夜景,作者把视角投向了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东西长安街;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繁华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古老的故宫、美丽的角楼,运用优美的文字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灿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

  3、布置作业: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资料,相互学习。

  在摘录本上积累词语。

  板书:

  10、北京亮起来了

  辉煌亮丽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2、学习借梅议政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

  3、掌握、积累“使”“病”“解”“本”“穷”等文言实词,学习“以”“之”等文言虚词,复习使动用法。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诵读、文言实词的积累、复习使动用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写法。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脚本):

  一、课前营造气氛

  (CAI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梅花》,画面中一组梅花在背景中移动。)

  二、导入

  (CAI一幅梅花的画面,配以文字说明:梅,落叶乔木或落叶灌木,性耐寒,因而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又与兰、竹、菊合称“花中君子”。1987年5月,在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评选中荣膺榜首,被誉为“花魁”。)

  (CAI显示盆栽梅花与土栽梅花的比较图)请同学们从审美的角度说说对画面上不同梅花的感受。(学生应该说出盆栽梅花更具美感)

  在今天,园艺师们创造的包括梅花在内的盆栽艺术点缀了我们的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但是,在晚清,却有一人视这种“艺术”为扼杀天性的举动,并专门写下一篇文章来表明他的观点,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病梅馆记》(板书课题)(CAI梅馆,作者简介)

  三、明确学习目标(CAI显示,教师读出来)

  为达到这几个学习目标,本堂课我们将采用“诵读—积累—领悟—表达”的四步法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诵读—积累—领悟—表达)

  四、诵读

  1.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诵读时必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还要读出语气。下面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听的时候注意以上三个要领,并划出理解有困难的文言词语。(CAI配乐朗诵)

  2.我来检查一下听读的效果。

  (1)生字的读音(CAI显示读音,解释)

  (2)分清句读,把握朗读节奏(CAI显示练习)

  3.下面同学们根据诵读的三个要领,自由朗诵,所谓“自由”就是你觉得怎样读感觉好就怎样读,把声音放出来。朗诵时进一步发现问题,呆会儿提出来讨论。我给大家配一段音乐。

  (学生朗诵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读完后,稍加评点。)

  五、积累

  1.现在请同学们把在书上划出来的.理解有困难的词语提出来,我们一起来研究解决。请1、2小组的同学提第一自然段中的问题,第3组的同学提第二自然段中的问题,第4组的同学提第三自然中的问题。(CAI即时显示文句详解)

  2.我们发现文中有两个虚词“之”“以”出现得比较多,我们做两道练习来巩固一下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1)CAI显示“之”的练习题及答案。

  (2)CAI显示“以”的用示练习题及答案。

  3.另外,本文实词的使动用法也较多,请同学们找出含有使动用法的句子。

  (让学生找1分钟,然后CAI显示使动用法的练习题)

  六、领悟

  前面我们提到在本文中龚自珍所要表达的观点,与我们一般的审美取向不同,我们认为是“艺术创造”的东西,作者却认为是在扼杀天性。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对文章具体内容的分析来解答这个问题吧。(CAI显示文章内容分析)

  其实,如果我们运用历史的眼光来看这篇文章,就能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了。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清后期,封建统治日趋腐朽,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内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之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龚自珍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敏锐地预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机,对统治者扼杀人才、禁勉锢思想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强烈地呼吁社会改革与个性解放,殷切地希望统治者能“不拘一格降人才”,《病梅馆记》就写作于这样一个时代。

  文章中的“梅”的意义显然不仅仅是一种植物了,它象征着什么呢?(学生回答:人才)那么相应地,文人画士及他们的品梅观等分别象征什么呢?(CAI显示)

  我们看到,文章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呢?(CAI托物言志)。

  (CAI显示文章思想内容的小结及《己亥杂诗》)

  七、表达

  托物言志这种写法可以使要表达的意思既含蓄又深刻,避免空发议论,为众多的写家所采用。本文借“梅”这一意象,寄托深意,假如现在要求同学们借“荷”来写意,那么你将借此抒发怎样的情怀呢?(CAI显示荷花的画面)

  托物言志,咏物抒情,要抓住所托之物的特征。例如花草之类,或抓住外部形态,或瞄准其生活习性。《爱莲说》及我们上学期所学《荷塘月色》,都抓住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点,表达洁身自好的情操。

  课后如有兴趣,可就松树或菊花写一篇托物言志的练笔文章。(CAI显示画面)

  八、朗诵课文(CAI)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5个,理解“沉甸甸、拎”等词语的意思,会写“歇、拎”等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重点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3、发挥想象,和小伙伴合作,编成或续演故事。

  4、懂得关心、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地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懂得关心、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地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和小伙伴合作,编成或续演故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诵《小乌鸦爱妈妈》。

  2、交流你喜欢小乌鸦吗?为什么?

  3、是啊,知道回报父母的孩子一定会受到大家喜爱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15课——只有一个儿子(媒体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思考:“只有一个儿子”这句话是谁说的?找到相关的句子。

  2、媒体出示:“哦?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哪里呀?”老爷爷说,“我只看见一个儿子啊。”

  3、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1)、“哦,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哪里?”老爷爷说:“我看见了一个儿子。”

  (2)、“哦?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哪里呀?”老爷爷说:“我只看见一个儿子啊。”

  4、读句

  5、质疑:到底有几个儿子?文章中明明提到了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

  6、自由读课文:

  (1)读通全文,正音。

  (2)讨论问题: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中明明提到了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引读7-11小节。

  媒体出示:一桶水可重啦!三个妈妈走走停停,手都拎痛了,水直晃荡,腰也快要折断了。

  (1)指名读句,适时指导学生在语境中读好语气词“啦”。

  (2)“一桶水可重啦”说明什么,课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水桶很重。学习:“沉甸甸”一词,照样子说说相同结构的词语。(“沉甸甸”中的“甸”在口语中读第一声。)

  (3)学习生字:拎、折(动作理解,读准字音)

  (4)朗读理解,体会妈妈们的辛苦。男女生分读。

  2、在这种情况下,三个儿子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快速默读,用直线划出。

  (1)交流,出示句子:

  第一个孩子只顾自己翻跟头……妈妈一眼。

  第二个孩子……也不看妈妈一眼。

  第三个孩子……提走了。

  (2)分角色指导朗读句子。

  3、妈妈是多么疼爱自己的孩子呀,在她们的眼中,孩子是怎样的呢?读1-6节。

  第一个妈妈说:“伶俐、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第二个妈妈说:“唱起歌来赛过黄莺,谁都没有他那样好的嗓子。”

  第三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讲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

  (1)引读:妈妈们可喜欢他们的孩子啦第一个妈妈称赞儿子……。第二个妈妈夸奖儿子……。只有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

  (2)读好妈妈夸奖自己儿子的句子,注意语气。

  4、媒体出示填空,理解课文:

  妈妈拎水好辛苦。第一个儿子伶俐、有力气可以,可是他却。第二个儿子嗓子好,可以,可是他。第三个儿子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却跑到,接过,提走了。

  (1)请你再读读课文的2-11节,和同桌一块来试着完成这个练习。

  (2)指名回答,交流后配合读好填空。

  (3)是啊,难怪在一旁亲眼目睹这一幕的老爷爷说——我只看见一个儿子啊。

  5、加深理解,指导朗读:

  再次出示:“哦?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哪里呀?”老爷爷说,“我只看见了一个儿子啊。”

  (1)看见这一幕的老爷爷是真的`不明白有几个儿子吗?想一想怎么读。(读出明知故问的语气)。这是一个孝顺父母、长辈的孩子。

  (2)多种形式练读。

  6、争做孝子大行动。

  四、拓展作业

  1、*拓展(选一个写下来):

  妈妈回到家,会对自己的儿子怎么说?儿子会怎么回答?

  (1)第一个妈妈对伶俐、有力气的孩子说:“”

  儿子说:“”

  (2)第二个妈妈对嗓子好、会唱歌的儿子说:“”

  儿子说:“”

  (3)第三个妈妈对儿子说:“”

  儿子说:“”

  五、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选词填空。(课后练习)

  2、指导书写

  “歇”换部首记忆。书写时注意:左右同宽。

  板书:15只有一个儿子

  第一个儿子伶俐、有力气只顾翻跟头

  第二个儿子嗓子好、会唱歌只顾唱歌

  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接过妈妈的水桶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没有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没有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自然而然地引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思想意义。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乐园教案06-08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10

(精选)语文教案08-06

(精选)语文教案08-17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精选】语文教案09-18